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冲突性事件的教育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管理
浅析幼儿冲突性事件的教育价值
安徽省马鞍山市政府机关幼儿园黄瑾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

教师在处理幼儿冲突性事件时,往往会为了立刻制止冲突,而忽略了冲突性事件中潜在的教育价值。

其实,同伴间的冲突是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公平正义的观念,增强幼儿对自己情绪情感的认知和管理, 提高社会交往技巧。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抓住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冲突性事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帮助幼儿建立公平正义的观念
公平正义的观念是一切社会秩序的基础。

德国哥廷根大学心理学研究者英格曼和同事在国际学术期刊《认知科学趋势》发表的文章认为,儿童从3岁起就开始形成公平的观念,对于事件结果,儿童更看重事件被解决的过程。

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性事件时,教师为了使秩序迅速恢复到正常和谐的状态,常常会选择能立刻制止事件的一些做法。

例如,收走引发幼儿冲突的物品;用简单的语言指令喝止幼儿,“你们俩都停下”“你不要抢她的玩具”;等等。

教师在处理事件时往往也会更注重结果是否体现了公平正义,如首先挑起事端或主动侵犯他人的幼儿是否得到适当的处罚,被侵犯的幼儿损失是否得到弥补等。

对此,教师通常会迅速判断冲突双方谁是受害者,谁是主动挑起冲突者,然后对“过错方”施以惩罚或说教等。

虽然这样可以迅速恢复活动秩序,但这种直接给出结果的方式对初入社会并开始建构自身价值观的幼儿来说,并不能充分理解公平正义的观念。

在冲突性事件中,教师以成人的身份加入其中,幼儿在服从中感受教师价值观和处事方式,因此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仅仅给出一个结果,而要让幼儿理解得出该结果的内在逻辑。

教师不仅要关注“受害方”的诉求,也要关心主动引发冲突一方的心理,不能仅仅简单地惩罚“加害方”,应该明确告知幼儿裁决依据是什么,让幼儿明白规则,如果是他处于同样的情况,教师也一样会保护他的权益。

二、增强幼儿对自己情绪情感的认知与管理
(一)学习弱化负面情绪
无论是和亲人分离,还是为了争抢玩具与他人发生冲突,都会给幼儿带来挫折感和负责情绪。

虽然成年人能明确地区分这两者在价值上的不同意义,但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中、小班幼儿,这些负面情绪体验都是非常糟糕的,幼儿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负面情绪。

因此,教师在处理冲突性事件时,需要帮助幼儿认识到,与同伴发生争抢玩具等冲突,虽然会让人产生不愉快感,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变甚至忽略这一负面情绪。

教师要避免过分强调幼儿的负面情绪(如愤怒、失望、悲伤、难过等),不妨用温和轻松的语气来引导幼儿,就事论事,给予相应的回应。

例如:“我知道你很失望,但是××玩具也很有趣,还有很多玩具可以选呀!”如此,逐步帮助幼儿建立起更完善的认知,让幼儿知道有的事情不需要太难过,还有很多方式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忽略负面情绪。

(二)学习分辨情绪情感的价值
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共情能力,对同伴会产生更多的依赖和友情。

相对于发生冲突时失去物品所产生的挫折感,和同伴关系变得紧张也是挫折感的重要来源。

教师可以协助幼儿分辨自己的情绪,想象哪种挫折感会带来更持久的不愉快,鼓励幼儿在认知和行为上主动做出取舍。

例如,日常交往较频繁的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可以引导双方都冷静下来,想象冲突可能会给双方关系造成破坏,并会带来不愉快感,然后再让幼儿着眼于当前的冲突,思考一下能否放弃一些利益,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教师还可以借助情境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互相体验对方的感受,然后回到冲突中做出决定,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当一方或者双方主动谦让分享玩具或其他事物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再次分辨分享行为背后的感受,以及和同伴和解、共同游戏的感受。

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逐渐感知到,暂时放弃玩具和物品并没有关系,主动退让或谦让不仅可以减少挫折感,利他和分享行为还会带来新的愉悦感,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感受也会让幼儿更加重视同伴的陪伴和情谊。

(三)学习克服挫折感
幼儿间发生冲突时,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能得到圆满解决,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习接受失败,克服挫折感。

对于在冲突中受挫折的一方,教师也不必过度关切或急于补偿,要尽可能用平淡客观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帮助幼儿平静地接受挫败的现
76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