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媒介不会消亡
纸质媒体是否会消亡
辑 、 媒 体 制 作 经 验 非 常 丰 富 的 蒂
娜 ・ 布 朗 试 图为 这 本 老 旧 的 杂 志 增
加 一 些 迎 合 市 场 口 味 的 内容 时 ,也 无 法力 挽 狂澜 了 。
思想不息 纸媒不死
很 多 人 在 讨 论 网 络 媒 体 取 代 纸 质 媒 体 的 时 候 ,都 是 从 使 用 者 的
人 数 和 经 济 效 益 的 此 消 彼 长 来 证 明
万 年 前 ,人 类 先 民 结 绳 记 事 ,但 即 使 在 最 初 的 草 创 时 期 ,文 字 和 书 写 也 不 是 仅 仅 以 数 字 来 构 成 的 。 象 形
少 人 在 使 用 来 衡 量 一 种 媒 体 的 存 在
日前 , 在 得 知 英 国 有 近 6 0 年 历 史 的老牌 媒体 《 卫 报 》将 缩 减 印 刷
版 业 务 后 ,伦 敦 市 长 鲍 里 斯 ・约 翰
逊 专 门撰 文 ,捍 卫 传 统 媒 体 的 存 在
数 据 , 是 不 是 过 于 偏 颇 ? 人 们 的 “ 工具 理 性 ”到 了这 等 地步 ,也 真是 当得 上是 “ 经 济 动物 ”了吧 敢 问 ,
文 字 的 出现 不 只 是 代 表 它 所 图 示 的
可 能用 ‘ 在 线 ’ 的 方 式 还 原 新 闻 纸 上 的 内容 ,互 联 网 上 充 斥 着 色 情 与
对 象 , 而是 包 括 与 图 像 相 关 的 丰 富 的 思 想 、情 感 等 意 义 。各 种 不 同 文 字 的 发 明 ,最 初 都 是 与 记 载 人 类 的 祭 祀 、 占 卜、文 艺 作 品 相 关 。 唐 初 雕 版 印 刷 的 发 明 和 应 用 是 为 印 制 佛 经 ,l 5 世 纪 中 叶 古 登 堡 等 人 发 明 金
纸媒消亡论的看法
纸媒消亡论的看法
关于“纸媒消亡论”的看法,存在不同观点。
有人认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纸媒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不会消亡。
理论角度分析,纸媒和电子媒介虽然都处在一种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但是,由于各类媒介的特点不同,其受众群也就不相同,就是同一媒介,由于其内容的差异性,也会形成不同的受众群。
这就是说,报纸的读者群与网络媒介或其他电子媒介的受众群是不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受众群,他们从不同的媒介所获取的信息也是不相同的。
另外,纸媒具有更高的舆论地位,因其区别于互联网媒体的不可修改、不可撤销、严谨到几乎一字不易的高用词要求、专业度和深度的高审核标准等属性造就的权威性影响力;至少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70、80年代人群中,因其少时阅读习惯而留存的纸媒情怀,仍然存在大量纸媒受众;稀缺性,深层的稀缺性说的是在纸媒越来越艰难的大环境下,大浪淘沙,能够留存下来,逆流而上的必定是精华;浅层的稀缺性说的是纸媒独有的质感、时代的印迹、文化情怀的符号,不缺乐意收藏的大家。
也有人认为,纸媒会逐渐消失。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报纸、杂志、电视到现在的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通过互
联网获取信息,而逐渐远离传统的纸媒。
总之,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但纸媒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优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介环境的变化,纸媒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读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纸媒会消亡吗?
纸媒会消亡吗?21世纪是互联网与新兴电子媒体的主导时期,在追随时代潮流的同时,“纸媒体会消亡吗”这个话题一直备受人们热议。
我不敢断言未来纸媒会不会被取代,但能肯定的是不管现在还是未来,只要还有一位热爱阅读的人,纸媒就不会消亡!从1588年世界第一本有固定刊名的期刊诞生、1665年世界第一本纸质学术期刊诞生开始,在期刊的四百年发展史中,先后经历了1895年无线电的出现、1926年电视媒介的出现、1989年互联网的出现,每种新媒介出现后,都曾引起人们的惊呼“期刊(杂志)要完了”,然而期刊仍然在持续发展。
据美国广告时代公司(Ad Age)2011年8月份的调查,美国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阶层人士更喜欢阅读纸质报纸和杂志。
93%的受访者喜欢阅读纸质版杂志,86%的受访者阅读纸质版报纸,而只有7%的受访者通过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新闻和杂志。
而在18—34岁之间的年轻富人读者中,88%的受访者阅读纸质杂志,相比而言,只有35%的受访者在线阅读杂志。
同样,赵毅衡在他的作品《伦敦浪了起来》讲到英国人的读书风气时,曾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统计数据,1995年世界各国出版书籍种数的排行:英国列第一,101764种,中国第二,100951种,德国74174种,美国62039种,法国34766种。
英国人热爱读书看报已成为习惯,地铁上、公车上、路旁的长椅以及纪念馆的台阶和阳光下的咖啡馆里,到处可见阅读者们安静怡然的身影。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乞丐读书也成为英国特有的街头一景:有人将手中不看的杂志和《泰晤士报》随手放在乞丐的身边,大多数时候乞丐都会点头称谢,偶尔看书入神忘了还礼,绅士的英国人也会见怪不怪。
试想世界上有这么一个热爱读书的国家,纸媒会消亡吗?不会!绝对不会!即使全球别的纸媒都消亡了,这里还有市场需要,况且全球也不止一个国家那么热爱阅读。
一个喜好阅读的民族,阅读就像呼吸和吃喝一样,近乎成为本能的习性。
上古结绳记事以及5000年前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明,最初都是以记载人类的祭祀、占卜、艺文活动而存在的,象形文字的出现不只是代表它所图示的对象,而是在传达丰富的思想、情感等意义。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传统的纸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纸媒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相反,它们正在通过创新和转型,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就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浅析。
一、发展现状1. 挑战新媒体的快速崛起给传统纸媒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通过纸媒阅读新闻的人越来越少。
而且,新媒体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多样性,使其在信息传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给纸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转型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纸媒在不断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纸媒加大了对新媒体的投入,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和客户端,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新闻信息。
纸媒也在内容上进行调整,注重深度报道和分析,提高新闻的质量和价值,以此来吸引读者。
3. 创新纸媒在面临新媒体的挑战时,也在不断创新。
它们不仅加大了对新媒体的应用,还注重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一些报纸将自己的报纸内容进行付费点播,或者推出会员制度,吸引读者付费订阅。
还有一些报纸将自己的版面设计做得更加精美、高端,吸引高端客户。
二、发展前景1. 新闻质量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要想获得读者的青睐,必须注重新闻的质量。
它们需要深度报道、分析和评论,做到内容的精准、权威和可信。
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留住读者的心。
2. 多元化发展纸媒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中生存下来,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它们不能只依靠纸质报纸生存,还要借助新媒体,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建设官方网站和客户端,开展视频、音频、社交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运营,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
3. 整合资源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积极整合资源,实现多媒体融合传播。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
纸媒可以与电视台、广播台等传统媒体合作,共同制作新闻报道,进行信息共享,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4. 深度定位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度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纸媒的命运:逐渐减少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纸媒的命运:逐渐减少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2019-08-29“报纸消亡论”早已不是新鲜论点。
⾃2008年以来,西⽅先后⼜有⼏⼗家报纸倒闭或申请破产保护,我国的中央级报纸《中华新闻报》也宣布清产结算,报纸是否会消亡的讨论再次炙⼿可热。
随着⼿机的普及和⼿机阅读功能的完善,报纸的市场呈现明显的萎缩。
但报纸的消亡毕竟还没有成为现实,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仍是见仁见智。
纸媒是指报纸、杂志、图书等以纸张为载体的媒体。
作为纸媒的不同形态的报纸、杂志、图书具有不同的功能,其⽣命周期也有⼀定的差异,包括发育期、成长期、震荡期、成熟期和衰落期。
本⽂将从传媒发展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类代际更替、⽣态环保需求和市场供给需求五个⽅⾯讨论这个问题。
⼀、由传媒发展规律看纸媒将退居次位传播媒介是传播赖以实现的中介,是传播活动中具有⾃⾝内在特性与规律的客观存在。
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直接⽽有⼒的影响,因此加拿⼤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体的延伸”、“媒介就是信息”的观点。
⼈类早期主要依靠⼝语进⾏信息传播,在相当长的⼀段时间,⼈类社会只有⼈际传播、组织传播和群体传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众传播。
印刷术的发明使⼤批量复制信息成为可能,⼈类传播由此进⼊了⼤众传播时代。
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
电⼦传播技术的发展,引领⼈类进⼊了⼀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传播媒介也进⼊了⼀个前所未有的整合和发展的新时代。
⽹络和⼿机被定义为继报纸、⼴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和第五媒介。
⼈们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阅读习惯都发⽣了巨⼤的变迁。
从媒体的历史演进过程来看,每⼀次新的媒介的产⽣都对旧的媒介造成巨⼤的冲击,但没有哪⼀种⼤众传媒,因为⼀种新兴媒体的出现⾛向消亡。
各种媒介在你来我往中逐渐找到⾃⼰的位置,分⾷着⼈们的⽣活和时间,从传媒发展规律看,报纸、杂志、图书等纸媒不会被⽹络取代,但随着⽹络的⽇益普及,通过⽹络获取传统纸媒所承载的信息越来越便捷和⼴泛,纸媒势必会退居次位。
纸媒与数字媒介
纸媒介与数字媒介的发展趋向“纸质图书灭亡”是伴随着纸质报纸、期刊灭亡论而发展起来的新观点。
上个世纪,一批学者就曾预言过报纸的灭亡,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提出的报纸消亡时间,“到2044年, 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
进入21世纪后,不少报纸的经营状况确实是可以用日益惨淡来形容,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如《西雅图邮讯报》(147年历史)、《An几Arbor新闻报》(175年历史)、《洛基山新闻》(150年历史)等一批有百年历史的报纸停止发行印刷版,同样在2009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报纸产业在一季度刊发量集体以超过两位数的速度下滑。
这些报纸产业的乏力发展表现,无疑不得不让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数报纸都将渐渐走向消亡。
而在最近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做的2009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民众报纸阅读率为58.3%,期刊阅读率为45.6%,比2008年分别下降了5.6%和4.5%。
传统纸质媒介尴尬的生存境地,在某种程度上似乎间接印证着纸质媒介灭亡危机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有其实。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纸质媒介是否还能继续生存,它今后的发展是否象那些预测者说的纸媒介即将灭亡呢?一、纸媒介依然存在生存空间在纸质图书即将消亡的预测声中,总被指责图书阅读率低的中国,却出现了“反常”情况。
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指通过各种媒介形式接收信息)呈现增长趋势,与国民综合阅读率上升趋势相反的是,我国以新媒介形象发展的风声水起的国内电子杂志却出现了失宠的态势。
从数字媒介兴起开始,人们似乎就肯定了纸质媒介消亡的必然。
然而通过细致分析,以电子杂志与纸质杂志为例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纸质媒介是不会消亡而是会延续发展的。
电子杂志,指的是完全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杂志。
又称网络杂志、互动杂志。
电子杂志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读者。
纸质媒体发展研究综述
纸质媒体发展研究综述作者:苗依依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6期【摘要】现阶段传统纸媒面临着近乎生死的抉择。
纸媒为什么会陷入困境,纸媒的未来发展之路到底如何,都需要认真探究。
本文梳理了关于纸媒发展的文献,试图总结相关的结论,对纸媒的发展疑问做出解答。
【关键词】纸媒;困境;新媒体;发展一、纸媒的发展进程纸媒是指报纸、杂志等以纸张为载体的媒体。
纸媒是大众传媒的第一形态。
在王义的《多媒体时代纸媒趋势发展研究》一文中,谈到在世界公认的四种主要媒介形式中,纸媒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
早在我国汉朝时期,报纸就已经初现雏形。
到了唐代,以邸报为代表的纸媒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
在西方国家,纸媒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爆发得到迅速的发展并逐步演变成为社会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报业市场化以来,报纸依靠其在新闻界的垄断地位,经历了十余年的高歌猛进,成为一个暴利产业。
二、纸媒的现状和困境2004年,报业经营状况出现困境,而且那年网络的广告增长较快,于是报界产生恐慌。
从2005年开始,“拐点论”“波动论”与“衰亡论”等理论的出现都是对“报业的冬天”这一事实的不同形象概括。
2007年传媒行业开始洗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批的传统媒体遭到“腰斩”,之后网媒彻底成为主流。
据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
网媒不断分食着纸媒的受众和广告市场,纸媒的销售量受到很大影响。
根据《2013年中国报业发行市场盘点》,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报纸总零售量环比下降2.16%,同比下降10.83%。
先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停刊全部转发电子版,后有2014年元月《新闻晚报》成为上海首份停刊报纸。
国外纸媒的相继退出和报纸发行量的持续下跌,似乎证实了传统报业的阵地正在一点点失守。
暨南大学的范以锦教授在《纸媒依然“危”而不倒》中提出,报业发生的困境绝非完全取决于新媒体的冲击,它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融媒体时代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融合
融媒体时代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融合作者:庄杰梁燕来源:《新阅读》2020年第10期在如今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媒体行业逐渐衍生出诸多类型的新媒体产品,这些新媒体产品在多样化媒介融合的趋势中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全面发展。
在整个社会呈现出的融媒体发展的趋势与背景下,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模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其以快捷方便的阅读形式而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并且其与传统风格的纸质阅读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融合的新阅读模式,从而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比较分析数字阅读的优势与不足。
数字阅读是一种阅读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的一种阅读方式,其载体不是传统的纸质,而是电脑、手机、阅读器等带电子显示器的产品,通过这些电子产品来实现阅读资源与信息的传递。
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化的电子出版物信息容量较大,能够在较大的存储空间中进行数据的检索,且具有成本低廉、便于保存、便于携带的优点。
这种数字化产品操作简便,受到了社会年轻群体的追捧,符合青年群体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
但是读者在进行数字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互联网中负面信息的影响,并且在如今数字阅读普及的现状下,大众在这种拟态的阅读环境中容易沉浸于电子信息的虚幻满足之中,产生了媒介依存症,这就使得大众在长期低头阅读中影响了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
纸质阅读的优势与不足。
纸质阅读主要是阅读通过编辑、校对、印刷以及出版等一系列流程所形成的纸质出版物,纸质阅读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以及图书馆阅读中仍旧是一种主流的阅读形式。
在数字出版物诞生之前,纸质阅读一直作为一种主要的阅读形式在社会生活中传递着相应的信息与资源。
这种阅读形式保留着传统的阅读习惯,大众能够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深度阅读,并且在图书阅读中进行文章批注,在阅读中实时记录有价值的内容,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能够在深入阅读中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利于视力的保护。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纸媒。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纸媒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都在不断下滑。
纸媒并没有因此消失,相反,它正在不断寻求转型,并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纸媒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两个方面,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1.发行量下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人们习惯于购买报纸、杂志来获取新闻和信息,但现在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
纸媒的发行量一路下滑。
据统计,近几年纸媒的发行量下降了30%以上,一些小型报纸更是面临倒闭的风险。
2.广告收入减少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广告主也更倾向于投放在新媒体平台上,而不是纸媒。
这导致了纸媒的广告收入大幅减少。
一些大型报社和杂志社也因此陷入了经营困境。
3.内容转型纸媒并没有坐以待毙,相反,它们正在积极转型,改变旧有的经营模式。
许多报社和杂志社开始把重点放在数字化内容上,推出跟紧时代潮流的互动内容,增加户外活动、社交媒体推广等,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二、未来前景1.数字化转型与其它传统产业一样,纸媒必须转型数字化。
他们需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建设自己的阵地,积极投入移动端和社交媒体平台。
通过这些渠道,纸媒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品牌建设纸媒在新媒体平台上也需要进行品牌建设。
他们需要在新媒体上推出更多的高质量、深度内容,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纸媒需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抓住读者的心。
他们需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推出更多的互动内容,提高读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他们还需要加大对深度报道的投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吸引更多读者。
4.与新媒体合作纸媒也需要与新媒体进行合作。
他们可以采取原创内容对接、跨媒体合作、内容共享等多种形式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报纸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是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一个
报纸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是中国报纸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
因此,对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的综述显得尤其重要。
要综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首先要知道中国古代报纸是什么,有何特征。
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而其特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形式和发行与传递不同于现代报纸。
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始于唐代的“报”与“状”至清代报纸。
总括一千二百多年,其中既有相当发达的宋代报纸,也有尚存疑的元代报纸,明清两代的报纸各具特色,但都更加趋于为统治者服务(一)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
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
“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二)宋朝的“邸报”和“小报”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
“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
“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控制。
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
(新闻检查制度。
公元999年。
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
报纸消亡论
美国学者托马斯· 包德温等人所说的媒体“大汇流”正 是指网络、广播、电视、电话等电子媒介的汇流,不包括 报纸。他对将来的预期是: 不久的将来,电视将和网络合 一,出现网络电视; 广播也融入网络,大量各类媒介都汇 入网络。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宽带化将改变网络新闻的文 字形式,大量采用视频方式,网络报的编排方式最终也要 改变。问题在于,报纸转化为网络报纸后,纸媒已消失得 无影无踪,也没有印刷的过程,更没有送报员、发行员的 庞大组织和队伍,这就意味着纸媒彻底改变了形态。网络 报纸绝不是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把它叫做报纸只是一 种习惯称呼,二者在形态上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2.发行量下降。 据全球报纸协会提供的数字,从 1995 年到2003 年,报纸发行量在美国下降了 5%,在欧 洲和日本分别下降了3%和 2%。另据统计,全美 507 份 报纸 2009 年前两季的发行量减少了4.64%。 这些数据明 确显示,更多的选择使得报纸的社会角色逐渐式微。
3.广告收入下降。 在美国,分类广告中的招聘广告是 检验报纸经济的晴雨表,而事实是,招聘广告在大规模缩 减,拿 2001 年来说,甘尼特公司旗下的大型报纸招聘分 类广告减少20% , 奈特—里德报团日报减少26%,华盛 顿邮报减少 31%。
持此观点的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和杨保军教授为代表互联网出现以后由于它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具有极大的竞争力引发了传媒领域的深刻变革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深刻变革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它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互联网将取代传统媒体用不了几年报纸将不复存在的声音甚嚣尘上
报纸消亡论
艾岚
郑保卫教授在分析了广播、电视出现后 报纸的发展历史后谈到,印刷媒介在20 世 纪就经历了两次大的挑战。第一次是广播、 电视的挑战,第二次是互联网的挑战。但 是“广播出现以后,报纸并未像有些人说 的那样面临困境,而是以其深层次的报道 顶住了被喻为“心灵剧场”的广播的冲 击。”而电视出现后,“报纸在新的挑战 下,坚持发挥自身优势,依靠其深入而又 有说服力的解释性报、评述性报导和调查 性报导等特殊报导形式的优势再次渡过了 难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上站住了脚 跟。
纸质媒体在网络媒体的挑战中如何实现自身发展
纸质媒体在网络媒体的挑战中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摘要信息时代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给纸质媒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于纸质媒体的发展方向存在“终结论”和“并存论”两种观点。
但不可否认,当前纸质媒体仍然具备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而打造自己的品牌、确立“大媒体”观念、突出免费报纸等手段的不断探寻,将会使纸质媒体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获得长久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品牌;大媒体;免费报纸中图分类号 g20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0034-03按照传播媒介方式的不同,人们把以纸为媒介的纸质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媒体、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媒体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媒体,这三个媒体又统称为传统媒体,而基于互联网络传播信息的网络媒体则被称为第四媒体。
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传媒日益多样化,给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1 关于纸质媒体未来发展的两种不同观点对于纸质媒体未来的发展,一种观点属于“终结论”或“灭绝论”。
从国外来看,sun 微电子公司的网上大师级人物杰可布·尼尔森在文章《传统媒体的终结》里说:“未来的五到十年里,大多数现行的媒体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
”媒体大王默克多在新加坡的一次广播电视业会议上说:互联网将摧毁的行业比它要创造的多。
在国内,朱光烈《人类传播史上的三座里程碑》提到:“技术正在为我们开辟无限的可能性……没法想象,到来了这样的时代,现存的媒介还会有什么理由生存下去。
”“它(网络媒介)与纸媒介、广播、电视不在一个档次上,不管是从性质还是从功能上看,它必将实现对于传统媒体的总取代,‘大灭绝’是传统媒体注定的命运。
”①另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并存论”或“重构论”。
曼纽尔·卡斯特在他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一文中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0年里,电视的扩散传播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传播星系,其他媒体并未消失,而是在以真空管为心脏,以电视屏幕作为魅力面孔的系统中被重构与重组了。
纸媒未死——新一轮“优胜劣汰”—分析当今纸制媒体的发展
3542014年6月下半月刊艺术文化交流一、传统媒体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的传统媒体,最初是由机关的通讯文件发展而来的,属于半开放式市场。
正因如此,传统媒体的利润,是政策和行业垄断的利润。
所以,在一个拥有政治性因素的背景下,在严格的媒体标准制度下,导致纸媒在有限市场效益的竞争环境下,都从未有过像新媒体和其他开放性等市场那样严酷的竞争。
安逸的环境使得纸媒逃脱了一定的“优胜劣汰”,从而导致今天,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而显得有些无力。
二、传统纸媒的盈利模式传统纸媒的盈利多半依靠其自身的发行数量和广告投放收入。
广告公司是依托于广告客户群成长的,如今广告客户的需求和要求改变了,因此广告公司的投放选择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自新媒体发展日益热化,纸媒的广告收入便受到新媒体的严重侵蚀,盈利能力被削弱。
;对于纸媒本身的内容消费而言,原有的商业模式被互联网和新技术颠覆,规模受到严重削弱。
今日所发生的新闻,新媒体可以快速的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方式第一时间发布,而纸媒却只能等待下一期发行才能进行发布,所以,等纸媒将新闻发布出去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手新闻。
从而减少一定的价值性。
传统纸媒广告传播具有的优势有如下几点:(1)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2)较长的保存或者说传播时限;(3)可以反复利用实现多次传播;(4)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及其带来的较长的受众关注时段。
传统纸媒广告传播具有的劣势:(1)表现形式局限于平面,虽然可以通过各种变形和创新、综合的技术,实现等近于立体甚至动态的效果;(2)主动传播的强制作用有限,受众很容易实现信息躲避;(3)受印刷成本的影响,千人成本并不会太低,远距离运输或高容量信息都会加重这种影响;新媒体广告传播具有的优势有如下几点:(1)大屏幕:广告媒体在通过墙体展示新的户外广告内容;(2)高度远视:通过灯光等模式,想户外以及远距离的人们传达展现信息。
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并且符合21世纪快节奏社会;(3)兼容性:用文本和彩色的两种功能。
报纸是否会消亡?
一种信息的载体的没落必定是伴随着一种信息载体的兴 起,个人认为如果报纸会消失很大的原因会是“无纸化" 的推广.这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性。报纸人如果要与时 俱进可以去做电子报纸。这是我个人观点,毕竟未来如 何谁也不知道
3
报纸newspaper(s)是以刊载新闻和
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 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 反映和引导社会舆阅读,不受时间限制,不会如电视或电台
节目般错过指定时间报导的讯息;
2、互相传阅,读者人数可以是印刷数的几倍; 3、即使阅读或理解能力较低的人,亦可相应多耗时 间, 吸收报章的讯息; 4、因特网崛起,网上版报纸的传阅力较传统印刷品 报章强。
5
缺点
1、受截稿及出版因素影响,不能提供最新资讯以及即时
报纸会消亡吗
姚 鑫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新闻学教授菲利 普.梅尔早在去年即在其大作—《正在消失 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中提出: 2044年传统报纸媒体即将走向消亡。作为 一个研究报纸工业长达30余年且令人尊敬 的专业学者,以精确的数字提出互联网 : “看起来很轻而易举地就击败了懒散的年 老的报纸”无疑极具震撼力。 然而过去的一年,无论网媒体之间究 竟孰优孰劣,从简单的事实上恐难得到确 切的答案,唯有抽丝剥茧,深入分析,方 能探究其背后的真相。
更正讯息;
2、纸张过多带来携带及传阅的不便;
3、图片和文字在电视和电台的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 和感染力比较低。
6
互联网VS传统报纸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和报纸不过是传播新闻的媒介。 抛开新闻的内容不谈,读者选择何种媒介取决于他们的成 本与收益之比。如果互联网在技术手段上优于报纸,能为 读者提供更高便捷性、更强的互动性和更低的成本,则取 代传统纸质媒体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支持互联网将取代传 统报纸的观点多数源于这一论点,甚至包括菲利普.梅尔在 内。的确现有的资料也在支持着这一观点,报纸的发行量 长期阴跌不止,现代15~24周岁的年轻人超过50%极少阅读 报纸,甚至成年人的报纸阅读量也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 但是依然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报纸媒体在内容上依然占 据相当的优势,作为一个“内容为王”的产业,问题的关 键是谁掌握了内容资源优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传统报 纸产业之所以依然屹立不倒,其根本还在于内容优势,新 兴的互联网媒体虽然在技术上领先一筹,但是在内容上却 依然稍有不及,这也是为何目前互联网媒体虽然发展极为 迅速,但是仍然无法在短期内赶超报纸的本质原因。
论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差异和运用选择
论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差异和运用选择作者:吴海霞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3期摘要:通过对比分析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差异,认知两者各自优劣和特点,为充分运用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为有效传递信息与传递正确价值提供清晰思路。
关键词: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大数据媒体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与技术支持下的相应的传播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播形态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新的时代出现的新的传播形态,新的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旧有传播形态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纸质媒体作为经典的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络媒体作为旧有媒体的延伸,有着其重构的部分。
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分析引流,4G成熟5G即将商用的今天,以今日头条、微博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能够运用短视频、图文结合等新颖手段高效发布信息。
纸质媒体由于信息发布相对滞后,人们拿起报纸、书刊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出现纸质媒体必将消亡的言论。
但是自媒体逐渐发展壮大后,网络各种信息纷繁杂乱,严重干扰信息受体的逻辑和认知,纸质媒体以其客观、公正、权威的特性充分显示出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必要性。
纸质媒体,顾名思义就是以纸为载体,承载信息传递到信息受体的传统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文件等方式。
网络媒体相对于纸质媒体来说,就是以高速网络为传播载体,通过视频、图片、声音、动画、文字等为技术手段,承载信息传递到信息受体的媒介。
各类门户网站、视讯网站、微博自媒体等等归类于网络媒体。
一、信息传递失真性的差异针对信息传递过程中逐渐失真现象,传统纸质媒体需要层层审核、多次把关,发布信息后不易更改,具有更高的信息可靠性,避免失真性。
从书籍来看,《史记》、《四库全书》等一大批中华文化瑰宝,相对真实的记载了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学科的源头和血脉。
作为原始资料翻阅,信息传递中失真的可能性不高。
從报纸来看,从采编到刊发的整个过程中,记者采写的稿件需要编辑审核把关,负责人审阅、编辑技术处理后才能刊发,刊发后不容更改,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对来说较高。
纸质书不会消亡的原因英语作文
纸质书不会消亡的原因英语作文The Persistence of Paper Books.In an era dominat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andelectronic devices, it might seem as though paper books are destined to become obsolete. However, despite the widespread availability and convenience of e-books, paper books have remained resilient and continue to hold a significant place in our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personal lives.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reasons why paper books have not yet succumbed to the digital onslaught and why they are likely to persist in the future.Firstly, paper books offer a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reading experience. The tactile feel of turning pages, the smell of fresh ink, and the visual aesthetics of a well-designed book are all elemen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pleasure of reading. This experience is difficult to replicate on a digital device, where the reading process is often more mechanical and lacks the personal touch of aphysical book.Secondly, paper books have a longer shelf life than e-books. While digital files can be lost or corrupted over time, paper books are durable and can last for generations. They do not require batteries or charging and are not subject to the whims of technology. This durability ensures that important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works can be preserved and accessed for future generations.Moreover, paper books are more accessibl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 areas with limited infrastructure or不稳定的电力供应, e-book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may not be practical or affordable options. Paper books, on the other hand, require no special equipment or software and can be easily distributed and shared. This accessibility iscrucial for promoting literacy and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ural areas.Additionally, paper books foster a sense of ownership and personal connection that is not always possible with digital media. When we purchase a physical book, weestablish a direct link with the author and the content. We can highlight passages, make notes in the margins, and even pass the book down to others as a token of our appreciation. This personalization and customization are not easily replicated in the digital world.Furthermore, paper books have a unique role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While e-books have opened up new avenues for self-publishing and indie authors, traditional publishers still rely heavily on physical books for their profi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Paper books generate revenue through sales, royalties, and secondary marketslike libraries and bookstores, which in turn supportauthors and cultural creativity.Lastly, paper books are often considered as collectible items with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 Rare books, first editions, and signed copies are highly prized by collectors and can fetch considerable sums at auctions. This aspect of paper books adds an extra layer of appreciation and value that goes beyond the mere act of reading.In conclusion, while digital technology has undoubtedly transformed the way we consume and access information, paper books have remained resilient due to their unique qualities and the value they bring to our lives. From their tactile appeal to their dur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paper books offer an experience that cannot be replicated by any digital medium. While e-books may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convenience, paper books are likely to persist as a cherished and essential part of our cultural heritage and reading lives.。
纸质媒体会被网络媒体取代么
纸质媒体会被网络媒体取代么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电脑等新媒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充斥着社会和私人生活的各个空间。
我们大部分人都感觉到了高科技带来的便捷。
这些新媒介以高速、便捷,集语言、动画、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优势,撼动着媒介老大“纸质媒介”的地位。
作为新闻媒体的网络有如下特点:1.极强的时效性。
印刷报纸要经过稿件的文字录入、图片扫描、计算机组版等渠道将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等多个环节。
而网络媒体只需要输入信息,就可直接将信息传播出去。
网络新闻使新闻“及时性”的标准不段攀升,从“几小时前的新闻”到“几分钟的新闻”,从“几秒前的新闻”最终变成了“即时性”。
2.广泛的传播面。
目前互联网已覆盖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上网人数超过3亿人。
截止到2000年2月,中国上网主机达到892万台,上网人数2250万人。
3.多媒体化的信息。
传统媒介传播信息的形式总是或多或少受到限制。
而网络则可实现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的、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的信息传播。
一方面,这可以使人们更方便地获得信息,并享受到新的乐趣;另一方面,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一种新的技术方式将改变人们的感官平衡,这也就可能会给整个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带来影响。
4.突破线性限制的超链接方式。
万维网的超文本、超链接的思想,不仅大大方便了人们上网获得信息,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海洋。
这对于提高网络新闻的报道面,加强报道深度,有着一定作用。
5.不断增强的互动性。
网络传播打破了过去由信息传播者单项传送信息的格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信息的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受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也得以增强。
6.灵活多变的传播模式。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都是“点到面”的传播,而网络传播则要灵活的多,网络传播可以是个人到个人,个人到多人,多人到多人,多人到个人。
以报纸为例与网络媒体比较,报纸的生产方式是落后的。
作为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报纸在信息社会步履蹒跚。
网络媒体是多媒体的展示,传统报纸则渠道单一;网络媒体是即时传播,报纸是定时出版;网络媒体以秒更新新闻,报纸以天更新新闻;网络媒体是双向互动,报纸则是单向传播;网络媒体的内容空间宽广无际,报纸的容量则受到版面限制;网络媒体可以做到个性化服务,报纸则是大众化覆盖,无法照顾个性需要。
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
高尔基高老先生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那么,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其实,没这梯子人类也能进步,可是爬啊爬啊,进步的慢,所以需要读书,给自己一个加速度。
有了电子书之后,可以让这种加速度变得更快,因为她更省钱、省空间,更方便。
以下是刘兴亮对电子书相关领域的几个看法:1、纸质图书一定会走向消亡。
我说的所谓消亡,不是简单意义的纸质图书的消亡,而是以纸质图书作为主营业务和核心商业模式的消亡。
也就是说,作为一种媒介形式和出版方式,纸质图书依然会有更长久的存在,但是,一切以纸质图书作为支柱收入的商业模式,都将在未来10年间遭遇重大挫折,乃至消亡。
2、大胆预测,大约三年后,电子书将很快成为人们的阅读主流。
它将凭借方便、环保、经济三大优势,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渠道。
3、我比较看好Kindle的模式,内容与终端一起做,未来电子书市场的巨头一定是两者都有。
如果汉王只是做电子书,那么做再大也是大公司但不是巨头。
反过来说,盛大也一样,所以盛大文学要发布电子书战略,要建云中图书馆。
只是对于他们来说,各自需要去面对的难题或者说新领域有所不同。
4、目前,几家电子书厂家的终端设备的价格都在2000多元。
预计在不远的时间里,这个价格会不断下降。
同时,山寨电子书估计会很快就跟上,现在,深圳华强北已经有一些山寨电子书了。
所以,电子书厂家终会受到山寨厂商的不断挤压。
5、电子书这桌牌局,目前主要有四个玩家:东面坐的是阅读器厂商,如索尼、汉王等;南面坐的是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西面坐的是传统出版商,如辽宁出版集团等;北面坐的是在线阅读厂商,如盛大文学等。
目前,坐北朝南的玩家盛大文学最有可能走Kindle“终端+内容”捆绑的老路,最有可能成就伟业。
终端制胜,内容为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质媒介不会消亡
李霄
20126103
城环学院给排水2班在以数字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所谓新媒体广泛出现后,不少人认为纸质媒介前景不妙。
更有人预测:50年后纸质文献将在主要国家退出历史舞台。
100年后,人们将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纸质文献了。
但是纸质媒介真的要寿终正寝了吗?在网络传播来势凶猛的当下和不断发展的未来,纸质媒介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自从东晋时期纸基本上取代了简牍到上个世纪后期新媒体的出现,纸质媒介一直是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纸质媒介早已超越了媒介最基本的传播功能,而是以其载体的特殊性建构着人的精神情操、审美情趣,影响着人的生存和生命,与人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读书人最喜欢自己的书斋,无论怎样布置,书是少不了的。
那一架架一柜柜的书,就是书斋主人的贴身伴侣,精神性命。
回到现在,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好多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
就是那些腰缠万贯的商贾们,也要辟出一个空间,里边摆上装帧精美价格昂贵的书。
为了阅读也好,附庸风雅也罢。
书本固然可以传递知识,摆脱了现实功利目的的读书却不单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出于习惯,看重读书这一行为本身蕴含的乐趣。
花前树下,湖边草地,都是读书的好场所。
这类读书、赏书的精神、喜好,已经不仅仅是人的外在生活了,而是形成了习惯、品性,内化为人的生命。
即不光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生存。
而一旦某种行为方式形成了习惯、癖好,与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审美情趣融为一体时,要改变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新媒体固然发展很快,也有纸媒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但要想让读书人舍弃他视为性命的书,而从网络、从电子出版物中获取他在纸质媒体中得到的快乐,几乎是不可能的,起码是难上加难。
我们无法想象书斋里只有一台电脑、一摞光盘;更无法想象一个读书人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操作着一台现代化的阅读器。
不是这种情形不可能出现,而是人难以改变他的审美兴趣、阅读习惯。
新媒体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又一次成功,是人的力量的体现,所以人们给予了它高度的评价。
新媒体有着自己的传播特征:网络语言颠覆了传统纸媒的诗性叙述方式,而采用一种新型的技术性的表述话语;网络页面常常充斥着简捷直观的图像信息;复杂的社会历史现实被拆解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事件;局部信息传递为全息式取代;传受互动模式使批评失去了沉淀的时间,成了即时性话语。
但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这在今天已经是不言自明的道理。
在新媒体的裹挟中,人变得懒惰、顺从、平庸、不思考,对自己和人类的命运漠不关心。
人的灵性被传媒的魔掌遮蔽了。
与新媒体的全息性、传播迅速、储存量大、传受互动、科技含量高等特点相比较,纸质媒介确实缺乏一些现代化的优势。
然而,正是这种优势的缺乏,使它具备了新媒体所不具备的长处。
它是一种个人化行为,来自灵魂深处,所要揭示的是个人的也是人类的历史、现实、思想——一种颇具本质意义的深层的东西,以及对诗性生存的守护,并使自己和他人在揭示和守护中体验到生存的痛苦和快乐。
他置身的不是一方狭小的屏幕之前,而是历史、现实、
未来三维时空;所追求的不是即时性的喧嚣,而是恒久、孤独、厚重,并把这些提供给它的受众。
虽然在省时省力的情况下,纸质媒介确实不太被大众所青睐。
但其实旧媒介并未消亡,而是在改变。
今天的报纸等纸质媒介还在以他应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各种报纸、杂志、书籍正朝着多种类、多方面、多元化、低价格、高享受方向层出不穷的前进着。
在新媒介没有普及全宇宙的情况下,提出纸质媒介气数已尽,似乎太牵强了点。
何况就算新媒介以后更完善了,但还是会有人喜欢笔墨的香味的。
只要有人需要,纸质媒介就不会没有发展的空间,更不会走到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