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军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清世祖进关建立清王朝,其武装力量为八旗军和绿营,是一支骑兵和步兵的部队,因此其建军方针也必然是“重陆轻水”。

在沿海防御上,则历来贯彻消极防御的方针。

清朝初年,为了防备郑成功,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开始禁海。

当郑成功率水军收复T灣后,清政F采取了更加严厉的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30—50 里造成沿海大片无人区。

1684年康熙皇帝解除了禁海,可是到1717年又恢复禁海,规定造双桅五百石以上的船均要治罪。

清王朝想通过控制民船的速度,利于水师巡查,同时船小了很难远航,从而达到不准“通外”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严重阻碍了中国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

由于清王朝的错误政策,到了鸦片战争前夕,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其水师只配备了小型船七、八百艘。

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F额定了四类战船:即赶缯船、水舟居船、双蓬船、快哨船。

1800年赶缯船被双蓬船所取代,此后双蓬船几乎占全水师船的一半。

(1)赶缯船:
明、清沿海渔船,雍正五年(1727年)后被列为清军水师主力战船的定式。

长21~33米,宽5.4~7米,深1.8~2.6米,分19~24舱,板厚8~10厘米。

双桅,二铁锚,四木锭,配橹2支,船工15人,水兵20人,排水量近90吨。

赶缯船
(2)水舟居船:
清闽、浙沿海运输船,曾改为战船。

长26米,宽6.8米,深2.15米,板厚7厘米。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在广东水域的老式战船
(3)双蓬船:
又称同安舟古船,原为福建同安建造的沿海优良运输船,改为战船时在舷墙顶上加装女墙及档板,缺口处设置炮位。

双桅,四橹。

船长19.85米,宽5米,深1.38米,排水量48.05吨。

当时造价白银进6000两。

(4)快哨船:
这是一种双桅帆船,每舷配置10多把桨,主要用于巡逻,哨戒,由于桨帆并用,故航速较快,因此常用于追捕走私船。

这种船在各地的名称不尽统一,有称为艇船、哨艇、快船、快蟹。

总长27.5米,船体长22.75米,型宽5.79米,型深2.17米,排水量103.5吨,每舷配桨15支,主要武器是装在托架上的大口径抬枪。

当时兵船配备火炮10门左右,一般为几百斤至千余斤的中小型铸铁炮,射程300~400米。

火炮多用泥模铸成,炮身多有蜂眼,极易炸膛。

膛内加工不光洁,故射击精度很差。

兵船上还装有大量的投掷火器,甚至还训练水兵使用弓箭。

直到1872年,兵船上才完全废除了冷兵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