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思考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2da1725453610661fd9f401.png)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
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
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四川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六月开始迎客;牡丹江市与房企合作,投资百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小镇——镜泊小镇,进展迅速;北京,在2011年,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等等。
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龙陵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海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海岛发展后劲,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
社会各界也予以广泛关注。
为此,我们民进龙陵县委专门组织力量,就此深入调研。
在充分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龙陵“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形成了初步设想,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特色小镇在龙陵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意义当前,龙陵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已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稳健。
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生态岛建设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缓慢,海岛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支撑相对乏力,海岛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后续力等。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龙陵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生态岛的打造中,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的独特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龙陵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留存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有着外貌破旧,功能配套不全,各类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群众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状态相去较远。
中国特色小镇之特色产业思考——杭州梦想小镇和云栖小镇规划设计的启发
![中国特色小镇之特色产业思考——杭州梦想小镇和云栖小镇规划设计的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10eaffeb7c1cfad6195fa71a.png)
居住环境。 在国家经济发展 的新形势下, 这类特 色小镇的提
出是顺应时代 潮流的。 值得注意的是, 这类小镇的产业不是 被创造 出来的, 更多的是 自发 形成 的。因此, 特 色小镇的产 业规划也同样应该尊重小镇产业的自然发展, 更多的是在 了 解特色小镇产业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培育, 而不是移植 。
【 日 # >2 们 7 年 第 1 期1 3
差异化竞争, 丰富消费者 的体验。 在这个 体验经济 时代, 产品的价值构成更加 多样。 整个产 品的生产工艺也可以是产品的价值 之一, 让游客参 与到产品的生
产工艺中, 不但能够增加产品的知识性, 还能够增加产品和人的互动, 产生 “ 私 人订制”的功效。 随着创新的激活, 这些小镇围绕传 统特 色产业的衍生产品又
以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 为代表的第二代风情特色小镇, 以
1 2 f . l r ¨ 日 #>2 0 1 7 年第1 期
≤姜≤ 摹萋
搏 皇 蕊 : 簪羲 每 雄i 0? ,
鬻黪臻叠囊誊 警
居住社区为主要功能, 并融入了更多的居住和公共服务。 这 类小镇通常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兼具旅游功能, 缺少本土文
会 议经济, 成为小镇主要 的经济增长点和收入来 源。 相关数据表 明: 达沃斯每
年从举办仅 几天的世界经济论坛 中就 能获得2 0 0 0 万瑞士法郎。 围绕论 坛的服
务、 准备 性会 议以及相关机构 的运行是产业的主体 , 而更多的收入 则来 自于会 议 品牌 带来 的观 光、 度假与商务旅游。 小镇每年要接待2 3 0 多万来 自世界 各地 的游客, 而小镇居 民中直接从事旅游 相关产业的就有4 0 0 0 多人。 随着论坛的发 展, 小镇 的特 色和名声也随之形成。 同样, 以对冲基金产业闻名的美国格林尼 治小镇 、 云计算为主导的杭州云栖 小镇等, 都 是具有典型产业的特色小镇 。 对
重塑地方文旅特色小镇规划的创新思考——以江西葛仙村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为例
![重塑地方文旅特色小镇规划的创新思考——以江西葛仙村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1cbcab33d4b14e84246808.png)
重塑地方文旅特色小镇规划的创新思考——以江西葛仙村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为例Innovative Thinking on the Planning of Reshaping Local Cultural Tourism Characteristic T ownlet-- 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ultural Tourism Townlet of Gexian Village, Jiangxi Province for Example■霍 瑜 HUO Yu【摘 要】 特色小镇是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给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然而,在特色小镇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定位同质化、产业空心化、缺乏特色主题等问题。
文章提出基于地方重塑理念创新发展文旅特色小镇,具体表现在文化创新、方法创新以及机制创新三大方面。
【关键词】地方重塑;特色小镇;文旅小镇;葛仙山【Abstract】 The innovative exploration and successful practice of characteristic townlets in new times and new phase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tourism. However, there we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Homogenous positioning, industry hollowing and lack of characteristic them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let. This paper proposes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tourism characteristic townlets on the basis of local area reshaping idea, which is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i.e. cultural innovation, method innovatio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Keywords】 local area reshaping, characteristic townlets, cultural tourism townlets, the Gexian Mountain0 引言随着现代文明的浪潮席卷而来,农业文明时代留下的田园牧歌式的宁静日渐消失,城市中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亚健康等诸多问题;乡村空心化、生存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更可怕的是传统文化日渐消逝,城市文明尚未健全。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特色风情小镇——关于修建临高文化风情小镇的思考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特色风情小镇——关于修建临高文化风情小镇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4b3c3699b6648d7c1c74675.png)
从传统文化 角度看 , 在海南乃 至全 国, 临高
都 是一个 独 特 而 又 神 奇 的 地 方 。她 有 自己 的语 言, 来 源至今 还是 个 谜 ; 她 有 自己的 民俗 风情 , 自
高 语族 群 。
临高语 族 群 居 民 大 多 是 我 国南 方 百 越 民族
后裔 , 他们大 约在秦汉 期间大规模迁进 海南 岛。 他们上岛时间 比黎族晚得多 , 而且从大陆带来 了 当时先进 的农业 、 手工业 生产技术 , 因而很 快 占
他们上岛时间比黎族晚得多而且从大陆带来了当时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因而很快占据了海南北部西北部平原地区即现在的海口原琼山临高的全部和澄迈儋州文昌部分地方并从此扎根繁衍生息
2 0 1 3年 第 3期 总第 5 2期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mn a n Ra d i o& T V Un i v e mi t y
多的旅 游形 式 。2 0 1 1年 , 海 南 提 出加 快 建 设 “ 美 丽 海南 、 休 闲海 南 、 欢 乐 海南 ” 三 大 主题 乡村 旅 游
种文化相互 渗透和影 响, 地 域文化淡出 、 萎缩 、 直 至消失是难 以避免的。新 中国成立 以前 的海南 , 在3 . 4万平 方 公里 土 地上 , 在2 2 0万 人 口中 , 岛上 民众分别使用着近二十种相互不 能交 流的方言 ,
临高文化风情 小镇修建意义
海南 是 一 个 移 民 岛 。据 学 者 们 多 学 科 研 究 和考 证表 明 , 从 古到今 , 岛 上 居 民都 是 从 岛外 迁
厚重临高语族群风情文化 , 至今 , 临高方 言地 区
还 保 留着许 多独 特 民风 民俗 。
关于打造四明·山心休闲小镇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四明·山心休闲小镇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68bf66c763231126edb11af.png)
旅 游 引烁 点 ,但 不足 以成 为 杖锡 片 而 迎成 小 康社 会 ,从 而 助推 “名城
” I 曾经是 杖 锡 乡 , 域 内有 四
壮 大 民宿 经 济 等新 产 业新 业 态 ,
llj ]lJ_J经 典 学 校 、乡村 医院 等基 础 没
能 成功 破 局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施, 何打造Il 休闲小镇的良好 帐 础 、村 庄空 心 程 度 日益 凸妊 ,为 发腱生 态休 闲度 假 集聚 区 留出 了难
(二 )四明 ·山心休闲小镇的
闲运 动 与度 假 疗 养相 融 合 的 “休 闲 +”产业生态系统 ,提供高端复合 型乡村休闲产 品。小镇规划面积约 2.5平 方 公 里 ,其 中 建设 面 积 控 制 在1到 1.5平方公里 ,规划 区呈 “一 核 四区 ”空 间形 态 ,一核 即后 湖 岗 ·国际休 闲度假基地核心区 ,四 区分别为李家坑村片区 、低坪村片 区 、燕麻 村 片 区和 里梅 村片 区 。
第三 ,生态效益 。山心休 闲小 镇的打造将立足丰富的山林 资源和 水资源优势 ,强化 “两山理论”的 发 展指 引 ,努力 打造 为 美 丽大 花 园 建设的样板。通过项 目地保护性建 设 , 四 明 山 区域 景 观 品 质 得 到 优 化 ,观赏价值得到提升 ,生物多样 性 得到 保 护 ,人 居 环境 得到 改善 , 必将 成 为宁波 绿色 发展 的重要 名 片 。
其 次 ,社会 效益 。经初 步 测 算 ,山心休闲小镇各项 目将带动 当 地 直 接 就 业 5000人 以 上 ,间 接 就 业10000人 以上 ,有利于缓解空心 村 状况 ,优化 生 产力 布 局 ,带 来 乡 村 振兴 的 难得 机 遇 。 随着周 边 配 套 生活服务体系的完善 ,带来高 品质 生 活 ,促 进 山 区人 口 、产 业 向适 宜 区域集 聚 。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cfe3a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0.png)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进程、现状特征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特色小镇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与外延,然后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梳理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动力与机制。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我国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特色小镇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深入分析当前特色小镇发展中面临的政策环境、资金保障、人才支撑等制约因素。
文章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等,以期为我国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特色小镇的发展在我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主要是基于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形成的自发集聚区。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是在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而加速的。
2014年,国家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随后,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一批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特色小镇的建设。
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发形成阶段,主要是基于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形成的初步集聚;第二阶段是政策引导阶段,国家政策的出台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第三阶段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特色小镇开始注重品质提升和内涵式发展,强调产业创新、文化传承和生态环保。
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快速增长,各地纷纷涌现出一批批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二是类型多样,涵盖了旅游、文化、科技、农业等多个领域;三是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特色小镇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四是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许多特色小镇都注重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4d23f8d960590c69fc37635.png)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4月中旬,我赴杭州参加了“推动产业发展暨园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
近距离地感受了浙江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蓬勃生机,特别是各类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让我叹为观止、深感震撼,也让我对当前我区提出打造特色小镇建设有了相当触动。
一、浙江杭州特色小镇的定位与内涵在经济发展步入供给侧的大背景下,在全国各地探索转型升级,适应与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杭州作为全国特色小镇的创建者和先行者,其特色小镇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以其自身示范效应为正面牵引,引发了全国关注和追随。
自2015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创建特色小镇战略以来,一批产业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小镇”应运而生。
而随着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全国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当前特色小镇正以星火之势燎原着全国。
那么,什么是“特色小镇”?浙江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聚焦信息经济、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它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也与各类产业园区有明显区别,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显现出“特而精、聚而合、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二、浙江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标杆,成为转型升级的典范,分析其发展经验,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尤其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申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申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2da5c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b.png)
申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申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科学规划:一些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选址不当、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晰等。
2. 建设资金不足: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
然而,一些地区由于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特色小镇建设的需要,导致建设进度缓慢。
3. 产业特色不鲜明: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但是一些地区在建设特色小镇时,缺乏对产业的深入了解和挖掘,导致产业特色不鲜明,同质化严重。
4. 人才支撑不足: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是一些地区由于人才资源有限,难以支撑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
5. 生态环境破坏: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可能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6.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但是一些地区可能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的问题,导致特色小镇缺乏文化底蕴。
7. 政策支持不足: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策支持是关键。
然而,一些地区可能存在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导致特色小镇建设的进度和成效受到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加强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培育特色产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保护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政策支持等。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于青城山镇建设康养特色小镇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青城山镇建设康养特色小镇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7fb08c66bec0975f565e208.png)
关于青城山镇建设康养特色小镇的思考与建议作者:李巧来源:《商业经济》2018年第08期[摘要] 青城山镇位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都江堰,因道教圣地青城山享誉世界。
青城山镇环境清幽,交通便利,旅游业发达,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态环境和道家悠久的养生文化底蕴,是打造康养小镇的不二之选。
基于康养特色小镇的概念特征,分析了青城山镇培育康养特色小镇的环境优势,结合“高端医疗”和“道家养生”的产业亮点对客源市场进行了定位分析,并提出了紧抓道家养生文化,营造小镇氛围;运用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打造智慧小镇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特色小镇;康养;青城山镇[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8-0046-04随着以云栖小镇为代表的浙江实践的成功,特色小镇成为经济社会的热点,引发了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2016年国家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正式将特色小镇建设提上了日程。
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2017年四川省住建厅提出到2020年将创建100个特色小镇,同时在《推动特色小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指出特色小镇应当在共同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彰显各地特色。
随着老龄化趋势和亚健康的出现,我国居民对康体养生等健康服务业的需求大大增加。
2016年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1]”,“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重点提出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以解决“三农”问题[2]。
强烈的健康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和“健康中国”与“特色小镇”国家战略引发了“康养小镇”这一新的经济形态,为康养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2b9f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7.png)
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影响,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人们对特色小镇的认知和看法,同时也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了特色小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
三、调研结果
1. 特色小镇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特色小镇是指那些有独特文化、风景和特色产业的小城镇。
实地走访中发现,特色小镇通常会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的传统产业。
2. 特色小镇的影响
调研发现,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
特
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当地,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3. 特色小镇的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各地区都在积极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许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一些特色小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一些特色小镇存在着产业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四、建议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
2. 提高特色小镇品质,加强文化和旅游吸引力。
3. 优化特色产业布局,促进特色小镇产业多元化发展。
五、结论
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各地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特色小镇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也要注重提升特色小镇的品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b6f8b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6.png)
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乌恰镇特色小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摘要: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特色镇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宏观方面(国家及自治区政策的支持)三部委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上部署了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打造、培育、建设、政府资金等多个方面内容。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首要任务是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通过产业发展,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来改变当地的维稳形势,从而带动农村发展。
同时,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坏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乌恰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从未来较长时期来看,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其主导产业将以工业为主,同时注重旅游业等重要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此,本次规划重点强调工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明确未来发展核心产业。
1、两大特色产业包括柯尔克孜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乌恰城郊休闲产业带项目,主要是依托现有农业和农产品资源优势,逐步延伸产业链,参与整个区域农业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协作分工,并与周边地区形成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整体产业格局。
2、一、三产业发展指引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现代科技、现代管理与农业发展相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将农业发展与观光休闲旅游等农业服务业以及食品加工等农业加工业相结合,将农业从一产逐步向三产的产业链进行延伸,提升农业附加值。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调研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调研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2930f1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4.png)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调研思考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特色小镇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小镇的建设旨在通过挖掘地域特色,推进产业升级,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等手段,实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的调研思考。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1. 带动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关键举措,通过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吸引企业和人才投入,产业和经济逐步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2.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产业布局,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种体现。
在建立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资源的向乡村流动,提升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建设特色小镇也可以向城市借鉴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推动乡村的现代化进程。
3.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助于优化地区经济布局,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通过建设特色小镇,可以有效集聚优势资源和人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同时也促进温泉、文化、休闲等产业发展,提升地区经济价值。
1. 土地问题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但由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完善,存在一些土地转让困难、土地收益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分离改革,建立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更稳定的土地保障。
2. 融资难度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由于特色小镇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造成了融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创新融资方式,发挥政府引导和产业资本的作用,建立与特色小镇建设相匹配的融资体系,提高特色小镇的融资能力。
3. 产业选择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但由于不同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特色不同,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对特色小镇的建设至关重要。
对中国特色小镇可可托海“特色”将来的思考
![对中国特色小镇可可托海“特色”将来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c4a66d8a76e58fafbb0037d.png)
对中国特色小镇可可托海“特色”将来的思考摘要: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三个之一。
特色小镇的开发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有效赢得游客青睐的法宝。
因此,在未来的小城镇发展中,应发现并探索自身的特色,走特色定位之路。
该文主要以规划建设的角度挖掘可可托海特色发展方向,全方位建设培育特色小城镇,为“全域旅游”奠定基础,以此实现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升级。
关键词:中国特色小镇;可可托海;建设培育;“全域旅游”1、引言根据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国家 "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显示,鼓励大力开展特色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可可托海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和培育可可托海自然景观的“特色”,2016年可可托海镇顺利被选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城镇, 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三大之一。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可可托海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群众依托旅游产业致富信心增强。
但这单一的特色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可可托海特色小镇的“特色”的未来不能一味地贯彻“拿来主义”,生搬硬套他人的经验,应从小镇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独特经济和个性产业等方面来寻找可可托海独有的或者差别化的题材和内容,应立足可可托海特色小镇独有的特色优势,将可可托海原汁原味的特色资源作为卖点,在可可托海特色的做大、做强、做精中与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相结合。
该文认为要发展特色小镇,必须依靠产业,要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要结合可可托海实际情况,构建“自然景观+红色文化+文创研学”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模式,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2、可可托海镇未来的“特色”发展道路探索2.1 依托自然景观,重点拓展可可海特色景观旅游实现可可托海“特色”升级,应充分利用好可可托海优越的地理位置资源,在以额河大峡谷、神钟山、地震断裂带为主的国家5A级自然风景区现有的观光旅游、漂流、攀岩、地质科普、温泉等旅游项目基础之上,着力提升旅游品质与特色,把项目建设工作重点放到特色餐饮、主题酒店、休闲养生、户外拓展等方面,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的相关对策思考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的相关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83e243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8.png)
2021年8期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设计创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的相关对策思考周聪(紫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在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当中,需要做好与城市化发展的有效协调,满足产城一体化建设要求,拉动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
建筑风貌是决定特色小镇整体风貌的关键因素,因此也应该进行针对性设计,防止出现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挖掘当地特色资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
特色小镇包含了多项功能,比如文化、产业和旅游等,同时融合了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中仍旧存在局限性问题,必须加强创新与改进,提高整体建设水平。
1特色小镇概述特色小镇实现了对当地特色产业的集聚,高度融合社会生产生活,能够对多种发展要素进行充分整合。
其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创业平台,与传统行政建制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化,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特色小镇当中,产、城、人、文的融合成为现实,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特色产业和人文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增强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同时,落实绿色、创新和共享等理念,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国家对于特色小镇的规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在1平方公里左右,在规划面积的50%以内[1]。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对于我国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两者之间能够形成有效互补,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具活力。
2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建筑风貌设计的问题在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就会对经济的发展形成限制。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保障人类良好生活居住体验的关键,但是在建设中由于只顾眼前经济利益,未能做好与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协调,导致资源浪费、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加剧。
考察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交流发言
![考察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交流发言](https://img.taocdn.com/s3/m/c04bcbf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f.png)
考察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交流发言首先感谢组织我们赴浙江嘉兴市、湖州市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可以说是开拓了视野,发现了差距,受益匪浅。
一周的考察时光匆匆而过,经过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学习,我的感受颇多,若要对这六天做一个总结,只有一句话——出发时轻松简单,是愉悦的心情;归来时沉甸甸的,是收获与职责。
我们都知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实现路径,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从2016年7月1日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现代制造、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到2017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利用3-5年时间分批择优培育一批特色小镇;再到去年10月份,召开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0个特色小镇和10个美丽家园试点村,都为我们提供了政策遵循。
而浙江省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此次考察一路比较,一路思考,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在于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
其实,特色小镇在发达国家甚为常见,尤其是在欧美,特色小镇更是以其特有的产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
考察中我们发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也是基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但从本质上说,则是顺应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演变、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内在要求。
比如我们看到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以巧克力为元素,形成了国内首家集巧克力生产、研发、展示、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巧克力工业旅游与主题乐园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将产业与文化完美结合;包括长兴的新能源小镇,也是利用已经形成的工业园区,逐步整合、淘汰、优化,重点聚焦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热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中国新能源研发创新先导区、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示范区,形成了自己的产业支撑,这也与乡村振兴中提到的“产业兴旺”一脉相承。
对康养特色小镇的思考与建议——以三水南山为例
![对康养特色小镇的思考与建议——以三水南山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8e0f4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3.png)
现代经济信息374对康养特色小镇的思考与建议——以三水南山为例杨璧竹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摘要:云栖小镇作为浙江省特色小镇成功实践的典型案例,成为了经济社会的热点,引发了各界学者和政府的关注。
2016年国家三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正式将建设特色小镇提升了日程。
2017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的《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建设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健康中国”,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也表明继互联网产业之后,大健康产业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健康绝非小事,它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近年来,无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与康养相关的政策频出,致力于推进健康中国、健康产业的监督管理与发展,为康养小镇的发展提供支持、引导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特色小镇;三水南山;思考建议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6-0374-01一、康养小镇概念与特征康养小镇主要是指以“健康、养生、养老”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医疗护理、休闲度假、运动娱乐等多元化的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
拥有宗教文化、长寿文化、温泉、生态环境、医药产业资源中的一种或多种,生态环境较好。
康养小镇的特征主要包括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功能完善。
二、南山镇打造康养小镇的环境分析南山镇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长寿之乡”,荣获“中国绿色名镇”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养生福地,精品名城”。
南山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最北端,与四会市、清远市接壤,30分钟可达广佛肇城际轻轨三水北站,40分钟可达广州北站,1小时可达广州白云机场,三网发达,交通便利。
特色小镇:产业主导,多元融合的开发运营思考
![特色小镇:产业主导,多元融合的开发运营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6ea7876af1ffc4ffe47acea.png)
盈
THE ENTERPRl SE ASPE CT
特 色 小镇 :产 业 导 ,多 元 融 合的 发运
6 4 公关世界 \ ¨ 】 ( D
作
茎 昱
影 响 ,使得 乡村 多种 可 以商业 化的
产 品和 业 态 被 大 量 开 发 , 并 转 而 开 始 吸 引 城 市 人 的 注 意 。 另 外 , 各 类 交 通 技 术 的 不 断 革 新 成 为 贯 通 城 市
民 俗 等 不 同 方 而 ,找 到 特 质 并 从 宏 观 的 角度 进 行 布 局 。 不 可忽 视 “ 落 地 ” 本 质 ,分 层 确定 结 构和 窖群 定 『 立,丌= 发 出 旅 游
首先要 冈地 制 宵才 能找到 定 位的 灵
魂。 特 色 小 镇 的 生 命 力 就 是 因 为 “ 特 色 ”而鲜 酒 , 牌 包 装 与 鲜 明
下滑 ,相对 自然 资源成 为 了人们推
崇 的 目标 。
引 力 较 大 的 投 资 新 领 域 、发 展 的 新 目标 、城 镇 化 的 新 方 向 , 同 时 也 是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新 平 台 。 事 实 上 ,特
规划 引领
准确布局
与乡村 的便利 网 ,从 前 困扰 资源流 动的 障碍 因素 已经 化为 无形 ,反而
产 品 的完整 体系 。转 变规 模利 数量
的增长 为深 入程 度和 质 量的 增长 , 以 山 水 和 农 林 等 自然 资 源 为 核 心 的 地 域 特 色 ;用 设 计 来 保 护 的 生 态 特 色 ;突 出主题 卡 口 模 式 的风 恪特 色 ,
性 紧 密 挂 钩 。 放 令 球 市 场 中 的 突
城市 品牌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调研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调研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bc06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5.png)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调研思考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提升乡村旅游业、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建设进行思考,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特色小镇建设可以带动当地产业升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2. 改善农民生活。
特色小镇建设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 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当地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4.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定位不清晰。
一些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定位不够清晰,缺乏独特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导致发展方向模糊、发展动力不足。
2. 基础设施滞后。
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滞后,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影响了特色小镇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3. 产业发展不够突出。
一些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短板,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导致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4. 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
一些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5. 沉闷的乡村气息。
一些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乡村气息的创造,导致特色小镇缺乏浓厚的乡村氛围和特色文化底蕴,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关于小镇建设的思考1000字_概述及范文模板
![关于小镇建设的思考1000字_概述及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3ffeeb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0.png)
关于小镇建设的思考1000字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小镇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探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传统大城市已经面临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等。
在这种背景下,小镇建设成为了缓解大城市问题的重要选择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小镇建设的意义、关键要素与指标分析、案例研究与实践经验分享以及结论与展望四个方面对小镇建设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小镇建设的意义。
具体而言,我们将分析小镇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和文化价值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次,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对关键要素与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以及公共服务与社区管理机制三个方面。
随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通过案例研究与实践经验分享进一步加深对小镇建设的认识。
我们将分析成功小镇案例和问题小镇案例,总结实践经验并提出启示。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前面所述关键观点和发现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小镇建设的发展方向与挑战解决策略。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小镇建设的思考与探讨,深入理解小镇建设的意义、关键要素与指标以及实践经验。
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促进小镇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2. 小镇建设的意义:2.1 经济发展:小镇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小镇建设可以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随着小镇的兴起,各种产业和商业活动也会相应增加,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
其次,小镇建设还能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引入新的产业和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得整个地区的经济更加多元化、现代化,并提升了地方经济竞争力。
2.2 社会和文化价值:小镇建设对社会和文化价值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小镇建设可以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增强。
新建的小镇将成为人们社交、交流和互动的场所,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开展,特色文化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特色文化小镇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本文以“老唐山风情小镇”为例,分析文化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探寻特色文化小镇的建造、营运和产业发展模式,以利区域经济快速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老唐山;文化小镇;建设
特色文化小镇,风景优美,设施齐全,独具特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小如街市,大如小城,缺少了大城市的繁华,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映现着市井里弄的韵味。
它即为民众的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又具宝贵的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备受游人青睐,使游人乐而忘返,纷至沓来。
小镇的旅游功能刺激了自身强劲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因此,国内各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呈现,2011年,唐山委、市政府把建设特色小镇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
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契机,建设一批具有文化小镇特色的生态型小镇,以推进唐山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加快唐山市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步法。
一.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必要性
“老唐山风情小镇”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湖生态城核心地带,占地面积425亩。
比邻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再现了清末民初老唐山的风土人情,展现的将是一座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谋求资源型企
业转型,为人们留下近代工业城市完整记忆的“文化创意园”;一座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把唐山建设成凤凰涅槃的生态城市和群众满意幸福之都做出贡献的“绿色生态园”。
(一)展现百年工业文化历史,促进城市的转型
唐山因煤而兴市。
100多年前,由洋人技师、广东工匠以及大批破产农民组成的矿工,构成了这座城市最早的开拓者。
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随着资源逐步枯竭,城市人口增长,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亟待发展城市经济,实现工业城市的逐步转型。
唐山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将老唐山风情小镇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在唐山矿原储煤场旧址上,以重现景观为基本手段,建成一座凝固矿业环境治理和人文景观的“南土熏风”、“西洋风韵”、“民俗风情”的绿色生态型小镇。
在重现唐山矿山风情街、广东会馆、老开滦酒店、永盛茶园、洋房子、窑神庙,在娱乐、休闲、购物、井下体验和鉴赏的多重文化中,将商业元素嵌入之中,打造一个新型的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取向的需求休闲娱乐场所,以其拉动唐山市经济发展,完成开滦唐山老矿区的转型。
(二)繁荣地方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国内外许多成熟特色小镇的运作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与文化产业规划统筹安排,小镇的繁荣,必须有文化产业去支撑。
唐山风情小镇内的
“永盛茶园”为冀东三枝花(评剧、皮影、乐亭大鼓)的民俗
文化提供了传承和发展的舞台;婚庆广场为有情人打造传统洞房或西式小教堂喜结连理,完成人生最神圣的时刻;在老广东会馆、广东街、老开滦酒店、洋房子、窑神庙等景点,以老唐山商铺原状的形式引入商业服务,让游人在娱乐中享受商贸文化,在休闲中体验老唐山风情。
以此增加服务岗位,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市民收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三)提升旅游品牌,繁荣现代服务业
国外特色小镇常常以动人的风景,迷人的花香,百年沧桑的故事,活色生香的艺术氛围,引游人纷至沓来,繁荣一方经济。
老唐山风情小镇的建成,将成为唐山地区娱乐休闲新的聚焦点,成为唐山老城区改造的亮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范、生态重建的旗帜。
其文化旅游项目,将带动唐山地区整体环境优化和经济发展,把百年历史文化价值,转换成市场价值和城市记忆的符号,带动大南湖景区,由生态物质游向生态文化游延伸,提升旅游产品的活力和内涵,并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全面繁荣。
(四)丰富特色文化小镇的发展内涵,增强商贸活力
商业设施完善,产品有特色,经营有活力,几乎是所有特色文化小镇的共性。
产品的特色是小镇历史文化的结晶,经营的活力来自旅游业带动的区域内活跃的商贸业。
时间沉淀了历史,繁荣了文化,积累了财富,形成了为唐山人实现企业转型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老唐山风情小镇”的文化资源将为旅游和商贸业奠定坚实的
基础,小镇的“特色”和休闲旅游业的带动,必然地培育出活跃的商贸业,将呈现繁荣的商贸态势,加速富民强市的进程。
二.唐山地区特色文化小镇的打造原则
(一)保持特色文化的鲜明性
特色文化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
因此,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
其次,保持其鲜明的生态特色。
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注入“生态”理念。
再次,保持风格的独特性。
不同的板块、建筑风格各异、功能和魅力各异,与其文化特色相匹配,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和鲜明性。
(二)彰显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
老唐山风情小镇应在清末民初老唐山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再现小镇的西洋风韵、南土熏风、民俗风情和露天剧情境,挖掘特色文化,让万里香烧鸡、九美斋棋子烧饼,评剧、乐亭打鼓、皮影、玉田泥人等唐山独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成文化景观与商业元素巧妙融合的特色小镇,
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三)打造生态旅游小镇
特色文化小镇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它不是以简单地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是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因此,从交通、人文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设施建设,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详细某化,创造民众生态旅游的绿色环境,打造生态旅游的绿色服务业,使文化小镇成为民众流连忘返的度假基地,使文化资源充分转化为文化产业,增加民众的经济收入,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文化产业发展与小镇的前景相匹配
国内、外小镇的建设与发展经验显示:文化小镇的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文化产业规划,才能使小镇保持持久的繁荣。
“老唐山风情小镇”的文化产业规划,不能完全限定格在休闲、度假旅游方向,应多维考虑,借鉴swot、lac、verp、等国内外先进技术与方法,对文化小镇实施整体规划,务求探索一个适合小镇自身发展的产业链条,以便凝聚人气,物流、资金流,促进唐山就业、繁荣文化市场。
三.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思考
(一)加大政策保护力度,创新管理机制
老唐山风情小镇的建设总投资达到24亿元,占地面积425亩。
资金投入大,周期长,要确保文化小镇建设高效、有序的开展,必须加大政策保护力度,创新管理机制。
“十二五”期间,唐山市制
订了《唐山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在投资、融资、人才激励、税收、土地等方面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但,还应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更新管理观念,将资金投入、人员配置、安全保障等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立有利于小镇发展的招商引资、投资、融资机制,创新文化小镇居民招入机制,促进小镇快速繁荣发展。
(二)创新文化小镇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小镇的建设在国内外开展广泛,形态各异,有“历史遗存保护型”、“民族文化建设型”、“风景旅游资源结合型”、“特色经济培育型”、“商务休闲型”,“生态旅游型”“特色经济培育型”等模式[1],“老唐山风情小镇”依托唐山地区文化根脉,通过景观的提升与再造,加以重现,应建设为集商务休闲、历史遗存、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旅游小镇,以“南土熏风、民俗风情、西洋风韵、婚庆广场和露天剧场”五大建筑板块为主,以周边特色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为辅,以唐山特色文化资为源产业支柱,形成具有中西文化合璧、南北文化交融、生态元素纷呈、民众喜爱、协调发展的特色文化小镇。
(三)挖掘区域文化元素,扮靓文化小镇
小镇是区域文化的缩影,传承着独特的地域气质与丰富的风土人情。
在“老唐山风情小镇”的功能设置与运行中,让游客在“永盛茶园”体验“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冀东三枝花的民俗民韵;
在风情广场亲历丰南县篓子秧歌、唐海县吹歌,冀东大秧歌的欢快情境;在街头巷尾欣赏铁画、迁安县背杆、剪纸、玉田泥人等民间艺术;在食品专柜车上品尝唐山麻糖、京东板栗、棋子烧饼、万里香扒鸡等美食[2];乘坐李鸿章检阅唐山矿的“龙号机车”在“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上慢行,观光“中国近代工业博览园”,探秘开滦矿的第一口煤井,参观与“西湖”比美的唐山南湖世界植物园。
让人们在游乐中“亲绿”、“亲水”、“亲文化”,品鉴靓丽的文化小镇。
参考文献:
[1]马倩,朱创业,谢川,古镇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6.15
[2]王士力,王振良,唐山百年纪事(第二卷)[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9
基金委托项目:河北省文化产业研究项目《唐山地区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对策研究》(hb2012wt104)
作者简介:田家莉(1962-10),女,籍贯:唐山市丰润区;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副教授,从事区域文化研究;张叶青,女,1981年09月出生,河北联合大学。
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籍贯:浙江省富阳市,研究方向:区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