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6期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escitalopram and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pression
SONG Jinpeng 1,GE Ting 2,SUN Wei 2,ZHANG Fan
2*
(1.Baoji Rehabilitation Hospital,Baoji 721001;2.No.215Hospital of Shaanxi Nuclear Industry,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escitalopram and par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pression.Methods A total of 98patients with senile depression enrolled from February 1,2017to February 1,2019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with 49cases in each group.The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escitalopram,and the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paroxetine.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At 2weeks of treatment,the HAMD and PSQI scores in the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At 8weeks of treatment,the levels of S100B protein,Cro and Hcy in the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 Escitalopram and paroxetine have the sam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pression,but compared with paroxetine,escitalopram has faster effect,higher safety,and more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
KEYWORDS:escitalopram;paroxetine;senile;depression;sleep quality;neurological function
临床医学
抑郁症指以显著、持久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理障碍疾病,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其发病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

患者可见情绪消沉、闷闷不乐、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严重者有放弃生命企图或行为。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抑郁症在全球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原因与现代生活、工作压力增大有关[1]。

目前,临床治疗抑郁症以抗抑郁药物为主,常见药物包括三、四环类抗抑郁药物,虽能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副作用大,老年性抑郁症患者机体功能下降,且多数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对三、四环类抗抑郁药不耐受。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均为选择性中枢神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类药物,较传统抗抑郁药具有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的优势[2]。

但何种SSRIs 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更优势尚不明确。

基于此,本研究纳入98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收治的老
年性抑郁症患者共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 组和B 组,各49例。

A 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69.85±4.59)岁;病程3个月至8年,平均病
程(3.76±0.43)年;合并症:高血压22例,糖尿病27例。

B 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69.76±4.48)岁;病程5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3.82±0.53)年;合并症:高血压20例,糖尿病29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不显著(P >0.05)。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老年期抑郁障碍诊疗专家共识》[3]

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06017
作者简介:宋金鹏(1982-),男,汉族,陕西宝鸡人,主治医师,学士。

研究方向: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通讯作者:张帆,E -mail :940294214@.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比较
宋金鹏1,葛婷2,孙维2,张帆
2*
(1.宝鸡市康复医院,陕西宝鸡,721001;2.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

方法将2017年2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收
治的98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49例。

A 组患者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B 组患者予以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2周时,A 组的HAMD 、PSQI 评分均低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8周时,A 组的S100B 蛋白、Cro 、Hcy 水平均低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的不良反应率总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效果相当,但与帕罗西汀比较,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且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更有优势。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老年;抑郁症;睡眠质量;神经功能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21)06-0046-03
46--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6期
组别例数痊愈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A 组4914/28.5718/36.7313/26.534/8.16
91.84B 组4913/26.5316/32.6514/28.576/12.2487.76χ2―――――0.446P




―0.5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年龄≥65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
≥17分;入组前2周无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史。

排除标准:存在双向情感障碍者;有严重的放弃生命倾向,
物质依赖者;伴严重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者;既往有癫痫病史者;近1年有酒或药物依赖史者;易过敏体质者。

1.2方法
A 组患者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厂家:H.Lund -
beck A/S ;注册证号:H20150163),初始剂量5mg/次,治疗3d 后增加剂量至10mg/次,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增减剂量,
最大剂量≤20mg/次,1次/d ,连续治疗8周。

B 组患者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厂家: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084),初始剂量10mg/次,连续治
疗3d 后增加剂量至20mg/次,
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增减剂量,最大剂量≤40mg/次,1次/d ,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

参照HAMD 评分评估,痊愈为HAMD 减分率≥75%,显效为HAMD 减分率50%~74%,有效为
HAMD 减分率25%~49%,无效为HAMD 减分率<25%。


分率=(治疗后HAMD 评分-治疗前HAMD 评分)/治疗前HAMD 评分×100%。

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抑郁程度。

治疗前及治疗2、8周采用HAMD 量表评估,量表共含24个问题,评分<7分表示正常,7~17分表明可能存在抑郁,18~24分表明肯定存在抑郁,>24分表明严重抑郁[4]。

(3)睡眠质量。

治疗前及治疗2、8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估,量表共含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
用4级评分,计0~3分,总分21分,评分越高表明睡眠
质量越差[5]。

(4)神经功能。

治疗前、治疗8周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 ,离心(转速3000r/min ,离心时间10min ,离心半径10cm ),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100B 蛋白、皮质醇(Cor )、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

(5)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的HAMD 、PSQI 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8周时,两组HAMD 、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时,A 组的HAMD 、PSQI 评分均低于B 组(P <0.05)。

见表2。

组别例数HAMD 评分PSQI 评分A 组4925.48±4.1315.59±3.24*7.15±1.58*14.58±2.579.34±2.03*
7.18±1.19*B 组49
25.52±4.2517.51±3.41*
7.34±1.63*
14.63±3.6111.34±2.39*
7.26±1.26*
t ―0.047 2.8570.5860.079 4.4650.323P
―0.962
0.005
0.559
0.937
0.0000.747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的HAMD 、PSQI 评分比较(x ⎺
±s ,分)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组别例数S100B 蛋白(ng/mL )
Cor (ng/mL )
Hcy (μmol/L )
A 组49 2.65±0.67 1.47±0.39*369.54±30.71216.37±18.56*18.96±3.1612.17±2.27*
B 组49
2.69±0.72 1.83±0.43*
369.68±30.78
234.61±19.82*
18.88±3.0915.35±2.36*
t ―0.285 4.3410.023 4.7020.127 6.798P
―0.777
0.000
0.982
0.000
0.899
0.000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的S100B 蛋白、Cor 、Hcy 水平比较(x ⎺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的S100B 蛋白、Cor 、Hcy 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的血清S100B 蛋白、Cor 、Hcy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时,A 组的S100B
蛋白、Cro 、Hcy 水平均低于B 组(P <0.05)。

见表3。

2.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0%,低于
B 组患者的26.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4)。

47--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6期
组别例数乏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嗜睡总发生率A组491/2.041/2.042/4.081/2.0410.20 B组494/8.162/4.083/6.124/8.1626.53
字2――――― 4.356 P―――――0.037表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近几年,随着社会竞争力增大、工作及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加剧,抑郁症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现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调查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约有2亿[6]。

老年性抑郁症发病多与退休后找不到存在价值、家庭关系不和谐、朋友不理解等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甚至产生结束生命的念头及行为。

受长期心境低落、悲观厌世、意志活动减退等负性情绪影响,对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予以有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控制病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多伴有各种躯体疾病,加之机体功能衰退,对抗抑郁类药物耐受性差。

故临床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应选择疗效佳、安全性高的抗抑郁药物。

目前,临床治疗抑郁症除三、四环类及单胺氧化酶类抗抑郁药物外,还可用SSRIs类药物治疗,相较三、四环类及单胺氧化酶类抗抑郁药,SSRIs副作用更小,更适宜在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中应用[7]。

帕罗西汀属SSRIs类药物,其可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5-HT)运转体,通过上调突触间隙中5-HT浓度发挥抗抑郁作用,由于帕罗西汀对其他递质作用较弱,故对心血管、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小。

郭云霞[8]研究显示,帕罗西汀口服后可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为50%,且该药吸收不受食物和其他药物影响,故具有较高安全性。

艾司西酞普兰亦为SSRIs药物,其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其具有较强的5-HT转运体抑制作用,并能增强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作用,降低D1~5受体亲和力,发挥抗抑郁作用,其生物利用度为80%,对去甲肾上腺素无影响。

祖鑫等[9]研究结果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少年、老年性抑郁症均有较好效果,且耐受性较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均是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有效药物,与张杰等[10]的研究结果相符。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者多伴有焦虑症状,且存在严重睡眠障碍。

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最强SSRIs类药物,对5-HT再摄取的抑制作用最强,并能快速上调中枢神经系统脑细胞外5-HT水平,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2周时的HAMD、PSQI评分低于B组(P<0.05),而两组治疗8周时的HAMD、PSQ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与帕罗西汀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可更快地发挥药效,从而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分析原因是艾司西酞普兰能同时与5-HT结合位点及变构点结合,因此可更快发挥作用。

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紊乱是该症主要病理改变,且随着临床对抑郁症认识深入,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亦参与了抑郁症发病[11]。

另外,抑郁症会造成患者机体多项指标异常,对DNA、RNA与蛋白质结合造成阻碍,继而抑制5-HT表达,加重病情。

S100B蛋白是一种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其在神经胶质细胞中呈高表达,Cor是由肾上腺分泌而来的一种荷尔蒙,其在应对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Hcy是反映中枢系统损伤的敏感标志物,其与神经元兴奋存在密切关联。

杨会增等[12]研究表明,S100B蛋白、Cor、Hcy水平在抑郁症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

本研究中,治疗8周时,A组的S100B蛋白、Cro、Hcy水平均低于B组(P<0.05),表明与帕罗西汀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更有优势,分析原因是该药选择性抑制5-HT运转体作用更强。

A组的不良反应率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安全性较帕罗西汀更安全,分析原因是艾司西酞普兰对肝药酶无诱导作用,故不易与其他药物、食物产生明显相互作用,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更好。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均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但与帕罗西汀比较,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能更快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更有优势,且用药更安全。

参考文献:
[1]姜登发,赵金香,张会玲.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临床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164-166. [2]陈妍.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疗效对比[J].中
国药业,2017,26(23):48-50.
[3]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老年精神医学组.老年期抑郁障碍诊疗
专家共识[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5):329-334.
[4]贾艳滨,李雪果,柯宇璐,等.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认知及躯体功能
量表中文版测评抑郁症患者的效度和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32(6):473-477.
[5]白春杰,纪代红,陈丽霞,等.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在临床失眠患
者评估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8):2182-2186.
[6]胡雅岚.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疗效及安全
性分析[J].四川医学,2016,37(11):1267-1269.
[7]彭道明,陈莹.艾司西酞普兰合氨磺必利或奥氮平治疗老年性抑
郁症[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9(4):349-350.
[8]郭云霞.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抑郁症对照研究[J].新
乡医学院学报,2017,34(7):644-646.
[9]祖鑫,那万秋,陈科,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观察[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17(12):61-65.
[10]张杰,骆洪,杜彪.艾司西酞普兰对比帕罗西汀治疗中国老年抑郁
症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5,26(27):3809-3811.
[11]蒋东,曹小莉,杜向农.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睡眠
质量和自杀风险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0):3079-3081.
[12]杨会增,李洁,高昕.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
效及对神经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8,26(5):375-377.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