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花传书》读后感
教师花传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花传书”活动。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体验到了传统书信文化的魅力,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独特方式。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花传书活动让我重新认识到了书信的魅力。
在信息时代,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电子通讯工具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书信,使得书信这种古老的方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通过这次活动,我重新感受到了书信所带来的仪式感和温馨。
一封亲手书写的信,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是电子通讯无法替代的。
其次,花传书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活动中,我收到了学生们精心准备的信件,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我的感激、敬意和祝福。
而我也通过回信的方式,将我对他们的关爱、期望和鼓励传递给他们。
这种书信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再次,花传书活动锻炼了我的耐心和细心。
在写信的过程中,我需要仔细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这让我在写作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为了确保信件能够准时送达,我还要考虑到信件的格式、邮寄时间等因素,这让我学会了统筹安排和耐心等待。
此外,花传书活动让我更加珍惜师生之间的每一次交流。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忙于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很少有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
而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最后,花传书活动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激发他们的潜能。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温度,感受到了师生之间情感的流动。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学生,用心去传递正能量,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总之,这次花传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重新认识到了书信的魅力,更让我体会到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努力成为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
《教师花传书》【2 】念书心得近代教导家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勤学,必须师长教师勤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师长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书本是教师的第一呼吸,作为教师,既要为本身念书,也要为学生念书..这个寒假,日本作家佐藤学师长教师的《教师花传书》走进了我的浏览生涯.这本《教师花传书》最光鲜的特点就在于,重复地阐述当代教师教导改造的一个主要命题——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闇练的技巧’.‘经验’.‘直觉或窍门’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常识’.‘技巧’.‘反思与创造性探讨’组成的.别的,匠人是经由过程‘模拟’与‘修炼’来进修的,而专家则经由过程‘反思’与‘研讨’来进修”.教师的工作范畴是那么庞杂多变,组成实践基本的科学理论与技巧又是那么不肯定.是以,症结不在于将专业的狭隘的理论与技巧运用于实践,而是在庞杂的情境中,以“反思中行动,行动中反思”这一实践性熟悉论作为基本,基于经验的聪明与普遍的知见,同庞杂难解的问题睁开搏斗.所谓“好教师”,不是没有问题的教师,而是敢于挑衅的教师.仅仅有丰硕经验的教师,不是教导实践家;仅仅有空泛理论的教师,不是教导实践家;仅仅靠单打独斗的教师,不是教导实践家;仅仅靠自上而下的计划或指标的设计,难以培养教导实践家.贯串全书的一根思惟红线是,强调在21世纪的社会里教师的专家形象要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失去“反思性实践者”的涵养.这是因为,今日黉舍教导的体系体例产生了变化——从以教师的讲解中间的教授教养体系体例转型为以儿童的进修为中间的教授教养体系体例.教师的专业性也伴跟着这种变化而产生了变化——从教授教养技巧中间转型为以儿童的进修设计与反思为中间,因而教师的脚色也应该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依据佐藤学传授的不雅点,我以为要想成为一名及格的教师,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会倾听作为“匠人”的教师的性情特质也分散表如今“倾听”上.一方面,“倾听”这一被动行动可以或许触发教师的想象力.经由过程倾听儿童的言语或沉默的声音.倾听教材中隐性的声音.倾听本身心坎的声音,教师得以探讨当前进修睁开的潜在可能性,正如木工从每块木估中看到其潜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经由过程“倾听”,教师可以或许完完整全回收儿童,接收教材的课题.接收本身内部的声音,形成教室中对话式的交换,晋升自身的工作.不是听学生谈话的内容,而是听其谈话中所包含的心境.设法主意,与他们心领神会,应该寻求的不是“谈话热烈的教室”,而是“居心肠互相倾听的教室”.尊敬学生的共性,就要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懂得他们的说话,走进他们的情绪.我总以为我的倾听与授课一致主要,所以我同意切实存眷学生有声的或是无声的说话,让本身躁动不安的心镇静下来.二.养成“匠人气质”佐藤学传授愿望教师在养成“匠人气质”的进程中可以或许遵守以下三种规范:其一,重视对每位儿童的尊敬;其二,存眷教材的可能性与成长性;其三,重视自身的教导哲学.他指出,以上三条中存眷个中一条照样轻易做到的,不过如许的教师无论作为“匠人”照样“专家”都是不够格的.而在日常的实践中同时贯彻三条规范并非易事,它们往往会在实际的教授教养中产生抵触甚至互相冲突.即便如斯,仍有一些教师可以或许不触犯任何一条规范,独树一帜.创造教授教养.教授教养及其成果的利害另当别论,无论面临如何的艰苦,他们都能尊敬每一位学生的庄严,尊敬教材的可能性与成长性,存眷自身的教导哲学,如许的教师才可能获得令人信任的“匠人气质”.三.重视自身的成长世阿弥在《花传书》中写道:“假如还不知道‘花’,那至少要知道‘种’.花是心,而种是技.”意思是,假如不知道若何展示教室“妙花”的“幽玄之美”,还没有形成关于教导教授教养的思惟与哲学,那至少要知道展示美的基于体验的身材技法与经验的聪明.是以,教师作为“匠人”的成长,其症结就在于身手的传承与进修.有人说,我们年纪也不小了,凭根本功敷衍今朝的教授教养照样可以的.此话听起来有必定道理,但是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为了学生获得优越的成长,也是我们自身性命成长的须要.我们的性命须要长度.须要宽度.更须要厚度.为此,我们教师须要不断的进修.佐藤学传授以为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是“教授教养”,更是“进修”.在任何情形下,“匠人”都是默默地尽全力将工作做好,而“专家”则是活用最先辈的常识和最高的聪明来工作.这个中包含着作为“匠人”的教师和作为“专家”的教师的生计自负与痛苦.作为一名通俗教师,我不期望成为教导专家,但我愿望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师长教师,所以我照样要多进修,多思虑.我最爱好的一句话:教授教养及其成果的利害另当别论,无论面临如何的艰苦,都可以或许尊敬每位学生的庄严,尊敬教材的可能性与成长性,存眷自身的教导哲学,如许的教师才能获得令人信任的“匠人气质”.。
《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读后感
《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读后感•相关推荐《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读后感1《教师花传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每一段都会让人沉思好久。
由始至终,有一个问题始终让人纠结。
“教学中,究竟什么是花?”是一堂完美的课,还是一次完美融合。
是学生积极向上,还是每一个人都有所成长。
是教师的奇思妙想,还是对内容的'完美熔炼。
是讲授时结合个性的不可复制,还是创造如诗歌般的经典案例。
读到深处却很难找到答案。
直到发现一个有趣的人物才渐渐有所领悟。
这个人叫石井。
石井是一位看似普通却拥有极强记忆能力的老师,甚至可以记起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能够说出每一次过度时学生的表现。
掩卷自问,即便我在听课时全力背记也很难达到。
石井的能力不是天生的。
是石井在一次又一次的串联反刍中,修炼而来。
不放过课堂上任意一个细节,倾听每位同学每一次发言,努力将学生学习联系起来。
正是靠着这种执着的精神,石井在课堂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读后感2眼前的这本《教师花传书》,是继阅读佐藤学教授课堂实践三部曲之后,再次学习佐藤学教授关于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书籍。
全书里我看到最多的词就是“学习”,“持续性地学习”。
教师这个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本身就应该是学习型的典范。
身为教师,首先要爱好读书、爱好学习,而且这种学习应该是各方面的,包括美术、音乐、哲学等等。
佐藤学教授明确指出,教师要持续性学习,希望每个教师回到自己本职岗位上来,不被各种改革所困扰,也不被各种“言论”所煽动,努力养成作为教师的修养,找回教师的尊严。
我还很感动于书里对于教师“匠人”和“专家”的描述。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1读完佐藤学教授的《教师花传书》,觉得字字珠玑,饱含着教学实践的真知灼见。
佐藤学教授从《风姿花传》中得到启发,指出了教师在教学的洗练中形成“妙花〞的“心〞和“技〞的方法。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从进校执教伊始,就经历了如何写好教案、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说好一节课、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等大大小小的培训。
期间也参加了学校的说课比赛,也曾精心备课,开过公开课,也观摩了很多同行教师的课堂。
然而,内心却总是处于迷茫的状态,认不清楚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妙花〞绽放的课堂,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开出“妙花〞。
这本《教师花传》介绍了许多堪称“妙花〞的课堂片段。
如古屋老师的“成功养蚕〞一课,假设林老师的文学课,田中老师课堂上“自始自终的稳定而纤细的知性气氛〞,吴井老师课堂上“学生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时的欢笑、思考的交流如同美好的交响和织物那样精致地展开〞。
细读这些课堂片段,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原来“妙花〞的课堂具有如此和谐融洽的气息;教学结构简单,教师没有多余的语言,主要工作在于“倾听〞、“串联〞、“反刍〞;而学生自然地沉静于学习中,完成与教材的对话,与同伴的对话和与自己的对话。
一、“妙花〞绽放的课堂(1)细致入微的开端古屋老师的“成功养蚕〞一课还未正式开始,学生们就自觉投入到上课状态了。
“交流如同丝线一样纤细,协同学习的情景如同织物一样鲜明。
教学还没有开始,学生们就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每个人都自自然然的怀着雀跃的好奇心,共同思考和交流着。
〞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教学的开端。
在佐藤学看来,“细致入微的开端是创造性活动的共通特征;创造性的教师会聚焦于教学的开端〞。
读到这里我特别想知道古屋老师到底是如何让学生们在教学开端就如此沉醉于学习的。
(2) 融洽和谐的气息佐藤学教授认为课堂要有一定的“气息〞。
在上课开始和上课过程中,有些课堂感受不到“气息〞,有些课堂的“气息〞很乱,有些课堂的“气息〞很整齐,有些课堂的“气息〞很浅淡,有些课堂的“气息〞很深沉。
教师花传书读书心得体会
在阅读《教师花传书》的过程中,我被书中所展现的教师们的教育智慧、教育情怀以及教育精神深深打动。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书中所描述的教师们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深受感动。
他们把教育当作一种信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浇灌每一朵花。
他们深知教育的责任重大,因此他们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始终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为学生付出自己的全部。
这种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正能量。
其次,书中所描述的教师们的教育智慧让我受益匪浅。
他们在面对各种教育问题时,总能以冷静的心态、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种教育智慧,不仅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有了更深的思考。
再次,书中所描述的教师们的教育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他们无私奉献、关爱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在教育工作中,他们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教育质量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伟大称号。
阅读《教师花传书》,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一种信仰,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2.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育智慧,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教师要具备坚定的教育精神,无私奉献、关爱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
总之,《教师花传书》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书中所传达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花传书》 读后感
这个星期看了日本佐藤学教授的《教师花传书》的第一部分——专家型教师的成长。
其实这本书是学校发放建议我们阅读的,很惭愧,我之前只是很粗略的看了一下,并没有进行详细的阅读。
这个星期我详细的阅读了他的第一部分的内容,发现看似理论的文本之下,其实孕育着跟我们教育教学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比如其中有一节讲到教室中的气息,佐藤学教授在书中指出:教学开始之初,教室中的气息就决定了此后的一切,因此教师中的气息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一年级,在上课前五分钟,如果没有把常规纪律整顿好,那么后面整节课,无论内容多么的翔实,设计多么巧妙,教室里总会有种乱糟糟的感觉。
再比如说书中的三个关键词,“倾听、串联、反刍”,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倾听这个关键词,佐藤学教授认为发倾听不仅仅是言语或者是言语的表面意义,有必要从三个方面认识其中的关联,比如学生的发言与内容,教材之间有怎样的关联?与其他学生之间有怎样的关联与学生自身之前的思考与发言之间有怎样的关联?串联则是指每一个部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如果已经完全理解,协同学习就是要建立联系,那么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会与前一位学生的应答相呼应,一些看似完全不相关的言论,往往也与之前的情境产生关联,协同的探究就这样形成了;而反刍这个词,在课堂中我的理解是反馈,是对这部分学习内容,学生掌握情况的调查和了解。
在佐藤学教授的书中指出,在反馈的过程中,师生不断回归教科书,与教科书的语言相联系,与教科书的密切对话与交流就成就了一节课浓厚的协同学习的氛围。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2000字【八篇】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2000字【八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花传书读后感2000字【八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2000字夜已深,拉开窗帘,月亮把自己隐藏在黑夜的背后,注视着这场撩动世界的风雨,这场风把原属于西方的雨,吹到此处。
风雨敲打窗棂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走到书架前找到了刘星的《西窗法雨》,或许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这是一部有关西方与东方法律思想的一本书,这场“雨”塑造着每一个人关于法律的价值观。
如果问我什么是最神圣的,那必须的是法律,因为只有法律能不管你的权势地位,真正的做到“平等”。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我们常听的话就是最好的诠释。
《西窗法雨》不仅仅是法律思想的介绍,这里还浸润着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
正是研究西方法理学的学者有着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功底,也正是在这里人们认识到,社会需要方圆,但是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却有不同的方圆,而什么是方,什么是圆,凭什么方,凭什么圆,如何方,如何圆都不是简单的问题,需要极大的智慧。
读了《西窗法雨》你会悟到,中国正在呼唤这种智慧,而你也不会怀疑,中国人有这种大智慧。
“法”这个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孔明的军法、包拯的律法、周恩来总理的国法,现在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入法治中国。
法律意识成为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意识,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呼吁制定相关法律来保护野生动物;在面对网络暴力的危险之下,网友们呼吁官方制定法律文件,后来颁布了《网络信息生态管理条例》。
对于“没有是非,只有立场”的争论,法律无疑是最好的标准。
在各种情况之下人们总是能第一时间想到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可见法律的权威性。
教育需要更细腻的姿态关于读《教师花传书》心得感悟
教育需要更细腻的姿态关于读《教师花传书》心得感悟教育需要更细腻的姿态关于读《教师花传书》心得感悟教育需要更细腻的姿态关于读《教师花传书》心得感悟《教师花传书》一本名字很奇怪的书,是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的著作。
初听名字以为很有艺术韵味。
继续翻看才知道本书名字来自15世纪日本的艺术理论著作《风姿花传》(通称《花传书》)。
书只有一百多页,不算厚,分为三大部分:专家型教师的成长、我所遇到的教师们、教师生涯。
读书的时候最初的章节感觉有些拗口,其实慢慢读下去。
我更愿意将书本的中的教育理念归纳为“转变'二字。
书中提到了许许多多教师的例子、名校的例子都是由信任“协同学习'理念开始。
我也收获了以下两大方面的转变启示:第一个方面是关于“课堂教学',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教师研训'。
一、课堂: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在佐藤学教授所提及“妙花'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一节“好课'的亮点,从最初关注教师的个人水平、课堂的设计等等到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是否成功。
①教态的转变课堂上教师的教态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传统意义上精彩的课我们从来都是关注文本解读技术、导入技术、理答技术等等。
但是在“协同学习'的课堂上,不再是居高临下地看着孩子,而是坐着上课,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
②语言的转变书本中所强调的协同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说话非常少,而是由学生发言。
教师最多的是点名,只在学生讨论遇到梗阻时进行提示,引导他们回到文本之中反刍。
说的最多的话语也许就是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③聆听的转变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发言,更要读懂学生的心。
从学生发言的状态声音判断学生的性格、状态,从而鼓励她更好地发言。
④站位的转变协同学习中教师的站位不是固定于讲台上的,而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所变化。
对于经常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拉开一定的距离。
而对于羞于表达的孩子老师要通过缩短距离、肢体动作增强孩子的安全感,鼓励其大胆发言。
二、教研从“专家至上'到“人人为师'在《教师花传书》中,佐藤学教授提出构建教师“同僚性'的理念,即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在听课的时候要关注这堂课中我所能学习到的东西。
2024年教师要成为“教”和“学”的专家《教师花传书》阅读心得(二)
教师要成为“教”和“学”的专家--《教师花传书》阅读心得(二)入手这本书是在朋友的书橱里,146页的薄册吸引了我的目光。
佐藤学教授借助了《风姿花传》一书的意蕴,撰写了这本《教师花传书》。
《风姿花传》,是日本戏剧大师世阿弥的一本艺术论著作。
“花是心,种是技。
”花是表现出来的美,技是基于体验的身体技法。
《教师花传书》就是秉承了这种精神,他将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喻为从“种” 到“花”的动态过程,提出教师洗练教学,形成“妙花”的心、“花”的种。
解密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要静听课堂“妙花”之声绽放。
“匠人精神”在今天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指拥有高超技艺的人。
那么教师作为“匠人”不是天生的资质,而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到的知性能力”。
因此教师的人生是持续学习的人生。
向儿童学习、向教材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区学习、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习----正是这种持续学习的步伐,构成了教师的人生。
这种步伐是稳健的,是通过认认真真的实践积累而成的。
然而当下的教师群体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教师作为育人者,教书育人自己却不怎么读书,这是很可悲的事情;二是教师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务所干扰,今天这个表格,明天哪个扫码关注,各级各类布置的任务一个接着一个,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还如何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呢!佐藤学教授希望每一位教师回到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努力养成作为教师的修养,找回教师的尊严,让教师去判断“什么才是对教师的成长最为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止要学会“教学”,更要学会“学习”,因为教师不仅仅要具有“匠人气质”还要作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愿景。
专家是具有公共使命,实践能力和自律责任的职业领域。
通常一生、律师、大学教授会被成为专家,教师很少被成为专家,是因为我们在专业性上还缺乏“专家”理论素养,缺少自律责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一般人看来只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取得一定的本科学历,就可以跻身到教师这一行业,但是教师一定要成为专家型教师,因为我们肩负少年儿童的成长、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读《教师花传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
读《教师花传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读《教师花传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教师花传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教师花传书》心得体会篇1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
如今我作为一名老师,我倍感荣幸,同时也倍感压力。
终身学习是一位老师的教育信条,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进步。
作为教师,既要为自己读书,也要为学生读书。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教师花传书》,使我受益颇丰。
《教师花传书》最值得我深思的是,这本书反复地阐述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
工匠性要求我们作为一位匠人不舍昼夜钻研自己的教学本领,这包括我们要认真的钻研本学科的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还包括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反思自己,同时还包括教学机智,在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发觉“机会”的奥秘。
而作为某一学科的专业性,我想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对自己的专业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进取,保持学习的热情。
教师的工作领域是那么复杂多变,构成实践基础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又是那么不确定。
因此,关键不在于将专业的狭隘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践,而是在复杂的情境中,以“反思中行动,行为中反思”这一实践性认识论作为基础,基于经验的智慧与广泛的知见,同复杂难解的问题展开格斗。
所谓“好教师”,不是没有问题的教师,而是敢于挑战的教师。
仅仅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有空洞理论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单打独斗的教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自上而下的规划或指标的设计,难以造就教育实践家。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教学及其结果的好坏另当别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能够尊重每位学生的尊严,尊重教材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关注自身的教育哲学,这样的教师才能获得令人信赖的“匠人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
《教师花传书》这本书,初读起来似乎很难懂,但是细读起来,真是收获颇丰,感触颇多。
佐藤学先生借助于《风姿花传》的意蕴,写作了他的《教师花传录》,《风姿花传》是日本能剧大师世阿弥的作品,这个题目就很有诗意:风是没有形状的,无法抓住,也没有办法描绘它的形态,但是当风吹拂花朵,当花朵随风飘零的时候,我们不是借助于花朵儿感受到了风的存在吗?正是借用世阿弥这种富有禅意的态度去描绘教师应有的状态和境界。
“花是心”,而“种是技”,从而指出了“花”是美的表现,其“心”(思想、哲学)是摒弃私心杂念,日复一日练功修养所形成的“技”(基于体验的身体技法)所成就的。
教师的工作本身就一种劳神费心的繁琐工作,繁重的工作很累,如果老师不能够从忙碌中去学习一些新鲜的知识,就会被劳碌的琐碎工作中沦为吃老本的一类人,但是这种老本吃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更不上时代发展。
甚至学生谈论的什么,学生想什么,老师都一概不知。
所以我们的学生不断在变化,我们
教师的知识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
教师这个职业就决定着我们一定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修炼、提升自己,才能够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份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教师要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同事学习,关键学习其实质,即同事教学的实践之“花”,从而研究“花”之“种”。
其二,教师一定要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聆听学生,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中,老师多关注学生的发言,静下心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倾听的孩子,现在有的孩子不能够安心倾听同学发言,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要关注那些会倾听的孩子,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同时老师带头认真倾听学生发言,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引领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聆听学生,尊重学生,书中一位精湛的成熟型教师,竟然能把学生整堂课的发言一字不差的记录下来,的确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带给我强烈的震撼力,也让我找到了努力方向。
在文中特别强调“倾听”,倾听是教师课堂中的核心活动关注学生的学,首先要读懂学
生,读懂学生的认知,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读懂学生的思维,只有读懂,才会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
其三,教师应当从“匠人”向“专家型教师”转型。
今日学校教育的体制发生了变化——从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的教学体制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体制。
教师的专业性也伴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从以教学技术为中心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设计与反思为中心,因而教师的角色也应当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
一线老师的确有很多匠人教师,但是真正能够形成自己风格的,能够在专业发展上更进一步的,拥有自己的教育理论的教师却不是很多,因为行走在专家型教师这条路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走起来会很难,所以真正的转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向着自己的专业更进一步发展自己。
教师成长是一种自发的行为,需要立足于自身实践,不断持续性的学习,读书思考,读懂教材,学生,也在课堂中深思,读懂课堂,于课后及时反思课堂。
同时立足于学科教研,校本研究,在“同僚性”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中研讨,反思自我。
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读书中寻求解决途径,然后把积累的经验述诸笔端,和老师们分享,在大家的交流中再提
炼整合,形成新的经验。
如此循环,螺旋上升。
读书是最好的备课。
读书不是为了上好明天的课,却是为了一辈子上好课。
读书,提升自我的教育认识,丰富自己的教育素养。
教师要从“教的专家” 转变为“学”的专家。
“学的专家”还应该是以关注教学技术为中心,转变为以儿童真实学习为中心的教学。
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讲,大家需要你真实的思考,而不是正确的思考。
在学生能够真诚地协同学习的课堂上,往往都有一位全心全意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教师。
满怀着希望之时,自身就会永生。
”教师首先对自身有希望,方能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无限希望。
花是心,种是技,教师只有真正专业性很强的时候才能够不断行走在专家型教师之路上。
专家型教师不仅仅是有经验,善反思,更多的会建构自我的话语体系,建构自我的教育理论。
教师之所以成为专家,是因为教师工作是在复杂的场景中进行高度的知性活动,具有不可复制、粘贴。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思考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一定要多参加一些教学实践活动,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论,更好地改进
自己,提升自己。
同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懂得应用理论知识,读懂学生,多参与教研活动,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匠人都是默默地尽全力将工作做好,而专家则是活用理论和最高的智慧来工作。
反思自己,我不敢奢望自己能成为专家,但我希望自己能拥有科学的专业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能从经验中反思,将经验与理论结合生成教育智慧,享受“技”与“心”结合而绽放的教育“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