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吴燕鸣
来源:《商情》2014年第11期
会计信息失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但如果不弄清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就无法寻找“治理”的良策。
会计模糊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本文拟从模糊性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对模糊性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模糊性与清晰性
事物具有可以依据精确的标准把它们分为界限分明、类属明确的清晰性特性,这类事物则称为清晰事物。
事物从属于某一类到不属于该类是逐步过渡而非突然改变,不同类别之间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做出不同的归类,事物的这种类属不清晰性就叫做模糊性,这类事物则称为模糊事物。
依据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内在模糊性,信息模糊性和主观模糊性。
二、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一)内在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1、内在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影响。
(1)会计准则的精确规定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事项的内在模糊性,决定了对经济事项进行精确分类并规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不同企业归属不同行业,因管理需求不同,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也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例如: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受到账龄、债务人的信誉和财务状况以及与债务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纠纷否存在合同纠纷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模糊性,但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却忽略了以上诸多因素对应收账款的重要影响,统一规定所有企业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
事实上,每个企业都按一定比例提取,很难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可回收价值,甚至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时滞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从会计确认、计量到报告的生成以致最后传到使用者手中,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时间占用,因此,“时滞”必然存在。
在“时滞”期间发生的事件和前期发生的事件相互联系。
有时,时滞期内发生的事件,使报表发布之前就已经部分甚至完全失去真实性了。
例如:某公司在20**年末报告的资产净值为5亿,但在第二年的2月末,改公司由于意外火灾,只是该公司倒闭,而这个时候,该公式的20**年的年度报告还没有实际完成。
2、内在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间接影响。
从会计技术属性分析,经济事项的内在模糊性是企业经理人员拥有会计政策选择权的首要原因,会计所反映的经济事项千差万别,即使表面上相似的经济事项,由于所处的企业背景不同,可能在本质上却大相径庭。
从企业所处的特定经济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的规定将更为模糊。
同时,经济事项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之中,而会计准则往往落后于日新月异的企业经营技术及组织方式的发展,即会计准则具有滞后性。
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准则的模糊性和滞后性,为经理人员操纵会计数字,出具虚假信息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主观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1、技术风险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技术性风险指由于会计人员对经济事项或会计准则的理解偏差而对经济事项作出错误分类的可能性。
技术性风险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会计准则的模糊性和滞后性将不断加强,会计信息的主观模糊性必然会更为严重。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更加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2、道德风险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在财产观下,企业并非独立存在的主体,而各种契约的订立、监督及其实施往往以会计利润、投资报酬率、资产周转率等会计数字为基础,经理人员为了使契约的订立和实施有利于己方,往往利用会计内在模糊性,操纵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引诱对方作出错误决策。
(三)信息模糊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综合信息,它通过一道一道程序,分类、汇总,再分类和再汇总,最后产生的总括数字,必然具有信息模糊性,往往不能说明问题。
如:编制合并报表时,若纳入合并的各子公司分别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和食品业,毫无疑问,报表中所反映的存货信息是模糊的,汇总的数字往往掩盖了事物的个性和矛盾。
合并报表抵消了集团内企业间的内部交易,综合反映整个企业集团对外交易形成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同时也掩盖了集团中处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各个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因而合并报表具有信息模糊性。
而且,合并报表抵消了集团企业的内部交易,由此导致内部交易产生的交易风险在合并报表上不能得到充分反映。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模糊性是会计本质属性而会计模糊性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现对模糊性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以下两点治理措施:
(一)重视模糊方法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应用。
由于经济事项的内在模糊性,必须加强经济事项和会计模糊性的研究并在准则的制定中尊重其模糊性,合理地应用模糊方法,才能使会计准则更具科学性,从而减少会计信息的规范性失真。
在会计准则制定中合理地应用模糊性规定,也就提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观点,并逐步开始在会计准则中恰当地应用模糊性规定。
(二)重视充分披露原则。
会计信息具有主观模糊性,会计报表上得数字是会计人员判断的结果,受到其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是“最合理”的判断。
因此,要充分披露对重要经济事项判断的依据,判断的结果以及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报表中的数字进行调整,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充分披露还能抑制公司利用会计的模糊性操纵会计数字,损害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
此外,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模糊性导致了分部报告的产生。
分部报告通过对合并信息的分解和还原,充分披露不同分部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有效地弥补了合并报表的信息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