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已颁布项目和历年制修订项目汇总表
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
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0.12.29•【文号】气发〔2020〕113号•【施行日期】2020.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批准发布《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的通告气发〔2020〕113号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已经中国气象局批准,现予以公布。
附件:《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目录中国气象局2020年12月29日附件《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等13项气象行业标准和1项气象行业标准修改单目录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号1.QX/T 585—2020 气象卫星数据编目规则2021-04-152.QX/T 586—2020 船舶气象观测数据格式 BUFR 2021-04-15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规范3.QX/T 587—20202021-04-15高空气象观测仪器4.QX/T 588—2020 天气雷达钢塔技术要求2021-04-155.QX/T 589—2020 自动雪深观测仪2021-04-156.QX/T 590—2020 气象计量标准装置期间核查导则2021-04-157.QX/T 591—2020 树轮密度资料采集技术方法2021-04-158.QX/T 592—2020 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柑橘2021-04-159.QX/T 593—2020 气候资源评价通用指标2021-04-15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号10.QX/T 594—2020 地面大气电场观测规范2021-04-1511.QX/T 314—2020 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备案规范QX/T 314—2016 2021-04-1512.QX/T 255—2020 供暖气象等级QX/T 255—2015 2021-04-1513.QX/T 157—2020 气象视频会商系统技术规范QX/T 157—2012 2021-04-15船舶自动气象观测数据格式《第14.QX/T 122—20112021-01-151号修改单》。
中国气象局发布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通告-
中国气象局发布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通告正文:---------------------------------------------------------------------------------------------------------------------------------------------------- 中国气象局发布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通告(2013年11月12日)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厅(室),黑龙江农垦总局,森工总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按照《行业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中国气象局组织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等59项气象行业标准进行复审,现将复审结论予以公布。
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等59项气象行业标准复审结论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复审结论1QX/T 44-20061600 克气象气球继续有效2QX/T 4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3QX/T 4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部分:云的观测4QX/T 47-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5QX/T 48-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6QX/T 49-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5部分:气压观测7QX/T 50-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8QX/T 51-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9QX/T 5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10QX/T 53-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9部分:雪深和雪压观测11QX/T 54-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0部分:蒸发观测12QX/T 5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13QX/T 5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2部分:日照观测14QX/T 57-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3部分:地温观测15QX/T 58-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4部分:冻土观测16QX/T 59-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测17QX/T 60-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6部分:地面状态观测18QX/T 61-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19QX/T 6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0QX/T 63-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9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1QX/T 64-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0部分: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22QX/T 6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继续有效23QX/T 66-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24QX/T 67-2007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25QX/T 68-2007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光学衰减方法26QX/T 69-2007大气浑浊度观测-太阳光度计方法27QX/T 70-2007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测定-热光分析方法28QX/T 71-2007地面臭氧观测规范29QX/T 72-2007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度谱分布-电迁移分析法30QX/T 73-2007风电场风测量仪器检测规范QX/T 74-2007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32QX/T 75-2007土壤湿度的微波炉测定33QX/T 78-2007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34QX/T 79-2007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35QX/T 80-2007香蕉、荔枝寒害等级36QX/T 81-2007小麦干旱灾害等级37QX/T 82-2007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38QX/T 84-2007气象低速风洞性能测试规范39QX/T 87-2008紫外线指数预报40QX/T 88-2008作物霜冻害等级QX/T 92-2008湿度检定箱性能测试规范42QX/T 94-2008寒露风等级43QX/T 97-2008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44QX/T 98-2008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45QX/T 76-2007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修订46QX/T 77-2007森林火险气象等级47QX/T 83-2007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48QX/T 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49QX/T 89-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50QX/T 90-2008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树轮采样规范51QX/T 93-2008气象数据归档格式地面气象辐射52QX/T 96-2008积雪遥感监测技术导则53QX/T 99-2008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规范54QX/T 10.2-2007电涌保护器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55QX/T 10.3-2007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56QX/T 103-2009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57QX/T 86-2007运行中电涌保护器检测技术规范废止58QX/T 91-2008室内小气候气温、相对湿度、室内外温差的观测方法59QX/T 95-2008地闪闪电定位系统考核方法——结束——。
国家标准滞后分析与对策
国家标准滞后分析与对策■ 郑 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本文对国家标准的滞后情况进行了细化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国家标准滞后现象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标准化改革的大形势下解决国家标准滞后问题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家标准,标龄,标准复审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0.09.004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Lag of National StandardsZHENG Ying(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lag of national standards, expounds the reasons forthe lag phenomenon of national standard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lag problem of national standards under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reform.Keywords: national standards, standard age, standard review学术研讨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基金《企业标准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42019Y-669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企业标准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MK119)资助。
1 引 言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
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局•【公布日期】2008.03.10•【文号】•【施行日期】2008.03.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局所属有关单位:为加强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提高测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国家测绘局制定了《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并已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日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与协调,促进有关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测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测绘国家标准、测绘行业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规划、立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的备案以及上述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测绘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加强测绘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制定和实施测绘标准化工作的规划、计划;建立和完善测绘标准体系;加快测绘标准的制定、修订,并对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测绘标准化工作是测绘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绘工作统一监管的重要内容。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基础测绘规划和计划,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测绘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机制,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
鼓励相关组织和个人按照测绘标准化规划和标准体系的要求,积极提出标准提案,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第五条测绘标准化工作应当认真分析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和吸收,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项目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
QX/T 31—2005 0I CS 07.060 A 47QX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ssessing and accepting the completedmeteor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中国气象局 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竣工验收的内容 (3)5 竣工验收工作的组织 (5)6 竣工验收工作的依据 (5)7 竣工验收的工作程序 (6)8 申请竣工验收的项目必备条件与时间要求 (9)9 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 (11)10 竣工验收的主要文件 (11)11 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处理 (12)12 档案管理 (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书 (14)附录B (规范性附录)预验收确认书格式 (22)附录C (规范性附录)单项验收鉴定书格式 (25)附录D (规范性附录)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 (29)附录E (规范性附录)竣工验收应提交的主要报告 (36)附录F (规范性附录)验收提供的资料参考目录 (43)前言本标准根据近几年来气象建设项目的实践和未来气象建设项目竣工的需要,参照GB/T 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扬、郑荣然、潘正林、李毅、陈昭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引言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认真贯彻增收节支的方针和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国发[2005]21号),进一步做好气象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气象建设项目支出预算及财务管理,提高气象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气象部门的实际,制定本标准。
气象行业标准【范本模板】
地方标准《高原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是《四川省气象局关于下达2016年地方标准项目的通知》(川气函〔2016〕45号)。
(二)起草单位及编写人员1、起草单位:阿坝州防雷中心,凉山州防雷中心,甘孜州防雷中心,成都市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绵阳机场空管站.2、编写人员:邓海明、李兵、汤伟杰、林毅龙、田桂华、刘翠霞、黄龙斐、刘光、陈发云、王勇、胡涛、杨仁利、周文辉、申亮、黄裕文。
(三)编制过程1。
项目申请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光伏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的建设和投资,四川省的甘孜、阿坝、凉山州高原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目前地方政府已把太阳能作为发展地方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引进项目,很多项目已开建或立项,目前三州已建成7个,现每个州县区域都在积极计划立项中。
随着建设项目的开展,一些问题显现出来,一是目前四川省川西高原已建了多座C7或T0光伏电站,该型光伏发电站不是采用常规的固定式光伏方阵,而是采用跟踪式光伏方阵,能够自动跟随太阳照射方向旋转。
其中C7是选用美国进口单晶硅并配有高倍聚光板,光电转换率比固定式要高的多。
由于结构不同,现有的行标《太阳能光伏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只适用于固定式光伏方阵结构,对跟踪式光伏方阵不适用。
二是由于该型电站大多建设在高原空旷地带,考虑到环保和保护植被,地方政府是不允许破坏原始草场地面,所以不能使用常规的防雷措施和方法。
三是高原太阳能资源很丰富,该类太阳能光伏系统大多建设在高原,但高原又是雷电灾害高发地区,雷暴日最多高达105天,雷电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综合以上三点,起草一部适用于跟踪式光伏方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能满足保护高原原始生态系统要求、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减少雷电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危害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2015年11月,我省甘孜、阿坝、凉山州防雷中心联合成都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等,在与光伏电站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专家进行交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光伏电站建设中的防雷工程现状并进行多次现场实地调研,决定成立编制组,起草了《高原光伏发电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初稿并申报四川省地方标准项目.2.标准草稿的修改立项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0月,我省三州气象局的防雷中心联合成都兴业雷安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1设计研究院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等就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的在建和已完工的几个光伏电站项目进行了现场设计、施工的考察和讨论研究,取得大量光伏电站的设计施工资料.2015年9月,根据红原和若尔盖光伏电站的防雷措施经验,总结归纳了高寒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防雷设施的设计施工经验进行技术储备。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3.12.22•【文号】气法函〔2023〕50号•【施行日期】2023.1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23〕50号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青海等省(区、市)气象局,气象中心、气候中心、卫星中心、信息中心、数值预报中心、探测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气科院、干部学院、发展规划院、华风集团,气象领域各标委会:经研究,现下达2024年气象行业标准项目及标准预研究项目计划(见附件),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质量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标准项目的主管单位和负责起草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协调,组织和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要求,应用“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按计划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
标准制修订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项目主管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对负责起草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信用记录。
二、组织做好标准预研究和成果验收工作预研究项目的负责研究单位要围绕研究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验证测试,形成研究报告和标准初稿。
主管单位要组织标准预研究项目验收(应有5名以上相关领域专家参加),并于2024年11月15日前通过“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提交验收结论(包括项目研究报告、标准初稿、验收会议纪要和专家组名单)。
三、严格经费管理和使用各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标准制修订和预研究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监督,严格执行经费管理规定,按计划推进经费执行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其他要求各专业领域标委会要严格按照气象标准化工作程序和项目计划,及时组织做好标准项目的征求意见、审查和报批等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把关,确保标准质量;需要调整标准项目名称、内容、主要起草单位、项目负责人或延长项目周期等事项的,负责起草单位应通过“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提交申请,未申请或申请未获批准的,不得自行调整;气象行业标准项目及标准预研究项目的具体报批时间要求详见附件。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提名工作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提名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4.04.26•【文号】中气办函〔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4.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提名工作的通知中气办函〔2024〕32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科技企业: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暂行办法》(中气规发〔2021〕2号)有关规定,现将2024年度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提名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名方式(一)专家提名气象行业两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战略科技人才在本人熟悉专业领域可提名1项成果。
(二)国家级科研项目提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气象联合基金每个项目可提名1项本项目研发成果。
(三)单位提名各省(区、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可在本单位建立科学合理遴选机制的基础上择优提名。
坚持优中选优,原则上每单位提名数量不超过2项。
二、提名条件提名成果分为基础研究(含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与技术开发成果两类,必须符合《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暂行办法》有关要求,属于事关气象事业发展核心、关键、重大科技成果或涉及区域乃至全国共性的科技成果,同时还须满足以下条件:1.提名的基础研究类成果,应为代表性成果,不宜为单篇论文、单项专利等。
提名的应用与技术开发类成果,要完成成果登记并有一定时间的应用效果检验,应已试用满半年及以上或实现业务应用。
2.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项提名成果的第一完成人。
3.曾参加过中国气象局组织评价的科技成果,如没有补充重要科技进展或具有重要影响的支撑材料,不予重复评价。
气象标准体系
气象标准体系
气象标准体系是一套用于规范气象工作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设施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气象标准:
1. GB/T 17406-1998《气象数据收集、传输和交换》: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数据收集、传输和交换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2. GB/T 19205-2003《气象预报》: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预报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3. GB/T 19206-2003《气象服务》: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4. GB/T 19207-2003《气象设施》: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设施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5. GB/T 19208-2003《气象观测》:这个标准规定了气象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要求。
以上这些标准都是中国国家标准,所有的气象工作都必须符合这些标准的要求。
此外,还有一些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气象工作提供了参考。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4.01.15•【文号】气发〔2024〕11号•【施行日期】2024.0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气发〔2024〕11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加快构建支撑保障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标准化对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中国气象局组织制定了《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已经局长办公会审议同意,现予以印发。
中国气象局2024年1月15日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构建支撑保障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气象标准实施应用和制度属性,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方向优质标准供给,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充分发挥气象标准化对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观念。
服务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内外协同、齐抓共管、统筹协调,加强气象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和系统谋划,实现业务、服务和管理领域标准之间关联衔接,形成覆盖全面、协调配套、功能互补的标准体系。
坚持需求导向。
聚焦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战略定位,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战略任务,动态调整优化标准体系,突出重点优先发展方向,明确关键急需标准。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气象科技前沿动态研究工作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气象科技前沿动态研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4.06.12•【文号】气科函〔2024〕36号•【施行日期】2024.06.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气象科技前沿动态研究工作的通知气科函〔2024〕36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合作高校、科研院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气象科技创新的前瞻性、预见性、先行性,着力把握全球大气科学研究深度和应用广度极大拓展的发展趋势,以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突破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动力,2024年将继续组织开展气象科技前沿动态研究报告征集和优秀报告评选,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重点方向和领域1.大气科学前沿理论和技术动态。
国内外在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形成规律及演变机理、大气环流规律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地球系统数值模拟、预报预测、新型观测方法与探测设备技术、数据控制与分析等气象核心业务领域的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和研发应用情况,以及针对当前业务技术难题的理论方法探索等。
2.交叉学科先进科技在气象领域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技术在气象探测、数据通信、数值模拟、预报预测、服务决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对于未来可能应用于气象领域或对气象科技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和技术的观察洞察等。
3.气象科技在各行业各领域应用及影响动态。
“气象”赋能行动研究,气象科技在农业、交通、金融、能源、生态等重要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新物流、低空经济、生态康养等新兴产业的应用研究等。
4.全球气象治理机制与实践。
世界气象组织框架下的科技合作与协同机制,各国尤其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发挥作用的机制、现状、问题等研究;相关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组织情况和最新进展等;发达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体系情况,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等国际先进创新机构的组织和研发态势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G B / T 2 8 2 8 . 1 -2 0 0 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 A Q L )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 I S O 2 8 5 9 - 1 : 1 9 9 9 , I D T )
G B / T 2 8 2 9 -2 0 0 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I CS 07 .0 60 A 47
qX
Q X / T 2 3 -2 0 0 4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气 象 行 业 标 准
旋转式测风传感器
R e v o l v i n g wi n d s e n s o r
2 0 0 4 - 1 0 - 2 0发布
2 0 0 5 - 0 2 - 0 1实 施
本标 准于 2 0 0 4年 首 次 发 布 。
QX / T 2 3 -2 0 0 4
引
言
旋转式测风传感器是风 向风速常规 观测 仪器 应用广泛的传感 器。 目前 , 我国生产 应用 的旋 转式测 风传感器品种规格较多 , 技术 要求和质量控制差异较大 , 为了适应测 风传感器和测 风仪器 发展的需要 , 有必要制定旋转式测风传感器 的行业标准 。 本标准对风速测量最大允许误差 的表述采用 了世 界气象组 织对“ 业务准确度要求” 的表述 方法 , 即: 按风速测 量范围分段规定最大允许误差 。 本标准各 类检验中“ 受检样 品数” 的确定方法及 “ 合格判 定” 方法 , 采用 了我国气象行业 多年来 对气
中‘国
气
象
局
发 布
QX / T 2 3 -2 0 0 4
前
言
本标准采纳 了世界气 象组 织( WMO ) 仪器与观测方法 委员会 ( C I MO) 编 写的《 气 象仪器和观测方法 指南》 及C I MO提出的“ 地面观测的准确度 要求和 自动气象站传感 器特性 的建议” 有关 内容 , 其技术要 求主要是针对用于数字式输 出、 自动观测 的测 风仪所用传感器提 出的, 其他用途 的旋转式测风传感器可 参照使用。 本标 准由中国气象局提 出并归 口 本标 准起草单位 : 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 本标 准主要起草人 : 王锡科 、 马凤 春、 田艳 、 贾明书。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3.09.28•【文号】气办发〔2023〕51号•【施行日期】2023.09.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的通知气办发〔2023〕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气象领域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贯彻落实《标准化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气象标准制修订工作,更好地发挥气象标准化工作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中国气象局对《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2023年9月28日气象标准制修订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气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根据《标准化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气象标准化管理规定》《中国气象局关于国家级气象标准化主要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气象标准是指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制或者归口管理的气象领域推荐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气象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军民通用国家标准按照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气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实施管理。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以下简称法规司),中国气象局分管职能司(以下简称分管职能司),中国气象局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直属企事业单位),气象领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以及全国气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以下简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做好气象标准制修订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压篇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说明:以黑色字体为主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一、填空题1、时制规定,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2、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3、能见度测定的目标物大小要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近的目标物可适当小些,远的目标物可适当大些。
4、霰为白色不透明的园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5、观测场内仪器都有其基准部位,下列仪器的基准部位是:小型蒸发器口缘,冻土器内管零线,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水银槽盒中线,干湿球湿度表感应部分中心,日照计底座南北线。
6、若无20Cm口径专用量杯,仅知某次降水量重为376.8克,则该次降水量为 12.0 mm。
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8、出现灾害性天气,台站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
9、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10、观测场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 m,东西间距不小于4 m。
11、云状的判定,主要根据天空中云的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见的天象现象,参照“云图”,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比判定是那种云。
判定云状要特别注意云的连续演变过程。
云状记录按“云状分类表”中二十九类云的简写字母记载。
12、荚状层积云(Sc 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13、日照计每月应检查仪器安装情况,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中国气象局关于公布已废止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中国气象局关于公布已废止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7.12.12•【文号】气发〔2017〕80号•【施行日期】2017.12.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公布已废止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的公告气发〔2017〕80号各省(区、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按照国务院有关改革要求,我局对气象部门“放管服”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涉及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应废止规范性文件共计42件,修改1件。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现将上述文件予以公布,并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1.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2.修改的规范性文件中国气象局2017年12月12日附件1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文号标题序号文号标题1 (84)国气科字第039号关于下发《气象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办法》的通知2 国气装发〔1990〕28号国家气象局印发《关于加强气象技术装备集中统一供应管理的意见》的通知3 中气科发〔1997〕24号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著作类)申报评审试行办法的通知4 中气装发〔1997〕12号关于印发《气象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5 中气业发〔1998〕12号关于加强公开发布城镇天气预报管理的通知6 中气科发〔1998〕14号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著作类)申报评审办法的通知7 中气法发〔2001〕9号气象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试行)8 中气测发〔2001〕14号气象技术装备管理办法序号文号标题9 中气法发〔2001〕2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意见10 气发〔2001〕45号关于下发《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工作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11 气发〔2001〕121号关于颁发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的通知12 气发〔2002〕5号关于将气象有偿服务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价格)的通知13 气发〔2002〕232号气象部门开展与高等院校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14 气发〔2003〕250号关于印发《气象科学技术工作奖励办法》和《气象科学技术工作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15 气办发〔2004〕19号关于防雷专业技术和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资格认定转变管理方式的通知16 气发〔2004〕105号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序号文号标题范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17 气发〔2004〕30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18 气发〔2005〕149号关于《施放气球管理办法》有关条文适用问题的通知19 气发〔2005〕224号关于《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有关条文适用问题的通知20 气发〔2005〕239号关于印发《气象科技奖励办法》的通知21 气发〔2005〕292号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与生态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2 气发〔2006〕171号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行政执法依据和职责划分》的通知23 气发〔2006〕199号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序号文号标题关于印发《气象科学和技术工作奖励办24 气发〔2006〕256号法》的通知关于印发《气象行政执法文书(2007 25 气发〔2007〕254号版)》的通知关于印发《气象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26 气发〔2007〕473号知关于印发《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大27 气发〔2007〕478号纲》的通知关于组织编报《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28 气发〔2007〕501号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29 气发〔2008〕98号关于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30 气发〔2008〕249号关于下发气象标准化工作流程的通知关于增设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测风31 气发〔2008〕361号塔有关问题的通知序号文号标题关于做好《气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修32 气发〔2008〕435号订)》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33 气法函〔2009〕20号知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的34 气发〔2009〕266号意见35 气发〔2009〕451号气候可行性论证机构确认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有关工36 气法函〔2010〕10号作的通知37 气办发〔2011〕32号关于加强防雷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CQC认证防雷产品备案工作的38 气法函〔2012〕32号通知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国家级地面气象观39 气发〔2012〕93号测站迁建撤暂行规定的通知序号文号标题40 气办发〔2013〕49号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加强防雷装置检测管理工作的通知41 气发〔2013〕68号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细则》的通知42 气办函〔2014〕344号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国家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审批下放后续工作的通知附件2修改的规范性文件中国气象局对2003年02月13日印发的《关于印发<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气发〔2003〕56号)附件《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中有关作业组织资格和作业人员资格及有关审批程序进行删除。
中国气象局关于公布2023年度科技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公布2023年度科技成果评价结果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23.10.07
•【文号】中气函〔2023〕95号
•【施行日期】2023.10.0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
正文
中国气象局关于公布2023年度科技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中气函〔2023〕95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行业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精神,依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成果评价暂行办法》(中气规发〔2021〕2号)和《中国气象局关于深化科研立项评审、科技成果评价、科研机构平台与人才团队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气发〔2023〕31号),中国气象局面向气象行业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突出评价气象科技成果的质量、绩效和贡献,强化科技成果评价的业务转化导向。
经提名、评审、公示等程序,“北方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的气象成因与健康影响研究”等20项科技成果被评价为“优秀”等级,“10~30天极端天气过程监测和预报平台”等49项科技成果被评价为“良好”等级。
现将获得“优秀”与“良好”等级的科技成果评价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
请各单位进一步发挥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作用,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让气象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气象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附件:中国气象局2023年度科技成果评价结果清单
中国气象局
2023年10月7日。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全国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1.总则1.1地面气象资料是探索气候演变规律、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的基础,是我国天气监测网收集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为了适应我国大气探测自动化采集仪器的更新,确保及时收集到可靠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有必要统一我国已有的各类地面气象资料数据模式。
1.2本模式主要根据1979年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和“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基准))的格式,除包括“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及补充规定”、“全国基准气候站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字符文件(A0、A1、A6/A7)格式内容外,还将自动观测基本数据统一归入本模式,并命名为文件A格式。
本模式与配套的“气表-1封面、封底V文件格式”相结合,其内容涵盖了气表-1的全部内容。
1.3为了适应新仪器采集的时间分辨率更高的数据的需要,制定了单要素分钟数据文件格式,作为文件A格式的补充。
1分钟降水量文件格式命名为文件J格式,其它单要素文件格式,将根据需要及业务技术发展另行制定。
1.4本模式与历史资料信息化模式相兼容,其文件框架、要素指示码排列顺序、方式位、特殊字符的表示等与原信息化模式完全相同,历史资料中有关的技术规定请参照“全国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基本模式暂行规定”和“补充规定”,本模式不再赘述。
同时为适应投入业务运行的我国自行研制或引进国外的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增添了部分要素的方式位和数据内容。
每个要素在同一文件中方式位的设置是唯一确定的。
1.5本模式适用于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各类台站、各种类型观测仪器采集的数据。
2.A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1文件名编制规定A文件为地面气象资料基本数据文件,由地面19个要素一个站一个月的原始数据构成。
文件类型为文本(或称作字符)文件。
文件名以字母“A”打头,由11位字母、数字组成。
文件名的结构为:AIIiiiMM.YYY其中“A”为文件类别标识符(保留字),用大写字母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传花粉暴片法观测规范 TFU-AB型宽波段太阳紫外线辐射测量仪 1600克气象气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部分:云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5部分:气压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8部分:降水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9部分:雪深与雪压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0部分:蒸发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1部分:辐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2部分:日照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3部分:地温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4部分:冻土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5部分:电线积冰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6部分:地面状态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8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9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0部分: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2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 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 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光学衰减方法 大气混浊度观测——太阳光度计方法 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测定——热光分析方法 地面臭氧观测规范 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度谱分布电迁移分析法 风电场风测量仪器检测规范 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 土壤湿度的微波炉测定 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香蕉、荔枝寒害等级 小麦干旱灾害等级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 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 气象低速风洞性能测试规范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运行中电涌保护器检测技术规范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QX/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89. QX/T 87-2008 90. QX/T 88-2008 91. QX/T 89-2008 92. QX/T 90-2008 93. QX/T 91-2008 94. QX/T 92-2008 95. QX/T 93-2008 96. QX/T 94-2008 97. QX/T 95-2008 98. QX/T 96-2008 99. QX/T 97-2008 100. QX/T 98-2008 101. QX/T 99-2008 102. QX/T 100-2009 103. QX/T 101-2009 104. QX/T 102-2009 105. QX/T 103-2009 106. QX/T 104-2009 107. QX/T105-2009 108. QX/T 106-2009 109. QX/T 107-2009 110. QX/T 108-2009 111. QX/T 109-2009 112. QX/T 110-2009 113. QX/T 111-2010 114. QX/T 112-2010 115. QX/T 113-2010 116. QX/T 114-2010 117. QX/T 115-2010 118. QX/T 116-2010 119. QX/T 117-2010 120. QX/T 118-2010 121. QX/T 119-2010 122. QX/T 120-2010 123. QX/T 121-2010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紫外线指数预报 作物霜冻害等级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树轮采样规范 室内小气候 气温、相对湿度、室内外温差的观测方法 湿度检定箱性能测试规范 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地面气象辐射 寒露风等级 地闪闪电定位系统考核方法 积雪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用电需求气象条件等级 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阴雨等级 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规范 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规定 水稻、玉米冷害等级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接地降阻剂 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规范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冬小麦、油菜涝渍等级 电涌保护器(SPD)测试方法 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条件等级 决策气象服务质量评估方法 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 能见度等级和预报 酸雨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气象数据归档格式 地面 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高空压、温、湿、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标准号 QX/T 1-2000 QX 2-2000 QX 3-2000 QX 4-2000 QX/T 5-2001 QX/T 6-2001 QX/T 7-2001 QX/T 8-2002 QX/T 9-2002 QX 10.1-2002 QX/T 10.2-2007 QX/T 10.3-2007 QX/T 11-2002 QX/T 12-2002 QX/T 13-2002 QX/T 14-2002 QX/T 15-2002 QX/T 16-2002 QX/T 17-2003 QX/T 18-2003 QX/T 19-2003 QX/T 20-2003 QX/T 21-2004 QX/T 22-2004 QX/T 23-2004 QX/T 24-2004 QX/T 25-2004 QX/T 26-2004 QX/T 27-2004 QX/T 28-2004 QX/T 29-2004 QX/T 30-2004 QX/T 31-2005 QX/T 32-2005 QX 33-2005 QX/T 34-2005 QX/T 35-2005 QX/T 36-2005 QX/T 37-2005 QX/T 38-2005 QX/T 39-2005 QX/T 40-2005 QX/T 41-2006
标准名称 Ⅱ型自动气象站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木制百叶箱 气象仪器型号与命名方法 气象仪器系列型谱 气象仪器术语 GX-2型水电解制氢设备 电涌保护器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电涌保护器 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电涌保护器 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HM4型电动通风干湿表 TB1-1型冻土器 SL2-1型雨量传感器 EY3-2A型和EY3-2B型电子微风仪 YE1-1型气压检定箱 DJM10型湿度检定箱 37mm高炮防雹增雨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mm高射炮技术检测规范 净全辐射表 直接辐射表 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年报数据文件格式 地面气候资料30年整编常规项目及其统计方法 旋转式测风传感器 气象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铂电阻电动通风干湿表传感器 空盒气压计 毛发湿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 动槽水银气压表 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气象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范 温度梯度自动测量仪 气象业务氢气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气象科技成果鉴定规程 气象用湿球纱布 GTS1型数字探空仪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 气象档案(文献)缩微技术 气象数据集核心元数据 气象信息电话答询系统技术规范 空气质量预报
42-2006 43-2006 44-2006 45-2007 46-2007 47-2007 48-2007 49-2007 50-2007 51-2007 52-2007 53-2007 54-2007 55-2007 56-2007 57-2007 58-2007 59-2007 60-2007 61-2007 62-2007 63-2007 64-2007 65-2007 66-2007 67-2007 68-2007 69-2007 70-2007 71-2007 72-2007 73-2007 74-2007 75-2007 76-2007 77-2007 78-2007 79-2007 80-2007 81-2007 82-2007 83-2007 84-2007 85-2007 8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