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课标复习课件: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 整体阅读指导
许多考生在面对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由于对阅读材料有陌生感甚 至排斥感,不是静下心来细致认真地阅读文本,而是习惯先看题,然后 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用这种方式解题,每做一道题目甚 至是每看一个选项,都要把全文浏览一遍,希望从文本中检索到与本题、 本选项有关的内容,如此一来,做完整个阅读题可能要把全文浏览检索 多遍,白费时间;此外,由于每次浏览检索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这样难免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 致对选项判断的偏差,从而造成答题的失误。
④“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 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 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 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 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 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 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 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 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 “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总括: 二者关系]
[真题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 诸子之学 ,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 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 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 程至今仍没有终结。[总起:提出论题]
释
统摄全篇的句子 论点句、中心句、总结句
作论据的句子 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1)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总分、并列、对
揭示文章思路、结构 比、递进、点与面等)的标志性句子(如
的句子
“首先……其次……”等)
(2)每段的开头句、结尾句
3.简短批注 对重要词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表因果关系的句子,对具有 厘清结构、区分层次、暗含材料与观点关系等作用的句子,做简短批 注,为进一步阅读作准备。
②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 性。 “新子学” ,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 “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 “照着讲” 主要 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 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 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 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分述 1:“照着讲”]
3.理材料,定意图 论述类文本中运用的材料包括事实材料、征引的文献资料 和相关理论。这些材料,有的用来佐证作者自己的观点,有的 用来发表某种新见,有的用来反驳某种观点。论述类文本在引 述材料之后,往往会对这些材料作出分析评价,这些分析评价 通常体现出作者的观点倾向。整体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考生应 该首先在文中用醒目的记号标出这些材料以及作者对材料作议 论评述的文字,或者根据作者的议论,摘录关键词句,在文本 旁批注出作者运用这则材料的意图。
[考卷分析] 题号 年度
卷别
第1题 第2题
2018
全国新课标卷Ⅰ 全国新课标卷Ⅱ、Ⅲ
2017 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2016 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2018 2017
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2016 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第3题
2018
2017 2016
全国新课标卷Ⅰ
全国新课标卷Ⅱ、Ⅲ 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全国新课标卷Ⅰ、Ⅱ、Ⅲ
(3)重要的修饰、程度限制性词语(如:基本、根本、十分、非常、总共等)
(4)已然与未然(如:目前为止、迄今为止、现在、了、将等)、或然与必然(如: 假如、可能、如果、或许、预计、一定、必然、肯定等)
(5)代词(这、那、它、其、此等)
(1)因果(如: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
有助于厘清文 章思路和论证 对象逻辑关系
题干
题干及考点
考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 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考纲要求] 2019 年《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 层级作了如下规定: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 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 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陆邵明《留住乡愁》
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格非《塞壬的歌声》
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题材 文史
学术论文 社会学
气候环保与国际法 艺术
社会学 文字学
文艺
[备考指导] 1.抓住重要考点,关注考情变化。从考查内容看,近年重点考查《考 试大纲》规定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自 2017 年起,《考试 大纲》对论述类文本的考试内容在“分析综合”这一能力层级下增加了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要求,高考试题中的第 2 题与这 一要求直接对应,2018 年延续了这一变化。2018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 第 1 题和第 3 题的题干有“选正确的一项改为选不正确的一项”和“选 不正确的一项改为选正确的一项”的变化。 2.整体阅读,胸有成竹。熟练运用整体阅读法解读文本是解题的关 键,作为高考材料的论述类文本,一般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说理,常 用总分式结构模式。阅读文本时要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弄清整体与局 部的关系,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性,做到成竹在胸。 3.善于运思,准确解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有很多,一般 来说,我们常用“读、审、找、比”四步法来解题。随着考情变化,有 时还需运用推断作答。本专题按此思路编写。
第二步 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勾画诸多要点为整体把握文章思路及内容作准备。 1.理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厘清文章是如何围绕论点 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某一重点段落各分句间的逻辑结 构和逻辑层次,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语句之间和段落之间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 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念到运用等。论述类文章 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层次,往往会有一些明显的语言标志;即使有些文章没有明 显的标志,我们也可以依据段落之间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梳理。 2.会文意,释观点 依据勾画的重点词句及文章结构,弄清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主要观点和 看法是什么,涉及什么内容,等等。 要注意的是,论述类文本中常会出现一些表达不同观点、表明不同态度的 句子。阅读时,要根据语境判断不同观点、态度的持有者,并在此基础上,对 在文中出现的不同观点、态度作比较分析(对立的作正误辨析,相近的作差异辨 析),这是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有效手段。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阅读指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 阅读全文,勾画词句
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见文中“□”标示处) 第一类:诸子之学 “新子学” 这类词语是文中的核心概念,是文本的中心论题(论述对象)。 第二类:“照着讲” “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 联看 从更深的层次看 这类词语是文本分述的观点和论述的角度,标示了文本的层次。 2.勾画出文中重要句子(见文中“ ”标示处) 提示:第①段画线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揭示核心概念的内涵, 总领全文。第②③段画线句分别对“照着讲”“接着讲”的内涵作了解 说。第④段画线句总括了“照着讲”与“接着讲”的关系。 3.简短批注 (见文中“[ ]”标注)
第二步 1.理思路,明结构 思路:按逻辑顺序论述。 总分总结构:
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2.会文意,释观点 兴起于先秦的诸子之学,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新子学”。诸 子之学不仅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对“新子 学”的理解可从“照着讲”和“接着讲”的两方面进行,这两者是相互渗 入、无法分离的关系。 3.理材料,定意图 “新子学”是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二者具有同样的品格。作者认为理解 “新子学”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运用对比手法论证了二者的差别与关系, 并以中西思想交融为前提,论证了“接着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归纳内容要点。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正确的一项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态度。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8 2017 2016
卷Ⅰ 卷Ⅱ 卷Ⅲ 卷Ⅰ
卷Ⅱ 卷Ⅲ 卷Ⅰ 卷Ⅱ 卷Ⅲ
选文
选篇
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
的词语
(2)转折(如:但是、反而、可是、却、然而、不过等)
(3)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是……而是……、不仅……还……等)
(4)分类分层(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不仅如此……、此外等) (5)举例子(如:例如、如、比方说等)
2.勾画出文中重要句子 类型
阐
为了快速、准确地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建议分两步完成读文过 程:
第一步 阅读全文,勾画词句 1.勾画出文中重要词语
类型
阐
释
(1)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会在文中频繁出现)
有助于理解文 章内容、提示 信息的词语
(2)年代时间(多依次出现)、数量(具体数据、比例等)及范围限定词(如:多数、 少量、部分、几乎、凡、凡是、所有、全、都、仅仅等)
③与“照着讲”相关的是 “接着讲” 。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 关联看 ,“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 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 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 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 从更深的层次看 ,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 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 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 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分述 2:“接着讲”]
一、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类型 根据最新《考试大纲》,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涉及“中外论述类文本”,包 括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本。其中“时评”与“书评”首次出 现在《考试大纲》和 2017 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Ⅲ,应引起重视。 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非常严谨。经过加工改造的 高考论述类文本,篇幅虽短但“五脏俱全”,甚至可以看作一篇完整的论述文的缩影。 所选文本论点鲜明,一般会在文本的首段就亮出文章的论点;每段还有分论点,论 述结构层次清晰。 论述类文本有如下常见类型: 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 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2.学术论文: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 章。 3.时评: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 4.书评: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文 章。 二、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见本专题《学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