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1.东汉末年,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的()A.曹操和袁绍B.刘备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孙权和袁绍2.历史上的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 )A.项羽灭掉刘邦B.诸葛亮光复汉室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曹操统一全国4.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精彩的一场大决战,这场战争参与兵力之庞大、人物关系之复杂、政治影响之深远都是非常惊人的。
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5.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官渡之战—刘备②赤壁之战—曹操③官渡之战—袁绍④赤壁之战—孙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
该政权的建立者是()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8.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A.建立西汉B.巩固蜀汉政权C.建立西晋D.建立东汉9.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对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曹操B.刘备C.卫温D.诸葛亮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训练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训练题(含答案)时间:5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0分)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C)A、赤壁之战B、城濮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2.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C)A.刘备B.诸葛亮C.曹操D.孙权3.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D)A.刘表B.孙权C.刘备D.袁绍4.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A)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5、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A、赤壁之战B、三顾茅庐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6.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A.“挟天子以令诸侯”B.招贤纳士,实行屯田C.奖励农耕,发展生产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7.“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大文豪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D)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8.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B)A.匈奴大军B.孙刘联军C.前秦军队D.东晋军队9、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B)A.刘备B. 曹操C.诸葛亮D.孙权10、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D)A.刘备B.孙权C.曹操D. 诸葛亮11.(2019衡阳)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下列战役能够体现曹操这一雄心壮志的是(C)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12.投资七亿元的年度历史正剧《曹操》于2019年登陆河北卫视,并进行独家首播。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D)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队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B)A.公元前3世纪B.公元3世纪C.公元前2世纪D.公元2世纪14、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C)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15、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A.江苏省境内B.湖北省境内C. 江西省境内D.安徽省境内16、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A.台湾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17.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三国地理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C)A.蜀、吴、魏B.魏、吴、蜀C.魏、蜀、吴D.吴、魏、蜀18.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
七年级(人教部编版)历史课时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第16课三国鼎立1.下图是官渡之战的纪念金币。
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B.袁绍战死C.曹操以弱胜强D.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2.在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中,曹操的对手是A.袁绍B.孙权C.孙刘联军D.刘备3.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段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4.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中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B.曹军中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曹军,烧掉其屯粮D.曹军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5.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6.曹操生活在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7.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其中,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A.魏B.蜀汉C.吴D.东晋8.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东吴的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交流。
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A.台湾B.夷洲C.流求D.琉球9.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把汉献帝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安抚流民,组织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10.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号称80万的大军,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一触即发。
下列关于图片所示战役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场大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B.作战的双方是曹操的军队与孙刘联军C.曹操在赤壁大败孙刘联军,统一北方D.孙刘联军数量多于曹操军队,且擅长水战,因而获胜11.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②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2.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B.三国相对独立的区域发展形成均势C.赤壁之战的影响D.东汉末年汉室衰微13.(2018年湖南邵阳)《谈邵阳古城的________传说》中写道:邵阳境内有诸葛亮出师时的祭旗坡、关羽差人建造的鼓楼亭、张飞卸甲插矛之处的卸甲坊等遗迹与传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2、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A.刘表 B.孙权 C.刘备D.袁绍3、刘备在成都称帝是在( )A.220年B.221年C.222年D.230年4、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C.吴D.西晋5、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
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6、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7、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蜀相》诗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中的“老臣”指的是( )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孙权8、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9、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建立魏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11、兴趣小组搜集了几幅连环画以及影视剧的剧照,其中反映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图片是( )1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建立魏国 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统一天下13、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评价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1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5、课堂上,同学们做了有关“三国故事”选项的游戏,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C.曹操建立魏国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二、填空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同步练习: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1.右图的著作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B.完成北方的统一C.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2.“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操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病流行,战斗力减弱D.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可谓老少皆知。
它是根据《三国志》改写的通俗小说,是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下列章回目录中不属于这一著作的是()A.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B.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D.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6.东汉末年,英雄辈出,交战频繁,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客气的说法叫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奸贼。
但是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
”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
这样一来,对曹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呢?材料二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
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当时台湾叫()A.台湾B.台州C.夷洲D.琉球2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加强开始于A.公元前220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220年D.公元230年3 .下表记录的是某次战争的信息,请判断这次战争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沈水之战4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终成三国鼎立之势。
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局势的是()5 .《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D.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的形成6 .小明同学在课外学史阅读中发现这样两个片段,借箭的主人公不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三国欲》中灯“草船借箭”的JB述:“用眼将1P膈款.•成书于西晋的《三吃》中关于“草Ie借箭”的描述孙)权黍大艇来观军,公《曹操:)使弓警乱发,箭著H船。
船偏重将黑,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前场船平,乃还•A.《三国志》是史书,叙述较为客观真实B.《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完全脱离历史事实C.《三国演义》所述与民间流传一致,可信度高D.《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属于一手史料7 .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沈水之战()艮•一I--ΛR∣-朱/一•2-→Λrt-→4以一3一八畀A.秦朝、战国、三国B.春秋、秦朝、南朝C.商朝、秦朝、东晋D.商朝、秦朝、三国9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正确的一项是A.AB.BC.CD.D10 .如图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更迭示意图》,①指代()巧J十六国I.赛I品发「看(D1吴I1(D111齐I⑤I陈1A.梁B.蜀C.前秦D.东晋11 .官渡之战中,曹操是风光无限的人生赢家,以少胜多,甚是潇洒;公元208年,他的风头惨遭周瑜无情碾压,损兵折将,兵败“回家此文学描述的是()。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三国鼎立》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下列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的是()A. 城濮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2.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 匈奴大军B. 孙刘联军C. 前秦军队D. 东晋军队3.《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C. 吴、东晋、梁D. 宋、齐、梁4.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如图反映的是()A. 战国兼并图B. 赤壁之战图C. 人口南迁图D. 三国鼎立图5.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王老师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展示了下图的幻灯片,王老师讲述的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长平之战D. 淝水之战7.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A. 统一全国B. 消灭袁绍C. 废汉献帝D. 建立魏国8.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标志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D.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9.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A. B. C. D.10.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A. 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 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 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11.“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七上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第16课三国鼎立学与练【基础梳理】一、官渡之战1.概况: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2.战术: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3.结果:曹操歼灭袁军主力。
4.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时间、地点:208年,赤壁。
3.过程: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大败曹军。
4.影响: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1.概况: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2.魏、蜀、吴三国经济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
①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②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鼎立局面【课堂演练】1.鲁迅先生在评价曹操的时候曾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历史上曹操的主要“本事”表现在()A.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B.完成了北方的统一C.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D.实现了大一统的梦想2.207年,诸葛亮分析局势时说“北方的曹操‘诚不可与争锋’、东南的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争取控制西南地区待机发展”。
为这个“三分天下”预测实现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刘备入川后,恢复盐铁官营,发展水利事业,实行屯田制;孙权立足江东后,推广两牛一犁的“耦耕法”,广行屯田,与“海外交往范围辽阔”。
这些举措()A.加剧了南方地区的人地矛盾B.推动了区域经济恢复和进步C.抵御了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D.促进了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4.曹操在诗句中描写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的社会状况,而到了曹魏时期,社会出现“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情景,这说明三国时期()A.民族关系实现缓和B.江南地区获得开发C.诗词创作取得进步D.社会经济有所恢复5.《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个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A.把汉献帝接到许B.招揽人才C.发动官渡之战D.实行屯田2.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史书上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个奸雄,有人则说他是个英雄。
下列各项表述与曹操无关的是()A.控制汉献帝B.在官渡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打败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4.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5.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拥有“精兵十万”,曹操集结到的兵力不过三四万人,但曹操却能够大获全胜,你认为曹操取胜的原因主要是()A.采取了正确的计谋B.军事力量强大C.得到人民的支持D.袁绍刚愎自用7.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段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8.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争不断,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9.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各个政权发展内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交战双方
结果
意义
200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
①
曹操和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获胜
年
础
赤 壁 之 208
战
年
曹操和孙刘联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获
②
军
胜
A. ①官渡之战②全国趋向统一 B. ①巨鹿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C. ①巨鹿之战②全国趋向统一 D. ①官渡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10.请给如图命制一个恰当的名字,应该是
4
12.(1)赤壁之战;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 (2)魏、蜀(或蜀汉)、吴; (3)是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过程;三国鼎立 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国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因此,这 一时期的历史是在进步。(答出一点意思相近也可。)
5
1.B2.A3.A4.C5.B6.C7.D8.D9.D10.C 11.(1)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2)官渡之战;统一全国,免除战乱;没有;赤壁之战战败,没有完成统一。赤壁之战后, 三国鼎立逐步形成,纷争不已。 (3)①;曹丕 (4)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言之有理即可)
1
A.
B.
பைடு நூலகம்C.
D.
8.“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
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 刘备 B. 孙权 C. 诸葛亮 D. 曹操
9.运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常用的学习方法。阅读下表中的相关史实,你认
为空缺处应该填写的是
战役名 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 16 课《三国鼎立》同步复习含答 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重视农业,实行屯田C.采纳许攸建议,火烧袁绍全部粮草D.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A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下图描绘的内容反映出了一个成语故事,它最有可能是()A.三顾茅庐B.投鞭断流C.釜底抽薪D.退避三舍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诗中所言之事与下列哪位人物直接相关( )A.袁绍B.曹操C.诸葛亮D.周瑜5.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士兵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5万人左右的孙刘联军,其相同的原因是()A.骄傲轻敌B.天意为之C.借助东风D.不习水战6.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③三顾茅庐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 ①③②④B. ①④③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④②7.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
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8.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易中天的著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店销售量的第一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6.三国鼎立同步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6一、单项选择题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这首诗与以下哪位人物最相关〔〕A. 曹操B. 孙权C. 周瑜D. 诸葛亮2.以下各项与曹操有关的是〔〕A. 挟持汉献帝B. 在官渡大败袁绍C. 在赤壁被打败D. 废汉献帝,自称皇帝3.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渐一致的过渡。
以下关于三国史实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魏国一220年曹操一洛阳②魏国一220年一曹丕一洛阳③蜀国一221年一刘备成都④蜀国一221年诸葛亮一成都⑤吴国一222年孙策一南京⑥吴国一222年一孙权一建业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③⑥D. ②④⑤4.历史正剧«英雄曹操»初次为曹操昭雪,塑造了一个英雄曹操的笼统。
回忆历史,为曹操一致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 淝水之战B. 官渡之战C. 长平之战D. 赤壁之战5.左边〝三国鼎立情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A. 成都B. 长安C. 洛阳D. 建业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笼统的展现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天文方位〔〕A. B.C. D.7.三国鼎立局面构成的时间是()A. 200年B. 208年C. 220年D. 222年8.«三国演义»是中国现代四大名著之一,外面的〝借西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不时为人们津津有味。
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A. 城濮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9.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操的书房场景,依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别书房内正确的道具有〔〕①秦始皇陵兵马俑外型②书桌上有一本«孙子兵法»③墙上挂有一把铁剑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10.曹操与袁绍之间停止的官渡之战,其性质是〔〕A. 军阀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 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 皇族外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 少数民族支持民族压榨的战争11.〔2021·淮安〕某同窗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评估及答案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政局混乱 B.军阀混战 C.分裂割据 D.中央集权2. 东汉末年,曹操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当时的“天子”是( A ) A.汉献帝 B.汉明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3. 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势力不断增强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4.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 B )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建立魏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5.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 A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6. 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指( A )①曹魏②蜀汉③孙吴④东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局部统一较之众军阀割据混战是一进步,它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又都重视发展生产,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这里所说的局部统一是指( B )A. 战国七雄B. 三国鼎立C. 南北朝对峙D. 宋金并立8.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9. 官渡之战发生在( B )A.196年B.200年 C.208年D.220年10. 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初一上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一位同砚到场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标题是:对三国鼎立场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 战乱一再,社会经济没有任何成长B. 封建国度的破裂推动了社会进步C. 毁坏了民族干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 局部联合,为天下联合创造了条件2.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关联.那时,台湾被称为()A. 夷洲B. 琉球C. 流求D. 澎湖3.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到场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中为三国鼎立场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 赤壁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淝水之战5.产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场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下列关于这一场面形成的评价,正确的是A. 战乱一再,严重的毁坏了社会经济B. 封建国度破裂,不利于联合C. 毁坏了民族干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 局部联合,为天下联合创造了条件6.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狼烟连天不休……”。
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汗青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 208年,赤壁之战B. 220年,曹丕称帝C. 221年,刘备称帝D. 222年,孙权称王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的汗青特点是:A. 群雄并起与国度破裂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国度联合与民族融合D. 经济成长与科技进步8.以下四张图片反应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A. 赤壁之战B. 淝水之战C. 官渡之战D. 长平之战9.图示法是学习汗青的一种好要领,它能将纷乱的汗青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应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第 1 页A. B. C. D.10.国务院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以来,雄县、安新、容城三个县城受到了普遍的存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
1.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西汉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李白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此诗评价的战役()
A.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B.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形成后,下列国家与都城搭配不正确的是()
A.魏国——长安
B.魏国——洛阳
C.蜀国——成都
D.吴国——建业
4..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岛
D.海南岛
5.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该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6.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
7.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军心涣散
B.骄傲轻敌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
8.曹操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探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
A.曹、刘、孙相互牵制,实力均衡
B.赤壁之战中曹军不习水战
C.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骄傲自满
D.诸葛亮和周瑜技高一筹
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10.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完成下列知识导图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
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对之后造成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他的抱负实现了吗?
(4)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DACC CBAAC
二非选择题
1.200 统一北方208 曹操和孙刘联军三国鼎立关中刘备孙权魏国曹丕221
229 建业
2.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社会现象。
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统一全国。
没有实现。
4)在作战中战略战术要得当、时机要成熟;戒骄戒躁,不要轻敌。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