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资料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

⾼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电压技术复习资料⼀、填空题1、__________的⼤⼩可⽤来衡量原⼦捕获⼀个电⼦的难易,该能量越⼤越容易形成__________ 。
(电⼦亲合能、负离⼦)2、⾃持放电的形式随⽓压与外回路阻抗的不同⽽异。
低⽓压下称为__________ ,常压或⾼⽓压下当外回路阻抗较⼤时称为⽕花放电,外回路阻抗很⼩时称为__________ 。
(辉光放电、电弧放电)3、⾃持放电条件为__________ 。
(γ(-1)=1或γ=1)4、汤逊放电理论适⽤于__________ 、__________ 条件下。
(低⽓压、pd较⼩)5、流注的特点是电离强度__________ ,传播速度__________ 。
(很⼤、很快)6、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负极性时__________ 。
(略⾼)7、长间隙的放电⼤致可分为先导放电和__________ 两个阶段,在先导放电阶段中包括__________ 和流注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主放电、电⼦崩)8、在稍不均匀场中,⾼场强电极为正电极时,间隙击穿电压⽐⾼场强电极为负时__________ 。
在极不均匀场中,⾼场强电极为负时,间隙击穿电压⽐⾼场强电极为正时__________ 。
(稍⾼、⾼)9、电晕放电产⽣的空间电荷可以改善__________ 分布,以提⾼击穿电压。
(极不均匀的电场)10、电⼦碰撞电离系数代表⼀个电⼦沿电场线⽅向⾏径__________ cm时平均发⽣的碰撞电离次数。
(1)11、提⾼⽓体击穿电压的两个途径:改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削弱⽓体中的电离过程。
12、我国采⽤等值盐密法划分外绝缘污秽等级。
13、沿整个固体绝缘表⾯发⽣的放电称为闪络。
14、在电⽓设备上希望尽量采⽤棒—棒类对称型的电极结构,⽽避免棒—板类不对称型的电极结构。
15、对于不同极性的标准雷电波形可表⽰为±1.2/50us 。
16、我国采⽤ 250/2500us 的操作冲击电压标准电压。
高电压技术3篇

高电压技术第一篇:高电压技术的概述高电压技术是指用于产生、测量、控制和应用高电压的技术,通常涉及电力系统、电动机、变压器、绝缘材料、气体放电、电子加速器、等离子体技术等领域。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推动了电力工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高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电力系统的输电、变压、配电、接地以及稳压等技术;电机和变压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绝缘材料的性能测试和选择;气体放电和等离子体技术等领域。
可以说,高电压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高电压技术的本质是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产生强电场,并进行传输和测量。
高电压通常是以kV、MV、GV等单位表示,而强电场则以V/m或kV/cm等单位表示。
产生高电压的方法包括电机式、容式、电涡流式、磁压式、电磁式等多种方式,不同的方法对应着不同的应用场合。
在高电压技术中,电绝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同的绝缘材料对强电场的峰值承压能力各不相同,在高电压系统中应该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
同时,在高电压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中,应该考虑到灵敏的检测和可靠的保护措施。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充分了解气体放电和等离子体技术的基本原理,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和损害。
总之,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电机、变压器、绝缘材料、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篇:高电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领域众多,以下列举其中的几个主要领域。
1. 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高电压技术应用的最大领域,其中的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网和电容器等设备的运行都需要高电压技术的支持。
高电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电压输出变换、变换器、放电保护、电流变压器、直流输电线路和隔离开关等方面。
2. 电机和变压器设计制造电动机和变压器是高电压技术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高压绕组的制造和测试以及绕组对强电场的抵抗能力的测试都需要高电压技术的支持。
高电压技术(详细版)

1.气体中带点质点的产生,激发与游离。
2.游离的方式有:碰撞游离、光游离、热游离和表面游离。
3.由碰撞银翼的游离称为碰撞游离。
气体在热状态下引起的游离过程称为热游离。
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来的过程称为表面游离。
4.导致带点质点从游离区域消失或者削弱的过程称为去游离。
去游离的方式:带点质点的扩散,带点质点的复合以及电子的附着效应。
5.汤逊放电理论认为放电起始于有效电子通过碰撞形成电子崩,通过正离子撞击阴极,不断从阴极金属表面溢出自由电子来弥补引起电子碰撞游离所需的有效电子。
适用于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
6.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UF是气体压力P和间隙距离S乘积的函数,这一规律称为巴申定律7.流注理论认为放电起始于有效电子通过碰撞形成电子崩,形成电子崩后,由于正负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导致正负空间电荷的复合,复合过程中所释放的光能又引起光游离,光游离结果所得到的自由电子又引起新的碰撞游离,形成新的电子崩且汇合到最初电子崩中构成流注通道。
适用于大气压下,非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8.电子崩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由阴极向阳极运动时,将与气体原子(或分子)碰撞,如果电场很强、电子的能量足够大时,会发生碰撞电离,使原子分解为正离子和电子,此时空间出现两个电子。
这两个电子又分别与两个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出现4个自由电子。
如此进行下去,空间中的自由电子将迅速增加,类似于电子雪崩,故名电子崩。
9.非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压较低时,只有由外界电离因素所造成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而形成气体放电电流,一旦外界电离作用停止,气体放电现象即随之中断,这种放电称为非自持放电10.U50%就是在该冲击电压作用下,放电的概率为50%。
其可用来反应绝缘耐受冲击电压的能力。
11.同一波形。
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作用下,间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间隙的伏秒特性曲线。
伏秒特性有什么实用意义(如何利用保护设备和被保护设备间的绝缘配合)伏秒特性对设备的绝缘设计,各类绝缘间的相互配合,以及防雷保护及过电压保护与设备绝缘间的配合进行研究的基础.12.不均匀电场可分为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

为什么电介质损耗往往用 tgδ 表示,而不用损耗功率表示?答:①P 值与试验电压 U 的高低等因素有关;②tgδ 与电压、 频率、绝缘尺寸无关仅取决于介质的损耗特性;③tgδ 可以用高压电桥等仪器直接测量. 就试验后果来看,绝缘试验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绝缘试验可以分为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 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①没有固定的定量关系;②两类实验都不可以缺少;③一般先进行非破坏性实验再进行破坏性 实验。 什么叫吸收比?绝缘干燥时和受潮后的吸收现象有何特点?答:吸收比是指绝缘电阻测量中,加压 60 秒时的绝缘电阻值 与加压 15 秒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即 k = R60/R15。一些设备(如变压器)的绝缘为多层介质,绝缘良好时存在明显的吸 收现象,绝缘电阻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较长(即吸收现象进行的较慢) ,稳态电阻值也高,吸收比远大于 1;当绝缘受 潮时,吸收现象不明显,绝缘电阻达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短(即吸收现象进行的较快) ,稳态电阻值也较低,吸收比近似 等于 1。 直流高压试验和交流耐压试验相比主要有哪些特点。答:a.只有微安级泄漏电流,试验设备不需要供给试品的电容电流, 试验设备的容量较小,b.试验时可同时测量泄漏电流,由所得得“电压-电流”曲线能有效地显示绝缘内部的集中性缺陷 或受潮。C.在直流高压下,局部放电较弱,不会加快有采购绝缘材料的分解或老化变质,一定程度具有非破坏性试验的性 质。 D. 直流电压下,绝缘内的电压分布由电导决定,因而与交流运行电压下的电压分布不同,所以交流电气设备的绝缘 考验不如交流耐压试验那样接近实际。 若个别绝缘试验项目不合格,达不到规程的要求,可使用三比较方法。试简述三比较办法答:a.与同类型设备作比较:同 类型设备在同样条件下所得的试验结果应该大致相同,若差别很大就可能存在问题;b.在同一设备的三相试验结果之间进 行比较:若有一相结果相差达 50%以上,该相很可能存在缺陷;c.与该设备技术档案中的历年试验数据进行比较:若性能指标 有明显下降情况,即可能出现新的缺陷 何谓局部放电?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内部总是存在一些缺陷,如气泡空隙、杂质等。由于这些异物的电导和介电常数不同 于绝缘物,故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这些异物附近将具有比周围更高的场强,有可能引起该处物质产生电离放电现象,称 为局部放电。 请综述局部放电检测方法? 答:近年来,局部放电测试技术发展很快,检测方法很多,具体可以分为非电检测法和电气检测法两大类。非电检测法 灵敏度不高,只能进行定性检测,用以判断是否发生局部放电;电气检测法不仅可以灵敏地检测出是否发生局部放电, 还可以判断局部放电的强弱。 非电检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噪声检测法:最早利用人的听觉进行检测,这样做灵敏度第,且带有试验人员的主观因 素;后来改用微音器或其它传感器和超声波探测仪等做非主观性的声波和超声波检查,主要用于放电定位;②光检测法: 通过检测局部放电所发出的光量判断是否发生局部放电,但仅适用于透明介质;③化学检测法: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绝 缘油中所溶解气体的成份和含量判断绝缘油中是否发生局部放电。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且设备不需停电,适合 在线绝缘诊断,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电气检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脉冲电流法:此方法测量的是局部放电的视在放电量。该方法灵敏度高,应用广泛。② 介质损耗法: 该方法利用西林电桥测出介质的 tgδ-U 关系曲线, 曲线突然升高的地方对应的电压就是局部起始放电电压。 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专门添加测试仪器,操作比较方便;缺点是灵敏度比脉冲电流法低的多,且 tgδ 随电压增大的现象 也有可能是其它因素引起,要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比较困难。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要点

⾼电压技术复习资料要点第⼀章电介质的电⽓强度1.1⽓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压电⽓设备中的绝缘介质有⽓体、液体、固体以及其他复合介质。
2.⽓体放电是对⽓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统称。
3.电离:指电⼦脱离原⼦核的束缚⽽形成⾃由电⼦和正离⼦的过程。
4.带电质点的⽅式可分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分级电离。
5.带电质点的能量来源可分正离⼦撞击阴极表⾯、光电⼦发射、强场发射、热电⼦发射。
6.带电质点的消失可分带电质点受电场⼒的作⽤流⼊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
7.附着:电⼦与⽓体分⼦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产⽣出正离⼦和新电⼦,也可能发⽣电⼦附着过程⽽形成负离⼦。
8.复合:当⽓体中带异号电荷的粒⼦相遇时,有可能发⽣电荷的传递与中和,这种现象称为复合。
(1)复合可能发⽣在电⼦和正离⼦之间,称为电⼦复合,其结果是产⽣⼀个中性分⼦;(2)复合也可能发⽣在正离⼦和负离⼦之间,称为离⼦复合,其结果是产⽣两个中性分⼦。
9.1、放电的电⼦崩阶段(1)⾮⾃持放电和⾃持放电的不同特点宇宙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射线会使⽓体发⽣微弱的电离⽽产⽣少量带电质点;另⼀⽅⾯、负带电质点⼜在不断复合,使⽓体空间存在⼀定浓度的带电质点。
因此,在⽓隙的电极间施加电压时,可检测到微⼩的电流。
由图1-3可知:(1)在I-U 曲线的OA 段:⽓隙电流随外施电压的提⾼⽽增⼤,这是因为带电质点向电极运动的速度加快导致复合率减⼩。
当电压接近时,电流趋于饱和,因为此时由外电离因素产⽣的带电质点全部进⼊电极,所以电流值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的强弱⽽与电压⽆关。
(2)在I-U 曲线的B 、C 点:电压升⾼⾄时,电流⼜开始增⼤,这是由于电⼦碰撞电离引起的,因为此时电⼦在电场作⽤下已积累起⾜以引起碰撞电离的动能。
电压继续升⾼⾄时,电流急剧上升,说明放电过程⼜进⼊了⼀个新的阶段。
此时⽓隙转⼊良好的导电状态,即⽓体发⽣了击穿。
(3)在I-U 曲线的BC 段:虽然电流增长很快,但电流值仍很⼩,⼀般在微安级,且此时⽓体中的电流仍要靠外电离因素来维持,⼀旦去除外电离因素,⽓隙电流将消失。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

击穿:当气体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气体中的电流剧增,在气体间隙中形成一条导电性很高的通道,气体丧失绝缘能力,气体这种由绝缘状态变成良导电状态的过程。
自持放电:只依靠电场就能维持下去的放电。
非自持放电:依靠外界游离因素支持的放电。
伏秒特性曲线:用气隙上出现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
50%击穿电压:在该电压下进行多次试验,气隙击穿概率为50%。
沿面放电:在固体介质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出现沿着固体介质表面的气体放电现象。
耐压试验:模拟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实际可能碰到的危险的过电压状况对绝缘加上与之等价的高电压来进行试验,从而考核绝缘的耐电强度。
极化指数:对大电容量的设备,可采用10min和1min 时的绝缘电阻之比。
绝缘吸收比:加压60s时的绝缘电阻与15s时的绝缘电阻的比值。
局部放电:当外加电压在电气设备中产生的场强,足以使绝缘部分区域发生放电,但在放电区域内未形成固定放电通道的这种放电现象,称为局部放电。
彼得逊法则:计算节点的电流、电压,可把线路等值成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是入射波的2倍,其波形不限,电源内阻是波阻抗Z1。
雷电日:一年中有雷电的日数(小时数)。
阀型避雷器残压:避雷器动作后雷电流流过阀片在阀片上形成的压降。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布发生冲击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
反击:线路绝缘上电压的幅值随雷电流增大而增大,当这个幅值大于绝缘子串冲击闪络电压时,绝缘子串将发生闪络,由于此时杆塔电位较导线电位为高,此类闪络称为反击。
绕击:雷绕过避雷线而直接击中导线。
绕击率:发生绕击的概率。
进线段保护:在临近变电所1~2km的一段线路上加强防雷保护措施。
绝缘配合:根据电气设备在系统中可能承受的各种电压,并考虑过电压的限制措施和设备的绝缘性能后来确定的绝缘水平,以便把作用于电气设备上的各种电压所引起的绝缘损坏降低到经济上和运行上所能接受的水平。
高电压技术综合复习资料

《高电压技术》综合复习资料《高电压技术》综合复习资料2011年05月23日《高电压技术》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占40分)1、汤逊理论主要用于说明短气隙、低气压的气体放电。
2、“棒—板”电极放电时电离总是从棒电极起先的。
3、正极性棒的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棒的电晕起始电压高,缘由是正极性棒的空间电荷减弱了旁边的场强,而加强了电荷的外部空间的电场,负极性棒正好相反。
4、电力系统中电压类型包括工频电压、直流电压、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等4种类型。
5、在等于 0.33 时同轴圆筒的绝缘水平最高,击穿电压出现最大值。
6、沿面放电包括沿面滑闪和沿面闪络两种类型。
7、电介质的电导包括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两种类型,当出现电子电导时电介质已经被击穿。
8、弱极性液体介质包括变压器油和硅有机液体等,强极性液体介质包括水和乙醇(至少写出两种)。
9、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有_电压形式的影响、温度、含水量、含气量的影响、杂质的影响油量的影响(至少写出四种)。
10、三次冲击法冲击高电压试验是指分别施加三次正极性和三次负极性冲击电压的试验。
11、变压器油的作用包括绝缘和冷却。
12、绝缘预防性试验包括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角正切、泄露电流的测量、局部放电测试和绝缘油的电气试验等。
高电压试验包括工频高压试验、直流高压试验和冲击高电压试验等。
13、雷电波冲击电压的三个参数分别是波前时间、半波时间和波幅值。
14、设备修理的三种方式分别为故障修理、预防修理和状态修理。
15、介质截至损耗角正切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西林电桥法和不平衡电桥法两种。
16、影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性能劣化的主要是阻性泄露电流。
17、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进线段爱护的作用是降低入侵波陡度和降低入侵波幅值。
18、小波分析同时具有在时域范围和频率范围内对信号进行局部分析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局部放电的检测中。
电源的概念:电源是供应电压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19、电力系统的接地按其功用可为工作接地、爱护接地和防雷接地三类。
《高电压技术》课件

高电压的应用领域
1 石墨烯生产
高电压可用于制作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在 电子器件、太阳能等领域具有广泛潜力。
2 医学治疗
高电压在医学治疗中能够用于治疗皮肤病、 癌症等疾病,不同电流强度和频率能带来不 同治疗作用。
3 电击武器
高电压可用于制作电击武器,例如电棒、电 枪等,可以防身和避免危险。
4 高压净化
高电压技术
探索高电压的概念、应用、问题与发展。
概述
定义
高电压是电压大于1000V的 电场状态。通常用于电力传 输、科研实验、工业加工等 领域。
历史
最早的高电压应用可追溯到 1800年电池的发明,随后又 有了多种高电压发生器,例 如带电器、万用电表等。
作用
高电压的应用带来了工业进 步和科技发展,同时也带来 了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等挑 战。
环境污染
高压设备的闪络和电晕放电会产生臭氧、 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加剧环境恶化。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力
• 超级电网建设 • 智能电网搭建 • 电流可视化技术
科研
• 特斯拉线圈研究 • 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 辐射环境监测
工业
•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储能技术研发 • 电极材料开发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电压的概念
电力传输
科学研究
高电压在电力传输中起到重要作 用,能够降低传输损耗和成本, 但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高电压可以用于各种科学实验, 例如太空探测、天气研究、药物 开发等。杰出的科学家如尼古 拉·特斯拉也对高电压进行了深入 研究。
工业应用
高电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 造,例如电子元器件、金属材料 喷涂等。通过对高电压的掌控, 能够提高工业品质和生产效率。
高电压技术全套课件[专业知识]
![高电压技术全套课件[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60b1c9576a20029bd642dd4.png)
质组成的。
如图l-4所示,各层介质的电容分别为C1和C2;各层介质的电导分别为G1 和G2;直流电源电压为U。
为了说明的简便,全部参数均只标数值,略去单位。
设C1=1,C2=2,G1=2,G2=1, U=3。
专业培训
5
五.课程相关信息
➢ 参考书: 《高电压绝缘技术》,中国电力,严璋,朱德恒 《电网过电压教程》,中国电力,陈维贤 《高电压试验技术》,清华,张仁豫 《高电压技术》,中国电力,赵智大 ➢ 考试:
20%(作业10% +实验10% )+80%(闭卷笔试) ➢ 答疑安排: 时间:周四下午3:00-5:00 地点:教三楼一楼110室(办公电话:752-2357)
在极性电介质中,即使没有外加电场,由于分子中正、
负电荷的作用中心不重合。就单个分子而言,就已具有偶极矩,称为固
有偶极矩。但由于分子不规则的热运动,使各分子偶极矩方向的排列没
有秩序,因此,从宏观而言,对外并不呈现合成电矩。
当有外电场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每个分子的固有偶极
矩就有转向与外电场平行的趋势,其排列呈现一定的秩序。但是受分子
专业培训
15
当U作用在AB两端极板上时,其瞬时电容上的电荷和电位
分布,如图1-5(a)所示.整个介质的等值电容为
C
' eq
Q' U
2 3
。
到达稳态时,电容上的电荷和电位分布如图l-5(b)所示。整
个介质的等值电容为
C '' eq
Q' U
4 3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讲解

1 工频高电压试验
工频高电压的产生 通常采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或其串级装置来产生。
对电缆、电容器等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可采用
串联谐振回路来获得试验用的工频高电压。
工频高压装置是高压试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也
是产生其他类型高电压的设备基础部件。
高压试验变压器的特点 试验变压器本身应有很好的绝缘,但绝缘裕度 小,试验过程中要严格限制过电压。 试验变压器容量一般不大 外观上的特点:油箱本体不大而其高压套管又 长又大。 试验变压器与连续运行时间不长,发热较轻, 因而不需要复杂的冷却系统。 漏抗大,短路电流较小,可降低机械强度方面 的要求,节省制造费用。
静电电压表
静电电压表测交流时为其电压有效值,测带脉动的直 流时近似为其平均值。 静电电压表不能用于测量冲击电压。 静电电压表的内阻很高,在测量时几乎不会改变被测 试样上的电压 大气中工作的高压静电电压表量程上限在50250kV;SF6气体中可达500-600kV。更高的电压需配合分 压器使用
在直流高压下,局部放电较弱,不会加快有采 购绝缘材料的分解或老化变质,一定程度具有非 破坏性试验的性质。 直流电压下,绝缘内的电压分布由电导决定, 因而与交流运行电压下的电压分布不同,所以交 流电气设备的绝缘考验不如交流耐压试验那样接 近实际。
3 冲击高电压试验
研究电气设备在运行中遭受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 压的作用时的绝缘性能。
基本原理:并联充电,串联放电
内绝缘冲击耐压试验
电气设备内绝缘的雷电冲击耐压试验采用三次 冲击法,即对被试品施加三次正极性和三次负极 性雷电冲击试验电压。(1.2/50us全波)。 对变压器和电抗器类设备的内绝缘,还要进行 雷电冲击截波(1.2/2~/2-5us)耐压试验,其对绕 组绝缘(特别是纵绝缘)的考验往往更加严格。
高电压技术讲义

高电压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智能电网和数字化转型
数据分析 大数据应用和分析
可再生能源 与可再生能源的集成
环保节能 环保与节能技术创新
高电压技术未来展望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高电压技术将继续担当重要 角色。未来的高压电网将更加智能化和可靠,支持更多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同时也会注重环保和节能。
THANKS
感谢观看
高电压技术的重要性
能源传输和转换 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科技进步 重要推动作用
提高电力系统效率 关键意义
提高系统稳定性 不可或缺
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领域
电力输配电系统
01 主要应用领域
电力电子设备
02 广泛应用范围
高压设备
03 技术要求高
高电压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场概念
电场强度 电势差 电场线
配电系统结构
开关设备 变压器 电容器
定期维护和保养措施
定期巡检线路 清理杆塔及绝缘子
高电压输电线路技术的未来趋势
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01 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化发展方向
城市化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02 如何在城市中布设高压输电线路
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创新方向
03 高压输电线路在可再生能源传输中的角色
总结
高电压输电线路技术的发展不仅涉及传统设备的优化,还需要结合新技术 的应用,以适应未来能源发展的需求。监测与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才能保障高压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
新能源领域应用前景
01 太阳能、风能、核能
智能电网发展机遇
02 智能化、信息化、互联互通
电气设备创新方向
03 节能环保、智能化设计、高效耐用
高电压技术书

高电压技术书
《高电压技术》是2009 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泽存。
本书主要讲述高电压技术的基本理论、试验研究、测试技术、绝缘结构、过电压防护及绝缘配合等内容。
本书是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高电压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气体间隙的击穿特性、气体中沿面放电、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绝缘的预防性试验、绝缘的高电压试验、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内部过电压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保证学生获得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尽量反映高电压技术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各章都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习题。
如果你对高电压技术感兴趣,我建议你阅读这本书,它将为你提供深入了解高电压技术的机会。
同时,你还可以参考其他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以拓宽你的知识领域。
《高电压技术》word版

绪论 (1)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3)§ 1 — 1 电介质的极化 (3)§1-2电介质中的电流和电导 (6)§1-3电介质中的损耗 (7)第二章电介质在强电场下的特性 (8)§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 (8)§2-2气体放电过程的一般描述 (9)§2-3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 (10)§2-4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 (13)第三章气隙的击穿特性 (15)§3-1气隙的击穿时间 (15)§3-2气隙的伏秒特性 (16)§3-3 气隙的击穿电压 (19)§3-4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 (21)§3-6气体电解质中的沿面放电 (22)第四章固体电介质和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22)§4-1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 (22)§4-2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 (23)§4-3提高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23)§4-4固体电介质的老化 (24)§4-5液体电解质的击穿机理 (25)§4-6影响击穿电压的因素 (26)§4-7提高液体电解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27)§4-8液体电介质的老化 (27)第五章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28)§5-1测定绝缘电阻 (28)§5-2测定泄漏电流 (29)§5-3测定介质损失角正切tgδ (30)§5-4局部放电的测试 (32)第六章耐压试验 (33)绪论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中涉及过电压、耐压、绝缘等问题的技术。
如:▲雷击变电所、发电厂的过电压及防护措施▲绝缘材料的研制▲合闸分闸空载运行以及短路引起的过电压▲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一、研究意义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需要,输电电压等级越来越高,输电距离越来越长,电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

1.1带电粒子的产生与消失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的物理过程。
电力能:电力过程所需要的能量。
原子的激发(激励):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气体原子获得外加能量时,一个或若干个电子有可能转移到离核较远的轨道上去的现象。
带电粒子的产生:碰撞电离(有碰撞引起的电离)光电离(由光辐射引起的气体原子或分子电离的现象)热电离(气体在热状态下引起的电离过程)表面电离(气体中的电子也可以由电场作用下的金属表面发射出来)。
这三种形式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只是各种电离形式表现出的强弱不同。
空间电离:气体在间隙空间里带电粒子的产生过程。
逸出功:从金属电极表面发射电子需要的一定的能量。
去电离过程:当气体中发生放电时,与不断产生带电粒子的电力过程相反的过程。
气体去电离的基本形式:漂移(带电粒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消逝于电极面形成的回路电流,从而减少了气体中的带电粒子的现象)、扩散、复合、(吸附)。
1.2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均匀电场:在电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等。
汤逊放电理论实验条件:均匀电场、低气压、短间隙。
自持放电:仅由电场的作用就能自行维持的放电。
非自持放电:需要外界电离因素才能维持的放电。
起始放电电压:放电由非自持转为自持的临界电压。
起始放电场强:起始放电电压对应的场强。
汤逊自持放电条件:电子碰撞电离形成电子崩是气体放电的主要过程,而放电是否由非自持转为自持,则取决于阴极表面是否释放出了二代电子。
光电离。
书图1.2巴申曲线:放电电压与放电距离d和气压p的乘积的曲线,呈U型。
巴申定律:高气压或真空都可提高击穿电压,工程上已广泛使用。
正流注:当外加电压较低时,电子崩需要整个间隙才能形成流注,这种流注是由阳极向阴极发展的。
负流注:外加电压高于击穿电压,流注由阴极向阳极发展。
流注放电理论:解释高气压长间隙以及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现象。
1.3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气体放电特征:稍不均匀电场的间隙击穿前看不到放电迹象,一旦出现自持放电,便立即导致整个间隙的击穿;极不均匀电场当外加电压达到某一临界时间时,首先出现电晕放电现象,当外加电压进一步增大时,电晕区也随之扩大,但气隙依然保持其绝缘状态没有被击穿。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1气体分子的电离: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电离金属的表面电离:正离子碰撞阴极,光电效应,强场发射,热电子放射2.气体中带电粒子的消失有中和,扩散,消失于电极3,电子的迁移率大于离子的4.由非自持放电转入自持放电的电压为起始电压5.汤森德放电理论认为碰撞电离和正离子碰撞阴极造成表面电离是主要电离形式,可以解释Pd较小时,温度不变时的击穿现象6.汤森德理论具体内容:放电始于有效电子通过碰撞电离形成电子崩,通过正离子碰撞阴极产生二次电子,若满足自持条件则击穿7.采用抽成真空或加大气压来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是巴申定律。
巴申定律是指均匀电场的击穿电压是气体压力和电极距离的乘积的函数。
8.汤逊理论(辉光放电)和流注理论(火花放电)在描述气体放电击穿过程有以下几个不同方面,放电外形,放电时间,击穿电压,阴极材料影响9.流注放电理论认为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是电子碰撞电离,空间光电离,空间电荷畸变电场。
10.正极性电晕起始电压高于负极性,为极性效应。
负极性击穿电压高于正极性。
长间隙的平均击穿电压远低于短间隙(先导放电)11.长间隙放电大致为电晕,先导,主放电不太长间隙放电主要为电子崩,流注和主放电12.负极性雷分为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13.雷电流波前时间:1~5us,半峰值时间:20~100,防雷保护中常采用的波形:2.6/50第二章1.气体的冲击电压击穿时间由升压时间,统计时延,放电发展时间组成,放电时延为统计时延加放电发展时间2.作用在气隙上的电压有持续作用电压(直流电压和工频电压),非持续作用电压(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3.U50%与持续作用电压下击穿电压之比为冲击系数4.间隙的伏秒特形状取决于电极间的电厂分布5.稍不均匀电场间隙:球球,球板,同轴圆柱。
影响稍不均匀电场击穿电压因素:电场结构,大气条件,临近效应,照射效应6.极不均匀电场中影响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为间隙距离。
雷电冲击电压下棒板间隙有明显的极性效应。
高电压技术讲义(超全讲解)

高电压技术总目录第1讲绪论第2讲气体放电理论(一)第3讲气体放电理论(二)第4讲气隙的击穿特性第5讲电介质电气性能(一)第6讲电介质电气性能(二)第7讲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第8讲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第9讲绝缘诊断与绝缘试验第10讲高电压试验设备第11讲波沿线路传导第12讲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第13讲防雷装置第14讲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第15讲内部过电压概论一、世界电压等级的发展与提高高压电网向特高压电网发展的历程z1875年,法国巴黎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标志着世界电力时代的到来z1891年,在德国劳芬电厂安装了世界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它发出的三相交流电通过第一条13.8kV输电线将电力输送到远方用电地区,使电力既用于照明,又用于动力,从而开始了高压输电的时代z1879年,中国上海公共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
1882年,第一家电业公司—上海电气公司成立。
100多年来,输电电压由最初的13.8kV逐步发展到20,35,66,110,134,220,330,345,400,500,735,750,765,1000kV高压电网向特高压电网发展的历程z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
高压(HV):35~220kV;超高压(EHV):330 ~750kV;特高压(UHV):1000kV及以上高压直流(HVDC):±600kV及以下特高压直流(UHVDC):±600kV以上,包括±750kV和±800kVz1908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条110kV输电线路;经过15年,于1923年,第一条230kV线路投入运行;1954年建成第一条345kV线路。
从230kV电压等级到345kV电压等级经历了31年。
在345kV投运15年后,1969年建成了765kV线路高压电网向特高压电网发展的历程z1952年,瑞典建成世界上第一条380kV超高压线路z1965年,加拿大建成世界第一条735kV超高压线路z1952年,前苏联建成第一条330kV线路;1956年建成400kV 线路;1967年建成750kV线路。
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1

1.气体放电的汤森德机理与流注机理的主要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答:汤森德机理认为电子的碰撞电离和正离子撞击引领科技早就成的表面的电离对自持放电起主要作用;流注机理认为电子的撞击电离和空间光电离是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汤森德理论只适用于均匀电场和鸭s<0.26的情况,流注理论适用于鸭s>0.26的情况。
2、帕邢定律:在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Ub与气体相对密度、极间距离S并不具有单独的函数关系,而是仅与它们的积有关系,只要?S的乘积不变,Ub也就不变。
帕邢定律和汤森德理论相互支持。
3、汤森德理论的不足:汤森德放电理论是在气压较低,S值较小的条件下,进行放电试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在一定的S范围内反映实际情况,在空气中,当S>0.26cm时,放电理论就不能用该理论来说明了。
原因是:①汤森德理论没有考虑电离出来的空间电荷会使电场畸变,从而对放电过程产生影响。
②汤森德理论没有考虑光子在放电过程中的作用。
4、气体中电晕放电的几种效应:①声,光,热等效应②在尖端或电极某些突出处形成电风③产生对无线电有干扰的高次谐波④产生某些化学反应⑤产生人可以听到的噪声⑥产生能量损耗5、滑闪放电现象:在分界面气隙场强法线分量较强的情况下,当电压升高到超过某临界值时,放电的性质发生变化,其中某些细线的长度迅速增长,并转变为较明亮的浅紫色的树枝状火花。
这种树枝状火花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不断地改变放电通道的路径,并有轻的爆裂声。
6、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气隙的击穿电压随着大气密度或大气中湿度的增加而升高,大气条件对外绝缘的沿面闪络电压也有类似的影响。
7、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及原理?答:①改善电场分布。
原理:气隙电场分布越均匀,气隙的击穿电压就越高,适当的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改善电场分布,就能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和预放电电压。
②采用高度真空。
原理:采用高度真空,削弱气隙中撞击电离过程,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
③增高气压。
《高电压技术绪论》课件

高电压技术面临的挑战
高电压传输的物理限制
环境影响
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传输过程中的电场 强度和电流密度受到物理极限的限制,如 绝缘材料的性能、设备的尺寸和重量等。
高电压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对周 围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如电磁辐射、对通 信线路的干扰等。
安全问题
经济成本
高电压设备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存在一定 的安全风险,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绝缘电阻和介电常数的测量
绝缘电阻的测量
01
绝缘电阻是衡量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绝缘
电阻可以评估设备的绝缘状况。
介电常数的测量
02
介电常数是表征电介质材料性能的参数,通过测量介电常数可
以了解材料的电学性能。
测量方法
03
采用专门的绝缘电阻测试仪和介电常数测量仪进行测量,测试
结果需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估。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结词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详细描述
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 人们开始探索和研究高压电现象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 断进步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电压技术在多个领域 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随着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 的快速发展,高电压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发 展趋势包括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气 体放电和等离子体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高电压技术在 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拓展等。
电介质中的电流和电压测量
电流测量
电流测量是高电压技术中重要的实验环节,常用的测量方法 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是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间接测量则是通过测量电压和电阻来计算电流。
电压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11级电气《高电压技术》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电介质的放电理论一、选择题1) 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光游离 D.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A.自持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电弧放电 D.均匀场中放电 ......第二部分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一、选择题1) 下面的选项中,非破坏性试验包括_ADEG_____,破坏性实验包括_BCFH_____。
A. 绝缘电阻试验B.交流耐压试验C.直流耐压试验D.局部放电试验E.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F.操作冲击耐压试验G.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H.雷电冲击耐压试验2) 用铜球间隙测量高电压,需满足那些条件才能保证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ABCD......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过电压1) 波在线路上传播,当末端短路时,以下关于反射描述正确的是__B____。
A.电流为0,电压增大一倍B.电压为0,电流增大一倍C.电流不变,电压增大一倍D.电压不变,电流增大一倍2) 下列表述中,对波阻抗描述正确的是__B____。
A.波阻抗是前行波电压与前行波电流之比B.对于电源来说波阻抗与电阻是等效的C.线路越长,波阻抗越大D.波阻抗的大小与线路的几何尺寸有关高电压技术复习题三、简答题1、气体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称为击穿。
2、沿面闪络:若气体间隙存在固体或液体电介质,由于固体和液体的交界面处是绝缘薄弱环节,击穿常常发生在固体和液体的交界面上,这种现象称为沿面闪络。
3、气体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现象称为击穿。
4、沿面闪络:若气体间隙存在固体或液体电介质,由于固体和液体的交界面处是绝缘薄弱环节,击穿常常发生在固体和液体的交界面上,这种现象称为沿面闪络。
5、辉光放电:当气体电压较低,放电回路电源功率较小,外施电压增到一定值时,气体间隙突然放电并使整个间隙发亮,这种放电形式称为辉光放电。
6、火花放电:放电间隙反复击穿时,在气体间隙中形成贯通两极的断断续续的不稳定的明亮细线状火花,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火花放电。
7、电弧放电:若放电回路阻抗较小,电源容量又大,气体间隙一旦放电电流极大,放电间隙温度极高,放电通道发出耀眼的光亮,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电弧放电。
8、电晕放电:若构成气体间隙的电极曲率半径很小,或电极间距离很大,当电压升到一定数值时,将在电场非常集中的尖端电极处发生局部的类似月亮晕光的光层,这时用仪表可观测到放电电流。
随着电压的增高,晕光层逐渐扩大,放电电流也增大,这种放电形式称为电晕放电。
9、刷状放电:在电晕放电的条件,电压升的更高,则在电晕电极上伸出许多类似刷状的放电火花,放电电流虽比电晕电流大的多,但电流仍局限在电极附近的区域内,没有贯穿两极,间隙也能承受电压的作用,这种放电形式称为刷状放电。
10、游离过程吸收能量产生电子等带电质点,不利于绝缘;复合过程放出能量,使带电质点减少消失,有利于绝缘。
两种过程在气体中同时存在,条件不同,强弱程度不同。
游离主要发生在强电场区、高能量区;复合发生在低电场、低能量区。
11、非自持放电:需要依靠外界游离因素支持的放电称为非自持放电。
12、自持放电:即使外界游离因素不存在,间隙放电仅依靠电场作用即可继续进行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
二、判断题:1、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主要是对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便及早发现绝缘缺陷,及时更换或修复,防患于未然。
(√)2、集中性缺陷指的是如绝缘子瓷体内的裂缝,发电机定子绝缘因挤压磨损而出现的局部破损,高电压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和第二章气体放电理论1)流注理论未考虑的现象是表面游离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C)A.碰撞游离B.表面游离C.热游离D.光游离3)电晕放电是一种。
(A) A.自持放电B.非自持放电C.电弧放电D.均匀场中放电4)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C)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面游离5)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 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6)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A.硅橡胶B.电瓷C.玻璃D金属7)极性液体和极性固体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电压频率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答:极化液体相对介电常数在温度不变时,随电压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然后就见趋近于某一个值,当频率很低时,偶极分子来来得及跟随电场交变转向,介电常数较大,当频率接近于某一值时,极性分子的转向已经跟不上电场的变化,介电常数就开始减小。
在电压频率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因为分子间粘附力减小,转向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就较大,另一方面,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强,对极性分子的定向排列的干扰也随之增强,阻碍转向极化的完成。
极性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的关系类似与极性液体所呈现的规律。
8)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为何?答:①带电质点不同:电介质为带电离子(固有离子,杂质离子);金属为自由电子。
②数量级不同:电介质的γ小,泄漏电流小;金属电导的电流很大。
③电导电流的受影响因素不同:电介质中由离子数目决定,对所含杂质、温度很敏感;金属中主要由外加电压决定,杂质、温度不是主要因素。
9)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设外界光电离因素在阴极表面产生了一个自由电子,此电子到达阳极表面时由于α过程,电子总数增至eα d 个。
假设每次电离撞出一个正离子,故电极空间共有(eαd - 1)个正离子。
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按照系数γ的定义,此(e αd -1)个正离子在到达阴极表面时可撞出γ(eαd -1)个新电子,则 ( eα d -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αd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
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 e-1)=1或γeαd =1 。
10)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答:在不均匀电场中,电压极性对气隙的击穿电压和气隙击穿发展过程影响很大,称为极性效应。
当棒具有正极性时: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微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棒极附近难以造成流注,使得自持放电、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所以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U+(电晕)> U- (电晕)当棒具有负极性时:电子崩中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不在引起电离,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使电场畸变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就抑郁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注而形成电晕现象,所以棒—板间隙中棒为负极性时击穿电压比正极性时高U+(击穿)< U- (击穿)11)影响套管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①电场分布情况和作用电压波形的影响、②电介质材料的影响、③气体条件的影响、④雨水的影响。
12)某母线支柱绝缘子拟用于海拔4500m的高原地区的35kV变电站,问平原地区的制造厂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进行1min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试验电压应为多少kV?解:查GB311.1-1997 的规定可知,35kV 母线支柱绝缘子的1min 干工频耐受电压应为 100kV,则可算出制造厂在平原地区进行出厂1min 干工频耐受电压试验时,其耐受电压U 应为U=KaU0=154kv13)某些电容量较大的设备经直流高电压试验后,其接地放电时间要求长达5~10min,为什么?答:因为容型设备的储存电荷较多,放电实质是一个RC 电路,等效的公式为U(1-e^T)其中时间常数T=R*C ,电容越大,放电的时间越长。
14)气体放电的汤森德机理与流注机理主要区别在哪里?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答:①汤森德理论认为气体放电主要是由于电子碰撞电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逸出自由电子两个过程;而流注理论认为电子的撞击电离和空间光电离是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它注意到了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
②汤森德理论适用于Pd较小的情况,流注理论适用于Pd较大的情况。
15)长气隙火花放电与短气隙火花放电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形成先导过程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长气隙击穿的平均场强远小于短气隙的?答:①是否有先导过程,长气隙有先导过程,而短气隙火花放电没有先导过程。
②条件是气隙距离较长时(约1米以上),流注通道中的一部分转变为先导。
③长间隙中,炽热的导电通道是在放电发展过程中建立的,而不是在整个间隙被流注通道贯穿后建立的,所以长间隙击穿的平均场强远小于短间隙击穿的平均场强。
16)、电晕产生的物理机理是什么?它有哪些有害影响?试列举工程上各种防晕措施的实例。
答: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最大场强与平均场强相差很大,以至当外加电压及平均场强还较低时,电极曲率较大处附近空间的局部场强已很大,在这局部场强区中,产生强烈的电离,但由于电极稍远处场强已大为减弱,所以此电离区不可能扩展到很大,只能局限在此电极附近的场强范围内。
伴随着电离而存在的复合和反激励,辐射出大量光子,使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在该电极附近空间有蓝色的晕光,这就是电晕。
若出现电晕放电,将带来许多危害。
首先是电晕放电将引起功率损耗、能量损耗,这是因为电晕放电时的光、声、热、化学等效应都要消耗能量。
其次,电晕放电还将造成对周围无线电通讯和电气测量的干扰,若用示波器观察,电晕电流为一个个断续的高频脉冲。
另外,电晕放电时所产生的一些气体具有氧化和腐蚀作用。
而在某些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合,电晕放电时所发出的噪声有可能超过环保标准。
防晕措施包括: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改进电极形状,例如超、特高压线路采用分裂导线;有些高压电器采用空心薄壳的、扩大尺寸的球面或旋转椭圆等形式的电极;发变电站采用管型空心硬母线等。
17)、极性效应的概念是什么?试以棒—板间隙为例说明产生机理。
答:在不均匀电场中,电压极性对气隙的击穿电压和气隙击穿发展过程影响很大,称为极性效应。
当棒具有正极性时: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微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棒极附近难以造成流注,使得自持放电、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所以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U+(电晕)> U- (电晕)当棒具有负极性时:电子崩中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不在引起电离,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使电场畸变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就抑郁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注而形成电晕现象,所以棒—板间隙中棒为负极性时击穿电压比正极性时高U+(击穿)< U- (击穿)第三章气隙的电气强度1) SF6气体具有较高绝缘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负性2)冲击系数是50%放电电压与静态放电电压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