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钢管、钢板弯曲工艺守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
Rmin≈25b-26Zo
等边角钢外弯园
热
Rmin≈6b-6Zo
冷
Rmin≈24b-24Zo
不等边角钢小面外弯弧
热
Rmin≈7b-8Xo
冷
Rmin≈25b-26Xo
不等边角钢小面内弯弧
热
Rmin≈6b-6Yo
冷
Rmin≈24b-24Yo
槽钢内弯园
热
Rmin≈6b-6Zo
冷
Rmin≈24b-24Zo
900
880
7
365
330
1330
1295
4
245
220
880
860
8
360
330
1330
1285
5
240
220
880
860
10
355
325
1300
1265
6
240
220
870
850
等边角钢的最小弯曲半径(注:Zo为型钢重心尺寸位置)
型号
尺寸
最小弯曲半径
型号
尺寸
最小弯曲半径
热弯
冷弯
热弯
冷弯
b
d
R1
R2
板材的最小弯曲半径
资料
(厚度t)
正火或退火的
冷作硬化的
弯曲线位置
与纤维垂直
与纤维平行
与纤维垂直
与纤维平行
08F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铝
紫铜
软黄铜
半硬黄铜
型钢的弯曲半径(注:此表中Xo、Yo、Zo均为型钢重心位置距离)
名称
简图
状态
最小弯曲半径
等边角钢内弯圆
热
Rmin≈7b-8Zo
R1
R2
b
d
R1
R2
R1
R2
8
80
5
395
360
1440
1400
9
90
6
445
405
1615
1575
6
395
360
1430
1390
7
440
400
1605
1565
7
390
355
1420
1385
8
440
400
1600
1560
8
385
350
1420
1375
10
435
395
1575
1535
10
380
345
1390
弯曲角的大小
弯曲角大于90°时,对最小弯曲半径影响不大,当小于90°时,外层资料的变形就大,最小弯曲半径宜大。
弯曲线的方向
资料的纤维方向与弯曲线垂直时,资料具有较大的抗拉强度,不容易破裂,可采取较小的弯曲半径。资料的纤维方向与弯曲线平行时,资料的抗拉强度较差,易破裂,最小弯曲半径宜大。
在一般情况下,资料的弯曲半径应大于最小弯曲半径。若由于结构要求等原因,必须采取小于或等于最小弯曲半径时,则应该分次或多次弯曲,也可采取热弯或预先退火的方法,以提高资料的塑性。
A′=A-(R1+d)
B′=π(R1+d/2)(180-α/2)/180
C′曲的展开
名称
简图
计算公式
等边角钢内弯圆
L=π(D2-2Z0)
Z0型钢重心距
等边角钢外弯圆
L=π(D1+2Z0)
Z0型钢重心距
不等边角钢小面外弯圆
L=π(D1+2X0)
X0型钢重心距
1355
12
425
390
1555
1515
管材最小弯曲半径计算
材料
管子外径d(mm)
弯曲工艺
最小弯曲半径R
无缝钢管
d<20
d>20
热弯
冷弯
R=2d
R=3d
不锈耐酸钢管
充砂加热
气焊加热
不充砂冷弯
R=4d
铜、铝管
d≤15
15<d≤22
d>22
冷弯
R=2d
R=3d
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
影响因素
说明
资料的力学性能
资料的塑性越好,允许的变形越大,弯曲半径就越小,反之,则越大。资料加热后,塑性会提高,弯曲半径可减小。
资料的热处理状态
资料经冷变形后会发生加工硬化,塑性变差,最小弯曲半径宜加大。资料经退火弯曲,弯曲半径可小些。
资料的概况与边沿状态
资料的概况不得有缺陷,否则弯曲时易发生裂纹,经剪切或冲裁后的资料,其断面常出现毛刺或微小裂纹,最小弯曲半径宜大。
形弯曲
L=A+B+C+2D+0.5T(N-1)-4T
N为直边的边数,此图N=5
180°
平角弯曲
任意角度弯曲
当图中标注为β时
L=A+B+C+βx0.5Tx(N-1)/90
当图中标注为α时
L=A+B+C+(180-α)x0.5Tx(N-1)/90
三圆钢、钢管的展开计算
名称
简图
计算公式
直角弯曲
L=A+B-2(R1+d)+π(R1+d/2)/2
热
Rmin≈3h
冷
Rmin≈12h
圆钢弯曲
热
Rmin≈d
冷
Rmin≈
扁钢弯曲
热
Rmin≈3a
冷
Rmin≈12a
等边角钢的最小弯曲半径(注:Zo为型钢重心尺寸位置)
型号
尺寸
最小弯曲半径
型号
尺寸
最小弯曲半径
热弯
冷弯
热弯
冷弯
b
d
R1
R2
R1
R2
b
d
R1
R2
R1
R2
2
20
3
95
85
345
335
56
3
280
255
槽钢外弯园
热
Rmin≈7b-8Zo
冷
Rmin≈25b-26Zo
不等边角钢大面外弯园
热
Rmin≈7b-8Yo
冷
Rmin≈25b-26Yo
不等边角钢小面内弯园
热
Rmin≈6b-6Xo
冷
Rmin≈24b-24Xo
工字钢立弯
热
Rmin≈3b
冷
Rmin≈12b
工字钢平弯
热
Rmin≈3h
冷
Rmin≈12h
槽钢平弯园
表(1)X0为中性层位置系数
R/T
X0
2折角弯曲的展开
当圆弧内侧弯曲半径R≤0.3T时,称折角弯曲,折角弯曲的展开长度如图(1)所示。
图(1)
每有一个弯曲角应加放0.5T。
表(2)几种罕见弯曲件的展开计算
名称
简图
计算公式
直角弯曲
L=A+B+π(R1+X0T)/2
任意弯曲
L=A+B+πα(R1+ X0T)/180
1000
1090
4
90
85
335
325
4
275
250
1000
980
25
3
120
110
435
425
5
270
250
990
965
4
115
105
425
415
8
265
240
965
940
3
30
3
145
130
530
515
63
4
310
285
1135
1105
4
140
130
520
505
5
310
280
1120
1095
36
任意角弯曲
当图中标注为α时
L1=A+B +πRα/180
当图中标注为β时
L2=A+B+πR (180-β) /180
圆柱形螺旋弯曲
L=N√p2+(πD)2
N为圈数
锥形螺旋弯曲
L=N√p2+2.467(D大+D小)2
N为圈数
涡旋形弯曲
L=1.57N(D大+D小)
N为圈数
膨胀形弯曲
L=2A′+2B′+C′
L=A+B或L=M+N-2l
l=(t/2)Ctg(α/2)
正五角星切口弯曲
L=NA-4t
α=(N-2)180/N N为边数
角钢任意角度内弯切口
L=A+B+C C=πα(b-t/20)/108
槽钢90°切口弯曲
L=A+B+C C=πα(h-t/2)/180
六最小弯曲半径
金属弯曲时,在中性层外层的资料受拉应力而内层的资料受压应力。拉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半径。弯曲半径越小,则外层资料的拉应力越大,为防止资料的园角部分出现裂纹或折断,必须对弯曲半径加以限制。使型材最外层的资料接近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资料的最小弯曲半径与其力学性能,热处理状态及其概况状态等因素有关。
不等边角钢大面内弯圆
L=π(D2-2Y0)
Y0型钢重心距
槽钢内弯圆
L=π(D2-2Z0)
Z0型钢重心距
槽钢外弯圆
L=π(D2+2Z0)
Z0型钢重心距
槽钢平弯圆
L=πD
工字钢立弯
L=πD
工字钢平弯
L=πD
五型钢弯曲的切口展开
名称
简图
计算公式与切口形状
角钢直角切口弯曲
L=A+B-t N=b-t/2
角钢锐角切口弯曲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之樊仲川亿创作
1本守则规定了型钢、钢管、钢板弯曲的有关技术要求及规范
2本守则适用于罕见碳钢的弯曲
3本守则引用《简明钣金冷作工手册》
二板材展开长度计算
1圆角弯曲展开:若弯曲内半径R和板厚T的比值(即R/T>4)大于4时,板厚的中性层与中心层重合,则X0=0.5(X0为中性层位置系数),当R/T≤4时,中性层的位置偏向板厚的中心层内侧,其X0值见表(1)
3
175
160
640
625
6
305
280
1110
1085
4
170
155
630
615
8
300
275
1090
1065
5
170
145
620
605
10
295
270
1070
1045
4
40
3
195
180
735
715
7
70
4
250
315
1265
1235
4
195
175
705
690
5
345
315
1255
1220
5
190
170
695
680
6
340
310
1240
1210
45
3
220
200
810
790
7
340
310
1230
1200
4
220
200
800
775
8
335
305
1225
1195
5
215
195
790
770
75
5
370
335
1345
1310
6
215
195
780
760
6
365
335
1335
1305
5
50
3
250
225
Rmin≈25b-26Zo
等边角钢外弯园
热
Rmin≈6b-6Zo
冷
Rmin≈24b-24Zo
不等边角钢小面外弯弧
热
Rmin≈7b-8Xo
冷
Rmin≈25b-26Xo
不等边角钢小面内弯弧
热
Rmin≈6b-6Yo
冷
Rmin≈24b-24Yo
槽钢内弯园
热
Rmin≈6b-6Zo
冷
Rmin≈24b-24Zo
900
880
7
365
330
1330
1295
4
245
220
880
860
8
360
330
1330
1285
5
240
220
880
860
10
355
325
1300
1265
6
240
220
870
850
等边角钢的最小弯曲半径(注:Zo为型钢重心尺寸位置)
型号
尺寸
最小弯曲半径
型号
尺寸
最小弯曲半径
热弯
冷弯
热弯
冷弯
b
d
R1
R2
板材的最小弯曲半径
资料
(厚度t)
正火或退火的
冷作硬化的
弯曲线位置
与纤维垂直
与纤维平行
与纤维垂直
与纤维平行
08F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铝
紫铜
软黄铜
半硬黄铜
型钢的弯曲半径(注:此表中Xo、Yo、Zo均为型钢重心位置距离)
名称
简图
状态
最小弯曲半径
等边角钢内弯圆
热
Rmin≈7b-8Zo
R1
R2
b
d
R1
R2
R1
R2
8
80
5
395
360
1440
1400
9
90
6
445
405
1615
1575
6
395
360
1430
1390
7
440
400
1605
1565
7
390
355
1420
1385
8
440
400
1600
1560
8
385
350
1420
1375
10
435
395
1575
1535
10
380
345
1390
弯曲角的大小
弯曲角大于90°时,对最小弯曲半径影响不大,当小于90°时,外层资料的变形就大,最小弯曲半径宜大。
弯曲线的方向
资料的纤维方向与弯曲线垂直时,资料具有较大的抗拉强度,不容易破裂,可采取较小的弯曲半径。资料的纤维方向与弯曲线平行时,资料的抗拉强度较差,易破裂,最小弯曲半径宜大。
在一般情况下,资料的弯曲半径应大于最小弯曲半径。若由于结构要求等原因,必须采取小于或等于最小弯曲半径时,则应该分次或多次弯曲,也可采取热弯或预先退火的方法,以提高资料的塑性。
A′=A-(R1+d)
B′=π(R1+d/2)(180-α/2)/180
C′曲的展开
名称
简图
计算公式
等边角钢内弯圆
L=π(D2-2Z0)
Z0型钢重心距
等边角钢外弯圆
L=π(D1+2Z0)
Z0型钢重心距
不等边角钢小面外弯圆
L=π(D1+2X0)
X0型钢重心距
1355
12
425
390
1555
1515
管材最小弯曲半径计算
材料
管子外径d(mm)
弯曲工艺
最小弯曲半径R
无缝钢管
d<20
d>20
热弯
冷弯
R=2d
R=3d
不锈耐酸钢管
充砂加热
气焊加热
不充砂冷弯
R=4d
铜、铝管
d≤15
15<d≤22
d>22
冷弯
R=2d
R=3d
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
影响因素
说明
资料的力学性能
资料的塑性越好,允许的变形越大,弯曲半径就越小,反之,则越大。资料加热后,塑性会提高,弯曲半径可减小。
资料的热处理状态
资料经冷变形后会发生加工硬化,塑性变差,最小弯曲半径宜加大。资料经退火弯曲,弯曲半径可小些。
资料的概况与边沿状态
资料的概况不得有缺陷,否则弯曲时易发生裂纹,经剪切或冲裁后的资料,其断面常出现毛刺或微小裂纹,最小弯曲半径宜大。
形弯曲
L=A+B+C+2D+0.5T(N-1)-4T
N为直边的边数,此图N=5
180°
平角弯曲
任意角度弯曲
当图中标注为β时
L=A+B+C+βx0.5Tx(N-1)/90
当图中标注为α时
L=A+B+C+(180-α)x0.5Tx(N-1)/90
三圆钢、钢管的展开计算
名称
简图
计算公式
直角弯曲
L=A+B-2(R1+d)+π(R1+d/2)/2
热
Rmin≈3h
冷
Rmin≈12h
圆钢弯曲
热
Rmin≈d
冷
Rmin≈
扁钢弯曲
热
Rmin≈3a
冷
Rmin≈12a
等边角钢的最小弯曲半径(注:Zo为型钢重心尺寸位置)
型号
尺寸
最小弯曲半径
型号
尺寸
最小弯曲半径
热弯
冷弯
热弯
冷弯
b
d
R1
R2
R1
R2
b
d
R1
R2
R1
R2
2
20
3
95
85
345
335
56
3
280
255
槽钢外弯园
热
Rmin≈7b-8Zo
冷
Rmin≈25b-26Zo
不等边角钢大面外弯园
热
Rmin≈7b-8Yo
冷
Rmin≈25b-26Yo
不等边角钢小面内弯园
热
Rmin≈6b-6Xo
冷
Rmin≈24b-24Xo
工字钢立弯
热
Rmin≈3b
冷
Rmin≈12b
工字钢平弯
热
Rmin≈3h
冷
Rmin≈12h
槽钢平弯园
表(1)X0为中性层位置系数
R/T
X0
2折角弯曲的展开
当圆弧内侧弯曲半径R≤0.3T时,称折角弯曲,折角弯曲的展开长度如图(1)所示。
图(1)
每有一个弯曲角应加放0.5T。
表(2)几种罕见弯曲件的展开计算
名称
简图
计算公式
直角弯曲
L=A+B+π(R1+X0T)/2
任意弯曲
L=A+B+πα(R1+ X0T)/180
1000
1090
4
90
85
335
325
4
275
250
1000
980
25
3
120
110
435
425
5
270
250
990
965
4
115
105
425
415
8
265
240
965
940
3
30
3
145
130
530
515
63
4
310
285
1135
1105
4
140
130
520
505
5
310
280
1120
1095
36
任意角弯曲
当图中标注为α时
L1=A+B +πRα/180
当图中标注为β时
L2=A+B+πR (180-β) /180
圆柱形螺旋弯曲
L=N√p2+(πD)2
N为圈数
锥形螺旋弯曲
L=N√p2+2.467(D大+D小)2
N为圈数
涡旋形弯曲
L=1.57N(D大+D小)
N为圈数
膨胀形弯曲
L=2A′+2B′+C′
L=A+B或L=M+N-2l
l=(t/2)Ctg(α/2)
正五角星切口弯曲
L=NA-4t
α=(N-2)180/N N为边数
角钢任意角度内弯切口
L=A+B+C C=πα(b-t/20)/108
槽钢90°切口弯曲
L=A+B+C C=πα(h-t/2)/180
六最小弯曲半径
金属弯曲时,在中性层外层的资料受拉应力而内层的资料受压应力。拉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半径。弯曲半径越小,则外层资料的拉应力越大,为防止资料的园角部分出现裂纹或折断,必须对弯曲半径加以限制。使型材最外层的资料接近拉裂时的弯曲半径,称为最小弯曲半径。资料的最小弯曲半径与其力学性能,热处理状态及其概况状态等因素有关。
不等边角钢大面内弯圆
L=π(D2-2Y0)
Y0型钢重心距
槽钢内弯圆
L=π(D2-2Z0)
Z0型钢重心距
槽钢外弯圆
L=π(D2+2Z0)
Z0型钢重心距
槽钢平弯圆
L=πD
工字钢立弯
L=πD
工字钢平弯
L=πD
五型钢弯曲的切口展开
名称
简图
计算公式与切口形状
角钢直角切口弯曲
L=A+B-t N=b-t/2
角钢锐角切口弯曲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之樊仲川亿创作
1本守则规定了型钢、钢管、钢板弯曲的有关技术要求及规范
2本守则适用于罕见碳钢的弯曲
3本守则引用《简明钣金冷作工手册》
二板材展开长度计算
1圆角弯曲展开:若弯曲内半径R和板厚T的比值(即R/T>4)大于4时,板厚的中性层与中心层重合,则X0=0.5(X0为中性层位置系数),当R/T≤4时,中性层的位置偏向板厚的中心层内侧,其X0值见表(1)
3
175
160
640
625
6
305
280
1110
1085
4
170
155
630
615
8
300
275
1090
1065
5
170
145
620
605
10
295
270
1070
1045
4
40
3
195
180
735
715
7
70
4
250
315
1265
1235
4
195
175
705
690
5
345
315
1255
1220
5
190
170
695
680
6
340
310
1240
1210
45
3
220
200
810
790
7
340
310
1230
1200
4
220
200
800
775
8
335
305
1225
1195
5
215
195
790
770
75
5
370
335
1345
1310
6
215
195
780
760
6
365
335
1335
1305
5
50
3
250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