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我们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

特别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遗址遗迹现存有50余处,如“古隆中”“春秋寨”“马跃檀溪处”“水镜庄”“庞公祠”等等,而三国故事更是不胜枚举,“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伤”“大意失荆州”等等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二:指导研学生成新知一)、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明确活动内容。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4.活动内容: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②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③班级召开模拟答辩会。

二)、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

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班长分或自由组合)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

(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

(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

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

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

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

c.考察后,整理资料,分类,汇总资料;讨论分析与评定标准的符合情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文化遗产”评选活动发布会为了更好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开展“文化遗产”评选活动。

作为一位文物工作者,你将被邀请参加市里面举行的“文化遗产”评选活动发布会,请你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向发言人提问。

1.作为文物工作者,你会向发言人提供哪些问题?请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A文化遗产包含哪些?(文化遗产评选的对象是什么?)B文化遗产评选条件(或标准)是什么?C文化遗产评选的流程有哪些?D为什么要举行“文化遗产评选”活动?2.作为发布会的发言人,面对文物工作者的提问,请你结合课本资料一和“《世界遗产名录》评选标准”“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进行回答。

A文化遗产包含哪些?(根据资料一回答)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优秀教学案例
3.文化遗产与我们的关系
师:“文化遗产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是我们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的文化根脉。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保护我们的民族特色。”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认为身边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b.这些文化遗产对我们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c.你知道哪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
3.实践性与探究性相结合,培养综合能力
本案例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的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小组研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文化遗产。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4.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化民族自豪感
本案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5.作业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案例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小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和提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讲授新知
1.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
师:“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分为两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历史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2.课文内容解析
结合课文《身边的文化遗产》,详细讲解文化遗产的内涵、价值以及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教学设计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a.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相关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b.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c.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撰写关于文化遗产的短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以下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在知识水平和能力上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3.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b.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c.课堂讲解:教师对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d.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身边的文化遗产,分享学习心得;
e.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方法方面: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a.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b.宣传手册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字数不限。
4.拓展阅读:
a.阅读一本与文化遗产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等;
b.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字数在300字左右。
5.观看纪录片:
a.观看一部关于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如《故宫》、《长城》等;
b.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纪录片的看法,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字数在400字左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第二课时,研学,完成研学任务。

一周后,第三课时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文化遗产的推荐和评价。

2.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树立保护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大雁塔秦兵马俑华清池等。

二、学生自学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分类: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节日: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

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结合华清池研学,写出相关的报告。

3.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1.学生搜集有关华清池的历史知识,为研学做准备。

2.熟悉学校设计的有关华清池研学的作业设计。

3.制定自己研学注意内容。

4.熟读《长恨歌》,为经典诵读做好准备。

五、学生利用网络开始准备。

第二课时:内容:研学之旅目标:1.通过实地研学,了解历史,珍惜幸福生活。

2.树立自觉保护遗产的意识,并能从中学习知识。

3.经典诵读,传承文化。

24-2、《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24-2、《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有形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无形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走进历史名城寻访文化遗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

两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展示建盏作品。

导入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建盏。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建盏产自建窑,它的烧制工艺从宋代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你们了解建盏名字的由来吗?建盏的产地为宋代建宁府瓯宁县,故称为建盏。

建宁府大致就是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

2019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工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的家乡南平,被誉为“朱子故里”、“理学摇篮”,可不只有建窑建盏烧制工艺这一个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文化名城——南平,去寻访身边的文化遗产吧!二、了解文化遗产。

1、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1)播放视频,了解南平市的文化遗产。

(2)学生自由答看完视频的感受。

2、学会区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生齐读文化遗产的概念。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也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答辩会”活动,引导同学们思考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4.感受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2.教学难点: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让我们走近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出示课件1)二、整体感知,活动安排活动安排一:(出示课件3)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推荐和评选出本组认同的“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活动流程安排:(出示课件3)(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预设1:各小组分工,避免重复。

比如有的负责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

预设2:自由推荐。

首先,阅读本次活动的“资料一”,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

其次,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索等形式,找出你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考本次活动的“资料二”,制作资料卡片。

预设3: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收集各组员提交的卡片,召集组员讨论,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申遗”项目。

……活动安排二:(出示课件4)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活动流程安排:(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是我国《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通过该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1.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理解文化遗产对于民族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3.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设计1.阅读理解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身边的文化遗产》,并就文中提到的传统剪纸、京剧、江南丝绸等文化遗产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身边的文化遗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理解文章中所介绍的文化遗产。

2.互动体验活动(1)邀请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专业人士来到学校,进行身边文化遗产的展示和讲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现场亲身体验一些传统手工艺,例如剪纸、刺绣等。

(2)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实地参观和学习文化遗产,了解更多有关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特点。

3.创意制作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例如剪纸、折纸、刺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感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些关于身边文化遗产的展板、手工制品等,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文化体验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或民间艺术表演,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文化遗产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身边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掌握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学生成为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身边的文化遗产”。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分别挖掘和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背景、历史、意义等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学习方法通过读书、观察、实地考察和集体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了解文化遗产。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相互学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教学流程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先通过图片、视频或一些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种类等相关概念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从自身身边出发,了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第二步,实地考察学生分小组,到本地区文化遗产保存较好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

比如,可以前往文庙、庙会、博物馆等地方进行考察,了解文物的来历、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究文化遗产的内涵。

第三步,集体探究学生回到课堂,分组向全班呈现这些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每个组员都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实现组员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引和引导。

第四步,总结通过集体探究和小组呈现的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让全班一起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供评价和建议,让学生更好地总结所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更好地发挥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教学时间该教学建议用时两周左右,第一周进行实地考察和集体探究,第二周则进行总结、呈现及分享,同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案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能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自我的“文化自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吗?悠悠华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了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之中吧!二、方法指导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一)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1.全班同学分成小组。

(班长分或自由组合)2.小组长协调组员,做好分工,避免重复。

3.组内自由推荐。

(根据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制作资料卡。

)4.小组讨论。

(收集资料卡,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申遗”项目。

)(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申请报告1.实地考察申报项目。

a、考察前,了解背景;准备笔记本、资料夹、相机、录音笔等工具;了解路线。

b、考察中,详细记录观察所得、访问权威人士,深入了解其独特价值,注意保护环境。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1正式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1正式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1正式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是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文化遗产案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兴趣浓厚,但由于文化遗产的知识较为繁杂,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学习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学会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四. 教学重难点1.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我国主要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化遗产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案和课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文化遗产的概念,阐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3

课题: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有哪些文化遗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节完成活动指导,布置任务,学生开始准备,一周后,用一课时展示活动成果。

教学过程:一、素材导入图片展示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城楼)乐山大佛秦兵马俑布达拉宫伏羲庙西汉胜迹敦煌莫高窟二、什么是文化遗产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三、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小组分工合作,寻找认同的“文化遗产”。

先寻找,再通过回忆、访问等形式,找出身边的符合条件的项目,制作卡片,收集相关资料。

2.实地考察,写出相关的报告。

3.召开班级模拟答辨会4.活动结束后,写出“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的作文。

四、活动示例(一)祖国文化遗产名录宣传组图片(视频)展示与解说中国名录至2017年7月8日,中国已有52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月8日17时10分,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随着大会主席雅采克·普尔赫拉敲下小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以符合世界遗产第2条和第4条标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部编版语文八上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名师教案)

(新)部编版语文八上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名师教案)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工程,积极参加“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辩论会〞活动,引导同学们学习文化遗产知识,学会发现、保护文化遗产。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让我们走进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身边的文化遗产〕【设计意图】由文化遗产的价值导入,唤醒同学们的记忆,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文化遗产我知道1.文化遗产课件出示: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学价值的文物。

主要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课件出示:“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关于“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话题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文化遗产的概念、文化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身边的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文将结合《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相关的知识点,设计一系列多元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实践中体会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一、学习目标1. 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掌握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方法。

3. 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活动设计1. 制作文化遗产展板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包括但不限于非遗技艺、传统节日、古建筑等,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制作一个文化遗产展板,介绍该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特点、保护现状等信息,并加入一些互动环节,如让观众试穿传统服饰、体验非遗技艺等。

展板展示完毕后,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其他组的文化遗产,从而扩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2. 古诗词朗诵比赛选择几首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演绎古诗词,可以是朗诵、配乐、舞蹈等形式,通过朗诵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走访身边的文化遗产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古迹、文化村等地方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让他们亲身去感悟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 制作文化遗产手工艺品通过手工制作文化遗产相关的工艺品,如剪纸、剪窗花、徽派瓦当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了解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热情。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设计内容分析本课题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是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项目,自新课改以来,成为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板块。

它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能够充分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在整个初中语文学习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太原故称晋阳,是一座历史悠久旷远,文化薪火相传,豪杰才俊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

千百年来,太原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锤炼、筛选、升华和提高,以口头传播、典籍记载、艺术表演、手工技艺等形式世代流传至今。

近年来,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日渐活跃,传承人的精神面貌和很多非遗项目的存续状态发生了积极变化,非遗保护机制已经建立,名录体系也逐步完善,非遗保护工作机构、队伍、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截止到2019年7月19日,太原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66项、市级非遗项目112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人141名,所有这些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工作对太原市弘扬道德价值、培后社区文化积淀、培育良好民风习俗、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走进文化遗产了解“非遗”的概念及类型,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思考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且对我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保护及传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较深刻的认知,能够较清晰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方法上,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写作训练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常见的应用写作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其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八年级讲课题目:身边的文化遗产章节名称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学时1学时《课标》要求能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喜悦。

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活动计划(研究计划)。

能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能够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选择权威资料。

内容与学情分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次综合性学习,安排在文言诗文单元第六单元之后。

身边的文化遗产有具体的实物,也有抽象的习俗、礼仪、艺术等。

本节课安排的三个教学活动依次是:认识身边的文化遗产;推荐身边的文化遗产;写写我的文化记忆。

首先是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其次是如何在实践中弘扬传统文化,最后是把自己的生活日常与文化遗产建立联系,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文化遗产,实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学习重点 1.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信息,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介绍、参观、设计活动行程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学习难点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文化遗产没有明确的认识,日常生活的言行规矩、行为和思维方式,学生知道模仿、接受,但不知道文化由来。

这样一个宏大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产生了比较大的落差。

教学参考书设计的三个教学活动对于绝大多数师生来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实施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贴近教学实施的实际适当做出调整,把答辩改成了导游词的一部分,从篇幅上降低了难度,内容上要求学生更加精心选择。

习作是希望学生写出与文化相关的切身记忆或体会,与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目的一致。

这样的设计操作性更强一些。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遗产及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2.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信息,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介绍、参观、设计活动行程等各项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一、说教材1.1 教材概况《身边的文化遗产》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教材。

本文旨在通过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1.2 教材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故宫、长城和博物馆这三个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并通过描述其历史、独特之处以及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文化遗产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故宫、长城和博物馆这三个重要的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学习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说、思考和表达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故宫、长城和博物馆的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四、说教学设计4.1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简短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去过故宫、长城或博物馆,了解他们对这些文化遗产的认知。

步骤二:预习导入给学生分发教材,要求先读一读标题和简介,预测一下故事可能讲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步骤三:文本阅读学生在个人阅读的基础上,再分组讨论故宫、长城和博物馆的内容,并总结他们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步骤四:合作学习学生重新组合,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化遗产,用PPT或口头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历史背景、特点和保护传承等方面。

步骤五:讨论与分享全班共同分享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举例解释:
-通过对比故宫和京剧,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
-以具体案例为例,如某古建筑因城市开发被拆除,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实践,如参观博物馆、采访民间艺人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的引导和回答还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针对难点知识,寻找更多生动、易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
2.加强对学生讨论的引导,确保课堂讨论高效且深入;
3.提高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节日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身边文化遗产的奥秘。
4.鼓励学生参与更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1.教材章节: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2.内容概述:
-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与重要性;
-探究身边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分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小满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文化遗产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教法
实地考察、班级开展辩论活动
学法
合作与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个性彰显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普及文化遗产知识,使文化遗产保护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深入人心,激励大家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我国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在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同学们一起去寻找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吧!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2.全班同学对评选出的优秀的“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献言献策,再进一步补充,形成更加完善的“申遗”报告。
【交流点拨】示例:
让二十四节气继续灿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芒满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这二十四个时间节点在人们心里似乎已打上了烙印,大家很自然地根据节气变化安排饮食起居和工作生产。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国人的生活。
3.小组撰写“申遗”报告。报告尽量材料详实、描述项目的独特魅力。也应注意报告图文并茂,语言具有诗情画意,富有感染力。
【交流点拨】示例
二十四节气——中国的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讲的是天,说的是地,记录的是自然,是中国人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在“二十四节气”背后,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春分麦起身,肥水要跟紧。”相比农业社会,今天的气象预报高度发达,但传统的节气谣谚依然是农民安排农事的重要参考。不仅如此,成千上万条节气谚语还指导着国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至饺子夏至面。”“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课题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主备人
课时
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2课时
总备
课数
课时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推荐、评选当地的文化遗产,实地考察,将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活动,正确理解文化遗产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增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交流点拨】
(1)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小组内文化遗产推荐表
栏目:所在小组文化遗产名称资料类型
收集的资料推荐理由
(二)文化遗产我行动
1.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本组推荐的项目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相结合的方式,最后形成书面“申遗”报告。
2.实地考察包括悠久的历史、独特人文、历史价值、代表性景观、故事传说、相关诗文、走访老人等内容。资料搜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相关资料、网络搜索等形式。
三、活动小结——总结与提升
经过本次“申遗”活动,同学们对“文化遗产”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遗产”!




签阅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文化遗产我知道
1.班级组织学习,了解我国文化遗产及“文化遗产日”的相关内容,为下一步活动储备知识。
2.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对名胜古迹、民间艺术、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进行分工整理,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集等形式,找出自己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制成资料卡片。
3.每个小组组内选出本组的“申遗”项目。可根据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两个条件来评选。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将天文、物候、农事和民俗完美结合,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是我国古人创造的宝贵财富。
(三)文化遗产我代言
1.每一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担任“申遗代表”,介绍本小组推荐的项目。邀请班主任、政治老师、历史老师作评委,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经过老师们的提议,最后确定出优秀的“文化遗产”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