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责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责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责任心具有重要的个体发展意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培养责任心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在内容上应强调知、情,行三者并重;在途径上应注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管齐下。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心心理健康
责任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以及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认知、产生的情感体验和做出的相应行为,是人的社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与培养个体社会性的重要方面。
一、责任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
1.自我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自我责任心是指个体在遵守道德、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抱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及其产生的情绪体验。
克劳蒂亚在《美国人的家庭教育》中指出,责任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自我责任心不仅能时时处处促使着学生去自我学习、自我保健、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求知的意识行为,同时也提升着学生终身学习和与人协作的能力,控制着学生的意识、行为,还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方面的心理活动。
因而,自我责任心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同时,自我责任心也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标志。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责任心,是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发展目标的前提。
2.集体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建立集体归属感,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大学生的集体责任心包括对家庭、对同伴、对班级、对学校的责任心,以及履行这些责任时个体的情绪体验。
很难想象,—个没有集体责任心的大学生会和他人有良好的合作,会在集体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得到集体的认同。
一个不被集体所接纳的个体,纵使才华横溢也难免孤芳自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并从中得到爱、温暖、帮助。
归属感的剥夺甚至会引起个体出现器质性的变化。
获得归属感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集体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建立集体归属感、集体荣誉感,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汲取集体的力量,促进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责任心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体现着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点。
大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不仅受个体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教
育和环境的作用,其过程是从外在的责任要求开始,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身的内在品质。
1.家庭方面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养方式对孩子责任心的养成有重要影响。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家长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给孩子选择的自由,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
其次,在给孩子物质支持的同时,不忘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
许多家长往往只是每个月定期给孩子寄生活费,而对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不闻不问,这样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疏远,影响其与家庭乃至社会的情感联系,导致责任心的缺乏。
第三,在与孩子多交流的同时,可以给孩子谈谈工作生活上遇到的一些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担当一定的责任,让其懂得父母的付出与不易,感受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付出,从而培养其责任心,促进心理健康。
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正规的系统化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一定的技能,更要丰富学生的内心,让其真切领悟生命的内涵以及人生的意义,所以我觉得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责任心的教育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学会学习。
大学生的首要责任就是学习。
只有把学业搞好,才能谈得上未来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鉴于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样化和学习积极性的差异,高校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
应开设专业教育系列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的专业。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变“被动消极式学习”为“主动探索性学习”,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等等。
三是诚实守信。
“民无信不立”。
诚实守信是道德的根本。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种种诚信缺失的现象,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诚信教育的内容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特点和主题,不断挖掘诚信教育的新内涵;要整体把握诚信教育的特征,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要不断进行方法创新,注重心理的层次性、渗透性和过程的愉悦性;要加强制度建设,大力完善诚信机制。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学习诚信、交往诚信、生活诚信、就业诚信等教育。
四是善待生命。
当前,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他人及自
身的生命显得非常重要。
为此,要以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大力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及生命的意义,使大学生能够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
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大学生生命教育还要教育学生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动物、植物以及世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五是感谢恩情。
陶志琼在《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中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
”畎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唤起大学生的感恩心,融化他们的冷漠心、自我心和自私心,培养他们感恩图报、乐善好施的良好品性和宽容豁达的胸襟气度;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内省内察,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和自然的恩赐,增进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内心的祥和宁静。
六是和谐宿舍人际关系。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愉快学习和生活的有力保障。
目前,大学生宿舍中的人际关系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以至于出现极端事例。
对此,要教育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不断反省自我、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打扫宿舍卫生等杂务、多参加宿舍集体活动。
概言之,只要教育学生做到“积极、不苛求”,就能处理好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总之,高校在进行大学生身边责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教育的层次性、阶段性、主体性、导向性、多样性、实践性,以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
高校要将学生身边责任的教育与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从小事、从平时抓起。
校、院、系、班要齐抓共管,着力营造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教学、从管理到服务的伞方位的责任教育及责任追究、责任赏罚的氛围和机制。
3.社会教育方面
学校教育存在的很大的缺陷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这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重要人格品质的培养缺乏一个广阔的平台,然而,社会教育恰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发挥社会教育在大学生责任心中的重要培养作用,首先要对优秀事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对反面事例要进行客观报道,让学生知道不履行责任人,游离于集体之外的丧失感。
其次,学校要联系社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通过企业,政府机关非营利机构给大学生提供周末以及假期提供工作岗位,让大学生在创造价值、服务他人锻炼自身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谭小宏,秦启文.衡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5,(4):99l-994.
2.刘阅,杨丽球.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责任心发展影响
3.汪庆华.要重视大学生“身边责任”教育中国高等教育, 20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