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国民经济核算
一、国民经济核算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两大体系三、主要经济
二、国民经济两大核算体系
(一)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物 质 产 品 平 衡 表 体 系 ( 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MPS)。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 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 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古巴、蒙 古等国所采用。它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 换和使用为主线来核算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核 算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 电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核算方法主要采用 平衡法,由一系列平衡表所组成。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指一个 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在一定时 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价值总 和。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1)生产法:生产法把GDP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个给定的时
期
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它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首创 于英国,继而在经济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世界上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它以全面生产的概念 为基础,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都纳入核算范围,将 社会产品分为货物和服务两种形态,完整地反映全 社会生产活动成果及其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并注重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的核算。它 运用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建立一系列宏观经济循环 帐户和核算表式,组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体系。
SNA与MPS比较区别主要表现 为:
(1)在核算范围上,MPS限于物质产品的核算,SNA 的核算范围覆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 (2)在核算内容上,MPS主要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 交换和使用的实物运动;SNA除核算货物和服务的实 物流量外,还注重收入支出和金融交易等资金流量和 资产负债存量的核算,反映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 (3)在核算方法上,MPS主要采用平衡表法,侧重每 个平衡表内部门的平衡,但平衡之间的联系不够严谨; SNA主要采用复式记账法,通过帐户体系把社会再生 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紧密衔接起来。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内容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内容【原创版】目录1.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和意义2.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内容3.五大核算内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4.总结正文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和意义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计量、分析和评价,从而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对于国家掌握经济形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国民生产总值(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它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标志。
2.国民收入分配: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参与生产过程所形成的收入分配状况。
国民收入分配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盈余、间接税和企业补贴等。
3.国民消费水平:反映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各种货物和服务的数量和结构。
国民消费水平主要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消费等。
4.国民资本形成: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新增的固定资产、库存和无形资产等。
国民资本形成主要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贵重物品获得等。
5.国际收支平衡: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交往的结果。
国际收支平衡主要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收支、一次性收入收支、二次性收入收支等。
三、五大核算内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1.国民生产总值(GDP):GDP 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反映了国家经济成果的分配状况,对分析社会贫富差距、劳动力供需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3.国民消费水平:国民消费水平反映了国民生活质量和消费需求,对分析消费市场、制定消费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4.国民资本形成:国民资本形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分析投资市场、制定投资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内容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1. 引言国民经济五大核算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五个核算项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水平(C)、固定资本形成(I)、政府支出(G)和对外经济往来(X-M)。
这五个核算项目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对于制定经济政策、评估经济增长和衡量国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1 产出法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出值来计算GDP。
其中,产出值是指一个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过对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出值进行累加,就可以得到GDP的总量。
2.2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来计算GDP。
其中,收入包括劳动者的工资、企业的利润、土地的租金和资本的利息等。
通过对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进行累加,就可以得到GDP的总量。
2.3 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GDP。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是指企业用于购买和更新固定资产的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国家对外贸易的差额,即出口减去进口。
3. 居民消费水平(C)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产品和享受服务的支出。
居民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GDP计算中的一个核算项目。
居民消费水平的计算可以通过统计居民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支出来进行。
消费支出包括食品、衣物、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通过对居民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支出进行累加,就可以得到居民消费水平的总量。
4. 固定资本形成(I)固定资本形成是指企业用于购买和更新固定资产的支出。
固定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核算:是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描述,以反映国民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全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一套按照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宏观经济账户、资产负债表和表式所组成的,包括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核算规则的核算框架。
在这个框架内,经济数据得以按照经济分析、决策和政策制定的要求,以一定的程式编制和表述。
常住单位:它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个主要的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经济利益中心: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使用一些地点、住宅、生产场地或其他活动场所,从事而且有意持续(无限期或相当长期限)从事有显著规模的经济活动。
经济领土:涵盖陆地、天空和水域,是由该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所组成。
机构单位: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机构部门:是指把种类相似的机构单位归并在一起的机构单位的总称。
产业活动单位:按企业所从事生产活动的性质不同进行分解而形成的生产单位。
产业部门:是从事相同或类似活动的基层单位的集合。
基层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由其主要活动产生大部分的增加值的生产单位。
法定所有者:是指在法律上有权拥有该项资产,并能持续获得该项资产所产生的相关收益的机构单位。
经济所有者: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承担相关风险,有权获得使用该项资产所产生的收益的机构单位。
产品:货物与服务(含知识载体产品)统称为产品。
货物:是指对其有某种需求,且能够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生产成果。
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作为生产活动的结果,通过这些生产活动,可以改变消费单位的状况,或促进产品或金融资产的交换。
知识载体产品:是指那些以消费单位可以重复获取知识的方式而提供、储存、交流和发布的信息、咨询、娱乐等。
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的总和。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进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确实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
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存(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时期、收入分配时期、最终使用时期来核算。
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治理服务。
(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点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进展,发觉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
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差不多如此。
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确实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能够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点。
因此要明白得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
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紧密配合为经营治理服务,然而,统计要紧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点,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操纵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
因此,统计核算,尽管叫核算,然而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点对应一致的。
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往常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确实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
第三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笔记分享
第一章总论一、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1)定义:国民经济核算是指按照一套既定的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对象:一国经济总体。
(3)主要工具:统计指标。
【注】:国民经济核算运用统计指标对经济现实的描述不是统计指标简单的堆砌和松散组合,其具有以下特点:[1]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规则设计核算体系的框架。
[2]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核算。
[3]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试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4)目的: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广泛需要。
【注】:主要满足以下方面的需要:[1]提供主要经济流量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包括生产、消费、投资、进出口、金融活动等。
[2]显示经济学定义的经济过程中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3]在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计划目标的论证,为经济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
[4]在核算日益国际化前提下,为进行国际比较提供支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的管理和分析。
(5)重要性: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
(6)系统原则[1]整体性[2]层次性[3]关联性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1)SNA:中文名为国际经济核算体系,是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注】:SNA相比于MPS所具有的优点:①SNA是依据“综合性生产”的观念组织核算的。
②SNA还充分运用了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和国际收支分析等工具,大大扩充了核算内容和分析领域。
③SNA是一种以账户形式和复式簿记的方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在核算方法上具有优越性,能够保证整个核算体系的逻辑严谨,以及基础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2)发展过程[1]国民经济核算的演进过程阶段:在此阶段,国民经济核算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宽,核算方法得以不断完善。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1.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答:国民经济是指⼀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
国民经济由该国经济领⼟上的常住单位的活动组成的。
2.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功能答:国民经济核算,是按照⼀套既定的概念和⽅法对⼀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个国家)在⼀段时期内的状况进⾏系统的定量描述和宏观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就是对⼀个复杂的经济总体在⼀段时期内的状况进⾏系统的宏观核算,通过核算,提供⼀套系统的数据来显⽰国民经济过程及其结果,作为进⼀步评价和分析的依据。
这些核算在时间上是连续的,由此可以为监测、分析和评估经济运⾏提供动态连续的经济信息。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特征或功能特点为:宏观性,区别于企业会计核算;全⾯性,区别于专题宏观核算;市场性,着眼于市场经济特征进⾏核算。
系统性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有⼀个基本特征。
功能:①提供经济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情况;②显现经济学所定义的因果机制,⽀持运⽤计量经济⽅法进⾏宏观经济分析;③⽀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完成状况的评价,为经济政策提供基础和依据;④为国际⽐较提供⽀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管理和分析;在整个经济统计信息系统中发挥协调作⽤。
3.常住单位和⾮常住单位答:⼀个单位在⼀国经济领⼟上拥有⼀定的活动场所(住宅、⼚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定的时期(⼀般以1年为标准),就可以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是该国的⼀个常住单位。
如果⼀个单位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常住单位⽽被视为国外。
4.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的区别答:机构单位是指能够独⽴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经济交易的经济实体。
机构单位是进⾏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能够编制⼀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账户。
基层单位⼜称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个地点、从事⼀种或主要从事⼀种类型⽣产活动、具有相应收⽀核算资料的⽣产单位,它只是⽣产决策的单位,难以进⾏独⽴的财务决策。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通过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核算框架。
二、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它是根据上述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形成的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和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基础。
2、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对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使其保持良好态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为宏观决策和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估计和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则可以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决策和计划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为预测未来提供宏观经济模型。
(2)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期提供的信息,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以及各环节、各部门的运行动态,据以及时监测国民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以便于尽快采取调控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
(3)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重要比例关系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关系,投资与储蓄平衡、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内容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内容
国民经济五大核算是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五个重要部分,包括国内生产总
值(GDP)、国内收入分配、国内投资、国际收支和储蓄投资平衡。
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
GDP包括国内各类产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它可以从产出、支出和收入三个角度加以统计,分别对应着产业结构、总需求以及分配关系。
其次是国内收入分配,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
和公正的重要内容。
国内收入分配核算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行政区划单位收入分配以及产业部门和经济单位间的收入分配。
第三个是国内投资,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
国内投资
核算主要包括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各类固定资产成本和出租房地产投资。
国际收支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
经济交流与合作情况。
国际收支核算主要包括对外经济交易、对外收入和对外支出,以及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资本流动等项目的收支情况。
最后是储蓄投资平衡,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储蓄和投资的平衡情况。
储
蓄投资平衡核算主要包括国内储蓄、国内投资和对外资本流动三个方面的关系。
总之,国民经济五大核算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体系。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收入分配、国内投资、国际收支和储蓄投资平衡的核算,可以全面了解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为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3教学提纲
二者是中间过渡性核算结果 4. 产业部门×产业部 门表(很少使用)
不同口径的数据含义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中, 第一产业行第二 产业列数据的含义是: 纯粹的工业,建筑业 消耗的农产品的数量,是产品对产品的消耗.
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中, 其含义是那些以 工业,建筑业生产为主的基层单位所总共消 耗的农产品的数量,是产业对产品的消耗.
不同口径的数据含义
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中,从行的方向定义 其含义表示那些以农业为主的基层单位总 共生产出了多少工业,建筑业产品.从列的方 向定义,该表记录的是工业,建筑业产品是由 哪些产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原煤
15
耗锰
5
外购电力 4
其它
75
机床© 5 1
47
发电(d) 焦炭(e)
20
3
3
1
中间投入的分解(续)
将自产自用的产品分解还原,避免重复计算. 自产电用煤=20/2=10,自产电其它项=1.5 炼钢用煤=15+(自产电用煤)6.67+(炼焦用
煤)3=24.67 机床用煤=1 +(自产电用煤)3.33=4.33 炼钢其它项=75+(自产电其它项)1+(炼焦
135458) +(94293-44166) =121859 (亿元)
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续)
收入法 GDP =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58959+17462+18741+26706 =121859(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学习目的与要求第一、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第二、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第三、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第五、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的简介二、投入产出表入门三、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四、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简介沃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06-1999),美籍俄裔著名经济学家。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沃西里·列昂惕夫生平1、1906年,出生于彼得堡;2、1925年,在列宁格勒大学(后改名为彼得堡大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移居德国进入柏林大学专攻经济学;3、1928年,取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助理、中国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顾问。
4、1931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5、1932年,与诗人马克丝(Estelle Marks)结婚,婚后育有三子。
6、1932年,起获聘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教;7、1946年,升为正教授至1975年退休。
8、1948年,主持“哈佛经济研究计划”(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并出任主持人至1973年;9、 1974年,联合国委托里昂惕夫建立全球性投入产出模型,以研究本世纪最后的20多年中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国际社会能够采取的方案。
10、 1975年,转至纽约大学任经济学教授、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总结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性质和功能(一)定义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是按照一套既定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运用一套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账户和平衡表,系统、连续地描述了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所提供资料构成了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中心内容,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要点1.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经济总体,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市场性等主要特征。
2.国民经济核算主要运用统计指标来描述现实经济状况。
这些指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按照复式记账原理,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3.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信息,满足监测、分析、决策、国际比较以及数据协调等方面的广泛需要。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一)从国民收入估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国民收入估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民收入估算最早可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针对英国所完成的开创性工作。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
以理查德.斯通1947年撰写的报告“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和计量”为基础,形成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版本,即SNA-1953。
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完成了两次系统修订,即SNA-1968版本和SNA-1993版本。
(二)SNA-1993的特点和作用1.为一个国民经济总体提供全景描述。
2.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全面的指导。
3.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并建议以附属账户等工具来扩展其分析功能。
4.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三)两套核算体系的并存和一体化世界各国曾并行过两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计划经济国家应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MPS),另一个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应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
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1. 前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量化分析、衡量和评价的方法。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完善,已实现从货物和服务生产到收入和支出、财产和资本形成等多方面的核算。
2.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描述国民经济总体情况和各部分经济活动之间在经济联系、资金往来、价值转移等方面的一套统计体系。
它是根据经济活动各阶段的成本和贡献,汇总统计各个领域内的数据,衡量国家的经济规模,分析各畔经济部门的产出、消费、储蓄、投资、进出口和财产变动等情况,同时反映其在经济系统总体中的作用和地位。
3. 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和发布的,其核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1】资产核算、【2】记账核算、【3】表格核算和【4】细分核算四个部分。
3.1 资产核算资产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资产计量和评估,即对资产价值的量化和评价,进而反映资产部门的财务状况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我国资产核算的主要对象是四大资产部门:【1】非金融部门、【2】金融部门、【3】政府部门和【4】对外部门。
3.2 记账核算记账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各种经济活动进行资金的往来记录和核算,进而反映各种活动对经济的贡献和相互联系。
主要包括收入、支出、储蓄、投资、进出口等方面的核算。
3.3 表格核算表格核算是指按一定格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分类帐户的各项收入、支出、储蓄、投资、进出口、资产和负债等指标进行汇总、归类和核算,并形成一系列国民经济核算表格。
最常见的是《国民经济核算年鉴》。
3.4 细分核算细分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或者单独的经济活动进行进一步细分和核算。
细分核算可由主管部门、统计组织、政府部门等提出,主要包括批发零售行业、制造业、农业、金融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细分行业及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货物或服务生产等细分领域。
4. 现行制度的特点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具有以下特点:•新时代特色鲜明,因地制宜。
国民经济核算-3(PPT 66页)
4、收入再分配帐户(见教材113页表4—4) 四、收入使用核算
1、定义:反映可支配收入使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的核 算。中心是消费核算。
2、消费:中间消耗、非金融投资、最终消费(居民消 费、公共消费)
3、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风教材116页表4—6) 4、居民消费支出核算 直接法、间接法
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
1998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并于《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统计数据。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一)机构单位 (形成机构部门)
概念: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 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分类: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1、收入初次分配:按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政府对生产 的参与状况和贡献,对增加值的分配
2、分配流量:劳动报酬流量 财产收入流量
居民部门 收入 资产出让者的财 产收入
生产税 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3、核算 (1)收入形成核算 收入形成账户(见教材103页表4—1)
(2)原始收入分配核算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见教材105页表4—3)
3、国民经济综合帐户。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一、生产活动的主体 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基层单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货
或服务的同一性划分成各个产业部门。 产业部门分类的最综合层次是三次产业分类。
二、生产的产出:货物和服务 三、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四、生产理论
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五、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
5、公共消费支出核算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公式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公式:第一产业:1、农业第二产业:2、工业,3、建筑业第三产业:4商业、服务业、仓储业5、交通、邮电,6、地质普查,7、房地产、公共事业,8、卫生、体育、福利,9、教育、文化,10、科研,11、金融、保险、证券,12、国家机关、社会保险13、其他行业初次分配:国民原始收入(国民总收入)GDP——收入法:公式:加值(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折旧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再分配:公式: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最终消费+储蓄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国民总支出(GDP)——支出法:公式:总增加值(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最终消费=总消费=居民消费+公共消费总储蓄=总投资=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资三等价原则:国民总产值=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支出1、劳动报酬:工资、奖金和津贴,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离退休费,个体劳动者报酬,农村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产原值,减固定资产净值。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间接税),减向企业转移支付,减出口退税。
营业盈余:业主收入,净利息,公司利润,公司红利,公积金,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向企业转移支付,出口退税公式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耗4、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生产税+国外要素净收入=国内生产净值-生产税净额+生产补贴+国外要素净收入工业总产出=成品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初期末结存差额+工业作业价值(工业作业价值包括加工费、消耗的材料和零件)农业总产出=粮食价值+林业价值+蓄业价值+蓄业存栏期初期末差额建筑总产出=建筑工程产品价值+安装价值+自营价值+大修理+设计价值交通运输总产出=客运收入+货运收入商业总产出=商品销售收入-进价所得营业性服务总产出=营业收入房地产总产出=管理部门+开发部门+自有部分=房租收入+其它业务收入+房产销售收入-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自有虚拟房租金融总产出=各项利息收入-各项利息支出+辅助性收入+投资所得社会服务总产出=营业收入+其它业务收入事业、行政总产出=经常性业务支出+固定资产虚拟折旧中间消耗=原料+材料+燃料+动力+运输费+修理费+金融服务费+广告1、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3、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生产税+国外要素净收入=国内生产净值-生产税净额+生产补贴+国外要素净收入4、国民净福利=国内生产净值+国外要素净收入+改善环境投入-破坏环境产出+休闲时间价值费+教育费+服务作业国内生产总值基本分析不变价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汇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汇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生产率分析资本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总额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率发展速度=(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经济增长率=发展速度-100%部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浅谈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下管一级的评估制度:我国从年开始实行下管一级的评估制度, 明确规定下一级核算的数据必须经上一级统计部们评估认定后方可 对外发布。
年度采用三种方法核算,季度只核算生产法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演变的历史回顾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 史实际上是从向过渡的历史。 具体说来,中国国民经济核 算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体系与体系并存阶段 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即体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的年至年,这一阶段采用的是物质产 品平衡表体系。
我国核算和发布制度进行了 哪些改革?
国家统计局经国务院同意,参照国际通行的 作法,先后下发了《关于我国核算和数据发布 制度的改革》的通知(国统字[]号)和《关于 改进和规范地区核算的通知》(国统字[]号), 决定对国家和地区核算和发布制度进行改革, 改革的内容包括地区及相关指标的中文译名; 地区人均的计算方法;的核算与数据发布程序; 数据的定期修正机制等.
生产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
、 国内机构部门账户 生产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
、国外部门账户 经常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
(三)附属表 、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核算体系中的基本概念
新方案将贯彻到哪一级?
由于各级之间、地区之间统计基础差 别较大,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国 民经济核算数据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 新方案在各级的实施要求是不同的。
• 国家、省(区、市)两级均要求实施新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消耗系数
▪ 完全消耗系数是两种产品之间的完全消耗 关系的数量表现,是直接消耗系数和各轮间 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反映最终产出与中间 投入的关系.
▪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中,aij表示直接消耗系数;xij 表示j 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Xj表示j部门的总产出。
直接消耗系数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 (1)生产的技术水平; ▪ (2)产出的结构; ▪ (3)价格水平。
例1三次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投入产出关系如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950
4068
▪ 1)计算a22 a23 ▪ 2)分别解释其经济含义
解
▪ a22=x22/x2=100/2262=0.044 ▪ a23=x23/x3=110/985=0.11 ▪ A22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二产业生产单位产出
对本部门的直接消耗量为0.044; ▪ a23的计算结果说明第三产业生产单位产出
对第二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量为0.11
▪ 第Ⅳ象限一般认为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 目前为空白栏。
投入产出表中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平衡 关系式。
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第Ⅱ象限的总量=第Ⅲ象限的总量。
直接消耗系数
▪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门间直接 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数量表现。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 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公式:
3国民经济核算
学习要求
▪ 了解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 ▪ 掌握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平衡关系 ; ▪ 掌握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掌握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
▪ 第Ⅲ象限主要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增 加值或最初投入构成,包括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 成情况。
2)第二产业增加值=42262(4068+23140+3480)=11574(亿元)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a12=x12/x2=4068/42262=0.0963
例2
▪ 已知反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 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如下: x22=100亿元 x23=110亿元 ,第二产业部 门总产出为2262亿亿元元 ,第三产业部门总产 出为985亿元 。要求:
120
第二产业 1950
23140
2100
第三产业 441
3480
931
总产值
9089
42262
9853
要求
▪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 2)第二产业增加值 ▪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解
▪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9085+42262+9853(950+1950+441+23140+3480+120+ 2100+931)=2402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