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原创课件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探究式共19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页,共20页。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活动 2.学习(xuéxí)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
4.教师讲课
×
5.《2014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6.学生在教室√里听课
7.小行星撞击地球
×
×
×
WHY?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kèguān)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第十一页,共20页。
探究五: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 说明(shuōmíng)了什么?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 被“降级(jiàng jí)”,一是新天体“齐 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 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 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 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 提高。
•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第十八页,共20页。
谢谢观看
第十九页,共20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探究三:人类的实践是单个人的孤立(gūlì)活动吗。(农夫的观点是对 的)。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No 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3.实践是
(2)实践(shíjiàn)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七页,共20页。
2、实践(shíjiàn)的特点
探究三:人类的实践是单个 人的孤立活动(huódòng)吗? 图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实践具有(jùyǒu)社会历史性
第八页,共20页。
实践(shíjiàn)的特点
对号入座
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 约
2.实践是认识(rèn shi)发 展的动力
第十二页,共20页。
探究(tànjiū)六:是非能说清吗?怎样说清楚?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 (wùtǐ)下落速度 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sùdù)相同。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十三页,共20页。
材料:《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 (gèrén),去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的家产都耗费光了。 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以精通,之后他学成归来、在众人面 前充分展示了他的技术。
第六课 求索(qiú suǒ)真理的历程 第1课时
人的认识(rèn shi)从何
第一页,共20页。
学习目标 识记 : (1)实践的含义 (2) 实践的特点 理解(lǐji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运用: 依据相关原理,说明实践决定认识。 能力: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确立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探究七:屠龙术能得到应用吗?这则故事说明什么 了道理?
4.实践(shíjiàn)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shíjiàn)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
(shíjiàn)中去
第十四页,共20页。
实践的基本(jīběn)含义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 实践(shíjiàn)及其特点实践的特点
的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五页,共20页。
2、实践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
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素构成?它们共
同的特点是什么?
实践(shíjiàn)
对象
实践(shíjiàn)主
体
实践(shíjiàn)
手段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第六页,共20页。
2、实践(shíjiàn)的特点
探究二: 人类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何区别?这 说明实践具有什么(shén me)特点?
第十六页,共20页。
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D)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méi
yǒu)调查就没有(méi yǒu)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⑤学习如逆水行
舟,不进则退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认
识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从
实践的形式
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而
来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第十五页,共20页。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ɡuī xiǔ)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 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 以(kěy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kěyǐ)达到实验效果, 又可以(kěyǐ)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 上述事实说明( )
• A.要C按客观规律办事 可获得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
• C.信息技术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第二页,共20页。
马克思生前(shēngqián)最喜爱的一则寓 言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jiàzhí)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 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jiàzhí)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jiàzhí)就失去了全部。”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ɡào sù)我们什么 ?
第三页,共20页。
(一)实践(shíjiàn)及其特点 两1层、基实本践(j的īb含ěn义)含:义: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自事物然为界对象的物质性 活动。 主(人体类特有、改对造象客观世界)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
实的践存是在人变们为现改实造的(g存ǎi在zà。o)客(观不世是界人纯的主类物观社质的会思性维活活动动。)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九页,共20页。
主观能动性 客观物质性 社会历史性
3.实践(shíjiàn)的形式
生产实践
科学实验(kē xué shí yàn)活动
最基本的形式
第十页,共20页。
社会(sh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ì)实 践
二.实践是认识(rèn shi)的基础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 (农夫(nóngfū)的观点是对的)
(
)B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zhēnzhī)都来自于实践 力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第十七页,共20页。
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ɡào sù)我(A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以精通,之后他学成归来、在众人面前充 分展示了他的技术。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A
Image
第二十页,共20页。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活动 2.学习(xuéxí)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
4.教师讲课
×
5.《2014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6.学生在教室√里听课
7.小行星撞击地球
×
×
×
WHY?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kèguān)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第十一页,共20页。
探究五: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 说明(shuōmíng)了什么?
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 被“降级(jiàng jí)”,一是新天体“齐 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 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 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 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 提高。
•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第十八页,共20页。
谢谢观看
第十九页,共20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探究三:人类的实践是单个人的孤立(gūlì)活动吗。(农夫的观点是对 的)。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No 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3.实践是
(2)实践(shíjiàn)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七页,共20页。
2、实践(shíjiàn)的特点
探究三:人类的实践是单个 人的孤立活动(huódòng)吗? 图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实践具有(jùyǒu)社会历史性
第八页,共20页。
实践(shíjiàn)的特点
对号入座
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 约
2.实践是认识(rèn shi)发 展的动力
第十二页,共20页。
探究(tànjiū)六:是非能说清吗?怎样说清楚?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 (wùtǐ)下落速度 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sùdù)相同。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十三页,共20页。
材料:《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 (gèrén),去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的家产都耗费光了。 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以精通,之后他学成归来、在众人面 前充分展示了他的技术。
第六课 求索(qiú suǒ)真理的历程 第1课时
人的认识(rèn shi)从何
第一页,共20页。
学习目标 识记 : (1)实践的含义 (2) 实践的特点 理解(lǐji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运用: 依据相关原理,说明实践决定认识。 能力: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确立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探究七:屠龙术能得到应用吗?这则故事说明什么 了道理?
4.实践(shíjiàn)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shíjiàn)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
(shíjiàn)中去
第十四页,共20页。
实践的基本(jīběn)含义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 实践(shíjiàn)及其特点实践的特点
的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五页,共20页。
2、实践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
实践活动有哪几个要素构成?它们共
同的特点是什么?
实践(shíjiàn)
对象
实践(shíjiàn)主
体
实践(shíjiàn)
手段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第六页,共20页。
2、实践(shíjiàn)的特点
探究二: 人类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何区别?这 说明实践具有什么(shén me)特点?
第十六页,共20页。
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D)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méi
yǒu)调查就没有(méi yǒu)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 ⑤学习如逆水行
舟,不进则退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
认
识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从
实践的形式
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而
来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第十五页,共20页。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ɡuī xiǔ)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 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 以(kěy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kěyǐ)达到实验效果, 又可以(kěyǐ)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 上述事实说明( )
• A.要C按客观规律办事 可获得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
• C.信息技术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第二页,共20页。
马克思生前(shēngqián)最喜爱的一则寓 言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jiàzhí)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 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jiàzhí)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jiàzhí)就失去了全部。”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ɡào sù)我们什么 ?
第三页,共20页。
(一)实践(shíjiàn)及其特点 两1层、基实本践(j的īb含ěn义)含:义: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自事物然为界对象的物质性 活动。 主(人体类特有、改对造象客观世界)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
实的践存是在人变们为现改实造的(g存ǎi在zà。o)客(观不世是界人纯的主类物观社质的会思性维活活动动。)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第九页,共20页。
主观能动性 客观物质性 社会历史性
3.实践(shíjiàn)的形式
生产实践
科学实验(kē xué shí yàn)活动
最基本的形式
第十页,共20页。
社会(sh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uì)实 践
二.实践是认识(rèn shi)的基础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 (农夫(nóngfū)的观点是对的)
(
)B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zhēnzhī)都来自于实践 力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第十七页,共20页。
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ɡào sù)我(A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以精通,之后他学成归来、在众人面前充 分展示了他的技术。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A
Image
第二十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