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性冠心病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性冠心病中的临床
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性冠心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心绞痛评分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上述几个方面两组患者都获取一定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中西医结合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的8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讨论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性冠心病中的临床疗效,现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人。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方法。
对照组中有
1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为36-68岁;观察组中有14例男性,26例女性,年
龄为35-70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科学的饮食结构,患者保持一定量的运动,对体重加以
控制,禁止吸烟和饮酒,并进行相应的降糖治疗,使用抗凝剂和硝酸酯类药物进
行治疗。
针对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补气养阴化痰祛瘀的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组方中主要包括:麦冬15克,瓜萎12克,半夏12克,郁金15克,黄芪15克,玉竹15克,薤白15克,丹参15克。
每日一剂,采用水煎的方式进行服用,早间和晚间分别服用一次,一个治疗疗程为四周时间,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疗
程的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实验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
P<0.05表示存在
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心绞痛评分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上述几个方面两组患者都
获取一定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心绞痛评分情
况比较
组别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抵抗指
数
心绞痛评分
治疗前
治
疗后
治
疗前
治
疗后
治疗
前
治疗
后
观
察组(n=40)
8.8
9±1.79
7.1
2±1.23
6.6
3±3.59
4.2
1±1.23
70.26
±10.05
86.53
±10.21
对
照组(n=40)
8.8
3±1.56
7.8
7±1.31
6.5
8±3.19
5.6
3±1.64
71.03
±9.89
80.21
±10.15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二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40
1816634
组(45.0%)(40.0%)(15.0%)(85.0%)
对照组40
10
(25.0%)
15
(37.5%)
15
(37.5%)
25
(62.5%)
x2 5.230
P
<0.05
3结论
流行病学相关资料表明,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都具有程度各不相同的血液高凝情况和胰岛素抵抗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糖尿病患者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从而引起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
另外,胰岛素抵抗会导致患者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增殖的情况,从而加重患者了患者动脉硬化的问题,并对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因此,对高血糖状态与胰岛素抵抗加以干预及预防是避免与延缓糖尿病性冠心病发生和发展通常采取的措施。
应用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时,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针对一些基础性疾病对于病情所产生的影响常常受到忽视。
另外,也具有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情况。
中医学对于糖尿病性冠心病早已有所认识。
《诸病源候论》记载:“消渴重,心中痛”。
现代医学家普遍的观点是,糖尿病性冠心病属于消渴病的一种并发症。
所以,气阴两虚依然是其主要的发病机理,气虚会导致患者气血运行无力,使脉道受到瘀阻。
气虚时间过长会牵及阳虚,阳虚寒凝,血液会出现凝滞的情况,瘀血发生内阻,心脉不够通畅。
另外,患者长时间消渴会导致脾胃受损,血脉发生痹阻,从而使心脉通畅受到一定影响。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组方中多味中药制剂都可以起到调节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于患者胰岛素的分泌十分有利,可以使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提
高胰岛素所具有的敏感性。
另外,还可以起到抵抗血小板集聚、加大冠脉血流量、抗凝等多种不同的药理作用。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两组患者经治疗在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
抵抗指数以及心绞痛评分情况几个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
统计学意义。
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
统计学意义。
可见,针对糖尿性冠心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
效减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具有
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巩向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4.
[2] 马春, 杨丽华, 杨戈.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
临床观察[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