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成因作用深入探讨
试析农民战争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作用及其根源
万 , 多 者 数 十 万 ,总 计 当 有 几 百 万 人 ” ;唐 末 “ 巢 旗 已有 五 十 万 举 ” 黄 。只 有 一 次 益 州少 数 民族 “ 人 反叛 ” 僚 ,也 被 唐 太 宗很 好地 平 息 了 。 人 ” “ 末 参 加 起 义 的农 民 ,其 数 当 以 F万 计 ” 明 米 “ 自成 步 兵 总之贞观年问 ,政 治上清平安定 ,经济上恢复发展 ,文化上初步 昌盛 , ; 元 f ; 李
的 农 民 战争 有 数 十 次 ,分散 的 、小 型 的农 民起 义 竞 达 一 千 五 六 百 余 次 , 森林 和水 利 设 施 ,也 给 农 业 生 产带 来 很 大 损 失 。 几乎平均每年一次 !而且规模之大 、持续 时间之 久,在 世界农民战争 2 农 民战争破坏安定的社会环境导致经济衰退
维普资讯
民 蕾科 技
2 8 第7 0年 期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教 育
试析农民战争在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 作用及其 根源
李 咏 ( 阳师 院马列部 , 信 河南 信 阳 4 4 0 ) 6 0 0
摘 要: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战争风起 云涌,波澜壮 阔。如此频繁的 、大规模 的、长久的农 民战争对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何影 响?其历 史作 用究竟是什 么?农民战争的根 源在哪里?试就这些 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 : 封建社会; 农民战争 ; 破坏性 ; 用; 作 根源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 中,农 民战争风起云 涌,波谰壮 阔。从秦 杀牲 畜 ,犒 军庆功 。此外 ,军队中的战马也是畜力 ,这些都 和农业 生 末陈胜 、吴广的起 义到清朝太平天 国的革命 ,其 问将 近两千年 ,每一 产在大牲畜的使用上发生 了矛盾 ,使生产难以很好的进行 ,阻碍了社 个封建王朝都发生 过农民战争。据不完全统 计,在 中世纪中国大规模 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农 民战争 中双方 火攻烧L 、水攻掘河 ,破坏了 L l
农民起义的起因与影响分析
农民起义的起因与影响分析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们往往是由一系列的原因所导致的。
本文将介绍农民起义的起因与影响分析。
一、起因分析1. 经济原因经济原因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只能靠租种生活,他们遇到自然灾害、税收加重等情况时,生存困难愈发严重。
此外,一些地主因为贪婪而导致农民生活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是镇压不息的原因之一。
2. 政治原因政治原因也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封建社会中,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他们受到官府的打压。
官员往往会征收重税,使得农民民不聊生。
此外,政府官员迫害宗教人士、少数民族等也是导致农民群起反抗的原因之一。
3. 文化原因文化原因是导致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封建社会中,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农民多数没有受过教育,对政治和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他们容易被各种妖言惑众,而且缺乏抵制的能力。
很多朝代都是依赖之前的社会价值传统,而这些传统观念也对农民造成影响,使得他们对某些特定的行为有着深深的信仰。
二、影响分析1. 农民起义对历史的影响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得各朝代注意到了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并引起了人们对土地和税收等问题的重新思考。
农民起义通常导致重大的政治改革或政权更迭,对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结构和行政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农民起义对经济的影响农民起义还对经济产生了影响。
起义通常导致人口迁移和社会变化,这会影响地方财政、税收甚至贸易往来。
此外,农民起义通常造成武装冲突和损失,这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3. 农民起义对社会的影响农民起义还对社会结构产生了影响。
它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社会阶层和财富差距的问题,甚至导致改善财富分配和土地改革等政策的出现。
此外,起义还加强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对维护社会公平和人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现象。
历史上重大社会变革的动因分析
历史上重大社会变革的动因分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社会变革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潮,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重大的社会变革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经济因素往往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当现有的生产关系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变革就成为了必然。
例如,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旧有的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开始要求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建立起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制度。
于是,资产阶级革命在许多国家爆发,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
科技的进步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新的科技发明和创新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比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思想的交流;互联网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工作的方式,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革命。
科技的发展往往会催生新的产业和职业,同时也会淘汰一些旧的行业,从而导致社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
思想文化的发展在社会变革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先进的思想观念能够激发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向往,从而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为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运动则进一步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相互争鸣、相互借鉴,为当时的社会变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政治制度的腐败和不合理也是引发社会变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统治阶级贪污腐败、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时,人民往往会奋起反抗,要求变革政治制度。
论中国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
论中国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中国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尾巴。
这个时期,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分析其原因、特点和影响。
首先,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
这个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矛盾日渐激化。
封建统治者的贪婪和专制压迫使农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加上天灾人祸频繁发生,使得农民生活更加艰难。
这些社会不公和贫困成为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其次,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在形式和规模上都有所不同。
其中最著名的起义是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他们最终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大顺政权。
另一个知名的起义是清朝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农民军起义,他们也是攻入北京,但最终未能成功建立自己的政权。
这些起义的规模都非常庞大,动员了大量的农民和其他被压迫阶级。
此外,农民起义在政治和社会经济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政治方面,农民起义动摇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打击了统治者的威望和信誉。
这些起义让统治者认识到,只有解决社会矛盾和改善农民生活,才能维持统治的稳定。
其次是社会经济方面,农民起义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改变了土地的归属和农民的地位。
在起义成功的地区,土地重新被分配给农民,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然而,尽管农民起义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最终还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
统治者通过残酷的镇压,最终平定了起义,并且加大了对农民的压迫。
这也是因为农民起义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战略规划,导致各个农民起义相互孤立,难以形成合力。
另外,一些农民领袖在起义成功后,也渐渐丧失了自己的理想和初衷,成为专权的独裁者。
总结来说,中国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是封建统治下农民反抗的一种表现,具有特定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形式和规模,对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农民起义最终未能取得彻底的胜利,也没有真正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
这个时期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现象,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变迁和社会革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革命对社会有何意义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革命对社会有何意义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农民起义和革命,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农民起义和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的政治格局,还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革命对社会的意义。
一、农民起义和革命推动着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革命对社会的意义之一在于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发展。
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农民起义和革命使得中国的统一得以实现,如唐朝的黄巢起义和明朝朱元璋的农民起义等。
这些起义和革命推翻了当时的腐败政权,建立了新的政权体系,为中国政治的稳定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农民起义和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革命对社会经济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农民起义和革命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使得土地重新进行了分配,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拥有土地,从而增加了人民的财产和收入。
另一方面,农民起义和革命也带来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比如吴三桂的起义为西南地区带来了相对稳定,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
三、农民起义和革命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革命对社会阶级结构的改变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封建社会中,官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资源,农民则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
然而,农民起义和革命打破了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为下层阶级提供了一种反抗的机会,推动了社会阶级和土地关系的调整。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革命和起义并未成功改变阶级结构,但却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契机。
四、农民起义和革命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革命对社会的意义之一在于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农民起义和革命使得人们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些农民起义领导人和革命家提出了许多观点和理念,推动了思想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比如白莲教起义中的一部分农民主张平等和公正,这为后来的思想家和现代社会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中国的古代农民起义
中国的古代农民起义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农民起义,这些起义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一、背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背景多种多样,但普遍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贫困、压迫和无奈。
古代的农民常常被地主和官吏剥削,面临生活困境和不公正待遇。
此外,自然灾害和战争也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和痛苦。
这些不公平的现象逐渐积累,导致了农民们蓄积着愤怒和不满情绪,最终引发了许多古代农民起义。
二、原因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社会经济矛盾的激化。
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农民无法改变其贫困的命运,而地主阶级日益壮大,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
这种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使得农民们不得不寻求改变现状的途径,从而发动起义。
其次,政府的腐败和官僚制度加剧了农民的痛苦。
官吏们贪污腐化,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使得农民们对政府失去了信任,只能通过起义来寻求自己的利益。
此外,外来的战争和征收赋税等也加深了农民的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三、影响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农民起义有助于改变封建制度,为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起义活动的推动使得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性逐渐暴露,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其次,农民起义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起义后,农民们开始建立自己的农业合作社和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最后,农民起义还加强了农民的自我意识和团结意识。
起义过程中,农民们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体,通过团结一致,争取自己的权益。
四、启示古代农民起义对今天的中国可提供一些启示。
首先,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农民的权益和利益。
其次,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通过改革和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经济水平,以改善农民生活。
最后,社会公平和正义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核心是封建制度、地主贵族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最直接地体现在农民起义中。
农民起义是古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不仅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国的历史演进产生了重大的推动力。
首先,农民起义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病。
封建社会特点是贵族地主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而农民则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在这种社会结构下,农民往往受到压迫和剥削,生活困苦。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经历了长期积累和准备的农民,开始以起义的形式对抗封建统治。
其次,农民起义揭示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无能。
在封建社会中,政府官员常常以私欲为先,发展腐败行为,无视人民的苦难。
而在农民起义中,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往往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而奋起,为人民动员了大量的力量和资源,显示出了比封建政府更好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第三,农民起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变。
农民起义不仅仅是单纯的暴力抗争,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农民起义不仅要求消除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还推崇农民的本能权益。
这些起义活动使得农民们逐渐意识到他们自身的价值和权力,进而为未来的社会变革创造了条件。
最后,农民起义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固有矛盾。
封建社会尽管存在重重束缚,但也赋予了农民一定的土地和掌握农业生产的能力。
因此,在经济落后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农民起义成为了他们争取权益的重要手段。
这些起义活动也迫使封建统治者进行一些改良,以维持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密不可分。
农民起义既是封建制度下农民权益的一种争取方式,也是对封建社会不公平和腐败现象的一种抵制。
农民起义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起义活动的发生和影响,一方面反映出了封建制度下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社会的演进和平衡,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添加了丰厚的底色。
清末的农民起义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浪潮
清末的农民起义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浪潮清末的农民起义: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浪潮清朝晚期,中国农村面临着沉重的封建压迫,农民的生活困苦,地主豪绅剥削残酷,种种不公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运动。
这些起义以农民反抗封建压迫为主题,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影响深远,成为了当时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本文将从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谈起,探讨清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农民起义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次。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起义,宣告建立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为基础,进而形成了极具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是清朝社会封建秩序的极度恶化,税赋重负、地主剥削等社会问题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太平天国运动凝聚了大量农民起义的力量,不仅充分展示了农民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满。
捻军起义是清末农民起义中另一场规模宏大的起义运动。
该起义发生在1862年至1864年间,主要活动在湖北、湖南、河南等地。
起义中的捻军秉持着抗击地主阶级剥削和抵制外国侵略的口号,吸引了大量农民的积极参与。
捻军起义的影响超越了一般的农民起义,其力量足以让清朝政府感到威胁,也引发了外国列强的注意。
这些农民起义中的共同特点是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明确诉求。
农民起义的爆发源于农民对封建制度的不满,特别是地主豪绅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在清末,一些地主豪绅拥有大量土地资源,虽然他们只占农村人口的很小一部分,但却拥有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
地主阶级通过高额的租税和苛捐杂税,严重剥削农民,使农民生活艰辛,难以维持温饱。
同时,地主还经常以各种手段欺压农民,使得农民反抗起来。
这些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农民起义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不公,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灭亡。
其次,农民起义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最后,农民起义中的一些领袖,如洪秀全、曾国藩等,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培养了许多有经验、有魄力的领导者。
中国近代农民起义的原因与影响
中国近代农民起义的原因与影响中国近代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起义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社会不平等、政府腐败、农民的经济困境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中国近代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不平等是近代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清朝时期,社会阶层分化十分明显,富有的地主和官员享有特权,而农民则受到剥削和压迫。
土地集中制度使得大量土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导致了农民生活的困苦。
他们被迫支付高额租金和重税,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生存需求。
这种社会不平等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不满情绪,成为农民起义的重要动力。
其次,政府腐败也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朝政府腐败严重,官员贪污受贿,不为民众谋福利。
农民被迫屈服于官吏的专制统治,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政府对农民收取沉重的税收,使得他们连续遭受巨大经济压力。
农民起义是农民对政府腐败现象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他们希望推翻腐败政权,追求公平正义。
农民的经济困境也是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近代社会,农民的经济地位一直较为低下,缺乏土地和劳动资源。
农民在经济上无法摆脱贫困,生活水平困顿。
这种经济压力不断加剧了农民的不满情绪,使得他们寻求通过起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近代农民起义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这些起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起到了重要的催化剂作用。
农民起义揭示了清朝政府的薄弱和腐败现象,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
起义领袖们通过动员农民进行反抗,动摇了政府的稳定。
其次,农民起义培养和激发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锋。
农民的起义活动中,往往涌现出一批有魄力、有远见的领袖人物,他们通过组织和领导农民来反抗封建统治。
这些起义领袖培养了一批相信民主与自由的人,为中国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最后,农民起义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起义的领导者们将土地分配问题作为农民起义的主要口号,这使得土地改革成为民主革命的重要议题之一。
农民起义促使农民阶层的觉醒和团结,对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初一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
初一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近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一、引言近代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其中农民起义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介绍中国近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深入探讨几起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二、近代中国的封建社会1. 封建社会的定义与特征封建社会是指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统治者的私有财产,社会等级分明,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
权力的传承以家族血统为基础,君主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力。
2. 近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封建社会首先表现在政治上,清朝皇帝拥有绝对权力,国家的最高决策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此外,封建的土地制度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
三、近代中国的农民起义1. 农民起义的定义与原因农民起义是农民大规模反抗当时统治者的运动。
农民起义的原因可以分为经济因素和政治原因。
经济上,农民受到高额地租、苛捐杂税的压迫,生活困苦。
政治上,农民对朝廷无能和腐败感到愤怒,并要求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制度。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该起义由洪秀全领导,起义军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起义军掌握了大片土地,建立了一套朴素的社会制度。
然而,最终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3. 片山奠定片山奠定是福建地区的一次农民起义,由片山英夫领导。
起义军发起了对地主阶级的袭击,要求土地平分、赋税减轻以及农民权益保护。
然而,起义最终被政府镇压,片山英夫被杀。
4.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民起义中的一次。
该起义以抵抗外国侵略者和基督教传教士为目标。
起义军通过巫术和武装斗争抵抗外国统治与传教行为。
然而,义和团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农民起义的影响1. 对封建统治的挑战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陋与腐败。
农民起义的失败并没有摧毁人民反抗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民对正义、平等和自由的追求。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农民起义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农民起义中国封建社会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形态,其政治体制和农民起义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以及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1. 封建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皇帝位于封建等级的最高层,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皇帝下面是诸侯王公,他们分封土地,统治各自的领地,并向皇帝效忠。
诸侯王公下面是士大夫阶层,他们是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担任政府官员和封建领主的顾问。
士大夫阶层下面是农民阶层,他们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最后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
2.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对全国的最高统治权。
中央政府设立三省六部,分别负责政务、财政、军事等方面的事务。
地方上设立州、郡、县等行政单位,由官员负责治理。
这种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国家,但同时也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腐败和效率低下。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通过科举考试,士人可以获得官职,进入官僚体系。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流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考试作弊、门第影响等。
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1. 农民起义的原因农民起义的爆发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土地兼并: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通过兼并土地,使农民失去土地,陷入贫困。
•税收沉重:封建政府对农民征收重税,使农民生活艰难。
•官僚腐败:官僚阶层腐败,贪污勒索,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等,导致农民生活无法维持。
2. 农民起义的过程农民起义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义爆发:在农民生活无法忍受的情况下,起义首先在基层农民中爆发。
•形成领导:起义中会涌现出一批领袖,他们组织农民,提出口号,引导起义。
•发展壮大:起义军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强大的力量。
•建立政权:起义军在一定区域内建立政权,实行改革,对抗封建政府。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革命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革命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革命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起义与革命的发生,既反映了农民阶层的不满与抗争,又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矛盾与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革命,以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农民起义与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是农民阶层长期处于剥削与压迫之下。
由于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农民们生活贫困,生存困难。
因此,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
最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是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起义军由农民组成,他们反对统治者的贪污腐败,要求平均分配土地和减轻赋税负担。
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揭示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农民阶层的不满。
二、农民起义与民族抗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仅仅是对封建统治的反抗,也是对外侵略的抵抗。
在中国历史上,外族统治者的入侵常常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唐朝时期,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起义军发动的,他们是当时唐朝的军事统治者。
起义军由农民和边疆少数民族组成,他们起初是为了反对唐朝对他们的压迫和剥削。
然而,随着唐朝的衰落和外族入侵的加剧,起义军逐渐转变为抵抗外族入侵的抗战力量。
尽管安史之乱最终失败,但它揭示了农民阶层的抵抗意识和民族团结的力量。
三、农民起义与革命思潮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革命思潮密不可分。
农民起义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声,它们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问题,激发了人民的反抗意识。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辛亥革命的爆发源于中国社会的不满与抗争,其中农民的反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农民阶层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农民起义与现代化建设中国农民起义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也值得关注。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民起义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抗争。
中国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
中国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中国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这场斗争是农民阶级为了争取自身权益和自由而进行的,为中国革命的进程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起源。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时期,农民阶级是最庞大的社会群体,也是最受压迫的一部分人民。
清朝统治下,农民们遭受着封建剥削和压迫,生活困苦,生存状况堪忧。
这种情况导致了农民阶级逐渐觉醒,开始追求自身权益的斗争。
农民革命斗争的领导者中,最为著名的是中国共产党。
通过积极组织农民群众,提高他们的觉悟和组织能力,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发动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和斗争。
最著名的是1927年至1950年期间的土地革命战争。
这场战争中,农民群众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奋起反抗封建地主和国民党政权的压迫,纷纷加入到农民革命的行列中。
农民革命斗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策略。
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农民的生产状况和生活需求,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土地政策和农村发展政策。
同时,共产党还积极组织农民群众的军事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培养农民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
这些措施为农民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农民革命斗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民革命加速了农村社会的变革。
通过重新分配土地、建立农村合作社等措施,农村社会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其次,农民革命加强了农民阶级的团结和组织能力,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农民革命斗争的成功也对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斗争起到了示范作用,激励着其他阶级和社会群体的觉醒和行动。
然而,农民革命斗争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农民革命需要面对来自封建地主和国民党政权的强大压力。
这些敌人使用各种手段来镇压农民起义,包括军事压迫、经济封锁和政治镇压等。
其次,农民革命还需要解决土地改革和经济发展等实际问题,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实现农民的利益最大化成为了一个挑战。
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
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形态,它的核心是农业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则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
由于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公和矛盾,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屡次爆发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封建制度、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封建社会的特征和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主要存在于秦汉至清朝,它的核心是农业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封建社会以土地为基础,农业经济是该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
地主通过控制土地,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而农民则成为地主的附属品,长期承受着剥削和压迫。
其次,封建社会以等级制度为核心,分为地主、农民和官僚三个主要等级。
地主拥有土地和财富,享有特权地位;官僚则依附于皇权,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农民则处于最底层,饱受剥削和压迫。
然而,封建社会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矛盾:首先,地主阶级的剥削使农民生活困苦,贫富差距极大,引发了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农民劳动辛苦,但几乎所有的劳动成果都被地主剥夺。
其次,封建制度限制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官僚阶级通过掌握权力,实施封建等级制度以维护自身利益,阻碍了社会变革和创新的发展。
最后,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的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农民的反抗情绪逐渐高涨。
二、农民起义的原因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反抗剥削和压迫的一种表现。
农民起义的发生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经济剥削导致农民生活的恶化。
地主阶级长期剥削农民的劳动成果,使农民生活贫困,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这激起了农民起义的强烈愤怒。
其次,封建制度的不公使农民权益受到侵害。
封建等级制度造成了社会不平等,农民长期忍受着地主的欺负和压迫,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再次,政治腐败和官僚压迫引起农民不满。
官僚阶级贪污腐败,无视民众利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和不满情绪,催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最后,自然灾害和战争加剧了农民的痛苦。
封建地主经济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研究
封建地主经济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研究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地主经济与农民起义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和研究。
封建地主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而农民起义则是农民阶级反抗封建压迫的表现。
本文将探讨封建地主经济如何积聚了农民起义的力量,并分析农民起义对封建地主经济的影响。
首先,要了解封建地主经济如何为农民起义提供了土壤,我们需要回溯到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封建地主经济以地主阶级为中心,他们通过对土地的垄断和控制,剥削农民阶级的劳动力。
地主阶级通过关中人民在农田、水利、畜牧、树立产权秩序等方面做出的众多的社会贡献获得了相应的特权和土地,这也成为了地主阶级统治农民的重要经济基础。
然而,封建地主经济的压迫和剥削最终引发了农民的不满和反抗。
农民阶级由于长期的剥削压迫,在苛刻的经济条件下生活。
他们承受着重税和苛捐杂费的压力,被迫将大部分劳动成果交付给地主阶级。
农民们生活的困顿和心理的压抑最终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农民起义由此在历史舞台上崛起。
农民起义是农民反封建压迫的一种维权方式,通过集体行动来表达诉求,并寻求摆脱封建地主的统治。
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巾起义、白莲教起义和红巾军起义等。
通过对这些起义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封建地主经济对农民起义的影响。
首先,封建地主经济的不公和剥削是农民起义的直接诱因。
在农民起义之前,地主阶级通过获取更多的资源来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压迫,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农民起义则是农民们为了自身利益和尊严而采取的反抗行动。
其次,农民起义对封建地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民起义的发生导致了封建农村的动荡和社会秩序的丧失,破坏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结构。
起义军在农村中分配土地,将土地归还给农民,这进一步削弱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
此外,农民起义的爆发也引起了其他封建农村的动荡,进一步削弱了地主统治的稳定性。
最后,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农民起义的失败因素。
尽管农民起义为农民阶级带来了一定的利益改善,但在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
封建社会是指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制度,而农民起义则是在这个社会制度下农民阶级为了反抗压迫和追求自由而发动的武装斗争。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末年。
那个时候,由于封建官僚的腐败和压迫,以及国家经济衰退,一些地方的农民条件恶劣,生活困苦。
这些农民在发现通过和平抗议无法解决问题后,开始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以暴力手段来推翻封建统治。
这就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他们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
然而,由于内部腐败和外来侵略,大顺政权很快崩溃。
在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了新的封建统治。
然而,清朝的统治十分残酷和剥削。
由于清朝通过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在全国范围内爆发。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起义由洪秀全领导,起义队伍由农民组成,其宗旨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人民的天朝。
太平天国起义迅速在广大农民中蔓延开来,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
太平天国的军队曾经短暂地进驻到长江流域,并且宣布建立了对清朝的对抗政权。
然而,太平天国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部分原因是内部分裂和统治策略的失败。
在农民起义中,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太平天国,他们都试图通过武装斗争来改变整个社会的制度。
尤其是太平天国,他们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然而,农民起义的失败并没有改变封建社会的结构,而只是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记载。
农民起义虽然没有改变封建社会的结构,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封建统治的残酷和农民的困苦使得中国的社会动荡不断,这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农民起义也让中国的统治者认识到,他们必须改变治理方式,才能使社会更加稳定和繁荣。
总的来说,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这些起义没有能够成功地改变封建社会的结构,但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
清代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成为常态。
在这个时期,农民起义成为了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清代农民起义的原因、影响和解决途径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农民起义的原因农民起义之所以如此频繁,一方面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剥削压迫,使得广大农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是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政治秩序的混乱。
首先,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得农民生活困顿。
地主们占有大量土地资源,对农民进行高额的租税征收,使得农民生活无法维持;同时,农民还要为地主劳动,收入微薄,甚至有时连温饱都难以解决。
这种压迫使得农民积怨沸腾,形成了难以控制的社会动荡因素。
其次,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也给了农民起义可乘之机。
官员贪污受贿、虐待百姓,社会治理混乱不堪,政府对农民的保护和管理无力可言。
这使得农民发起起义时不再畏惧,心存抵抗之意。
二、农民起义的影响农民起义给清朝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首先,农民起义使得社会秩序动荡不堪。
起义军出没于各地,不断与清朝军队进行激烈的战斗,造成了严重的军民伤亡与财产损失。
其次,农民起义导致经济衰退。
农民在起义中烧杀抢掠,大量的农田和村庄被毁,使得农业生产严重受阻,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同时,起义军征用财产,给商业活动带来了阻碍,经济市场出现萧条。
此外,农民起义引发了社会民众和其他势力的参与,使得清朝政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各方势力相互斗争,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动荡。
三、解决农民起义的途径面对农民起义的严重社会危机,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通过改革政策来缓解农民的负担。
实行减税减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缓解了农民的痛苦。
其次,政府积极组织军队镇压起义,加强了对起义军的打击力度。
同时,政府在军队内部加强管理和士气的培养,以提高军队战斗力。
第三,政府还采取了一些灵活的手段来分化起义军和其他势力。
古代中国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的影响
古代中国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
农民起义往往是由于社会不公和压迫造成的,而社会动荡则是因为农民起义导致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代中国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长期效应。
首先,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民起义往往是由农民阶层反抗压迫而发生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黄巢起义和红巾军起义。
这些起义使得统治者丧失了对农民的控制,导致政治权力分散和削弱。
同时,农民起义的领袖也会形成自己的军队,与统治者进行长时间的战争。
这些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使得统治者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为后来的政治变革提供了契机。
另一方面,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对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影响。
起义和动荡通常导致农田荒废、商业停滞和工业停工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尤其是在长时间的战争中,人口减少和资源浪费使得经济恢复变得更加困难。
与此同时,起义领导者往往会进行一些改革措施,例如减少农民负担、取消苛捐杂税等,这些改革虽然在短期内对农民有利,但也使得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境。
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还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起义领导者往往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他们对社会现象和民生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试图通过起义来改变社会的现状。
这些起义和动荡使得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声音得到了表达,扩大了社会思想的多样性。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新的思想流派和文化观念也得以形成和传播。
例如,黄巢起义期间,诗人李白以及其他一些文人积极参与起义,他们的诗歌作品为后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与此同时,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使得社会各界对于封建统治的思考更加深入。
尽管起义和动荡的主要目的是反对压迫和追求公正,但其实际结果并不总是如此。
在起义的过程中,农民和其他阶层往往会遭受到更加严重的压迫和剥削。
封建统治下的农民起义与革命
封建统治下的农民起义与革命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而其中最具有社会动荡性和等级冲突性的时期便是唐朝晚期至明朝中期的那段时间。
在这一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封建制度内部的矛盾激化,农民群众起义成为时常出现的社会现象。
从起义的性质上看,有的起义是阶级斗争的结果,有较明显的倾向,如黄巢起义和李自成起义;而有的起义则表现出更大规模、更全民性的特点,如白莲教起义、红巾军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
其中黄巢起义在唐末时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次。
其发生的社会背景,是唐代天宝年间朝廷颁布的新法,它的实质是要加强对农民阶层的剥削和压榨。
黄巢起义的主要领袖是河南人黄巢,他们主张满汉平等和废除官僚制度。
起义被起义军恢复旧制,恢复篡夺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战争前的土地。
尽管起义最终失败,但它对中古时期开始社会变迁的大势产生了一定影响。
造反捉贼所披风云染尘的“三百疯富”、“三百丐谋”的形象则被后人予以传颂不衰。
到了明朝时期,农民起义的规模更加庞大。
其中最重要的是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并不理念进取,他们更多运用的是分裂策略和毁灭主义;并不是一些自有地的富农,而是广大的贫苦农民。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多数出自农民,也在起义中表现了敌对阶级的矛盾性质。
接下来,是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
起义的实际领袖是岳飞的后裔洪秀全。
他宣扬“天父洪秀全,地母洪太后”,并号召全国人民起义,其发动的起义也最终演变成全民性战争。
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已经不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而是寻求真正的共和政治。
其尝试甚至是前无古人的想法,也极具开放性。
在民族精神和文化思想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
起义失败后,广泛传播的“端午节”歌颂了曾经的胜利和这个民族斗争的纪念让人们把它保存了下来。
总之,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表现阶级矛盾和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历史上乃至全球历史上最长不断的农民起义。
从清朝之前的民间运动,到清朝时期的官僚矛盾,再到清朝末期的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中国后来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一些参考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成因作用深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作用之强,都是世界史中所仅见的。
它们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独特的产物。
在中国封建剥削关系中,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田赋、杂税,还要服徭役。
不仅要受封建国家的剥削,还要受到地主的剥削,中间层次是地主(它包括贵族、官僚以及一般的中小地主)。
最上层是封建国家。
这种剥削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农民所受剥削量大小的伸缩性很大,它可以相对轻,也可以极重,主要取决于封建统治阶层的调节力量的大小。
在中国封建社会剥削结构中,农民所受的剥削可分为可控部分和不可控部分。
先看可控部分,这一部分主要由田赋、人头税以及法定的徭役等组成。
历代王朝,赋税定额及征收方式不尽相同。
但是,田赋和人头税是相对稳定的,相比之下也不那么重。
杂税和徭役则是由国家控制的一个可伸缩量。
在王朝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国库充实时,这个可伸缩量就较小。
但当国库亏空或有边患时,这个可伸缩量就会因横征暴敛而扩大。
他们除受封建国家剥削外,还要向地主交地租。
地租是国家不可控部分,地主对佃农的地租剥削率比国家田赋高得多,《汉书》《食货志》载,“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夹在封建国家与佃农之间的地主阶级,就充当了一个剥削放大器。
尤其是官僚地主更是有恃无恐,剥削无度。
越到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佃农人数骤增,地主剥削所占比重也越大。
其恶性发展,一方面造成农民失去简单再生产的能力,被推到饥饿死亡的边缘,封建统一大国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被瓦解;另一方面,造成封建国家财政枯竭,难以维持庞大的国家开支。
唯独这个饱吸农民血汗的中间剥削层次,象肿瘤一样越长越大,最后吸干了国家机体的营养,导致农民铤而走险,国家全面崩溃。
封建剥削和压迫加剧的后果只是为农民大起义准备了土壤。
任何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需要相当的组织力量。
因此,仅仅只有农民所受剥削压迫深重这一点,而没有把革命力量组织起来的要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仍是不可能的。
稍微具备世界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世界中古史中,很少看到中国封建社会那种每隔两、三百年发生一次的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而且这些大起义都发挥了摧垮旧王朝、使新王朝得以重建的巨大历史作用。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农民起义的反抗目标就可以发现,在一个王朝中前期,农民起义是地区性的、规模也不太大,反抗目标往往只是贪官而不是皇帝。
如明代中前期最著名的1511年以刘六、刘七为首的农民起义。
他们攻城克堡,杀贪官污吏,势力到达北京附近,并从河北进入山东、河南,南下湖广,抵江西,又北上进攻北京,打得明廷大有招架不住之势。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首领之一赵说:“今群奸在朝,舞弄神器,浊乱海内,诛戮谏臣,屏弃元老”,“乞陛下睿谋独断,枭群奸之首以谢天下,即枭臣之首以谢群奸”。
他们的反抗目标,主要是针对当权的群奸。
只要明主杀“群奸”以谢天下,他们甘愿杀头。
王朝中前期的农民起义,大多是杀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地主,而不是把矛头指向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国家。
王朝末期整个官僚机构腐败,推翻以皇帝为首的整个官僚机构就成为全国农民统一的目标,农民起义必然就是全国性的。
汉末黄巾军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已有改朝换代的意思了。
隋末农民大起义历数隋炀帝的十大罪状。
指出起义原因是:“今同苦朝政,各兴大义”。
除了反对旧王朝外,平均主义的社会理想,也是把农民组织起来的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自唐以后农民起义的口号,除了推翻旧王朝以外,平均主义的理想也日益突出了。
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
宋代王小波、李顺起义则明确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钟相、杨么起义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明末农民大起义也提出均田,蠲免钱粮,平买平卖的主张。
在哀鸿遍野的时候,李自成义军的“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更是富有吸引力的。
到清代太平天国时,农民政权甚至颁布了“天朝天亩制度”,提出平均的大同社会理想。
……。
农民起义口号的发展,说明反抗目标日益明确——从王朝初期反贪官不反皇帝到末期反对整个朝廷;从王朝早期仅仅提出某些具体反对目标到后期发展到追求平均主义的理想,这充分说明农民起义的程度、目标与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的变化及腐败程度相关联。
总之,如果说农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劳动推动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那么当他们被封建统治集团及贪官、地主的多重压迫而陷于无法生存的困境之中时,除反抗---起义,别无他路可走。
再说;农民起义之根源(二)勤劳善良的农民,是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主要承当者。
二千多年来,神州大地上曾经出现过的充满田园牧歌景色的农村、拥有上百万人口而又宫室坊市秩序井然的繁华城市、举世无双的手工艺品、色彩斑澜的诗词歌赋、气理宏论和天数医农之学……所有这一切令人叹为观止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无不与农民的辛勤劳动分不开。
然而,二千多年间的农民,大多数时期都处在仅能勉强维持产品和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处境之下;甚至,就连这简单再生产过程也会被经常发生的巨大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封建官绅超强制的盘剥所打断。
可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最具吃苦耐劳精神,但同时又被封建王权、神权、族权深深地压在社会最底层。
哪里有剥削、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斗争。
漫长的中世纪,充满着农民反抗剥削、压迫和摆脱贫困的斗争,贯穿着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起义。
“中国农民从对抗贫困而要求人身权的狂暴的幻想,到反对土地特权而主张平等的理想,是从长期斗争的经验积累而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在人类历史上,农民用无量数鲜血写成的阶级斗争诗篇,其韵律是豪迈而铿锵的。
诗篇中的阶级对抗观念是全人类解放史的节奏。
前一个历史阶段对抗的经验正是后一个历史阶段阶级对抗的发展的必要阶梯。
”因此,考察历代起义农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封建社会前期起义农民争取人身权的斗争唐中叶以前,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反赋役及争取人身权方面,其口号所包含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狂暴式的“财产共有”或“共同劳动”的教义。
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是在苛重的徭役下发动起来的。
秦王嬴政吞六国、统天下,建立起封建专制主义的国家。
为了巩固帝国的统一,满足专制君主的一己私欲,大大强化集权国家的公共职能。
修驰道、筑长城、建阿房宫等,征发了大批劳动力,而陈胜、吴广就是被派到渔阳屯防的戍卒。
史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些被奴役的戍卒在“失期皆斩”的法律之下,高举起农民要求人身生存权的义旗,揭竿而起,展开了同秦廷暴政的斗争。
这说明暴动是直接由死亡威胁引起的。
象这样反对苛重的徭役,争取人身权的农民斗争,在封建社会前期屡屡发生。
南北朝时,“梁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或有身殒战场,而名在叛目,监符下讨,称为逋叛,录质家丁,合家又叛,则取同籍,同籍又叛,则取比伍,比伍又叛,则望村而取。
一人有犯,则合村皆空。
”因此,这时的农民起义多为反对苛重的徭役,因“却籍”事而兴。
如《南史·茹法亮传》说:“上籍被却者悉充远戍,百姓嗟怨,或逃亡避咎。
富阳人唐寓之因此聚党为乱,鼓行而东,……三吴却籍者奔之,从至三万。
”北魏六镇起义以后扩展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因同样原因而引起:“昔皇始(道武帝)以称防为重,盛简亲贤,拥·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边。
……及太和(孝文帝)在历,……丰沛阳门,仍防边戍。
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
征镇驱使,便为虞侯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
……镇人浮游在外,皆听流兵捉之。
于是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言者流涕。
”留防在六镇的拓拔部本族人民,随着阶级的分化,没落为府户,“役同厮养”,终于由此而爆发为六镇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也是如此。
隋炀帝开运河,仅通济渠就调发了百万以上的农夫;永济渠的开凿,因“丁男不供”,竟以“妇人从役”。
对高丽的战争,更“增置军府,扫地为兵”,仅战士就有113.3800多万人,而“馈运者倍之”。
所以,王薄山东一呼,“避征服役者多往归之。
”以后李渊从太原起兵夺取政权时,还矫命说隋炀帝要征兵再伐高丽,以激起人民对隋王朝的痛恨,从而利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和力量。
需要指出,封建社会前期的起义农民,在争取生存权的同时,要求财产公有,要求撤除那些直接压在他们头上的封建官僚的特权;在争取人身权的同时,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要求人人同等地劳动。
他们不仅通过宗教教义模糊地提出“太平”幻想,如东汉末年的起义农民组织“太平道”、“五斗米道”,其所倡“太平”,即取义于道教《太平经》“太平世”财产共有的幻想,而且更以血与火的手段展开抗争,以暴力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二、建社会后期起义农民分产均产的思想主张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即自秦汉之际至唐代中叶(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八世纪中叶),劳役地租是封建地租的支配形态,农民被军事组织的强力束缚在土地上,在鞭子的驱使下进行着非人的劳动,繁重的赋役、超强制的剥削与掠夺以及严刑峻法使其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故而对生存权利和最起码的人身权利的争取就成为他们的首要要求;那末,中唐以后的封建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以实物地租为支配的形态,尽管超经济强制的剥削依然混合着很重的劳役,但农民总算可以取得些劳役形式的中断的机会,可以自己负责在好象是自己占有的或使用的土地上从事生产,他们的人身权也由于不断的斗争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此时起义农民已不限于人身权和生存权的要求,而是进一步地提出了更为现实的均平口号。
唐末王仙芝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隐然以代天补不足、均贫富为职志。
北宋初年农民起义领袖王小波明白提出“均贫富”的口号,《渑水燕谈录》卷八说:“……故小波得以激怒其人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贫者附之益众。
”其后,李顺继王小波率领义军,“悉召乡里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粟,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把“均贫富”的主张付诸实践。
南宋钟相、杨么的起义亦以“等贵贱,均贫富”为号召:钟相“阴语其徒则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持此说以动小民,故环数百里间,小民无知者,翕然从之,……如是凡二十年。
”这“等贵贱,均贫富”的要求,实质上是要求废除各有等级和劳动力户口直接支配等等封建特权,以期消灭封建的贫富不平的现象。
如何实现这一主张要求呢?一是在阶级斗争尖锐之时,奋起抗争的农民以暴力手段对剥夺者以反剥夺,如统治者即指责钟相、杨么起义是“谓国典为鸦邪法,谓杀人为行法,谓劫财为均平”;陶宗仪《辍耕录》记元代红巾军起义时的一首扶乩诗也反映了这一点:“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人者,杀尽不平方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