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1 年

合集下载

煤层气增产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煤层气增产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8-09-03作者简介:王东浩(1983-),女,吉林长春人,西南石油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煤层气增产技术研究。

煤层气增产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王东浩1,郭大立1,计 勇1,张鹏飞1,韦书铭2(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610500;2.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摘 要:煤层裂隙系统是煤层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但其连通性差、渗透率低,因此需进行增产改造。

文章介绍了煤层气增产的水力压裂、注气驱替、多分支水平井、复合射孔压裂、采煤采气一体化、洞穴完井等几项措施,并对这些煤层气增产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技术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煤层气;增产;水力压裂;注气驱替;多分支水平井中图分类号:TD 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98(2008)12-0033-03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发展煤层气工业不仅可以减轻石油供给压力、补充常规天然气长远资源量的不足,而且将有效改善煤矿生产安全条件,保护大气环境。

目前,制约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瓶颈除投资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外,主要是针对性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不够,缺乏适应于我国煤层气及其储层特点的重大技术,如资源预测与评价技术、钻井技术、增产改造技术、排采技术、地面建设与监测技术等。

而煤层气增产改造技术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国际煤层气产业化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1 几种煤层气增产措施当前,煤层气增产措施主要包括水力压裂、注气驱替、多分支水平井、复合射孔压裂、采煤采气一体化、洞穴完井等。

1.1 水力压裂水力压裂是煤层气增产的首选方法、也是主要措施,美国90%以上的煤层气井是由水力压裂改造的,我国产气量在1000m 3/d 以上的煤层气井几乎都是通过水力压裂改造而获得的。

水力压裂主要是利用液体的传压作用,经地面设备将压裂液在大排量条件下注入井内,压开煤层裂缝,加入支撑剂,形成多条具有高导流能力的渗流带,沟通煤层裂隙。

水平井底水锥进临界产量计算

水平井底水锥进临界产量计算

水平井底水锥进临界产量计算
Ξ
刘良跃1 ,岳江河1 ,熊友明2 , 段永刚2 , 陈 伟2 ,王新强3
(1. 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钻井部 , 天津 塘沽 300452 ; 2. 西南石油学院 ; 3. 中海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摘要 : Q HD32 - 6 油田 A26 水平井油层下有一底水 ,为了确定合理的投产产量 ,需要确定底水锥进的临界产量值 。针 对 Q HD32 - 6 油田 A26 水平井的具体参数 ,分析了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锥的形成机理 ,分析了计算底水锥进临界产量 的几种数学模型 ,根据油层实际情况选定了其中的两种模型并通过计算对垂向渗透率 、 油水密度差 、 水平井位置等参 数对临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对指导 A26 井的投产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 水平井 ; 底水 ; 锥进 ; 临界产量 中图分类号 : TE349 文献标识码 : A
×
1 h 1 6 2 ye
2
μ
kh o Bo
Δ ρ h 2 ye
2
L
( 6)
表3 A26 水平井临界产量计算结果
计算方法
Q c/ ( m3/ d) Chaperon 方法 29. 03~290. 3 Ozkan 方法 87. 95~879. 5
2. 4 Ozkan 方法
Q c = 0 . 8369 ×10
87. 95
95. 06
101. 6
107. 8
第 5 期 刘良跃等 : 水平井底水锥进临界产量计算
37
4. 3 水平井位置对 A26 水平井底水锥井
临界产量的影响 水平井位置的变化对底水锥进临界产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 6 ( Ozkan 方法 ) 和图 5 。水平渗透率取 0. 668 67μm2 。 从表 6 和图 5 中可知 : 随着水平井位 置越靠近油藏的顶部 ( 水平井距油水界面越远 ) , 其 临界产量也越大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总目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总目次

琼东 南盆地 第三 系低位 储层特 征及其 控制 因素
淡水 泥浆侵入 引起 的低 阻油气层 实例 分析
肖军, 华, 华, 王 姜 等
黄 龙, 鲍志东, 张文瑞, 等
利用 Smp t 拟河 流相储层 分布 i a模 锦州 2 7区多井约束地 震反演及 储层预 测 辽西凹 陷欢喜岭地 区沙河街 组层序格 架 的建 立
阿克库勒 凸起 古 生界 油 气输 导体 系及 运 移脊线 柴北缘冷 湖 一南八 仙构造 带油气运 移通道研 究 马东地 区地 层 圈闭成藏条 件 的再认 识
郭建军 , 陈践发 , 王铁冠 , 等 王显东, 姜振 学, 庞雄奇 , 等
刘辰 生 , 建 华 , 锐 郭 朱
李 坤, 赵锡奎, 张小兵 , 等
曲江 秀 , 高长 海 , 明 查
尹太举 , 昌民, 张 汪立群 , 等 苏培 东, 秦启荣 , 黄润秋 , 等 谢刚平 , 斌, 良军, 夏 王 等
马全 华
赤水地 区二 、 叠系构造 期次探讨 三 赤水 凹陷浅层碎 屑岩天 然气成藏 条件及勘 探潜 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 0 8正 谭 秀成 , 熊, 丁 陈号 山, 等
胡 东风
层次 分析法在 碳酸盐 岩储层定 量评价 中的应用
百色 盆地第 三 系烃源 岩热模拟 特征研 究 鸟 尔逊 一贝 尔 凹陷有 利 区预测 与勘探 目标优 选 镇 泾 区块延 长组层 序格架 内油层分 布规律 研 究
司马立强, 王培春, 邓先海, 等
李刚 林承焰, 薛玖火, 王友净
江同文, 徐汉林, 练章贵, 等
泡沫流体 在 井筒 内流 动 时的耦合 数 学模 型

李兆敏, 王登庆, 黄善波

我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我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我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佚名
【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26)1
【摘要】2023年9月,全国第七届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质量检查与评估情况和评奖结果公布,《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能源发展研究”栏目荣获“特色栏目奖”。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本刊荣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温州研究”栏目获评“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2.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揭晓《远程教育杂志》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3.本刊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获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李继高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
4.本刊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获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李继高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
5.我刊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对等理论相关文献

功能对等理论相关文献

Literature review----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Those who insist functional equivalence define that translation is a unique way of human being's activity with specific intentions,which is language service item for customers 、readers 、function and aims of the text in society circumstance。

Baker tell us that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should not been limited by original text and it’s influence to the translated or even the certain function which author use in the text。

Meanwhile,he got the result that translation is certainly depend on the needs that readers and users aims to translate text eventually。

Eugene A。

Nada,a famous America translator,got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his book ofLanguage and Culture: Translation Context in 2001。

First of all,a minimal, realistic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Secondly,idealistic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it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

裂缝性油藏高效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裂缝性油藏高效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北一 大情 字井 地 区压裂 改造施 工 。
发 的各个 阶段 , 已成为油气藏增产增注和评价认识
油 藏 的重 要 工 程 技 术 手 段 。但 是 大部 分 需 要 压 裂 改 造 的低 渗 透 油 气 藏 都 不 同程 度 地 发 育 有 天 然 裂 缝 …。 加砂 压 裂 时 油 藏 中天然 裂 缝 的开 启 , 加 了 增 裂缝 体 积 和流体 滤失 面 积 , 大地 增加 了施 工 风 险 , 极 因此 , 裂缝 性 油 藏压 裂 技 术成 为 油 藏 改造 技术 人 员
西南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2 1 年 8月 第 3 01 3卷 第 4期
Junl f o tw s P t l m nv ri (cec ora S uh et e oe U iesy S ine& T cn lg d in o r u t eh ooyE io ) t
网络 出版地 址 : t / ht / p: www.n i e / c / e a l 1 1 1 . . 0 1 7 4 1 1 .0 .t c k . t msd t i 5 .7 8TE 2 1 0 1 . 7 3 0 2 h ml n k /
王 峰 . 缝性 油藏 高效 压裂 技术 研究 与应 用 [ . 南石 油大 学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01 3 () 11 2 裂 J西 ] 2 1 ,34 : 2 14
伸[ 6 5l , 。叶登胜 、 良军等对裂缝性储层压裂 的施 00 ~ 00 陶 .1 2 .0mD; 北 地 区 主 力 层 位 为 青 三 段 , L 乾 孑 工 参数 优 化 和 配套 技 术 进行 了研 究[ 引。 国内外 其 隙 度 主 要 分 布 在 5 1%, 透 率 主 要 分 布 在 , %~ 0 渗

利用数据库和图形处理技术实现测井曲线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利用数据库和图形处理技术实现测井曲线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收稿日期:2000209210作者简介:董国卿(1966-),男(汉族),河南长垣人,工程师,硕士,从事SUN Solaris 系统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100025870(2001)0520100202利用数据库和图形处理技术实现测井曲线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董国卿1,于 涛2,叶飞跃1(1.石油大学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2.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提出了一种利用ORACL E 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测井曲线的方法。

在该方案中利用BLOB 类型的字段存放曲线数据,并引入了相关的地理信息,从而使存储和管理性能和效率得到提高,为了实现该方案提出的目标,研制了功能较齐全的数据管理软件。

提供了一些应用程序接口函数,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了方便的访问途径,使测井曲线的应用得到了扩展。

关键词:测井曲线;数据库;信息;应用程序接口;图形处理技术;数据存储中图分类号:TP 392 文献标识码:A引 言以磁带形式保存测井曲线数据的缺点是:数据检索困难,存取不方便,甚至丢失。

这里提出一种利用ORACL E 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测井曲线的方法。

ORACL E8中增加了BLOB 数据类型,提供了对大数据体的有效支持[1],从而使测井曲线的数据库管理有了新的解决途径。

1 测井曲线数据的标准化将测井曲线数据的曲线名称、井名、曲线数值、空值处理等进行标准化处理。

将测井曲线分为原始曲线和成果曲线两大类,规范了曲线名。

测井数值的标准化是为了保证测井数据的一致性要求,定义出统一的使用单位以及数据处理时进行插值、重采样的方法与规定。

插值和重采样以线性插值方法进行,重采样的采样间隔不得超过该曲线的最高限定。

根据测井技术的特点和惯例,空值规定为-999.25。

2 测井曲线数据库设计测井曲线数据主要可分为两部分:测井曲线属性数据(如井名、曲线名、处理软件等)和测井曲线数据体。

根据测井曲线本身特点及数据的主要应用方式进行数据需求分析和应用需求分析,存储有关测井曲线的所有属性数据及测井曲线数据体。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目次(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21卷O能源发展研究1−001行政组织法视野下能源监管体制改革研究...............................................王浩1−008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油田操作成本预测以DX油田为例...................................................................陈武,吴焘宏,陈尘,等2−001全球影响力分析框架下中沙能源合作的影响因素................................刘明德,储德朗2−012试论我国石油产业的创新机制......................................郑寿春,林萍,宋其,等3−001“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石油投资探析..........................惠宁,周晓唯,王林平,等4−001原油期货套期保值对石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中美股市数据..程安,方娅莛,李国景4−007能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困境及破解路径.......................................宋玉霞,郑翔5−001“一带一路”背景下油气国际合作法律制度的完善...............................卫德佳,王佳佳6−001四川省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完善策略.............................任治俊,蒋建文,张英俊,等6−008石油天然气人民币战略的实施路径探索.........................................韩群群,秦扬O经济与管理1−014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双方信任问题的博弈分析....................................卢金荣,李意1−021“一带一路”倡议下社会治理风险的解决路径....................................李春燕,卢婷婷1−028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参与主体的行为博弈分析..........................................童正容1−034移动网游崛起的内在机理和负面影响基于青年亚文化视角..........................陈维超1−041社会工作服务中园艺疗法的价值蕴含及其运用.................................刘斌志,王李源2−018四川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区教育扶贫脱贫的路径..........................................刘利2−026基于地质学的四川威远工业遗迹保护与利用............................王成武,田佳怡,曹峰2−033动物辅助疗法:基于人与动物关系的社会工作机制..............................刘斌志,王李源ii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3−011个人组织匹配对企业员工工作幸福感影响机理.......................................程春3−020股市风险的VaR与CVaR度量模型比较研究............................................卢金荣3−029一个简明述评:福利多元主义与社会保障社会化.........................................徐进3−037社区教育视角下社区共同体意识的生成理路基于四川省J县的社区教育实践................................................................................王巍,孟静3−046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生活垃圾的防治基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的调研数据................................................................................唐学军,陈晓霞4−013高管团队知识基础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我国高技术制造行业为例...........魏华飞,汪章4−021网络商业广告的罪恶感诉求论析................................................白琳,杨星元4−029优质旅游发展视阈下温泉旅游品牌建设路径探索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姜太芹,杨积典4−037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南充市S镇为例......................吴勇,周珊4−043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视野下的城乡差异与融合..........................................夏艳4−050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明星收入现象探析....................................潘建屯,陈芳5−009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耿刘利,黎娜,王琦,等5−019新市民城乡催化促进作用的影响因素探索基于二元logit模型的分析........朱振亚,汪阳春5−028秦巴山区跨域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思考.........................................唐学军,陈晓霞5−035精品经济型酒店网络口碑评价研究以如家精选酒店为例....................仲明明,潘立新6−014微博平台不同营销路径的效用探索以互动效用为视角............孟扬,夏候姗姗,袁海霞6−022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经济法激励.............................................吴太轩,李鑫6−031包容性领导对下属心理安全感的影响研究兼论高质量关系的中介作用.......................................................................余璇,袁月,夏文静第21卷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iii6−038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评价与保护........................王成武,田佳怡,曹锋,等O政治与法律1−049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成逻辑...................................................程永峰1−056习近平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及其价值...........................................张华春,季璟1−06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吴永刚,孟祥健1−071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契合性兼论习近平对中国道路的文化阐释...王海林1−079完善遗嘱见证人制度的几点思考................................................梁分,梁小红1−085风险刑法理论研究中的错位与检讨.............................................莫晓宇,陈春强2−043试析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视角...............丁娟,许国林2−049虚拟社会道德失范的治理...............................................................赵志阳2−058邓恩铭的革命思想历程及其当代价值...........................................刘晓鹏,余辉3−053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历史合力思想...............................邓晶艳,代金平3−063试论人工智能视阈下人的主体性................................................李学林,杨诗雨3−070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研究综述.........................................卢成观,覃伟津3−079苏共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惨痛教训......................................................史成虎3−088试析中国周边外交的演进逻辑与动力...................................................宋效峰4−057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理路与现实进路...............................................黄冰凤4−062新媒体视阈下西方国家政党形象建设的启示.............................................周红禄4−069论毛泽东的军事法思想.................................................................万志鹏4−078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庞晓5−042正当防卫的时间要件界定危险理论的提倡.................................行江,盛豪杰5−052夫妻共同债务执行回转问题研究................................................余红,牟芯玉5−059权力清单视域下风险警示不作为概念的界定.............................................王芳iv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5−065论刑法第201条逃税罪初犯免责的法益保护兼论逃税案司法实践程序的模式选择...薛铁成6−047消费的符号之网的洞悉与拆解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剖析与启示........张健丰,徐示奥6−052新时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与探索兼论《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人权思想...卢成观,李文勇6−061试论改革开放精神的科学内涵..........................................................张金福6−068不同诉讼阶段适用不同犯罪构成理论探析.......................................李永升,吴泓佶6−076流量劫持的刑法规制思考以第102号指导性案例为视角............................陈禹衡6−084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构建..........................................李霞6−091中国老挝共同打击跨国毒品犯罪警务合作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西艺O高等教育研究2−065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耿刘利,王琦,陈若旸2−07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方式方法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段俊霞,潘建屯2−080国际合作论文在大学排名体系中的影响................................尹怡,杨珪,何力5−073应用型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的优势与困惑..........................................鲍计国5−078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体系的建构.................................................高勇5−08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文化素养构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余文好5−091试论翻译工作坊审校环节的有效性以英译汉为例...................................莫梓O理论探索1−093青年自我建构意义中的爽文化思考以热播剧《延禧攻略》为例.......................王振1−099勃朗特三姐妹作品中灵魂伴侣的情感生存空间..................................刘玉梅,赵宁欢1−106互动视角下构式压制和承继的合力机制基于羡余否定构式“好不X”封闭语料库的研究........................................................................................唐婧1−115鸦片战争前后福建茶贸易的国家安全教育价值......................赵岚,高水练,蔡秋英,等第21卷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2−088试析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中的教育体制改革....................................康欣平,林松2−095论自然现象的物与词走出洛克语言经验的理性之路.................................肖福平2−103数量形组合机制的构式考察............................................................闫亚平2−109中唐五窦之窦巩诗系年考...............................................................田玉芳2−117难体文三说以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为例...........................................杨靖康3−095试论《昌黎先生集考异》创作的理学目的................................................赵聃3−101基于WOS数据的语言社会化研究现状分析.....................................曾洁,黄燕娇3−109论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教育...............................................................党刘栓3−114西南地区儿童出版物的供给侧改革思考基于重庆图书馆和四川省图书馆....杨航,张毅4−088日本近代台湾人类学调查的殖民意义...................................................肖魁伟4−094王莽代汉的舆论考察...................................................................范香立4−099语义场理论对科技术语翻译的启示从“水资源管理”一词的英汉互译谈起............楚行军4−104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机制探讨......................肖晗,吕先竞,邓英,等4−110国内外媒介素养研究综述......................................................谷生然,魏茂琳5−098回译的类型与意义探究.................................................................聂家伟5−106刍议文学研究中的概念隐喻以《李尔王》为例......................................冯军5−112论王国维的“本色”观基于王国维对元曲的评价.....................................尹超6−096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出版实践与思考以重庆出版集团“重述神话”系列图书为例........................................................................................张栋6−103语言社会化:二语习得研究的新范式............................................曾洁,李婧6−112巴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探析从巴人精神到巴中人民革命精神................................................................................李学林,毛嘉琪。

塔里木牙哈501 井井下温度的现场实测研究Ξ

塔里木牙哈501 井井下温度的现场实测研究Ξ

文章编号:1000-2634(2001)05-0050-04塔里木牙哈501井井下温度的现场实测研究Ξ何世明1,尹成1,徐壁华1,迟军2,秦宏德2,宋周成2(1.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四川南充637001;2.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摘要:叙述了在塔里木油田的深井牙哈501井进行井下静止温度和循环温度的实测试验情况,并与常用的几种计算井下静止温度和循环温度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一般的电测温度和回归公式估算的井底温度不能代表真正的地层静止温度,比实测值要偏低;API方法或塔里木现场经验方法与实测的循环温度均存在有10℃以上的偏差,且API方法比塔指经验法的误差要大;循环温度受井眼管柱尺寸、排量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塔里木;循环温度;静止温度;现场实测中图分类号:TE256 文献标识码:A引 言准确获得井下循环温度对钻井与完井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的水泥浆设计,其重要性则更明显。

在注水泥施工作业中井下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1],它直接影响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流变特性、抗压强度变化及凝固时间。

研究井下循环温度自Farris[2]1941年开始到现在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这50多年的研究中,提出了多种确定井下循环温度的方法,可大致分为井下实测、常规循环温度简易估算法和理论模型预测法,应用最为广泛的是API方法。

尽管使用该方法成功完成了许多注水泥作业,但对于深井和超深井,常规方法往往过高地估算了井下循环温度;另外,常规方法还没有考虑井眼管柱尺寸、循环排量、循环时间、岩石及流体热物性等参数的影响[3]。

理论模型预测法是通过计算机来预测井下循环温度,它考虑因素全面完整,能提供准确、经济的注水泥条件下或钻井循环过程中的井下循环眼温度。

井下循环温度的实测是确定井下循环温度的最直接方法,是简易估算法和理论模型预测法计算循环温度的基础。

塔里木油田为更好地保证深井固井成功率和作业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以必要的测试数据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塔指有关单位在西南石油学院配合下,在牙哈501井成功进行了井下静止温度与循环温度的实测试验。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统 计 刊 源证 书
◆ 是< 中国科技论文> 统计 源期刊。
⑧@
◆ 在“ 万方数据 一数字化期刊群 ” 网, 上 被
‘ ‘ 中国核心期刊 ( 遴选 ) 数据库 ” 收录。
"9 f 9年 , 9 四川省教育厅科技期刊评 比,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 《 获一等奖 。
20 0 0年, 四川省第-N优 秀期刊评 比 , 西南石油学 院学报 》 《 获奖。
2 0 年, 0 1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 规范评比,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 《 获优。
19 9 9年 ,西南石油 学院学报》 《 被定 为四川 省一级科技期刊。 I

慕一 ,



科 学
引 文
数 据 库
收 录

f、 ^, 十 锄 “ ‘ l' l t4 t. I 中 ∞ 掌 术 期 " 绋 台 悍 债 ^ 姑 庳 “ ^“
收 录证 书
‘ f .: T j t ● '
冉 ●■ 一 t‘他■ H } ■’ 专t 卜 , ‘ _ l t 中稿囊岳■ 一 ・ ・ ・I f tt】Ig ̄}矗罩 .■ i
维普资讯
现 校名 西 南石 油大 学
西南 油学院
部 分 获 奖 、 录 情 况 收
… … … … … … … … … …
◆ 被《 《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l 》 收录。
◆ Ei aeO e A、P g n 、C P A、C A、AJ S 等收录
维普资讯
现校 名 西 南石油 大学
西 南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部 分 获 奖 、 录情 况 收
20 0 4年 ,西南石油学院 《 学报》 被评选 为中文核 心期刊。

大位移水平井下套管漂浮接箍安放位置优化分析

大位移水平井下套管漂浮接箍安放位置优化分析

第37卷第3期2009年5月 石 油 钻 探 技 术PETROL EUM DRILL IN G TECHN IQU ES Vol 137,No 13May ,2009收稿日期:2008-04-01;改回日期:2009-03-13作者简介:李维(1983—),男,四川德阳人,2006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油气井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028)83030603#固井与泥浆!大位移水平井下套管漂浮接箍安放位置优化分析李 维 李 黔(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摘 要:大位移水平井由于水平段长、垂深浅、水垂比大、套管加压能力有限,易因为粘卡造成套管不能顺利下到位,给固井作业带来了困难。

预测了大位移水平井采用常规下套管工艺的摩阻载荷,分析了漂浮下套管的技术原理与优势,计算了漂浮接箍安放在井深不同位置处的摩阻载荷,对摩阻载荷随井深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漂浮下套管技术能够保证大位移水平井套管的安全下入,漂浮接箍的初始安放位置选择在临界阻力角处,且经过优化分析,当漂浮接箍安放在最优化井深处时,摩阻载荷最小,漂浮下套管的技术优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关键词:下套管;漂浮接箍;水平井;摩擦中图分类号:TE25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890(2009)03-0053-04自水平井和大位移井问世以来,如何保证水平井、大位移井尤其是大位移水平井套管的安全下入,一直是固井科研人员研究的热门课题。

漂浮下套管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

该技术通过在套管串结构中加入漂浮接箍,利用漂浮接箍与套管鞋中间套管内封闭的空气或低密度钻井液的浮力作用,来减小套管下入过程中井壁对套管的摩阻,以达到套管安全下入的目的。

但对于漂浮接箍在套管串结构中安放位置的研究和分析,尤其是如何安放漂浮接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漂浮下套管技术的优势,国内外研究甚少。

砂岩储层渗透率与压汞曲线特征参数间的关系

砂岩储层渗透率与压汞曲线特征参数间的关系

文章编号:1000-2634(2001)04-0005-04砂岩储层渗透率与压汞曲线特征参数间的关系Ξ廖明光1,李士伦1,谈德辉2(1.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四川南充637001;21西南石油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摘要:通过对大量岩样毛管压力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双对数坐标下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双曲线特征,且可用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P d和S b及孔喉几何因子F g三个参数唯一确定,双曲线的顶点代表了非润湿相在岩石系统中完全占据能有效控制流体流动的那部分有效孔隙空间时的状态。

且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或顶点参数决定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

分别用位置形状参数和顶点参数成功建立了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估算模型,并用大量实测数据验证了估算模型的可靠性。

关键词:绝对渗透率;砂岩;储层;压汞试验;双曲线;估算模型中图分类号:TE122.33 文献标识码:A引 言压汞测试一直是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由此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表征了岩石孔喉大小和分布[1]。

用毛管压力曲线或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来估算绝对渗透率历来是许多学者的研究课题,也是搞清孔隙结构参数对绝对渗透率影响因素的不可缺少的工作。

因为各方面孔隙结构特征综合起来最终体现岩石的孔隙度和绝对渗透率的大小。

建立一个有效的渗透率估算模型,其根本意义不完全在于利用该模型来估算绝对渗透率的大小,而在于弄清孔隙结构特征中控制和影响流体在孔隙性岩石中流动的重要特征参数,同时也给这些参数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带来前景。

本文在双对数坐标下研究毛管压力曲线的双曲线特征及其顶点意义的基础上,用双曲线的位置形状参数及顶点有关参数建立岩样的绝对渗透率的估算模型,并用来自我国吐哈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等地区油气田的不同层位的砂岩储层的大量压汞测试资料,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1 毛管压力曲线的双曲线特征在毛管压力曲线图上,毛管压力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差异无疑反映岩样中一些包括孔隙几何学特征的基本性质[2]。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稿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稿约
摘 2 、论文要有 中英文篇名 、作者 、单位、摘要、关键词 以及 参考 文献 。 “ 要” 应 描述 出论 文 的 论 点 、论 据 、论 证 方 法及 结 论 和 意义 ; “ 关键 词 ” 般 5 左右 ,具体 要求可参见我刊网站相 关内 个 容 ; “ 考 文献”格 式参 见本 刊近期 所发 文 章。 参

3 、论文要附有作者简介 ,包括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籍贯、工作单位 、职称 、学位、研 究方 向等。 4 、严禁抄袭或者剽窃他人成果。一经发现,将予以曝光,并扣发或追回稿酬,不再刊发第一作 者 的其他 文章 ,通知 其所 在单 位 ,提请 批 评教 育 。
稿件 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对于来稿 ,我刊实行 匿名外审制。来稿请 写明作者联系地址、E a l m i、电话 ( 最好有手机号
来 稿要 求
来稿文责 自负,凡 因所发论文有政治性错误、不实、泄密,以及侵犯其他公 民或法人的合法权 益的,作者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而给本刊造成的损失。 1 、论文 内容有独到见解 ,对所 涉及 的领域 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观 点鲜 明, 内容充实,逻辑清 晰 ,论述 严 密 ,语 言精 练 。论 文标题 不 要超过 2 字 ,少 用连 词及 外 来语缩 写 。 O
刊 物介 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西南石油大学主管 、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国家新 闻 是 出版 总署正式批准出版发行 ,国内统一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
征稿 范 围
本刊设有石油与天然气软科学、社会学、政治学与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哲学 ・ 史学与文学、 新闻与传媒 、高等教育管理、人物介绍与书评等栏 目。主要刊登社会科 学研 究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价 值的理论文章。对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省部级社科类项 目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本刊优先录用。

《西南石油学院报》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报》

《西南石油学院报》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报》

应 用上 述方 法 , 葡南 油 田葡 1 67 对 3 -4井 区和 葡 3 6井 区葡 一组 1 个 小层 砂体 厚度 进行 预测 。 1 1 ( )葡 1 67 1 3- 4井 区砂 体 主要呈 北 北 西 向分 布 ,
砂 岩预测 厚度 1 4 m, 2、 、 、 8小层 发 育较 ~1 PI 4 5 6、
[ ] 张一伟 , 2 熊琦华 , 纪发 华. 地质统计学 在油藏描述 中的 应用 [ . M] 山东 东营 : 石油 大学 出版社 ,9 2 19 . [ ] 吴胜和.储 层建模 [ . 3 M] 北京 : 石油工业 出版社 ,9 9 19 .
( 辑 编 朱世 全 )
《 西南石油学院报》 正式更名为《 西南石油大学报》
满足窄薄砂体油 田实际布井挖潜需要。
4 储 层 预 测 结 果 评 价 及 应 用
利用 新完钻 的 1 8口井 钻 遇 厚 度 资料 对储 层 预 测结 果进行 评价 , 合 的评 价 标 准 为 厚度 相 对 误 差 符
参 考文 献 :
[ ] 邹才能 , 1 张颖. 油气勘探 开发实 用地震新 技术 [ . M] 北
20 0 6年 5月 1 日, 四川 省新 闻 出版 局 川新 出 报 刊 ( 0 6 7 6 接 2 0 ) 5号 文 件 , 四川 省 新 闻 出版 局 关 于 同意 “
《 西南石油学院报》 更名 的批复 ” 《 , 西南石油学 院报》 更名 申请经转报新 闻出版总署 , 并据 总署 新出报刊 (0 6 40号文件批准 , 2 0 )5 同意该报更名为《 西南石油大学报》 。主管主办单位 由中共西南石油学院委员会变 更为 中共 西南 石油 大学 委员会 。
3 2 砂体解 释结 果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发行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发行了
即为创刊号封 面 。
《 西南石 油大 学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置 的 主 ( 设
要 栏 目有专 家论坛 、 石油 天然 气 经济 、 论 与方 法 、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语 言及其他 、 探讨 与争鸣等 , 主要刊 登思想政 治理论 研究 、 学研 究 、 法 经济 学 研 究 、 理 学 研 究 、 学研 管 文 究、 企业文 化研究 、 等 教育 研究 、 语 教学 与 研究 高 外
V0 . O No 6 】3 . De . 20 e 08
《 西南 石油 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 出版发 行 了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1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图 )《 ( 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图 1 《 南 石 油 大学 学 报 》 社 会科 学 版 ) 刊 出版 许可 证 西 ( 期
第3 0卷
20 年 08
第 6期
1 2月
西 南石油大学 学报(自然 科学版 )
J un l f o tw s P t lu nv r t( c n e& T c n l yE io ) o ra o uh et e o m U ie i S i c S re sy e e h o g dt n o i
《 西南 石 油大 学 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 国际 连续
出版物 号 为 :S N 17 5 9 ; IS 6 4— 0 4 国内统 一 连 续 出 版
物号 为 : N 5 —1 1/ ( C 1 7 9 C C为社会科 学总论 ) 。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创刊号 已 于 20 0 8年 l 面 向国 内外 公 开 出版 发 行 了 , 2 2月 图

23166169

23166169

摘要 :缓蚀剂是酸液 中较 为重要 的一种添加剂 , 对冻胶 酸 对油管 、 针 套管及 井下金属设备 的腐 蚀 , 究 了一 系列 单一 研
缓蚀 剂的缓蚀 效果 。 并通过 复配得到 高温复合 型缓 蚀剂一 N(。静 态腐蚀 实验 得到此 复合 型缓 蚀 剂在 9  ̄ 浓度 为 l J 0C、 2 % 的盐酸的冻胶酸 中的缓蚀 率为 9 . % , 0 8 O 达到行业三级标准 , 高温 高压动 态实验得 到该缓蚀剂平均腐 蚀率为 2 .6 89
酸 液缓蚀 剂 的开 发 与研究 一 直 是 酸液 添加 剂 的 重点 。通过使 缓 蚀 剂 吸 附于 金 属表 面 , 酸 与 金 属 在
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以缓蚀剂在常压静态腐蚀速率 , 及缓蚀率为评价指标 , 对一 系列单一 的缓蚀剂进行
了缓 蚀效 果优 良的复 配缓蚀 剂 ( I ) N( 。 J
之间形成保护膜 , 以阻止或延缓对油管 、 套管及井下 了筛选 , 并将筛选出来的缓蚀剂进行复配 , 最终选择 金属设备的腐蚀 , 来确保酸化作业 的顺利实施 。 采用挂片失量法。在常压 、 室温条件下 , 已称 将
1 实验药 品和仪器
( )主要的实验药品 1 盐酸 , 质量分数为 3 % ~ 8 , 6 3 % 化学纯 ;
从表 1中可 以看 出 , 8 N 0碳 钢 片 在 未加 缓 蚀 剂
浓度为 2 %的盐酸 中的腐蚀情况非 常严重 ; 0 在相 同
3 结 果及 分 析
在浓度为 2 %的盐酸中分别加入浓度为 0 5 0 .%
的实验条件下, 缓蚀剂加量都为 0 5 .%时 , 分别加入
有机物 M 、 Q 季铵盐 、 肉桂醛和 H . S 6后 , 腐蚀速率大
下油 管 、 管接 触 , 别 是 在 深 井井 底 温度 很 高 , 套 特 所

连续油管的工作能力计算

连续油管的工作能力计算

2002年3月第17卷第2期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 rnal of X i ′an Petro leum In stitu te (N atu ral Science Editi on ) M ar .2002V o l .17N o.2 收稿日期:2001202220 作者简介:何东升(19642),男,四川岳池人,博士,主要从事石油机械、数值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125361(2002)022*******连续油管的工作能力计算Co m puta tion of the Opera tion Ab il ity of Co iled Tub i ng何东升1,武学尧2,雷建安3(11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辽宁大连 116023; 21西安石油学院机电与材料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31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庆阳 741500)摘要:连续油管的刚度小,在承受纵向压力载荷时易发生正弦形、螺旋形弯曲(失稳),因而难以承受有效的压力载荷.讨论了连续油管在受压缩载荷时发生正弦和螺旋形弯曲的条件;建立了任意井眼轨迹时连续油管受力模型,提出了起升、下放作业时的力边界条件,从而可以确定连续油管的作业能力.它包括是否可以下达预定井底并以期望的作业力进行作业,确定连续油管各点的受力大小和方向以判断该作业是否安全.如果靠简单下放连续油管在井底不能实现预定作业力,则应使用加力器并在连续油管内部打压,采用迭代法求解.同时,给出了简单下放和下放打压的计算实例,结果与实际工作相吻合.关键词:连续油管;弯曲;失稳;作业能力中图分类号:T E 933+18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连续油管(下称CT )制造技术的进步和石油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CT 以其高效益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进入90年代,CT 装置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1],CT 的井下作业量也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CT 的尺寸已达到168.4mm (658″).国外在使用CT 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CT 不仅用于井下作业,也拓宽到CT 钻井、开发、测井、海底管线等领域,可以说CT 基本上可以进行所有的管柱作业.虽然CT 在国内已经得到一定应用,但主要用在垂直井眼中的洗井、注氮等常规作业中,而CT 的起下速度快、运移性好、可以通过弯曲井段或水平井段的优点,在水平井或定向井作业中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到1999年,我国共进口价格昂贵的CT 装置18套,大多处于闲置状态.由于现代技术日新月异,CT 这一高技术装备迅速贬值.造成这些损失的原因在于,CT 用于常规井中作业成本高,而用于非垂直井眼作业时因其刚度小,较难承受纵向压缩载荷,在通过弯曲井段或水平井段时较为困难,在井底作业时能施加的作业力太小.这是因为我们对CT 的性能还缺乏了解,只要掌握了它在井眼中的受力及弯曲变形模式,便可以充分利用CT 来提高作业效率.1 CT 的弯曲模式当CT 在井内受到纵向压力作用,且压力超过极限纵向载荷F sin 时,CT 就会发生正弦形弯曲,其中临界压力F sin [3]为F sin =2(E IW e sin Η r )1 2(1)式中:E 为弹性模量,N m 2;I 为惯性矩,m 4;W e 为CT 在介质中单位长度的重量,N m ;r 为环形空间内径与CT 外径之差,m ;Η为井斜角.当纵向压缩载荷进一步增加,超过一定压力F hel 时,CT 就进入螺旋形弯曲状态[4].F hel =2(2E IW e sin Η r )1 2(2)当发生螺旋形弯曲时,由于井眼限制CT 的径向弯曲,在井眼与C T 之间产生一个相互作用力[5]. N hel=rF t2 (4E I)(3)式中:F t为CT所受轴向力,N.2 弯曲井段内CT的计算模型图1为任一段长为d x的CT在任意轨迹井眼内的受力,经推导即得如式(4)的微分方程[6]:d F t dx=W e co sΗ+Λq n(4)式中:q n为管柱对井壁的正压力,N m. q n=(F t d Ηd x +We sinΗ-E Id3Ηd x3)2+(F t sinΗdΑd x-E Id2d x2(sinΗdΑd x))1 2(5)式中:F t为轴向载荷,N;Λ为CT与井筒的摩擦系图1 任意管柱的受力图数;Α为方位角;x为井深,m.将式(5)代入式(4),所得微分方程可以采用数值方法求解,由此可求得CT所受轴向力F t.由式(3),当-F t>N hel时,CT将发生螺旋形弯曲,还应考虑CT与井眼之间相互作用力N hel的影响,这时CT受力的微分方程为d F t d x=We co sΗ+Λq n+ΛN hel(6)式(4),(6)的边界条件为在起升、下放,且当x=0时,F t为钩载;在CT的最下端,F t为零;在井下作业,且当x=0时,F t为钩载;在CT的最下端,F t未知.这两个微分方程均可采用四阶L unge2ku tta法求解.由于所测数据是关于井深的离散数据,而式(4),(6)二微分方程是对连续变量建立的,必须对数据进行连续处理.本文对数据处理之前还进行了最小二乘平滑以消除测量误差,然后再进行三次样条拟合使数据连续化.由此可计算出F t,同时也可确定CT的弯曲状态:当-F t<F sin时,CT发生不稳定性弯曲;当F sin<F t<F hel时,CT发生正弦形弯曲(失稳);当-F t>F hel时,CT发生螺旋形弯曲(失稳).3 CT的工作能力计算分析计算CT的目的在于对CT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即它是否能达到指定的井底,并用指定的作业力进行作业,如果达不到作业要求,是否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这一要求.因而,工作能力包括通过能力和具体的作业力的计算.通过能力可认为在下放CT时,当钩载放松到零CT不能进一步下放时CT通过弯曲井段的能力.对任意井深代入式(4)或式(6),加上井口处拉力为零的边界条件求解.如果CT在该井深处受力大于零,则需要一个拉力作业在底部才能使CT到达该井深,因而CT不能通过该处;若CT在该井深处受力小于或等于零,则CT可以通过或到达该处.采用CT进行井下作业时,CT底部作业力大小关系到井下作业的质量甚至成败.CT在井下受多种约束,实际上是个超静定系统,故考察CT受力必须考虑其变形条件.由于CT平时缠绕在滚筒上时,已经发生了塑性变形,自由状态时CT呈螺旋线,同时螺旋形弯曲的轴向压力只是正弦形弯曲的2倍,而产生两个正弦形弯曲半波的轴向压力为一个半波时的4倍,所以通常CT只产生一个半波的正弦形弯曲就进入了螺旋形弯曲状态.实际计算中,忽略正弦形弯曲对伸长所产生的影响.CT的各种伸长(缩短为负)如下所述.(1)螺旋伸长当-F t>F hel时,管柱发生螺旋弯曲,此时管柱长度比实际井深略长.—83—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螺旋角 Υ=∫0l1Π F t-F hel8E Id x螺旋伸长 ∃L hel=(rΥ)2+L2-L2(7)式中:L为CT长度,m.(2)膨径伸长在内外压差作用下,CT将发生膨径效应,从而发生伸长.∃L D=-2ΧLE ∃p′i-R2∃p′oR2-1(8)式中:R为CT外径与内径之比;∃p i′,∃p o′为油管内、外平均压力变化,M Pa;Χ为泊松比,Χ=0.3.(3)拉压伸长∃L p=F t L (EA)(9)式中:A为CT截面积.(4)温升伸长∃L T=ΑT L∃T(10)式中:ΑT为管柱线胀系数,ΑT=11×10-5 ℃;∃T为管柱平均温度变化,℃.(5)总伸长量计算在不同作业中应采用以上4种不同组合,如:∃L=∃L hel+∃L D+∃L p+∃L T(11) CT进行任何作业时均会产生拉压变形(伸长,受压时的伸长为负),下入井底的作业状态变化前后一般∃L并不相等,而在CT底部的变形协调条件是二者相等.为此必须把∃L的变化∃L′引起的附加力考虑到CT的实际受力中,而附加力与∃L′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首先假设附加力与∃L′之间具有单调关系,再通过迭代来确定其附加作用力.由于实际计算的迭代是收敛的,表明单调假设是正确的.如对CT下放进行开启工具作业,当CT刚接触井底时,CT底部受力为零;进一步下放CT,据钩载可由式(4)、式(6)确定CT底部开启力即作业能力,同时可按式(11)得出一个伸长量∃L0.若开启力不够,则可采用向CT内打压和加力杆的办法来增大开启力.内部加压使管柱受到P内A内的拉力,可能使原来发生正弦形、螺旋形弯曲的部分不再弯曲或弯曲减小,同时也使CT的其他部分发生伸长.加力杆其实相当于一个液压活塞,在压力的作用下伸长.由于进行开启作业或井底受阻时,总的CT并未伸长,这些伸长就变作CT下部的作用力而施加在井底,从而井底作用力更大,有利于井底作业.然而,这是个复杂的非线性超静定问题,并不能简单地把伸长换算成作业力.这时可以进行迭代计算,首先考虑因为内部压力增加而造成的长度增加,若这时的伸长量为∃L1,且∃L1-∃L0≠0,可采用式(12)计算附加作用力F a的初值:F a=-∃L EAL(12)把该初值加在式(4),(6)的边界上求解,又可得出另一伸长量∃L1.由此反复迭代即求得井底作业力及CT上各点受力.4 计算实例及分析(1)基本参数CT参数:D o=25.4mm D i=22mm278″油管参数:D o=73mm D i=62mm 该作业为CT在任平二井进行油管内洗井和开启滑套作业.(2)摩阻系数的确定由于起升时CT的底部不受力,同时对任意的摩擦系数,都可得到一个钩载.一般地,摩擦系数大,摩阻力也大,其钩载也大,即钩载与摩擦系数是单调的.故总可以采用从CT底部到注入头即由下往上的摩阻计算迭代方法得到摩擦系数.本处由CT下入3140m处起升,已知钩载为26656N(6000lb s),则摩擦系数Λ=0.0925.一般CT在套管内作业可取Λ=0.1.(3)CT下入3140m,钩载为10233N(2300 lb s),见表1.可见此时CT长度方向受力为由受拉逐渐减少、在1730m左右受力为零、再逐步减少(受压)、直到底部CT受压为3246N,CT截面的最大应力Ρi m ax=93.8M Pa;(4)CT下入3140m,加压0.36kN,打压26.7 M Pa.CT在下至3140m时,CT底部作用力为0,加压0.36kN后,CT底部作用力为压力690N.打压时,CT在内压的作用下受拉,增大了伸长量;此时轴向力大于原螺旋弯曲力,消除了螺旋弯曲;再考虑膨径伸长.底部遇阻时这伸长趋势将变为压缩作用力作用在工具上,其底部作用压力为7268N,因而在进行工具开启作业时可能比工况3具有更大的开启力.由于计算值与实际工作中的CT仪表读数吻合,表明本文的计算是正确的.—93—何东升等:连续油管的工作能力计算表1 CT下入3140m、钩载为10233N时的CT受力和等效应力井深 m F t N V y N V z N M y(N·m)M z(N·m)ΡiM Pa井深 m F t N V y N V z N M y(N·m)M z(N·m)ΡiM Pa0.0102330.00.00.00.093.82114.0-2290.8-0.6-0.0-1.6-0.636.25.110190-0.0-0.00.00.093.42144.0-2385.11.0-0.10.51.137.1 700.04486.1-0.00.0-0.40.044.92162.9-2438.10.10.00.1-0.137.7 800.03666.0-0.00.0-0.6-0.038.12194.0-2519.6-0.8-0.00.1-0.738.5 900.02852.2-0.0-0.11.4-0.031.52240.0-2626.40.20.00.40.239.7 1700.0288.1-0.00.1-24.8-0.121.12287.0-2725.70.2-0.00.30.240.8 1734.014.4-1.6-2.830.3-1.021.22337.0-2819.60.10.00.30.142.8 1742.0-47.5-0.936.2-95.40.921.32395.0-2914.9-0.1-0.00.7-0.143.1 1743.5-55.60.2-8.7-24.30.021.42444.0-2986.5-0.00.1-0.3-0.044.0 1753.0-133.0-1.43.9-3.9-1.421.52496.0-3057.80.1-0.0-0.00.145.0 1761.0-198.0-0.7-2.3-7.1-0.321.72570.0-3134.31.10.0-0.31.246.1 1769.0-263.2-0.31.2-5.5-0.621.92635.0-3188.0-0.6-0.11.4-0.747.0 1778.5-339.8-3.9-1.2-4.8-4.722.12690.0-3219.14.90.5-9.15.247.6 1791.0-439.73.01.3-8.05.622.52706.0-3227.04.3-0.3-2.64.647.8 1794.5-466.9-0.2-2.3-3.6-4.322.62730.0-3225.11.5-0.10.91.047.9 1797.5-490.7-6.42.1-5.1-5.422.72743.0-3226.81.30.1-0.31.448.0 1807.0-565.2-2.6-2.6-2.5-3.223.02765.0-3231.31.50.0-0.91.448.2 1816.0-635.0-0.74.4-13.61.123.32822.0-3240.5-1.0-0.00.1-1.048.5 1820.0-665.9-0.2-0.7-10.8-0.723.52870.0-3239.4-0.20.00.4-0.148.9 1826.0-711.7-1.70.0-8.6-1.523.72921.0-3239.30.40.00.10.449.2 1837.0-794.9-0.4-0.5-6.4-0.424.22970.0-3243.50.30.1-1.10.349.5 1870.0-1031.80.20.0-0.10.225.63005.0-3247.30.0-0.0-0.60.049.8 1970.0-1649.70.4-0.0-0.50.430.33035.0-3247.40.20.1-1.10.249.9 2002.0-1816.60.70.1-2.10.731.73085.0-3239.90.8-0.21.60.950.2 2030.0-1954.30.30.0-3.00.333.03131.0-3226.4-3.30.4-5.5-3.550.3 2058.0-2079.00.3-0.1-1.20.434.13139.6-3224.4-1.80.5-2.3-1.850.4 2086.0-2189.9-0.40.1-1.3-0.535.23140.0-3246.0-1.80.5-2.3-1.850.45 结论与普通的管柱不同,CT的刚性小,难以承受纵向压力载荷,在下入弯曲井段和水平井眼时易发生失稳而产生正弦形和螺旋形变形,影响CT的通过能力和作业能力,故采用CT作业之前应对具体的作业进行计算和作业方案设计,否则可能导致CT 作业困难甚至失败.在正常的起升、下入工作时,CT 的受力可以按式(4)、式(6)在相应的力边界条件下求解,可以确定CT是否能够到达预定井底进行作业,及这时的钩载和管柱任意截面的受力大小,以便对CT在该作业时是否安全进行判断.本计算还可以确定下放对井底工具所能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如果该力太小不足以进行预定作业,应考虑在CT上安加力器和CT管内打压.打压过程是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需要对由内压和加力器的附加伸长转化为施加在CT上的作用力,并通过迭代进行求解.参考文献:[1] A ndy M aslow sk i.Co iled tub ing techno logy advancesat w ell site[J].W ell Servicing,1997,(2):43245. [2] Sas2Jaw o rsky A ,B loun t C G.T ailby R.Co iledtub ing…operati on s and services,part16w hat ahead[J].W o rld O il,1993,214(6):55264.[3] D aw son R,paslay P R.D rillp i pe buck ling includeho les[J].JPT,1984,36(10):173421738.[4] Chen Y C,L in Y H,Cheathan J B.A n analysis oftub ing and casing buck ling in ho rizon tal w ells[A].O TC6037[C].21ST annual O TC in Hou ston(T exas):1989.[5] M itchell R F.Si m p le fracti onal analysis of helicalbuck ling of tub ing[J].SPE D rilling Engineering,1986,1(10):4572465.[6] 何东升,徐克彬,魏广森,等.连续油管在水平井中作业的力学分析[J].石油钻采工艺,1998,20(4):61265.编辑:田美娥—4—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m easu res of p rofile con tro l is taken,the increase of o il recovery efficiency is less than that w hen p rofile con tro l is carried ou t earlier.Key words:p rofile con tro l;w ater shu toff agen t;crude o il;recovery efficiencyL I K e2hua,ZH A O F u2lin,J IA O Cu i,et a l(D ep artm en t of Chem ical Engineeing,J ianghan Petro leum In stitu te,J ingzhou434102,H ubei,Ch ina)JXA P I2002V.17N.2p.30232A New Ca lcula tion M ethod of the Pressure D rop Around the W ellbore of a Gravel-packed Perfora tedW ellAbstract:T he p ressu re drop around the ho le of a gravel2p acked p erfo rated w ell takes p lace in fo llow2 ing th ree areas:the convergen t flow area from near w ell zone to a p erfo rati on channel,the linear flow area in side a p erfo rati on channel,and the divergen t flow area betw een casing and screen tube.In th is p ap er, the new m odel of calcu lating the p ressu re drop in the convergen t flow area i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B ernou lli equati on,and the si m p lified fo rm u la of calcu lating the p ressu re drop in the divergen t flow area is also p resen ted based on Fo rchhei m er equati on.T he resu lts of several cases show that the m ain p art of the p ressu re drop takes p lace in the convergen t flow area and the linear flow area,and the p ressu re drop in the divergen t flow area is very little.T he resu lts also show that p erfo rating p aram eters and the p erm eab ility of p acked gravel are the key facto rs of affecting the p ressu re drop.T he diam eter of p erfo rati on channels had better be m o re than15mm,and p erfo rati on den sity shou ld be above30ho les p er m eter.Fo r h igh p roduc2 tivity,the p erm eab ility of p acked gravel shou ld be30~40D arcy at least.Key words:sand con tro l;gravel p ack;p erfo rati on channel;p ressu re drop;calcu lati on m odelDON G Chang2y in,ZH A N G Q i,L I Z h i2f en,et a l(Schoo l of Petro leum Engineering,T he U n iversity of Petro leum,Dongying257061,Shandong,Ch ina)JXA P I2002V.17N.2p.33236Co m puta tion of the Opera tion Ab il ity of Co iled Tub i ngAbstract:T he stiffness of co iled tub ing(CT)is poo r.W hen it bears longitudinal com p ressive load, co iled tub ing is easy to bend in to sine cu rve o r helical cu rve,w h ich is called as destab ilizati on.T he desta2 b ilizing conditi on s of co iled tub ing are discu ssed.T he m echan ical m odel of the co iled tub ing in the ho le of arb itray track is estab lished,and its boundary conditi on s in tri p2ou t and tri p2in op erati on s are p resen ted.A cco rding to these,it can be determ ined w hether the co iled tub ing can reach to the exp ected po siti on in w ellbo re and exert the fo rce designed fo r com p leting the desired w o rk,and the m agn itude and directi on of the fo rces bo rne by the co iled tub ing are also calcu lated to determ ine w hether its w ell2service op erati on is safe.If the fo rces designed fo r the op erati on can no t be ob tained on ly by the w eigh t of the co iled tub ing,a pow er p u sher and a p um p are requ ired in o rder to supp ly h igh p ressu re liqu id in to CT.T he num erical so lu2 ti on in th is case can be ob tained by iterati on m ethod.Tw o exam p les are given in the tw o cases,and the calcu lated resu lts are iden tical w ith the m easu red ones.Key words:co iled tub ing;bending;destab ilizati on;op erati on ab ilityH E D ong2sheng,W U X ue2y ao,L E I J ian2an(D ep artm en t of M echan ics,D alian U n iversity of T ech2 no logy,D alian116023,L iaon ing,Ch ina)JXA P I2002V.17N.2p.37240D i agnosis of theW ork i ng Sta te of a Hydraul ic Jet Pu m p Production Syste m and Adjust m en t of Its Param e-tersAbstract:In o rder to m ake a jet p um p p roducti on system w o rk under op ti m al conditi on s and to in2 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a m ethod is p u t fo rw ard of calcu lating the w o rk ing p aram eters of the jet p um p acco rding to the data m easu red in su rface.T he p aram eters include the p ressu re rati o,flow rate rati o and efficiency.B ased on the p aram eters,the w o rk ing state of the jet p um p p roducti on system can be deduced,and the fau lts of it can be diagno sed.T he in let p ressu re of the jet p um p can also be ob tained by the p ressu re rati o,and it can be u sed fo r acqu iring the p roductivity cu rve of an o il w ell.T he fau lt diagno2 sis of the jet p um p p roducti on system is carried ou t by th is m ethod w ithou t the term inati on of p um p ing and the dow nho le m easu rem en t of data.Tw o exam p les show that the m ethod is feasib le and effective.Key words:jet p um p;o il w ell;diagno sis of w o rk ing state;jet nozzle;vertical p i p eline flowW A N G H a i2w en,T IA N Z hong2qiang,W U Guo2bin,et a l(Schoo l of Petro leum Engineering,T he U2 ,257061,,)2002.17.2.412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634(2001)04-0001-04塔中中上奥陶统礁、滩相储层的特征及评价Ξ代宗仰1,周翼2,陈景山1,杨海军2,王振宇1(1.西南石油学院,四川南充637001;2.中国石油塔里木油气分公司)摘要:塔中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是在一发育良好的镶边陆棚体系中形成的礁、滩组合,并经过后期多次成岩和构造破裂作用改造而成。

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

储层可划分四种类型,以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孔隙型的储层质量最优。

储层质量好坏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埋藏溶蚀作用强度和构造破裂作用强度的共同控制。

运用多因素叠合概率法对本区优质储层的分布区域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表明,优质储层主要沿塔中I 号断层上盘附近呈带状分布,同时在塔中10构造带东段也有分布。

关键词:储层特征;评价;碳酸盐岩;中上奥陶统;塔中中图分类号:TE121 文献标识码:A1 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的北部斜坡,从中央断垒带北界至I 号断层间的广大地区。

中上奥陶统地层从上到下由桑塔木组、良里塔格组组成,中、下奥陶统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桑塔木组以发育灰色、深灰色厚层泥岩和灰质泥岩为特征。

良里塔格组为一套厚可达800m 的灰色、褐灰色灰岩,与上覆桑塔木组呈整合接触[1,2]。

与下伏下奥陶统为不整合接触,它是目前塔中地区主要的碳酸盐岩含油层系,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层。

根据岩电特征,良里塔格组从上到下可细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为泥质条带灰岩段,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中层—薄层状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砂屑灰岩,局部发育生物障积岩,多夹深灰色泥质条带和泥质条纹。

第二段(颗粒灰岩段或纯灰岩段),以岩性较纯为特征,主要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块状的泥晶、亮晶颗粒灰岩、隐藻灰岩和生物礁灰岩。

本段为礁、丘、滩相图1 研究区沉积相展布示意图第23卷 第4期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Vol.23 No.4 2001年 8月 Journal of S outhwest Petroleum Institute Aug 2001 收稿日期:2000-10-30基金项目:“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部分成果(99-111-01-02-03)。

作者简介:代宗仰(1965-),男(汉族),河南新郑人,副教授,硕士,从事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发育段,也是良好的油气储层段。

第三段(含泥灰岩段),灰岩以质不纯和泥质含量较高为特征,岩性主要为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泥灰岩,夹褐灰色薄层—中层状生屑泥晶灰岩,上部有时发育颗粒灰岩、隐藻灰岩或者礁灰岩;含泥灰岩段形成于中晚奥陶世早期的无镶边的碳酸盐开阔陆棚环境,而颗粒灰岩段和泥质条带灰岩段则形成于以发育良好的礁、滩体系为特征的碳酸盐镶边陆棚环境[3](图1)。

2 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2.1 孔 隙(1)粒内溶孔。

主要为藻砂屑粒内溶孔,为酸性水选择性溶解藻砂屑或早期充填藻砂屑粒内溶孔的方解石胶结物所致。

部分藻砂屑粒内溶孔中还残留有早期的方解石胶结物。

偶见藻砂屑的铸模孔隙。

粒内溶孔的孔径较小,一般为0.01~0.03mm,最大可达0.5~0.8mm。

粒内溶孔是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

(2)粒间溶孔。

指粒间方解石胶结物被较强烈的溶蚀而形成的孔隙。

孔径较晶间溶孔大,常超过l~2个粒状方解石直径,形成于第三期粒间方解石充填之后。

部分孔隙仅残留1~2期纤状和细粒状方解石,溶蚀作用强烈时,形成超大孔隙。

粒间溶孔是次要的孔隙类型,与粒内溶孔相伴生,孔隙直径0.01~0.2mm。

(3)晶间溶孔。

指粒间、孔洞和裂缝的方解石胶结物、充填物的晶间溶孔。

该类孔隙的直径一般为0. 01~0.05mm,个别生物体腔内方解石晶间溶孔可达2.0mm。

一般不甚发育。

(4)非组构选择性溶孔。

指沿微裂缝、缝合线扩大溶蚀而成的串珠状或囊状孔隙,既溶蚀缝中的方解石胶结物,又溶蚀缝壁基质,孔隙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包括溶缝及裂缝溶孔、缝合线溶孔。

岩芯中较为常见,薄片下约占总样品的13%~18%。

(5)残余原生骨架孔。

主要见于塔中44井棚缘骨架礁中,孔径一般0.3~1.2cm,长2~5cm,面孔率可达16%,为栉壳状方解石和粒状方解石半充填。

(6)基质微孔。

这类孔隙的孔径较小,对岩石的储集性能贡献不大,出现于基质中或粒屑中。

2.2 裂 缝2.2.1 构造缝包括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缝。

纯粹的构造缝较为少见,多数被后期溶蚀扩大。

镜下观察,缝宽0.01~0.05mm,岩芯上构造缝宽可达0.5~3cm,充填—半充填至未充填。

构造缝在本区的岩芯和薄片中均非常发育,裂缝率0%~0.5%,最大可达0.7%。

裂缝不但是较好的流体渗滤通道,而且也是本区较常见的储集空间类型,油气显示较活跃的井段,构造裂缝也往往较为发育。

2.2.2 成岩缝包括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压实、脱水形成的收缩缝以及由压溶作用形成的压溶缝。

据薄片观察,成岩缝大多己被泥质、黄铁矿、灰泥等充填,仅部分溶扩网状缝合线可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

成岩收缩缝多发育于泥质条带灰岩段,缝合线在颗粒灰岩段和含泥质灰岩段较为发育。

2.3 溶 洞溶洞发育与沿裂缝扩溶有关,常沿裂缝的延伸方向及裂缝附近分布,多出现于岩性质纯、裂缝发育的礁滩层段,溶洞发育层段同时是裂缝发育段。

据统计,溶洞发育段面洞率达10%,最高达18%。

此外,塔中16井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4256.7~4258.42井段,钻井过程中放空1.68m,为大型溶洞,是奥陶纪末侵蚀面岩溶发育期所形成的岩溶洞穴。

孔、洞、缝的发育受多种地质因素制约,不但相伴而生且在纵向上重合率较高。

孔、洞、缝的不同配比形成各种各样的双重或多重空隙介质储层。

3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3.1 储层的物性分布图2 灰岩小直径样品孔、渗关系图根据本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616块小直径岩样物性分析资料统计,岩样的基质孔隙度分布范围0.1%~7.71%,平均值为1.104%,有50%的样品2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1年孔隙度小于0.847%,属明显偏小值分布,反映了本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孔隙度较低,大部分属低孔、特低孔储层。

常规物性测定甚至大部分全直径岩心分析数据仅反映孔隙性储层的特征,对以溶洞或溶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储层只是基质的反映,储层总孔隙度应加上岩心统计得出的洞、缝率。

如塔中54井5754.63~5757.73m 井段岩芯观察面洞率最高达18.7%,常规物性孔隙度最高为7.8%,平均3.81%。

小直径样品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较复杂(图2),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样品点较分散,大致分为三个区:第Ⅰ区为孔隙度<2.5%,渗透率最低<0.01×10-3μm 2,最高达90×10-3μm 2,这部分储层孔隙度可很低,渗透率不随孔隙度大小变化,反映两种类型的储层,一类是致密灰岩,孔渗均较低,一类是裂缝型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较高。

第Ⅱ区,孔隙度一般大于2.5%,孔隙度增加,渗透率增加缓慢,孔隙度可很大,渗透率不超过0.2×10-3μm 2,是孔隙型储层的反映,连通性不好,缺乏有效的裂缝勾通。

第Ⅲ区,孔隙度大于2.5%,渗透率随孔隙度增加明显增大,增长速度快,反映储集类型应以裂缝—孔隙型或孔隙—裂缝型为主。

从样品数分布看,本区大部分小直径样品落人I 区内,少部分样品落入Ⅱ区和Ⅲ区。

Ⅲ区储层最理想,即有较高的孔隙度,又有裂缝勾通,孔、渗相关性好。

目前,本区产油层段的储层主要分布于Ⅲ区、Ⅱ区和I 区的上半部。

常规小直径样品的物性数值难以反映溶洞的存在与否,故裂缝—孔洞型储层和孔洞型储层的小直径样品点均落人Ⅲ区和II 区的上部。

3.2 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本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主要有四类,它们对应四种不同类型的压汞法毛管表1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类 别ⅠⅡⅢⅣ孔隙度/%3.40 2.75 1.38 1.85渗透率/(×10-3μm 2)0.230.030.080.07排驱压力/MPa 1.18 4.35 3.8610.54最大连通孔喉半径/μm1.120.3610.350.68中值压力/MPa 8.2130.120.39无视退汞效率/%22.624.243.531.1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压力曲线,有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表1、图3)。

图3 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典型毛管压力曲线和孔隙结构3.2.1 第一种类型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具有这种孔隙结构。

孔喉网络由较大的孔隙或孔洞及相对较宽的喉道组成,喉道由扩溶的裂缝组成,可由少量溶蚀孔隙变窄部分组成。

在毛管压力曲线上具略粗歪度,分选中等—好。

一般具有高的孔隙度和相对高的渗透率。

该类型占统计样品的11.8%。

主要发育于亮晶砂砾屑灰岩、藻砂屑灰岩、生物灰岩及生屑泥晶灰岩等岩石类型中,储集空间类型以埋藏溶蚀作用形成的溶蚀孔洞为主,辅以构造裂缝及溶蚀扩大的溶扩缝。

孔洞分布十分不均,大小不等,一般沿裂缝及压溶缝合线周围分布较多,为非组构选择性溶蚀孔洞。

此种类型的储层由于发育有大量孔洞和孔隙,又有裂缝相沟通,储集性能较好,一旦其它条件具备,能形成较好的产层,而且产量相对稳定。

3.2.2 第二种类型3第4期 代宗仰等: 塔中中上奥陶统礁、滩储层的特征及评价该种孔隙结构为孔隙型储层和少量孔隙—孔洞型储层所具有,孔喉网络由分选较好的孔隙与较少、较窄小的喉道组成,在显微镜下,喉道不明显,孔隙呈孤立状。

发育粒内溶孔的亮晶藻砂屑灰岩和粒屑灰岩一般都具有这种结构,反映孔隙度高,但渗滤流体的能力较差,如果含油,必须采取酸化压裂手段才能获得较大产能。

在毛管压力曲线上呈略细歪度,分选较好,排驱压力较第一种类型高,平均退汞效率24.2%。

该类型占所统计样品数的27%。

3.2.3 第三种类型孔隙—裂缝型储层、裂缝型储层和少量裂缝—孔隙型储层具有这种孔隙结构。

孔喉网络由细长的裂缝及裂缝附近少量细小溶蚀孔隙组成,非均质性较强。

毛管压力曲线平直段不明显,分选较差。

由于裂缝存在,排驱压力可以很低,而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不低于40%,绝大多数大于50%。

孔隙度平均1.38%,渗透率平均0.0814×10-3μm2,有相对较好的连通性能。

视退汞效率平均值43.5%,反映孔/喉体积比值较低。

该类型占总样品数的20%。

3.2.4 第四种类型致密灰岩和以基质孔隙为主的岩石如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藻灰岩等有此类孔隙结构。

孔隙度、渗透率最低。

该类型占总样品数的41%。

4 储层发育影响因素分析和储层评价储层储集性能与所处沉积相带关系密切,不同沉积亚相物性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格架礁礁核>粒屑滩>灰泥丘丘坪>棚内缓坡>灰泥丘丘核>丘(滩)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