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1. 晚清时期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其主要特点是满清王朝的衰落和独裁土豪劣绅的强权统治。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低潮状态,人民生活极为贫困。
2.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以推翻满清王朝为目标,成功建立了中国第一共和国。
革命的领导者是辛亥革命军的领袖孙中山,其三民主义思想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 袁世凯时期
袁世凯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袁世凯在与各方势力的斗争中,成功掌握了实权,并逐渐成为中国政治的中心。
其政策强调权力与民主的合理结合,但他也因为个人权力垄断和专制主义倾向受到批评。
4. 四五运动
四五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后又一轮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的高潮。
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帝反封建、群众性、浪漫性、罢工斗争”。
四五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物是臧克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他们的理论思想对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得到
了迅速发展。
北伐战争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打开了大门。
6. 国共内战
国共内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又一次分水岭。
经过长达
4年的殊死搏斗,共产党终于取得了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一、打开近代史的大门读就像走进了一座装满宝藏和秘密的大房子。
每一页都像是一个小房间,藏着不同的故事。
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一个探险家发现了新的大陆。
我想,哇塞,这里面得有多少我不知道的事儿啊!就像我以前只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很厉害,可当我在书里深入了解的时候,才发现背后还有那么多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内矛盾。
这就好比我们看冰山,只看到露在水面上的一角,可水下的部分才是真正的庞大和复杂呢。
二、那些在风雨中的人物书里的人物一个个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在中国近代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
比如说洪秀全,他一开始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太平天国,这多让人热血沸腾啊!那时候的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给黑暗中的老百姓带来了希望。
可后来呢,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内部矛盾、外部压力,太平天国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的船,最后还是沉没了。
这不禁让我想问,为什么美好的理想在现实面前会变得如此脆弱呢?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那些黑暗的势力吗?三、列强的压迫与挣扎近代的中国啊,就像一块大蛋糕,被列强们虎视眈眈地盯着。
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这就像一个小偷用一把坏钥匙,硬是撬开了我们家的门。
然后其他列强也跟着来抢东西。
中国人民能怎么办呢?只能挣扎、反抗。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普通百姓愤怒的眼神,听到他们内心的呼喊:“我们不能就这样被欺负!”就像一只小羊面对一群狼,虽然力量悬殊,但小羊也会用它的角去顶,去反抗。
这就是中国人民骨子里的不屈。
四、洋务运动的努力与无奈洋务运动像是一群有远见的人在黑暗中摸索着点亮蜡烛。
他们想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让中国强大起来。
像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他们费心费力地建工厂、造轮船。
可是呢,这就好比在一个破房子上修修补补,房子的根基已经烂了,光修表面是不够的。
那些传统的封建制度就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这些改革者的手脚。
我就在想啊,要是当时能把那些束缚都打破,中国是不是就能更快地走向富强了呢?五、戊戌变法的悲壮戊戌变法那真是一场悲壮的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完整版笔记(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完整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单选](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多选](2)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多选、简答](3)清朝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
②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
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单选](1)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单选](2)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扩张。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多选、简答、论述]1.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从1840年起,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一系列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政治控制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以及勾结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主要表现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输出资本,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主要表现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鼓吹侵略有功和“种族优劣论”,为侵略战争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单选](1)从1840年鸦片战争及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名教重“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它的“名”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
《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八佾第三中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
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第六页到第七页: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
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篇一: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炮火下的觉醒”——荣维木[键入作者姓名]学号:读史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
大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羞辱史,当我们不怕谈起,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选择的书是抗日战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炮火下的觉醒》,最主要讲的是卢沟桥事变。
这段抗日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的羞耻,还有反思!品史全文有八章:一、是谁打破了华北的宁静二、乱局的产物——冀察政务委员会三、中国抗日教亡运动的兴起四、暴风雨的前夜五、卢沟桥事变爆发六、日本的阴谋与宋哲元的抉择七、平津血战八、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全书的高潮是第五章,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解释的是书名中的“炮火下”,觉醒则是第八章的内容。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话题: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中国-------------------中国近现代历史,交错于光明与黑暗的流年之中,绵延,永恒。
一切需要我们去记忆,去思考。
中国,自古以来屹立在亚洲东部的土地上,孕育着千千万万的生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几大古代文明之一,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埃及、印度等文明并称,久为世人所公认。
同时,中国文明自远古以来绵续传流,一直没有中断,更是举世无两。
中国人所创造的文明对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
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华文明依旧历尽沧桑,却始终绵延发展,传承不绝,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作为当下的中华儿女,我深深地为自己有如此伟大的祖先而倍感骄傲。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同样应该进行思考。
我首先以这样1个话题引入。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长城。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几乎都加固增修。
它因长达几万里,故又叫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总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可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
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甘肃嘉峪关。
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然而,在我们为此骄傲的同时,是否想起孟姜女的故事,是否想起那千千万万为长城流血流汗甚至献出生命的劳苦百姓?为了中国的象征,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用自己的躯体筑造了我们宏伟的长城。
自由女神像,妇孺皆知,美国的象征,同样的象征,我们是不是应该比较一下各自所付出的代价?我想这就是我们所应该思考的。
为何我们泱泱大国,可以这样对生命不负责任?自豪的呼声下,我们不禁为失去的百姓而深表愧疚。
那么,我们是否要以同样的反省而深刻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近现代史呢?一.忆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1840一、二、三章:侵华以及反侵华、国家早起出路的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1840 1851-1864、1861-1895、1898(103)、1911-1912、1912-19271919四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第一次国民革命及失败(国共合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27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统治时期)六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7全面抗战===1945抗日战争胜利)1945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共产党PK国民党===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过渡时期)1956九章:建设社会主义10年:《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整风运动和反“右”派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两1966 次郑州会议、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纠“左”)庐山会议、七千人会议九章:“文化大革命”10年:一月革命、二月逆流19761978.12十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清王朝===中华民国===中华帝国===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慈禧)(孙中山)(袁世凯)(汪精卫)(陈独秀、毛泽东)封建专制主义===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改良道路===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新文化、五四、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建立==国共合作1851-1864 1861-1895 1898 1911-1912 1912-1927 1915 1919 1919-1920 1921.7.23 1924(14年)(30多年) (103天)(1年)(16年)北伐===国民革命及失败===国民党统治===共产党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左”倾错误===红军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共产党PK国民党===社会主义1926 1927 1927-1937 1927 1928-1931 1928-1935 1934.10-1936.10 1931-1945 1945-1949(10年)(2年)(14年)制度的基本建立====1949-1956(7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一、鸦片战争:那可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道深深的伤痕啊。
西方列强就像一群贪婪的恶狼,张着血盆大口扑向中国。
我就想啊,中国当时就像一个懵懂的少年,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英国用鸦片这把“毒剑”给刺得遍体鳞伤。
一签,赔款、割地、开埠通商,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家被别人强行闯进,还抢走了不少好东西,把家里的好地方也划走一块,这能不让人气愤吗?这时候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一点,知道不能再这么被欺负下去了。
二、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那是底层民众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一次大反抗。
太平天国就像一场熊熊大火,试图烧尽旧世界的一切腐朽。
老百姓们啊,受够了压迫,就像被压在石头底下的小草,现在要冲破石头茁壮成长。
可是呢,这把火烧得太猛,自己内部也出了不少问题,就像一辆狂奔的马车,跑得太快了,轮子掉了。
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它也让清朝统治者惊出一身冷汗。
三、洋务运动:一些开明的官员想挽救大清,搞起了洋务运动。
这就好比一个病人,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开始想办法吃药治病。
他们建工厂、造轮船、办新式学堂。
像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这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小灯。
但是呢,这盏灯能照亮的地方还是有限的,洋务运动只是在器物层面上的改变,就像给一个破旧的房子重新刷了一遍漆,可房子的根基还是摇摇欲坠的。
四、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想给中国来一场大变革。
戊戌变法就像一阵春风,想吹绿中国这片大地。
他们提出的那些变法措施,什么废除八股文啊,发展工商业啊,多好的想法啊。
可是呢,守旧势力太强大了,就像一块大石头,挡住了春风的去路。
光绪帝有心无力,变法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这时候大家心里都在想,中国到底该何去何从啊?五、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那可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啊。
辛亥革命就像一声惊雷,把封建帝制这个千年的老怪物给炸得粉碎。
老百姓们都欢呼起来,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高兴。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了,大家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分析)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乾隆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对外关系上分析)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商品生产无限增长-开辟新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中英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广厦福宁上),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和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
1894年,日本甲午战争,1895中日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1894日本旅顺惨案,1900俄国江东六十四屯惨案)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控制内政、操纵外交、领事裁判权、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和扶植收买代理人)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轮”)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侵略势力控制政治经济、封建势力勾结外患、封建经济保持、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人民无权利和极端贫困)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资本入侵刺激下产生。
受到压迫可反抗或中立,而力量薄弱)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深受压迫革命性最强;人数少但集中;与农民有密切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一、晚清时期1. 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的爆发(如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
2. 军阀混战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维新派、戊戌变法。
3. 中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辛亥革命1.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强大的压力使得晚清社会内部弱点尤其显现,革命气氛日益高涨。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着各地的响应,革命蔓延至全国。
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北洋政府时期1. 正式宣告成立于1912年,国父孙中山为致力于建立新中国而努力。
2.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积极的政策,被誉为"北洋新政"。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它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力量。
四、国共合作1.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因素产生矛盾,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2. 共产党与红军由此逐渐发展壮大,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进行援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五、抗日战争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向全国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2. 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作为崇高的民族大义来看待。
3. 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战获得完全胜利。
六、国共内战1. 1946年重开战争,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性胜利。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
3. 国共内战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2023)一、辛亥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革命的开始,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瓦解。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立的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一部分,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中国。
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实现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三、中华民国抗日战争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阶段。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和国共合作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蒋介石的抵抗力量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四、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系列战争。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逐步壮大,与国民党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毛泽东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开展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的措施。
六、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动荡的时期,其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向前发展。
然而,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破坏,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旨在实现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吸引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中国经济的强大崛起,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这些事件对于塑造中国的现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太平天国与基督教条是否能代替晚清政府《太平天国与启示录》读书论文经济学院许永志20XX11120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转型期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它将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杂糅的民间状况极端地展现了出来。
周伟驰的这本书对这种杂糅的形式、以及这种杂糅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很好的分析。
这本书很好的展示了基督教思想如何转变成太平天国的基本理念的。
一反过去认为“洪秀全是借用、歪曲基督教理念来达到自己造反目的”的说法,这本书认为,洪秀全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洪秀全并非刻意改造基督教教义,而是自然而然的对基督教文本产生了巨大的误读。
并且他深信他误读的内容是完全正确的真理。
而这种误读在当时的中国是普遍存在的。
这本书通过将洪秀全的想法与当时中国信徒中流行的《启示录》以及《圣经》做了细致的对比论证了这一观点。
譬如洪秀全会认为上帝是有一整个大家族的,上帝有父、子、兄弟、妻妾,(洪认为自己是耶稣的弟弟,而他的亲信则对应上帝的其他亲戚和上帝分封的王——这一结构其实非常符合的中国传统宗教的神系而非基督教的体系)。
这种说法在《启示录》中就已现端倪。
在这基础上,这本书将太平天国定为正统宗教的分支是有道理的。
另外,这本书试图将洪秀全与洪仁玕融合起来看。
这两人一向被分开评论,而且评论成极坏和极好两个极端。
这本书将洪秀全的末日幻景与洪仁玕的理想世界结合起来,并且提醒读者,洪仁玕的理想世界并非如过往描述的那么美好——这是一个纯粹的只有太平天国教(或者洪氏基督教)一统天下的、没有宗教自由的国度。
在这一点上,洪仁玕和洪秀全是完全一致的。
而洪仁玕著作中的种种现代化构想,则来自于洪游历英国管辖下的香港等地的经历,而非来自中国这个大帝国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
但这本书并没有处理好对太平天国的整体评判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
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
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11、保路风潮:1911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2)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一、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鸦片战争于1840年爆发,是英国为了推广鸦片贸易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中国在此战中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赔款的命运。
二、太平天国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
该运动由洪秀全领导,推崇平等、反对老而不死的满清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改革运动埋下了伏笔。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次早期尝试,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晚清时期。
该运动意图引进先进的西方技术和知识,以提升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工业基础。
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取得持续的成功。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标志性的革命,也是中华民国的建立时期。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为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拉开了序幕。
辛亥革命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标志着中国逐渐走向近代化。
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历史,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新篇章。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中华民国在建立后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
五四运动是对中国政府对于世界国际事务的被动态度的抗议,同时也是对中国封建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反思。
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篇章。
中国共产党由陈独秀等领导人在1921年成立,以推翻国民党政权并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
在长期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壮大,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波澜壮阔的篇章,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动荡。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节点来梳理这一段历史,试图揭示其中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一、鸦片战争与民族觉醒1.1 鸦片的引入与危害19世纪初,鸦片作为英国商人的“致富工具”,通过各种手段进入中国。
这种毒品不仅腐蚀了无数人的身体,更是撕裂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无数家庭因鸦片而破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逐渐崩塌。
面对这样可怕的现象,清相关部门虽有意识地试图制止,但由于无能,始终难以奏效。
1.2 战争的爆发与屈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面对强大的英国舰队,清朝的抵抗显得无力。
战争结束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不仅割地赔款,还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这一系列屈辱的条约,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许多人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盛世的国家会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也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埋下了种子。
二、自强运动与思想启蒙2.1 自强运动的探索鸦片战争后,许多知识分子意识到,国家的落后与自身的弱小密切相关。
自强运动的提出,试图通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
虽说这股力量在当时并未彻底改变国家的命运,但它推动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2.2 维新运动的兴起随后,维新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有识之士倡导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主张“变法图强”。
然而,守旧派的抵制与清相关部门的妥协,使得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变革的渴望,思想的启蒙已在悄然发生。
2.3 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革命不仅是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更是对中国未来的探索。
尽管中华民国成立后并未完全稳定,但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催生了无数新的思想与运动。
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团结起来,追求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1.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税负加重;另一方面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
2.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施。
4.《资政新篇》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5.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6.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具体表现为: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大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整理

大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整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诸多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的称呼有点不恰当,因为它以及其之前的历史落到今天的时期,实际上覆盖了超过两百多年。
从清朝末期和西方势力的进入开始,中国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这种变化对中国近现代史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一直是以口述传统信息为主,直到宋朝改革发生以后,出现了笔记等书面现代化的形式。
从那时开始,古代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清朝末期,洋务运动开始了,西方势力把西方学术文化引入中国,这就导致了很多古老的思想受到影响,以及对中国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初,因为清朝的衰败和外国势力的入侵,中国高等教育和高校发生了巨大变化。
西方势力开始建立相当数量的中文学校和大学,成为当时的标杆。
接着又有国民党和共产党改革,革新了许多教育体系和政策,以加强国家建设。
最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全面实施改革政策,建立新的中学,并进行了许多政策的改善,这样,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这一模样。
总而言之,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清朝末期和西方势力的进入之后,几百年来,不断有改革政策实施,一步步完善中国当时的高等教育体制,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最终完善了中国现代化的高等教育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名教重“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它的“名”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
《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八佾第三中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
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第六页到第七页: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
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
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
道德是靠舆论压力约束人的,可现在长辈的舆论成了“封建”、“顽固”与“迂腐”,哪还有所谓的压力,只有了“反抗万岁”。
道德没了约束力,乱七八糟的丑事自然也就愈来愈多了,而且还会慢慢被人接受,慢慢合理化。
西方思想中很多是放任人的欲望,而且还对这些私欲加以保护,看看世界已被他们整成什么样子了。
西方的科技比我们强,可他们的文化不一定比我们的传统文化好,比如说,我们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可要比西方的“征服自然”好。
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四十七页:洋务运动中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没能与我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团结起来,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根本就没代表最广大人民——农民的利益。
维新派是要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是要民主共和制,他们都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中国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并不强大,所以他们想依靠西方列强,但列强只是想得到利益,
哪会真正帮他们。
退一步,即使他们成功了,没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的中国要维持资产阶级的统治,必然会一方面对外依赖,一方面对内剥削。
那时,我们同样逃脱不了帝国主义的压迫,而且更多的农民会失去土地成为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工人,国家怎能独立、富强、民主、自由。
后来的历史也向我们证实了,只有代表最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才能救中国。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
强者之间或者弱者之间才能谈联合,而强者和弱者之间,即使有共同的目标,也只能是强者吞并或领导弱者,何况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不同。
大革命的失败算是给了共产党一个警醒,就是要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
革命就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则需要理由,要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要灭亡旧事物就需要比旧事物强大,有灭亡它的能力。
没有革命武装的共产党怎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无产阶级需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应该用自己的枪杆去争取自己的窝窝头。
(第一百二十七页,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当下我们谈长征,一方面是要警醒自己,要时刻牢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驱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祖国的独立、和平与统一,继承先驱们的理想,致力于民族的复兴;另一方面,我们要继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一部分,在敬佩之余,我们更要担负起继承长征精神的历史使命,把它具体体现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坚定信念,坚持操守,不畏艰难险阻,处于劣势而不妥协,不拘泥于常理,灵活自如,适时进退。
(第一百三十七页长征精神)
我前几天看了美国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的《黑天鹅》,里边说“在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存在无数个事实,其中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会在后来你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中有帮助。
因为你的记忆有限而且是被过滤的,所以你会倾向于记住那些事后看来与事实相符的信息,除非你不会忘记任何事情,从而不读不生活在不断积累的简单信息的重负下。
”而且他还提出历史是由无数“黑天鹅”事件推动着的(黑天鹅事件就是指有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可解释性的事件)。
显然这个作者是一个反现实主义,可他对于历史的看法好像是合理的。
虽然我们对过去很长时间的历史有了很深入的研究,而且总结出了无数条规律,可我们还是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甚至无法准确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
因为明天的天气可能会骤变,可能会在某个时段某个地点发生意外的交通堵塞,从而我们的行程不一定会按计划来进行。
另外,我们也无法对历史进行假设,只能对已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
既然这样,对历史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
我想是有意义的。
历史是由黑天鹅事件所决定的,这不假,但这并不能说明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
我认为这跟原子中电子“轨道”问题类似,电子会出现在原子周围的哪一点是无法预测的,它是一个有概率的事件,可是总体看来,电子在原子周围各点出现的概率是有规律的。
历史也是如此,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某时会发生什么,但我们能预测历史前进的总趋势,正如有人所说的“历史是曲折前进的”。
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供当代人及后人借鉴,从而影响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让社会积极地向前迈进,减少悲剧的发
生。
举个例子,有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和今年日本的核泄漏事件的教训,人类可能会在以后利用核能的过程中更谨慎一些,从而减少此类悲剧的重演,如果不总结历史教训,后果则不堪设想。
因此我认为,对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正如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