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改进说课稿
(第一课时)
一、实验教学背景:
本实验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呼吸作用”是学生接触的第二个比较复杂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对于学生理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节中通过3组实验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
因此实验现象的成功展示是本节课圆满完成的关键。
(一)实验装置改进的目标
按照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存在着不够完美的地方:
实验1:有机物分解需要氧的参与
●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惑:
由于萌发种子消耗了氧气使蜡烛熄灭了?还是由于萌发种子释放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了?
●实验改进目标: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
实验2: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能量
●实验不足之处:
1.装置密封性不够,容易散失热量,两个保温瓶的温差不大。
2.乙瓶装置难消毒,煮熟的种子易发臭,产生高温。
3.保温瓶不透明,观察不到内部种子变化。
4.保温瓶内胆易碎,小号内胆已经买不到。
小号保温瓶的内胆在市面上难以找到,需要寻求更好的替代品。
●实验改进目标:替代不足、直观、易操作!
实验3:验证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出气体
●实验不足之处:
1.实验用具繁多、较重;
2.实验操作有难度,如:倒水量、加水速度、气密性……
3.缺乏对照;
4.短时间内无法重复再用,消耗种子较多,需配备大量的器具。
5.玻璃管弯曲处容易断,存在安全风险。
实验改进目标:简单、易操作。
(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变:
我们不管选“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是验证呼吸作用。
学生只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阐述呼吸作用的概念;但没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为什么实验要这样设计?要成功地完成实验有什么技巧呢?能否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呢?能否将原实验装置改得更直观、更容易操作呢?我希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生物课堂上的时间不能满足学生进行探究。
因此,我改变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实验探究与改进”,课堂进行“成果展示”。
二、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
(一)生命观念
1.学生通过多个实验认识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生命现象。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改进,探索植物的生命规律。
(二)科学思维
1.学生先尝试按原实验操作,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2.学生能基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实质,进而阐述呼吸作用的概念。
3.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原实验的不足,进而运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相关实验进行实验改进,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与能力。
(三)科学探究
1.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发现不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方案、讨论与交流、并完成实验报告。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逐步形成科学表达的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实验改进成果,既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更大大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学生养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通过资料调查、实验改进、精益求精地完善实验装置的探究过程,不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四)社会责任
1.部分学生进行了实验拓展,尝试通过实验验证“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和“呼吸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原理。
2.学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进行实验,逐步养成有责任,有担当的科学情怀。
三、实验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
1.“呼吸作用”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用实验构成问题串,启发学生层层深入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从而顺理成章地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2.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都比较抽象,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更直观地了解呼吸作用的条件和产物,为理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质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阐述呼吸作用的概念。
2.教学难点:
(1)学生对呼吸作用三个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
(2)实现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与改进。
(三)学情分析
1.年龄特征: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对生物实验兴趣浓厚、创意思维活跃。
2.知识水平:
(1)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懂得“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初步学会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懂得“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氧气具有助燃作用”原理。
3.能力水平: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课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生物实验室内先按课本步骤进行实验,部分同学会实验失败。
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指导,先让学生掌握实验
技巧,重新操作,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借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实验探究的各种设备探究实验,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进行实验改进。
教师选取学生优秀的实验改进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
课堂上,师生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实验为依托,从实验现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的实质,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普适性。
学生通过“探究六大器官的呼吸作用”实验,总结出“呼吸作用”是植物的共同特性。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实验法、演示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
四、实验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
1.实验成果展示: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或改进装置——实验测试——实验报告。
2.表达与交流:结果分享——头脑风暴——进一步探究。
3.总结归纳:呼吸作用的条件、产物和释放能量等,填写反应式,阐述概念,归纳实质。
(见板书)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先设计一套直观、有效、易操作的实验改进装置,然后做好实验教学PPT;同时要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下列活动,选出优秀的实验改进作品,让相关学生做好实验展示的准备。
学生准备:
1.按照课本尝试完成实验,选取一个你认为不够合理的实验,尝试进行改进。
2.实验改进:
(1)确定一个“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2)设计实验: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
3.可选实验材料
植物:(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绿豆、土豆、萝卜、玉米、花等;
测量温度仪器:30cm温度计、11cm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仪器:恒温干燥箱、微波炉、电池炉等;
容器:保温瓶、集气瓶、标本瓶、塑料瓶、保温杯、保温袋等;
工具:各种型号的胶塞、棉花、漏斗、烧杯、燃烧勺、漏斗、火机、竹签等;
试剂: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等。
4.填写《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报告表。
(见附件)
5.课前实验探究,教师指导。
(三)课堂教学
【教学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回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那么到底这些有机物在植物体能是怎样被利用的呢?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来告诉我们答案。
”
【学生实验展示】
学生:通过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呼吸作用的过程,并通过分析、归纳,把结论关键词填写在“呼吸作用”反应式上。
探究一:有机物分解需要氧的参与
实验证明:瓶中缺少氧气使火焰熄灭。
探究二:有机物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实验现象:
(1)萌发种子的瓶壁上产生布满大量的水珠,灭活种子的瓶壁上产生没有大量的水珠。
(2)萌发种子的瓶内温度高于灭活种子的瓶内温度。
(3)将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放入2个瓶中,轻轻摇动20秒后取出,萌发种子的气体明显变浑浊,而灭活种子的没有使澄清石灰水发生变化。
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释放能量。
【教师点评】
(1)教师表扬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与实验装置的改进具有创新性。
(2)教师指出个别实验的不足之处。
【进一步改进】头脑风暴——改进装置
【学生填写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教师总结】
(1)“实验改进”的技巧。
(2)引导学生阐述呼吸作用的概念与实质。
(见板书)【堂上练习】精选题目,检测学习效果。
五、实验教学板书
六、实验创新改进
(一)实验改进思路
(二)实验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一: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创新设计二: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装置(升级版)1.实验装置:
2.实验器材:
保温的高硼硅玻璃杯、萌发的绿豆种子、煮熟的绿豆种子、澄清石灰水、清水、氢氧化钠溶液、电子温度计、50ml烧杯、火机、燃烧勺、蜡烛、可塑性橡皮。
3.实验原理:
(1)绿色植物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3)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
4.实验步骤:
5.实验结果与实验推论
6.创新后优点
(1)直观:透明的装置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2)高效:3-5分钟完成呼吸作用的验证实验;(3)易操作:各个环节操作简单;
(4)成功率高:所有学生都能成功完成实验;(5)主重要因素形成了“对照实验”;
(6)短时间内可重复演示(30分钟后);
(7)无需准备大量实验材料。
七、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效果评价表
八、实验教学亮点
1.创新:实验装置直观、简单、易操作。
2.高效:三验合一,缩短课时。
3.整合:“教教材”→“用教材”。
4.落实:落实目标,夯实基础。
5.提升:学生由实验验证——实验探究——实验改进,实现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培养!
九、实验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很多小组展示有价值的科学探究实验。
例如下图的《探究六大器官的呼吸作用》实验,学生总结出呼吸作用是植物的共同特性。
他们还研究了同种植物不同含水量时,保鲜的效果,发现水分少更利于植物的保存。
不少学生在本课程结束后,还继续修改自己是
实验装置。
学生只有对新奇的问题感兴趣,才会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想法被理解,才会逐渐建立起自信。
当学生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得到大家的称赞时,将会激化他们进行科学创新的冲动。
他们会自主探究更多新的问题,尝试各种新方法。
可见本节课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落实了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