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免疫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猪场疫苗免疫管理制度

猪场疫苗免疫管理制度

猪场疫苗免疫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场疫苗免疫管理制度对于猪的免疫防疫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猪场疫苗免疫管理制度是指猪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猪病防控需求,规范猪场疫苗免疫操作程序,确保猪群健康,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生产效益和畜牧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本文旨在从疫苗管理、免疫程序、防疫监测等方面探讨猪场疫苗免疫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二、疫苗管理1.疫苗选择猪场需要根据当地病情和养殖环境,选择适合的疫苗。

对于猪病的预防,需要选择合适的疫苗,如猪瘟、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联合疫苗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苗,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2.疫苗采购猪场应当选择正规的兽药经营企业或兽医药品生产企业,认真履行疫苗购买手续,采购正规合格的疫苗,并保留疫苗购货凭证。

3.疫苗储存猪场应当建立完善的疫苗储存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在储存过程中的保鲜及保质期的有效性。

要求储存疫苗的场所应保持清洁、通风,并采取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使其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4.疫苗使用猪场需设置专门的疫苗使用计划表,做好每一支或每一瓶疫苗的使用记录。

在使用疫苗时,应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正确操作,确保每头猪都按照标准接种相应的疫苗。

5.疫苗记录猪场应该建立健全的疫苗使用记录和档案,详细记录每一支疫苗的购进、使用时间、数量、批号等信息,以备查阅。

三、免疫程序1.免疫计划猪场应制定完善的免疫计划,根据养殖规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猪的免疫时间节点,包括免疫对象、免疫量、免疫方式等。

2.免疫流程猪场要确保免疫流程的合理顺畅,包括免疫前的准备工作、免疫时的注射技术、免疫后的观察和处理等环节。

做到每个环节都要有标准操作程序,并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和检查。

3.免疫监测猪场要建立定期的免疫监测制度,通过监测猪群的免疫效果,检验疫苗免疫效果和猪的免疫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养猪场中猪科学免疫程序

养猪场中猪科学免疫程序

养猪场中猪的科学免疫程序一、种公猪免疫程序⑴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瘟猪肺疫两联苗;⑵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⑶每年肌肉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疫苗;⑷每年在右侧胸腔注射一次猪喘气病疫苗;⑸每年4-5月注射一次乙型脑炎弱毒苗;⑹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⑺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二、种母猪免疫程序⑴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蔓猪肺疫两联苗;⑵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⑶每年肌肉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疫苗;⑷每年在右侧胸腔注射一次猪喘气病疫苗;⑸每年4-5月注射一次猪乙型脑炎弱毒苗;⑹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⑺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⑻妊娠母猪于产前40-42天和产前15-20天各注射一次仔猪下痢菌苗以预防仔猪黄痢;⑼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和产前15天各注射一次红痢菌苗以预防仔猪红痢。

三、仔猪免疫程序⑴20日龄和70日龄各肌肉注射一次猪瘟猪肺疫两联苗或在初生未吃初乳前立即接种一次;⑵断乳时(30-35日龄)和70日龄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⑶断乳时(30-35日龄)口服或肌肉注射一次仔猪副伤寒疫苗;⑷7-15日龄右侧胸腔注射一次猪喘气病疫苗;⑸60日龄肌肉注射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⑹70日龄肌肉注射一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四、后备猪免疫程序⑴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一次猪瘟肺疫两联苗一次,选出做种猪时再接种一次。

⑵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病疫苗;⑶后备母猪4-5月和配种前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乙型脑炎弱毒苗;⑷60日龄肌注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选做种猪时再肌注一次。

以上免疫程序,对于规模经营的猪场和养殖户必须接种的疫苗是猪瘟猪肺疫两联苗,猪丹毒疫苗、仔猪副伤寒疫苗,仔猪下痢菌苗、红痢菌苗、猪口蹄疫灭活疫苗、而猪细小病毒病疫苗、猪喘气病疫苗;猪乙型肺炎弱毒苗、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仅在该场或当地流行过此类疾病时才接种;仅少量养殖的农户只需接种猪瘟猪肺疫两联苗、仔猪副伤寒疫苗。

猪场防疫管理制度模板

猪场防疫管理制度模板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猪场生物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猪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猪只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猪场所有猪只、人员、设施设备以及周边环境。

第三条猪场防疫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严格执法”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猪场设立防疫领导小组,由场长担任组长,副场长、生产技术主管、兽医主管等担任成员,负责猪场防疫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管理。

第五条防疫领导小组下设防疫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猪场防疫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猪场防疫工作的宣传、培训、监督检查;2. 制定猪场防疫计划,组织实施防疫措施;3. 负责猪场疫病监测、疫情报告、应急处理等工作;4. 负责猪场防疫物资的采购、储备和管理;5. 负责猪场环境、设施设备的消毒和卫生管理;6. 负责猪场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生产区设立防疫小组,负责本区域的防疫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本区域猪只的免疫、驱虫、用药等工作;2. 负责本区域猪舍、设施设备的消毒和卫生管理;3. 负责本区域疫病监测、疫情报告、应急处理等工作;4. 负责本区域人员、车辆、物资的防疫管理。

三、防疫措施第七条猪场应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包括:1. 人员生物安全:猪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并进行全身消毒;2. 车辆生物安全:进入猪场的车辆必须进行消毒,不得携带外来物资;3. 物资生物安全:所有外来物资必须进行消毒,方可进入猪场;4. 环境生物安全:猪场周边环境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5. 猪舍生物安全:猪舍内部及设施设备应定期消毒,保持通风良好。

第八条猪场应定期进行猪只免疫、驱虫、用药等工作,确保猪只健康。

第九条猪场应建立疫病监测制度,定期对猪只进行疫病检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报告和处理。

第十条猪场发生疫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消毒、封锁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猪场免疫接种管理制度

猪场免疫接种管理制度

猪场免疫接种管理制度1.制度目的:2.适用范围:本免疫接种管理制度适用于猪场的所有养猪环节,包括种猪、育肥猪和仔猪的免疫接种。

3.免疫接种计划: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管理。

免疫接种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接种疫苗的种类和用量;-接种的时间和间隔;-免疫程序的实施方法;-接种记录的保存和管理。

4.疫苗管理:-选择合适、正规的疫苗供应商;-保证疫苗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疫苗变质;-对疫苗进行有效期监控,确保使用的均为有效期内的疫苗;-组织疫苗的配送和使用,确保按照计划进行接种。

5.免疫接种实施:-由专业人员进行接种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安全;-在接种过程中使用消毒液对皮肤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使用单次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接种,避免交叉感染;-注射部位清洗、消毒,减少感染风险;-注射完毕后,将剩余的疫苗按规定方法处理,避免反复使用。

6.接种记录管理:-每次接种后,记录接种日期、疫苗种类、用量和接种部位等信息;-接种记录要保存清晰、完整,并按照管理要求进行归档;-对接种记录进行定期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异常处理:-发现疫苗接种后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报告给兽医进行诊断和处理;-与患病猪隔离,并进行疫情调查,防止疫情扩散;-对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反馈,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8.培训和宣教:-对从业人员进行猪免疫接种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定期进行猪免疫接种相关知识的宣导,增强免疫接种的重要性。

9.督察和检查:-由专业人员对免疫接种程序进行定期督察和检查,确保免疫接种程序的执行和管理;-对猪的免疫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疫苗的效果进行监测。

10.处罚和奖励:-对违反免疫接种管理制度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对免疫接种工作出色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小型猪场的免疫程序

中小型猪场的免疫程序

中小型猪场的免疫程序
一、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1、每年普免猪瘟疫苗3次,每次2-4头份。

2、每年普免蓝耳病弱毒苗3次,每次1头分。

3、每年普免伪狂犬弱毒疫苗3次,每次1头分。

4、每年普免圆环二型病毒疫苗3次,每次2ML。

5、每年3月、10月、11月普免口蹄疫疫苗一次。

6、每年3-4月份注射乙脑疫苗1头份/次,8-9月注射乙脑疫苗1头份/次。

7、产前45天的母猪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的免疫。

二、仔猪免疫程序
1、3日龄
每个鼻孔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0.5mL,共计1头份。

2、14日龄
蓝耳病弱毒苗1头份。

3、21日龄
圆环二型病毒疫苗1头份1ML。

4、26日龄
伪狂犬病弱毒疫苗1头份。

5、30-32日龄
断奶后5-7天根据母猪具体生长情况肌肉注射猪瘟苗1头份。

6、40-45日龄
口蹄疫2ML。

7、50日龄
肌肉注射猪瘟苗2头份一侧口蹄疫2mL。

8、60日龄
伪狂犬病弱毒疫苗(伪狂静)1头份。

9、根据母猪生长具体情况,在每年的3月、10月、11月各注射一次口蹄疫疫苗。

10、对于乙脑疫苗,每年注射两次,注射时间为:3-4月份、8-9月。

三、后备母猪免疫程序
1、初情期。

2、第二周:乙脑。

3、第三周:蓝耳。

4、第四周:萎鼻或喘苗。

5、第五周:细小病毒。

6、第六周:伪狂犬。

7、第七周:猪瘟。

8、产前30天:口蹄疫。

养猪免疫管理制度

养猪免疫管理制度

养猪免疫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加,猪肉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

作为重要的畜牧业品种,猪的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猪只抗病能力较弱,易患各种疾病。

因此,免疫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猪只养殖至关重要。

一、养猪免疫管理制度的意义养猪免疫管理制度是指在猪只养殖中,全面管理和规范猪只的免疫工作,以达到预防病毒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保持猪只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免疫管理制度在猪只养殖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疫病传播。

免疫管理制度能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染和扩散,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

2.提高猪只免疫力。

通过对猪只进行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养护管理,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3.保障食品安全。

健康的猪只是生产优质猪肉的基础,免疫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养殖环节的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

4.提高养殖效益。

免疫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猪只的产仔率和育肥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猪免疫管理制度的内容1.疫苗接种管理。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疫苗接种管理是免疫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包括疫苗的采购、储存和运输,接种程序和时间的制定,接种后的观察和记录等。

2.疫病监测与检测。

对猪只在生长过程中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疫病的发生,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3.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

猪舍和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对于猪只的健康和免疫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干净、通风、干燥,减少疾病的传播。

4.饲料和水质管理。

饲料和水质的安全和卫生直接关系到猪只的健康和生长,要加强对饲料和水质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因饲料水源污染而引发疫病的发生。

5.定期消毒。

对猪舍、饲料槽、饮水器等可能积累细菌和病毒的地方,要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减少疫病的传播。

6.群体免疫与个体免疫。

根据猪只的免疫状态和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免疫方案和个体免疫计划,做到群体免疫和个体免疫结合,确保猪只免疫能力的完善。

种猪场免疫程序

种猪场免疫程序

种猪场免疫程序一、修订说明1. 凡选择性免疫需由分公司提出申请,由技术部审批、备案。

2. 种公猪:明确伪狂犬灭活苗和蓝耳灭活苗为必免,取消可选择性。

3. 种母猪(含小种猪):明确了猪瘟活疫苗与伪狂犬活疫苗免疫需分开免疫,不再做混为一针免疫;推荐基础母猪猪瘟免疫调整为配种时跟胎免疫,分公司调整需申请备案;明确了种猪群蓝耳的基础免疫频率和疫苗选择为“3活+2死”,分公司调整需申请备案,且不得调低,场内(含产房仔猪)和需回场的小种猪蓝耳活疫苗仅可选择勃林格等经典蓝耳毒株疫苗。

4. 产房仔猪:推荐使用圆支二联苗;不稳定场需免疫蓝耳灭活苗。

5. 小种猪与肉猪:55天龄圆环灭活苗免疫调整为不做强制要求,可考虑对应夏季上市的肉猪免疫;选择性免疫猪丹毒的疫苗明确为使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活疫苗。

6. 小种猪、后备猪:120天龄PEDV病毒液驯化为必做,推荐进行两次驯化后回场,未做驯化的小种猪回场后及内循环小种猪需进行PEDV活疫苗免疫;小种猪回场前,选留种猪使用蓝耳灭活苗进行免疫,取消回场前23天圆环疫苗应激免疫。

7. 肉猪:伪狂犬阳性场或不稳定区域,90天龄需免疫伪狂犬灭活苗。

8. 以下各群别免疫程序表下的备注中含有特定条件下的免疫要求,属于免疫程序的一部分,需同等对待执行免疫。

9. 所有疫苗的选择均以公司技术部的质检合格报告为准。

二、免疫程序(一)扩繁场(线)、商品场种猪免疫程序备注:1. 种母猪猪瘟免疫,推荐采用配种时跟胎免疫的方案,若采用其它方案需申请备案。

2. 种母猪蓝耳免疫,频率不低于“3活+2死”每年;若出现蓝耳不稳定等情况,分公司需调整免疫程序,比如调整为“2、5、8、11月免疫活疫苗,6、12月免疫灭活苗”等方案,需申请备案。

3. 种猪圆环免疫,若检测到PCV3阳性,可将疫苗换为“2型+3型”二联苗,分公司报疫苗计划需注意做好沟通。

(二)产房21天前免疫程序备注:1. 1天龄仔猪伪狂犬活疫苗超免,在阳性不稳定场中进行,滴鼻0.5头份+肌注0.5头份,超免时间不宜过长,母猪产生保护力(例如母猪普免完成21天)后可停止执行。

猪场免疫疫苗管理制度

猪场免疫疫苗管理制度

猪场免疫疫苗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猪场免疫疫苗管理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免疫疫苗的使用对养猪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群中的疾病,保障生猪的健康发展。

因此,建立和规范猪场免疫疫苗管理制度,对提高猪场养猪效益、保障猪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猪场免疫疫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1. 制度的建立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养猪业标准,研究制定猪场免疫疫苗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细化。

免疫疫苗的管理制度应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确保合理、科学、规范地进行免疫疫苗的使用和管理。

2. 制度的实施猪场要建立健全免疫疫苗管理工作责任制。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免疫疫苗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保证免疫疫苗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三、猪场免疫疫苗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免疫疫苗采购管理(1)制定免疫疫苗购买计划,合理安排免疫疫苗的采购数量和时间。

(2)选择正规的免疫疫苗供应商,确保免疫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3)建立和维护免疫疫苗的购买记录和台账,对免疫疫苗的进货、使用、库存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管理。

2. 免疫疫苗保管管理(1)建立免疫疫苗的保管制度,确保免疫疫苗的存储条件符合要求。

(2)对免疫疫苗的保管和运输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防止免疫疫苗受到污染和变质。

(3)定期对免疫疫苗的保质期进行监测和检查,及时淘汰失效的免疫疫苗,确保免疫疫苗的有效性。

3. 免疫疫苗使用管理(1)根据猪群的生长发育和免疫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免疫疫苗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2)建立猪群免疫档案,对免疫疫苗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免疫日期、用药剂量、猪只信息等。

(3)对免疫疫苗的使用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及时了解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4. 免疫疫苗管理的质量控制(1)建立免疫疫苗管理的质量检测体系,对免疫疫苗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免疫疫苗的有效性。

(2)建立免疫疫苗管理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管控,确保免疫疫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养猪场生猪免疫制度

养猪场生猪免疫制度

养猪场生猪免疫制度篇1:养猪场生猪免疫制度养猪场生猪免疫制度为保证免疫效果,特制订以下制度:(1)各类疫苗要有专人选购和专人保管,以确保疫苗的质量。

(2)各类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要留意不要受热,活疫苗必需低温冷冻保存,灭活疫苗要求在4℃~8℃条件下保存。

(3)疫苗的使用按免疫程序有方案地进行,接种疫苗必需由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帮助。

(4)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看疫苗瓶有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晰,稀释液是否清楚等,并登记疫苗生产厂家、批号等,以便备案。

(5)疫苗接种前,应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病猪应暂缓接种,接种疫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事先消毒好。

依据猪场状况,一猪换一个注射针头或一圈换一个注射针头。

您正在扫瞄的文章由.glwk8.om(管理文库)整理,版权归原、原出处全部。

(6)接种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

(7)免疫接种过程,必需留意消毒剂不要与疫苗接触。

(8)疫苗一旦启封使用,必需当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

(9)在免疫接种过程,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暴晒,应置于阴凉处。

(10)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前,要特殊留意防止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因此必需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

(11)兽医做好免疫方案并监督免疫实施状况及免疫效果,技术人员要仔细做好免疫记录。

篇2:养猪场建筑施工合同养猪场建筑施工合同发包方(下称甲方):承包方(下称乙方):依据《建筑法》、《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在公平互利、公正合理、诚恳信用的原则下,经协商,就甲方建盖养猪场的建筑工程承包事宜达成以下协议:一、工程承包方式:包工包料,由乙方负责购买施工所需材料、雇佣施工人员、组织施工等。

二、工程承包范围:乙方依据根据甲方的要求进行房屋基础、土建、装饰、水电及附属配套工程施工。

详细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量、承包单价及工程造价(含平安施工费及其它各种费用在内,建筑面积按国家规定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计算)见下表:序号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量承包单价工程造价新建育肥猪舍2幢三、工程质量等级:达到施工规范规定的验收合格标准。

养猪场的免疫程序

养猪场的免疫程序

养猪场的免疫程序
一、后备猪的免疫。

后备猪在配种前1个月,经产母猪在断奶后要接种如下疫苗:1.猪瘟疫苗,每头4头份;2.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每头1头份;3.猪艺型脑炎疫苗,每头1头份;4.猪细小病毒疫苗,每头1头份(灭括苗可接种2次,间隔15天);5.猪伪狂犬疫苗,按说明书规定使用。

二、临产猪的免疫。

临产母猪在产前15~40天要接种以下疫苗:1.仔猪大肠杆菌四联苗(K88、K99、987P、F41);
2.猪萎缩性鼻炎疫苗,每头产前35天、15天各2毫升;
3.猪链球菌疫苗,每头产前30天、15天各1头份;
4.厌氧苗,每头产前30天、15天各3毫升;
5.猪伪狂犬疫苗,每头产前40天2毫升;
6.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可在每年9月开始接种,来年3月底结束,也可全年接种),按说明书使用。

三、哺乳猪的免疫。

1.猪瘟疫苗,乳前免疫,每头2头份,1小时后吃奶;倍量免疫,每头4头份;20日龄进行;2.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每头1头份,断奶前2~3天进行;3.仔猪副伤寒疫苗,每头1头份,断奶;前2~3天进行;4.猪伪狂犬疫苗,每头2毫升,28日龄进行;5.猪萎缩性鼻炎疫苗,5~7日龄、30~35日龄各1次,每头2毫升;6.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断奶前5~10天肌注,每头2毫升。

四、育成猪的免疫。

1.猪瘟疫苗,65~70日龄,每头4头份;2.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每头1头份;3.仔猪副伤寒疫苗,每头1头份;4.猪链球菌疫
苗,每头1头份;5.猪伪狂犬疫苗,每头2毫升。

仔猪免疫管理制度内容

仔猪免疫管理制度内容

仔猪免疫管理制度内容一、养猪场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是仔猪健康的关键。

养殖场必须经常清洁、消毒和通风,保持干燥,避免粪便积聚和细菌滋生。

仔猪的生长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减少致病菌的传播,降低仔猪感染疾病的风险。

二、饲料管理饲料是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饲料搭配,保证仔猪营养需求的满足。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卫生和质量,避免变质、霉变的饲料给仔猪造成风险。

定期清洁和消毒饲料存放的仓库,确保饲料的新鲜和安全。

三、疫苗接种管理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养殖环境特点,合理制定疫苗接种计划,确保每只仔猪都按时接种适当的疫苗。

疫苗接种前要对仔猪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适合接种疫苗,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兽医建议进行接种。

四、定期检疫和监测定期检疫和监测是发现和控制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养殖场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只仔猪的生长情况、疫苗接种情况和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对疾病进行监测和控制,避免疫情扩散。

五、仔猪分龄管理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特点和需求,对仔猪进行分龄管理。

不同龄段的仔猪对饲料、环境和疫苗的需求有所不同,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定期检查和调整。

分龄管理有利于避免交叉感染,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六、应急处理和消毒在养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突发疫情、仔猪发病等。

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隔离病猪、消毒污染场所,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要定期对猪舍、饲料、饮水设施等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

在养猪过程中,仔猪免疫管理制度是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执行免疫管理制度,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希望各养殖户和兽医能够认真执行免疫管理制度,共同打造一个生机勃勃、疾病防控有力的养殖环境。

猪场防疫免疫规程

猪场防疫免疫规程

猪厂防疫免疫规程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须引进种猪时,在引进种猪前必须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明。

2、猪场严禁饲养禽类、犬、猫及其他动物。

猪场食堂不准外购猪只及其产品。

职工家中不得养猪。

3、严禁外来人员到猪场参观,必要时需经场长许可,需经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或洗澡,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

4、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其他物品。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5、猪场每个消毒池要经常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6、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应先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严禁相互串猪舍。

7、猪场要喂全价配合饲料,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不得喂未经无害处理的泔水以及其他畜禽副产。

8、每天坚持打扫猪舍卫生,保持饲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舍内可用0.27%、0.3%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或其它消毒药消毒,每月2~3次。

猪只专群后,栏舍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9、猪场道路和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因地制宜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定期消毒。

10、每批猪只调出后,猪舍要严格进行清扫、高压冲洗和消毒,并空栏5~7 天,做到“全进全出”。

11、产房要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可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进行体表清洗和消毒,产前母猪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外阴部和乳房擦洗消毒。

仔猪断脐、剪牙、断尾和剪耳缺要进行严格消毒。

12、定期驱除猪的体内、外寄生虫。

搞好灭鼠、灭蚊蝇和吸血昆虫等工作。

13、饲养员认真执行饲养管理制度,细致观察饲料有无变质、猪采食和健康状态、排粪有无异常等,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请兽医检查。

14、猪只及其产品出场,出具经县以上防疫检疫机构或其委托单位的检疫证明。

出售的种猪应包括种猪档案、免疫证明。

15、根据养猪专业合作社猪病防控中心免疫防控大纲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疫病发生的种类,确定免疫接种的内容和适宜的免疫程序。

养殖场免疫制度范本

养殖场免疫制度范本

养殖场免疫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保障养殖场的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规范免疫工作,制定免疫制度,保证动物在免疫过程中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养殖场内所有养殖动物的免疫工作,包括预防性免疫和治疗性免疫。

三、免疫管理1.\t免疫计划:根据不同养殖动物的特点、需求和疫情情况,制定免疫计划,详细规定免疫项目、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等。

2.\t免疫人员:指定专门免疫人员负责免疫工作,确保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3.\t免疫记录:建立免疫记录,准确记录每次免疫的动物数量、免疫剂量、免疫时间和免疫结果等,便于跟踪和分析。

4.\t免疫器材和药品管理:确保免疫器材和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按时检查和更新,避免过期使用。

5.\t免疫环境:免疫过程中要保证养殖场的环境整洁、无病菌污染,充足的饮水和饲料,提供良好的免疫条件。

6.\t免疫监测:定期进行免疫效果监测,通过检测免疫效果和动物的免疫状态,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四、免疫操作1.\t免疫前准备:免疫前对动物进行体温、呼吸、胃口等基础检查,确保健康的动物进行免疫。

2.\t免疫方法:根据免疫项目和动物特点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法,包括注射、口服、喷洒等。

3.\t免疫剂量:按照免疫计划和免疫剂的要求,准确计量免疫剂量,确保免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t免疫后观察:免疫后对动物进行观察,密切关注动物的反应和免疫效果,做好免疫效果记录。

5.\t免疫后处理:免疫后对免疫器材和药品进行妥善处理,确保安全无污染。

五、免疫安全1.\t免疫操作人员要认真遵守免疫工作规程,勤洗手,穿戴好防护用具,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t免疫药品和器材要存放在指定的地方,避免儿童和非相关人员接触。

3.\t免疫药品和器材要定期检查、清点和更新,避免过期使用。

4.\t经过免疫的动物要保持隔离,防止与其他未免疫动物接触,以免传播疾病。

六、免疫应急处理在免疫过程中,如发生异常症状或免疫反应过度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免疫操作,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如就医、调整免疫剂量等。

猪场打疫苗管理制度

猪场打疫苗管理制度

猪场打疫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猪场生猪的健康和生产安全,提高猪场养猪效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猪场内的所有生猪,包括仔猪、种猪和育肥猪等。

第三条猪场应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对生猪进行规范的疫苗接种,确保生猪的免疫保护。

第四条猪场应依法依规购买合格的疫苗,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猪场应定期组织全体养殖人员接受疫苗接种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猪场应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系统,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第七条猪场应定期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蔓延。

第八条猪场应建立紧急疫情处理机制,一旦发生重大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处置,保障疫情受控。

第二章疫苗接种程序第九条猪场应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和生猪养殖需要,制定疫苗接种计划,确保每只猪都能按时接种疫苗。

第十条猪场应派专人负责疫苗接种工作,按照接种计划,逐一为生猪接种疫苗。

第十一条疫苗接种前,应对猪场生猪进行体温检查,确保没有发热情况,符合接种条件。

第十二条接种疫苗前,应对猪场生猪进行分类管理,将已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猪进行分区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第十三条接种疫苗时,应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和部位,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接种疫苗后,应对生猪进行观察,监测猪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第十五条接种疫苗后,应及时将接种情况记录在档案中,包括接种时间、接种人员、接种疫苗种类及剂量等信息。

第三章疫苗管理第十六条猪场应建立疫苗购买和储存管理制度,对购买的疫苗进行验收检查,确保疫苗的品质。

第十七条猪场应将疫苗存放在专用的冰箱内,保持恒温恒湿,防止疫苗变质和失效。

第十八条猪场应定期检查疫苗的保质期和使用效果,对即将过期的疫苗及时处理,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第十九条疫苗使用完毕后,猪场应及时清理疫苗用具和残留物,防止交叉感染。

第二十条猪场应建立疫苗处理和废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处理疫苗废弃物,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猪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范本(4篇)

生猪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范本(4篇)

生猪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范本(一)免疫制度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县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臵和要求,认真做好口蹄疫、高致病蓝耳病、猪瘟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臵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二)疫情报告制度1、义务报告人。

驻场(小区)兽医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畜牧兽医站报告。

2、临时性措施。

(1)将可疑传染病病畜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

(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

(3)病畜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

(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

(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小区)。

(6)限制人员流动。

3、报告内容:(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2)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____。

4、报告方式。

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三)消毒制度1、养殖场(小区)大门和圈舍门前必须设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液;场内还应设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养殖场免疫制度例文(三篇)

养殖场免疫制度例文(三篇)

养殖场免疫制度例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养殖场的免疫管理,保障养殖场畜禽的健康和安全,制定本免疫制度。

第二条养殖场免疫制度是指养殖场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在养殖过程中实施的免疫措施和管理规定。

第三条养殖场免疫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养殖场的畜禽免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第四条养殖场所有人、兽医以及养殖场工作人员在养殖场的免疫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守免疫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免疫计划第五条养殖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确保畜禽按时完成免疫程序。

第六条免疫计划应根据畜禽种类、生物安全要求、地域环境和疫病流行趋势等因素制定,具体包括免疫时间、免疫方法、免疫药物、免疫量等内容。

第七条免疫计划应定期评估和调整,根据畜禽健康状况和疫情变化情况进行修订。

第三章环境治理第八条养殖场应定期对饲养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第九条养殖场应保持场地通风良好,控制湿度和温度,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第十条养殖场应严格管控野生动物和宠物进入场区,防止疫病的传入。

第四章疫苗使用第十一条养殖场应购买合格的疫苗,并保存妥善,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第十二条养殖场应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疫苗,保证注射方法正确、剂量准确。

第十三条养殖场在使用疫苗前,应对畜禽进行体温检测,确保疫苗使用时畜禽处于健康状态。

第五章免疫记录第十四条养殖场应建立畜禽的免疫档案,记录免疫计划、免疫药物使用记录、免疫效果评估等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养殖场应定期对畜禽的免疫记录进行审核和整理,并报送相关部门。

第十六条养殖场应与兽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报告疫情,保障疫情的及时处理和控制。

第六章免疫教育第十七条养殖场应定期组织免疫知识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免疫意识和免疫操作技能。

第十八条养殖场应制定免疫操作规程,明确畜禽免疫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第七章罚则第十九条对于违反免疫制度的行为,养殖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

猪场防疫操作规1

猪场防疫操作规1

猪场防疫操作规程
1、遵守场内的各项防疫制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有效疫苗注射到健康猪的有效部位,使
猪产生免疫力,达到对该疫病的抵抗能力。

2、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免疫程序,包括时间、顺序、剂量等,否则后果自负。

3、免疫后的猪要加强饲养,改善饲养条件,当免疫时间与换料时间相冲突时,这时应以免疫为主,适当推迟换料时间1-2天。

4、死猪的尸体要运到掩埋地点加以深埋,埋尸坑深度不得低于1米,千万不能在猪舍周围就地埋猪,对违反者及时上报。

5、使用过的疫苗瓶要收集在一起,定期到指定地点加以深埋或焚烧,不能乱扔。

6、防疫之前要注意疫苗是否为正常疫苗,其包装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期之内,对无标签、商标、批号,剂量不够、瓶有破裂的疫苗要坚决弃之不用,并向主管申明。

防疫时要有计划性,按预定的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过后要做好记录。

以备核查,防止漏防和重复。

对22周龄育成猪进行口蹄疫普防一次。

养殖场免疫制度(六篇)

养殖场免疫制度(六篇)

养殖场免疫制度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羊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者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

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机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6、按照国家关于免疫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

7、定期对主要病重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落实常年补免措施确保防疫质量。

8、按规定做好免疫记录记载、填写免疫证。

9、自觉接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或挂牌兽医的监管。

养殖场用药制度一、正确配伍,协同用药使用兽药时,正确配伍,合理组方,协同用药,增加疗效,避免产生拮抗作用和中和作用。

二、辨证施治,综合治疗经过综合诊断,查明病因以后要迅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三、按疗程用药,勿频繁换药一般情况下,首次用量可加倍,第二次应适当减量,症状减轻后使用维持量,症状消失后,要追加用药1—____天,以巩固疗效,用药时间一般为3—____天。

使用药物预防时,7—____天为一疗程,均匀拌料于饲料中进行饲喂。

四、合理采用给药方式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要考虑到机体因素、药物因素、病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五、严格实行休药期规定休药期是指畜禽最后一次用药到该畜禽许可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生产中,在使用有休药期的兽药时,要严格实行休药期,尽量减少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动物产品。

六、禁止使用禁用兽药严格按规定使用兽药,决不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β-兴奋剂类、已烯雌酚等性激素类、玉米赤霉醇等具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质、氯霉素及其制剂、呋喃唑酮等硝基呋喃类和安眠酮等催眠镇静类等21类药物。

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1、当养殖场的禽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倾处理。

养殖场免疫制度范本(四篇)

养殖场免疫制度范本(四篇)

养殖场免疫制度范本为了确保养殖场中动物的健康和生产能力,制定免疫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个养殖场免疫制度的范文,供参考:养殖场免疫制度范本(二)1. 目的养殖场免疫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产能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 负责人养殖场免疫制度的执行由养殖场的管理负责人负责。

他/她负责制定和实施免疫计划,并确保免疫程序得到正确执行。

3. 免疫计划养殖场应制定免疫计划,以确保所有动物都接受到适当的免疫保护。

免疫计划应根据动物的种类、年龄和生长阶段来制定。

计划应涵盖以下内容:- 强制性疫苗:根据兽医的建议,确定养殖场的动物需要接种的强制性疫苗。

这些疫苗通常包括针对常见动物传染病的疫苗,如口蹄疫、猪瘟等。

- 建议性疫苗:根据兽医的建议,确定养殖场的动物可以接种的建议性疫苗。

这些疫苗可能有助于预防其他常见疾病,如猪流感、禽流感等。

- 免疫程序:制定免疫程序,确保每只动物都接种到适当剂量和时间的疫苗。

程序中应包括疫苗的贮存、运输和接种方式。

4. 免疫记录养殖场应建立免疫记录系统,以跟踪每只动物的免疫情况。

记录应包括动物的编号、免疫日期、接种的疫苗和疫苗剂量等信息。

免疫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查证和追踪。

5. 免疫监测和报告养殖场应定期检测动物的免疫水平,以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检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报告给管理负责人和兽医。

6. 免疫员工培训养殖场应确保养殖工作人员接受适当的免疫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免疫知识的普及、疫苗接种程序的培训和免疫记录的维护等。

7. 免疫设备和设施养殖场应提供适当的免疫设备和设施,以确保免疫程序得以正确执行。

设备和设施应符合卫生、安全和操作规范,并定期维护和清洁。

养殖场免疫制度的执行对于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制定严格的免疫计划和程序,并确保正确执行,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动物的生产效率。

养殖场免疫制度范本(三)1. 目的:保障养殖场动物群体的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免疫管理制度
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县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口蹄疫、高致病蓝耳病、猪瘟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根据本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完善免疫程序和免疫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