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综述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本专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导言(2学时)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目的:通过冲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的历史概述,使学生了解由于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两对基本矛盾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四、基本历史线索1940—1919年的中国重点难点: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对近代以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勇于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奴役第二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二、从睁眼看世界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重点难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述近代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民族出路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了解当时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实现中国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4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4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之中编综述和第四章一、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后世界政治形势“三座大山”外国垄断资本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大家族“法币”民族资本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北洋军阀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德先生”“赛先生”孔学与国学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道路李大钊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五四精神赴法勤工俭学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党支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纲领中央局第二国际民主革命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群众路线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彭湃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三民主义三大革命政策孙中山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五卅运动北伐战争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国民大革命“铁军”中山舰事件新右派“清党”“分共”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阶段二、题目(一)填空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4、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

5、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

6、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和。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8、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10、《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作者是。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12、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运动是。

13、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14、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可以概括和两大原则。

15、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了、、的三大革命政策。

16、在大革命中领导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17、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创办了为未来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8、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19、“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纲[901911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纲⼀、课程描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此课程简要叙述了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全书分为开篇的话、上编从鸦⽚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1919-1949)、下编从新中国成⽴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9)、结束语⼏部分。

开篇的话阐述了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的和要求。

上编从综述到第三章,叙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国⼈民反帝反封建的⽃争和早期探索国家出路的⽃争。

中编从综述到第七章,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和中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命伟⼤胜利的历程。

下编从综述到第⼗章,叙述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结束语对中国近现代史做了结论和展望,并对学习者提出了期望。

7、课程⽬标(1)⽐较深刻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了解近代中国⾯临的两⼤历史任务。

(2)⽐较系统了解近现代中国⼈民反帝反封建⽃争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3)⽐较深刻了解中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4)提⾼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能⼒。

8、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在本门课程结束时,学⽣应该能够:1、系统地掌握或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知识。

2、深刻理解中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3、能够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历史和社会问题。

(⼆)课程预期学习成果与项⽬预期学习成果的对照四、课程要求(⼀)出勤学⽣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完成相关的课程作业、讨论。

(⼆)阅读资料要求学⽣课前预习,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及重要的参考⽂献。

(三)课堂展⽰计划安排⼩组讨论。

(四)课外实践根据系、部的计划和安排进⾏。

(五)⼩考与期末考课程中随机问答、开展⼩组讨论。

期末闭卷考试。

(六)课程论⽂以平时讨论为主,安排⼀次课程论⽂作为期中检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上编综述:(1-3)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5)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5-7)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7-8)1、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8-11)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1-12)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2-13)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3-15)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5-16)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特点:
民族资产阶级分左翼、右翼两部分 *受压迫的时候会起来进行革命 *自己的利益受损害时候会反对革命
民族资产阶 级具有两重性, 是革命的力量 之一
1946年,民盟主席张澜拒绝参加伪国大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70―1471页。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统治的确立
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德、意、日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势力,为转嫁国
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挑起的。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 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2、维持欧洲大国军事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 格局所代替。
(1)爆发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
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掀起
瓜分世界的高潮。
(2)性质:它是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
而进行的不义战。
(3)对世界的影响
促使欧洲走向衰落; 促使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兴起; 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的新的 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其革命运动的高涨; 对中国来说,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随后,日 本对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重难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重难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重难点整理上编重难点整理(综述、第一章——第三章)综述、第一章重难点: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在近代史的始终,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又以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为最主要的矛盾。

(教材P 15)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任务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创造必要的前提,开辟道路。

(教材P17)二、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军事科技的落后,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重难点: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历史教训:农民阶级无法带领人民完成近代中国解放、独立、富强的历史使命。

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历史教训:中国的地主阶级对中国早期出路探索失败说明此阶级不足以带领中国完成历史重任。

三、戊戌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历史教训:说明在当时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完成历史重任,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重难点:一、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革命与改良的关系;围绕中国的出路探索时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辩论主要围绕三个焦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3.要不要社会革命。

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当然,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存在的一些弱点,如对“国民”的定位是指少数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人民。

这些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中篇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中篇综述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五四运动是()的伟大开端。

A、中国近代史B、中国现代史C、中华人民共和国史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十月革命爆发于()。

A、1911年10月B、1917年10 月C、1917年11月D、1919年10月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称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普法战争D、甲午战争4、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是()。

A、反对帝国主义B、打倒国民党反动派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D、没收地主土地5、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

A、1919年B、1921年C、1923年D、1927年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

A、中国东北地区B、中国华北地区C、南京D、东南亚7、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B、发行内债C、商业投机D、金融业8、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A、属于革命对象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C、属于革命力量D、什么都不是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民主社会主义10、这一时期封建剥削制度对农民阶级的掠夺主要表现在()。

A、商业资本剥削B、高利贷资本剥削C、地租剥削D、苛捐杂税11.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

A.北洋政府 B.南京政府 C.武汉政府 D.广州政府12.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中间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的是()。

A.官僚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13.()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战役14.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党的建设问题 B.军队建设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 D.农民土地问题15.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16,从总体上看,近代中国人民救国方案的探索()A.是失败的,但这种探索的精神是值得颂扬B.尽管最终是失败,但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C.以反帝反封建为号召,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联合进攻下失败D.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17. 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开始于()A、1919年B、1921年C、1923年D、1927年18、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A、中国东北地区B、中国华北地区C、南京D、东南亚19、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A、发行法币B、发行内债C、商业投机D、金融业20、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A、属于革命对象B、属于革命领导阶级C、属于革命力量D、什么都不是2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是()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民主社会主义22.中国人是从()开始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答案(中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答案(中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集(选择题)中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A.党的五大B.党的二大C.党的三大D.党的四大2.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会议是()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党的三大D.党的四大3.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4.1927至1949年,统治中国的是()A.清政府B.北洋政府C.中华民国国民政府D.中华苏维埃政府5.1840年以来,清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等为担保的。

A.田赋徭役B.关税厘金C.关税盐税D.车船税6.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A.国民军B.东征军C.国民革命军D.北伐军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8.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A.认清革命性质B.认清革命发展前途C.认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D.认清革命的发展过程9.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0.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 )。

A.辛亥革命以后B.五四运动以后C.北伐战争以后D.南昌起义以后11.近代中国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仍然是()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2.1919年-1949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B.封建经济C.官僚资本的垄断经济D.社会主义经济13.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最主观原因是 ( )A.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B.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C.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D.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革命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A. 护国战争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北伐战争15.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不包括的是()A.工人B.民族资产阶级C.农民D.小资产阶级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A.封建革命B.农民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1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是()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8.中国政府废除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时间是()A.1919B.1927C.1937D.194319.不是三座大山的是()A.无产阶级B.外国资本主义C.本国封建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20.1919年到19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A.无产阶级B.封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题库 - 判断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题库 - 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判断题(250道)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共20题)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错,22鸦片战争是虎门销烟引起的。

错,13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错,14鸦片战争后,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所以也可以称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错,35中国的落后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

错,2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依附的一面,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反革命性的一面。

错,47外国资本主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错,18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对19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

对210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被破坏,地主阶级和农民两个阶级的对抗缓和了。

错 21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经过激烈的争论,决定支持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并允许义和团进入北京,表明清政府反对八国联军的侵略,态度是坚决的。

错 412“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不识时务”、“昧于大势”。

错 213.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对) 314.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没有操控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

(错) 41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跟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跟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对)216.鸦片战争前中国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 117.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两千多年。

(对) 118.近代中国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首先要进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对) 419.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主制度。

(对) 320.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发展经济为出发点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市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理由:1)、——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2)、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3)、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首先与主要的)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及答案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己自足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

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但必须认识到,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此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

当国内的革民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维新派
林则徐(1785-1850)最早注意“夷务”,主 张学洋人制炮造船。1841年,编成《四洲志》 一书。
魏源(1794-1857)对西方国家有所了 解,1842年,编成一部五十卷的《海 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的思想。1847年扩充为六十卷, 后经补充于1852年成为一部百卷大书。
第三专题 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 探索”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教材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主要论 述了中国近代著名人士从两个方面对国家出路进 行的探索,即“起义革命”和“洋务维新”。起 义革命,我们已经在第二专题进行了研讨。本专 题主要分析、探讨“洋务维新”。其内容包括: 教材的第二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及第一章第三节第 二目,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三专题 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 探索”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有识之士的 奋争 二、新政变法是近代中国主线之一 三、新政变法失败的经验教训
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有识之士的奋争
通过第一专题和第二专题的研讨,我们 清楚地看到晚清政府统治时期遭遇“外 患”与“内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统治 阶级的愚昧无知、闭关自守、与民对立、 顽固守旧所造成的。那么,有同学会问, 既然如此,晚清政府为什么又延续了七 十余年,直到1911年才被推翻呢?这正是 第三专题所要研讨的内容。
徐继畲(1795-1873) 根据他所收集到 的外国人出的地 图和其他书籍, 经过五年的辛勤 努力,于1849年出 版了一部十卷的 《瀛环志略》。
《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是中 国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特别是西 方各国的历史和地理情形的最早的 两部书。书中大体准确地叙述了地 球上大陆、海洋和各个国家的位臵 和各国的地理形势,也粗略地叙述 了各国历史,还企图说明欧洲各国 当时的经济政治制度,尽管说得很 不清楚,也不免有不少误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MOOC中编综述_订正_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MOOC中编综述_订正_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
注意:本课件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程基本内容,不宜以之取代教学视频与教材的学习。
要目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 2、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情况 2、战后世界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第三,占世界陆地面积2/3、人口3/4的亚非拉美及南太平洋地区,民 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许多原殖民地、附属国争得了或正在争取政治上的独 立,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而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 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上述情况表明,国际帝国主义受到明显削弱和多方面的牵制,难以形成 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各国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 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宣告成立,它积极帮助包括 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
“一战”结束后,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了本国政权。 他们对内实行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动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这个局面的出 现,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密不可分。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情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中编综述:天翻地覆三⼗年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发展的?这对中国⾰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命发⽣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1)第⼀次世界⼤战和⼗⽉⾰命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发达国家从⾃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1918年爆发了第⼀次世界⼤战,⼤战后,欧洲⾛向衰落,美国、⽇本崛起。

⽇本侵略势⼒成为中国的最⼤威胁。

C、1917年11⽉俄国爆发了⼗⽉社会主义⾰命,开辟了⼈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些国家的先进分⼦创建共产党。

E、亚洲、⾮洲拉丁美洲⼈民逐步觉醒,开始进⾏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A、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变化。

B、1931年⾄1945年,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次世界⼤战。

中国是⾸先进⾏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民在东⽅开辟了反对⽇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这对中国⾰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历史产⽣了深远影响。

第⼀,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第⼆,苏联经过战争考验,成为⾜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流强国。

社会主义冲破⼀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第三,占世界⾯积2/3⼈⼝,⼈⼝3/4的亚洲、⾮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解。

(2)战后世界形势的重⼤变化,就是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国均势为中⼼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美苏为⾸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营垒的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二、主脉
1.五十年进化: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进化的历程、内容、特点。

2.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

3.三次巨变: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三位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

4.三场论战: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革命与改良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

4.两场革命:20世纪中国的两场伟大革命(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5.复兴枢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意义。

6.国民党大陆执政二十余年的成与败,历史启示。

7.中共党史:三大阶段;两位伟人;两场革命;一场改革;一面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沿革:本门课程由原来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演变而来。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了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即“05方案”。

根据该方案,《毛泽东思想概论》一方面其主要是理论部分的内容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合并调整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另一方面其主要是历史部分的内容又延伸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按照“05方案”的有关精神,2007年2月,从2006级学生开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正式开出。

教学内容和目的:本课程着重强调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从历史教育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课程特色:结合课程性质,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史论结合。

以论为主,论从史出,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理性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二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通过时政评述和焦点关注使学生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结合点。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服务现实,面向未来;三是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结合。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意义的认识。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强和人民共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精)

如何选择“救国方案”关系 到“两个中国之命运”。选择前 者中国必将重新走入黑暗,中国 人民的命运不可能得到任何改善, 国家会重新陷入内战甚至亡国。 通过历史性选择:中国最广 大人民群众共同选择了中共提出 的创造“人民共和国”的方案。
人民为什么要共同选择中共、选择中共 提出的“救国方案”呢?这是因为 ①地主阶级与买办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 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人民的 唾弃;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也严重脱离中国 实际,也未得到中国广大群众拥护,连 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认为行不 通。 ③只有中共提出的“建国方案”才代表 与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与共同心愿。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P61P63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 的世界P61-P62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P62— 3、反法西斯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 化P63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P63-70 1、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P64-65 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P6566 3、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艰难 处境P68-70
中国革命就是在工人阶级的先 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 过全中国人民共同的、长期的、艰 苦卓绝的和曲折反复的斗争才取得 彻底胜利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人民 才振臂高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今天,我们在教科书中,在课堂内外回 顾我们的历史途程,还有一个问题必须高度 重视——即这30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 不同。它是在中共领导下,经过全中国人民 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不仅推翻了压在中国 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废除了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丑恶与社会变态制度;而且还 结历次中国革命提出了“救国方案”和苏俄 式的“救国方案”与“革命道路”进行了精 心筛选;最后由中共依据中国实际,创造性 地提出了唯一适合情况的“救国方案”与政 治主张: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述

林则徐
南京条约
鸦 片 战 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甲 午 战 争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 关 条 约
辛丑条约
张 謇 荣 宗 敬
洪秀全 太平天国
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郑成功
史可法 陈近南 顾 炎 武
瞿秋白
黄 金 荣
杜月笙Βιβλιοθήκη 张啸林秋瑾 徐锡麟
恩格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李自成
英国使臣三次出使中国
卡斯卡特 1787年 马嘎尔尼 1792年 阿美士得 1816年
罂 粟 烟土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中国封建社会 公元前五世纪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的传统社会 (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二)、君权专制下的官僚制度 (三)、家族和行会制度
人口的增加造成社会困顿
二千万
三亿
四亿
旧中国的地下社会 洪门 青帮
中国近代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中国现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 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 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5年7—8 月,苏、美、 英三国首脑 在菠茨坦举 行会议,谋 求盟国之间 的合作,并 发表敦促日 本投降的 《菠茨坦公 告》。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 主义革命,它对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有着 重要作用。
第二,十月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 打开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 变为实践。
第三,它为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十月革 命一声炮 响,给我 们送来了 马克思列 宁主义”, 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 党,中国 革命的面 目就为之 一新。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 机,导致国际格局 的重大变化。
1929年10月29 日,华尔街股市 大跌,经济危机 爆发
意大利法西 斯上台
图为索里尼 在向参加阅 兵的军人致 意
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德国失业人数达300多 万。生产削减,税收减少,而失业人救济开支却 不断增加,从而对政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希特 勒及纳粹党以民族复兴和变革现实为号召,向社 会各阶层分别许诺,乘机展开大规模的宣传和竞 选活动。结果在1930年9月14日的国会选举中, 纳粹党获得650万张选票,在国会得到107个席 位,一跃成为德国第二大党。在1932年7月31日 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37.4%的选票,拥有 230个席位,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坚强的比利时军队 保卫家园,抗击 德国侵略军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 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彼 得格勒的工 人和士兵建立了自 己的政权--苏维埃。在苏维埃 领导机构中,孟什维克和社会 革命党人占据多数。他们认为 无产阶级无力掌握政权。于是 让资产阶级组织政府。临时政 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镇 压国内人民的革命运动, 进而 制造7月流血事件,夺取全部 政权。图为临时政府军队镇压 群众集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形成了三对矛盾,即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 成为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焦点是殖 民地和世界霸权问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主要原因。随英德矛盾的尖锐,在错综复杂的 矛盾斗争中,各国重新平衡自己的利益,形成了 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是 一战爆发的具体原因。而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 发的直接原因。
毛泽东作关 于抗日战争 战略问题的 报告
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1940年德意横扫西欧的侵略业绩吸引了日 本,也加快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彼此勾 结,共同瓜分世界的步伐。1940年9月27日,德 意日签订军事同盟条约。
规定“日本承认并尊重德国和意大利在欧
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国和意大利承认并 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三 国彼此尊重在欧洲和东亚的新秩序中的领导地 位,遭第三方攻击时,三国在政治、经济、军 事上相互援助。至此法西斯同盟真正建立。三 国军事同盟的签订标志着法西斯阵营的确立。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组织内阁。 1934年8月2日希特勒在总统兴登堡去世之后,兼任总统 和总理。希特勒既是纳粹党的领袖,又是国家元首和政 府首脑,统一的头衔为"国家元首兼总理"。
希特勒制定的征服 欧洲、称雄世界的战略。 首先建立囊括中欧的" 大德意志帝国"作为核 心;其次,打败法国, 消灭苏联,夺取欧洲大 陆的霸权,以此作为称 霸世界的基础;最后, 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 称雄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主讲人 曹景文 华东师范大学 副教授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背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画中的三位皇帝,从 左至右依次是意大利 国王温伯特一世、德 国皇帝威廉一世、奥 匈帝国皇帝法兰西 斯·约瑟夫一世。他们 于1882年签订了三国 同盟条约,结成军事 集团。
1917年11月7日下午5 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2 万名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包围 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 点——冬宫。夜间,全俄工兵 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 斯莫尔尼宫开幕了。会议通过 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 农民书》,正式宣布俄国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 权归苏维埃。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诞生了。
1939年5月22日,德意两 大轴心国签订了为期10年 的“钢铁协定” 。这一 协定以公开申明改造欧洲 为目标把两国在政治、经 济、军事上联合起来。以 致力于两国的发展以及世 界“正义的和平”。在签 字仪式上,德意的头面人 物,包括元首希特勒在内, 同意在战时德国统治陆地, 意大利控制海洋
田中奏折和日本法西斯上台
1941年,英国 首相丘机吉尔和 美国总统罗斯富 在大西洋的一艘 军舰上举行会晤, 签署了《大西洋 宪章》。它促进 了国际反法西斯 统一战线的形成。
1943年1 月,罗斯 福、丘吉 尔、戴高 乐和北非 总司令吉 罗德会晤, 商讨盟军 作战计划。
1945年4月 30日,在猛 烈的炮火和 空袭掩护之 下,苏联红 军攻克柏林。
斐迪南头像 1914年6月28日,
斐迪南夫妇在塞尔维亚 检阅军事演习。演习结 束后,前往市政厅。当 车队从市政厅返回时, 隐藏在路口旁的塞尔维 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快 步上前,对准斐迪南夫 妇连发两枪,二人当场 死亡。
普林西普被捕。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包括后来的英国、塞尔维亚和法国 拖入到德俄冲突中,从而,整个西欧成了一个大 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军从两个战略方向进攻 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
下图为波兰军队用落后的骑兵对抗德国的坦克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我第29军 奋起反击,中国人民全民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中国人民在 东方开辟了 反对日本法 西斯的主战 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