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风景如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风景如画(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森林的歌声》、《荫中鸟》
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
教学目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
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正确歌唱本课中两首歌曲,解决歌曲中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聆听:《森林的歌声》
1.标题导入。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二、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1.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
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
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
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
(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
作品。
)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
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
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
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
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 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
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荫中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聆听《荫中鸟》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
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
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
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
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
表演《茨黎花》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
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 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唱歌曲。
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 .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三、创作活动
选择结束音填入曲调
1.分别先将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
从感觉上你认为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
适时教师可示范启发。
2.第一曲是《三套车》片段,结束为“”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第七课校园里(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打字机》
歌曲:《校园多美好》、《冬夜静悄悄》
教学目标:
1.本单元汇编了一组校园音乐文化的故事: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
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机》声声;有操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
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3.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
4.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
段旋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歌唱本课中的两首歌曲。
2.把各乐句排列成通顺的乐段来唱一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学唱《校园多美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1.设问:在开运动会时,运动员入场式播放哪一首乐曲?我们每天做广播操在排队进入操场时播放什么乐曲?
2.欣赏一首合唱曲,请听听这首合唱曲,你熟悉吗?一一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
3.讨论:
(1)在运动场上听到的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
(2)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同一曲调两种表现形式你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4.聆听《运动员进行曲》。
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声部承担?(如果记不住可以边听边用纸与笔作些图形记录。
)
5.讨论合唱曲的结构。
6.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
7.在音乐声中各组队列队形展示。
8 .完成课本上的作业。
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
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三、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1.教材插图中有四幅画,这四幅画都有相关音乐:
(1)升旗——《国歌》,
(2)广播操一一《广播体操音乐》
(3)眼保健操一一《眼保健操音乐》
(4)课间——歌曲《哦!十分钟》
设问:谁能哼唱几句?
2.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例:《队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乒乓变奏曲》、《荡秋
千》……
3.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
四、歌曲:《校园多美好》
1.谈话导入: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的气氛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非常切合本课课题。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谱时要认真细致。
(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学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
(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
时再加入。
)
(3)全班分为四小组,每组自学2小节曲调,在学好应该自学
的2小节前提下,鼓励超额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4)四个小组按曲调顺序接唱。
超额学好的可随其他组一起唱。
教师及时纠正不准确处。
(5)按原速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用点谱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
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
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6.讨论歌曲处理。
设问:
(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
(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妖娆。
”的含义是什么?
7.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
8 .表演歌曲。
配上打击乐(按教材要求),尝试在何处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如学生中有跳舞特长的,可编集体舞,跳唱结合,边唱、边跳、边奏,把
校图生活表演得淋漓尽致,把课堂气氛也推向高潮。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聆听《打字机》;学唱《冬夜静悄悄》;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聆听《打字机》
1.教师谈话引入
2.欣赏《打字机》(管弦乐)。
设问:
(1)在乐曲的伴奏声部中,你听到什么音响声?(打字机击键声、铃声、倒机声。
)
(2)乐曲分几部分组成?教材中的图形谱是第几段的曲调?
请你看图形谱跟着音乐唱一唱,乐曲给你什么感受?(AEA三部分组成)
3.议论问题(可以复听其中片段)。
4.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请见教材分析)。
5.复听乐曲。
要求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找出铃声“叮” 出现的规律,并用拍手或其他音响与音乐中的“叮”同步打出,要准确而整齐。
三、歌曲:《冬夜静悄悄》
1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生情也是其中之一。
山村学校的老师夜里家访,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听《冬夜静悄悄》
2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你想像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3.再欣赏一次范唱。
请大家看着歌谱,注意每句的开始有什么规律? (第一乐段是弱起,第二乐段是强起。
)
4.学唱第一乐段: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这一乐段由四句组成,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
(3)轻轻地边拍打节奏、边哼唱曲调(或一组学生哼唱,一组学生拍打节奏,然后交换进行)。
(4)连贯地、深情地唱第一乐段曲调,并填上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
(1)该段曲调从单一声部来看并不难,很多小节均呈模进或重复,难是难在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采用前几课的二声部训练方法:
Q.平行三度的音阶训练
b.分二个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曲调。
c.合成时,要求轻声能相互倾听,把自己的声音融合在其中。
d.用“呣”过渡,在和谐的前提下填入歌词。
6.深情地朗诵歌词。
7.有意境地、深情地表演歌曲,表达师生之间的友情。
第八课理想
教学内容:
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歌曲:《种太阳》、《小纸船的梦》
教学目标:
1•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大家都应思考的问题一一理想。
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你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种太阳》;有航运类《小纸船
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他们为祖国,为“四化”流汗,是我们的榜样!你的理想是什么?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编创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一一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句“” 曲调实践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4•从聆听的二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的知识;听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形谱。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并掌握变音记号一一降记号,在歌曲中唱准带降记号的音。
2能准确歌唱本课中的歌曲。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种太阳》;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歌曲:《种太阳》
1.自然知识导人。
设问:在宇宙的星球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的只有一个。
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收什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2.欣赏《种太阳》范唱。
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
3.师生初步讨论歌曲的内容,适时还可以听范唱片段,以初步理解词义。
4.学唱曲调:
(1)听辨曲调中相同部分。
教师范唱第一乐段(第17小节)曲调,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乐节)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
(2)学唱第一乐句。
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
板书该乐句,师生接唱, 学生唱前2小节,教师接后2小节。
即(学生)(老师)
交换接唱(后2小节切分节奏不必讲解,让学生在听教师接唱中模仿) 。
(3)学唱第二乐句。
在第一乐句的下方,对齐板书第二乐句:画出前2小节的图形:引导学生了解相似模仿,并
进行视谱唱准。
(4)在唱好第一、二乐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
(5)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
5朗诵歌词,并进行初步学唱歌曲。
(1)分析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设问:种太阳的目标在第二乐段中已阐明,你是怎样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2)以纯朴地情感演唱歌曲《种太阳》。
6 .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
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像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
(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7.小结:有理想是“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教师的职业对学生来讲,既神气又神秘,因此有很多学生把当一名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
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就是赞美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了一代新人的社会责任感。
2.欣赏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细腻、亲切)
3.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曲调,并能模唱。
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
4.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5.用投影机打出歌谱,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纸船的梦》;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歌曲:《小纸船的梦》
1. 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走遍全世界,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请听范唱《小纸船的梦》。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2. 聆听歌曲范唱
3 .先学合唱部分:
(1)教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
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视唱。
(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
注意声音的和谐。
4•再学唱第一乐段。
教师重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这四句的节奏与音准都较难,尤其是七度大跳音程,教师可适当用琴带一下,帮助学生唱准,其他三乐句可让学生自学。
5•全曲合成,并填上第一段歌词。
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1)复习升记号:演唱上学期第六课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复习音名与变
音记号(详见第七册第六课)。
(2)出示降记号:听辨《小纸船的梦》前奏:板书“” ,并在键盘图上指出这三个音的位置。
如有口风琴,可利用口风琴的键盘找到1=F (调)中的“” ,并吹奏感受其音高。
(3)完成课本上的听辨练习。
(4)唱好歌曲中的结束句。
感受和声音程的变化效果。
7.完整地唱全歌。
要充满向往的神情演唱。
8.表演歌曲:
(1)伴奏练习。
重点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使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乐器按谱练习。
(2)演出形式上可采用领唱与合唱。
要注意伴奏声部的音量不能太大,要突出歌唱的声部,处理好唱与伴奏的关系。
(3)完整地、有感情地表演歌曲,抒发第一人称“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