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企经济形势分析

合集下载

国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控制的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其具有强大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的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国企经济形势我国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在政策引导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经济运行上,国有企业也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和巨大的贡献。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收入增长缓慢国有企业的收入增长缓慢是比较明显的问题,收入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企业。

这主要是由于国企的体制机制和管理体系问题。

2. 利润持续下降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利润持续下降。

造成利润的下降主要还是由于国企的体制机制和管理问题。

3. 成本上升国有企业的成本持续上升,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原材料、人工和管理成本等方面,国有企业的成本比其他企业更高。

4. 员工福利太高国企员工的福利待遇一直是外界议论纷纷的话题。

国有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已经超过了其他企业与社会平均水平,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负担。

二、国企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面临一些问题。

1. 竞争力差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已经面临了较大的竞争压力,但是竞争力究竟有多大还存在一些争议。

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有企业面对民营企业的竞争,存在一定的优势。

2. 管理体制不完善与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问题密切相关的是其管理体制没有完善。

国有企业中的人员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陈旧的机制和制度上的瑕疵,缺乏前瞻性。

3. 技术水平低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体制的制约,我国国有企业中的技术水平长期都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的速度相对较慢,这同样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 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在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时,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上有时考虑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国企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企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企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上半年,按照集团公司部署和要求,在全国上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公司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全体员工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措施同力,在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实现了经营发展的平稳有序。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总投资额:上半年完成投资XX万元;——总产值:上半年完成产值XX亿元;——利润率:上半年完成利润总额XX亿元;——安全情况: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疫情防控情况:管理施工人员X名已安全健康返岗,复工率100%,实现“零”感染。

二、工作举措及成效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公司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集团党委及属地政府部门的部署,按照“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最紧迫、最重要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并按照工厂复工“十个严格”要求做好复工复产,疫情总体管控到位,复工复产迅速推进,为实现全年工作任务目标拼出良好开局。

(一)科学防控,压实责任保落实,疫情防控有力有序1.抓组织领导,确保安排部署到位。

公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公司支部书记挺在前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党员同志作先锋,负责具体推进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公司还先后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返岗复工前工作部署会、全面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会议,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到位,有力保障物资采购、医疗消毒、监控督察等疫情防控工作有推进、有落实。

2.抓协调对接,确保物资保障到位坚持把物资保障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础,畅通防疫物资采购渠道,千方百计做好物资保障。

公司累计投入疫情防控各项经费X万余元,多渠道筹集口罩、消毒液、测温仪、喷雾器等防疫用品,并及时分配到各部门、各劳务队组。

此外,公司加强与属地政府部门的沟通,仙女湖物流园管委会为公司装配式产业基地赠送了口罩、消毒液等物资。

国企负债总结文案范文

国企负债总结文案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动经济增长、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国企负债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国企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对国企负债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企负债现状1. 负债规模较大近年来,我国国企负债规模持续扩大,部分国企负债率甚至超过100%。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超过70万亿元,负债率逐年攀升。

2. 负债结构不合理国企负债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短期负债占比过高,长期负债占比过低。

这导致国企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2)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这使得国企在资金市场上缺乏议价能力,融资成本较高。

(3)负债成本较高,财务风险较大。

部分国企负债利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增加了财务负担。

3. 负债原因分析(1)投资扩张过快。

部分国企为追求规模扩张,加大投资力度,导致负债规模不断扩大。

(2)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部分国企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盈利能力不足,难以覆盖负债成本。

(3)市场竞争激烈。

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盈利能力受限,负债压力加大。

二、国企负债风险及应对措施1. 负债风险(1)流动性风险。

国企负债规模过大,短期负债占比过高,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2)财务风险。

负债成本较高,财务风险较大,可能引发财务危机。

(3)经营风险。

负债规模过大,影响国企正常经营,可能导致企业亏损。

2. 应对措施(1)优化负债结构。

降低短期负债占比,提高长期负债占比,降低流动性风险。

(2)拓宽融资渠道。

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降低融资成本。

(3)提高盈利能力。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

(4)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负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总之,国企负债问题已成为制约国企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当前形势,国企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国企亏损原因总结

2024年国企亏损原因总结

2024年国企亏损原因总结(2024年国企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总结了一些主要原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经济形势不佳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国际贸易摩擦增多,这些都对国企经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全球供应链遭遇破裂,国内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二、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企业面临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面对市场竞争时处于劣势地位,导致销量下降和市场份额的流失。

三、成本上升2024年,国内通胀压力增大,成本上升明显,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涨,这对国企的盈利能力造成了直接冲击。

四、管理不善一些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问题,包括决策失误、内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

缺乏市场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益不高,进一步导致企业亏损。

五、技术落后一些国有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有差距。

尤其是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进展较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

六、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盲目扩张、项目冗余等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重复建设和低效率也是导致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之一。

七、腐败和内幕交易腐败和内幕交易也是导致国企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层贪污受贿、权力寻租,导致企业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八、政策环境的变化政府的政策变化也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政策调整可能导致企业所在行业或市场变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2024年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形势不佳、市场竞争激烈、成本上升、管理不善、技术落后、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腐败和内幕交易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等都对国企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应对不利因素并重拾盈利能力。

国企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企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企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标题:2023年上半年国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2023年上半年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指标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国有企业在2023年上半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运行成果,整体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023年上半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平稳,国际贸易逐渐恢复,经济全球化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

国内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增长持续回升,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这为国有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国有企业整体经济表现分析2023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利润增长的双重目标,整体经济表现良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有企业利润增长。

通过对各大国有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23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2. 国有企业资产稳健增长。

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扩大,资产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国有企业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和优化经营结构,提高了资产收益率。

3. 国有企业市场份额增加。

国有企业在关键行业领域的市场份额得到了一定的增加,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国有企业通过加强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国有企业在2023年上半年取得了一系列的经济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 改革创新需进一步深化。

国有企业在改革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创新环境和机制亟待优化。

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2. 人才引进和培养亟待加强。

国有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型和高素质的人才。

企业应加大对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的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3. 市场竞争压力不容忽视。

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市场份额增加的速度相对缓慢。

2023年国企亏损原因总结

2023年国企亏损原因总结

2023年国企亏损原因总结2023年国企亏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宏观经济环境不利: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对国内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些因素导致了市场需求下降,国企产品价格下跌,销售额降低,从而使利润受到压制。

二、供需失衡:部分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产品质量低下、技术不过关、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等导致其无法与其他企业竞争,销售额下滑,利润降低。

三、管理不善:部分国企存在管理体制不合理、运营模式陈旧等问题,导致业务不顺畅,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情况。

同时,管理层的决策不准确,战略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也影响了国企的盈利能力。

四、资金链紧张:国企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出现投资过大、资本回报率低等问题,导致资金链紧张,难以满足经营需要。

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亏损情况。

五、政策环境不稳定: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一些国企在政策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遇到了市场准入壁垒的提高、竞争压力加大等问题,使得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加剧。

六、人力资源问题:国企在经营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不善,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影响。

同时,一些国企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够吸引人才,人力成本过高,也使得企业难以盈利。

七、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国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环保意识较低,排放超标、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执法部门对国企的环保要求也日益严格,给企业的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环保改造,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综上所述,2023年国企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环境不利、供需失衡、管理不善、资金链紧张、政策环境不稳定、人力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国企需要加强市场竞争意识,改善管理体制,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适应国家政策调整和经济形势变化,以增强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

2020年中国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总水平、国际收 支、金融稳定等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运行在调 控目标之内,显示总体经济基本稳定。2019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1%,符 合 6%-6.5% 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
度同比增长 6.4%,二季度增长 6.2%,三季 度增长 6%,四季度增长 6%。全年城镇新 增就业 1352 万人,明显高于 1100 万人以上 的预期目标。2019 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 失业率保持在 5%-5.3% 之间。全年农民工 总 量 29077 万 人, 比 上 年 同 期 增 加 241 万 人,增长 0.8%。其中 外出农民工 17425 万 人,增长 0.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9%, 在 3% 左右的调控目标范围内。工业生产者 价格小幅下降,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国际 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稳定,人民币 汇率兑美元在 2019 年 8 月份破 7 后基本稳 定,到 2019 年底又回升在 7 以内。金融风 险得到有效防控,及时处置一些金融机构的 问题,银行不良率有所下降。
(二)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019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 总值比重为 53.9%,比上年同期提高 0.6 个
*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员。
012 2020 年中国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影响,猪肉价格从 2019 年年初以来持 续上涨,带动禽肉类价格上涨并推6%,消费品价 格上涨是供给冲击造成的,具有显著的结构 性特征。
二、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主要 矛盾和问题
2020 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 加严峻复杂,困难和风险增多。这些困难和 风险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既有周期 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和体制性原因。此外, 湖北武汉发生的新冠肺炎在 2020 年春节期 间爆发,导致湖北武汉等多地封城,其他各 省也关闭了部分公共场所,也会影响零售、 旅游、交通、娱乐等行业增长。数据显示, 2003 年 3 月份发生的“非典”疫情,影响 2003 年二季度我国经济下降约 1-2 个百分 点,2003 年全年下降 0.3-0.5 个百分点。

国企债务政府化解(3篇)

国企债务政府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国企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为防范和化解国企债务风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国企债务问题依然严峻,需要政府持续关注和采取有效对策。

本文将从国企债务的现状、成因、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化解国企债务提供参考。

二、国企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国企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达到1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其中,中央企业负债总额为68.8万亿元,地方国有企业负债总额为39.8万亿元。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国企债务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国企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容易受到市场利率波动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增加债务偿还压力。

(2)资产负债率较高:国企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100%,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3)债务期限错配:国企债务期限错配现象严重,长期债务占比低,短期债务占比高,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3. 债务风险区域集中国企债务风险区域集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区:(1)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国企债务风险较高,部分企业债务负担沉重,难以偿还。

(2)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国企债务规模较大,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债务偿还能力较弱。

(3)部分行业:部分行业国企债务风险较高,如钢铁、煤炭、房地产等。

三、国企债务成因1. 政策因素(1)政府引导投资:长期以来,政府引导国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导致国企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财政政策支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国企发展,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降低了国企融资成本,但也加剧了债务风险。

2. 市场因素(1)资本市场波动:资本市场波动导致国企融资成本上升,债务风险加大。

(2)行业竞争加剧:部分行业竞争加剧,国企经营压力增大,债务风险上升。

3. 企业自身因素(1)投资决策失误:部分国企投资决策失误,导致项目效益不佳,债务风险上升。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提纲:一、当前国企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1.企业深化改革给稳定工作带来冲击。

2.市场经济对员工思想带来冲击。

3.新冠疫情对企业经营带来冲击。

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冲击。

5.“政治大年”对维稳工作提出新要求。

二、国企做好维稳工作的重大意义1.维护稳定是履行国企政治责任的需要。

2.维护稳定是履行国企经济责任的需要。

3.维护稳定是维护员工利益特别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

三、做好当前形势下国企稳定工作的思路与方法今年,我们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国有大型企业作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维护稳定持续发展大局,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是贯穿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

”发展是国企生存的根本,稳定是国企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员工利益面临相应调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变得愈加突出。

由于利益冲突引发的国企维稳事件不断增多,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国企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给企业平稳带来各种挑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作为国企,我们在维稳工作中也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

1.企业深化改革给稳定工作带来冲击。

随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将得到重塑,这将有利于企业革除旧的体制机制弊端,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但同时,这也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必将触及很多人的利益,造成员工思想波动。

如何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将员工思想统一到企业改革目标上来,对企业稳定工作提出了挑战。

2.市场经济对员工思想带来冲击。

国企生存在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在这种大环境中,市场经济商品交易原则,以及对外开放带来的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思想,不可避免地会侵蚀一些员工的头脑,扭曲其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于国企债务化解(3篇)

关于国企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国企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推动国企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化解国企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国企债务问题的背景、原因、路径探索和实践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企债务问题的背景与原因1. 背景近年来,我国国企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总额持续攀升。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国企债务总额已超过10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20%。

(2)债务结构不合理。

国企债务以短期债务为主,融资渠道单一,债务风险较大。

(3)债务负担沉重。

部分国企债务负担过重,偿债压力较大,甚至出现债务违约。

2. 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国企经营困难,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2)国企体制机制问题。

国企在决策、管理、激励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盈利能力下降。

(3)地方政府过度干预。

部分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国企经营,导致国企投资冲动,加剧债务风险。

二、国企债务化解路径探索1. 完善国企体制机制(1)深化国企改革。

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国企治理水平。

(2)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国企盈利能力。

(3)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国企内部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2. 优化债务结构(1)拓宽融资渠道。

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通过调整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降低债务风险。

(3)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减轻国企债务负担。

3. 加强债务风险防控(1)完善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对国企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2)加强债务资金使用管理。

规范债务资金用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资金浪费。

2023国企亏损原因总结

2023国企亏损原因总结

2023国企亏损原因总结2023年国企亏损原因总结(3000字)随着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增加,2023年国企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导致了亏损的局面。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2023年国企亏损的原因进行总结,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公司内部管理、市场竞争等。

以下是对这些原因的详细分析。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是导致2023年国企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市场需求下降,这些因素都对国企的经营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和财政政策的变化也对国企经营活动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其次,部分国企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了一些问题,这也是导致2023年国企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一些过于庞大的国企来说,管理困难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和内外部监管不足,国企在经营决策、资源配置、人力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导致了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问题。

此外,一些国企对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不够积极,无法有效适应市场的变化,也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

第三,市场竞争激烈也是导致2023年国企亏损的一个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面临了来自国内外各种竞争对手的压力。

一些国内企业在业务扩张、产品创新以及运营效率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给国企带来了竞争上的压力。

此外,一些国企在市场营销方面不够专业化和创新,缺乏差异化竞争策略,也导致了市场份额的下降和利润的减少。

此外,一些国企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腐败问题,也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

部分国企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违反法律法规,导致资源浪费、资金流失等问题。

此外,一些国企长期以来存在的官僚主义和无效率现象,也是导致亏损的原因之一。

另外,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的压力也对一些传统行业的国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升,一些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国企被迫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导致了亏损的发生。

在应对亏损问题上,国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挽回损失和改进经营状况。

国企债务化解报告(3篇)

国企债务化解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受宏观经济环境、市场变化以及自身经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国企面临着债务风险。

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国有经济健康发展,本报告对国企债务化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二、国企债务化解现状1. 债务规模及结构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为102.9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4%。

从债务结构来看,短期债务占比较高,长期债务占比相对较低。

2. 化解措施及成效为化解国企债务风险,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1)优化债务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2)推动国企混改,引入社会资本;(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减轻国企负担;(4)强化风险监测预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通过上述措施,我国国企债务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债务规模及结构得到优化,国企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三、国企债务化解存在的问题1. 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国企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国企债务风险难以及时发现和预警。

2. 国企混改推进缓慢尽管国企混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部分行业和领域的混改进程仍较缓慢,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3. 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受制于财政收支压力,政府部门对国企的财政支持力度有限,难以完全覆盖国企债务风险。

4. 市场化手段运用不足在化解国企债务风险过程中,市场化手段运用不足,部分国企过度依赖政府和国有资本支持。

四、国企债务化解对策1. 完善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体系(1)建立健全国企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2)加强债务风险信息共享,提高风险监测预警能力;(3)强化风险监测预警结果运用,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2. 加快推进国企混改(1)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混改;(2)优化股权结构,提高国企治理水平;(3)加强混改项目监管,确保混改质量。

以国企改革促发展,释放国有资本动能助力“双循环”经济布局

以国企改革促发展,释放国有资本动能助力“双循环”经济布局

以国企改革促发展,释放国有资本动能助力“双循环”经济布局□闫晓慧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强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宣示新时代中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为我国发展在变局中开新局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冠肺炎的疫情使得世界经济深度衰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国际贸易和投资随着一些国家保护主义盛行呈现大幅萎缩,国际交往、技术交流合作也面临新的考验。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整体形势稳中有进、国际合作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维持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形成国际国内合作新格局的重大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

一、“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对国资国企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双循环”要求以更优质的国内循环“自转”,融入新的国际竟合“公转”循环之中,因此更高标准的内需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决定了我国自身发展的动能和新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后疫情时代”国际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在美国的打压下,国内科技发展的短板突显出来,但与此同时也为国产化替代,提升完善国内的科技创新链打开了窗口期。

因此,进一步统一认识,深刻领会时代变局中的危机与挑战,强有力地部署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资国企在“双循环”经[1] 央企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来源于央视对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的专访报道。

济布局中的作用无可替代在2020年疫情防控过程中,国企应急保供、复工复产,在经济和社会的复苏稳定中发挥了强大的驱动力,“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国企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企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企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最新的数据和统计,我们国企2023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如下:一、整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在国内经济疲软的背景下,我们国企在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整体平稳。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7%,经济增速为6.3%。

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实现总体稳中有进。

二、利润增长放缓国企上半年利润总额增长3.7%,同比减少了1.2个百分点。

其中,能源、冶金、电力、机械等传统行业受到国内外市场竞争和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利润增长放缓;而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高端装备等新兴行业得到政策扶持和市场发展的机遇,利润增长较为迅速。

三、负债率有所上升国企上半年负债率为44.8%,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2个百分点。

造成负债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增加资本支出,财务压力加大。

同时,国内经济下滑,行业利润率下降,也使得企业的债务负担有所增加。

四、对外贸易额同比略微下降国企对外贸易额为1.24万亿,同比减少了0.8%。

其中,出口额为0.9万亿,环比下降了1.2%,而进口额为0.34万亿,环比增长了0.9%。

由于国内外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国企的进出口额出现了波动。

五、流动资金紧张国企上半年的流动资金紧张,运营资金压力较大。

其中,货币资金减少了1.7%,银行贷款增加了4.5%。

这是由于企业在扩张内部和外部市场的过程中,资金的投入较多,银行的借贷利用率也相应增加。

结论:总体来说,国企在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然而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国企需要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机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要注意降低负债率、增强流动资金并提高经营效率,从而为未来的发展铺路。

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竞争形势,国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国企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国企形势任务教育情况汇报

国企形势任务教育情况汇报

国企形势任务教育情况汇报近年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企的形势任务和教育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汇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国企形势任务情况。

国企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势任务举足轻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企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迫切。

因此,国企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国企的任务主要包括,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效益;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

二、国企教育情况。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国企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是国企发展的基础,也是国企员工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企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培训,国企加大了对员工的职业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2. 理论学习,国企注重员工的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增强员工的理论水平和思想修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3. 创新创业教育,国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员工的创新创业能力。

4. 职工福利,国企注重职工福利,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工关怀等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国企形势任务和教育情况汇报如上。

国企将继续加大形势任务的落实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国企将继续加强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国企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及对策介绍

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及对策介绍

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及对策介绍背景介绍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了73.6万亿元,规模庞大。

然而,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负债过度。

成因分析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国有企业管理不规范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往往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例如经营思路不清晰、内部腐败、人员流动性大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营收下降、效率低下、人员成本增加等,从而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情况。

2. 资本运作难以为继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很多时候不如民企顺畅,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大,运作过程中涉及国家利益和政策因素,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对企业资金需求及债务偿还带来较大影响。

3. 需求不足部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泥淖,因为市场低迷,订单减少,同时全球经济形势带来影响。

这导致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现金流,从而依赖借款解决燃眉之急。

4. 政策因素政策对国有企业职能、产业和地域的倾斜会导致某些企业在市场上面临较大的挑战,同时国家对一些行业的政策调整也会导致公司债务的增加和经营的下滑。

对策介绍针对国有企业负债过度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1. 完善监管和管理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有更加严格、有效的监管方式,以确保企业运营的规范和合理,避免出现内部腐败、贪污等问题。

同时需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完善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等系统,提高效率。

2. 资源整合和重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与重组,实现资源优化、效益提升。

实现与“国企国资治理”同步推进,通过各种业务往来、产业链衔接、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债务平衡,优化资源。

3. 多元化经营国有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扩大业务领域、拓宽市场渠道和形式实现。

通过不同的经营方式和多样化的经营领域,实现企业在经济波动期中的生存与发展。

4. 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措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国企营利情况分析报告模板

国企营利情况分析报告模板

国企营利状况分析报告模板一、引言国企是国家经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利状况直接干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进步。

本报告旨在对国企的营利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二、国企总体营利状况分析1. 业务收入分析1.1. 近三年国企的业务收入总体呈现什么趋势?1.2. 国企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各来源的贡献度如何?1.3. 比照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业务收入,国企的竞争力如何?2. 利润分析2.1. 近三年国企的净利润总体呈现什么趋势?2.2. 国企利润的主要构成是什么?各构成部分的贡献度如何?2.3. 比照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利润水平,国企的盈利能力如何?三、国企营利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1. 宏观经济环境1.1.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对国企营利状况的影响如何?1.2. 国际经济形势对国企营利状况的影响如何?2. 行业竞争环境2.1. 行业竞争格局对国企的利润水平有何影响?2.2. 技术创新对国企营利状况的影响如何?3. 内部管理因素3.1. 国企自身管理水平对营利状况的影响如何?3.2. 国企的资源配置效率如何?四、国企营利状况的问题与挑战1. 问题分析1.1. 国企营利状况存在哪些问题?1.2. 这些问题对国家经济进步带来了哪些影响?2. 挑战分析2.1.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国企的营利状况带来了哪些挑战?2.2. 行业竞争加剧对国企的利润水平带来了哪些挑战?五、建议与对策1. 加强内部管理1.1. 提升国企的管理水平宁效率。

1.2.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 推行技术创新2.1.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国企的技术创新能力。

2.2. 加强知识产权保卫,提高国企的竞争力。

3. 优化资源配置3.1. 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 加强国企间的合作与协同,实现资源共享。

六、结论通过对国企营利状况的分析可以得出,国企在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国企降本增效的具体对策

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国企降本增效的具体对策

472020年8期 (3月中旬)经济管理摘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财务成本是国企经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国企也面临着严竣的经营压力,生产成本高、产能低是国企竞争优势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国企来说,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从国企降本增效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国企当前的成本管理现状,进而提出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国企降本增效的具体对策,希望可以推动国企的经营与发展。

关键词:国企;降本增效;必要性;对策为了保障国有企业的长效与稳定发展,提升其竞争实力,促进其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国有企业必须对自身经营过程中成本变化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采用针对性的调控手段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一、国有企业降本增效的必要性分析(一)可有效化解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持续放缓的当下,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波及,部分国企纷纷出现了经营问题,生产压力不断提升、经营资金不足、盈利能力难以有效提升,这些问题都导致经营风险的出现,进而对国企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因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希望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其中,提高国企的成本管控能力是化解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降本增效措施的应用可使国企恢复经营活力。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国企应对自身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力进行强化,才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国企管理者应具备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将预算定额以及费用标准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将成本控制意识进行全面推广与落实,从经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入手,对国企自身的发展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促进生产经营效率的有效提升,进而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提升国企的经济收益。

(二)与科学发展观念的要求相一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理念的根本,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国企也应以科学发展观念为依据,对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优化与改进,确保国企的高效发展,对科技应用能力进行强化,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克服发展瓶颈、创新发展优势、变革发展动力,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接近于10%的年均增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速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后发优势,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低的优势、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优势,以及发展的早期阶段中外技术水平差距比较大、技术引进潜力大的优势等等。

而目前这些优势有的已经大大减弱,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如果我们不能更新比较优势,再造发展动力,我国的竞争力就会弱化,发展进程就会受阻。

而创新比较优势、再造发展动力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创新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除此别无他途。

其次,转向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比较习惯于过去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们猛然发现,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生产状况已经很难再用“落后”二字简单概括;另一方面,我国人民的需要也不仅是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还包括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等的需要。

总体来讲,我们已经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短缺状态,现在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

今后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赶上世界潮流,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

根据我国发展进程的实际情况,党的十九大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时间确定为2035年,比过去的提法提前了15年;而2050年的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比一下我国与现在处于现代化前沿国家的差距,若干倍的收入水平差距只是表面问题,本质的差距是人均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是产品、服务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的差距,是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以及社会文明水平的差距。

这些方面的水平提升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就提高了,我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从而不仅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话题之二: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实质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产品、服务、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质量提升,也涉及理念、文化、体制、政策等多方面的措施保障和协力配合,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尤其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系。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但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质量提升,也是新时代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更加重要的方面。

因为传统制造业范围更广、体量更大,对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国家整体发展的影响更大。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的短板,除技术水平外,关键在于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档次、安全标准等不高。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产品和企业。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前景广阔。

核心的问题就是,要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其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

创新之所以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因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密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作为“乘数”作用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上去的。

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越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就越大,发展质量也就越高。

但在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劳动力数量优势和物质资源大量投入。

2012年以来,我国适龄劳动人口连续出现总量和比重双下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物质资源大量投入也遇到“天花板”。

与此同时,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既提供了机遇也形成了倒逼。

没有深刻的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都难以实现。

推进动力变革,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从劳动力数量红利向质量优势转换。

2017年,国企改革进入“深化施工期”,包括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央企重组等工作全面推进,好戏连台。

各级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国企改革“1+N”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各项工作,攻坚克难,务求落实见效。

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国有企业的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现代企业制度日益完善,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新态势从以往现实情况来看,政府长期将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一把抓,在本应属于企业的经营权领域干预太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婆婆”似的微观管理,不断侵蚀企业经营的自主决策权。

政企分开这个改革的最大难点没有解决,即企业不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尽管不少国企都组建了董事会,但权责不明。

不规范代理和委托的责、权、利,使企业不能松绑,活力少了。

2018年,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的着眼点,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这表明,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大方向已经明朗,国资国企改革获得了新的强大推动力。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是2018年国资改革的基本定位。

长期以来,国企改革受国资改革拖累,主管部门成为改革主体,企业则成了执行主体,企业经常不能决定自己的改革命运。

2018年以国资改革为主,是找准了症结,牵住了国企改革的“牛鼻子”。

未来将以管资本、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为核心,进一步放权、授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开。

改革成功与否,最终将取决于经营权的“放”“让”“授”。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将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

国企混改已到战略性展开期实践表明,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整合不同所有制优势而形成的具有新机制的全新企业。

当前,国企混改试点已开始发挥“以点促面”的作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具备了战略性展开的基础。

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一种过渡性措施或短期行为,也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顺应趋势、主动改革、积极推动的必然结果。

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都应对混改加深理解、提升认识、消除顾虑、形成共识。

为此,推进混改的相关配套政策要及时跟进。

以“不因推进改革增加企业负担”为原则,推动土地处置、债务核销、资产评估、资质变更等相关配套政策的跟进与完善,明确实施细则。

应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多种形式。

可以从企业和项目等不同层面采用多种方式推进。

同时,明确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促使企业转换机制。

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必须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

国资国企要做大,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要做大,一些落后产能与僵尸企业,必须清理退出,国有资本结构必须加快优化。

这就要求我们下决心推进资源深度整合,加快去杠杆去产能,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一企一策”分类改革,进一步激发国企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2018年,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形成突破趋势,战略性重组的步伐也会加快,这些将直接推动国资国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国企改革志在培育一流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正从跨越式发展追赶者,变成与国际先进企业同台竞争的并行者,有的领域和行业甚至已经成为领跑者。

当前,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对的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经验丰富的西方大型跨国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形成新优势,在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中高端,需要立足培育适应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重构国企改革动力体系。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做到“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度”,“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辩证统一;需形成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合作共赢新局面,充分发挥多元包容、混合一体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优势,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需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通过“补短板”,做加法,来进一步发挥和释放“长板”优势;需形成科学合理的新产业体系,重塑和发展具有国际标准和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还应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就必须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的同时,坚持推进国有企业创新驱动,促使国有企业发展新动能的不断释放。

国产大飞机C919、北斗卫星系统、复兴号动车组、华龙核反应堆……国资国企承担起了铸就“大国重器”的重任,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征途上,国资国企扛起了排头兵大旗。

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创新,国资国企完全能够打造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在全球行业发展中起引领作用的企业、在全球产业发展中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企业。

微言大义:@叶子上的露滴A:推进国企改革,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利弗莫尔学者: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加快速度,长期来看对股市是好事。

@潮流价值博弈:国企改革的进程充满挑战,但却是不可逆转的,因为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的活力释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新一轮国企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紧抓时间窗口,绝不能错失时机。

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很明确,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