李凯博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凯博客
更多
浅析礼仪之美(学员郭芷卉)(李凯)
∙
∙
∙收藏
∙阅读次数:
∙2889次
∙评论次数:0次
∙发布时间:2011-09-05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句诗本是描写自然景物之美,明月清泉明朗清高,无不给人超凡脱俗的美感。
正如一个懂礼仪的人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彬彬有礼,知书达礼,美好的言行同样会给人留下朗月清泉的美感。
这种美感,会给一个人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由于首轮相应,自然而然的,也会让人对他产生敬重之感以及想与之共事的亲和力。
礼仪之美,在于规范。
国家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八条,从政治要求、思想品德、廉政勤政、秉公执法等言行举止方面对公务员的行为作出规定,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如果每位国家公务员都能做到这八条,办事工作都有规可循,有法可依,那么公务员的礼仪生动,政府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一定会更加可信可靠。
其中第八条的最后一个细则是:讲普通话。
这正是对公务员的语言礼仪进行了合理严格的规范,语言美当然是礼仪之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有“舌灿莲花”,正是语言规范美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在现代社会,礼仪更是可以有效的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所以,处在社交活动中的个人仪表、仪态及礼貌规范,通常都对其交往效果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良好礼仪风范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其端庄的仪表风度、得体的言谈举止、高雅的修养品味等,令其自身形象生辉,在各种社交场合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礼仪之美,在于因地制宜的变化之美。
曾经有个相声说,有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以“你吃饭没有”这句话与人问候,甚至与刚从公厕出来的熟人也是这样打招呼,结果引起别人的反感。
同时,还是这句话,中国人谁也不会误会,但如果你对一位外国人也这样打招呼,碰巧这位外国人又不知道这句话在中国文化里约定俗成的意义,他很可能会认为你要请他去大吃一顿,无论他是“笑纳”还是拒绝,都会使你的处境很尴尬。
虽然这个故事是艺术的夸张,有些极端,但它正说明了礼仪是必须讲究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及不同的对象。
唯有注意了这些礼仪的基本要素,才能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最合适得体的应对,才能体现出礼仪的美感。
礼仪之美,在于修身养性之效。
爱默生说过:“美好的行为比美好的外表更有力量。
美好的行为,比形象和外貌更能带给人快乐,这是一种精美的人生艺术。
”在古代中国,圣人孔子也曾大力倡导以礼治国、以礼服人,打造谦谦君子之国。
才有“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古人云:“礼兴人和”,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重形象,讲礼义。
《礼记》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而后才可治国平天下,成就大事的首要之事便是修身养性,修炼自己的内心。
礼仪其实是一门由内而外的学科,自心灵美始,而向外发散人性、道德、博爱的光辉,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程。
所以礼仪学不管是从行为美还是心灵美,都涵盖了人类美
学的方方面面。
礼仪之美,还在于敬人敬己。
礼者,敬人也。
敬人的同时也要赢得他人的尊重。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一个人尽皆知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可以很清楚的为我们揭示出“尊重”在人际交往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社交活动中,每个人都期盼得到外界的重视注重自我尊严的维护。
因此唯有做好交往中的相互尊重,才能建立和保持愉快、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在社会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人格、信仰、习俗、个性以及兴趣爱好等。
敬人者人恒敬之。
唯有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信赖。
懂得敬人敬己的有礼之人才具有起码的行为之美。
最后,礼仪之美,在于诚实守信。
曾有相关调查部门做问卷调查出,实际上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成败的必要条件,取决于是否“真诚”。
而作为真诚的外在表现形式、反映出一个人行为规律性和稳定性的守信,则表现为交往中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表现为为人处事的信誉和坦然。
孔子曰: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
从现实来看,守信已经成为对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讲空话、讲套话、讲假话等不良风气的严厉抵制。
作为社会生活的独立个人,唯有奉行“诚实守信”的原则,才能提高自身信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自然就会彰显出有礼之人的礼仪之美了。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礼仪之美,是一种高境界的美的体现。
它从不奢华炫丽,也从不嘈杂喧闹,礼仪之美,如深流的静水,如无声润物的春雨,至柔,又至美。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的那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一个懂得礼仪的人,自然会云淡风轻的给所有人留下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