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难点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朴素的公有观念、平等观念、 原始宗教、道德观念 宗法等级观念和制度、天命 奴隶主占有制 论等意识 等级制、终身制、世袭制、 地主占有制 专制独裁制观念 资产阶级占有制 自由平等博爱、个人主义、 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 社会主义公有制 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集 体主义等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第一:从社会意识总体看,随着社会存 在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会发生或早或迟, 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第二,从某一观念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看, 只能由社会存在的实际变化的状况来解释。
•
从1910年到2003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习惯用语 里往往带有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影射。情话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情话的变化 是社会意识发出了转变。经过实践的更迭,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与 往昔大相径庭,也导致了社会意识前后的差别。
(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的两种表现。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 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重大 阻碍作用。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理论
正确反映了事 物的属性和变化 发展规律,能对 事物的发展趋势 作出正确的分析、 判断和预测,使 人们采取正确的 措施,推动事物 的发展。
• 经典情话 • 1910年:有你陪我,让我做皇上都不干大清就像一只破船,在1910年,航行一 年后,终于沉了。 这年列强蚕食瓜分,民族企业破产,房价飞涨,百业凋零, 民不聊生。一年后,统治阶级倒台了。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被 滚滚尘烟炮火湮没。 • 1930年 你放心地跟找红军去吧,俺等你一辈子 • 1945年 抗日让你等了了我八年,我就还你八十年的情。 • 1950年,多生几个娃为咱新中国添砖加瓦 • 1970年 咱俩的结合就是----工农大联合 • 1970年,文化大革命宣扬工农联合起来 • 1985年 把你的爱交给我承包把!我一定种好咱的自留地 • 2000年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2003年 卡拿去尽管刷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概念1.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交往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观念、认识、信仰等精神内容。
它包括科学知识、哲学思想、艺术审美等各种形式,是人类对社会世界进行反映和认识的产物。
2.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1.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一定的观念和认识后,会通过言语、行动等方式来改变社会存在。
例如,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就会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和浪费资源;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加强了,就会推动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且还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例如,在经济基础相对落后、文化传统较为保守的地区,人们对新思想、新观念接受程度较低;在政治制度相对封闭的国家,人们对自由民主等概念认识不足。
三、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的矛盾与统一1. 矛盾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存在着矛盾性。
由于社会存在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而社会意识则具有主观性和变动性,因此二者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例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剥削工人,而工人则追求劳动报酬的公平正义,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2. 统一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也存在着统一性。
社会意识是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仅反映着社会存在的状况,而且也能够指导和改变社会存在。
例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推动了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进步。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
1.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信仰等;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社会的阶级、民族的主导思想。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 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2. 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 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名词解释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社会科学中重要的概念。
社会存在指的是一个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形式,包括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物质财富、文化传统等。
而社会意识则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的认知、认识和反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存在中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等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而社会意识则反过来作用于社会存在,通过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和行动,推动社会存在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也体现了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存在中,经济基础是决定性的因素,它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变革的动力。
而社会意识则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特点和矛盾。
社会意识的变革和发展又可以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和思想觉悟,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研究对于理解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社会存在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问题的本质,为社会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而对于社会意识的认知和研究,则可以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把握,推动社会意识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应不断加强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研究,不断拓展我们的认知和思维,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文章的组织架构,以便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内容安排和逻辑脉络。
本篇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Section 1)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1.1 概述)中,我们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一主题进行简要的介绍,指出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讨论的背景。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传媒研考--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1、唯心史观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由这一前提出发,其主要缺陷有:其一,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歩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其二,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所有哲学流派——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是唯心史观。
因为它们不理解实践(尤其是物质资料生产实践)在社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不能正确地把握社会的本质。
2、唯物史观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进而唯物地、正确地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创立了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
它把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从唯心史观的统治下彻底解放出来,给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把对社会的研究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告别空想、成为科学。
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主要区别第一,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不同;第二,对社会及社会生活的本质的认识不同;第三,对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认识不同;第四、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同;第五,对历史创造者的认识不同;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1)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构成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生产方式(实践)、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说白了,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我们心中的想法之间的互动。
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关系中游走,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社会的变化常常会影响我们的思想,而我们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反过来塑造着这个社会。
就像一场交响乐,二者相互配合,和谐共鸣。
首先,咱们聊聊社会存在。
什么是社会存在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社会关系,还有经济基础。
这些因素像是我们生活的土壤,滋养着我们的思想。
想象一下,一个人在繁华的城市里,耳边是车水马龙、霓虹闪烁,这样的环境肯定会影响他的价值观、人生观。
相对而言,如果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周围是青山绿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那他的思想一定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咱们来谈谈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文化等,简单来说,就是大家的共同意识。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又在一起生活,互相影响。
比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开始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也因此变得多样化了。
要是没有这种变化,社会的发展可能会变得停滞不前。
再说说这二者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就像一对舞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有时候,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比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而另一方面,社会意识的变化也能反过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比如,越来越多人关注环境保护,这种意识的觉醒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行动,推动绿色发展。
再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吧。
想想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
它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像个魔法师,带来了无数便利。
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人们对隐私和信息安全的担忧。
这种担忧恰恰是对社会存在变化的回应,推动着人们在思想上反思,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于是,大家开始讨论法律和伦理问题,这不仅是对科技进步的反应,也在塑造未来的社会。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的不同。
分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1、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2、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对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3、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错中发展。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的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的。
1、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
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作基础,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又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它对经济建设不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发展方向。
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离不开政治建设提供的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离不开文化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在内的社会不断全面进步的过程。
深刻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自觉地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来加快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点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呀!就好比咱生活的环境,生活在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的人,对于金钱的看法那能一样吗?贫困地区的人可能更渴望稳定的收入,而富裕地区的人也许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2. 社会意识也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呢,你想想,那些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是不是常常推动社会的进步?要是大家都没有积极进取的意识,社会怎么发展呀!3. 不同的社会阶级有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哦。
就像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对劳动、财富的理解能相同吗?工人阶级更能体会劳动的艰辛,资产阶级可能更看重利益的获取。
4. 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引发社会意识的改变呀。
以前大家觉得有个铁饭碗就很好,现在呢,好多人更追求自己热爱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不就是时代变了,意识也跟着变嘛!5. 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呢,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观念差异可大了。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家庭、礼仪的理解就很不一样,这多明显呀!6.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呢,有些过时的观念可能还会存在一段时间。
就像重男轻女这种思想,虽然现在提倡男女平等,但还是有一些人有这种旧观念,对吧!7. 法律法规也是基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制定的呀。
为什么会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还不是因为出现了侵害消费者的情况,然后大家意识到需要这样的法律来规范,多有意思!8. 道德规范同样属于社会意识呀。
以前觉得离婚是件不好的事,现在大家更能理解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道德观念也在与时俱进呢!9. 宗教信仰也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呢。
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教义和价值观,这不就是适应不同的社会和人群嘛!我觉得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我们的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得好好研究和理解它们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研究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研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社会存在是指人类在物质生活中的物质资料生产和物质财富的创造活动。
社会意识是指人类对社会存在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和观念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物质基础。
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意识的变化。
例如,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意识的认识和表达。
社会存在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制度等对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特定的影响。
因此,只有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制约作用,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改造社会意识。
其次,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物质生活中自觉地反映和表达社会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
社会意识的发展会促进社会存在的进步和变革。
如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科学和文化的进步等对社会意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社会意识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现。
最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这是指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单向的,而且是相互转化的双向过程。
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导致社会意识的变化,而社会意识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例如,社会意识的进步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而生产技术的变革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意识的发展。
因此,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总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
正确把握这一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社会变革的规律,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等。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通过劳动取得的,但是如果只有劳动而没有劳动对象,没有地理环境,也不能创造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所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
一般说来,在其它条件大体相同而地理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地理环境优越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就快一些,反之就慢一些。
例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地理环境能够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
例如,森林资源丰富的加拿大,木材工业就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草原辽阔的澳大利亚,畜牧业就特别发达;而国土狭小、资源缺短缺的日本,则凭借自己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高科技,从国外输入原材料进行精加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加工工业。
第四,地理环境的生态环境平衡系统维持如何,也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各种生态要素之间能够进行正常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生态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能够保持协调发展,则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反之,如果生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则会造成严重的恶果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特别提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这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实际上都在这两者之间不断交织、互动。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 社会存在的基础1.1 物质条件的影响首先,什么是社会存在?简单来说,社会存在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这些条件包括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等。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一个小村庄。
村民们依靠农业为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生活自然富足。
在这样的环境下,村民们的生活状态就会相对安定,大家和睦相处,形成了浓厚的乡土意识。
这种物质基础直接影响了村民们的社会意识,大家珍惜土地,尊重自然,形成了对家园的共同认同。
1.2 社会结构的作用再说说社会结构,它是社会存在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社会结构,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
在一个阶层分明的城市中,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明显。
比如,在繁华的市中心,豪华的商场里,购物的顾客个个衣着光鲜。
而在城市的边缘,贫民窟中的人们却为生计奔波。
这样的差距,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大相径庭。
富人可能更关注个人发展,追求消费与享乐,而穷人则更关注生存与尊严,生活的压力让他们的社会意识更加务实。
2.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2.1 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意识不仅是反映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念、信仰等,会引导人们的行为。
比如,在某些地区,传统的家族观念非常强烈,家庭关系被视为社会关系的核心。
这种意识形态影响了人们对婚姻、教育甚至事业的选择。
年轻人可能在家庭期望和个人追求之间挣扎,最终决定或许会偏向家庭的要求。
2.2 文化的传承文化也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
传统的节日、习俗和信仰,都是社会意识的表现。
在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人们对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很强。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6.(2015·全国新课标卷I )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 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 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 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 实的民意基础。
(2)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 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10分)
C
7.(2015·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 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 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 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 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 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 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3.(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30)2016年年初,国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知识点解析
2017考研政治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知识点解析杨瑞十一月已经快结束了,政治的复习已经进入到了冲刺阶段了。
下面就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方面的核心知识点给大家梳理一下。
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构成了人类社会。
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由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组成,其中生产方式起着决定的作用。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按主体划分有个人和群体意识,按照层次划分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上。
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由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构成。
生产资料由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组成。
其中劳动资料里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构成。
其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其性质、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的起推动作用,不适合的起阻碍作用,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第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阶段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包括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前者强调的是思想,后者是制度、组织设施方面。
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是处于核心的位置。
在二者的辩证关系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这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摇心扭理牢今之济讲胡
。 ,住的牢后要建话锦
决经战坚,”设中涛
不济略持我。为指同
能建思发们他中出志
有设想展必明心:在
丝这,是须确是““
毫个牢硬继宣兴以七
动中牢道续示国经一
:
”
形式划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
2、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生产方式
•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 件中,生产方式是社 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 量。(详细请翻开课 本P95第三段)
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见书P95)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其次,要不断改革、调整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地理环境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性质与形式。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
第三,要提高管理水平,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不利因素。
和发展的永恒的、必须的 结合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谈谈如何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v.youku /v_show/id_XMjgxMzEwODc2.html
• 第三,要提 高管理水平, 消除影响生 产力发展的 不利因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关知识点有哪些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关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政治,想要取得高分和好成绩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不断求新求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
这不仅仅体现在题目的创新上,还体现在材料的新颖度和时效性上。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作为高考常考知识点,一起和小编来看一看相关知识点都有哪些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关知识点有哪些
社会存在的含义
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
社会意识的含义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既包括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一,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第二,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知识点详解免费范文精选
在教师资格笔试中,《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在考试中占有一定比重,在试卷的分值比重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
就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一知识点来说,在考试中涉及到的频率就比较高,下面我们将就此知识点与大家分享。
【考点精讲】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含义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方式、反馈方式的不同。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存在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化,但是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非一定同步进行,人类意识在思维层面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与现实的社会存在相对地分离,因此社会意识有时候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候也会超前地对未来的社会形式进行思考和规划。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难点解析: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
哲学作为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会涉及到大量的知识点。
虽然哲学部分的知识点不算最多,但却是最容易混淆的。
特别是在材料分析题里,知识点弄错了就会导致整个大题全盘皆输。
因此对于政治知识点,2017考研的研苞一定要扎实掌握,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一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其变化、发展的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真题链接】(2015.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其实,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