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国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国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对策探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课程内容单一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单一,重视对法律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
课程内容主要以法律法规的宣讲为主,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规范的引导。
2.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以讲授、问答和读书笔记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3.课程评价模式单一课程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全面评价,导致学生只重视学习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对课程内容的领会与实践。
三、对策研究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引入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增强课程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
针对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游戏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综合评价机制针对课程评价模式单一的问题,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既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考核,又兼顾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准确地认识自己,自主地进行反思和提高。
四、结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中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只有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为未来的社会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能够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而努力。
中学的定义 教育部
中学的定义教育部
中学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们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中学通常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是学生从儿童到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阶段的桥梁。
中学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学是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过渡阶段,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在中学阶段,学生不仅要继续学习基础学科知识,还要逐渐接受更加深入和专业的学科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中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逐渐成熟,
他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
中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外,中学是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阶段。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开
始逐渐显现,学校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潜能。
综上所述,中学是学生学习、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个性和兴趣培养
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
教育部对中学的定义,是要求学校在中学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中学的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学生逐渐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面临着更多的学习与发展挑战。
中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为他们进入高等教育或就业做好准备。
本文将探讨中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中学教育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基础。
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各个学科,包括语言文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
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获得扎实的知识储备。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学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学术知识的传授,中学教育还非常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将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科技竞赛等,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学生还将接受道德与伦理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中学教育还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准备。
中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或就业做好准备。
通过中学教育,学生将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高等教育的入学要求。
同时,中学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学生将接受职业指导和实践培训,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中学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中学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学科知识的教授需要在广泛知识和时间有限之间寻找平衡。
学生们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科学习,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时间有限。
因此,如何高效地组织教学,并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成为一个挑战。
其次,中学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特长,中学教育应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基础,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好了准备。
中学教育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初中历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初中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明的成就和失败,从而更好地珍惜现代社会的成就,并且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例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悠久而灿烂,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其次,初中历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历史并不仅仅是一些记叙古代事件的文字,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
学生需要通过历史学习去思考事件的背后原因,以及它们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从而培养出深思熟虑的能力。
另外,学习初中历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了解自己的国家历史和传统,会让学生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更有自信心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初中历史教育,让学生从中受益,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初中政治爱国主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爱国主义知识点归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政治课程中,对爱国主义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初中政治课中关于爱国主义的的知识点归纳:一、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表现出人民对国家、对祖国认同的情感态度和行动。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为了祖国利益的需要而牺牲个人利益。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祖国的伟大、了解祖国的历史、传承优秀的爱国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
三、中国历史中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历史中有许多令人铭记的爱国主义事迹,这些事迹中蕴含着崇高的爱国精神。
例如,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中国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代表。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
四、学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学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身上,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勇往直前的行动。
例如,学习雷锋、焦裕禄,他们同样是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代表,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每个人,对于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珍爱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诗词歌赋、民俗故事、传统节日等,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提高爱国意识。
六、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爱国主义不仅表现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体现在行动上。
(完整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单位:承留二中负责人和撰写人:周卫东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教育处于转轨期,而初中生则处于人生的转折期。
随着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师生关系也不甚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手段也还陈旧,造成学生难教、教学被动的局面,特别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学习氛围。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起伏较大的阶段,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
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
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策略也十分必要。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调查证明,我国家庭教育明显滞后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的一些观念、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全国各地时常会出现一些青少年比较极端的犯罪行为,并且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发达地区为多,说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与家庭有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证明:我国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长身上。
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
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
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 九年义务教育的定义和意义九年义务教育是指我国法律规定的国民教育的基本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为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基本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首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通过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生能够获得均衡的知识结构和基础技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其次,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我国的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城市地区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则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使得农村地区的学生也能够获得基本的教育权益,有助于消除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最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义务教育将基本的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融入教育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 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
那个时候,我国经济刚刚开始恢复,政府意识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开始逐步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
在1949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应当推广普及初级教育的目标,并将初级教育纳入国家计划。
1951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成立,开始大力推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鼓励各地兴办初级中学。
1966年,我国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普及程度并不稳定。
1970年代末,我国政府进行了学制改革,开始实施六年制小学和三年制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
1990年代,经济改革的推进,我国逐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得以提高。
到了21世纪,我国全面开展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改革。
通过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改善教育资源配置,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 九年义务教育的挑战与改革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
初中教育
初中教育初中教育的重要性初中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初中教育是中学教育的先行阶段,通过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进而为日后的高中教育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初中阶段,学生将逐渐迈入青春期,面临着许多身心上的变化和挑战,而初中教育则扮演着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
首先,初中教育致力于学生的学科学习。
初中课程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其他学科。
这些学科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多的学科和知识领域,通过学习不同的学科,他们能够培养自己的综合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中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初中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初中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身体素质和艺术特长。
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发展机会。
这些活动和组织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此外,初中教育还着重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价值观。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初中教育通过加强校风建设、推行“德育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学校与家庭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总的来说,初中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综合素质和人生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初中教育,学生可以获得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全面的发展,更好地适应高中和大学的学习要求,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学校教育的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塑造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国中是初中还是高中呢
国中是初中还是高中呢?
国民中学在中国台湾,初级中学(初中)又叫国民中学(简称国中)(旧称“初级中学”,但因九年国民教育的实施而改名),共三年,是中等教育的阶段之一。
中国台湾国民教育的最高主管单位为台湾省“教育部”下属的国民教育司,负责管理全台湾地区的国民小学、国民中学、学前教育和失学民众的教育事宜。
中国台湾的专设国民中学均为地方属学校,只有国立完全中学附设国中部为国立学校。
行政上,地方属国民中学和国立学校分受政府教育局处和教育部管辖。
國立、市立小學: 國民小學=> 簡稱國小國立、
市立初中(初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簡稱國中不過, 國小跟國中這兩個詞已成為泛稱, 在運用這兩個詞時, 也將私立小學跟初中分別納入概念。
至於高中(高級中等學校), 高級中學=> 跟大陸一樣是簡稱為高中而像是大陸的中專,台灣稱為高職。
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包括哪些
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包括哪些国民教育是指被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并要求全体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体系。
这个系列的学历主要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位和研究生学位。
这些学历不仅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个人学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学历的基本特点。
首先是小学学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起点。
小学一般分为六年,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综合素养。
小学学历是对儿童进行年龄段教育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进一步深造做好铺垫。
接下来是初中学历,通常为三年制。
初中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基础素质的培养。
初中学历的取得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里程碑,学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学历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中一般为三年,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
高中学历的取得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进入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高中学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一个象征,更是能力和潜力的体现。
大学学历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高学位之一,也是很多人所追求的梦想。
大学学历可以分为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学士学位一般需要四年时间,培养学生更深入的学科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
硕士学位是对学士学位的深造,重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
博士学位则是最高学位之一,是培养高级科学研究人才的重要阶段。
除了大学学历,还有研究生学历。
研究生学历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深造的一种方式。
研究生学历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研究生学历的取得需要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独立研究并完成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研究生学历的取得将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为进一步从事学术研究或者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国民教育系列学历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位和研究生学位。
这些学历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个人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客观评价。
如何评价初中教育的质量?
如何评价初中教育的质量?初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中教育奠定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
因此,客观、科学地评价初中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探讨如何评价初中教育的质量:一、考察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代评价体系一般来说侧重点不再仅仅是知识掌握程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评价初中教育质量,应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为最重要指标,比如: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沟通能力: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创新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等。
社会责任:学生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等。
身心健康:学生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生活习惯等。
二、评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评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例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是否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教学方法:教师是否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评价:教师是否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否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是否能够有效反馈教学效果?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三、分析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评估学生学业发展状况可以从多个指标出发,例如:学业成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是否能够满足升学要求?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是否能够主动深入学习知识?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是否科学有效?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是否得到提升?四、研究教育环境的影响教育环境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估: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科学,学校文化氛围是否积极乐观,学校设施是否安全可靠?家庭教育:家长是否重视孩子教育,是否能够给予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社会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否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五、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评价初中教育质量,不能仅仅考察学生短期的学业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比如:升学率:学生升入理想高中的比例,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就业率: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比例,是否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六、应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初中教育质量,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例如: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评价。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培养目标:当下与未来的双重关照义务教育,那是一把启迪智慧的钥匙,是一道照亮未来的灯塔。
初中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一环,既承载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又担当着奠定人生基础的使命。
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基本素质,掌握知识技能,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这是一个立体而全面的目标,既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又注重学生的个人成长,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对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深度优化和改革。
这不仅仅是更新教材、更替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需要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课程改革。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思维的启蒙者,更是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者。
他们需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以实现个性化教育。
同时,他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发展路径方面,我们应提倡多元化和个性化并存。
既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表现,也要鼓励他们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社会则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阶段的教育事业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针对性举措,例如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设施;推广现代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等。
这些举措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不断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和完善。
最后,我想说的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每一个学生都是国家的未来,都是社会的希望。
当代孩子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与国民教育
当代孩子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与国民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孩子九年义务教育成为普遍现象。
本文将从历史和国民教育两个角度来探讨当代孩子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可以追溯到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我国面临着经济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低下等问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于是,我国开始了由国家出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探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年义务教育逐渐得到了全面推行。
1995年,我国正式将九年义务教育写入法律,确定实施的目标和任务。
这标志着九年义务教育进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并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九年义务教育的意义九年义务教育对当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九年义务教育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
不论社会地位和出身背景,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这种平等的机会使孩子们能够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个人价值。
其次,九年义务教育培养了当代孩子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不仅包括数学、语文等传统学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些能力对孩子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九年义务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
除了学习知识,九年义务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这些综合素养不仅对孩子们的个人成长有益,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国民教育的重要性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民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包括培养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国民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国民教育,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国民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
良好的国民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的进步需要有一个具备高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国民群体。
义务制教育中的初中教育
义务制教育中的初中教育义务制教育是指国家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基本教育阶段,即小学和初中阶段,对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初中教育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发展个性、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阶段。
本文将探讨义务制教育中的初中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其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首先,初中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发育迅速,智力开发潜力也巨大。
通过初中教育,学生接受系统的知识教育,培养学习和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初中教育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面和心智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初中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初中时期,学生渐渐形成自我意识,面对更复杂的社会和学业压力,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初中教育通过各科教育、文化素养培养、体育锻炼、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初中教育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竞争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仅仅具备初中学历已经不足以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
但初中阶段为学生提供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选择中学和未来各种职业路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教育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这对日后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初中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初中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推动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繁荣。
初中教育教育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任务,通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总之,义务制教育中的初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个性塑造、能力培养和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
初中_精品文档
初中初中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是孩子们从小学进入高中前的过渡阶段,也是他们开始接触更加深入、广泛的学科知识的时期。
初中的学习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初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初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初中是青少年时期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个性和思维发展的时期。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不仅将面临更多的学科知识,还将开始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初中教育将为他们进入高中和大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将接触到更多的学科,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音乐、美术等等。
这些学科将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除了学科知识,初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开展实验、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初中学习中,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学生们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记忆法来帮助记忆知识点,如制作思维导图、背诵或使用提示卡片等。
此外,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成功学习的关键。
学生们应该培养读书的兴趣,通过阅读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启发。
此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参加小组合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除了学术知识,初中教育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学校通常会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们参加,包括体育运动、社会实践、艺术表演等。
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此外,学生们还将接受道德教育,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成为有责任心和同理心的公民。
初中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学生们在这个阶段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他们可能经历着青春期期间的不稳定情绪和身体上的变化。
这对于学习和适应新环境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1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育一直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统一联系语言文字与思想道德的教育体系,在国民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
初中阶段是一个转折点,也是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阶段,有助于加强学习者的文字意识,增强语文素养。
1 持之以恒勤奋有礼貌、有分寸,不计较和报酬,总能成就一番【秀美的名誉】,诗中说“让梦想的山河始终奋勇向前,让不安的心有了安身之处”。
说到语文学习,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以及掌握语文的语法和文化背景等的深度学习。
所以,--“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收获语文素养”,必须坚持每天细心学习,联系实际、研究古诗词,沉稳做作业,细细体会、认真思考,才能培育体悟文字之美之境。
2 注重实践实践是提高语文能力基础。
古人也曾有“熟读字书,慎思明辨”的名言,意思是读书有熟读,思考有慎重,分辨有明晰,古文中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了更深的洞察和认知。
语文学习不能停留于分析文章的句子结构或词义,要运用落实到实践当中,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和体会,有的放矢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比如,连贯语言流畅表达:学生可以参加辩论、演讲比赛,体会“文不对题”“流离失措”的痛苦,不断通过了解文工团体的活动,不断修正发音,增强表达效率和出色表现。
3 宽严相济其实,要想让学生熟读语文,必须有一个温和的教学风格,以平等、公平、宽容和融洽的心态来与学生沟通交流。
教师要做到,“有之而众者寡,有之而众者靡”,比如不要强习惯,让学生多尝试不同学习方式,在学习中锻炼,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把握准确的教学节奏,既要严于律己,又要宽容他人,营造温馨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收获感悟。
4 学而知乐童子学诗而知乐者,就好比语文学习者“学而知乐”,可以欣赏诗文的美妙,掌握诗文的核心思想,通过阅读能够积累大量的知识,拓宽视野,扩大素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因此,学习语文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学会合理分析、捕捉文章精髓,以及用自己的心理、思想感受文章,只有真正体会到文字的灵魂,才能真正收获语文的乐趣,享受文字之美之境。
初中教研特色方面及成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初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研工作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初中教研特色方面及成果两方面进行阐述。
二、初中教研特色方面1. 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初中教研工作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开展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使教师深入了解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
2. 强化课程整合与开发初中教研工作注重课程整合与开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整合各学科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设计能力。
3. 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初中教研工作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还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引导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强化教学评价与反馈初中教研工作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估。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5.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初中教研工作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等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教研成果1.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初中教研工作的推动下,我国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逐年上升,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 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高初中教研工作注重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研讨活动,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中小学是我们祖国
中小学是我们祖国中小学,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学生人数也急剧增加。
中小学的学生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在教室里学习,同时在校园里玩耍;通过学习,他们能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通过玩耍来体验快乐……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大量中小学毕业生,而中小学又是他们一生的成长摇篮,也成为他们放飞梦想的地方。
一、全国中小学概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制,中小学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保障学龄儿童接受良好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在已统计的全国121个城市中,小学人口占总人数的46.4%;初中人口占总人数的49.6%;高中人口占总人数的42.1%。
其中,小学人口占总人数的78.6%,初中人口占10.8%,高中人口占17.1%。
小学和初中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小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在小学阶段进行的。
小学阶段(即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主要承担着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教育任务和教学任务为主;六年级以后至大学毕业(包括研究生)主要承担着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及对学生进行毕业评价的任务。
二、学校建设目标要把我国的基础教育办成世界一流水平,这就要求我国的学校要建设有鲜明的办学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鲜明的办学风格。
我国中小学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方针与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贯彻执行结果。
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改进办学措施,使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因此,一定要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目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使更多的中小学学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教育综合素质。
三、学校发展愿景我国学校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学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
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
中国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着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不同层次。
基础教育,又称国民教育,是指一个人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所接受的教育。
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语言、数学、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基础教育一般由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组成,其中初中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等教育是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接受的教育。
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或进一步深造做准备。
中等教育一般由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等学校组成。
其中,普通高中是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之后接受的教育。
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或进一步深造做准备。
高等教育一般由大学、专科学校和研究生院等学校组成。
其中,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或进一步深造做准备。
初中双减心得体会
初中双减心得体会初中双减心得体会(精选23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双减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双减心得体会篇1对于课余时间,鼓励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
保护好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
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对于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教育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
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是国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一时期也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但现实却是“小学铁脚、高中铜头、初中豆腐腰”(《中国教育报》记者语)。
初中该如何“壮腰”,初中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与升学竞争兼顾中寻求突破?根据12月14日初中校长会议精神,要求各校认真总结反思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初中教育的思路。
希望校长在12月底前跟帖完成,敬请署上校名、姓名,届时将举行评比活动。
变“应试”为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之必然。
然而,长期以来在人们心里形成一种“一往情深”的“应试”的情绪,普通大众对已推进几十年的“应试教育”有着广泛而又根深蒂固的心理认同。
于是,形成了“风紧而树不动”,“雷声急而雨点小”的态势。
相当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安于现状,“循规蹈矩”,仍是围绕“应试”的指挥棒忙得“不亦乐乎”。
这势必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障碍。
本文试图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谈谈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肤浅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增强新观念,提高认识如果没有对素质教育取得统一认识,没有较广泛的思想基础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中,必将遇到重重思想阻力而难以推进。
只有确定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真正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保证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具体落实。
〈一〉、增强“势在必行”的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邓小平同志指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江泽民同志强调:“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出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五大也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需要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资源优势,关系本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接受严峻挑战并立于不败之地。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掌握高新技术,抢占世界新技术的制高点,就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适应本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中小学生主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因此,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势在必行,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坚定不移的为之辛劳、为这付出。
〈二〉、增强新的教育质量观在人们传统的观念意识中,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都是以这所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在学校里,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大小,贡献多少,也是以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尺,长期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就这样围绕着“升学”艰辛地劳动,孜孜不倦地追求。
要改变这种局面,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
但作为本世纪教师,应该要有超前的意识,远大的目光,跟上时代的步伐,果敢的摒弃以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旧的教育质量观。
率先树立以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协调发展为综合评价标准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三〉、增强新的人才观李岚清副总理在谈到素质教育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果我们学校能按这个要求做好,我们就能骄傲而无愧的说,我们为社会培养了千千万万的合格人才。
可是在原有教育体制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是在引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平时的工作中,只对学习尖子倾注一腔热血,“开小灶”,个别辅导。
只要能多几个学生考入中专、大学,就会大言不愧地宣扬培养了多少人才。
而对考试成绩平庸的学生却冷漠、鄙视、放任自由。
结果,认为培养的人才却不全成才,造成了本该成才的相当部分学生成不了才。
造就了一些身体素质不合格的“残品”、智育不合格的“次品”和德育不合格的“危险品”,能成为对社会有作为的人才。
每个教师都要树立个个能成才的正确人才观。
也要让学生明确,在广阔天地间有千万条成才的正确成才之路,有无数次成才机会,行行都光荣,行行出“状元”。
二、深化认识,摆正三个关系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需要我们要准确把握尺度,辩证思维,摆正三个关系。
〈一〉、加深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认识摆正它们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以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它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的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唯一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和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没有应试教育的长期发展,也就没有所谓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同时,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而素质教育的实践刚刚起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应试教育中包含了素质教育的因素。
也就是说,当前的教育中已有素质教育存在。
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并不是对应试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过程,素质教育必须吸收应试教育中一切有效的成份。
应该明白,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和升学,现代教育离不开评价,考试与升学作为应应试教育的运行机制,在素质教育中也适应。
在较长时间内升学竞争仍不可避免,“升学率”也将客观存在。
只有认识和把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才能有效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二〉、摆正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的关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一直习惯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
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仓储式”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
也由于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因此,尽管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关的能力、技能,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能力的系统和全面的提高。
也由于缺少能力的系统培养,因而较难于开发出学生综合性能力——发展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知识与能力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和技能。
我们要将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教学体系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统一起来,冲破传统教学体系框架的束缚,建立一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新的教学体系。
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仅仅依靠有限的知识和从书本上学到的现成结论,显然是远远不够了。
未来社会对人的各方面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校领导必须带领教师在积极继承知识教学传统和充分总结知识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尤其是创造能力。
将新一代能力的培养放到一个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上。
〈三〉、摆正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堂永远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战场,学生在校80%时间在课堂度过。
只有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探讨、研究和实践,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课堂上而忽视课外活动的作用,将会给教育效益带来严重的损失。
长期以来,由于升学率指导思想的束缚,学生从早到晚都被关在教室,机械、重复地接受着读、听、记、写的训练。
早上有督读,中午有做不完的作业,晚上有督修,周日又安排补习。
有学生无奈地说,他们是在教室、食堂、厕所和睡觉四点一线不停地重复忙碌着。
这样学生还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时空。
就本地区来说过去曾有组织春游、秋游和野炊等户外活动,也因某所学校出现事故而被上级三会五申严加控制审批手续。
其实,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是不清楚,通过课外的一些活动能让学生学到的东西是课堂上望尖莫及的,只是教师顺理成章地顺水推舟,省得麻烦,把时间精力集中在升学考试的竞争里。
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自清醒认识处理好课内外关系。
课堂是主要方面,课外是次要方面。
在抓紧抓好课堂改革的时间,不要忽视课外活动的安排。
通过课外活动实践更有利于面向学生实施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还可以较全面地为今后的生活准备必要的知识,更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总之,课外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和磨练意志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千万不能扼杀学生这个能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时空和机会。
学校一天的工作安排,要能统分体现早晨朝气蓬勃,课堂生动活泼,课间轻松愉快,课外丰富多彩,课内课外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使广大学生尽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当然,还必须避免主次颠倒,放弃或降低课内要求的倾向。
三、真抓实干,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除了前面讲述的必须增强观念,深化认识,摆正关系外,更主要的是要加强管理力度,切实有效地落实具体措施,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切实做好素质教育的学习宣传,形成共识为推进教育思想的转变,必须将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宣传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没有各级领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及至全社会对教育思想的广泛学习讨论,很难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中取得认识的统一,而没有较为广泛的思想基础,改革必将遇到重重思想阻力而难以推进。
要加强组织学习邓小平的教育理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育教改理论以及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
要鼓励教师积极加强教育科研,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交流,促进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制造舆论,破除与改革潮流相悖的各种传统观念,使广大家长充分理解“教育转轨”的必要性,能够从容地接受为实现机制转换而采取的各种变革的措施,促进机制转变顺利进行。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邓小平同志也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主力军。
柳斌同志也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自身素质、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水平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决定作用。
为完成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备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具备较强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具备健康的身体及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