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小数点的移动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小数点的移动人教新课标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数点的移动这节课看似简单,但小数点的移动较为抽象的,运用传统的方法教师的“笔尖代替小数点”,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路线还是很模糊,不理解。

一、生动的情境引入,学生初步感受规律。

情景一:罗老师以我们学校为贫困学生捐书活动引入出:老师买了一本书9.50元,共买10本,一共要付多少钱?还买了一捆(10本)共9.00元,问每本多少钱?虽然学生没有学习小数的乘除法,但这一情境学生比较熟悉,大部分学生都能算出结果。

罗老师还让学生观察两数的异同,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倍。

情境二:罗老师声情并茂的描述,使学生听的津津有味,金箍棒的长短变化,为学生接下来的研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提供了直观的表象。

学生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变大变小非常的熟悉,所以我用这个故事的导入学生很快就接受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索规律。

以金箍棒的长度(0.009米,0.09米,0.9米,9米)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把它转化成毫米为单位,能使学生容易发现0.09米、0.9米、9米与0.009米之间的倍数关系。

为学生探讨小数点移动规律起到了桥梁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较自然的得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练习题设计富有层次性。

1、去掉小数点
0.7变为(),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3.25变为(),小数就()到原数的()
1.006变为()小数就()到原数的()。

2、把下面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

36.8变为(),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5.41变为(),小数就()到原数的()。

7.295变为(),小数就()到原数的()。

128.6变为(),小数就()到原数的()。

这两个练习巩固了小数点移动规律,增加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最后罗老师设计。

(1)甲数是乙数的100倍,若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8.07,乙
数是多少?
(2)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 4.02,原来的小数是多少?
练习题从基础题目到难度较高的题目,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层次性,训练中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