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的法则,以及绝对值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法则,但可能对有理数加法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质。

2.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有理数加法的实质。

2.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实质。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有理数加法的应用。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巩固有理数加法知识。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实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例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运算的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和实质,结合PPT和板书,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运算,并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同号有理数相加,异号有理数相减。
2.有理数加法法则: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3.有理数加法运算方法:列式计算、心算或借助计算器计算。
4.实际应用问题: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学生已掌握实数的概念,为本节课理解有理数加法提供基础。
-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遇到的有理数加法问题,如购物时找回零钱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和法则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15分钟)
-讲解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和法则,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加深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反思方面,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我能够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讲解清晰,例题选择恰当,能够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同时,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我还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授新课时,我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讲解可能过于简单,导致部分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不够深入。另外,在课堂提问环节,我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导致一些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路。此外,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我未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欠缺。
2.有理数加法法则: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3.有理数加法运算方法:列式计算、心算或借助计算器计算。
4.实数的分类:正实数、负实数和零。
5.加法交换律:加法的顺序改变,结果不变。
6.加法结合律:多个数相加,可以先加任意两个数,结果不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有理数加法问题,培养合作交流和数学表达素养。
-强化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有理数加法法则:本节课的核心是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绝对值相加等。重点强调以下细节: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抽象和建模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学习习惯,提升数学表达和交流素养。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加深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具体体现在: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在讲解和练习有理数加法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其次,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得积极主动,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为了使实践活动更加有效,我应该在活动前给出更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指导,让学生们在讨论时能更聚焦于有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话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鼓励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也会设计更多有趣的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举例说明:+3和+2相加,-3和-2相加,+3和-2相加等。
-计算练习:布置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练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互为相反数的概念及运算:+1和-1相加等于零。
-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实例,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七年级数学上册《1.3.1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1

七年级数学上册《1.3.1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1

有理数的加法一、内容及分析(一)内容: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那么,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分析:关于有理数的运算,第一在于运算的意义的明白得,即第一要回答什么缘故要进行运算。

为此,必需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熟悉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明白得,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育学生必然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目标及分析(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讨有理数加法法那么的进程,明白得有理数的加法法那么;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育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讨、归纳等思想方式,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大体方式。

(二)分析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那么的探讨进程.难点: 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那么进行计算三、教学进程设计(一)教学大体流程温习导入探讨归纳→巩固应用(二)教学情景1. 温习引导1.足球竞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假设咱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竞赛中的输赢可能有以下各类不同的情形:(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确实是(+3)+(+2)=+5.①(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确实是(-2)+(-1)=-3.②你能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吗?.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确实是:(+3)+(-2)=+1;③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确实是:(-3)+(+2)=-1;④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确实是:(+3)+0=+3;⑤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确实是:(-2)+0=-2;⑥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确实是:0+0=0 。

⑦2.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设计用意: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类比列出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进而讨论如何进行一样的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1《有理数的加法(1)》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1《有理数的加法(1)》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1《有理数的加法(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1)》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简单的运算规则。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等,引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尝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总结运算规律。

3.小组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运算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讲解与演示:教师对学生的运算方法进行点评,讲解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规律,并通过PPT或板书进行演示。

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 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德州市第七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 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有理数加法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3.通过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课前预习】: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个有理数进行加法运算时,这两个加数的符号可能有哪些情况【课堂学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向东运动5米记作 +5米,向西运动5米记—5 米。

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以下问题同学们可以借助数轴来完成。

)①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东运动了----米。

写成算式是:----------------结果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画出示意图: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西运动了----米。

写成算式是:----------------总结:通过以上两组算式,两个加数的符号有何特点?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本组同学交流例(1)(-3.5)+(-2.5)= (2)(+3.5)+(+2.5)=③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两次运动后的结果如何?写成算式?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两次运动后的结果如何?写成算式?得出何种结论?画出示意图:例(1)(-3.5)+2.5= (2)(+3.5)+(-2.5)=⑤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运动后的结果如何?写成算式?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两次运动后的结果如何?写成算式?画出示意图:这两组又得出何种规律?例(1)(-3.5)+(+3.5)= (2)(+3.5)+(-3.5)=⑦若物体第1s向东(或西)运动5m,第2s原地不动,2s后物体从起点向-------(或------)运动了------------。

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加法法则、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几何直观)(2)能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运算能力)(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几何直观)2.目标解析通过情景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

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的问题充满好奇,又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人都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准备大施拳脚,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问题串"引领整个课堂,请同学们通过动脑、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并利用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 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呢?实际问题中,有时也会遇到与负数有关的加法运算. 例如,在本章引言中,把收入记作正数,支出记作负数,在求“结余”时,需要计算8.5+(-4.5),4+(-5.2)等.(二)自学导航思考1:小学学过的加法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 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几种情况?思考2:结合上表思考,有理数的加法可以统一划分成几类?【结论】共三种类型.(1)同号两个数相加;(2)异号两个数相加;(3)一个数与0相加.(三)合作探究某校举行数学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没有作答得0分.问题1:先锋队第一题答对了,第二题答错了,则该队两题过后得多少分?我们可以把赢一个球记为+1,输一个球记为-1,此时该队的净胜球数为:(+1)+(-1)=0如果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表示-1,那么就表示0.问题2:先锋队第一题答错了,第二题答对了,则该队两题过后得多少分?我们可以把答对一题记为+1,答错一题记为-1,此时该队的得分为:(-1)+(+1)=0如果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表示-1,那么也表示0.探究1:计算 5+3 即(+5)+(+3)因此 5+3=8我们也可以利用数轴来表示加法运算过程.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因此 5+3=8探究2:计算 (-5)+(-3)因此 (-5)+(-3)=-8【归纳】从算式5+3=8、(-5)+(-3)=-8可以看出: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5)+(+13)=____ 8+5=____ (+7)+4=____(-4)+(-1)=____ (-12)+(-5)=____ (-3)+(-13)=____探究3:计算 (-3)+5因此 (-3)+5=2探究4:计算 3+(-5)因此 3+(-5)=-2【归纳】从算式(-3)+5=2、3+(-5)=-2可以看出:符号相反的两个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9)+(+13)=____ 5+(-8)=____ (-7)+2=____(+4)+(-1)=____ 12+(-5)=____ 3+(-13)=____探究5:计算 5+(-5)因此 5+(-5)=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0.思考:一个数同0相加,结果如何?仍得这个数5+0=____,(-5)+0=____.【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四)考点解析例1.计算:(1)(+15)+(+7); (2)(-10.3)+(-3.8); (3)(-15)+(+7);(4)(+23)+(-13); (5)(-6.6)+(+6.6); (6)(-12)+0.(2)原式=-(10.3+3.8)=-14.1;(4)原式=+(23-13)= 10;(5)原式=0;(6)原式=-12.【总结提升】【迁移应用】1.计算:5+( -7)=( )A.2B.-2C.12D.-122.比-3大5的数是( )A.-2B.-8C.2D.83.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值为( )A.正数B.负数C.0D.非负数4.计算:(1)(-51)+(-37); (2)(-3)+0; (3)12+(-12); (4)(-1.2)+0.7; (5)34+(-23). 解: (1)原式=-(51+37)=-88; (2)原式=-3; (3)原式=0; (4)原式=-(1.2-0.7)=-0.5; (5)原式=+(34-23)=112.例2.计算:(1)(-123)+(+56); (2)(+18)+(-0.125); (3)(-215)+(+0.8).解: (1)原式=-(53-56)=-56; (2)原式=(+18)+(-18)=0; (3)原式=+(45-215)=1015=23. 【迁移应用】1.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214)+0.25=-2 B.(-3)+(-3)=6 C.(-11)+0=-11 D.(-1.75)+(-214)=-42.计算:(1)(+314)+(-2.25); (2)(-323)+(-213);解: (1)原式=+(3.25-2.25)=1; (2)原式=-(323+213)=-6.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加数B.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有理数一定互为相反数C.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D.若a ≠0,b ≠0,则a+b ≠0【迁移应用】1.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数一定都是正数B.两个数都不为0C.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正数D.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为负数2.如果a+b<0且b>0,那么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a|+b>0B.a+|b|<0C.(-a)+|b|<0D.(-a)+(-b)>03.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1)a+b; (2)a+c; (3)b+c; (4)a+(-b).解: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c<b<0<a,且|a|<|b|<|c|,所以,(1)a+b<0;(2)a+c<0;(3)b+c<0;(4)a+(-b)>0.例4.若|x|=2,|y|=5,且x>y,求x+y的值.解:因为|x|=2,所以x=2或-2.因为|y|=5,所以y=5或-5.因为x>y,y=5时, x不可能大于y.所以x=2,y=-5或x=-2,y=-5.①当x=2,y=-5时,x+y=2+(-5)=-3;②当x=-2,y=-5时,x+y=(-2)+(-5)=-7.综上所述,x+y的值为-3或-7.【迁移应用】1.已知|x|=11,|y|=9,且x<y,则x+y的值为___________.【解析】因为|x|=11,|y|=9,且x<y,所以x=-11,y=9或x=-ll,y=-9,所以x+y=-11+9=-2或x+y=-11+(-9)=-20.所以x+y的值为-2或-20.2.已知|x|=8,|y|=3, |x+y|=x+y,则x+y=__________.【解析】因为|x|=8,|y|=3,所以x=8或-8,y=3或-3.因为|x+y|=x+y,所以x+y大于或等于0,所以x=8,y=3或x=8,y=-3.当x=8,y=3时,x+y= 11;当x=8,y=-3时,x+y=5.所以x+y的值为11或5.例5.去年6月小黄到银行开户,存入了3000元钱,以后的每月都根据家里的收支情况存入一笔钱,如表为小黄去年从7月到12月的存款情况:(1)从7月到12月中,哪个月存入的钱最多?哪个月最少?(2)截止到12月,存折上共有多少元存款?分析:(1)依次求出7月到12月每个月存入的钱,并进行比较;(2)存款总数=6月到12月存入钱的总和.解:(1)7月存入3000+(-400)=2600(元);8月存入2600+(-100)=2500(元),9月存入2500+(+500)=3000(元),10月存入3000+(+300)=3300(元) ,11月存入3300+(+100)=3400(元),12月存入3400+(-500)=2900(元).因为2500<2600<2900<3000<3300<3400,所以11月存入的钱最多,8月存入的钱最少.(2)截止到12月,存折.上共有:3000+2600+2500+3000+3300+3400+2900=20700(元).【迁移应用】下表记录的是长江流域某站点某一周6天内的水位变化情况(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上周日的水位已达到警戒水位33m.这6天哪一天的水位最高?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解:星期一水位:33+(+0.2)=33.2(m),星期二水位:33.2+(+0.8)=34(m),星期三水位:34+(-0.4)=33.6(m),星期四水位:33.6+(+0.2)=33.8(m),星期五水位:33.8+(+0.3)=34.1(m),星期六水位:34.1+(-0.2)=33.9(m).因为33.2<33.6<33.8<33.9<34<34.1,所以星期五水位最高,位于警戒水位之上.五、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 第一章】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 第一章】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节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后续的乘法、除法、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概念,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激励评价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运用激励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红购买了3个苹果,小蓝购买了2个苹果,他们一共购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讲解加法法则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借贷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加法运算,从而引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有理数的减法、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对于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在理解正负数的加法运算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概念出发,逐步过渡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正负数的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借贷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正负数的加法运算,从而引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时,通过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内容包括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例,如购物、存钱等,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例,如购物、存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涉及的加法运算。

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出有理数的加法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些法则。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之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运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对符号的运算规则不够熟悉,对有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计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以及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相加的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讲授法:讲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掌握程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用于展示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引出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法(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法(1)
2、利用四道例题细致讲解如何确定符号,如何计算和的绝对值
3、结合例题,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步骤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申明:
本课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在家完成预习。所以没有课堂练习的部分。
小结
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步骤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1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几乎没有负数的概念,小学的算术都是整数之间的加减,不涉及负数的运算,所以,本节课中和的符号的确定是一个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初次学习负数,有理数的加法中特别是涉及负数的加法时,又可能颠覆了他对加法运算的已有认识,和的符号的确定很让部分学生经常出错。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授,示范。并归纳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直截了当的给出加法的法则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利用自己编辑的表格讲解法则的具体情景及操作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_第1课时_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_第1课时_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3.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本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1)(-0.9)+(-0.87);(2)(+456)+(-312); (3)(-5.25)+514; (4)(-89)+0.解析: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首先判断这两个数是同号两数、异号两数还是同0相加,然后根据相应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解:(1)(-0.9)+(-0.87)=-1.77;(2)(+456)+(-312)=113; (3)(-5.25)+514=0; (4)(-89)+0=-89.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探究点二:有理数加法的应用【类型一】 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1)(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多少元?解析:(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周一、周二、周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2)分别求出这五天的价格,然后即可得解.解:(1)67+(+4)+(+4.5)+(-1)=74.5(元),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2)周一:67+4=71元,周二:71+4.5=75.5元,周三:75.5+(-1)=74.5元,周四:74.5+(-2.5)=72元,周五:72+(-6)=66元,∴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66元.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另外熟记运算法则并根据题意准确列出算式也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 和有理数性质有关的计算问题已知________.解析:因为|a|=5,所以a =-5或5,因为b 的相反数为4,所以b=-4,则a +b =-9或1.解:-9或1方法总结:本题涉及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造成漏解.三、板书设计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 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本课时利用情境教学、解决问题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在本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联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及练习(含答案)

有理数的加法(一)1. 认识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知识与技术 2.会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1.经历研究有理数加法法规的过程,理解有理授课目的数的加法法规.2. 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规解决有关实责问过程与方法题。

,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本质间题.感神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地参加研究有理数加法法规的活动,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授课重点认识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授课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授课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解析问题研究新知回顾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本质例子;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相同的状况?我们这节课一起与大家商议的问题.借助数轴来谈论有理数的加法.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 5m,记作- 5 m .利用数轴,求以下状况时这个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一)先向右走 5 米,再向右走 3 米,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米;(二)先向左走 5 米,再向左走 3 米,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米;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从式子中数字,运算的特点来看)a. 都是同符号的数字b. 直接相加,再把对应的符号加上去,获取结果。

这两种状况运动结果的算式以下:5+3=8;(— 5) +(— 3) = —8;结论:符号相同的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三)先向左走 3 米,再向右走 5 米,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米。

(四)先向右走 3 米,再向左走 5 米,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米;感觉到有理数相加的几种不相同状况,并能将它分类,浸透分类谈论思想.解析时假设原点 0 为第一次运动起点,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把已经得出的几种有理数相加的状况在数轴上用运动的方向表示出来,并求出结果,讲解它的意义.让学生感觉“数学模型”的思想,学会与伙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益.这两种状况运动结果的算式以下:3+ (— 5) = —2;5+(— 3)= 2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呢?(依旧引导学生从式子中的数字,运算特点去探究) a. 符号不相同 b. 将负数看作是减去这个数,符号就随从绝对值大的一个结论:符号相反的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五)先向右走 5 米,再向左走 5 米,物体从起点向()运动了()米;运动结果的算式以下:(+5)+(— 5)= — 2;(六)若是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 5 米。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是学生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部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加法运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对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规则。

2.能够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并能解释运算过程。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规则。

2.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规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规则。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的运算练习,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2元,又买了一块橡皮1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

例如,有理数加法的定义,有理数加法的法则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更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法的运算律以及加法运算的优先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可能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3.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习题。

3.的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加法实例,如购物时物品的总价、烹饪时食材的配比等,引导学生关注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加法有什么运算规律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讲解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加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并加以运用。

4.巩固(5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运算是运算的基础,而有理数的加法是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步,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减法、乘法的基础,其中蕴含的内容和思想方法在后续学习中有示范作用。

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一种规定,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定的合理性,教科书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借助数轴进行说明。

虽然加法法则分为三种情况去研究,但探究法则的方法是一致的,即需要“原点”与“最初运动的起点”对应,将第一次运动的终点作为第二次运动的起点,并将“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与“两数的和”对应。

其中向左规定为负,向右规定为正,与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经验一致。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加法规定的合理性,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2)能利用加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加法是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的拓展,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数、负数、数轴和绝对值等知识。

加法法则实际上给出了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规则,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归纳出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一个有理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而得到的。

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的限制,在分情况讨论、应分成哪几种情况、如何归纳不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直接讲解,同号两数的加法法则比较易理解,而异号两数相加时情况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另外,根据作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计算,这是一个培养良好运算习惯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情况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思路建立;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教学过程因此教师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

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有理数的加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它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法的运算律以及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他们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可能会对加法的运算律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不深,导致在实际运算中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加法的运算律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加法的运算律,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加法的运算律。

2.难点: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法的运算律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册 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3.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
4.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第一天赢利,第二天还赢利,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2.第一天亏本,第二天还是亏本,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3.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再向左运动,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数轴检验你的答案.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1条是: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____.
这条法则包括两种情况:
(1)两个正数相加,显然取正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例(+3)+(+5)=+8;
(2)两个负数相加,取_____号,并把______相加.例如(-3)+(-5) = -(3+5) = -8.答案"-8"之所以取"-"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8"是由_____的绝对值和______的绝对值相______而得.
〖练习〗
1.上午6时的气温是,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6时下降, 下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2.第一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第二场比赛蓝队胜黄队3:1, 两场比赛黄队净胜几个球?
3.第一天向北走,第二天又向北走,两天一共向北走多少km?
4.仿照(-3)+(-5) = -(3+5)= -8的格式解答:
(1)-10+(-30)=
(2)(-100)+(-200) =
(3)(-188)+(-309)=
〖探索2〗
1.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少元?如果第二天亏本120元呢?
2.第一天赢利,第二天亏本,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3.正数和负数相加,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2条的前半部分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______减去_________________.
例如(+6)+(-2) = +(6-2) = +4.答案"+4"之所以取"+"号,是因为两个加数(+6与-2)中________的绝对值较大;答案"+4"的绝对值4是由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______减去较小的绝对值____得到.
又例,计算(-8)+(+3)时,先取______号,这是因为两个加数中,______的绝对值较大.然后再用较大的绝对值____减去较小的绝对值____,得_____,于是最后得到答案是______.计算的过程可以写成(-8)+(+3) = -(8-3) = -5.
〖议一议〗
有人说,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实质就是把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的减法运算.他说的对不对?
〖练习〗
1.第一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第二场比赛黄队胜蓝队3:1, 两场比赛黄队净胜几个球?
2.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再向右运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3. 检查3包洗衣粉的重量(单位:克), 把其中超过标准重量的数量记为正数,不足的数量记作负数,结果如下:
-3.5,+1.2,-2.7.
这3包洗衣粉的重量一共超过标准重量多少?
4.仿照(-8)+(+3) =-(8-3) = -5的格式解题:
(1)(-3)+(+8)=
(2)-5+(+4)=
(3)(-100)+(+30)=
(4)(-100)+(+109)=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2条的后半部分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___.
例如(+3)+(-3) = ______,(-108)+(+108) = ______.
〖例题学习〗
P21.例1,例2
P22.练习2(按例1格式算.)
〖作业〗
P29.习题 1, P32.习题 8,9,10
【备选素材】
用一个□表示+1,用一个■表示-1.显然□+■=0,
(1)■■+□□□=(■+□)+(■+□)+ □=_____.
这表明-2+3=+(3-2)=1.
想一想:答案为什么是正的?为什么转化为减法运算?
(2)计算■■■■■+□□□□□=_____.
(3)计算■■■■■+□□=(■■+□□)+ ■■■=______.
这说明-5+(+2)=-(___-___)=_______.
(4)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