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喷嚏反射
喷嚏时清除鼻腔内的刺激物。
45
意义:
①加速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②与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二)化学性调节(chemoreceptors reflex )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41
化学性调节 〔chemoreceptors
1、CO2对呼吸的影响 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 的体液因素,是生理性 呼吸兴奋因子
6层<1μm厚
O2
CO2
23
肺的血管、神经
血管 1.肺动脉与肺静脉: 是肺的功能性血管。 2.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静脉: 支气管动脉是肺
的营养血管。 神经 交感神经〔+〕:支气管平滑肌缓和,血管平
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受抑制。 副交感神经〔+〕:相反。如:哮喘。
24
呼吸
respiration
气,促吸气向呼气转化)。
二、呼吸的反射性活动(Reflex regulation of respiration )
40
(一)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 指肺扩张或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 包括:
肺扩张反射: 限制吸气,使吸气转向呼气。 肺缩小反射: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
呼吸系统构造与功 能
1
呼吸系统
作用
提供气体交换,吸入O2 ,排除CO2。 具有嗅觉和发声、参与血液PH调节等的功能。
组成:呼吸道和肺
气体通过呼吸道的处理后,变得干净、温暖而湿润,从而减 少了对肺部的刺激。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
呼吸系统组成
呼吸道
Respiratory tract
43
血 O2 减少
轻度
外周化感器(+)
重度
呼吸中枢(+) (-)
呼吸加深加快
血H+ 增加
外周化感器(+)
呼吸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
生理意义:维持血中O2 和CO2相对稳定;调节酸碱平衡。 化学感受器反射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反射。
44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1.咳嗽反射
咳嗽时可将呼吸道内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但剧烈咳嗽时 ,因胸膜腔内压↑,阻碍V血回流,使V压和脑脊液压↑
20
肺小叶:每 个细支气管 及其各级分 支和所属肺 泡构成一个 肺小叶。
21
肺泡
1.肺泡上皮(alveolar cell)
I型肺泡上皮 II型肺泡上皮:降低表面张力
2.肺泡隔(alveolar septum)
22
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eier)
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和基膜、薄层结缔组、连 续型毛血管基膜与内皮。
潮气量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者呼出的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肺活量(tidal capacity) =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
量〔吸气后最大努力呼出的气量为肺活量〕意义:反 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肺通气量pulmonary ventilation volume :单位时间 内出或者入肺的气体总量
疏松结缔组织,含有 “C”形透明软骨
19
肺的组织结构
分为间质和实质两部分。 实质:肺内的支气管树和肺泡,被肺间质分隔成若干
叶和小叶。又可以分为导管部和呼吸部。 间质:表面的浆膜、肺内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
和神经。 支气管树:支气管进入肺门后反复分支,呈树枝状;
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 细支气管 呼吸性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
38
呼吸运动的调节 〔the regulation of respiration movement〕
39
呼吸运动的调节
(the regulation of respiration movement)
一、呼吸中枢(respiratory centers)
➢概念:与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 ➢延髓是呼吸基本中枢,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限制吸
1、物理溶解:(1.5%)
2、化学结合:(98.5%)O2与Hb的可逆性结合:
Hb + O2 暗红色
PO2↑(氧合) PO2↓(氧离)
Hb O2
鲜红色
33
三、CO2的运输(carbon dioxide transport)
1、HCO3-的形式:88%
碳酸酐酶
CO2+H2O
H2CO3
HCO3-+H+
呼吸肌
收缩
舒张
胸廓
扩张
缩小
肺脏
扩张
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
呼气
29
肺通气的阻力
弹 胸廓弹性阻力:来自胸廓的弹性组织
性
肺 通
阻 力
肺弹性阻力
气
阻 力
非 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 弹
性 粘滞阻力
阻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力 惯性阻力
30
肺容量(pulmonary volumes capacities) :肺内容 纳的气体量
11
12
气管The Trachea
位置:起于环状软骨下缘, 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由 14~17个 “C〞形软骨 环组成,甲状腺在2-4 软骨处分布,气管切开时 候应该防止
支气管bronchus 右主支气管
短而粗、方向较垂直
左主支气管
较细长,方向较水平
13
肺The Lungs
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 左右各一。
34
⒉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7%
HbNH2+CO2
在组织 在肺脏
HbNHCOOH
3、物理溶解:5%
35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Gas exchange in lungs and tissues)
定义: 肺换气〔Gas exchange in lungs 〕 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组织换气(Gas exchange in tissues)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交换的原理 换气动力:分压差 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低 换气结果:
36
37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Gas exchange in lungs and tissues)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气体扩散速度 呼吸膜:
厚度: 肺纤维化、肺水肿时增厚; 面积:运动时增大; 肺不张、肺实变;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
7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8
9
10
喉腔 Laryngeal cavity
●前庭襞 ●声襞〔声带〕 ●前庭裂rima vestibuli :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 ●声门裂fissure of glottis:声襞的两侧与杓状软骨基
部之间裂隙〔喉腔最狭窄地方〕声带和声门裂 合称为声门
鼻
Nose
咽 上呼吸道
Pharynx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喉
Larynx
气管
Trachea
下呼吸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支气管Bronchi
肺
3
鼻The Nose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
外鼻external nose
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覆以皮肤
胸膜腔:指脏、壁胸膜在 肺根处相互移行,二者之 间形成的左、右两个封闭 的、呈负压的胸膜间隙
特点:
负压 少量液体
肋膈隐窝:是胸膜腔最低 点
17
18
气管和支气管组织结构
组成
(一) 粘膜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 固有层:弹性纤维和淋巴 组织和腺体 (三) 外膜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频
率
31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一、O2和 CO2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物理溶解
动态平衡 化学结合
32
二、O2的运输(oxygen transport)
2、H+对呼吸的影响
3、缺氧对呼吸的影响
4、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 化学感受器
reflex )
42
外周化感器(+)
血
CO2
呼吸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
增加
中枢化感器(+)
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颈动脉体和 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 ✓轻度增加 :呼吸增强 ✓过度增加:呼吸抑制(CO2麻醉状态) ✓CO2减少 :呼吸抑制
respiration movement〕
27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概念:肺与外界气体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
原动力:呼吸肌的舒缩活动所造成的胸廓的扩大和 缩小
直接动力:肺内压及大气压差 人工呼吸
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28
1、呼吸运动
呼吸肌舒缩造成的胸 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
鼻腔nasal cavity
➢ 三个鼻甲,鼻道 ➢ 鼻腔黏膜:嗅部和呼吸部
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
额窦、蝶窦、上颌窦、筛窦
4
5
6
喉The Larynx
是呼吸道,也是发音的 器官
位置:成年人 C4-C6, 以软骨为支架构成:
➢ 甲状软骨 ➢ 环状软骨 ➢ 会厌软骨 ➢ 杓状软骨
25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环节:外呼吸、气体在血液内运输、内呼吸。
26
主要内容contents
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内的运输(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 呼吸运动的调节〔the regulation of
形态:圆锥形,一尖一底、 两面和三缘。
肺尖:突出锁骨内侧1/3, 上方2-3cm
肺底〔膈面〕
肋面:有肋压迹
纵隔面〔内侧面〕有肺门
肺前缘、肺后缘和肺下缘
14
肺门和支气管树
15
胸膜The Pleura
胸膜是一层光滑的 浆膜,覆于肺的外 表、胸腔内面
分脏、壁两层
16
胸膜腔pleural cavity
喷嚏时清除鼻腔内的刺激物。
45
意义:
①加速吸气和呼气的交替,使呼吸频率增加。 ②与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二)化学性调节(chemoreceptors reflex )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41
化学性调节 〔chemoreceptors
1、CO2对呼吸的影响 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 的体液因素,是生理性 呼吸兴奋因子
6层<1μm厚
O2
CO2
23
肺的血管、神经
血管 1.肺动脉与肺静脉: 是肺的功能性血管。 2.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静脉: 支气管动脉是肺
的营养血管。 神经 交感神经〔+〕:支气管平滑肌缓和,血管平
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受抑制。 副交感神经〔+〕:相反。如:哮喘。
24
呼吸
respiration
气,促吸气向呼气转化)。
二、呼吸的反射性活动(Reflex regulation of respiration )
40
(一)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 指肺扩张或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 包括:
肺扩张反射: 限制吸气,使吸气转向呼气。 肺缩小反射:阻止呼气过深和肺不张。
呼吸系统构造与功 能
1
呼吸系统
作用
提供气体交换,吸入O2 ,排除CO2。 具有嗅觉和发声、参与血液PH调节等的功能。
组成:呼吸道和肺
气体通过呼吸道的处理后,变得干净、温暖而湿润,从而减 少了对肺部的刺激。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
呼吸系统组成
呼吸道
Respiratory tract
43
血 O2 减少
轻度
外周化感器(+)
重度
呼吸中枢(+) (-)
呼吸加深加快
血H+ 增加
外周化感器(+)
呼吸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
生理意义:维持血中O2 和CO2相对稳定;调节酸碱平衡。 化学感受器反射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反射。
44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1.咳嗽反射
咳嗽时可将呼吸道内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但剧烈咳嗽时 ,因胸膜腔内压↑,阻碍V血回流,使V压和脑脊液压↑
20
肺小叶:每 个细支气管 及其各级分 支和所属肺 泡构成一个 肺小叶。
21
肺泡
1.肺泡上皮(alveolar cell)
I型肺泡上皮 II型肺泡上皮:降低表面张力
2.肺泡隔(alveolar septum)
22
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eier)
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和基膜、薄层结缔组、连 续型毛血管基膜与内皮。
潮气量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者呼出的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肺活量(tidal capacity) =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
量〔吸气后最大努力呼出的气量为肺活量〕意义:反 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肺通气量pulmonary ventilation volume :单位时间 内出或者入肺的气体总量
疏松结缔组织,含有 “C”形透明软骨
19
肺的组织结构
分为间质和实质两部分。 实质:肺内的支气管树和肺泡,被肺间质分隔成若干
叶和小叶。又可以分为导管部和呼吸部。 间质:表面的浆膜、肺内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
和神经。 支气管树:支气管进入肺门后反复分支,呈树枝状;
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 细支气管 呼吸性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
38
呼吸运动的调节 〔the regulation of respiration movement〕
39
呼吸运动的调节
(the regulation of respiration movement)
一、呼吸中枢(respiratory centers)
➢概念:与呼吸运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 ➢延髓是呼吸基本中枢,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限制吸
1、物理溶解:(1.5%)
2、化学结合:(98.5%)O2与Hb的可逆性结合:
Hb + O2 暗红色
PO2↑(氧合) PO2↓(氧离)
Hb O2
鲜红色
33
三、CO2的运输(carbon dioxide transport)
1、HCO3-的形式:88%
碳酸酐酶
CO2+H2O
H2CO3
HCO3-+H+
呼吸肌
收缩
舒张
胸廓
扩张
缩小
肺脏
扩张
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
呼气
29
肺通气的阻力
弹 胸廓弹性阻力:来自胸廓的弹性组织
性
肺 通
阻 力
肺弹性阻力
气
阻 力
非 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 弹
性 粘滞阻力
阻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力 惯性阻力
30
肺容量(pulmonary volumes capacities) :肺内容 纳的气体量
11
12
气管The Trachea
位置:起于环状软骨下缘, 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由 14~17个 “C〞形软骨 环组成,甲状腺在2-4 软骨处分布,气管切开时 候应该防止
支气管bronchus 右主支气管
短而粗、方向较垂直
左主支气管
较细长,方向较水平
13
肺The Lungs
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 左右各一。
34
⒉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7%
HbNH2+CO2
在组织 在肺脏
HbNHCOOH
3、物理溶解:5%
35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Gas exchange in lungs and tissues)
定义: 肺换气〔Gas exchange in lungs 〕 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组织换气(Gas exchange in tissues)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气体交换的原理 换气动力:分压差 换气方向:分压高→分压低 换气结果:
36
37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Gas exchange in lungs and tissues)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气体扩散速度 呼吸膜:
厚度: 肺纤维化、肺水肿时增厚; 面积:运动时增大; 肺不张、肺实变;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
7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8
9
10
喉腔 Laryngeal cavity
●前庭襞 ●声襞〔声带〕 ●前庭裂rima vestibuli :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 ●声门裂fissure of glottis:声襞的两侧与杓状软骨基
部之间裂隙〔喉腔最狭窄地方〕声带和声门裂 合称为声门
鼻
Nose
咽 上呼吸道
Pharynx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喉
Larynx
气管
Trachea
下呼吸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支气管Bronchi
肺
3
鼻The Nose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
外鼻external nose
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覆以皮肤
胸膜腔:指脏、壁胸膜在 肺根处相互移行,二者之 间形成的左、右两个封闭 的、呈负压的胸膜间隙
特点:
负压 少量液体
肋膈隐窝:是胸膜腔最低 点
17
18
气管和支气管组织结构
组成
(一) 粘膜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 固有层:弹性纤维和淋巴 组织和腺体 (三) 外膜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频
率
31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一、O2和 CO2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物理溶解
动态平衡 化学结合
32
二、O2的运输(oxygen transport)
2、H+对呼吸的影响
3、缺氧对呼吸的影响
4、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 化学感受器
reflex )
42
外周化感器(+)
血
CO2
呼吸中枢(+)
呼吸加深加快
增加
中枢化感器(+)
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颈动脉体和 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 ✓轻度增加 :呼吸增强 ✓过度增加:呼吸抑制(CO2麻醉状态) ✓CO2减少 :呼吸抑制
respiration movement〕
27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概念:肺与外界气体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
原动力:呼吸肌的舒缩活动所造成的胸廓的扩大和 缩小
直接动力:肺内压及大气压差 人工呼吸
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28
1、呼吸运动
呼吸肌舒缩造成的胸 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
鼻腔nasal cavity
➢ 三个鼻甲,鼻道 ➢ 鼻腔黏膜:嗅部和呼吸部
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
额窦、蝶窦、上颌窦、筛窦
4
5
6
喉The Larynx
是呼吸道,也是发音的 器官
位置:成年人 C4-C6, 以软骨为支架构成:
➢ 甲状软骨 ➢ 环状软骨 ➢ 会厌软骨 ➢ 杓状软骨
25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环节:外呼吸、气体在血液内运输、内呼吸。
26
主要内容contents
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内的运输(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 呼吸运动的调节〔the regulation of
形态:圆锥形,一尖一底、 两面和三缘。
肺尖:突出锁骨内侧1/3, 上方2-3cm
肺底〔膈面〕
肋面:有肋压迹
纵隔面〔内侧面〕有肺门
肺前缘、肺后缘和肺下缘
14
肺门和支气管树
15
胸膜The Pleura
胸膜是一层光滑的 浆膜,覆于肺的外 表、胸腔内面
分脏、壁两层
16
胸膜腔pleural ca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