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图的认识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初中地理——地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语言阅读地图,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3.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 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 比例尺的计算。
2. 地图的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谜语导入:“说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说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装得了。
”引导学生猜测谜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图。
二、新课讲授
1. 地图的定义和用途
提问:“什么是地图?”让学生结合教材找出地图的概念。
总结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
展示北京动物园地图、北京城区图和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地图,地图有何用途。
总结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进行信息的传输。
2. 地图的三要素
(1) 方向
展示地平面上的八个方位,让学生了解地图的方向。
讲解如何利用方向确定地图上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2) 比例尺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尺表示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
示例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3) 图例和注记
讲解图例和注记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不同符号的含义。
示例讲解如何通过图例和注记获取地理信息。
三、课堂练习
1. 让学生尝试阅读地图,找出自己熟悉的地方,并描述其位置关系。
2. 让学生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实际距离与地图距离的比例关系。
3. 让学生分析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获取地理信息。
四、总结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语言阅读地图,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五、作业布置
1. 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标明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 收集一张自己感兴趣的地图,分析其内容,下节课分享给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