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占鳌头,提升语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占鳌头,提升语感
发表时间:2013-06-18T16:47:56.54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4月总第116期供稿作者:张帆[导读] 所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感一定要做到坚持“读”占鳌头,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311100
高尔基指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而我们为了表现这种艺术的魅力,就应关注学生情绪的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尤其是对英语之美的发现、体验和热爱,对西方文化的感受、理解和敬畏,让学生在赞叹之余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润物细无声中内化语言,最后在读出美的语言中体会语感。
一、在有表演的模仿朗读中揣摩语感
小学英语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英文歌曲。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儿童歌曲和配上节奏的Chant等,都是小学生乐于模仿的语言素材。
例如:低年级教材中出现的歌曲“Don't be late again.”“Fly,fly,fly my kite.”因其活泼轻松的旋律,琅琅上口的歌词,深受小学生们的喜爱。
教师在教唱英文歌曲或chant时,可先让学生欣赏一遍录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带领学生按歌曲节奏将歌词朗读出来;接着逐句教唱,反复教唱,直至学生掌握。
二、在有形象呈现的朗读中揣摩语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模仿,可塑性强,而且形象思维好。
针对学生的这些年龄阶段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我们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坚持他们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的角色体验来体验英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感。
例如,教师在教“How do you do ?”“It's over there .” “This way, please .”“Thank you very much .”以及答语“It's my pleasure .”等句型时,先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同时,模仿录像中人物的对话、表演,自学自练。
当枯燥的文字在录像上以三两个人物的对话的形式出现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
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模仿表演得非常好,不但可以很轻松地意会到一些句子的大概意思,也能更有效地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三、在有音乐的朗读中揣摩语感
亚里士多德说:“音乐可以陶冶性格,可以增高兴致”。
音乐富有节奏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英语与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一样,都有它独特的语音、语调。
如果再深入地感受,会发现它有一种韵律美。
因此,学生朗读节奏感的缺失和拖音现象可借助优美的音乐和 “Chant”予以校正。
“Chant”是指在教学中有意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课堂内容,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四、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揣摩语感
英语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那就要从朗读入手。
朗读又是感知教材内容与作者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它作为学习英语的一个窗口,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中所出现的单词、词组的理解,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
学生在朗读时应用心灵去感应。
在理解英语句子的基础上,带着情感试读,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读出语感。
PEP英语教材中的故事多以生活中的情景为故事线索,内容丰富多彩,为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提供了便利。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故事时,应要求学生把自己完全融入故事情节中。
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会富有感染力。
五、在有联想和想象的朗读中揣摩语感
语感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
没有想象,我们就无法发现美、鉴赏美。
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中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想象通过眼睛去发现其为美的。
” 联想和想象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 图画是激发学生阅读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
人教版PEP教材中的每一篇对话、短文和故事都配有一幅或多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朗读乐趣,感受语言的美。
例如:PEP 4A Unit 1 Story Time部分,故事以一只Bee闯入课堂,但是老师碰巧利用Bee完成了What’s this?句型的教学。
故事结束,学生朗读完毕可以加入想像,又来一只蜜蜂,老师顺便问:How many bees can you see? 学生回答:Two! 最后学到新知,同时赋予的联想画面让学生又复习了旧知。
总之,进行有效的富有创新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口语,提升语感,熟悉英语语言规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章的妙处所在;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
它与《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合。
当然,朗读教学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而且这种方法是潜移默化,不可能立竿见影。
但如果能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将会变得更加敏锐。
并能更好地感受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气势和文法,理解言外之意,并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直觉的语感。
所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感一定要做到坚持“读”占鳌头,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实用英语语音》.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04,5。
[4]《叶圣陶集》.第十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5]张艳红李娜浅议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