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读后感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4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4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教学难点】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教学设计】一、数铅笔教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
(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如果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1、圈一圈,数一数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较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回答。
三、拨一拨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四、练一练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2、看谁数得快?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
(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看谁的方法最好?3、接力赛找出女孩子数数的规律,男孩子按此规律接着往下说,看谁发现规律最快?女生:34,36,38(相差2)男生:40,42,44女生:20,30,40(相差10)男生:50,60,70女生:45,50,55(相差5)男生:60,65,70女生:22,32,42(相差10)男生:52,62,72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读后感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读后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是王永春教授主编的。
这本书是《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一书的读后感、一线教师的解读和教学案例研究。
相对于单纯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言,读起来更容易理论结合实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
书中从数学思想方法简介、与抽象有关的数学思想、与推理有关的数学思想、与模型有关的数学思想、其他数学思想方法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六章节进行阐述的。
认真阅读此书,不但让我对数学学科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也让我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把握数学思想有了新的思考和收获。
在平时的备课研讨中,我们常常说要研讨教材,要研究教材中体现的数学思想,要能够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可在教学中,常常是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明明觉得自己讲得很明白,学生就是听不懂,或者说就是不明白老师的意思是什么。
还有的时候,学生本来还是有些明白的,结果我们讲着讲着学生就更加糊涂了。
比如说吧: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是哪种方法?当然是两个长加两个宽,可在教学的时候,我们一直强调的是(长+宽)×2,结果有的孩子就糊涂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硬套公式,一旦遇到稍有变式的题目,学生就会出现错误,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思考解决的现象。
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较好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数学的学习关键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个个知识点,没有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本质。
阅读了“数学思想导引,让套公式变成长智慧”,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
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每一种数学思想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的数学思想紧密融合在一起。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对数学中的思想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掌握,才能够在教学中发掘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渗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是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发现渗透在题目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不能一味的为解题而解题,让学生只会机械的套公式,不能灵活的进行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观摩心得
小学数学教案观摩心得
首先,我注意到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
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时,采用了生动有趣的例子和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其次,教师重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
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
创造性思维。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在引入新知识后,教师会设置一定数量和
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总的来说,这次观摩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背后教师的辛苦和付出。
作为
一名教师,我会认真借鉴这次观摩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
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
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研究
教材教法|教法研究学生回归自我本性,体验生命的可贵,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他人生命也是十分珍贵的,需要被尊重和包容。
例如,盲人游戏可以让学生扮演盲人,体会到盲人是如何在黑暗中生活,通过他人的搀扶等帮助,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遇到盲人时不会嘲笑和议论,而是能够力所能及的帮忙,不仅仅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养,增强助人为乐的幸福感,同时也能够温暖他人的心,使更多的人更加珍视生命。
同时,学校可以编排一些心理剧,形成剧本的形式进行表演,在愉快的氛围下,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心声,同时也能够传递温暖,让平凡的生命绽放异彩。
在此基础上,依据学校自身特点,编制和开发基于学生学情,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既是课程的体验者,创造者,也是受益者,具有动态性和体验性的校本课程编制更有益于现代学生的成长发展。
四、总结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已经逐渐引起人们不同程度上的重视,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是为学生的生命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是为了能够传递更多的社会温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树立自我生命价值意义的观念,同时也需要尊重和爱护他人生命,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综上所述,生命教育的全面开展势在必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王继民,郝武敬,李静静.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心理月刊,2020,(05):73.[2]刘英国.初中生生命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3]贾锁琴.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育观察,2019,(33):131.[4]郑莉君.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5]黄中,姚小蓉.师范专科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6]杨仲夏,韩丁.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7]祁新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8]陈利虎,马洪涛.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减负”[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9]林增学.心理健康结构维度的研究概述及理论构想[J].社会科学家.2000年06期[10]翟安平,张懿红.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社科纵横.2000年01期[11]张亚东,刘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0期[12]王丽芹,陈凤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13]刘晓仙.谈高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6期作者简介:沙良梦(1995——)女,汉族,籍贯:江苏省邳州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小学数学课题学习心得(精选5篇)
小学数学课题学习心得(精选5篇)数学中的一题多变设计应能够体现知识的一定规律和一定的关联,便于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的发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题学习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数学课题学习心得篇14月26日——28日到呼市内蒙党校参加了“全区小学数学教坛精英教学风采展示研讨会”的听课学习活动。
共听了来自不同地区的精英们带来的13节课,并且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春莉关于“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的专题学术报告,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基本保障备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备课的关键是对教材的解读,如果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就容易造成很清楚明了的数学问题,让老师越讲越糊涂。
因此在解读教材上下功夫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进行的内容。
例如这13节课,每位教师都在教材的解读上下了功夫,毕竟是精英风采展示课,体现出各位教师备教材、用教材很充分,而且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
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学习理解就容易了一些。
当然,备课的另一个侧重点是要关注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生命。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怎样预设才能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另外,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策略的选用,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有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才能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偏离教学的重点、难点,去生成和丰富课程内容,也才能像张春莉教授讲到的一样为学生能营造出绿色的生态课堂。
13节课中,通辽市的靳虹老师的《比多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在教师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动口说一说、估一估、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知道了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
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一本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书籍,它涵盖了很多关于
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和经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安排非常满意。
书中将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
则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再到课堂设计的
规划,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论述和实例。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很多教学案例,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对于初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来说非常有帮助。
其次,我觉得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性相结合得很好。
作者不仅总结了小学数学教
学的理论基础,还将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和教学方法。
我在
阅读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数学教育的深思熟虑和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这让我对
小学数学教学充满了信心。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记忆和运
算技能的培养,而这本书更加强调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
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读完《小学数学教学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从教学理论到实
践案例,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要点和方法。
我相信,通过学习这本书
的知识和理念,我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
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习体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习体会暑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书。
本书分析课堂教学之细,令人惊讶。
书中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研究课堂教学,怎样通过课堂这面镜子,研究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
本书的作者用定性和定量两个纬度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本书对《整数除小数》、《乘法结合率》、《基本数量关系》、《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15节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每一个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前测试与分析。
在上课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了书面测查,了解学生对新课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2、课堂中时间分配情况及分析。
根据每一节课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师讲解、师生问答、学生活动,或者情境引入、展开讨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精确的时间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提问分析。
从三个方面对提问进行分析。
一是对全班学生分水平答问机会统计并分析。
二是教师提问技巧和水平分析。
作者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分成无关、管理、认记、理解、推理和创造六个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
三是对问答的方式进行统计并进行分析。
4、练习设计及效果分析。
5、课后测查与分析。
一是测查学生对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分析;二是调查学生对这一节课的感受。
6、对听课教师的课后调查、访谈与分析。
一是用问卷的形式对听课教师进行书面调查;二是对听课教师进行访谈。
7、专家访谈。
8、上课教师反思。
9、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这15节课堂教学案例,每一节课都用了二十多页的篇幅进行详细的分析。
学习后,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落实。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在新观念的指引下,我们在教学中力图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多元化。
如:《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老师的教学目标为:①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探索中发现并掌握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速算规律。
读《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有感
读《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有感为了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这学期我拜读了王校长推荐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解读及教学案例》一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在其次,数学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书中第四章提到一些数学思想,对我的数学专业素养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模型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优化思想、统计思想和随机思想。
读到模型思想,张校长一直告诉数学老师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触及数学本质,给学生一个有“根”的数学。
这本书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与模型有关的数学思想。
一、抓住数学本质,构建数学模型数学思想就是数学的“根”。
它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一种本质认识。
模型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魅力,掌握数学方法。
“数学模型”是数学符号、数学式子以及数量关系对现实原型简化的本质的描述。
广义地说,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数学公式、数学方程以及由之构成的算法系统都可以称为数学模型。
《分数与除法》一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对分数的意义的扩充,从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除数不为0)的商揭示分数的另一意义。
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新知搭建阶梯。
在解决“1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的问题,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从除法意义出发,初步认识到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的意义,感受分数与除法是有关系的,为模型的建构夯实基础。
顺势提出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呢?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把握数学本质,实现了对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的意义的扩充,理解¾的两种含义,感受模型思想。
其实,“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义的数学结构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让学生经历感悟、体验、发现、创造的过程,并把数学思想作为指导我们教与学的根本,让学习彰显数学思想的力量。
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我很喜欢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它是我学习数学教育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教授数学给小学生。
首先,这本书从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入手,强调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计算技巧。
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注重学生记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经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数学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来学习数学。
其次,这本书在教学方法方面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比如,作者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具体的教具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数学规律。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非常有效。
此外,这本书还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从基本的数字概念和计算技巧到面积、体积和几何等复杂的数学概念,这本书都有详细的教学要点和方法。
我发现这些内容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设计。
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概念,这本书给出了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和解释,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给学生。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数学教育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
数学与语文、科学、艺术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视角,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数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在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科学实验或艺术创作等。
总的来说,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教学建议和例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总结(模板14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总结(模板14篇)教学反思是教师反思自我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你正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质数与合数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找一些数的因数,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类,建立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无论是老教材,还是现行的人教版新教材,教材上都将分类作为认识质数、合数概念的入门槛,教学前,由于受教材及自身定势思维的影响,也想到了分类的方法,但学生会不会出现教师预期的想法,我心中没有一点底。
不过,过去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分类方法始终不能和教师保持一致,最后往往会导致学生分类与教师讲解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为了帮学生理解概念,最后只好教师又重新布置分类标准,学生再次分类,这样一来二去,宝贵的教学时间也浪费了不少。
虽然课前我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但至于分类如何处理,还在犹豫不决,期待课堂上能随机应变。
师生合作整理出1——20每个数的因数,并标出每个数因数的个数。
师:看到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奇数只有2个因数。
生:9呢?不是有三个因数吗?生:每个数因数的个数都不相同。
生:应该是有些数的因数个数不相同的。
生:偶数都有好几个因数。
生:2是偶数,可它只有两个因数。
生:奇数的因数个数少于偶数的因数个数。
生:有些奇数的因数个数少于偶数个数。
4有3个因数,15还有4个因数呢!师:如果根据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类,你会怎么分?生:有一个因数分一类,有两个因数分一类,三个因数分一类,四个因数分一类……。
生:有几个因数就分几类。
师:如果是许多自然数,你准备分成多少类?生:不知道。
……。
生:2、3、5、7、11、13、17、19都是只有两个因数。
师:这些数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生:一个最大的,另一个是最小的。
生:一个是1,另一个是它本身。
师:数学上把这种只有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叫着质数。
师:质数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呢?生:除了1就是它本身。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广大教师经过新课程的通识性培训,已经基本解决了关于新课程认识层面的问题,但把认识转化为教学行为,还需要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
多数教师反映,虽然对新课程能说出很多观点,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仍然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
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需要实践的学习和实践的体验,并通过新课程的实践,反过来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检查认识的正确性。
一、健全组织,强化管理。
课题实验涉及多个层面,要使这项工作扎实开展,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效能,体现价值,就必须建立健全实验专班,全面规划部署,明确目标,强化管理。
课题实验初期,学校成立了以赵鼎铭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陈振双为副组长,各分管主任参加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沈琼花、彭小丽等骨干教师为主的课题实验小组,还聘请了市教科室主任何炜、教研员吴俊安等组成了课题实验指导小组,为我校课题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并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制定了《实验教师责任目标》、《实验教师奖励制度》、《实验成果申报评审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育科学研究条例》等规章制度。
以具体负责人为中心,将课题组分为三级管理。
第一级为学校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实验工作;第二级为实验具体负责人——教科室主任,负责实验工作的安排和实施;第三级为课题组组长,负责将实验方案、要求传达给实验小组成员,并带领成员落实实验工作,同时将实验进展及实验情况及时上报给上一级负责人。
这样使教研工作层落实,不断推进,做到有部署,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形成了有特色、有特点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
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题实验,必须首先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狠下功夫,实验才能取得实效。
《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读后感
《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读后感去年,我有幸参加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工作室”小学教师线上研修活动。
学习结束后,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就在思考如何把有关数学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熠熠生辉?我认真拜读了蔡宏圣老师的著作《数学史走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一书,这是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后写成的书,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十分鲜明,教学案例情境化、现场感很强,真实、自然、鲜活。
是一位数学史的关注者和学习者对历史深情的回望,充满温情和敬意;从历史出发,观照现在,将现实和数学史相联结,充满深沉的思考;前瞻未来,对小学数学教育充满着美好的想象。
1、体现知识之谐。
数学史告诉我们,任何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思想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有其自然发生发展的过程。
以史为鉴,方能确保课堂上每一种新知识的产生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获取探究之乐。
数学史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问题、思想及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数学史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取成功的体验。
3、展示文化之魅。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时,课堂上恢复了人的元素,学生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认识了丢番图和韦达;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时认识了开普勒;在学习小数时,知道了分数的故事等等。
从学生会心的微笑中,我们看到数学文化所营造的不一样的课堂。
4、彰显德育之效。
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家似乎是班级里一名“额外”的学生,而每一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成了数学家。
跨越时空的交流,让学生亲近数学,热爱数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读完后心得体会: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数学史。
歌德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就是这门科学本身”。
其实北师大版教材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数学史,有些隐含在情境中,有些在课后阅读中,编者的意图很明显,在教学中渗透有关知识的数学史,重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案例反思探析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案例反思探析摘要:阅读教学可以促进数学教学优质发展,在思辨能力较强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阅读教学符合小学生认知情况、小学数学特征和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需求。
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过程中主要考虑教师教育理念、授课类型、小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校整体教学氛围等因素。
因此,数学阅读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从教师、教学计划和小学生等三个方面安排,促进小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教学;教学方法1教学案例观摩了湘潭市风车坪小学四年级丁老师的一节数学教学,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例五:已知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定义和关系。
教学过程,由学生齐读后发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数学信息并通过数量关系式计算得出结果。
全班学生齐读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教师带读书本上的定义: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作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作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作时间。
2案例反思本节课选《三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时为第三课时,主要通过体现实际生活应用习题案例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数学公式。
应用题案例以数学语言叙述,需要小学生通过阅读摄取信息。
整节课,授课教师很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一复习回顾知识是让学生回忆背诵数学公式并复述的方式。
二教学应用题型,首先让全体学生读题目找信息,即是让学生找到解题关键、找到条件,全体同学齐读后,个别同学汇报信息。
三通过对关键信息的解读来学习新的知识点,再让学生读定义。
四让学生读数量关系式,熟读会背诵。
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方法地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加深学生运用正确的数理逻辑的体验。
3数学阅读教学的内涵阅读是获取、加工材料,摄取信息的过程,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
透过数学现象看本质,根据条件得出结论等逻辑推理的过程即理解。
《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读后感
《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读后感《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读后感假期我阅读了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化错教学案例》一书,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其中谈到了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其中有很多老师的感悟让我觉得这些似曾就在昨日,在我教六年级的时候,我的学生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但当时的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详情就粗略带过,如今想想竟是错过了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
学生的每一份思索都闪耀着光辉,作为教师应当擅长发觉学生的特殊之处,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共同思索,让纠正错误的过程成为彰显错误价值的过程。
一、转变教师的错误观念。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想起之前自己在讲课的时候,总是期望把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完善无缺,避开让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错误,学生有了错误也是一带而过,纠正完正确的做法就觉得学生已经学会了。
当看到书中记录的教师在坦然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路径了解之后让学生互相辨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敬佩!正如一位心理学家的那句话: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
课堂,应当成为让学生出错的地方。
在真实的课堂中,学生应当有真正的学习,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应当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学会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在课堂中,教师要准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和课堂上的"意外',并充分利用,将其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进展的教育资源。
要奇妙地利用资源,因势利导,化弊为利,促进学生学问的建构,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学生的出错,让学生之间互相辨析,通过真正的思索,他思索了学问,进展了思维。
课堂中,教师的欣赏、同学们的掌声又能使他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增添他学习的动机。
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方法、进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全面进展,让课堂绽放精彩。
三、关于将来教学的思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读后感
斯苗儿老师主编的这本《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来到我的书架上已有几年了。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有关数学教学的书,我细细地读过一次,翻阅过许多次,不管哪一次,都能带给我新的感受,教给我许多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经验和理论指导。
在本书中,分27个专题,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编写了教学目标的制订、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改进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方面的内容。
每一章有主题内涵、案例描述与评析、观点与思考、资料链接这几项内容组成。
“主题内涵”主要从理论上作简要的阐述,帮助教师明理解惑;“案例描述与评析”结合丰富而典型的课堂教学实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分析,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行为;“观点与思考”是在案例描述与分析的基础上,对“主题内涵”作更为具体的分析与思考,有的还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资料链接”系统地收集和摘录了与该专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资料,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该专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看了以上的内容安排,不得不感动于这些数学教育的领路者们为了把我们这些尚算不上成熟的数学教师领进数学教学的大门,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这是一本可以放在枕边、案头时时细读、经常查看对照、引领教学实践的好书呢!而
我的表达尚不足以说明这本书的优点和它给我的收获,只能简要记录一点自己的感想。
以前我只知道参考书上有目标,备课时抄过来就可以了,也没做多大的研究,以为自己备的课能完成这些目标就可以了。
原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教学目标不但重要,甚至于教学目标没有定好,一节课设计上下来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呢?要想有高效的教学效率和效益,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精心设计好的教学目标。
胸有成竹,才能放手做好。
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
在拟定教学目标时,必须从整体上着眼,牢牢把握住学科教学总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在设定目标时,还要考虑到三维目标的实现,不能像过去的数学教学只重知识和训练,而没有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只重结果不重学习过程。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在目标设定时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学生学得塌实、深入。
如要面面俱到,必定要如蜻蜓点水,轻轻掠过,在学生心里留不下什么痕迹,反而手忙脚乱,哪一个都不到位,所以要根据内容有所侧重地设定目标。
而这取舍之间如何把握,却正是需要教师去研究的地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教学目标拟定这一块内容的编写中,针对数学教学的六个核心问题,一一阐述如何在教学实中实
施,实现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拟定好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开展教学,要做到上课时心中有目标,这目标又能立足学生基础,关注学生未来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使我们的课堂更人性化,更加精彩。
“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指向的不是数学内容本身的价值,而是教师如何使数学内容相对学生实现其价值的教学艺术。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读出数学内容的价值是教师的教所赋予的,这种“教”一定不会是简单地灌输、枯燥的题海战术。
新课程的教材非常灵活、开放,数学学习内容基本是用一个情境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书上的情境图对于初接触教材的老师特别是新教师来说,却是有些摸不着边的。
面对数学材料,我们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这个图要给学生展现的是什么学习内容;要设定哪些学习目标;目标设定要在哪一个高度,太浅或太深显然都不适合学生;如何使情境以一种动态的、有利于学生有层次地学习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何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使教学素材得到最好的开发应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收获,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学得积极、有思考、觉得数学是有用的,等等。
很显然,价值来自于老师的思考和选择,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的数学必定是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这是我一直坚信的一点。
在这些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那么重要,而又是那么困难。
那些个学不好的学生,费尽你九牛二虎之力,累死你多少脑细胞,从生活中从数学上举了那么多例子,他依然是不开窍,明明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他无论如何就是想不明白。
在听过一些成功人士说到自己对数学一窍不通时,我逐渐释怀,也许有些人天生没有数学头脑,没办法学好数学,但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没有天赋。
即使如此,我依然相信,虽然先天不足,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应该会有所进步,不可能毫无进步。
而其中,学好数学最最重要的能力应该就是数学的思维能力。
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管是否有效,我都在努力做着这样的事,希望提高那些后进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想,在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学习材料的选择使用应是重要的一方面。
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有时数学教材中的材料可能很老旧或者对学生没有一点吸引力,让学生看着就觉得没意思,那么,教师就要思考选择什么材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有思考地投入学习。
个人觉得,和孩子相关的、或者老师以自己为例、或者具有童话故事色彩的等材料,能吸引
学生积极学习。
教师应该结合每一个内容好好设计,或在平时搜集、记录这方面的材料,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当读到某一个地方时,思维的火花会一闪而过,然而自己读书能力确实还不够好,不能准确地把握、挖掘其中的内涵。
数学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不管哪方面做得不够,都会影响我们对课的把握,使得我们对教育认识浅薄,对教学现象的认识浮于表面,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读这本书时,还有许多的体会和疑问,需要我去思考,去实践证明。
希望能抓住更多思维的火花,写下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