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116-2013 与GB50116-98 的区别

合集下载

G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解读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

G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解读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解读--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部分在经过了多年的深思熟虑和不断修改之后,正式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终于在万众期盼中发布了。

根据近几年来市场对于火灾报警的需求和火灾报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版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对上一版GB50116-98版做出了较大改动。

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探测器选择方面除了传统的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缆式感温探测器和线型感烟探测器外,针对特定场合还新增了光纤光栅测温系统、火焰探测器、图像型探测器、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等的选择和相关标准。

其中在某些章节单独列出了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设计标准,这肯定了目前此类产品在火灾报警领域所起到的作用。

对于特殊场所和具有特殊建筑特点的区域,原先普遍使用的点式烟感早已不能满足火灾探测的需要。

其实早在多年前,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已经开始陆续地运用在一些特殊场所,但是因为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层次不齐,设计时也只能参考国外的一些标准或相近项目。

所以现在新《规范》出台后,不仅为消防/电气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指导方向,也对整个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领域的规范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新《规范》中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相关内容: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下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摘自规范第节,22页):1.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解读:如通信机房、计算机房、无尘室等任何通过空气调节作用而保持正压的场所。

在这些场所中,烟雾通常被气流稀释,这给点型感烟探测技术的可靠性带来了困难。

而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由于采用主动的吸气式采样方式,并且系统通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加之布管灵活,所以成功地解决了气流对于烟雾探测的影响。

(图1: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2.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12m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解读:如机场航站楼、火车候车大厅、酒店中庭、大型物流中心等场所,空间跨度较大,高度往往超过12m,气流易分层和横向扩散,安装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GB50116-2013与GB50116-1998解读 -140529解析

GB50116-2013与GB50116-1998解读 -140529解析


8
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内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 式的选择
GB50116-2013
3.2.1按照报警和联动要求进 行选择
GB50116-1998
3.1.1按照系统对象保护等级 进行选择
图形显示装置设置
3.2.2区域报警系统:有 3.2.3集中报警系统:有 3.2.4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有
5.2.2区域报警系统:无 5.2.3集中报警系统:无 5.2.4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无
GB50116-1998
超过100米的建筑中 跨避难层

隔离器设计相关规定

7
一般规定
内容
水泵控制柜、风机控 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 装置
GB50116-2013
3.1.8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 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 用变频启动方式
GB50116-1998

地铁列车上设置的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
3.1.9应能通过无线网络等方 式将列车上发生火灾的部位信 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
有关标准的要求

5
一般规定
内容 GB50116-2013
3.1.5 任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 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 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各总数和地址 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点 ,其中每 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各的总数不宜 超过20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 容量10%的余量;任一台消防联动 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 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 数不应超过1600点,每一联动总线 回路连接设各的总数不宜超过1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 的余量
3.4.1具有消防联动功能 的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中 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强规) 消防控制室

新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对比

新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对比

4.8.8: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 5.4.3.1: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 播,消防广播切换在消控室进行,无需分层切 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应急广播扬 声器容量总和的1.5倍。 换。 5.2.2:车库宜采用烟感探测器 车库宜采用温感探测器
6.5.1:火灾声光报警器应设置在每个楼层的 5.5.2: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置1个火灾报警装 楼梯口、消防电梯前室、建筑内部拐弯等处, 置,且位置宜设在各楼层走道靠近楼梯出口处。警 且不易于安全出口指示灯具标志设置在同一面 报装置宜采用手动和自动控制方式。 墙上。
6.4.1:宾馆、饭店等场所的每个报警区域设 置一台区域显示器,当一个比报警区域包括多 个楼层时,宜在每个楼层设置一台仅显示本楼 层的区域显示器。 6.6.2:壁挂扬声器的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 2.2M。
5.2.2.4:当用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 灾报警控制器管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个楼层的楼梯 口或消防电梯前室等明显部位,设置识别着火楼层 的灯光显示装置。
6.8.1:每个报警区域内的模块宜相对集中设 置在本报警区域内的金属模块箱中。
6.8.2:模块严禁设置在配电(控制)柜 (箱)内。
6.8.3:本报警区域内的模块不应控制其他报 警区域的设备。 8.1.2:可燃气体探测器不应接入火灾报警控 制器的探测器回路,当信号需要接入时,应由 允许接入。 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接入。 9.2.2:剩余电流试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不宜 设置在消防配电线路中。 11.2.3:线路明敷设,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 槽保护。没有要求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新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对比
《新规范:GB50116-2013》《旧规范:GB50116-98》《图示:14X505-1》 新规范 取消保护对象分级 3.1.1保护对象分级 旧规范

火灾报警新旧规范比较

火灾报警新旧规范比较

火灾报警新旧规范比较2014年5月1号,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开始实施,对比原来旧规有些内容改变不小,现总结几个改动较大的地方如下:一、地址容量减少。

现任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点;每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备总数,即地址总数不应超过200点。

任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不应超过1600点(正好一半),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接设备总数不宜超过100点(也正好一半)。

如果是选用联动型火灾控制器来控制消防联动的话,则这台联动型火灾控制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所控制的模块总数不超过1600点,2、所连接的设备+模块总数不超过3200点;当然,每一总线回路需预留10%的余量,这是为了保证系统稳定性和灵活应对建筑相应的修改。

值得提醒的是:新《火规》实施后,不再允许采用一个编址中继器接多个非编址探测器,即多个探测器占用一个回路地址,现必须一个回路地址点对应一个独立的设备。

二、增加总线短路隔离器的设置要求。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隔离器保护的消防设备总数不应超过32点。

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

下面是老杨画的系统图,保证了每只短路隔离器保护的设备数量都小于32点。

三、车库由感温探测器改为感烟探测器。

估计是早年中国贫困,汽车真乃高大上产品,那个年代再冒农烟的车都是宝贝,旧规是迫于国情和社会现实而规定车库选用感温探测器。

可是现代不一样了,汽车不再是那么的珍稀,冒浓烟就差不多要报废了,因此新《火规》要求车库选用感烟探测器。

反正不管怎么样,这是好事!因为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比感温探测器保护面积大,所以制图时探测器布置点数减少了,连线变少了,工作量也会有所减少。

四、增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据公安部消防局的数据统计,住宅火灾起数占总火灾起数的40%左右,但死亡人数却占总死亡人数的近70%。

可以看出住宅火灾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火灾死亡人数多的最大元凶祸首,住宅建筑的火灾提前预警设施理应要被重视起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3版与98版的区别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3版与98版的区别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3版与98版的区别为了方便大家对GB 50116-2013与GB 50116-98之间做出清晰区分,下面对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与GB 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进行了整理,列出了新规范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

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在探测器选择方面除了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缆式感温探测器和线型感烟探测器外,新增了光纤光栅测温系统、火焰探测器、图像型探测器、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选用规定等等。

突出在特定场合选择合适的探测器更能有利于火灾的探测。

一、目录1、增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2、增加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3、取消第3章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及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

4、将原第4章(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第5章(系统设计)与第6章(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内容合并为新的第3章(系统设计)。

5、增加区域显示器、模块、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等设备设置规定。

二、术语不再引入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定义;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信号、联动反馈信号、联动触发信号的定义。

三、基本规定①3.1一般规定、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用场所规定1、3.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2、增加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接口通讯协议的强制性规定。

3.1.4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讯协议的兼容性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3、增加火灾报警控制器地址总数、单回路设备总数、回路设备余量;模块总数、联动回路中设备总数、联动回路设备余量的详细规定。

4、增加隔离器设计相关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要求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要求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 50116-98)(以下简称《旧报警规范》)自1999年实施至今,已伴随电气设计人员走过了14个年头。

其间,有许多新型火灾探测产品和火灾监控系统出现,《旧报警规范》已无法为设计人员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和执行办法,使得电气火灾的防范设计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

此外,近几年电气火灾的发生次数依旧很多,尤其住宅火灾发生率居高不下,而《旧报警规范》没有住宅火灾报警设计要求的相关内容,也使得各设计院的相关设计没有统一标准。

新版《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 50116-2013)(以下简称《新报警规范》)的出台,无疑为广大电气设计人员指明了道路,统一了设计标准和要求。

1、新旧报警规范的宏观对比■《旧报警规范》共有10章,《新报警规范》共有12章,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也有大量增加,其中有6家设计院和若干家报警设备厂家参编,这使得规范的制定紧密结合了设计实施并契合了市场产品。

《新报警规范》秉承了《旧报警规范》的整体编制思路,更加全面地描述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

■《新报警规范》补充了线型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区域显示器、消防应急广播、气体灭火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专用电话、火灾警报装置以及模块等设备或部件的相关设计要求。

增加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住宅建筑火灾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等典型场所使用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

2、新旧报警规范具体内容的对比与设计实施方法1)《新报警规范》第三章(1)3.1.1条。

取消了《旧报警规范》3.1.1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疏散和扑救难度划分保护对象等级的要求。

约定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于的场所,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该条文用了“可用于”三个字,即这些场所可以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没有具体指明哪些场所应该设置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计GB50116_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计GB50116_

笔者对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与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区别做了整理,列出了新规范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以方便大家对GB50116-2013与GB50116-98之间做出清晰区分。

一、目录1、增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2、增加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3、取消第3章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及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

4、将原第4章(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第5章(系统设计)与第6章(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内容合并为新的第3章(系统设计)。

5、增加区域显示器、模块、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等设备设置规定。

二、术语不再引入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定义;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信号、联动反馈信号、联动触发信号的定义。

三、基本规定①3.1一般规定1、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用场所规定:3.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2、增加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接口通讯协议的强制性规定:3.1.4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讯协议的兼容性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3、增加火灾报警控制器地址总数、单回路设备总数、回路设备余量;模块总数、联动回路中设备总数、联动回路设备余量的详细规定。

4、增加隔离器设计相关规定。

5、规定超过100米的建筑中跨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6、规定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

7、规定地铁列车上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通过无线网络等方式将列车上发生火灾的部位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

②3.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1、系统形式的选择改为按照报警和联动要求进行选择,原规定中按照系统对象保护等级进行选择(特级、一级、二级)。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标准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标准GB50116

笔者对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与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区别做了整理,列出了新规范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以方便大家对GB50116-2013与GB50116-98之间做出清晰区分。

一、目录1、增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2、增加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3、取消第3章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及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

4、将原第4章(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第5章(系统设计)与第6章(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内容合并为新的第3章(系统设计)。

5、增加区域显示器、模块、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等设备设置规定。

二、术语不再引入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定义;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信号、联动反馈信号、联动触发信号的定义。

三、基本规定①3.1一般规定1、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用场所规定:3.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2、增加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接口通讯协议的强制性规定:3.1.4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讯协议的兼容性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3、增加火灾报警控制器地址总数、单回路设备总数、回路设备余量;模块总数、联动回路中设备总数、联动回路设备余量的详细规定。

4、增加隔离器设计相关规定。

5、规定超过100米的建筑中跨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6、规定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

7、规定地铁列车上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通过无线网络等方式将列车上发生火灾的部位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

②3.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1、系统形式的选择改为按照报警和联动要求进行选择,原规定中按照系统对象保护等级进行选择(特级、一级、二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50116-2013与GB50116-98的区别
文章摘要:
本文笔者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与GB50116-98的区别做了整理,列出了新规范在以往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以方便大家对GB50116-2013与GB50116-98之间做出清晰区分,以下内容为个人分析,仅供参考。

一、目录
1、增加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2、增加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3、取消第3章系统保护对象分级及火灾探测器设置部位。

4、将原第4章(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第5章(系统设计)与第6章(消防控制室和消防联动控制)内容合并为新的第3章(系统设计)。

5、增加区域显示器、模块、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传输设备或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等设备设置规定。

二、术语
不再引入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定义;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信号、联动反馈信号、联动触发信号的定义。

三、基本规定
① 3.1一般规定
1、增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使用场所规定:3.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2、增加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接口通讯协议的强制性规定:3.1.4系统中各类设备之间的接口和通讯协议的兼容性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3、增加火灾报警控制器地址总数、单回路设备总数、回路设备余量;模块总数、联动回路中设备总数、联动回路设备余量的详细规定。

4、增加隔离器设计相关规定。

5、规定超过100米的建筑中跨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火灾报警控制器。

6、规定水泵控制柜、风机控制柜等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不应采用变频启动方式。

7、规定地铁列车上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通过无线网络等方式将列车上发生火灾的部位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

② 3.2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1、系统形式的选择改为按照报警和联动要求进行选择,原规定中按照系统对象保护等级进行选择(特级、一级、二级)。

2、将图形显示装置和区域显示器设置规定添加至不同形式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

③ 3.3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
增加电缆隧道,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列车的报警区域划分规定。

④ 3.4消防控制室
1、强制规定消防控制室的设置要求:3.4.1具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中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2、消防控制室的消防设备设置中增加了图形显示装置。

3、强制规定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竣工图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文件资料。

4、规定消防控制室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影响消防控制室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

5、规定消防控制防火阀、外线电话设置要求。

四、消防联动控制设计
① 4.1一般规定
新增消防联动控制的电压、特性、延时、逻辑关系等规定:
4.1.1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向各相关的受控设备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接受相关设备的联动反馈信号。

4.1.2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电压控制输出应采用直流24V,其电源容量应满足受控消防设备同时启动且维持工作的控制容量要求。

4.1.3各受控设备接口的特性参数应与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联动控制信号相匹配。

4.1.4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4.1.5启动电流较大的消防设备宜分时启动。

4.1.6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

② 4.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3消火栓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4气体(泡沫)灭火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5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6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7电梯的联动控制设计
细化各消防联动系统的控制要求的详细规定。

5.4火灾应急广播
5.5火灾警报装置
③ 4.8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细化火灾警报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规定。

④ 4.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
4.10相关联动控制设计
细化各消防联动系统的控制要求的详细规定。

五、系统统计
① 5.1一般规定
增加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复合式火灾探测器设置相关规定。

7.2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② 5.2点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感烟火灾探测器选用场合中增加列车、车库等区域;取消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

2、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选用场合中增加高海拔地区,取消可能产生黑烟的场合。

3、感温火灾探测器选用场合中增加“需要联动熄灭‘安全出口’标志灯的安全出口内侧”。

4、增加图像型探测器选用规定。

5、细化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选用规定。

6、增加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选用规定。

7.3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③ 5.3线型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增加不宜选择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场合规定。

2、增加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的选用规定。

④ 5.4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增加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选用规定:
5.4.1下列场所宜选择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1、具有高速气流的场所;
2、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不适宜的大空间、舞台上方、建筑高度超过12m或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3、低温场所;
4、需要进行隐蔽探测的场所;
5、需要进行火灾早期探测的重要场所;
6、人员不宜进入的场所。

5.4.2灰尘比较大的场所,不应选择没有过滤网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

六、系统设备的设置
① 6.1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设置
取消集中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之说。

6.2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1、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中对不同类别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作了详细的规定。

2、火灾探测器数量计算公式修正系数K的取值改为按照建筑所能容纳人员的数量来进行计算。

3、对一氧化碳、火焰探测器和图像探测器、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作了详细的规定。

4、在感温探测器的设置部门未提及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规定。

5、增加了光纤光栅、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规定。

② 6.4区域显示器的设置
新增区域显示器相关设置规定。

③ 6.5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1、增加火灾光警报器的具体安装场合要求。

2、将火灾警报器的安装高度调整至2.2米以上。

④ 消防应急广播的设置
1、取消不同系统形式设计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的要求。

2、取消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合用时的要求。

七、住宅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新增住宅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相关规定。

八、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新增可燃气体报警系统设计相关规定。

九、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新增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相关规定。

十、系统供电
10.1一般规定
1、新增消防应急电源的功率、供电时间的相关规定。

2、新增消防用电设备的设置要求。

10.2系统接地
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接地要求作了详细规定。

十一、布线
① 11.1一般规定
1、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电压等级要求的变动,增加了要求。

2、新规范增加1.
3、1.
4、1.5内容:
11.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和传输线路设置在室外时,应埋地敷设。

11.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和传输线路设置在地(水)下隧道或湿度大于90%的场所时,线路及接线处应做防水处理。

11.1.5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线通信模块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额定通信距离的75%;
2无线通信模块应设置在明显部位,且应有明显标识。

② 11.2室内布线
1、对塑料管的要求表述变为B1级以上的钢性塑料管,增加可挠(金属)电气导管。

2、增加电线电缆的强制性要求。

3、对线路明敷要求的改变。

4、明确不同电压等级线缆的布线问题。

5、明确不同防火分区线缆的布线问题。

6、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负极线颜色由原来的单一蓝色增加了黑色。

7、取消接线端子箱内端子、传输网络系统接线相关规定。

十二、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增加道路隧道、油罐区、电缆隧道以及高度大于12米的空间场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设计规定。

十三、附录
1、增加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表,消防安全管理信息表。

2、增加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分类标准。

3、新规范将“宜”和“可”进行区分介绍。

4、引用规范:国家标准《消防控制室通用技术要求》GB25506、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