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廖小华老师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发光体•掌握如何制作简单的发光物品•加深理解光的性质和特征•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准备•电池、LED灯•小铜线、手电筒•纸板、颜料、配料等•课堂展示台和播放器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发光的物体,询问学生对发光的看法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发光体?2. 知识普及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光的性质和特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发光体的概念和原理。

3. 制作发光物品老师和学生分成小组,利用电池、LED灯、铜线等简单材料,制作简单的发光物品。

步骤如下:1.使用电池和LED灯制作一个小型的电路;2.将铜线与LED灯焊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3.使用手电提供能量,使LED灯点亮。

4. 设计发光扑克牌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设计发光扑克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发光世界。

步骤如下:1.学生自主创意,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动物或者形状;2.利用纸板和颜料等材料进行制作,并且在内部放置LED灯等电子材料以达到闪烁的效果。

5. 报告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完成的发光物品,并通过自己的制作过程向大家分享自己学会的经验和技巧,让同学们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是以构建知识群体为中心的,利用生动有趣的制作方式,将基础科技知识进行生动的演示和现实,以启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并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发光体的原理和特点,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本讲义的设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电子基础,可以通过在前置讲义中教授一些基础的电子线路相关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主题为“会发光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光的来源,探索自然和人工发光物体,学习光的传播,以及安全使用光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幼儿能够识别和描述周围环境中会发光的物体,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以及安全使用光源。

教学重点:识别和描述会发光的物体,培养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发光玩具、太阳光模拟器、镜子、反光板等。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手电筒、发光玩具等物品,引发幼儿对发光现象的兴趣。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会发光的物体。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光的来源,如太阳、电灯等。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比较、分类自然和人工发光物体。

解释光的传播原理,让幼儿了解光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眼睛的。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请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了解的会发光的物体,并进行分类。

实践操作:使用镜子、反光板等物品,让幼儿亲身体验光的传播和反射。

4. 安全教育(5分钟)强调安全使用光源的重要性,如避免直视强光、正确使用手电筒等。

讨论如何保护眼睛,预防光污染。

六、板书设计1. 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自然发光物体:太阳、萤火虫、发光菌等人工发光物体:电灯、手电筒、发光玩具等光的传播原理: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请幼儿在课后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会发光的物体,并记录在画纸上。

提示:可以画出或剪贴图片,并标注物体名称。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他们对光的传播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安全教育方面的掌握情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二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二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二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绳子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出声音的绳子二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活动准备1、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活动过程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发光体,以及有哪些物体会发光。

2.探究发光体发光的原因。

3.学习如何用手电筒实验模拟黑暗中的发光情况。

4.培养观察、思考、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手电筒、光棒、荧光笔等发光体。

2.黑布或黑纸,以模拟黑暗环境。

3.PPT或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
1.学生们坐在教室中央,老师在黑暗的情况下手持发光体,让学生们猜测这是什么。

2.引导学生们探讨发光体的特点,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
1.讲解发光体的概念,以及发光体的种类。

2.介绍不同发光体的特点和用途。

3.探讨发光体发光的原因,包括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等。

三、实验环节
1.将教室的灯光关闭,让学生们进入黑暗的环境中。

2.演示手电筒实验,让学生们观察手电筒照射在黑暗环境中的情况。

3.让学生们分组,自行探究不同发光体在黑暗中的发光情况,并用荧光笔在黑板上绘制。

四、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总结发光体的特点和种类。

2.引导学生思考发光体发光的原因,并简单讲解相关物理原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如何在夜间穿越森林等。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中是否能够认真观察、探究和思考。

2.给学生出一些小题目或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内容。

3.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发光实验,以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4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4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4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篇1活动目标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动准备1.-照片:手电筒,课件-音乐:如果感到幸福2.大小不同的电筒若干个(分别使用1号、2号及5号电池)音乐活动过程一、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桌子上有什么?(电池)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儿交流(1)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小结:我们发现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2)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了解电池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1.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录音机里装电池的情况,并放录音让录音机响起来,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3.幼儿操作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电)4、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

安装电池时,要让电池上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是一样,然后盖紧盖子,打开开关,电筒就会亮了。

三、再次放录音音乐《如果感到幸福》,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篇2活动目标1、在拆、装、玩的过程中,了解电筒的基本构造,认识正负极,学会使用电筒。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了解什么是“发光”现象2.能够在游戏中学习掌握发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能够学会发掘身边的物体会发光的现象,并且做出分析和解释教学准备•小灯泡或者发光玩具•纸、笔•儿歌视频资源教学过程第一步:游戏和歌曲1.开始上课前,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儿歌视频让孩子们对“发光”物体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2.老师可以引入游戏环节,让孩子们想象着他们是探险家,要在教室里找所有会发光的物体,并在搜索过程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和表现。

3.当所有的发光物体被找到后,老师可以再次播放儿歌视频,唱着有关于光的歌曲,让孩子更深的了解光和发光现象。

第二步:实验探究1.老师可以拿一盏小灯泡或者一些发光玩具,向孩子们展示光的特点和发光的表现形式。

2.老师与孩子互动,探究一些物体是否可以发光,并开展实验探究。

比如把小灯泡照射在石头或者钻石上,试图发现是否能够发光。

3.在实验中,老师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引导他们将实验结果与自己预测的结果相比较,并进一步分析、解释。

第三步:练习和评价1.老师可以给孩子们一些纸和笔,让孩子们画出他们注意到的发光物体,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老师也可以发放一些光与发光有关的图画,并让孩子们找出图画中的发光物体,并说明他们是如何发光的。

3.教学结束前,老师可以通过问答、游戏、实验等方式,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孩子们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发掘身边可以发光的物体,做出分析和解释。

教学效果经过此次教学,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对“发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从实验中体验并探究发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孩子们也学会了去发掘身边的物体可能会有发光的现象,并且可以给出一些解释。

同时,游戏和音乐也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了解发光的物体有哪些,并探究发光的原理。

2. 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具体内容:
1. 知识铺垫
首先,教师要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发光物品,如太阳、灯泡、闪光灯、蘑菇等。

2. 实验探究
(1) 光线是怎么来的?
教师手持一根手电筒或者闪光灯,让孩子围着教师转动,观察到光是从哪里来的。

(2) 用手电筒制作彩虹
教师先将一大杯水倒在课桌上,再将一块十字架形状的透明玻璃片放在水里,让孩子们观察到水中出现的彩虹,再用手电筒照在玻璃片上,看到彩虹因为受到光的折射,出现了更多的颜色。

(3)用闪光灯找到“夜光苔藓”
教师事先在教学区域的角落放上一笼绿色的苔藓,并使用闪光灯照射上,让孩子们观察苔藓会不会因为照射而发光。

3. 讨论启发
让孩子们根据实验所得到的经验,自由探讨为什么太阳是发光的?如何利用光?等等。

4. 总结归纳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探究和讨论情况,帮助孩子们总结发光的物体及其原理。

教学准备:
1、各种发光物品及实物。

2、手电筒、闪光灯等。

3、十字架形状的透明玻璃片,大杯子和水。

扩展性活动:
1. 利用发光笔和黑板探究如何在黑暗中看到字。

2. 制作一些夜光的小工具,如夜光手表、夜光沙漏等。

3. 了解某些生物生态环境中的光学现象,如火虫发光等。

教学评价:
通过孩子们的表现发现其对于光的发光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其对于发光现象的好奇心、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用途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用途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光的用途教案简介
为适应与发展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根据本班幼儿认知分类的特征和兴趣爱好,我们在科学教学领域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创意设计,通过以下方案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教学题目:会发光的物体
教学目标:让幼儿领略感性认识到光的用途和特性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环节
以游戏形式进行。

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有一个光点传递游戏。

首先,老师端一盏电筒,点亮光源,并把光点从左到右边传递,孩子们猜猜发光的物体是什么?
步骤二:整体认识光的特性
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并与老师参与。

生成“关于夜光武器和车辆夜行的用具”的头脑风暴表格。

让学生在黑暗的状况下,把爱车用光亮化。

步骤三:举例说明光的用途
让老师展示各种不同的发光物品并解释它们的用途,然后让孩子们从桌子上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步骤四:综合归纳光的特点
通过展示一些光的特性的图片,让孩子们回顾并总结光的性质。

教学小结
该教案旨在通过感知认知的规律,激发幼儿学习自发 desire 并提升他们的个人探索和实证理念。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感官游戏和项目活动,让幼儿们学会对自己身边发现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实践,从而为幼儿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简介本次大班科学领域活动的主题为“发光的物体”。

本活动旨在通过实践观察,让幼儿能够认识和了解发光现象,探究发光的原理,并了解和感受发光物体的特点和分类。

知识准备在进行本次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向幼儿介绍一些相关知识,例如:什么是光光是一种电磁波,是电性光和磁性光在空间中传递的波动现象。

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可以传播约30万公里的距离。

什么是光源光源是发光现象的物体。

按照光源的分类,可分为原色光源和混合光源。

原色光源可以单独发射一种颜色的光,常见的原色光源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

混合光源可以发射多种颜色的光,常见的混合光源是白炽灯和荧光灯。

什么是发光现象发光是指物体在接受能量的作用下,发射出可见光的现象。

发光现象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发光两种类型。

实验步骤本次活动我们将采用实验方法,让幼儿亲身感受发光的现象。

准备材料•LED灯•红、黄、蓝、绿等颜色的透明塑料纸•黑夜•白天实验步骤1.给幼儿展示LED灯,并告诉幼儿LED灯是一种发光的物体。

随后,让幼儿拿起LED灯,观察LED灯的发光现象。

2.给幼儿展示红、黄、蓝、绿等颜色的透明塑料纸,并告诉幼儿这是一种通过光的透过、反射、折射产生不同颜色的方法。

让幼儿手持LED灯,再围绕LED灯放置红、黄、蓝、绿等颜色的透明塑料纸,观察纸张的变化。

3.请幼儿试着在黑夜发现光源(如路灯,汽车大灯等)的区别,再将LED灯放在黑夜中,观察LED灯的亮度和变化。

4.在白天,让幼儿试着发现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5.告诉幼儿发光物体的分类可分为自然物品和人工电气、光源类物品。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了解了发光的原理,探究了发光物体的特点和分类,同时通过实践观察,使幼儿学会了如何用透明塑料纸改变发光物体的颜色,从而开拓了幼儿的科学视野。

这也为幼儿未来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发光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发光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发光的物体》教案
【活动目的】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有意识地让青年供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

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星星。

2.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如X光的应用等。

3.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教师(介绍材料):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教师:你刚才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3、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二章节,主要介绍会发光的物体。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电灯、星星等,并探索它们发光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帮助幼儿认知和区分生活中不同的发光物体,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3.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发光物体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以及它们发光的原因。

难点:让幼儿理解发光物体的基本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验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材料(如手电筒、灯泡、电池等)。

学具:每人一个观察记录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晚上,老师带大家去户外观察天空,发现有很多闪闪发光的星星,引发幼儿对发光物体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电灯、火焰等,让幼儿认知和了解它们。

3. 实验操作(10分钟):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手电筒、灯泡等物体发光的原因,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索。

4.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为什么夜晚天空中的星星会发光?”等,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5分钟):让幼儿回到家里,与家长一起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其他的发光物体,并画下来,第二天分享给大家。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会发光的物体1. 太阳2. 电灯3. 星星4. 火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其他的发光物体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认知和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以及它们发光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实验和回答问题。

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

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

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引言】大班是幼儿园中年龄最小的一群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大班幼儿进行亲身实践,观察发光的物体,启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本篇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大班中开展有关发光物体的科学教学活动。

【活动一】活动名称:发现发光物体活动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的光源,让幼儿认识发光物体,了解光源的特点。

活动过程:1. 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如太阳、电灯、蜡烛等,并询问幼儿它们是如何发光的。

2. 准备几种不同的光源,如手电筒、激光笔、发光玩具等,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3. 教师用手电筒照亮黑暗的角落,让幼儿观察光的传播。

4. 组织幼儿参观学校的发光灯装置,让他们亲身感受光的照明作用。

【活动二】活动名称:黑暗中的闪亮活动目标:通过在黑暗中观察荧光材料,让幼儿认识荧光现象。

活动过程:1. 教师事先准备黑暗的小房间,或遮挡窗户,确保室内能够达到较暗的程度。

2. 准备一些荧光笔、荧光贴纸、荧光玩具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它们在黑暗中发出的光。

3. 教师向幼儿解释荧光现象,告诉他们荧光材料在光照下会吸收光能,然后在黑暗中释放出来。

4. 鼓励幼儿亲自使用荧光笔在黑暗中绘画,观察荧光效果。

【活动三】活动名称:探索镭射效应活动目标:通过观察镭射光线的传播,让幼儿认识激光光线的特点。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激光的特点,如直线传播、一束光等特点。

2. 准备一个小型镭射笔,注意确保使用安全,然后打开镭射光并调整到合适亮度。

3. 让幼儿亲自操作镭射笔,观察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4.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只有直线上的物体才能被镭射光照射到,而其他方向的物体没有。

【活动四】活动名称:自然界的光活动目标: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光现象,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发光物体和反射现象。

活动过程:1. 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如太阳光下的彩虹、夜晚的星星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课程背景近年来,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作为初步的教育场所之一,在科学教育方面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本教学设计以孩子们喜爱的“发光物体”为切入点,通过丰富引人入胜的活动和实验,帮助幼儿锻炼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探究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发光物体,知道常见的发光物体有哪些;2.能够通过观察、提问、探究等方式,培养探究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3.能够通过操作实现简单的电路搭建,从而理解发光物体的基本原理;4.能够简单的判断一些物品是否发光。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发光物体;2.常见的发光物体;3.发光物体的基本原理;4.通过实践搭建电路,让小班幼儿领悟产生光的条件;5.经过本次课程,能够提高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发光物体1.教师引入:向孩子们展示发光的物体(例如:火柴、LED灯、萤火虫等),让孩子们感受“光”的神奇和美丽。

2.举办物品的观察比赛,分小组进行观察和讨论。

3.带领孩子们回到课堂,共同总结、讨论,认识发光物体的特点。

活动二:电路实验1.教师引入:通过引入电线、螺丝帽、电池、灯泡等实物,让孩子们理解电路的整体结构。

2.通过为孩子们提供简单的电路材料,让孩子们动手搭建电路,带领孩子们认识到电路和发光物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互动问答1.通过互动问答来对孩子们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2.设计有趣的问题,例如“什么物品会发光?”、“听到发光物体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等,让孩子们进行回答。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参与探究实验的态度和行为表现;2.通过课后问答和科普知识测试,了解幼儿是否理解本次课程所讲授的科学知识。

3.对幼儿的探究兴趣、手工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六、总结本次教学课程通过对发光物体的引入和电路实验的开展,帮助幼儿探究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创造性地将仿拟操作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增强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出幼儿开掘、探究和创新精神及养成观察科学现象的好习惯。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目标: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会发光的物体。

3、做“小灯泡发光”的实验,知道灯泡发光的原理,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准备:1、地球仪,手电筒。

2、每两个幼儿一节电池,两根小电线,一个灯泡。

过程:一、夜晚的秘密前天,我们听了故事《我喜欢长长的夜》,夜里可以和爸爸做游戏,听妈妈将故事,那你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1、(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个红五星。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亮光代表太阳光。

2、当中国对着光源时,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呢?3、(教师操纵地球仪自转),当中国背离光源时,中国是白天还是夜晚呢?4、教师继续转动地球,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和夜晚的转换情况。

知道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

二、会发光的物体白天的时候因为有太阳,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亮的世界,可是到了晚上,整个夜晚变的'黑漆漆的,王老师请小朋友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在晚上也能看见东西呢?1、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大胆设想。

教师巡回走动,听取大家的设想,如用蜡烛、灯笼、火把、手电筒、电灯等。

2、根据幼儿讲述,教师将会发光的物体一一画出来,并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发光的?3、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说出其他的照明方法,如请许多萤火虫来照明,请闪电来帮忙等。

三、“亮一亮”游戏到了晚上,你们家是用什么办法让家里边得亮亮的呢?1、请幼儿尝试如何用电线导电,使灯泡亮起来。

2、教师示范及说明正确的方法。

3、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让灯泡亮起来。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设计意图:本次次活动是由故事《萤火虫找朋友》而引起的,孩子们知道故事里的萤火虫找寻找朋友的时候看到能发光的电灯、黑夜里动物的眼睛、汽车的灯以为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当时我提出了问题:“除了故事里的这些物体会发光,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孩子们带着这一疑问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收集了有关会发光物体的图片,孩子们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从而就生成了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按照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对探究发光物体的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1.手电筒、电池、电动玩具、蜡烛、火柴、打火机、荧光棒、积木、塑料玩具等实物若干,放塑料筐里。

2.关于会发光的物体PPT图片或课件。

3.分类卡、图片(阳光、月光、星光、闪电光、彩虹光、萤火虫光;火光、灯光、X光、激光、霓红灯、信号灯、红绿灯)若干。

小镜子若干。

活动指导1.探索、发现各种会发光的东西。

(1)导入:塑料筐里有什么?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分别是怎样发光的。

(2)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出会发光的物体。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幼儿对光的认识。

(1)提问:你发现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它们分别是怎样发光的?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那些东西会发光?他们又是怎样发光的?(2)幼儿观看课件及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会发光的物体的基本特性。

A:感知认识各种自然发光体(例如:钻石、夜明珠、太阳、月亮、行星、闪电、彩虹等)B:感知认识动物发光体(例如:萤火虫、发光乌贼、水母、松球鱼、夜晚动物的眼睛等)C:感知各种人造发光体(例如:电焊光、火光、灯光、X光、激光、霓红灯、信号灯、红绿灯、荧光棒等)3.初步学习按照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

(1)我们知道了,看到了这么多发光物体,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2)师解释什么是自然光?什么是人造光?自然光:自然界存在的可见光。

大班科学教案发光的物体 (2)

大班科学教案发光的物体 (2)

大班科学教案发光的物体【引言】在大班科学教育中,引导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发光的物体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孩子们会对发光的原因和机制充满好奇。

本文将从什么是发光、发光的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发光物体入手,为大班的科学教案提供一点点思路。

【正文】一、什么是发光发光,顾名思义就是物体自发地放射出光线。

与光线的反射不同,发光是一种物体本身产生光线的现象。

事实上,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有很多物体可以发光,比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此外,还有一些人造物体,如灯泡、荧光笔、手机屏幕等也能发光。

二、发光的原理关于发光的原理,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来理解,即自然发光和人造发光。

1. 自然发光自然发光指的是物体自身能够发光。

太阳、月亮和星星是最常见的自然发光体。

它们的发光原理是通过核反应释放能量,产生热和光。

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光源。

它的能源来自核融合反应,将氢原子转化为氦原子,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输出。

这些能量以光的形式传播到地球,使地球上的物体看起来明亮。

月亮是一个天然的卫星,它没有自己的光源,但能够反射太阳的光线。

当太阳光线照射到月亮上时,一部分光被月亮表面反射出来,形成我们看到的月亮的亮度。

星星是遥远的恒星,它们也通过核反应产生光和热能。

星星看起来很亮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很远,所以光经过长时间的传播后仍然可以到达我们的眼睛。

2. 人造发光人类通过科技和创造力,还可以制造出很多能够发光的物体。

其中最常见的发光物体是灯泡。

灯泡的发光主要依靠电能转化为光能。

内部有一个发光的丝状结构——灯丝,通电后灯丝产生热量,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从而发出亮光。

除了灯泡之外,我们还可以举一些例子。

比如荧光笔或荧光灯,这些物体能够发出明亮的光线。

荧光笔内部有荧光物质,当光照射到荧光物质上时,荧光物质吸收光能之后会重新发送光,形成我们所看到的亮光。

还有手机屏幕,手机屏幕通常采用液晶和LED背光技术制造。

液晶面板可以通过电流来控制透过光的程度,LED背光则提供了背景光源。

大班科学活动发光物质探索

大班科学活动发光物质探索

大班科学活动发光物质探索目前全球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迅猛,我们身处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大班开展了一次精彩的科学活动——发光物质探索。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次活动的具体安排和实施情况,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乐趣。

一、活动目标本次科学活动的目标是让大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了解发光物质的特性和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老师们精心选择了安全、易操作的发光材料,并准备了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工具。

其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最后,布置了实验室环境,使学生能够有序地进行实验。

三、活动实施活动当天,学生兴高采烈地进入实验室,迫不及待地期待着探索发光物质的奥秘。

老师首先给学生简要介绍了发光物质的概念和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发光物质”和“发光物质的制作原理”等问题。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首先是“荧光石的制作”。

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指导,依次将荧光粉、无味胶水和水混合搅拌,并倒入模具中进行固化。

这样,一颗颗色彩斑斓的荧光石就制作完成了。

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荧光石在黑暗中发出迷人的光芒,令他们兴奋不已。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荧光液的制作”。

学生们按照一定比例将荧光粉和水混合,并用试管装载。

当他们将荧光液放入黑暗中,液体发出闪烁光芒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惊叹不已,纷纷拿起试管摇摆以观察颜色的变化。

这样亲身参与制作的荧光液让孩子们对发光物质的制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活动的最后,老师组织了一个小游戏环节,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发光物品,并进行展示。

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们加深了对发光物质特性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发光物质的探索活动,大班的学生们收获颇丰。

首先,他们对发光物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荧光材料和荧光液的制作原理,并学会了用基本的实验操作。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理解其发光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会发光的物体及其发光原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会发光的物体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会发光的物体(如手电筒、荧光棒、萤火虫等)、投影设备、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无特殊要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个会发光的物体(如手电筒),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会发光的物体。

2. 新课讲解:(1)教师逐一展示会发光的物体,并让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解释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光,简单介绍发光原理。

3. 实践操作:(1)分组活动:每组分配一些会发光的物体,让孩子们自行观察并尝试总结出会发光物体的特点。

(2)集体讨论: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孩子们共同归纳出会发光物体的共同特点。

4. 总结回顾:(1)教师带领孩子们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会发光物体的特点和发光原理。

(2)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会发光的物体。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以及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2. 结果评价:通过提问和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发光的物体 大班教案

发光的物体 大班教案

发光的物体大班教案教案标题:发光的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光的物体是如何产生光的。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相关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火焰等。

2. 一些发光的物体,如手电筒、荧光笔等。

3. 一些不发光的物体,如书、椅子等。

4. 一些纸张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灯光,询问他们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发光的物体。

2. 探究(10分钟)展示一些发光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如太阳、电灯、火焰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和发光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产生光的?3. 实验(15分钟)将一些发光的物体,如手电筒、荧光笔等,放在桌上,并将一些不发光的物体,如书、椅子等,也放在桌上。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发光的物体和一个不发光的物体进行比较。

鼓励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发光而有些物体不能发光。

4.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并总结发光的物体和不发光的物体之间的区别。

帮助学生理解发光的物体是由于能量转化而产生光的。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用纸张和彩色笔绘制自己喜欢的发光的物体,如星星、月亮等,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

6. 结束(5分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发光物体,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描述。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发光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物体是如何发光的。

2.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发光的物体,如萤火虫、螢火蟲等,并让他们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和发光的原因。

3.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发光物体的特点。

教学反思:教案中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发光物体的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廖小华老师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发光的物体
设计意图:
本次次活动是由故事《萤火虫找朋友》而引起的,孩子们知道故事里的萤火虫找寻找朋友的时候看到能发光的电灯、黑夜里动物的眼睛、汽车的灯以为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当时我提出了问题:“除了故事里的这些物体会发光,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孩子们带着这一疑问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收集了有关会发光物体的图片,孩子们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从而就生成了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按照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对探究发光物体的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手电筒、电池、电动玩具、蜡烛、火柴、打火机、荧光棒、积木、塑料玩具等实物若干,放塑料筐里。

2.关于会发光的物体PPT图片或课件。

3.分类卡、图片(阳光、月光、星光、闪电光、彩虹光、萤火虫光;火光、灯光、X光、激光、霓红灯、信号灯、红绿灯)若干。

小镜子若干。

活动指导
1.探索、发现各种会发光的东西。

(1)导入:塑料筐里有什么?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分别是怎样发光的。

(2)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出会发光的物体。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幼儿对光的认识。

(1)提问:你发现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它们分别是怎样发光的?
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那些东西会发光?他们又是怎样发光的?(2)幼儿观看课件及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会发光的物体的基本
【大班美术教案/daban/meishu/】特性。

A:感知认识各种自然发光体(例如:钻石、夜明珠、太阳、月亮、行星、闪电、彩虹等)
B:感知认识动物发光体(例如:萤火虫、发光乌贼、水母、松球鱼、夜晚动物的眼睛等)
C:感知各种人造发光体(例如:电焊光、火光、灯光、X光、激光、霓红灯、信号灯、红绿灯、荧光棒等)
3.初步学习按照发光物体的基本特性进行分类。

(1)我们知道了,看到了这么多发光物体,这些光一样吗?有什
么不一样?
(2)师解释什么是自然光?什么是人造光?自然光:自然界存在的可见光。

人造光:由人工设计制造的仪器、设备产生的光。

动物光:会发光的动物。

(3)幼儿分组操作分类,师重点启发幼儿根据自然光、动物光、人造光进行分类。

(4)小结:每组请一幼儿展示操作分类卡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4.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进一步感知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可以取暖、照明……。

(3)借助课件小结:光可以取暖、照明、传递信息还是一种信号标志(如红绿灯),光能帮助人们切割、焊接。

还能娱乐、装饰
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

有了光我们生活光辉灿烂,如果没有光世界会怎样?
5.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兴趣。

组织幼儿玩“踩光斑”的游戏。

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样东西,它自身不会发光但借助光源也会发光,你们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吗?(出示小镜子)把它放在哪里会发光呢?(太阳和灯光下)你们回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借助光源也会发光?
提供小镜子,组织幼儿两人一组玩“踩光斑”的游戏。

(感知光的反射特性。

)自然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