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新)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新) 地理模块必修三复卷
XXX地理教师:XXX
一、单项选择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哪个区域?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2.以下哪个不是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A。洪涝灾害
B。土壤肥力
C。灌溉水源
D。生长积温
3.从东往西,C区的植被依次为什么?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统计表显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不断加快,原因可能是什么?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5.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积极有效的措施?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6.山西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是什么?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7.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炼铝厂,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8.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3~6题。
3.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5.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6.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7.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阶段
图2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8.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②国际援助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④市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9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②差异性③独立性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5.我国的下列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①上海市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中下游平原④东北工业基地⑤亚寒带针叶林⑥鼎湖山旅游
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⑥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6.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8-9题。
8.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练习7
高二地理期末综合练习7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1~2题。
1. 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2.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完成3~4题。
3. 该流域新垦区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4. 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
现为
A.面状与点状
B.线状与岛状
C.点状与岛状
D.点状与面状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
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5~6题。
5.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6.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②河流众多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B.④⑤C.①③④D.②⑤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人类活动也不同。读下图回答7~8题。
7.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三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可吸入颗粒物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不属于可吸入颗粒物产生原因的是()
A.冬季燃煤取暖
B.汽车尾气排放
C.农村大量使用沼气
D.尾气处理技术的落后
2.针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可行的措施是()
A.禁止煤炭的使用
B.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
C.全部使用电动交通工具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1题,由图可以看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是由SO2和NO x造成的,因此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炭和石油的使用。第2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进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轻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2.D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区域性集聚特征更为明显,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亦逐渐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下图为1995—2012年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转移轨迹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图表明环境污染事件()
A.转移速率在1998—2001年和2004—2007年明显较低
B.与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高负荷的排污有关
C.西部和东部是高危风险发生区域
D.发生区域在我国分布均匀
4.2004—2010年重心转移的原因是()
①中部崛起战略实施②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③西部大开发战略④环境管理水平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题,由图所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主要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可知污染发生的主要区域也在南方地区;转移速率取决于相同的时间内重心转移的距离;环境污染主要由污染工业引起,发生区域在我国并不均匀分布,且其重心位置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变化。第4题,由图可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重心2004—2010年向中部和东部地区转移,结合时政可知,主要原因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部地区对转移产业的承接和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快,生产生活活动密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含答案解析.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含答案解析
章末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
据此完成1〜2题。
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廿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2.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解析】第1题,黄山毛峰品质优良主要是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第2题,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黄山毛峰产地没有明确界线。
【答案】l.D 2.C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3〜4题。
甲成都都江堰乙苏州园林
3. 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 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4. 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 •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 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 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高中地理(课标教材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由广东倡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及其周围地区,其中有水
系与珠江相通的省(区)是()
A.粤、闽、赣、黔、滇、桂 B.桂、赣、粤、滇、黔、川
C.赣、粤、湘、桂、滇、黔 D.琼、闽、桂、滇、粤、黔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3题。
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
源充足
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4.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
A. -2℃,400mm
B.8 ℃,600mm
C. 0℃,800mm
D.4 ℃,1200mm
5.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
A.长江
B.黄河
C.海河
D.珠江
6.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结冰期,汛期长
7.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章末综合测试卷
章末综合测评(二)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为了解决自然资源紧张问题,一要“开源”,二要“节流”。据此回答1~3题。
1.海水淡化可以扩大淡水来源,目前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
C.埃及D.沙特阿拉伯
2.下列做法属于“节流”的是()
A.在丘陵地区修筑梯田
B.植树造林,退耕还草
C.矿产开采中采大弃小,采富弃贫
D.农业生产中应用滴灌、喷灌技术
3.对非可再生的资源来说,“开源”的最好办法是()
A.限制利用
B.实现综合利用,寻找替代能源
C.禁止开采
D.加快勘探开发,扩大开采量
读顺口溜“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据此完成4~5题。
4.顺口溜描述的现象是()
A.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B.地表整体下沉
C.耕地分散D.耕地面积扩大
5.下列措施可以解决顺口溜描述现象的是()
A.退耕还林B.退宅还耕
C.土地复垦D.修筑梯田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7.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的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的大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的多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的大
高一地理必修三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3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 .干湿地区
B .自然区
C .高原区
D .热带雨林区 2.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 .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 .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 .土壤和植被
B .气候和地貌
C .水文和土壤
D .植被和水文
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4—5题: 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 .草原
B .苔原
C .硬叶林
D .针叶林 5.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 .酸雨
B .固体废弃物污染
C .土地沙化
D .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6—9题: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7.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 .平整土地
B .修水平梯田
C .深耕改土
D .造林种草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 .植被破坏
B .人口过度增长
C .贫困
D .环境恶化 9.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 .经济可持续发展
B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生态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地球上造成气候多样性的因素是: A. 经度和纬度 B. 海洋和大陆分布 C. 高山地形和平原地貌 D. 咸水和淡水分
布答案:B
2.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重庆答案:C
3.黄土高原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地貌类型,下面关于黄
土高原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 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B. 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山脉 C. 气候干燥,雨量少 D. 植
被茂密,森林覆盖面积大答案:D
4.以下河流中,属于我国的第一长河是: A. 长江 B.
黄河 C. 长白山 D. 西班牙塞万提斯河答案:B
5.我国南部地区多雨,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A. 寒温带气候 B. 中温带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答案:D
二、简答题
1.请简述地球经度和纬度的含义和作用。答:地球经度和纬度分别是描述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坐标系统。经度
指的是从地球的中心向东或向西延伸的线,划分为东经和
西经,以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度线)为基准;纬度指的是从地球的赤道向南或向北延伸的线,划分为南纬和北纬,以赤道为基准。经度和纬度的作用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
的位置,帮助人们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
2.请简要介绍我国的四大直辖市。答:我国的四大直辖市是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大直辖市是中国的行
政区划,具有与省级单位相当的地位。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
际大都市;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交通和物流中心;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区域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北的省区
B.辽宁省与韩国隔海相望
C.云南省与菲律宾隔海相望
D.西藏自治区毗邻泰国
“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
读上述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B.GPS C.GPS、GIS D.RS、GIS
3.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C.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称为“坪”,“坪”也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读下面“我国西南某地局部地形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 11
4.图中 N 地的最低海拔可能为()
A.365 米 B.395 米 C.405 米D.415 米
5.图示各村村名中可能有“坪”字的是()
A.①村 B.②村 C.③村D.④村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村位于 R 河流的源头,水运便利
B.M 乡地处 R、S 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C.②村比③村服务范围小,服务等级高
D.图中所示公路,M 至④间起伏最大
“乡堵”指乡村堵车,是重大节假日中乡村爆发的一种“短暂堵”,尤其在每年春节期间更为明显。十都乡是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偏远小镇,近几年每逢春节,不管乡道还是村道,经常堵得水泄不通,堵车成了过年聚会的热聊话题,百度地图等手机导航软件也成了司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在车流中除了当地车外,还有很多挂着外地车牌号的车,以浙、闽、粤牌居多。下图为十都乡地理位置图。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四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甲、乙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和环境,箭头表示两者之间的影响力。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甲表示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③,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演变过程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①——涸泽而渔,焚林而狩
C.②——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③——科技发达,人地矛盾达到顶峰
1题,阶段①,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阶段②,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可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这是人类中心论思想;阶段③,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这是人地和谐论思想。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涸泽而渔,焚林而狩”“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反映了人类中心论思想,且此时人地矛盾达到顶峰,对应阶段②;阶段③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人地和谐论,人地矛盾缓解,环境得到改善。
2.C
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完成3~4题。
【期末试卷】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地理模块必修三复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1—3
题。
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
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a——洪涝灾害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D.d——生长积温
3.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4—5题。
时间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
156021002460米/年)
4.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5.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6.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7.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1 (1)
徐闻县实验中学高二级地理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道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1~3题。
1.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3.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4~6题。
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7~8题。
7.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气候变暖
8.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D.干旱和大风现象
9.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地理模块3参考样卷(中图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3~6题。 3.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5.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6.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7.图2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图2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8.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 ④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20°
40°
30° 110°
乙
甲
图1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地理会考水平测试题
必修3
一、单选题(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
①北京市 ②新加坡 ③亚寒带针叶林带 ④半湿润地区 ⑤松嫩平原 ⑥内蒙古自治区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①②⑥
2.我国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投资,这反映了区域具有( )
A.整体性特征 B.相似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综合性特征
图1为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显示屏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信息显示屏应用的是 ( )
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卫星导航系统
4.应用该显示屏所呈现的动态信息,便于对车辆的 ( )
A .准确定位
B .流量统计
C .超速监控
D .合理分流
5.遥感技术主要用于 ( )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的海拔高度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读图2,回答6~9题。 6.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旱涝灾害
D .气候变暖
7.民勤成为北方地区沙尘暴沙源地的直接原因是 ( )
A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 .多内流河,有断流现象
C .植被稀疏,地表物质松散
D .地势低平,地形以盆地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欧美Ⅰ阶段香港、台湾地区中国大陆、越南等地
Ⅱ阶段
C.原料指向型工业D.资金密集型工业
12.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B.技术C.交通运输D.原料
下图为台湾省1993年和20XX年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的统计资料。回答13~14题。
13.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台湾丧失的主要竞争优势是
A.先进的技术B.广阔的市场
C.低廉的工资D.通达的信息
14.图中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说明台湾工业转向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皖江(长江安徽段)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江、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读图,回答15~16题。
15.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的主要原因是
A.消费市场呈饱和状态B.地价、劳动力成本高
C.能源、资源消耗殆尽D.交通枢纽的地位下降
16.对皖江沿岸工业带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A.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水热资源非常丰富
B.主要依靠水运联系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
C.汽车等产业吸引大量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
D.以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端产品为发展目标
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某日本企业投资的甲厂某韩国企业投资的乙厂某香港企业投资的丙厂
17.图中甲、乙、丙三家工厂依次可能是
A.纺织厂、汽车厂、服装厂B.钢铁厂、纺织厂、食品厂
C.食品厂、纺织厂、汽车厂D.服装厂、纺织厂、钢铁厂
18.三家企业的加工地都在我国境内,其中
A.甲厂主要是利用我国政策优势
B.乙厂主要受我国庞大市场的吸引
C.丙厂既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又利用我国广大的市场
D.三家企业选择我国加工,其共同区位因素是我国有丰富的原料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9~20题。
19.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技术工业
20.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21~22题。
21.不属于
...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B.产业结构单一C.失业人率高D.城市化速度过快
22.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右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23~24题。
23.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120°
40°
30°
110°
乙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