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油茶基地种植管理规程

有机油茶基地种植管理规程
有机油茶基地种植管理规程

1目的和范围

保证有机作物生产符合GB/T19630.1-19630.4-2011标准的要求,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适用于我公司的有机油茶基地的种植管理。

2 职责

生产部负责监管有机作物生产管理的全部过程;

采购部负责有机产品的储存、运输;

3 作业规范

3.1基地环境的选择

基地选择在远离城镇生活居民和工矿企业,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等,环境质量好,综合污染指数低,土壤条件优越,果园周围植被丰富,没有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是有机作物生产的理想选择地。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a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95中的二级标准;b公司油茶基地不存在农田灌溉用水,为自然降水;c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3.2转换计划

本公司基地全部为有机生产,不存在平行生产。

3.3基地范围的区域保护

基地应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如每个农户在同一地区从事农业生产,要有明显的隔离带分开,以防有机生产区域可能受到邻迈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以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

3.4作物品种的选择

3.4.1品种的选择依据:

3.4.1.1尽量使用有机种子和种苗。

3.4.1.2选择能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

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3.4.1.3禁止使用包衣种子和任何转基因作物品种。

3.5作物栽培管理

3.5.1油茶树应种植在土壤深厚疏松、有机含量高、PH值在

4.0-6.5范围内的区域。

3.5.2根据不同作物生理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控制土壤水份,有效的调节土壤肥

力状况和茶树生长。

3.5.3制定土地休整计划,土壤培肥。

3.5.4油茶基地一般不施肥。但宜制定施肥计划,在需要时保证施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

以维持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生物的活性,当油茶园土壤PH值降至4.0以下时,可适量施用白云粉或生石灰直至土壤PH值达到5左右。

3.5.5有机肥应主要源于本农场或有机农场(或畜场),遇特列情况(如采用集约耕作

方式)或处于有机转换期或证实有特殊的养分需要时,经认证机构许可,可以购入一部分农场外的肥料。

3.5.6茶园中施用肥料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茶树生长需要进行适量调节,生产中这些物

质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

3.5.7在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使用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见GB/T19630-2011标准中心的附录

A。使用附录A未列入的物质时,应由认证机构按照附录D的准则对该物质进行评估。当油茶园在幼龄时,提倡在修剪和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和饲料作物。

3.5.8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及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本公司只采用猪场所产生的沼液

和经渥堆发酵处理的鸡粪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

3.6病虫草害防治

3.6.1采用以下方法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1)选用抗性品种。

(2)制定合适的土肥管理和合理耕作合理密植计划培育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3)通过保护基地周围生态环境、促进植被多样化等方法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

只有在紧急情况时才允许使用GB/T19630-2011标准中的附录B所列出的物质。

使用附录B未列入的物质时,应由认证机构按照附录D的准则对该物质进行评估。

3.6.2采用草害人工除草和使用物理方法控制病虫草害。

3.6.3病害防治

3.6.3.1选用抑制真菌病害的软皂、植物制剂、醋和有机标准附录A中所列出的允

许使用物质,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枝叶,以减少病、虫数量并恶化其生成环境,

抑制病、虫害的大发生。

3.6.3.2选用用纯活性微生物产品。

3.6.3.3绝对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

3.6.3.4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菌剂。

3.6.4虫害防治

3.6.

4.1选择释放作物害虫的人工天敌防治虫害。

3.6.

4.2选择使用软皂、植物源杀虫剂或当地生长的植物提取剂等和GB/T19630-2011

标准附录A中所列的允许使用物质。使用附录A未列入的物质时应进行评估。

3.6.

4.3应用诱捕器和散发器皿中使用性诱剂来诱杀害虫,或使用其他物理性防治措

施,如黑光等诱杀等。

3.6.

4.4非常情况下不能有效控制病害时,允许使用附录A所列出的物质,使用附录

A未列入的物质时,应由认证机构按附录D的准则对该物质进行评估。

3.6.

4.5有限制的使用微生物及其制剂如Bt制剂等药剂。

3.6.

4.6绝对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

3.6.

4.7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

3.6.5草害防治

3.6.5.1通过人工除草控制杂草。

3.6.5.2人工除草控制田间已发生的草害。

3.6.5.3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

3.6.5.4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

3.7污染控制

3.7.1 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的排灌应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农田的水不会渗透

或漫入有机地块。

3.7.2设备在用于有机生产前,应得到充分清洗,以除污染物残留。

3.7.3 有机油茶产品的禁止使用的物质不得检出,重金属含量不能超过国家食品卫生

标准相应产品(油茶)的限值。

3.8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3.8.1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过量或不合理使用水资源等,在土

壤和水资源的利用上,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8.2保护基地生态环境,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8.3做好对天敌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3.8.4充分利用作物秸秆,提倡运用秸秆覆盖或间作的方法避免土壤裸露、禁止焚烧作

物秸秆。

4有机知识培训

切实做好有机作物基地生产者有机知识的培训工作。由基地负责人定期组织相关生产者进行有机农业基础知识和有机作物栽培管理的培训。

6质量记录

6.1 《施肥计划》

6.2 《施肥记录》

6.3 《病虫害防治计划》

6.4 《治虫记录》

6.5 《除草记录》

核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2.

核桃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区委、政府提出的“西部沿山经济带”的战略发展思路,切实加强我乡核桃基地管护,真正把核桃产业建成章驮乡的第一支柱产业,根据《退耕还林条例》、《云南省绿化造林条例》、《林地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实际,在《章驮乡万亩高优泡核桃基地及退耕生态林建设基地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乡辖区内进行的一切核桃种植活动。包括退耕还林项目的核桃种植以及新植、点播等核桃种植活动等。 第三条章驮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全乡的核桃产业发展工作,对核桃种植出台相关政策,组织力量进行综合管理。 第四条核桃基地的管理遵循以种植农户管理为主,其他管护形式相结合的原则。(一)农户自行管理:农户负责管理好本户种植的所有核桃苗木及地块。 (二)联户管理:地块相连的几户农户,经共同商议决定,可联合聘请专门人员进行管护,并商议决定管护员的报酬及支付方式。 (三)聘请专人管理:退耕还林项目涉及农户较多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原退耕还林管护的基础上,按地块相连原则以组为单位或以造林小班为单位,把新植核桃地与原退 耕项目基地一并纳入聘请专人管护,管护人员的报酬从退耕补助款中按适当比例提取支付。是否聘请专人进行管护以及支付管护人员的报酬数额由村委会一事一议方式决定。 第五条核桃种植农户与管护员要认真履行管护责任。 (一)种植农户责任:核桃种植户本身是核桃基地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科学种植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掌握核桃种植、薅铲、施肥、套作、嫁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知识与技能,自觉落实管护措施;加强补植补造,确保苗木长势良好,最终获得经济收益。 (二)管护员责任:聘请的管护人员是核桃基地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要加强对核桃种植地块的巡查,及时掌握核桃地块及苗木的长势情况,将发现的问题或需采取的整改措施,及时通知户主,同时上报村两委会。 第六条核桃种植农户应当履行管护义务,落实管护措施 (一)薅铲:每年分别于7月、11月进行薅铲; (二)施肥:每年分别于2月、5月、12月进行施肥。春夏季施肥以氮肥为主,冬季施肥以农家肥为主,也可以农家肥与复合肥以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施肥。(三)套作:套作能达到以耕代抚的作用。要尽量套作矮杆农作物;若套作高杆作物,要确保农作物与核桃方方距离1-2米。

有机油茶基地种植管理规程

1目的和范围 保证有机作物生产符合GB/T19630.1-19630.4-2011标准的要求,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适用于我公司的有机油茶基地的种植管理。 2 职责 生产部负责监管有机作物生产管理的全部过程; 采购部负责有机产品的储存、运输; 3 作业规范 3.1基地环境的选择 基地选择在远离城镇生活居民和工矿企业,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等,环境质量好,综合污染指数低,土壤条件优越,果园周围植被丰富,没有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是有机作物生产的理想选择地。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a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95中的二级标准;b公司油茶基地不存在农田灌溉用水,为自然降水;c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3.2转换计划 本公司基地全部为有机生产,不存在平行生产。 3.3基地范围的区域保护 基地应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如每个农户在同一地区从事农业生产,要有明显的隔离带分开,以防有机生产区域可能受到邻迈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以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 3.4作物品种的选择 3.4.1品种的选择依据: 3.4.1.1尽量使用有机种子和种苗。 3.4.1.2选择能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 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3.4.1.3禁止使用包衣种子和任何转基因作物品种。 3.5作物栽培管理 3.5.1油茶树应种植在土壤深厚疏松、有机含量高、PH值在 4.0-6.5范围内的区域。

规模化苗木种植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调查显示:规模化苗木种植对促进农民增收 效果显著树苗种植产业发展急需政策支持 通化地区是吉林省主要苗木种植区,拥有东北最大林木种苗种植基地(位于柳河县安口镇)。近年来,通化市苗木种植业发展迅速,农村出现很多有规模、专业化育苗基地,带动部分农户积极参与林木种苗生产,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项目之一。为及时掌握通化市林木种苗发展现状,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对辖区苗木生产经营具有代表性的柳河县、通化县进行了调查,通过入户走访、现场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当地基层干部和苗木种植户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调查显示:规模化特产种植能够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但是规模化特产种植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通化市林木种苗产业基本情况 2008年末,全市经林业局批准具有生产经营许可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育苗户共有360户,育苗面积6030亩,生产各类苗木近4—5亿株,种植品种主要有针叶、阔叶等20多个品种,累计荒山造林27.7万亩,植树加补植木苗达22.9万亩,苗木实际

使用量为6267.2万株,与往年相比略有增加。规模以上种植户主要以造林树种为主,农户小面积种植的品种主要为绿化用树种及经济林为主。 二、规模化种植树苗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一)种植树苗带动了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目前通化市农民种植结构,基本上是水田以水稻为主,旱田以玉米、大豆两种作物为主,仅以柳河县最大的树苗生产基地安口镇为例,其种植树苗的土地,在植树之前也属于这种情况,据我们调查,目前安口镇的耕地面积是70,935亩,种植树苗面积达到了耕地面积的13.98%(包括农户小面积种植),由于特产经济作物—树苗的种植,有力地调整了当地的种植结构,促进了当地种植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种植树苗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据我们调查,当前安口镇种植树苗的土地流转费用已经达到1,000元/亩,是柳河县其他地区土地流转费用的3—4倍,这意味着流转土地的农民即使不种粮,每亩土地的纯收益比种粮都要高,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树苗种植户每年都要大量雇工,据我们对该镇发放的100份调查问卷显示,调查中有93%的树苗种植户需要外来雇工以完成农业生产,树苗种植户种植一亩树苗需要雇佣10个工,每个工按60元计算,9,920亩树苗需要雇工99,200个,每年树苗种植户光雇工费用就达到565万元,另外,我们对种植树苗和粮食进行了比较,以旱田为例,种植1亩玉米扣除化肥、农药、种子、人工费等成本420元,每亩纯收入也就是500元左右,若种植1亩红松苗,每亩种子需要600斤,每斤种子14元,总

油茶育苗基地管理规定

贵州仁美嘉源生态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油茶育苗基地管理规定 一、作息制度: 1、基地人员配置在2人及以上时,该基地全部人员实行轮休,即 每周5天工作制,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17点前考勤员报送本月考勤并同时需将下月人员休息计划一并报送公司行政人员,具体轮休时间由基地内部人员共同协商确定,但个人连续休息超过2天的需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 2、鉴于油茶育苗的时间特殊性,油茶嫁接期间即每年4月-6月 间,除特殊情况、获得批准外取消全部人员假期,改为零散调休或当年8月-10月集中轮换补休,需回家探亲的,公司按300元以内标准报销车费,所有未休假期年末清零,不累计到下一年度; 3、临时请假包括临时补休的需提前向基地主管申请(主管向公司 分管领导申请)并获得批准后,方可离开基地所在地。考勤员或主管需及时将临时请假信息告知项目助理。未申报或故意瞒报的,每次当事人及考勤员、主管同时扣发当月工资200,身为考勤员或主管违反本条的扣发当月工资300; 4、病、事假原则上按公司相关考勤制度执行扣款,也可在征得分 管领导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调休;调休不扣款及影响基地补助发放; 5、休息日原则上可以不参加基地的管护工作,但由于极端天气影 响、群体性事件及外来人员参观、领导临时安排需到岗时,休息日应当取消或延迟; 二、财务制度:

6、业务招待费用,包括购买烟、酒、茶等,购买基地用非生产资 料,包括办公用品、生活用品等及购买生产资料,包括工具、原材料、农药、肥料,公司购置车辆维修、保养、交通费等均需在月末制定《采购及支出计划申请表》报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采购和使用;临时采购项需报分管领导同意,并告知项目助理具体用途、数量、金额等备查,否则一律不予报销; 7、基地负责人每周四12时前应当向项目助理报送下周《资金申 请计划》,项目助理每周五18时前应当向基地负责人反馈申请批复情况; 8、因公事需离开基地所在地的需在离开前由基地主管向项目助 理声明,否责按脱岗处理,且不报销往返交通费用;需在外住宿的,需获得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按标准(120元/日/房)住宿,否则不予报销住宿费用; 9、因个人原因离开基地所在地的原则上不报销交通费用和食宿 费用; 10、基地自行采购物资应当尽可能取得正规报销凭据,特殊情况应 当准备对方亲笔签名和有证明人签名的收条、对方身份证复印件(驾驶证复印件),同时尽可能注明对方联系方式; 11、基地临时用工应当尽可能固定人员,灵活采取周付、半月付、 月付等方式及银行账户直接支付的方式; 12、《临时用工结算单》必需由用工本人亲笔签名和手印,基地人 员两人以上逐页签名方可作为报销凭据; 13、基地主管及财务结算员同时对基地资金安全负责,做到收支两

苗木种植基地管理办法

苗木种植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苗木种植基地管理,提高生产效益,确保安全生产,根据集团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苗木种植基地所有项目的管理。 第二章苗木种植基地机构设置及职责 第三条苗木种植基地隶属公司种植养殖部管理,基地设基地主管1人、配置熟练种植员4人。 第四条各级职责 (一)行政部职责 1、负责基地所需各类人员的招聘、调配、解聘和工资核算; 2、负责基地所需各类后勤和办公物资的配置和调整; 3、负责基地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检查; 4、负责基地苗木、物资出入的监督检查。 5、负责苗木的建账管理。 (二)种植养殖部职责 1、负责苗木的采购和外调使用; 2、组织苗木的种植和养护; 3、管理苗木种植人员; 4、协调出入基地苗木的装卸和运输; 5、基地所需临时用工的计划和协调; 6、管理和合理使用基地配置的各类物资; 7、苗木种植人员的技术培训; 8、劳务用工计量计时的监督和汇总; 9、指导苗木病虫害防治; 10、建立苗木生长期情况记录档案;

11、负责基地的安全生产。 (三)基地主管职责 苗木种植基地主管在公司种植养殖部的领导下,负责基地的生产管理工作。 1、组织基地的安全和文明生产; 2、组织苗木的种植、养护和装卸; 3、苗木生产的计划、组织和人员的协调安排; 4、劳务用工计量计时; 5、组织苗木病虫害防治; 6、负责组织苗木基地技术人员的培训实施; 7、上级安排的种植基地其他工作。 (四)苗木种植员职责 苗木种植员在苗木基地主管的领导下负责基地苗木的种植工作,其职责是: 1、按苗木种植计划,实施苗木种植工作; 2、建立苗木生长期动态档案; 3、负责苗木日常养护及管理工作; 4、负责出入基地苗木的装卸工作; 5、按照公司的统一安排,协助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 6、公司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人员管理 第五条人员食宿管理 (一)住宿管理 1、住宿:公司根据基地人员配置情况,统一租赁住房用于住宿及办公,除公司长驻基地人员外,其他临时用工人员住宿自行解决。 2、公司根据人员数量统一购买单人床,其他床上用品自行携带。

种植基地管理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 苗圃基地管理手册 第一节苗圃基地的职能 一、种植基地的职能 种植基地的职能是在苗木管理部副经理的领导下,积极贯彻公司的管理方针与经营政策,负责公司苗圃基地全面工作,组织基地的生产、督促生产计划的安排及 落实。 第二节种植基地的岗位职责 一、基地主任岗位职责

1、苗圃基地主任受苗木管理部副经理的领导,负责种植基地的全面工作,并向苗 木管理部副经理负责。 2、负责组织苗圃基地的生产、督促生产计划的安排及落实,掌握各苗木品种的存 圃量情况,并作出适当的安排。 3、负责编制苗圃基地各种苗木品种的种植养护操作规程。 4、 5、 6、 7、 8、 9、 1、 2、 基地的各项工作,有效解决种植、养护中遇到的困难。 3、每天对基地观察一次,及时对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解,并对观察的情况进行 整理,制定日报表。 4、对苗木种植、养护的日常园艺操作的整理和统计其中包括:

◆发生的病、虫、草名称,施用农药名称、追肥、剂型、用药数量、用药方法 和时间,以及农药的进货凭证等。 ◆生长期间分次所用肥料(包括基肥、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名称、 用肥数量、用肥方法和用肥时间以及肥料进货凭证等。 ◆产品分期分批出圃时间、出圃数量、出库数量等情况的统计。 ◆ 5、 6、 7、 8、 1、 2、 理苗圃基地的各项工作,有效防止种植、养护过程中各种病虫害的发生。 3、每天对基地巡视一次,及时对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解,严密监控各种苗木品 种的生长状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对巡视的情况进行整理,制定日报表。 4、对苗木生长及病虫害监控的日常巡视情况的整理和统计其中包括: a)发生的病、虫、草名称,施用农药名称、追肥、剂型、用药数量、用药方法 和时间,以及农药的进货凭证等。

基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1]

基地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基地(含种植基地和苗圃基地)各项工作能平稳有序开展,根据《基地管理规定》,结合公司指导精神和基地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细则。 第一条、本细则适用于基地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公司委派人员、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季节性零工。 第二条、人员配备及职责 (一)基地主任受公司委派,全面负责基地一切工作的部署及督查,传达公司政策,定期向公司汇报基地工作。 (二)基地主管直接受主任领导,全面负责基地一切工作的安排及实施,及时向主任汇报基地工作。 (三)基地副主管受基地主任和主管领导,主管基地的具体工作的实施及人员管理,及时向主管及主任汇报基地工作实施情况。 (四)基地技术主管受基地主任领导,全面负责基地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及咨询服务。 (五)种植基地管理员直接受基地副主管领导,接受副主管工作安排,具体落实种植示范基地的各项工作任务。 (六)苗圃基地管理员直接受基地副主管领导,接受副主管工作安排,具体落实苗源基地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条、基地实行专业技术指导管理,由基地技术主管全面负责基地育苗所需地块的选址、土地平整、农资农具购买、育苗把关、育苗技术、生长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

指导。涉及上述工作,由具体经办人员咨询技术主管后,由技术主管向基地主管和副主管汇报,最终由基地主任核准批复。 第四条、基地人员薪酬待遇实行“级别工资、绩效考核”,即按公司制订的工资政策基础上,薪酬与工作内容紧密挂钩,重点考量人员工作绩效和成果,采用“七分制”实施全面考核。具体为: (一)基地主任。公司委派专人担任,工作按月考核。 序号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分值收入奖惩备注1 工作管理 公司当月安排的专项工作能及时布置 、切实贯彻,重过程,要结果。 1 2 工作管理所有工作做到文字记录,存档备查。1 3 工作管理 基地日常工作能井然有序开展,不出 现拖拉、推诿、敷衍的情况。 1 4 人员管理 基地人员安排合理,管理有序,不出 现缺位和人浮于事现象。 1 5 财务管理 基地财务管理有序,账务结算及时准 确。 1 6 工作考勤 每月定期四次亲自前往基地实地考察 ,了解情况。 1 7 工作考勤每月月初定期召开月度工作会议,认 真总结上月工作经验,安排部署当月 工作安排。 1 (二)基地主管。由基地主任直接领导,不得越级汇报工作和反应情况,工作按月考核。 序号考核项目考核内容分值收入奖惩备注

油茶扦插技术

油茶扦插育苗技术 1 概述 1.1油茶的生物学特性概述 油茶(Camellia oleiferal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皮淡褐灰色,平滑不开裂。叶厚革质,卵状椭圆形,长6~8cm,边缘有锯齿。10~12月开花,次年9~10月果熟。朔果球形有毛,种子起棱,三角形或半球形,褐黄色。是我国特有的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食用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但世界上除日本和东南亚极少数国有零星分布外,唯有中国大面积栽培。油茶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湘、赣、桂、闽等15个省400多县,在云南、贵州海拔2000m山地,仍能正常生长发育,总面积达400多万hm2,年产茶油0.75亿kg左右,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是2亿多人口的主要食用油来源。 油茶四季常绿,适生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山地,品种繁多,适应性广,能耐贫瘠、耐旱,喜光,喜酸性土壤,是荒山绿化及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油茶秋花秋实,虽然能够自然生长,但如果养分不足,则树体生长缓慢、结果量下降,出现明显大小年等不良现象。油茶果榨取的茶油是一种优良食用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茶油含油酸和亚油酸,富含维生素A、B、C、E、胡萝卜素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长期食用茶油,具有明显的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还具有防癌抗癌的特殊功效。常食用茶油,还能使皮肤细嫩、光滑、起到美容保健作用。茶果加工后形成的茶籽饼除作优质有机肥料和饲料外,还可提取天然茶皂素,以茶油果壳制成的优质活性炭广泛应用于制糖、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目前,油茶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日益扩大,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也在上升。随着油茶经营理念的更新,油茶的经营从过去的粗放经营发展到了高效益经营管理。在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微量元素的喷施试验,是促使林木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提高油茶集约化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油茶种植与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6916054.html, 油茶种植与管理 作者:黎政友 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6期 摘要:油茶的用途很多,可以用于制作优质食用油,也可以制作工业用油,果皮具有清 热解毒的效果。种植油茶的过程中对油茶进行种植管理,有助于油茶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油茶的产量,保证油茶的质量。本论文针对油茶种植与管理展开研究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 贵州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当地农民有这种植以及喜食茶油的传统,并且当地气候十分适合油茶的生长。现阶段,种植油茶已经成为贵州地区“山上再造”的重要内容,因此也成为了贵州地区政府重点扶持的重点项目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油茶产业发展,需要对种植过程进行重视。 一、油茶品种的选择 油茶品种很多,除了普通油茶植物,还包括小果油茶,其中普通油茶就分为3种,即寒露子、立冬子、双江子。岑溪软枝油茶种子是油茶良种,如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1号、桂无2号、桂无3号、桂无4号、桂无5号号等等,都可以因地制宜做出选择。在油茶的种植中,要对地理环境和市场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选择合适的良种。 二、油茶林地的选择 油茶林地的选择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油茶种植地块,地理环境、土壤、阳光照射等等。通常而言,油茶生长在海拔高度不足500米的平原比较适宜。 种植油茶要选择微酸性土壤,红壤和黄红壤够比较合适,土层要厚一些,pH值介于5—6之间。土壤要松软,灌溉排水效果良好,而且土壤具有很好的保肥能力。种植油茶的地块要光照充足而且背风,确保油茶树发育良好,提高产油量。 三、油茶土地的整改 油茶栽种地块确定下来之后,就要做好整地工作。将林地中的杂物,包括石块、杂草等等都要清理出去。使用机械设备翻地,翻土的深入为25厘米至33厘米之间,使土壤具有很强的通透力和保水力,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 当土壤经过深翻之后,有助于油茶更好地生长。坡度比较的林地,无法使用机械设备翻地,就可以使用穴垦方式,穴洞的规格为80厘米×80厘米×80厘米,之后按照每亩4吨左右的

完整版油茶开发产业化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开发产业化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县**良种油茶开发产业化基地项目 1.1.2项目总投资:36841.48万元人民币。 1.1.3开发内容:油茶丰产栽培、食用植物油深加工 1.1.4项目开发单位:**县**食用油原料种植农民合作社 **县**茶油有限责任公司 1.1.5可研单位:**林业科技大学<原**林学院>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1.1.6开发地点:**县**镇**村和**营村 1.1.7项目简介与远景发展方向 项目单位于2016年底进驻**县**镇,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县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斗,现已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起了良种油茶基地,总面积3500亩,已投入资金800万元,所种“湘林”系列油茶树苗成活率高,长势良好,预计在2012年开始产果。2011年至2015进行第二期项目开发,拟改造更新、新造良种油茶林198500亩(现已租赁1800余亩),租赁安排分布于**镇**村、夏层铺镇、松柏乡、上江圩镇、黄甲岭乡等5个乡镇及周边的江华、道县部分区域的旱地、荒山、坡地,改造改良老品种油茶林,种植优良新品种;并在**县工业园内租地120亩新建一个食用油精深加工厂,引进一条日产120吨的榨油生产线,一条日产30吨精炼油的生产线,以达到年产6000吨食用植物油的目标。

项目建成后,直接带动周边桃川镇、松柏乡、夏层铺镇、上江圩镇千家峒乡等地农村经济发展,可加快开发利用步伐,可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山区贫困农民收入,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1.8项目单位简介 **县**食用油原料种植农民合作社、**县**茶油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基地油茶种植开发、油脂加工、销售贸易、广告、印刷的综合性企业。公司总注册资金2150万元,总资产1700万元,现在企业员工130余人。 **县**食用油原料种植农民合作社、**县**茶油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于2016年,创办人杨杰伟,并于2017年注册成立湖南**县**油脂厂。 湖南**县**茶油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12月新建中型先进生产线的深加工企业。厂址在**县工业园内。 **县**食用油原料种植农民合作社、**县**茶油有限责任公司所在的**县地处湖南西南边陲,都庞岭山脉南麓,南岭山区,东邻道县、江华;西连广西恭城、桂林,南与广西富州接攘,北靠广西灌阳,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和山区综合开发县、享受全国“少数民族、扶贫开发、西部开发、湘西开发”四大政策。该县地势三面环山,一面丘陵,大体上是六份山丘,四份岗地,土壤有机元素含量丰富,特别是硒元素是湖南省其他县无法比的高含量县,土地肥力高、质地好,很适宜油茶林生长,公司在该县采用公司+

蔬菜基地管理制度

蔬菜基地管理手册 第一节蔬菜基地的职能 一、种植基地的职能 种植基地的职能是在管理部副经理的领导下,积极贯彻公司的管理方针与经营政策,负责公司蔬菜基地全面工作,组织基地的生产、督促生产计划的安排及落实。 蔬菜基地主要负责种植基地蔬菜种植计划及管理;基地肥料、农药使用管理;基地病虫害防治;基地田间档案管理;基地的环境监察保护;基地产品出事宜。 二、种植基地的组织结构 蔬菜基地组织结构设置如图所示。

第二节种植基地的岗位职责 一、基地主任岗位职责 1、蔬菜基地主任受蔬菜管理部副经理的领导,负责种植基地的全 面工作,并向蔬菜管理部副经理负责。 2、负责组织蔬菜基地的生产、督促生产计划的安排及落实,掌握 各蔬菜品种生产情况,并作出适当的安排。 3、负责编制蔬菜基地各种蔬菜品种的种植操作规程。 4、负责蔬菜基地掌握财务支出状况,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落实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5、负责蔬菜基地的人员管理工作,经常组织员工学习蔬菜种植、 养护技术,努力高基地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6、做好苗蔬菜地周边环境的治理、抓好安全生产,为基地的生产 创造良好的环境。 7、组织好基地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基地及各种植区的卫生和安 全工作。 8、做好种植基地的生产计划安排及生产落实情况,月底进行总结, 上报蔬菜管理部副经理并备案。 9、完成蔬菜管理部副经理交给的其他任务。 二、蔬菜基地园艺技术员工作职责 1、园艺技术员在基地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基地种植生产、养护技 术的指导和实施。 2、有计划、有重点的观察各种蔬菜品种种植的生长规律及特点,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订出适合的园艺措施并付诸实践,同时指 导种植、养护人员科学管理基地的各项工作,有效解决种植、 养护中遇到的困难。 3、每天对基地观察一次,及时对蔬菜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解,并对 观察的情况进行整理,制定日报表。 4、对蔬菜种植、养护的日常园艺操作的整理和统计其中包括: ◆发生的病、虫、草名称,施用农药名称、追肥、剂型、用药数 量、用药方法和时间,以及农药的进货凭证等。 ◆生长期间分次所用肥料(包括基肥、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 等)的名称、用肥数量、用肥方法和用肥时间以及肥料进货凭 证等。

油茶项目实施方案

宁乡县现代油茶丰产示范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 第一章油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项目的由来及提出情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栽培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栽培面积达5400多万亩,年产茶籽70万吨。她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茶油的品质能与国际著名的橄榄油媲美,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入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 当前,我国食用油46%依赖进口,这对我国的食用油安全战略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应对这种威胁,确保我国粮油安全,在不占粮食生产用地的前提下,国家鼓励和大力支持发展油茶产业。国家林业局多次组织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并出台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国家将油茶产业发展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到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宁乡县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意见》,为油茶产业发展给予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扶助。借国家重点发展油茶产业的东风,我县迅速掀起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热潮。一是农村居民投资投山入股,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发油茶产业;二是各企业、公司利用单位资金租赁承包山地合作开发油茶产业;三是率先致富林农或城镇居民独资开发油茶产业;四是部分宁乡籍的革命老前辈回乡投资,鼓励、扶持宁乡油茶产业开发。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油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身。只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大的产业,成为社会增效、林农增收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油茶还具有四大产业效益。 1.2.1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油料安全 目前我国的食用油46%依赖进口,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大国,这对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食用油安全战略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应对食用油安全战略的威胁,保障国家油料安全,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油茶产业的发展将对维护我国油料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2.2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寿经三四百年尚如新植”,一次种植长年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据专家测算,与油料农作物相比,每亩油茶的价值约为4.2亩油菜或1.34亩花生的产值,与杉木相比,每亩优质油茶进入盛产期后的年收入比杉树高出一倍。 新造优质丰产油茶林,三年后挂果投产,五年后小丰收,八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茶油可达80公斤左右,产值5000元左右,是活跃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2.3 有利于构建现代生态文明 油茶是常绿阔叶树种,适用性强,树冠优美,茶花洁白灿烂,是绿化、美化、香化的优良树种之一,既是“摇钱树”,又是观赏树,

湖南省油茶造林工程管理办法

湖南省油茶造林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则 1.1、为了促进全省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油茶造林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湖南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的油茶造林。油茶造林是指油茶人工造林和更新造林。 二、引用规范文件 LY/T、1328—2006、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B/4300B64033?1—89、油茶工程更新改造技术规程。 DB43/094—200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本办法引用的上述规范性文件,应根据其修订情况,使用文件的最新版本)。三、林地选择 3.1、社会条件:领导重视、群众有要求、劳力充足、林地权属清晰、交通便利。 3.2、自然条件:原则上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大于60厘米,土壤较肥沃、pH值 4.5~6.5的红壤、黄红壤的荒山荒地、迹地,油茶或其他树种的低产林地。 四、规划设计 4.1、实施方案:油茶造林必须根据省发改委和省林业厅编制的《湖南省1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大纲》,由各基地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编制本县的油茶造林实施

方案,并纳入县级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按照批准的县级总体规划,提前一年上报年度油茶造林实施方案,经市州林业局审核报省林业厅批准后再编制年度作业设计。 4.2、年度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施工的依据,按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操作。作业设计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由市州林业局审定,上报省林业厅备案,作为年度专项检查验收依据。必须按批准的作业设计施工,确需变更的,须将变更内容补充作业设计依原审批程序审定备案。作业设计文件由作业设计说明书、作业设计表和作业设计图组成。依托林业工程项目进行油茶造林的年度作业设计与各工程项目作业设计按照相关林业工程项目的要求同时进行。在作业设计文件中,要增加油茶造林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措施内容。 五、工程施工 5.1、整地:整地要在栽植前三个月进行。应根据小班坡度、土壤、植被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全垦、水平梯级和穴垦等整地方式。提倡机械化整地和杂灌粉碎还山。 5.1.1、全垦整地:适用于坡度小于10、o的造林地。整地时顺坡由下而上挖垦,并将土块翻转使草根向上。挖垦深度一般30厘米以上。挖垦后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点开穴,穴规格70厘米×70厘米×60厘米。在栽植前1个月左右覆土,覆土时取表土填平栽植穴。提倡全垦后应沿等高线开挖竹节沟。 5.1.2、水平梯级整地:适用于坡度10、o~15o的造林地。整地时顺坡自上而下沿等高线挖筑水平阶梯,按“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弯取势,小弯取直”的原则,筑成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梯面宽度和梯间距离应根据地形和栽植密度而定。开挖筑梯时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筑梯后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点开穴,穴规格70厘米×70cm厘米×60厘米。也可按设计的株行距定线撩壕,壕深60厘米,底宽60厘米。在造林前1个月左右覆土,覆土时取表土填平壕沟或栽植穴。单行栽植的水平梯可采取先撩壕,在覆土时整成外高内低的梯面。 5.1.3、穴垦整地:在坡度较陡、土壤结构松散的造林地宜采用穴垦整地。穴的规格、长宽深70厘米×70厘米×60厘米。在栽植前1个月左右覆土,覆土时取表土填平栽植穴。

油茶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油茶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摘要对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煤污病和油茶白绢病4种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影响发病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为油茶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病害;症状;防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大力发展油茶生产,对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及缓解我国耕地压力,减少对食用油进口的依赖,维护粮油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油茶是一种抗逆性较强的树种,其树干光滑、叶片革质、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对多数虫害和鼠害也具有抗性;油茶树体不高,具有抗风能力;油茶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耐干旱、贫瘠[1]。因此,油茶的火灾、旱灾、虫害和鼠害极为少见,而病害危害十分严重。油茶病害往往造成油茶落果、叶片脱落、根系腐烂等,影响油茶的产量和生长。因此,油茶病害是制约当前油茶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如果病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油茶产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1 油茶病害的危害现状 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煤污病、油茶炭疽病、油茶白绢病、油茶软腐病、油茶叶肿病、油茶疮痂病、油茶毛毡病、油茶半边疯、油茶根癌等。油茶病害较为普遍,可造成大量花蕾、果实、叶片的脱落和干枯,甚至全株枯死,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据调查,我国常见油茶病害有20种,黄山市约有10种,而歙县特种经济林场以炭疽病、软腐病、煤污病和白绢病发生较普遍而严重。 2 油茶主要病害 我国各地油茶产量差异很大,有的油茶林产量高达1 350 kg/hm2,而多数油茶林不足75 kg/hm2,少数甚至颗粒无收。导致油茶低产的原因很多,据歙县特种经济林场现状调查分析,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品种不良、立地条件差、经营管理粗放和病虫害危害4个方面。在相同的林分条件下,病害往往是影响油茶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以下是歙县特种经济林场4种油茶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的要点内容。 2.1 油茶炭疽病 油茶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的大面积油茶栽培区,以及河南、陕西南部地区发生普遍。病害发生后,引起严重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2]。各地油茶常年因该病减产10%~30%,重病区可达50%,甚至100%。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产量的最主要因素。 2.1.1 症状特点。果实、枝梢、叶片均可发病。果实上出现黑褐色或棕褐色圆斑典型病斑。发病初期果面上出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变为褐色至黑褐色,后期的病斑上轮生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雨后露水浸润和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颗粒状、黏质的分生孢子堆。单果可有1~10个病斑,病斑扩展后可联合。嫩叶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常有不规则轮状细皱纹,边缘紫红色。老叶病斑下陷,褐色,有时黑褐色,亦常有不规则、较稀轮纹,病斑边缘紫红色。该病与温度关系密切,最适温度25~28 ℃,温度增加,病害加速蔓延和发展,一般4—5月开始发病,7—8月蔓延,并发生落果,9月为落果高峰,一直持续至10月后才逐渐稳定。 2.1.2 影响发病的因素。林内湿度大的中等密度林内,如连季套种高杆作

基地种植合作合同三新版

合同编号________ 基地种植合作合同三新版 甲方: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 温馨提示:本合同示范文本只是提供给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的一种参考,当事人须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正确选择适用的条款并作相应的调整,切勿套用,订立重大合同或者内容复杂的合同最好咨询相关的法律专业人士,感谢您的阅读下载!

甲方:乙方: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甲方自愿以土地方式入股,乙方负责前期投资,本着公平、公正、互利、互尊的原则,签订如下合同。 第一条:联营地点及四至界线 1、地点:面积: 2、四至界线:东抵:南抵:西抵:北抵:第二条:联营期限:年(年月日起至年。 第三条:双方权利和义务甲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必须充分维护乙方的经营自主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乙方生产管理活动,负责提供土地并保证土地权属明确,负责协调土地纠纷;积极参与基地管理,做好防盗、防火及防止畜牧践踏和人为破坏;合同期限内甲方有继承权,监督权和 协助管理权,配合乙方办理林权证,及安排合适劳动人员配合乙方用工方面的需要。 2、甲方应保证修筑道的顺利实施,不得借故干涉,收取费用等,原有的道路,应无条件的提供给乙方使用,(在甲方的山地范围内)甲方应负责协助乙方技术人员,管理及部分工作员工、租房、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问题,费用由乙方负责。 3、甲方不能因体制改变,人事变动,机构和变更或其它原因而终止合同。 4、甲方村民如要在合同期所开发的土地,范围内新开矿、烧碳,修坟必须经乙方同意并给予合适补偿方可。 5、甲方协助乙方办理有关证件。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享有规划、种植自主权,乙方可以根据生产、生活和交通的需要在开发山地范围内有自行确定道走向、修筑道路的权力。

油茶项目实施方案

精品文档 宁乡县现代油茶丰产示范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 第一章油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 项目的由来及提出情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栽培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栽培面积达5400多万亩,年产茶籽70万吨。她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茶油的品质能与国际著名的橄榄油媲美,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入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 当前,我国食用油46%依赖进口,这对我国的食用油安全战略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应对这种威胁,确保我国粮油安全,在不占粮食生产用地的前提下,国家鼓励和大力支持发展油茶产业。国家林业局多次组织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并出台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国家将油茶产业发展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到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宁乡县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意见》,为油茶产业发展给予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扶助。借国家重点发展油茶产业的东风,我县迅速掀起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热潮。一是农村居

民投资投山入股,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发油茶产业;二是各企业、公司利用单位资金租赁承包山地合作开发油茶产业;三是率先致富林农或城镇居民独资开发油茶产业;四是部分宁乡籍的革命老前辈回乡投资,鼓励、扶持宁乡油茶产业开发。 . 精品文档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油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身。只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大的产业,成为社会增效、林农增收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油茶还具有四大产业效益。 1.2.1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油料安全 目前我国的食用油46%依赖进口,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大国,这对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食用油安全战略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应对食用油安全战略的威胁,保障国家油料安全,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油茶产业的发展将对维护我国油料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2.2 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寿经三四百年尚如新植”,一次种植长年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据专家测算,与油料农作物相比,每亩油茶的价值约为4.2亩油菜或1.34亩花生的产值,

油茶丰产管理技术培训教材

目录

油茶高产种植技术 油茶原产我国,利用、栽培历史逾2000年,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茶油是优质高级食用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鸠上,茶油易于 人体吸收、消化,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也不含会引起人体血压增高,而导致血管硬化的胆固醇。茶油耐贮藏,不易酸败,不会产生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茶油色美味香,是烹制食品、加工罐头、制造人造奶油的最好油料。茶油除食用外,还是凡士林、生发油、机械润滑油以及医药上制作青、链霉素油剂的原料。 油茶是一种常绿、长寿树种,一次种植,收获期长达百年以上。一般栽后8-10 年郁闭成林,既能增加油源,又可提高森林覆盖率。它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同时,它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氢和吸氯能力也很强。 一、油茶主要品种 油茶是泛指山茶属中具有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利用价值较高的主要有普通油茶、越南油茶、广宁油茶、攸县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等几种,其中普通油茶以其产量高、适应性强、栽培分布广而成为油茶栽培中重要的一个种,我市栽培的油茶主要是普通油茶,黄山市林科所营造了小片的攸县油茶引种栽培试验林。 1、普通油茶品种划分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油茶生产实践中,为了应用方便和易于识别,采用了成熟期不同、果实大小、果形、果色等特性特征来划分不同的品种类型。 以果实成熟期的先后不同划分出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和立冬籽4个基本品种群,我国各省(区)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品种是霜降籽,黄山市各地栽培的亦都属霜降籽。依果实大小分为大果型、中果型和小果型3种。 油茶果实形状各异,以果形指数(果径/果高)值定出5种基本果型,即球形、桃形、脐形、橄榄形和桔形。据调查,霜降籽中球形果约占40%居首位,统计又表 明,球形果、桔形果一般较大,性状也较好。 油茶果色性状比较稳定,不会因光照条件的影响改变果色,红色果较多,黄色果次之,青色果最少,性状也以红色果最佳。 油茶品种系统命名按品种群-组-类型连称,如霜降大果红球,寒露中果红球。有地方名称的仍可用地方名称,如衡东大桃、徽州大红等。 2、优良农家品种和家系 优良农家品种徽州大红:由黄山市林科所经过十几年系统选育出来的良种,果油率为%平均亩产油24.6公斤,是超过全国油茶优良农家品种标准的优良农家品种,已向全国各地推广良种5万公斤。 优良家系徽岩74-18,74-21 :由黄山市林科所历时12年选育出来的2个优良家系,干出籽率为%和%出油率%和%亩产油分别为31公斤和32公斤。具有产量高,经济性状优良,花期早,座果率高,抗病力强(病果率在2鸠内)等特点,是值得在 我市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家系。 3、优良无性系 优良无性系GLF长油1-18号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育,经江西省林业厅审定的18个优良无性系,国家林业局予以推广的油茶良种。干出籽率%%出油率26%-28%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4流右。3年初果,6年后盛果,盛果期茶油产量39-59 kg /亩,经济寿命50-100年,我市可引种栽培,但大面积推广应进行区域测定试验。

油茶林常见虫害及防治技术

油茶林常见虫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介绍了油茶常见的两种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油茶;油茶象;油茶尺蛾;防治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和我国广泛种植的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林种。油茶树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常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油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与用材林、防护林的病虫害有基本相似之处,但由于油茶林所处的立地条件与用材林、防护林有所不同,经营管理方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病虫种类和发生发展规律方面亦有所区别。特别是在防治措施上,油茶经济林比用材林、防护林细致和严格的多,为此笔者介绍了两种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油茶象及其防治方法 1.1油茶象及其为害油茶象又名山茶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其为害油茶、茶和山茶科山茶树多种植物的果实,油茶象成虫钻蛀果实,幼虫取食果仁,从而引起落果。 油茶象的生活史极不规律,一般2年发生1代,少数1年1代或3年1代。2年1代的第1年以滞育的老熟幼虫越冬,第2年以新羽化的成虫越冬。 油茶象种群分布一般阴坡多于阳坡,坡下多于坡上,密林多于疏林,老林多于幼林,大面积连片的油茶林多于小面积零星的油茶林,同一油茶树中冠上多于冠下。一般早熟品种类型比迟熟品种类型受害轻,在迟熟品种类型中紫红球和紫红桃是抗虫力较强的品种。 1.2防治方法 1.2.1品种选择。选择抗虫较强的早熟品种和迟熟类型的紫红球、紫红桃等为籽种,并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1.2.2物理防治。冬挖夏铲,林粮间作,修枝抚育,以降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定期收集落果,以消灭大量幼虫;在成虫发生盛期,用盆或瓶盛置糖醋液,诱杀成虫;摘收的茶果堆放在水泥晒场上,幼虫出果后因不能入土而自然死亡,也可堆放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幼虫出果入土,第2年放水灌田,也可淹死幼虫。 1.2.3生物防治。在高温高湿的6月用自僵菌防治成虫。 1.2.4药剂防治。在5~6月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混合按体积比1∶1配制成1000倍液,喷施2~3次,在郁闭度大的油茶林分中,可施放烟雾剂防治成虫,施放量15~22.5kg/h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