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文学概论总结PPT优选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一个剧本全部剧情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事件 作品奇形怪状的风格违背了古典艺术的规范,此后就成为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总称。
法国第一部成功的古典主义悲剧,也是17世纪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作品和奠基作。
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服从统一的主题。在理论 1687年1月27日法兰西学士院院士贝洛在学院宣读了一首长诗《路易大帝时代》,盛赞当今法国文学成就,进行了厚今薄古的评价,
他把人文主义向前推进,贯彻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区。
的规则,它要求时间、地点、情节的三个整一, 17世纪伴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法国古典主义是专制王权的产物并为专制王权服务。 “巴洛克”(Baroque)一词的原义是指不规则的珍珠,最初是18世纪新古典主义艺术家用来讥讽17世纪意大利建筑、雕刻、绘画等
规范,它也束缚了作家的创作,不仅影响了作品 17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文学界发生的一场关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孰优孰劣的论争。
另一条是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因偷吃禁果而失去地上乐园的故事。 他是一个坚强不屈,敢于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其性格具有双重性,既有破坏的一面,又有促进改革的一面。
反映现实的深度个广度,而且还有结构的绝对化,
崇拜古希腊罗马文化,是17世纪古典主义 的突出特点,古典主义把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看 作是艺术创作的理想模式,在文艺理论和创作 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因而被称为 “古典主义”。法国古典主义是专制王权的产 物并为专制王权服务。
❖ 1、实质:是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相互 妥协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浓厚封建色彩 的资产阶级文学。
程式化以及人物性格单一的弊病。
古今之争
❖ 17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文学界发生的一场关 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孰优孰劣的论争。它围绕着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当今文学的地位问题,以作家应 当学习古人还是学习今人为中心展开持续辩论。 1687年1月27日法兰西学士院院士贝洛在学院宣读 了一首长诗《路易大帝时代》,盛赞当今法国文学 成就,进行了厚今薄古的评价,引起了同为院士的 布瓦洛的反驳,因而以这二人为首的两派便开始了 法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古今之争”。这一文学史现 象说明法兰西民族文化意识的增强,也是学术自由 倾向的表现,同时也是后来启蒙时代思想家和著作 家自由批判精神破土而生的先兆。
古典主义文学
❖ 1、思想特征: ⑴ 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
性,往往歌颂君主、国家和王权,受王权的 直接干预。
⑵ 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感。 ⑶ 抨击贵族的腐朽没落,也批判资产阶 级附庸风雅的贵族心理 ⑷ 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廷秘 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 2、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

高乃依(1606~
1684),是十七世纪上半
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
表作家,一向被称为法国
古典主义戏剧的奠基人。
❖ 2、产生的原因:
⑴ 社会政治因素,其政治基础是法 国的专制君主制。
⑵ 国王路易十四。
⑶ 哲学基础,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法兰西学士院
法兰西学士院,1634年在路易十四的首 相黎世留的亲自敦促和庇护下成立的,学士 院的院士成了文艺界中央集权统治的代表。 为了使院士的身份成为社会上作家和学者羡 慕追求的对象,政府规定院士的名额固定为 40名,给他们以“不朽者”的称号,非得有 一个院士死后,才能由其他院士共同选举另 一人来补充。这种制度一直维持至今。
第四章
17世纪欧洲文学
本章学习重点
❖ 1、了解17世纪欧洲文学的概况。 ❖ 2、重点掌握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戏剧创
作规则——“三一律”。 ❖ 3、了解英国诗人弥尔顿及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作家高乃依和拉辛。 ❖ 4、重点掌握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及其代表作
《伪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概论
❖ 一、 文化背景

笛卡尔,法国理性主义的代表, 17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近代 理性主义的开创者,解析几何的创 始人,代表作《论方法》。
三、17世纪欧洲各国文学概况 法国文学
❖ 古典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在其兴盛之 前,还有两个流派:贵族沙龙文学和人文主 义文学。
❖ 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
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 以及寓言诗人拉封丹。
❖ 古典主义理论家是布瓦洛,代表作《诗 的艺术》被认为是古典主义理论的权威性作 品。
高乃依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提出的 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表达了人的 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有意识才有存 在,人的理性高于一切,对17世纪 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巨大。
二、文学概况
❖ 1、古典主义 ❖ 2、巴罗克文学与清教徒文学
古典主义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 二次思潮,古典主义盛行于法国,而后在西欧 各国广为流行,它是17世纪的一种主要文艺思 潮。
引起了同为院士的布瓦洛的反驳,因而以这二人为首的两派便开始了法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古今之争”。 在理论上把“三一律”系统化的是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
上把“三一律”系统化的是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 4、重点掌握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及其代表作《伪君子》。
该剧被誉为法国第一部最为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于古希腊悲剧,以女主人公为保全儿子星座所做的努力为中心,揭示了一系列 为满足个人情欲而置国家利益与义务而不顾的人物,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情欲横流。
布瓦洛。“三一律”的优点是可以使戏剧情节高 他也被恩格斯称为“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
⑴ 社会政治因素,其政治基础是法国的专制君主制。
度集中,矛盾突出,结构紧凑。但作为一种创作 ⑷ 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廷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他是一个坚强不屈,敢于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其性格具有双重性,既有破坏的一面,又有促进改革的一面。 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
⑴ 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 和题材,全力以赴地模仿古代。
⑵ 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即 其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⑶ 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 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⑷ 人物塑造类型化,性格单一。
名词解释:三一律
“三一律”: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创作必须遵守 ❖17世纪英国最主要的诗人、思想家和政论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