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漳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校模拟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
....,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不甚了解。
B.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
C.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
....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D.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
....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章主要记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对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
B.《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 “密州出猎”是题目。
C.农民向来是文学作品关注的热点。
鲁迅的小说《故乡》描写旧时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表现了作家对农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
D.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运用白描和拟人手法表现小溪和森林之美,朱自清的《绿》运用烘托和衬托的手法来突出梅雨潭的绿的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到收获时节,看到满山粲然
..开放的菊花,人们就格外想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个女红军。
B.读时你的表情一定要自然,脸色一定要镇静,不能随着情节的跌宕
..而变化,更不能随着人物的喜怒而哀乐。
C.马斯克曾宣称,送上太空的特斯拉跑车将在太空“待个10亿年”,有专家认为,马斯克并非异想天
...开.。
D.初夏时节,沙坪坝景区百花争艳。
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鹜
....。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司马懿夺取街亭后又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用“空城计”巧退魏军。
B.圣地亚哥用尽全力猎杀了庞大凶猛的大马林鱼,他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让人赞叹。
C.被领养的细马感觉自己被排挤,在广播操比赛时把帽子甩向天空,导致学校错失了第一名。
D.简•爱因失手打碎了石板而被惩罚站在凳子上,是海伦•彭斯的微笑给了她力量。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随着“复兴号”高铁最高时速提至350公里,标志着我国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峰。
(删去“随着”)B.《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非常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应把“《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非常熟悉”改为“我对《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非常熟悉”)
C.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在“通过”前边加上“能否”)
D.市粤剧团精心打造的《刑场上的婚礼》,是一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现代粤剧。
(把“打造”改为“打磨”)
二、名句名篇默写
6.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李商隐在《无题》中表达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火山喷冰》,回答后面小题
火山喷冰
① 伴着阵阵“轰隆轰隆”的巨响声,地动山摇,构成山体的冰块与岩石大面积滚落,那是阿胡那火山在爆发喷射。
这个庞然的山峰高约4千米,底部直径约为30千米,体积相当于半座珠穆朗玛峰。
奇妙的是,阿胡那火山喷射的不是热浪滚滚、灼人赤红的岩浆,而是白色的、冷气逼人的冰岩浆。
这种含水、氨、冰、甲烷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被强大的能量推向高空,形成数百米乃至数万米的白色喷流。
瀑布似的落到地表时,冰岩浆呈液态四下流淌,当遇到温度较低的时候,便凝结成了形态各异的固体。
②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火山喷出的都是岩浆,为什么这座火山偏偏与众不同,喷出的却是冰呢?原来,这座火山不属于地球,阿胡那火山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上最庞大的山峰,而谷神星则是围绕着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主带运行。
可是,阿胡那火山与人类先前见过的所有山峰全然不同,它的山体并没有古老的撞击坑,而是布满了年轻垂直的条状结构。
③冰火山是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通常
..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一-150℃的天体上。
在形态上,冰火山与地球上火山很相似,它们在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当喷发时,会爆发出四处流淌的液体。
但与地球火山的主要区别在于,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的沉积物,所以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被喷出的奇异景观。
④ 据资料显示,地球火山喷发是因为压力和密度差造成的。
当岩浆温度比周围岩石更高时,密度就会更低,这种压力差会使得岩浆做上升运动,当岩浆上升时,岩浆释放的气体会形成气泡,释放大量压力,这一压力使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⑤ 可阿胡那火山是一座冰火山,它又是如何喷发的呢?冰火山的喷发原理和地球火山十分相似。
由于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热能聚集,或由于潮汐摩擦而生热,致使深部冰层熔融。
如果这时,上部冰层破裂,深部融化了的冰水就会像地球内部的岩浆一样,在周围压力的挤迫下,沿裂缝喷发,这就是冰火山爆发的过程。
而如果冰岩浆跟周围的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冰火山就会处于休眠状态,也可能成为永远的死火山。
⑥ 不过,虽然阿胡那冰火山的名字听上去似乎是火山的一种类型,喷发过程又跟地球火山类似,但
严格意义上说,它只是有与地球火山相似的地貌,并不是真正的火山。
⑦ 无独有偶,在冰岛北部的格里姆斯维特火山,曾有过一次十分壮观的冰火山爆发场面;从火山口喷射出来的不是灰、砾,也不是岩浆,而是大量透明洁净的冰块。
那次爆发持续了两周,每秒钟喷射出的冰块约有420立方米,在火山特大爆发时可达2000立方米。
那次爆发抛出的冰块约有1.3万立方千米。
据记载,冰岛的火山喷发冰块现象,古代也有过类似的情况,这是高纬度冰层广布地区火山爆发所特有的现象。
1.文章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请简要说明。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事例做简要说明。
3.文章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通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章第①段文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数据
材料一:目前,2016年“教博会”在贵阳召开。
此次“教博会”是贵州挂牌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综合实验区以来,首次举办的一次大数据交易、数字化产品展示、互联网技术交流的大型盛会、2014年起,大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先后落户贵州,伴随贵阳城区无线WiFi全覆盖的建成,让贵州从昔日工业时代的追随者,变成大数据时代的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
据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数据是依托互联网优势,融合数据库资源、与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而研发的大型数据交易中心。
大数存储容量特别大,预并未来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即4000万亿亿字节,资源互为关联且覆盖面广;资源实时,更新快,最快可达1分钟,甚至几秒、几十秒的更新速度。
材料二:大数据来了,普通民众的手机多了一张免费的网,而公务员却多了一个“紧箍咒”。
一款名为“数据铁笼”的APP,用大数据的方式将公务员的时间、权力管了起来。
贵阳市交管局工作人员孙某某的每一天都有精确到秒的记录。
与门禁卡、饭卡、公务消费卡相连接的考勤系统显示他4月某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8点40分22秒到达局大楼,两分钟后坐上电梯。
中午12点18分出现在食堂吃饭,12点35分59秒离开,四分钟后回到办公室。
下午15点12分35秒,通过公务卡网划一笔3561.00消费款到建行622*户头,中途还曾遇到钓鱼网站骚扰,还好有反诈骗引擎及时提醒,才无误地完成网上消费交易。
17点52分45秒才下班回家,途中还接到400开头的一条诈骗信息。
像“数据铁笼”这样的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到专门的反诈骗项目,可以利用大数据针对行骗者常用伎俩进行研究,以技术对技术,让行骗者无处遁形。
材料三:东方祥云的责任人李胜在1999年创办企业时,希望利用数据库对洪水进行预报来摆脱传统洪水预报方式的弊病。
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好几次公司都濒临死亡,为了生存,甚至还被迫倒卖过电脑。
直到2015年,恰遇到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东方祥云获得了机遇。
东方祥云的数据库借助大数据平台得以收集到全球所有公开的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各个主要河流的水文数据及各种图片、视频。
现在可以将洪涉灾害的预测从20分钟延长到72小时。
是大数据技术和水利的结合让东方祥云大数据项目在中国“云上
贵州”商业模式大赛中一炮打响,获得最高奖——“云端大奖”,并获得500万元扶持资金。
材料四:有人对2015年反信息诈骗联盟发布的大数据作了如下统计:
表一:
表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数据的特点。
2.请从表一、表二中归纳出三点有意义的结论。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反诈骗。
4.下列内容,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铁笼”将公务员关了起来。
B.贵阳市依托大数据,实现了无线WiFi全覆盖。
C.预计未来大数据的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
D.东方祥云大数据项目只能将洪灾预测期提前20分钟。
9.记叙文阅读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
我们《十月》杂志编发过他的短篇小说《岁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萝卜》、《烟赋》等。
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风,到湖南娄底讲学,在怀柔水库、中华文学基金会开会,我还到他蒲黄榆的家里拿过稿子。
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
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
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
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
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
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字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
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
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
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样感情泛滥。
老头写情书,总归不自然。
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
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
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
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
“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
“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
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
”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
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
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
”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
’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
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
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
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
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
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
比如油条,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间嵌入拌有榨菜、葱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锅里煎,捞出来就特别好吃。
这种菜不妨叫做“夹馅回锅油条”,对此我有申请专利的权利。
⑩汪老是美食家。
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女作家们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女作家们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女士称汪老为酒仙、烟精、文
经过那次相伴,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
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所以我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作家”。
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
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
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
”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
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
‘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
《早春》的诗题也犯了大忌。
费孝通因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被划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费孝通的一样反动,也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
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
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
....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
一桌。
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
..。
2.第⑦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3.结合选文,你认为汪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心生欢喜
包利民
①早晨,送孩子去上学,大雾迷漫,空气中透着清凉,远处的山皆隐去无踪,近处的树只余朦胧倩影,一时但闻鸟鸣却难寻鸟踪,残余的睡意顿去。
等回来的时候,雾已经淡薄,有阳光从东方斜斜地照过来,穿透万千细密游移的水珠,散射漫天的金霞。
便觉满心舒畅,很美好的一个开始。
②回去后,网上一朋友邀我去下棋,便乘兴而往。
他家是山坡上的平房,我们在院子里开始于黑白世界中驰逐。
偶然抬头,但见岭树映目,山云接檐,飞絮飘然落于纹枰之上。
便觉闲淡悠远,仿佛飘然出尘,不知身之所在。
棋罢指尖犹凉,便起身凝望山间浮岚,心飞神度,眉眼间全是欣然之意。
③记得少年时,有一段时间酷爱下象棋,那时家在农村,闲时便提着棋袋四处寻人对奕。
不过那时大家基本都在田里干活,便找到田里等着。
有时等得急了,就冲进去和别人一起干,待干完活,顾不得擦汗,便在田间地头或树荫之下,摆开棋盘厮杀。
烈日高悬却一荫如盖,就坐在暖暖的土地上,腿旁放一罐清水,走上几步棋便喝上口水。
彼时清风徐来,额上汗水便清凉无比,庄稼的清香随风飘荡,真是惬意无边。
④还有一回下大雨,我在姑姑家里,也是农村。
天暗得像黄昏,雨密集得看不清任何东西。
我们就站
在窗前,看外面一片水的世界。
下了十多分钟,依然势头猛烈,姑父提议出去到雨中洗澡,并说此时空气中的尘土已经冲尽,雨水干净。
我和表弟都欣然同意,于是脱光衣服冲进院子,立刻被雨包围。
大雨淋身,一时目不能视口不能言,真如身处水底。
身心同雨水一般清凉透爽,从此爱上雨天,即使再没有这样的经历。
⑤去年和几个友人一起去爬一座荒山,听人说山那边景致深幽,是难得之佳境。
于是我们劲头十足,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攀至山顶。
却突然发现,那一面是极陡的悬崖峭壁,并无可下山之处。
于是都望着对面山下的佳境,颇为懊恼。
忽闻花香阵阵,但见在山顶一块平坦处,杂花恣意而生尽情而放。
立于花丛之中,遗憾之情忽去,喜悦之心顿生。
⑥在这个深秋的午后,看着远远斑斓着的五花山,看那些红枫黄杨,看那些碧松白桦,神游其中,心生大欢喜。
回望前路,虽然一直身处红尘劳碌之中,却有着那么多的点滴片段,让我心中的欣喜不能自抑。
那让我忘尘的种种,皆是凡世中的所眷所恋。
虽未入清凉之界,却常生欢喜之心。
如此,生命虽然繁复劳劳,但有那欢喜之心,却依然是我最美的家园。
(1)下面这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将它放回原文中,你觉得放在哪两段之间恰当?并说明理由。
有一次和一个大叔下象棋下得上了瘾,我们在地头一直下一直下,那大叔连输几盘,也顾不得去干活,非要找回来。
不知啥时候阴的天,更不知啥时候开始下的雨,我们就沉浸在车马炮之中。
后来雨成瓢泼,我们才狼狈而起,向村里狂奔,相顾而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欢喜从何而来?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以“欢喜来自自然”或者
..“欢喜来自率性”为首句,写出你的阅读感悟。
(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各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司语。
卑鄙:(2)攘除: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是指哪些事?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方山子传(节选)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鸣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注释)①方山子:即下文的陈慥,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
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
③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
④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⑤矍:吃惊。
⑥勋阀:门第显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闾里之侠皆宗.之
(2)过岐亭,适.见焉
(3)余既耸然异.之
(4)岁.得帛千匹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2)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4.文中的方山子与下列哪一人物最为相似?请做出选择,并结合本文与课文相关内容作出简要的阐述。
A.吴均(《与朱元思书》) B.陶渊明(《桃花源记》) C.刘禹锡(《陋室铭》)
13.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________)能谤讥
..于市朝《邹
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伤仲永》(________)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________)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________)
14.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