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共精彩 ——同课异构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2013·2同课异构即以内容相同的教学素材为参照,由教师个
体、群体在不同的理念、智慧背景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和组织。

同课异构实质是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各自教学经验,借助同伴帮助,筛选多种教学资源,合理构想、设计,并将构想、设计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

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

同课异构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由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

同课异构重在教师自主建构,真正体现的是教师的个性和风格,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拓教师思路,体现了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它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它需要教师以多维视野来看待同课异构,从千课一面中勇敢地走出来,唤醒教学的个性化意识,展现多元的风采,拓展研究的深度,从而提升教师的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的品质。

同课异构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碰撞出思想的火
花。

在“异”中传递着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
“异”中完善着教师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异”中增强了因材施教的意识、能力储备。

同课异构,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有效、高效提供了研究的平台。

完善同课异构研究的设计思路,将有效教研的理念贯穿于同课异构活动的环节中,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了同课异构的效果。

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活动可以由确定课题、教学预设、课堂观察和反思共享等环节组成,通过问题引领、教学反思、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等措施来提高同课异构的效果。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各位教师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教师能够踏踏实实地经历教研过程,并在研讨中取得共识,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例如,同课异构《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解析。

我们在两位青年骨干教师的课堂上,随“祖父的园子”共同走进了萧红近百年前的家乡,走进了萧红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

其中一位教师的课堂,自然而然地激活了孩子们的天
性、悟性和灵性,与园中的小姑娘、祖父、花草树木进行了生命的对话和交流。

教师在张弛有度的取舍中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学生在动静相宜的课堂上,想象力、灵性获得了发展。

那么长的课文,几个重点一抓,脉络分明,精学几段,粗学全篇,教学目标全部达成。

有阅读指导,有感情体会,有写法提示,有说话练习,有小练笔,有重难点的突破,读讲结合问题清楚明了,在不知不觉中还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课堂真正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读写的训练和提高,而且激发了学生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另一位教师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整堂课教师的脸上都带着微笑,那微笑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鼓励、支持和赞许。

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愉悦,洋溢着快乐,洋溢着幸福。

教学中,没有繁杂的分析,只有找关键词、反复朗读、体会。

在这样简单的训练中,学生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内容得到了理解,情感得到了感悟,能力得到了提升。

学生在宽松、自由的课堂中学习着、收获着。

整堂课教师紧紧抓住“自由、幸福”来贯穿全文,使整堂课显得大气、厚重,令人回味无穷。

两节课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唤醒了
教师的教学个性化意识。

他们的
“异”,不是为“异”而“异”,对同一篇课文而言,不同的“异构”,是和而不同的,展现出多元的风采。

同课异构促进教师深入解读文本,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又展示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可谓精彩纷呈,使听者真正感受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魅力。

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方式,能够使教师们在听课、评课、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引发他们智慧的碰撞,为教师搭建起成长的舞台,带领大家走进教学研究的殿堂。

它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的一个载体,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它贴近教师之间的关系,使教师之间有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深化和拓展教研活动,而且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利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如果说,千课一面曾经是小语界的发展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那么,同课异构正是课堂教学走向创新研究的一道现代风景,同课异构正谱写出和而不同的精彩的时代华章。

(责编刘宇帆)
江苏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223800)刘华东
———同课异构之我见
语文·
科研视窗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