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策略资料讲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策略资料讲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策略紫金县紫金中学钟碧芬一、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如下:1、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的课程。

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基础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使课程领域重新出现了科学化和心理学化的潮流。

2、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80年代以来,一些课程权力相对分散的国家如英国和美国,通过立法和其他手段,逐步确立了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国家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并组织力量编制了各科课程的国家标准,强调要坚持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形成的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双基”论形成不谋而合之势。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道德情操的养成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养成道德在历史上一度是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至今也仍然是学校教育肩负的重任。

从古至今人们对此做了大量的探索。

观念、态度和价值体系的传递在教育和社会教化中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当今全球化、网络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都加大加重了。

我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市场化的过程,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特殊的难题。

在此情形下,道德教育如何才能在学校课程中更好的体现并融为一体,产生有效的德育效应和氛围,是教育研究和实践面临的迫切任务。

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长期以来,课程整合的理想和学科割裂的现实困扰着中小学教育教学。

世界不可能按照一个整体来进行传授、学习或探索,对世界进行分解和分化加以认识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各种分门别类的教育需要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发生整合的作用。

一般来说,年级越低,综合的程度可以越高一些。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综合化的程度应该高些,特别是科学教育科目应该适当加以综合。

但高中阶段,分科深化的课程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体现出的教育上的巨大价值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世界各国在高中阶段都比较重视分科的教学,综合课程成为分科课程的有效补充。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面临着新的趋势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解决这些问题。

一、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过去,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现在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因此,我国的课程设置正在朝着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方向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此外,通过融入跨学科内容和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这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他们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教学资源的整合。

二、创新教育的推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创新教育的推动。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

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的纯理论传授有所不同,强调学生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教育的推动需要教师具备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和教学支持,例如组织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会,分享创新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

三、应试教育的挑战尽管目前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多元化和创新,但实际上,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

应试教育重视知识点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和厌倦,丧失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从制度上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其次,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最后,学校和家长需共同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兴趣和实践。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研究主题

2、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突破
(1)建立了改革理念 (2)课程体制突破
中央一统——“三级分权” 教科书国定制——审定制 教师赋权:被动执行者——主动研制者
(3)“一纲多本” (4)启动了课程教材多样化的进程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 (2)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3)课程门数过多 (4)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比较严重 (5)学生仍然被动学习 (6)高考是瓶颈口 (7)教师整体水平不适应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进程
1、1999年,在第一轮课程改革的基础上, 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启动。 2003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出台 2004年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30、教学原则 31、教学模式 32、教学策略 33、教学方式 34、学习方式 35、教授方式 36、教学互动方式
37、教学组织形式 38、课程与教学评价 39、课程产品评价 40、教材评价 41、学生学习评价 42、教师考核——教师
教学评价
43、教学评价
44、学校评估 4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64、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65、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66、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
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学科课程论、 学科教学论以及教育信息技术学,……
67、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基础 68、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 69、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70、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基础 71、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基础
(3)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学生 教师 课程产品 学校
学生的评价
道德品质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 学科学业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很多变化和发展,我们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知识型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学习能力素养以及创新精神素养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注重实践教育其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是注重实践教育。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注重实践教育,并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三、个性化教育另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是个性化教育。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传统的集体式教育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因此,个性化教育成为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个性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跨学科整合最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是跨学科整合。

传统的学科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而缺乏交叉融合。

跨学科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交叉应用能力。

因此,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注重跨学科整合,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实践教育,个性化教育以及跨学科整合。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教育环境的不断变革和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分析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以及主要方向,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回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分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将重点探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包括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评价体系的完善与优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向,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也期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回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史诗。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反映了时代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进步。

回顾历程,我们可以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改革,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开始逐步走向多元化和现代化。

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提倡素质教育。

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跨学科学习,提倡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几十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终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显著成效,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精选文档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精选文档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 转型 概念重建:新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课程改革的实质:重建“学校文化”
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 转型 (一)纲要明示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体
现了课程政策的转型
●课程政策的转型:“ 三级课程管理”
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新提出的公式: 成功=20%(IQ)+40%(EQ)+40%(SQ)。 SQ——Speed Quotient 是“大脑运转效率商数”的英文简称即为 “速商”,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大脑在单 位时间内对外界信息的摄取量和对外界事 物变化的应变能力。 简单的来说,SQ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进行 客观认知和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指数。
性实践 ●同他人的对话/社会性实践
●同自身的对话/伦理性实践
二、概念重建:新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
5.区分若干概念:
● 学力基础——性格因子、生理因子、
一般智能因子 ● 基础学力——以3R(读、写、算)为中心 ● 发展性学力——它是以问题解决与创造 性相结合的、有个性的思考力为核心 的学力,又叫“创造性学力” ● 基础学力与发展性学力不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是一个概念范畴的两个侧面
息技术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素。“信息能力”。
无限广阔的虚拟世界。 ● 发展基于网络,建设信息库当然是必要的,但 关键是软件建设(课堂搬家、应试教育精致化) ● 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 (信息污染、 信息垃圾)
4.倡导综合实践活动
● “ 打倒分科主义”,学科群。 ●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学
语文实际上是思想、道德、伦理、信念的一种载体。语文
能力是做人的起码基础。(技术专精未必是合格的公民) ●母语的价值。放弃母语亡国。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doc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doc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

但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

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6)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

(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前景展望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前景展望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前景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景展望。

首先,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因此,未来的课程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其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需要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未来的课程改革应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度,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

例如,可以引入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学科进行深入学习。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基础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未来的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性课程、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学设计、评估和指导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未来的课程改革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研讨会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小结

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小结

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小结2024年,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变革。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加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以下是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的小结。

一、课程结构调整在2024年的课改中,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

一方面,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许多传统的课程被调整或合并,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和职业需求。

例如,英语课程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加入了实用英语、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等内容。

另一方面,学校开始引入一些新的课程,如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在2024年的课改中,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要的改革。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被“探究式”教学取代。

学生被鼓励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得知识。

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材、网络课程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三、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立2024年,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开始在学校推广。

这个评价系统主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包括学术成绩、学习方法、综合素质等方面。

学生不再仅仅被评价为优、良、中、差,而是根据不同的能力维度给予评价。

评价结果不仅是数字成绩,还会包括文字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

这一系统的建立,旨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职业教育的重视在2024年的课改中,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加重视。

学校开始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职业方向,并在学校开设的职业课程中学习相关技能。

同时,学校也加强了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五、教师专业发展在2024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加重视。

学校和政府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有必要关注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以确保教育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多元化和个性化。

多元化的趋势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

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育部门不断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

例如,有些学校引入了STEM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能力;还有些学校鼓励学生开设社团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和体育兴趣。

个性化的趋势体现在课程实施方面。

教育部门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然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量大而广,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繁多,导致教师只能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课程改革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和实施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学生无法享受到全面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解决资源不平衡的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实施者,他们需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其次,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的合作。

学校和家长是孩子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他们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校可以与家长开展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见,制定更合理的课程方案。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那么,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教育理念也在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方向转变。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课程设置的更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课程设置的更新。

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基础教育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育管理的改革基础教育改革还需要从教育管理的层面进行。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此外,对于教育考核和评估机制的改革也是必要的,要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考核评估体系,更加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革。

未来基础教育将更加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

通过网络技术、智能设备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

同时,技术手段的应用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五、国际化教育交流合作基础教育改革也需要加强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

借鉴和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与世界各国的学校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不断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经验,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管理的改革、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国际化教育交流合作。

只有不断协调这些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_走向核心素养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_走向核心素养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_走向核心素养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走向核心素养为本随着全球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教育的重要性变得前所未有的关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各国都在努力调整其教育体系,以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从而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具备跨学科、跨文化和跨时代意义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这些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全球意识等。

在过去,基础教育的重点主要是传授学科知识,而现在的改革趋势正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首先,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促使学生需要具备更广泛的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以全球化视野为基础的核心素养能让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和观点,培养他们成为有全球背景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全球公民。

其次,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传统的记忆和应试教育已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意味着教育要关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社会对创新和创造力的需求也催生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的关键竞争力之一。

传统的课程往往注重学生的记忆和课文的重复,缺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引入课程项目、科学实验和创业教育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此外,学科间的融合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跨学科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结合应用,这就要求学校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行综合性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改革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处于开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

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批评和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那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这些批评意见对未来课程教材改革的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如何评价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需要对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科学的研究。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发生作用的滞后效应,现在就要对改革开放后的基础教育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似乎为时尚早,也许再过十年才是恰当的时机。

因此,在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或其某一方面做出批判和否定的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盲目的轻率的否定于改革和发展不利,而针对现实的具体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才是正确的态度。

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更新课程观念,改革其中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面是当务之急。

但是,任何改革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何处理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复杂性和前瞻性?这是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

必须对改革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误区有所预见,作好足够的准备。

从战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如果不对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前瞻性有充分的认识,改革就有可能成为一相情愿或纸上谈兵,或大起大落导致最终失败。

基础教育的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的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的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石,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经的阶段。

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从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探讨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一、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当下社会的一大热点。

在基础教育中,教育改革更是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

在教育改革中,最着重的是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1.课程的改革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基础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

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

2.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育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加多样化,灵活性更高。

我们应该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与此同时,鼓励创新和实践,促进实际操作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3.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改革需要更多专业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具有更加精湛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思想。

高质量的教育师资队伍能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基础教育中,教育改革的发展会呈现出以下趋势:1.科技与教育的结合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注重科技融合,学习教育将会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将会向网络和互联网倾斜。

未来教育将以多媒体为主要形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个性化教育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关注个性化教育,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在教育中,将会创造更加丰富的教育模式,实现定制化教育。

3.全球化和国际化未来的基础教育将趋向全球化和国际化。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旨在使学生更好地迎接迅速变化的全球化世界的挑战。

这一改革的总体趋势可表现为几个关键方面。

正在转向对教育采取更加平衡和全面的办法。

传统上,我国教育的重点是轮回记忆和以考试为重点的学习。

然而,新课程改革力求促进更加全面和全面教育,同时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将艺术、音乐和体育等新科目纳入课程就是例证。

改革的另一个主要趋势是将现代技术融入课堂。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越来越有必要精通使用和理解技术工具。

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学校采用互动白板,平板设备,上线学习评台等教育技术。

人们越来越重视实用和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认识到实用技能和职业培训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因此更加重视实践学习经验和职业培训方案。

这包括在学校和地方产业之间建立更多伙伴关系的举措,以及在高中课程中发展专门的职业轨道。

改革还力求提高我国学生的国际化和全球意识。

随着我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其公民越来越需要深刻了解国际问题和跨文化交流技能。

对此,新课程包括更加关注全球问题,以及促进外语学习和国际交流方案。

除这些趋势外,改革还包括努力减轻学生的学术负担。

这是针对对我国学生所经历的高度压力和压力的担忧,特别是在激烈的大学招生竞争方面。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减少所需课程和考试的数量,以及促进学生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途径。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趋势是走向更加平衡,现代化,国际化的方针。

通过促进更加整体的教育,综合技术,强调实用技能,减轻学术负担,改革力求使我国学生更好地做好迎接21世纪全球化世界挑战的准备。

我国学校采用新的艺术和音乐课程,反映了教育向更加平衡和整体的转变。

这一变化承认在学生中培养创造力和艺术表现以及传统学科的重要性。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基础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部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本文从改革的方向、内容和影响等方面,简要介绍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首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部要求在教育体系改革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激发孩子们建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增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是改革的具体内容。

教育部将改革课程内容,避免孩子们只强调学习传统理论知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们动手实践、探索发现的能力,使孩子们在学习中变得更有活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最后,是当前改革的影响。

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孩子们更有综合能力,更有智慧,更容易融入社会。

这不仅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还影响到孩子们的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素质和技能,重视课程实践,增强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

这将为孩子们的学习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为培养新一代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1 -。

教育学-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浅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二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充分感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和它政策的变化调整。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比较国内外的政策,科学的预见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那什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是在集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于一体, 并深入研究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现状, 在充分的酝酿基础上实施的, 因此我们的目标应是最大限度避失误, 保持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点上无疑是我们的识。

但是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却不那么令人满意, 有许多问题还是缺乏预见性或是超过了已有的预见的, 比如没有很好地考虑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条件问题; 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的一些现实条件比如生存状况问题等等。

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是什么?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的理论研究中, 许多教育理论术语本身的含义与以往传统中的基础育术语的含义不同,比如课程!这一教育理论术语的含义, 本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的意义非常明确, 可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各项教育科研理论成果中, 其含义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这反而不利于先进教育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同时这本身也是对我国基础教育传统的一种间接否定。

那么如何认识基础教育传统中的继承与批判问题呢? 传统的东西往往是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的, 教学论在困惑中做出的抉择, 无论以怎样的时代特色展示出怎样的冲突, 无论那些改革家们怎样充满自信地宣称他们的超越,继承都是不可改变的, 具体的改变超越不了抽象继承。

如果论特色,具体是它的形式, 抽象继承却是它的实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说,形式上的新课程仍然不能长期掩盖实质上的教育传统。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省( 区) 进 入普通高 巾新课 程实 验 , 其他 省 区也逐渐 加入 , 到 2 0 0 8 年 有 j 分 之 二 的省 份 进 入 了高 中 新 课 程 实 验 。
有 时是 刚 入职 的没有 编 制 的新 老师 , 只是 把暂 时 的教 学工
作 作 为跳板 . 为 了 能 在 学 校 这 个 比 较 安 静 的 环 境 中 潜 心 努 力通 过其 他职 业 的资格 考试 ; 二是 教 学方 法 和教学 技 巧存
当代社会 正在变 革 , 在 这一 时期 , 教 育 作 为 社 会 环 境 中 的一部 分 , 必 然 受 到 社 会 的 巨大 冲 击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基 础
改革 和发 展规 划纲要 ( 2 0 1 0 -2 0 2 0 ) / , 从我 国现 代化 建设 的
总体 战略 出发 。规 划描绘 了我 国未来 1 0 年教 育改革 发展 的
教育理论研究
我 国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的 现 状 及 其 发 展 趋 势
王 宁 宁 韦 红 雪
( 西华 师范大学 教 育学 院 ,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9 ) 摘 要 : 近 三十年教 育改革 , 没有 达到 改革 的预 期 目标 , 不 管是其 宏观 管理 体制 、 内部 管理体 制还是 办学体制在 市场经
当 前 由 于 我 国教 育 体 制 机 制 尤 其 是 针 对 教 师 的 考 评 机 制还存 在严 重 缺 陷 ,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几点 : 一 是 安 于现状 ,
开 始组织新 高中课程 的实验与推广工 作 。 第 二 阶段 : 实验 推 广 ( 义 务 教育 2 0 0 1 -2 0 0 4 、 普通 高 中
专 家对 义务 教育课 程 实施 情况 调查 , 此后 , 颁 布《 基础 教 育 课程改 革纲要 ( 试行 ) 》 。2 0 0 1 年5 月, 普 通高 中新课 程 的研 制

376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口诀

376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口诀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口诀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用"绿色、均衡、未来、共享"四个词语来概括。

口诀为"均绿未共促发展"。

具体表现为:
1. 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2. 绿色:遵循基础教育的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不是只注重考试成绩。

3. 未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培养出一代新人。

4. 共享:提供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特别是在义务教育的普及阶段,公平和质量是最为重要的追求目标。

总的来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作者: ————————————————————————————————日期: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改革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及其课程教材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处于开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给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

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批评和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那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这些批评意见对未来课程教材改革的走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如何评价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需要对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科学的研究。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成长发生作用的滞后效应,现在就要对改革开放后的基础教育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似乎为时尚早,也许再过十年才是恰当的时机。

因此,在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或其某一方面做出批判和否定的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盲目的轻率的否定于改革和发展不利,而针对现实的具体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才是正确的态度。

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更新课程观念,改革其中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方面是当务之急。

但是,任何改革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何处理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复杂性和前瞻性?这是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

必须对改革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误区有所预见,作好足够的准备。

从战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如果不对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前瞻性有充分的认识,改革就有可能成为一相情愿或纸上谈兵,或大起大落导致最终失败。

学校课程是培养和造就未来人才的蓝图,它涉及人的培养和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规格,涉及教育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理想的课程要转化成为实践的课程,需要理论工作者、行政管理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共同努力。

要防止课程改革走入急躁的、急于求成的误区,出现政策和实践相互脱节的空壳化的情形。

实践证明,试图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次改革解决所有问题的做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课程改革从来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和革新并存的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简单地把当前和未来的课程发展按改良或改革来做观念和现实上的区分是不恰当的,只能引起人们对课程改革认识的混乱和误解。

以上述指导思想来思考与分析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问题和趋势,也许能够有更清楚的认识,并从中寻找答案。

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一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

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这里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第一对关系是学生发展与学科体系、社会需求的关系,即儿童与知识、社会的关系。

这三者的关系是动态平衡的关系。

以学生发展为本决不是以儿童为中心。

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同时,学生发展既是根据社会需求又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

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科本位论而提出的。

这里所说的学科本位论的主要表现,一是过分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以致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二是只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各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三是只强调学科的课程、学科教学,而忽视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的作用。

第二对关系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未来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三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一方面,智能发展有赖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另一方面,知识必须转化、升华为智能,才可能最迅速最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这应当是"知识经济"的正确含义。

第四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总之,学生发展的内涵同素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必须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必须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

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成为目前课程领域的主流词汇,这对我们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课程观是极大的推动。

二、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课程权力相对分散的国家如英国和美国,通过立法和其他手段,逐步确立了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国家课程,即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并组织力量编制了各门课程的国家标准,强调要坚持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形成的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双基"论形成不谋而合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基础"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

仅仅坚持双基的课程与教学是不够的,现代社会对公民和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挑战。

权威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杂题为《学习棗内在的财富》的报告中提出了4种支柱性的基本能力,一是学会求知的能力,二是学会在应变中做事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处的能力,四是学会生存和发展即学会做人的能力。

此外,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还要求学校养成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念和态度,尤其是理想与道德观念,纪律与法制观念,民主与参与意识,使命与责任意识,等等。

所以,学校课程的基础实际上已经由双基发展为"四基"。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由于我国理论界和广大教师对双基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教师比较熟悉双基教学的操作程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

我们欠缺的是对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我们也应当防止出现,一、强调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就忽视甚至否定双基教学的偏向。

二、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道德情操的养成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是任何教育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而且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古至今人们对此做了大量的探索。

观念、态度和价值体系的传递在教育和社会教化中的极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全球化、网络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都加大加重了。

我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和经济市场化的过程,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特殊的难题。

知识是力量,而在一定情况下,道德与人格更是力量。

道德教育如何才能在学校课程中更好的体现并融为一体,产生有效的德育效应和氛围,是教育研究和实践面临的迫切任务。

我国道德教育长期存在着费时多、收效微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增设课程、增加课时,而在于如何改革内容、改进方法,使之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道德教育决不只是政治思想品德课的责任,而是各科教学和活动都应承担的责任;不仅要重视正式课程的作用,也要重视非正式课程即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局面。

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多变性与人文精神的永恒性,在当今社会已经形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

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甚至灾难。

靠什么来驾驭科学技术这匹狂奔的野马呢?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人文学科的教育。

未来社会不仅充满竞争,而且更离不开合作,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单位与单位、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概莫能外。

在合作中竞争,这是一条相辅相成的必由之路。

科技发展越是迅速,就越是需要人文精神的牵引,人们需要人文精神来指引和确定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国际上近年出现的加大人文学科课程分量的趋势就是这种看法的反映。

我国学校教育中数理学科比例较大、人文学科分量偏低的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发展缘于对分科教育缺陷的批判。

长期以来,课程整合的理想和学科割裂的现实困扰着中小学教育教学。

世界不可能囫囵吞枣地进行传授、学习或探索,对世界进行分解和分化加以认识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各种分门别类的教育在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应该发生整合的作用。

再则,知识的发展和增长不仅是迅猛的,而且是无限的,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则是个常数,它是短暂而有限的。

如何处理无限与有限的矛盾?如何既减少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育的质量?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办法是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教材体系、结构,改进教育方法。

就课程与教学而言,分析和综合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与此相对应,学校课程中的分科和综合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

综合和分科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划分也是相对的。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和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同阶段的课程综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一般来说,年级越低,综合的程度可以越高一些。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综合化的程度应该高些,特别科学教育科目应该适当加以综合。

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分科深化的课程体现出的巨大价值早已为人们所认识。

世界各国在普通高中阶段都比较重视分科的教学,普通高中的综合课程应是在分科基础上的综合,应成为分科课程的有效补充。

当然,随着普及教育结业点的升高,综合课程是否应延伸,这也是值得研究的。

我们必须注意克服教育中常常出现的那种以偏纠偏的思维定势,防止以综合的优点来反对分科所具有的长处,防止要改掉的恰恰是要继承和发扬的情形出现。

那种动辄以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代表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为借口,不顾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片面强调综合或分科的优点,试图取代对方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可以预料,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

解决问题的关键需要我们认真探索行之有效的综合的模式和方法;我们在课程开发和教学中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该综合的坚决综合,该分科的坚持分科,综合中有分化,分科中有综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五、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中小学学术科目因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结构完整性和纯洁性而走入"高筑墙、深挖洞、广积粮"的误区,使我国课程总体上脱离社会实践,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仍然很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