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雕刻生动容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妙笔雕刻生动容颜
作者:王瑶
来源:《快乐作文·7-9年级》 2018年第9期
写作指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听闻此句,大家眼前出现的肯定是鲁迅先生的模样,因为这两句话准确地道出了鲁迅先生的精神。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
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

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便是聚焦写人。

本单元在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后,要求学生要抓住人物特点,突显人物情感。

如何让我们所写的
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我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及“脸谱化”人物
描写的误区,用手上的妙笔,雕刻出美丽生动的容颜。

妙招儿一:观察细致入微,体会人物差异
创作源于生活,通过对生活中的人物进行细致人微的观察,能够建立所写人物与现实人物
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人物之间的差异,描绘出各有特点的人物形象。

一是要仔细察看。

即通过耳朵、眼睛等感官直接感知,同时摄取人物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各方面的信息,回忆人物习惯性的动作和语言,捕捉人物最突出的特点,从而强化对人物
的感知。

二是比较差异。

通过横向比较,即观察“这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细微差别,如相貌
上的、语言上的、行为习惯上的;通过纵向比较,即比较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动作、神态、语
言等特点,更加全面地感知人物。

三是筛选特征。

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
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细节,如面对困难之时、遇到开心之事时等。

在写作当中,可以采取漫画式的笔法,刻意放大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者是眼睛,或者
是眉毛,又或者是其他某方面特征,从而使得人物特征被放大,人物形象就更容易把握。

妙招儿二:描写栩栩如生,突显人物特点
描写是刻画人物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细
节描写等。

选用合适的描写方法,有助于立体地塑造人物形象。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如是描述托尔斯泰:
他拥有着犀利的眼睛,黑豹似的目光,手指宽的眉毛、粗大的鼻子与黝黑色的脸颊和一把
白色的卷胡须。

通过特点突出的神态描写,刻画出了人物性格。

又如鲁迅《祝福》一文中: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形象地刻画出了祥林嫂的形象。

关于外貌描写,可参考鲁迅《故乡》一文中对中年闰土的描写: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
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农民形象。

而在语言描写的运用上,老舍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燃的时节,便会说:“唉,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而也许高叫:“他妈的!”
关于动作描写,则可参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入神”时的
动作: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
拗过去,拗过去。

一个可爱的“宿儒”形象便跃然纸上。

可见,根据写作的需要,充分运用外貌、神态、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及其性格,常常会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妙招儿三:细节彰显情感,事例以小见大
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情感态度,除了运用各类描写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那便是在
叙事当中突显。

通过选取与人物性格、心理相关的典型事件,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使
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例如《邓稼先》一文,写了邓稼先答复杨振宁关于中国原子武器工程是
否有外国人参与、在井下信号消失坚持留守现场等几件事,从多个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崇高的精
神风貌,所选择的事例都是邓稼先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小事”。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通过一件典型事例写人,是写人作文的基
本方法之一。

没有典型事例,文章就会平淡无奇。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来写,才
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

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事例的
范畴。

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

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当中的描写: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
生病的。

”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又道出了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将其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再如《再塑生命的人》一文当中,通过“我”的心理描写,
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通过激发“我”的求知欲,一步步重塑“我”生命的经过,从而表明莎莉文
老师的教育取得了初步成功。

显然,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描绘。

围绕人物特征选择
典型事件加以描写,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作细节描写,才能让人物鲜活起来。

只有在日常生活
中不断地去发现、总结,才会达到写好写活写绝的最终目的。

只要勤练不辍,自然就会妙笔生花,意趣横生。

杨叔·豆花·叫卖声
我的耳边,似乎又传来了一声声热情的叫卖声……
他,是我家楼下老杨豆花店的老板,大家都称他“杨叔”。

杨叔呢,是一个典型的老实人,为人热情、憨厚。

他有一张胖胖的圆脸,肤色黝黑,让人一看便知他生活的艰辛。

双手粗糙,有很多老茧,定是干了很多重活。

但即使这样,杨叔脸上依然常常挂着朴实的笑容。

这天,好好的天气竞发起了脾气,下了场大雨。

轰隆隆的雷声和急速的雨滴使我不得已停了下来,在杨叔的店外站着,等待雨停。

“唉,快进来!这雨大的,躲在外边干啥。

快进来我给你弄碗豆花,吃了热热身子!”杨叔看见了我,忙招呼我进去。

很快,豆花端上来了。

褐色的汤中浸着几块嫩白的豆花,几片嫩绿的香菜,夹杂着颗粒状的榨菜点缀其中,黑紫色的紫菜静静地飘在了褐色的汤上。

我不由得食欲大增,先轻轻地用勺子搅拌—下,作料已融在小块白色的豆花中,然后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慢点吃,别噎着。

”杨叔略带沙哑的声音传进我的耳边。

一会儿,满满一碗的豆花便都进入了我的肚里。

我放下勺子,抹了抹嘴,举起大拇指对杨叔说:“杨叔,您的豆花真好吃!太香了!”
杨叔不好意思地笑笑,挠挠头,说:“哪儿有,就是做了这么多年了,手艺熟练了,没你说的这么夸张。

”顿了顿,他又说:“你这么晚出来,一个人太不安全了。

这样,我的店反正也要关门了,吃完我送你回去吧。


我边摇头,边掏出钱对杨叔说:“不用了,我自己回去就可以了,您休息吧。

还有,这是豆花的钱。


杨叔把钱推过来,坚定地说:“不行,我送你回家!女孩子夜里回家不安全,我送你。

反正没几步路,不碍事!”
我见杨叔如此坚持,也只得答应了。

杨叔一直把我送到楼梯口。

他打着灯,暖黄色的灯光一直伴随着我上楼。

我站在门外,大声说:“杨叔,谢谢了!”
杨叔见我安全到家,才转身离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第二天早上醒来,耳边又传来杨叔的叫卖声:“卖豆花了,好吃的豆花哟!”声音不似昨夜那般沙哑,今日响亮、热情。

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杨叔昨夜送我的情景,不由得笑笑。

谢谢您,杨叔!那个一直热情地叫卖、乐于助人的杨叔。

以“那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6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