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及其社会作用
试析闽南民歌社会功能性的流变
�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4 期
望 ) 抛满船鱼,兄弟重相叙� " 歌谣从来都是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一个民 族的口头历史以及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折射 � 闽南 生产劳动 , 男欢女爱乃至嬉戏逗闹,无一不在歌声中 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可以说,闽南民歌是当地人民 生活的一种真实存在 �
的诸 多传 统性 功 能正 不断 走向 衰 微� 为此 � 我们 应 该高 度 重视 对 闽南 民 歌的 挖 掘 整理 和 理论 研 究� 应 该投 入 大 量的 人力 � 物 力和财 力不 断创 新和 加强 传播 � 使 闽南 民歌 重现 其生命 力和 独特 的文 化魅 力� 关键 词� 闽南民 歌� 民俗 � 社 会功 能
二 � 闽南 民歌 的生 命力 与灵 活性
虽然民间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受特定的生产和生活 方式的制约,但其传承方式又有着极强的稳固性和灵 建人民生活史与心灵史的生动记录,与福建人民生活 相关的事物几乎都可以从闽南民歌中找到� 从闽南民歌所涉及的思想情感来看,可以归为两
民间音乐中得以一脉相承且保持长期不变的品种, 活性 �特定的民俗催生了特定的民歌,闽南民歌是福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our na l of c ha ngc hun Educ at i on I ns t i t ut e
Aug. 2010 Vol . 26 No. 4
试析闽南民歌社会功能性的流变
林媛媛
� � � � � � � 吉 林大 学 艺术 学院 � 吉 林 长春 �
摘 要� 通 过田 野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查的 研 究方 法� 笔者 发 现� 随 着现 代 社会 的 飞速 发 展 以及 人 们审 美 观念 的 转变 � 闽南 民 歌
民歌有什么作用
民歌有什么作用民歌是指某个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创作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歌曲,那么,大家知道民歌有什么作用吗?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一下民歌作用的相关知识。
民歌的作用一:教育传承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流传着歌唱长篇叙事诗,历史诗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族的“木瑙斋瓦”、独龙族的“创世纪”、僳僳族的“木刮基”等等。
这些歌曲记述了有关宇宙与人类起源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先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历史、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
这些歌曲曲调起伏较小,吟诵性强,篇幅长大,有的歌词长达数万行。
一般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唱完。
这些歌曲多在节日、祭祀或婚丧礼仪中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气氛肃穆。
民歌的作用二:人生礼仪人生有四个最重要的阶段,即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
在我国许多民族中,民歌贯穿于这四大礼仪。
例如彝族接生婆所唱的《秧子歌》,广西壮族男子18岁成年时所唱的《十八岁之歌》,蒙古族、普米族的婚礼歌曲,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土族、傣族、侗族、彝族、哈尼族、土家族、汉族的《伴嫁歌》(或“哭嫁歌”)、壮族、苗族、普米族的丧葬歌曲等等。
民歌的作用三:祭祀驱邪在一些民族中,民歌常用于祭祖活动,以及由巫师、神婆主持的祭神驱邪、除病免灾的仪式。
例如傣族的“祭神调”、“师娘调”、“卜卦调”。
侗族的“踩堂歌”(侗语叫“多耶”或“耶”)等等。
民歌的作用四:交际作用民歌的交际功用包括恋爱、交流、送往迎来及对歌斗智等。
它作为异性间交往的媒介,是我国许多民族中民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功用。
一些民族的传统歌唱节目也往往与此相关。
例如壮族的“歌墟”,苗族的“游方”,佬族的“走坡”,西北地区土、回、撒拉、东乡、保安及汉族的“花儿会”等等。
在节日的那一天,成百上千名青年男女聚集到专设的户外歌场交游、嬉戏和对歌,歌声通宵达旦,可持续数昼夜。
还有一些民族,如布朗族、基诺族、傣族及南部侗族地区,有小伙子去姑娘家对歌寻偶的习俗。
明朝的民歌与民谣
明朝的民歌与民谣明朝,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自1368年至1644年,共传承了16位皇帝。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革,从政治到文化都有了新的面貌。
而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明朝期间的民歌与民谣也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明朝时期的民歌与民谣,包括其特点、内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明朝民歌的特点1. 流行性:明朝民歌普及面广,深受民众喜爱。
无论是农民、工匠还是士人,都能通过传唱的形式传承下来。
2. 简单朴实:明朝民歌以简短、明快的曲调和通俗易懂的歌词为特点。
这使得它能够跨越社会阶层的限制,大众易于接受和理解。
3. 口耳相传:明朝时期,文盲居多,民歌主要以传统的口头传承方式流传下来。
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不断演绎和改编,逐渐形成了各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歌风格。
二、明朝民歌的主题内容1. 劳动与生活:农田劳作是明朝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因此许多民歌描绘了农民的劳作场景和生活状态。
这些歌曲坦率地表达了劳动者的辛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爱情与家庭:明朝民歌中的另一个常见主题是爱情和家庭。
这些歌曲唱出了情侣之间的爱慕之情,家庭之间的和睦与团结,以及婚姻的喜悦与悲伤。
3. 宗教与信仰:明朝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学都是主流的思想流派。
因此,一些民歌描绘了信仰、修道和祭祀等宗教活动,反映了人们对信仰的虔诚与追求。
三、明朝民谣的特点与主题1. 包含社会时事:民谣是明朝时期另一种流行的民间音乐形式。
它通常以口头传统的方式流传,娓娓道来的曲调和朗朗上口的歌词。
民谣常常涉及社会时事,如政治事件、民生问题等。
2. 幽默与讽刺:明朝的民谣多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通过夸张和谐的表达,这些歌曲给予人们一种戏剧性的感受。
3. 弘扬正义:明朝民谣也经常以正义和公义为主题,表达对不公平现象的愤怒和不满。
这些歌曲起到了舆论监督和社会声音倡导的作用。
四、明朝民歌与民谣的社会影响1. 维护社会稳定:明朝民歌与民谣在传达民众情感和呼唤公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南山南》为例分析中国民谣
以《南山南》为例分析中国民谣一、民谣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
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
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
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如:英国民谣摇滚代表人物凯特·斯蒂文斯的《回到地球》表现出英国民谣真挚的淳朴。
反民谣:并不就是反对民谣,而是强调不循规蹈矩。
它是一种融合了民谣和朋克的音乐形态,他继承朋克音乐那尖刻的社会价值。
例如:Feist的《let It Die》。
二、中国民谣(一)定义中国民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民谣,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中国民谣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中国民谣有种类别: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诀术歌、礼仪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南山南》则属于情歌。
(二)发展中国民谣有着悠久的历史。
《诗经》尤其是《国风》,可以当作是我国民谣的第一张民谣专辑。
到宋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大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方其兴时,士子为之语曰:<文选> 烂,秀才半”。
文豪苏东坡有这样的调侃:“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梗”。
明代人们歌颂张居正道:“张公若不早忘,四官定作探花郎”。
近现代时期,四人帮覆灭前后是民谣创作的一个高潮。
20世纪80年代,出现反应干部等级干部和个体户致富的民谣,“江上如此多娇,看王烑拓同志卖花椒。
”这样的民谣,暗示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1年的董小姐,2021年的当你老了,2021年的南山南,让民谣深入人心。
</文选>(三)作用1.教育传承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民谣记录着有关宇宙与人类起源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先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历史、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
第三章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民间文学的生活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
我们知道,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而创造文化,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发挥这一定的功能。
民间文学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
从我们的认识来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传授功能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
从而,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
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
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
如中国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神话是这样解释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篇》】非常明显,神话叙述中国独特的地理形势,并与日月星辰西落和水向东流的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
这无疑成为当时民众传授知识的途径。
神话这样,传说也是如此。
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
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
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就更直接明了了。
二、道德塑造功能“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
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23页】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众历来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约束,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属于风俗习惯中的村规民约、礼俗禁忌之外,人人们还通过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规范各自的行为,成为人民自觉遵守的传统。
音乐风格知识:民谣音乐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音乐风格知识:民谣音乐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民谣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民谣音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变迁的直接记录。
在20世纪初期,由于技术和商业的发展,唱片工业的兴起,使得民谣音乐得以传播和保存,成为了人们记录和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民谣音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例如,美国的民谣音乐可以反映出北美大陆早期探险历史、种族和社会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而中国的民谣音乐更是体现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和民俗,譬如山歌、田园诗、古琴等。
此外,民谣音乐还能够记录道德和价值观的的传承,成为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
除此之外,民谣音乐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民谣音乐的艺术性表现在它自身的音乐特性上。
民谣音乐的风格简单、自然、朴实,以吉他、手风琴、班卓琴等弹奏器乐为主,并注重歌词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风格给人深深的共情和敬畏之感,常常代表着一种简约却又贯穿人心的艺术高度。
此外,民谣音乐还有着非常积极的社会作用。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自己的音乐来传达社会批判、环保、和平等方面的信息与理念,从而提醒听众关注社会问题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例如,美国的著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歌曲就隐含着对种族歧视、人类不公正、社会现实等问题的反思。
而中国的民谣歌手齐秦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则成为了普及社会主义精神和浪漫情怀观念的代表作。
综上所述,民谣音乐既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一种艺术遗产。
它以它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让人们领略音乐与文化、艺术与社会、以及情感和思想的互相联系和推动。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谣传唱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谣传唱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人们最为热闹喜庆的时刻。
除了走亲访友、欢聚一堂之外,这个特殊的时期还伴随着许多形式多样的传统活动,其中之一就是传统民谣的传唱。
这些传统民谣不仅彰显了人们对春节的喜庆和向往,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
一、传统民谣的起源春节传统民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习俗和民间传承。
在古代,农耕文明极为发达的中国,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往往与农时关联紧密。
农民们在农闲之余,通过唱歌的方式来欢度新年、祈求丰收和福泽。
这些歌谣中融入了对自然、对家庭和对未来的祝福,流传至今。
二、传统民谣的特点传统民谣在形式上多以押韵的方式出现,歌词简洁、明快,容易记忆。
这些谣曲通常伴随着特定的节奏和旋律,给人一种愉悦的情绪。
从内容上来说,传统民谣主要表达人们对新年、对生活的期望和祝福之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是一种乐观向上的表达方式。
三、传统民谣的主题春节期间传唱的传统民谣可以涵盖多个主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对家庭幸福的祝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以及祈求福祉的愿望。
例如有一首经典的谣曲是:“新年到,拜年乐,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国泰民安,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这样的民谣在传唱中,不仅传递了人们对彼此的关怀和祝福,更凝聚了家庭团圆、社会和谐的价值观。
四、传统民谣的地域差异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也有所不同,传统民谣也因此呈现地域差异。
比如在北方的传统民谣中,常常描绘冰天雪地、农耕一年的辛勤以及对来年丰收的祈祷。
而在南方,民谣则更多聚焦于春花烂漫、鱼龙舞动,寓意着新春的希望与生机。
这样的地域差异使得传统民谣更加具有丰富和多样化的文化内涵。
五、传统民谣的保护传承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民谣面临着被冷落和遗忘的风险。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民谣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开始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
例如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民谣教学,开展传统音乐的演奏和比赛活动,提升人们对传统民谣的认知和兴趣,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
古代政治民谣及其社会舆论功能
CATALOGUE 目录•古代政治民谣概述•古代政治民谣的内容与形式•古代政治民谣的社会舆论功能•古代政治民谣的案例分析•古代政治民谣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政治民谣特点形式政治民谣的定义政治民谣的历史背景政治民谣的社会影响社会舆论的反映政治参与的推动政府形象的塑造历史记忆的传承政治民谣的内容反映政治事件古代政治民谣通常会涉及当时的政治事件,包括战争、政策、官员行为等。
传达民众呼声政治民谣是民众表达意见和诉求的一种方式,反映了民众对政治状况的看法和态度。
揭露政治黑暗面政治民谣往往会揭露政治的黑暗面,包括贪污腐败、权力斗争等。
010302歌谣、谚语、顺口溜等口头传播政治民谣的形式03纸媒与印刷术政治民谣的传播途径01民间集会、庙会02戏曲、说唱艺术1反映社会心理23古代政治民谣往往能够呈现民众对于某些政治事件或政策的态度和情感,从而反映社会心理。
呈现民众情感政治民谣通过传递民间诉求,揭示社会矛盾和民众的利益诉求,有助于理解民意和民生。
传递民间诉求政治民谣在引导公众舆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影响民众的政治态度和行为,促使他们关注和参与政治活动。
引导公众舆论监督政府行为促使政府改革警示官员自律批评政府过失影响政治决策提供决策参考古代政治民谣可以为统治者提供决策参考,了解民众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态度。
推动政策制定政治民谣可以影响政策制定,促使政府关注民生和调整施政方针。
调解社会矛盾政治民谣在调解社会矛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它可以平息民众不满情绪,缓解社会紧张局势。
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维护政权稳定周朝的“国人暴动”与《诗经》的政治民谣总结词周朝的“国人暴动”是《诗经》中政治民谣的典型案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众的不满情绪,对朝廷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详细描述在周朝时期,由于贵族和王室的腐败以及社会不公,导致了“国人暴动”这一重大事件。
在这个时期,《诗经》中的政治民谣表现出了对时政的批评和不满,如《大雅·瞻卬》等作品。
文章引用歌谣的作用
文章引用歌谣的作用歌谣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流传先知、教义、纪念歌等历史文化功能,在宣传正确思想,传播宣传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具有节日娱乐、抒情绘声等社会文化功能。
在广大读者、作家等领域,文章通常都会引用歌谣以增强作品的表现效果,从而起到更好的传播作用。
那么,文章引用歌谣会有哪些作用呢?首先,文章引用歌谣可以为文章增添语言色彩和文学气息。
歌谣作为文学语言拥有其有别于一般文学语言的特点,歌谣中的词句具有抒情意味强烈而又有典雅气质的特点,不仅可以起到把文章提炼得更加精致的效果,而且能为文章增添语言色彩,使文章成为一篇具有气息的叙述。
其次,文章引用歌谣有助于增强文章的内涵。
歌谣的词句具有很强的寓意,它们不仅可以起到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而且可以传达诸多深刻的内涵,因此通过歌谣的运用,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内涵,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此外,文章引用歌谣也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歌谣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从而可以从情感层面增强读者对作品的认知,进而使读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精神,产生强烈共鸣,因此文章引用歌谣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把文章的主旨传达给读者。
最后,文章引用歌谣也能激发读者的思维活动。
在文章中引用歌谣,可以让读者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借助于歌谣的内容去思考比较,而且歌谣的词句比一般文学语言更加抽象,这让读者能够更好的发挥幻想空间,激发自己的思维丰富性,从而获得不同的思考视角。
以上就是文章引用歌谣的作用。
文章引用歌谣可以为文章增添语言色彩和文学气息,它可以增强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而且还能激发读者的思维活动,从而起到更好的传播作用。
因此,文章的作者应当大量积累歌谣材料,运用歌谣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更好地传达文章的主旨。
引用民谣的作用
引用民谣的作用民谣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也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用民谣,可以使文章增添历史感和民俗风情,同时也能展现民间文化的丰富性。
此外,民谣还可以用来表达民间的思想和感情。
民谣中常常蕴含着民间的忧患、抱怨、憧憬和喜悦,这些内容可以为文章增添深刻的人文关怀。
在文学创作中,引用民谣也可以起到修辞的作用。
民谣的语言简洁、生动,常常能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简练、有力。
此外,民谣的节奏感强,引用民谣可以使文章的节奏更加流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民谣也是一种流传广泛的民间音乐,它以简单的旋律和简单的词语讲述着人们的生活、感情和思考。
民谣的作用很多,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作用。
传递信息民谣可以传递信息,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或者某些人的生活经历。
例如,民谣《茉莉花》讲述的是文革中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们的心理变化。
表达情感民谣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讲述着人们的快乐、悲伤、愤怒和希望。
例如,民谣《青藏高原》讲述的是一个农民对于自己的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传承文化民谣是一种较为浅显的文化形式,它能够传承一些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
例如,民谣《大草原》讲述的是蒙古族的传统文化——牧民文化。
影响社会民谣因为它的流传广泛和简单易懂的特点,往往能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民谣《不能忘记的传统》在讲述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反映着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保护传统文化的呼吁。
此外,民谣还能够通过讲述真实的生活故事,来提醒人们注意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思考。
例如,民谣《青春》讲述的是青少年在校园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旨在提醒人们注意青少年的成长问题。
总的来说,引用民谣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起到修辞的作用,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的民间歌谣与民谣传唱
传统节日的民间歌谣与民谣传唱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的习俗,常常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民间歌谣与民谣传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激活节日氛围的媒介,也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论述传统节日的民间歌谣与民谣传唱的意义和影响。
一、传统节日的民间歌谣民间歌谣是广大民众创造并传唱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
它以简单、朗朗上口的词句展现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喜悦、期盼和祝福。
比如,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经常唱着《贺新年》、《恭喜发财》等欢快的歌谣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通过民间歌谣,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将自己融入其中。
歌谣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寓意,使得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民间歌谣也具有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功能,它们传递着民俗传统和价值观念。
通过世代相传,这些歌谣成为了一个社区或国家的独特标识。
二、民谣传唱的意义与民间歌谣不同,民谣是一种更为深入的音乐表达形式。
它通过歌曲的旋律与歌词传递着更为复杂的情感和思考。
在传统节日中,民谣能够更好地展现人们对节日的愉快、离别或者悲伤的情感。
例如,在西方的圣诞节期间,人们会唱起《铃儿响叮当》、《平安夜》等民谣,表达对这个特殊节日的热爱和祝福。
民谣传唱的意义在于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通过民谣,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同时,这种传承也使得传统节日得以保留并持续发展,确保了文化的多样性与传统的延续。
三、传统节日的民谣传唱对社会的影响传统节日的民谣传唱对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一起唱歌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增进感情,并建立更为密切的社交网络。
这种社群的凝聚力有助于社区的稳定与发展。
其次,传统节日的民谣传唱也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
很多地区都利用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谣来吸引游客。
例如,中国的端午节和西方的万圣节等都成为了吸引海内外游客的热门节目。
通过推广传统节日的民谣,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增加文化交流与了解。
春节的传统民谣
春节的传统民谣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国人民共同欢庆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庆祝和祈福外,还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比如唱民谣。
民谣,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文化形式,以其简洁明快的曲调和富有感情的歌词而著称。
在春节这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聚在一起唱唱民谣,共同感受节日的喜悦和温馨。
在广袤的乡村,尤其是这种传统的习俗更是深入人心。
年轻人会跟着长辈学会许多传统的民谣,一家人欢声笑语,和睦温馨。
而在城市里,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传统的民谣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在一些有心人的努力下,民谣依然得以传承。
在一些文化活动中,人们会从民谣中感受到古老的气息和乡愁,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春节的传统民谣,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它讲述着古人的智慧和勤劳,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唱民谣的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深厚情感。
这种传统的习俗,不仅让人们在节日里获得快乐,更让文化传承得以延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民谣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一些新的元素被融入到民谣中,让它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有一些讲述当下社会生活的民谣,引起了年轻人的共鸣,使得传统民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让我们一起唱起那些传统的民谣,感受古老的韵味和美好的情感。
让我们坐在一起,把家人团聚在一起,感受这份难得的温馨和快乐。
让我们用唱民谣的方式,传承和弘扬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永远传承下去。
愿我们在这个春节里,用传统的民谣,把快乐和幸福传递给每一个人。
元宵节民谣传唱活动
元宵节民谣传唱活动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是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赏灯笼,猜灯谜,还有一项特别有意义的活动,那就是民谣传唱活动。
民谣传唱活动是元宵节习俗之一,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年轻人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下面将介绍一下元宵节民谣传唱活动的由来、意义和传统规则。
元宵节民谣传唱活动起源于古代,是一种家庭和邻里相聚共度节日的方式。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围坐在灯光昏暗的角落,彼此传唱各种不同的民谣,歌唱神奇和传说中的故事,共同感受节日的氛围和乐趣。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加深亲人之间的感情,也能够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是一种非常传统而又温馨的互动方式。
元宵节民谣传唱活动的意义在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民谣作为一种口头传承的文化形式,承载着古代人们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价值观。
通过传唱民谣,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风土人情、习俗传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参与民谣传唱活动也能够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情感,拉近彼此的距离,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和家庭和睦的文化传统。
元宵节民谣传唱活动有一些传统的规则和习惯。
首先是要选择有意境和寓意的民谣进行传唱,如《庐山谣》、《天净沙·秋思》等,这些民谣往往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理,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是要有一个领唱的人,他负责率先唱出每一句歌词的节奏和调子,让其他人跟随和合唱。
最后是要保持一种庄重而又欢乐的氛围,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够在传唱民谣的过程中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温馨。
总之,元宵节民谣传唱活动是一种传统并且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它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增进亲情友情,培养人们的情感和内涵。
希望在今后的元宵节,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民谣传唱活动中来,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俗文化,让这一传统习俗得以延续下去。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元宵的传统民谣
元宵的传统民谣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人们会聚在一起,品尝汤圆、赏花灯,参加猜灯谜等活动。
而元宵节的传统民谣也是这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优美动听的歌词和旋律,带给人们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元宵节的传统民谣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民谣是《迎春花开》,其内容描绘了元宵节的欢乐景象。
歌词中讲述了人们聚在一起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的场景,道出了人们喜庆祥和的心情。
这首民谣通俗易懂,唱起来旋律欢快,极容易被人们传唱,并世代相传。
除了《迎春花开》,还有不少受欢迎的民谣,例如《元宵节》,它以抒发人们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
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的歌谣,元宵的传统民谣更加注重歌词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通过音乐的形式将人们对元宵节的深沉情感和寄托心愿完美融合。
元宵的传统民谣不仅仅是简单的歌曲,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对节日的美好祝愿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些民谣往往能够让人们回忆起童年的欢乐时光,感受到家人团聚和友情的温暖。
它们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人们对祥和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此外,元宵节的传统民谣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在元宵节时会自发地组织集体唱歌活动,通过传唱民谣的方式,加深了人们的交流与友谊,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这种传统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留着,成为了农村地区特有的元宵节庆祝方式。
总的来说,元宵节的传统民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美的旋律和歌词,为人们带来了节日的喜悦和温暖。
这些民谣不仅仅是歌曲,更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它们在元宵节期间成为了人们聚会、交流和欢庆的重要纽带,将人们的心连在一起。
元宵的传统民谣,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于民谣的散文
关于民谣的散文
民谣,是岁月里的一首诗,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串音符。
它诉说着普通人的生活,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
在那些悠扬的旋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遥远的故乡,听到了母亲的呼唤,感受到了青春的激情。
民谣,是生活的写照,是心灵的慰藉。
那些经典的民谣,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
它们或许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
在民谣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可以体验到生活的苦与乐。
每一首民谣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命的温度。
它们或许是平淡无奇的小事,或许是感人肺腑的传奇。
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是岁月的见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民谣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它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我们就会被深深地打动。
让我们一起聆听那些经典的民谣,感受那些美好的时光。
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用民谣来铭记那些难忘的瞬间,用音乐来温暖我们的心灵。
艾香悠悠溢端午开头引用民谣的作用
艾香悠悠溢端午开头引用民谣的作用以艾香悠悠溢端午开头引用民谣的作用为标题艾香悠悠溢端午,这是一句熟悉而又动听的民谣开头。
民谣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社会功能。
在端午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中,引用民谣可以起到让人回忆过去、传承文化、增强节日氛围等作用。
引用民谣可以让人回忆过去,唤起人们对端午节的美好回忆。
民谣中经常描绘的是古老而淳朴的生活场景,比如《艾香悠悠溢端午》这首歌中就唱道:“前人把端午节,视为过年一样热闹。
粽子儿香飘满街道,龙船儿飞驰在江浙。
”这样的歌词让人们仿佛回到了过去,重温了那些与端午节有关的美好时光。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引用民谣可以让人们暂时脱离现实,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
引用民谣可以传承文化,让年轻一代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引用民谣,可以将端午节的相关故事、习俗和传统价值传达给年轻人。
比如,《艾香悠悠溢端午》这首歌中唱到:“纪念屈原的故事,粽子象征思念的家。
”这样的歌词告诉年轻人端午节的由来和象征意义,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通过民谣的艺术表达,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引用民谣可以增强节日氛围,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端午节是一个家庭团聚、亲友相聚的节日,而民谣常常以其欢快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表达出人们对节日的喜悦和祝福。
比如,《艾香悠悠溢端午》这首歌中唱到:“粽子儿香飘满街道,龙船儿飞驰在江浙。
”这样的歌词让人们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热闹和喜庆,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在庆祝活动中播放民谣,可以让人们更加投入到节日的气氛中,共同感受节日的喜悦和祝福。
以艾香悠悠溢端午开头引用民谣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节日氛围。
民谣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朴实、真挚和质朴的特点,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端午节的魅力。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温暖而动听的民谣,感受端午节带来的欢乐与祝福。
关于民谣的随笔
关于民谣的随笔
民谣,是一种源于民间、富有乡土气息的音乐形式。
它以其简单、质朴、真挚的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当今社会,民谣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形式,它不仅能够传达情感,还能够传承历史文化。
在我看来,民谣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和自然。
民谣的歌词往往来自生活,反映着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而民谣的音乐则常常是简单的旋律和节奏,易于传唱,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此外,民谣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通过民谣,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信息。
在民谣中,我们可以听到关于劳动、爱情、离别、战争等主题的故事和情感,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民谣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我感到疲惫或者孤独的时候,听一首民谣往往能够让我感到安慰和温暖。
有时候,一首好的民谣甚至能够让我泪流满面,因为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记忆。
总的来说,民谣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和魅力的音乐形式。
它不仅能够传达情感,还能够传承历史文化。
对于我来说,民谣也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安慰心灵的良药。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民谣,感受它所蕴含的美和价值。
民歌
音乐类别
01 词语解释
03 起源与发展 05 汉乐府
目录
02 简介 04 主要区别 06 种类
07 民族特点
09 经典曲目
目录
08 特征 010 作用
民歌是指每个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创作的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特色的歌曲,是每个民族劳动人民的传统歌 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 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
至于其他大家能常常听到的西方民歌手有:PPM最喜欢的(相信是) Peter, Paul and Mary, Simon and Garfunkel, Donovan, Joni Mitchell, John Denver等等。
主要区别
民歌和民谣的涵意实有点区别,民谣的「谣」字,有「虚」、「无」的意思,亦即所谓谣言、谣传。「民谣」 是泛指古时在民间流传的歌曲,而作曲者已无可稽考,这些我们才会叫做民谣(当然也可叫民歌),所以我们会说 现代民「歌」或城市民「歌」,而不应有现代民「谣」或城市民「谣」之说。
种类
按形式和作用 按地域
按体裁 按人群
(1)高原山歌
山歌是中国民间歌曲的代表性体裁之一,是人们在山间野外放牧、砍柴、挑担、锄草、行路等个体劳动生活 中随意咏唱的一种短小民歌。歌者完全不受正在从事的劳动节奏的限制,兴之所至,引吭而歌,唱腔充满自由、 奔放、舒展、悠长的特色。中国的山歌流传很广,但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北部高原、山区广大地带。
简介
形式
世界
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 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 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谣)。它和人民的社会生活 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 慧的结晶,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世界上最自然的三种声音:天籁、地籁、人籁 • 民谣是这样一种人籁之音,它是发乎民众内心的声音,是 民众对社会现实生动而真实的评价。历代统治者都重视民 谣,民要成为他们考察风俗和政治得失的一种重要手段。 • 一、民谣的概念 • 民谣是民众评价活动的一种艺术形式,是由民众集体创作、 在社会上流传久远、反映地方民众心声的歌谣。 • 1.钟敬文:大抵由该社会之民众,迫于共同之需要,凭借 现实所能提供之条件而创成。在流行过程中,有不断受到 广大群众补充或修订。 • 2.特点:隐蔽性、传播性 • 3.民谣的形势:民谚、民谣、顺口溜
当代新民谣
• 大寨活,慢慢磨,干得快了费家伙。 • 队长对队长,毛衣对大氅。会计对会计,比比谁有人民币。 社员没法,缝个大褡。偷偷摸摸,改善生活。 • 四项基本守则:喝酒基本靠送,抽烟基本靠供,工资基本不动, 老婆基本不用。 • 四等爸爸:一等爸爸不说话,二等爸爸打电话,三等爸爸 跑上又跑下,四等爸爸坐在家里骂 • 四大虚:老板的肾,当官的稿,小姐的眼泪,统计局的表。
反映社会现实 • 欲得天下好,莫如招寇老; 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钉。 • 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 告吃被告。 • 鹁鸪鸪,鹁鸪鸪,帐房遍 野相喧呼。阿姊含羞对阿 妹,大嫂挥涕看小姑。一 家不幸俱被掳,犹幸同处 为妻孥。愿言相怜莫相妒, 这个不是亲丈夫。
民谣的传播渠道
• • • • • • 一、人际传播 历代口口相传的民间谣谚 二、中介传播 传抄 三、组织传播 有意识扩散:“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 反。”“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 吉。”“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 四、网络传播 • 新民谣。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
民谣与社会预警系统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谣是民心民情民意的真实
生动反映,可以借此感知社会存在的问题,帮助政府及时改正错误的 政策方针,兴利除弊。 • 一、历代政府都重视民谣对政治的借鉴。 • 1.最早的民谣集:《诗经》 《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 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 西汉《孔丛子· 巡狩篇》:“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 班固《汉书· 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 失、自考正也。”
例子
• • • • • 民谚: 1.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2.打春的萝卜立秋的瓜,死了媳妇的丈人家。 民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 顺口溜: • 1.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抄抄抄, 我们的绝招;打打打,家长的王法!
民谣的社会作用
• 一、反映风土民俗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生在苏杭,死在洛阳。 • 小白菜啊地里黄啊,两三岁上没有娘啊,就怕爹爹娶后娘啊。 娶了后娘三年整啊,有了弟弟比我强啊,他吃肉啊我喝汤啊。 拿起筷子想亲娘啊,端起碗来泪汪汪啊! •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 六十六,吃块肉;七十三,窜一窜。
汉乐府
• 《汉书·艺文志》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 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 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 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 君共餔糜。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二、反映生活经验 1.农业生产 枣芽发,种棉花;杨叶响,耩高粱。 老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在东,一阵风;云在南,雨连连;云在北,一道黑;云 在西,庄稼老头披蓑衣。 2.人生经验 分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入境问禁,到乡随俗。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谁能人前无人说,谁能背后不说人?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朝夕祸福
民谣的类型
反映风土人情生活经验
• 1.小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 了娘。 • 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 知报娘恩。 • 3.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 4.东北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 大姑娘叼烟袋,养孩子吊起来。 • 5.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 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 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 没有儿郎卖,身背着花鼓走四 方
班固《汉书· 食货志》 : “孟 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 木锋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 比其言律,以闻天子。故曰王 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 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 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 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 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 子”ຫໍສະໝຸດ • • • • • • •
三、反映民情民意 1.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2.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3.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 4.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5.张传林,不是人,来到枣庄扒祖坟。 6.泉城广场修扁了,经十路修软了; 绕城高速修远了,高架路修短了; 大明湖挖浅了,下岗工人造反了; 吴官正不管了,谢玉堂傻眼了,张高丽来晚了。 • 7.谢玉堂,真能干,要把济南变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