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课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阳市“学案引导,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模式内涵
“学案引导,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产生的高质量的学案为载体,教师有效导学为主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主动学习为主体,实现主动、和谐、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具体地说,就是“三个一”:
一个载体——学案,它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剧本”,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是学生巩固双基、提升能力、反思矫正的有效途径,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一个主导——教师,教师作为高效课堂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激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展示合作评价,发展能力,对学生答疑释惑,点拨提升。
一个主体——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有效引导下,主动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创学和展示等环节,思考探究问题、掌握探究方法、交流探究思路,总结探究结果。
“学案引导,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从而实现主动、和谐、高效课堂,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二、模式解读
1.一个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主动和谐发展。
2.三条主线和六个基本环节:
教师主线:创设情境→学案引导→聚焦主题→点拨升华→整合提高→反馈矫正
学生主线:激情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总结梳理→达标检测
达标主线:明确目标→指向目标→初达目标→达成目标→内化目标→反思目标
3.模式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四)点拨升华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五)整合提高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六)反馈矫正反思目标达标检测
4.关键词及观点
导学案: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学习目标:高效课堂的方向盘。
自主学习:课堂高效的前提。
文本让学生自己去读,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找,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
合作探究:追求有价值的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提升能力,享受快乐,实现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展示: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点评: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整合提高:动静结合才是落实,点面结合才有效果。
达标检测:学习是不断纠错、反复巩固的过程。
小组评价:驱动学习的动车组。
激励: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5.关键环节及其解读
“学案导学,主动探究”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本环节借鉴情境教学作法,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问题背景应该有吸引力,是现实的有趣的;当然作为课堂教学一个具体素材,这样的问题背景,同样应该引发学生对某一个学科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应该指向具体的学科教学内
容,这样的问题应该具有学科一致性。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集中思维,明确目标,对新的学习课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以一个极佳的开放状态,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题学习之中。
(2)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中心的地位。
”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在学生想学的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学案引导下,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教师提前将学案印发给学生,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为主攻方向进行自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法指导上,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掌握粗读、细读、精读教科书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的习惯。
让学生明白通过哪些方式去探究新知(如阅读教材、动手实践、画出图形(象)、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找出问题错误的关键,指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使用双色笔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用好导学案的学生笔记栏,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下一环节。
这样,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
(3)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结合学生的疑问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方法点、易错易混点等,师生围绕主题共同筛选1-3个思维含量高、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的选择,一要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经过合作互助,能够解决问题;二要有梯度,要做到循序渐进;三要有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使优生从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习信心。
学生围绕问题,或独立思考,或小组互助,或求助教师,通过“做一做”、“思一思”、“议一议”、“练一练”等活动,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4)展示点评点拨升华达成目标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后,教师根据预设的重难点和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展示,学生相互点评。
在学生展示和点评环节,一要注意全员参与,避免课堂变成几个同学的“独角戏”,每个小组都要展示点评,一般由C层、B层展示,由A层点评;二要要求学生主动展示,主动点评,教师可提前帮助学生做好展示和点评的准备;三要口头展示与书面展示相结合,书面展示,板书要认真工整,点评规范大方;四要保证脱稿展示和点评,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形式多样,变一一展示为重点展示和分类展示,展示要有深度和价值,展示的内容要对其它同学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可以是正确过程,也可以是错误教训,可以是总结沉淀的方法规律,也可以是对题目的拓展升华。
教师在学生点评时,要聆听每句话、关注每个细节,根据情况给予适当帮助,可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使其触类旁通;对展示点评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辨析、追问,解决问题;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拓展、延伸;对阻碍学生思维的关键点,要展示教师思维过程,让学生感悟、升华;对学生会做但说不清道理的地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教师在点评过程中要进行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过程方法,三评情感态度。
通过本环节,基本达成学习目标。
(5)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在学生经过自学、探究、展示、点评基本达成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进行回顾总结梳理,教师根据学生的收获进行整合,形成网络(如画知识树,概念图等),将学习过程中“散装的碎片”,进行整理,条理清晰的摆放整齐,组成有意义的集成块,形成知识的整体缩影,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记忆空间,增加信息的摄取量,而且还有助于保持记忆,便于信息的快速提取和应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成良好的认识模块和方法体系,从而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内化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6)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