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的历法背景
五运六气的本源-----古典《内经》

五运六气的本源-----古典《内经》《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
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运气”实际上是“五运六气”的简称,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学问。
“五运”是指天之五气与地之五行交感的气,“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运气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以天干的甲己配土运,乙庚配金运,丙辛配水运,丁壬配木运,戊癸配火运,统称五运。
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
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
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
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五运六气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五运六气的内在背景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阴阳,公转产生五运六气理论。
地球每年公转一圈,产生岁运;六十年一个循环,产生六十甲子规律;每十年的运转规律遵循太过、不及循环规律;每年不同时节产生主运、客运规律;不同的节气表现的自然气令变化产生六气主客规律。
因此,古人以岁运研究一年的气象、气候、物候与人体发病规律,以五运研究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的气化与发病规律,以六气六步研究不同节气的气令与发病规律。
五运六气原理新说

五运六气原理新说新说五运六气原理(作者杨山民)运气学说是关于气候异变的理论,尤其在中长期天气预报领域更是得天独厚。
一、关于五运天有五气,曰湿、燥、寒、风、热;地有五行,曰土、金、水、木、火。
天地交流,天干化合而生五运。
天干化合者,甲己化合为土,乙庚化合为金,丙辛化合水,丁壬化合木,戊癸化合火。
故五运之说以天干化合而成之气与其对应的地上的五行相对应,这就是五运。
五运原理遵循的是天干化合五行相生原则。
甲己之年行土运,其性湿;乙庚之年行金运,其性燥;丙辛之年行水运,其性寒;丁壬之年行木运,其为风;戊癸之年行火运,其性热。
天干化合之五行以土为首,以相生顺序而成。
所以,民间娱乐首选开始之端有“软处好起土” 的俗语,就从这里得来的。
二、推流年五运天干所对应的运叫岁运,是主宰该年全年的气候。
如2009己丑年,甲己之年行土运,其性湿,全年气候就与“湿”的作用密切相关;2010庚寅年,乙庚之年行金运,其性燥,全年气候与“燥”的作用相关;2011辛卯年,丙辛之年行水运,其性寒,全年气候与“寒”的作用相关;2012壬辰年,丁壬之年行木运,其为风,全年气候与“风”的作用相关;2013年癸巳年,戊癸之年行火运,其性热,全年气候与“热”的作用相关;2014甲午年,复行土运,其他年份类推。
三、推常规运季一年365.25日,以五行均分,每五分之一为一个运季,以五行各主导73日零5刻。
具体就是:从大寒日开始,初运为木;二运从春风后13日起火运;三运从芒种后10日起土运;四运从处暑后7日起金运;终运从立冬后4日起水运。
这是一年的常规五季运,也叫主运,以五行相生原理,结合二十四节气为基础推算出来的。
四、推流年五运变异推流年气候变异,也叫客运,是以岁运为初运,从大寒日起,按五行相生次序为原则,分二十四节气为五等份,各主73日零5刻,顺推而成。
2009己丑年,流年天干为己,行土运。
故客运之初运从大寒日(2009年元月20日)起土运,二运从春分后13日(2009年4月2日)起金运,三运从芒种后7日(2009年6月12日)起水运,四运从处暑后7日(2009年8月30日)起木运,终运从立冬后4日(2009年11月11日)起火运。
《五运六气推算法》课件

计算方法繁琐
五运六气推算法的计算过程较为 繁琐,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难以被广泛掌握和应用。
预测精度不稳定
由于五运六气推算法的预测精度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 化、地理位置等,因此其预测结
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未来展望
加强实证研究
未来可以对五运六气推算法进行科学实证研究,探究其预测结果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其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疾病发生时间
通过五运六气的推算,可 以预测疾病发生的时间, 有助于提前做好准备和安 排医疗资源。
疾病地域分布
五运六气推算法还可以预 测疾病的地域分布,有助 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指导养生
顺应自然
五运六气推算法强调顺应 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季节 和气候特点调整饮食起居 ,以保持身体健康。
调整作息
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可 以指导人们调整作息时间 ,以适应自然节律,提高 睡眠质量。
内容
应用
通过分析六气的变化规律,了解疾病 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为疾病的预防和 治疗提供指导。
包括六气的名称、特点、季节分布以 及六气异常导致的疾病等。
五运六气的关系
五运与六气的关系
五运和六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气 候和疾病的变化。五运影响六气的变 化,而六气的异常也会影响五运的平 衡。
具体表现
在具体的气候和疾病变化中,五运和 六气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气候变化方面,五运可能导 致长时间的干旱或洪水,而六气的异 常则可能加剧这种变化。在疾病方面 ,五运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大规模流 行,而六气的异常则可能加剧疾病的 传播和危害。
实践操作案例解析
起始年份:2020年 天干地支组合:庚子
孟庆云:五运六气: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学

325——333。
92.五运六气: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学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之学。
其预测原理是以天之五运与地之六气相结合,推测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水旱风蝗螟灾害、人体疾病瘟疫等襁祥灾异情况。
因其系统的理论首见于唐代医学理论家王冰在次注《素问》时所补入的“七篇大论”,故在后世主要在医学界中传播,遂被视为疾病预测的专著,但该著作的原著旨义由此而被局限,同时也引起对疾病预测价值历代以来的不休争论。
1五运六气理论的渊源五运六气一语,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言:“五运六气之应见”,又简称为“运气”,现也称为“运气学说”。
远古先民,生产力低下,对水、旱、风以及疾病瘟疫最为恐惧,故而重视其预测。
农业社会又非常重视天象,先民们还发现了许多天象与灾害周期的规律。
观测到星象之变与地面灾害有一定联系,遂把验天以应人作为星象学主旨,用为预测。
之后,又在星象基础上结合物候发明了历法,由是,历法也具有常态预测的价值。
中国的历法以干支为纪,干支还是由星象而推出,干支与五行、六气程式格局相结合,便形成了五运六气的灾害预测之学。
《山海经》中有司天、司地的记述。
《灵枢·九宫八风》记载着据北斗七星预测风向的方法。
近年从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等有关星图考证等有关资料表明,中华文明早在6千年前,先民们就以观星以应地的理念生活着。
预测灾害是巫觋们的重要内容,世代流传。
灾害之预测已经成为一门古老的学术,属于术数之学。
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献中,不乏有关于农业年景的预测。
例如,《越绝书·计倪子》记载:“太阴三岁处金(金星)则穰(丰收),三岁处水(水星)则毁(欠收),三岁处木(木星)则康,三岁处火则旱,故散有时,积有时。
领则决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
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之,断长续短。
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
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
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是以民相离也。
五运六气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学说来源于《黄帝内经》这是如茵老师以前公开课的总结,供参考。
五运六气体系是谁创造的?凡是到群里来的朋友,可能都曾经拿着生日来问先天体质。
看到志愿者给出的结果,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什么金太过,什么木不及,什么风木,什么相火,这都是什么啊。
听上去跟一套咒语似的。
这个不能怪大家不熟悉,因为这套体系不但一般人听得少,就连专业学中医的人也不一定听过,如果只学课内的教材的话。
五运六气的体系来自于《黄帝内经》,特别是《素问》,包括《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证纪大论》、《至真要大论》、《本病论》、《刺法论》等。
我们课上给出的公式性的基本都来自于这里。
比如下面这段就是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原文里说: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不合阴阳,其故何也?歧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
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
夫阴阳考,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第一段话,翻译过来,就是一堆公式:甲,土太过;己,土不及,庚,金太过;乙,金不及壬,木太过;丁,木不及丙,水太过;辛,水不及戊,火太过;癸,火不及子午,少阴君火;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丑未,太阴湿土;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
也就是说,五运六气最基本的换算公式来自于黄帝内经。
不过这段话重点不在这里,在于问这套公式的原理是什么。
我记得有个男生学过我们长期班的课程,然后听完五运六气这段,就特想知道怎么来的,查了好多好多资料。
我说这是不是理工男啊,结果是美院的。
挺可爱的,很有求知欲啊。
其实原理就在这儿呢: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这是什么意思?其实是告诉大家,五运六气这个东西是从象推出来的,而不是数。
《黄帝内经》解析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解析五运六气普及艾灸、刮痧、拔罐等中医传统保健方式,提供专业的养生保健知识,值得学习。
五运指:金、木、水、火、土,即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
六气指:三阴三阳,风、寒、暑、湿、燥、火,也可以说是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简称三阴三阳。
一阴又叫厥阴,属风;二阴又叫少阴,属火;三阴又叫太阴,属湿;一阳叫少阳,属火;二阳叫阳明,属燥;三阳叫太阳,属寒水。
古人用天干地支描述五运六气,甲己代表土运,乙庚代表金运,丙辛代表水运,丁壬代表木运,戊癸代表火运,十个天干中,奇数为阳,甲、丙、戊、庚、壬,代表的运气过旺,偶数为阴,乙、丁、己、辛、癸,代表运气不足。
2017年丁酉年,是木运不足的年份,《黄帝内经》记载“岁木不及,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刚木辟著,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
民病中清,月去肋通,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
木气不足,金来克,金代表燥金,金主寒凉,干燥。
木主肝胆,木受克制,人的肝气不足,两肋腋下容易疼痛,木克土,土主人的脾胃,土气过旺,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就容易出问题。
丁酉年,酉代表阳明燥金,金代表金气,燥气,寒凉之气,木气不足,金气克木,《黄帝内经》中描述“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
复则炎暑流火”。
就是说在这样的年份,容易长痱子生热疮,秋天干燥,寒气来得早,容易出现虫灾,从人体来说,脾胃受邪,引起咳嗽,鼻子容易出血等。
2017年天气干燥,草木晚荣,肃杀之气来得早,春夏干旱,夏天炎热,脾胃容易受寒凉侵袭,夏秋易出现热疮,肝血不足,眼睛干涩,女子容易导致经血不足,乳腺增生等。
用五运六气分析全年基本情况,是说这一年容易生这些疾病,并非所有人都会生这些病,中医研究病因,有两个因素,一个叫气机,一个叫神机,合起来叫病机,思机就是三阴三阳的变化,气机作用于人体时,需要人的神机跟外在的气机发生作用,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这由内在的神机决定,气机在作用于人体时,因每个人的神机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时间医学的五运六气

时间医学的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学说属于古代时间医学范畴,产生于《内经》诞生的年代。
所谓五运描述的是地表的土壤特征,而六气描述的是某个时候的气候特征。
两者结合,可完整的刻画一个生物某个时候的主要生存环境。
人秉天地之气生,也秉承了当时的气候环境,影响着人的脏腑功能的强弱盛衰。
另外,一个生物或植物,在某个环境中长大,当然也得到了这个环境的气息,被人体吸收后,则相应地进入人体的相关区域和经络,所以也可以用五运六气来描述药物的功效以及人体的归经等。
五运:金、木、水、火、土。
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五运六气与时间的关系:《内经》里记载: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
《内经》还记载: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
古代某医家把《内经》里的上述两段话编成了两段歌诀,很方便记忆。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
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子午少阴君火心,丑未太阴湿土临。
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属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是,巳亥厥阴风木寻。
解释:甲己化土乙庚金,即甲己之年属土:甲:土太过,己:土不及乙庚之年属金:乙:金不及,庚:金太过丁壬化木尽成林。
即丁壬之年属木:丁:木不及,壬;木太过;丙辛具是三江水,即丙辛之年属水:丙:水太过,辛:水不及;戊癸南方火炎侵。
即戊癸之年属火:戊:火太过,癸:火不及其中甲(1)、丙(3)、戊(5)、庚(7)、壬(9)为阳天干,故太过,乙(2)、丁(4)、己(6)、辛(8)、癸(10)为阴天干,故不及。
天干对应五运。
在六气中,没有太过不及之分。
是以十二地支来划分。
地支对应六气。
子午:属少阴君火主气,从春分到小满,天气为湿(阴);丑未:属太阴湿土主气,从大暑到秋分,天气为湿(阴);寅申:属少阳相火主气,从小满到大暑,天气为燥(阳);卯酉:属阳明燥金主气,从秋分到小雪,天气为燥(阳);辰戌:属太阳寒水主气,从小雪到大寒,天气为燥(阳);巳亥:属厥阴风木主气,从大寒到春分,天气为湿(阴)。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2008-02-02 17:19五运六气推算方法一、运气推演的主要内容(一)五运的正常与失常平气:运太过而被当年司天之气所抑或运不及而得当年司天之气的资助。
如戊辰年(1988)火运太过而得司天太阳寒水之气的抑制。
[乙酉年(1975)金运不及但得司天阳明燥金之气的资助(该年为太乙天符岁会)]又如辛亥年(1971)水运不及,但得北方亥水资助;癸巳年(1953)火运不及,但得南方巳火资助。
另外:若岁运不及之年,其交运的日干或时干与运同属,亦为平气之年。
如丁丑年(1997)木运不及,但交运时日(大寒日1997年1月20日)壬戌,丁、壬同运,故亦为平气。
[甲申年(2004)交运为2004年1月20日己亥,甲己同运,但甲申为阳土太过,故不属平气。
]平气之年气候比较正常,亦较少疾病流行。
太过:岁运为阳干之年则为太过之年。
岁运太过若得到司天之气的抑制,亦可为平气之年。
岁运太过,主要出现本脏及其所胜之脏的病变。
不及:岁运为阴干之年为不及之年。
若得司天或在泉之气的资助则为平气之年。
岁运不足,除本脏之气为所胜之气所抑制而致病之外,亦会出现"己所胜"之气"轻而侮之"的病变。
胜复:岁运不及,为相胜之气所胜,胜气当令一段时期后,被抑的不及之气会产生相生之气来报复胜气。
如岁木不及,燥气大行以后,会产生火气来复。
另,岁运太过,亢盛失常以后,亦会出现胜己之气出来报复的情况。
在胜复情况下,气候变化较大,病变亦比较复杂。
郁发:五运之气受到制胜而过度被抑制,则可郁极而发。
如木运过胜,土气过度受抑,则可郁极而爆发。
郁发时气候常有剧烈的变化,发过之后则气归于平。
其病变则与郁发之气有关,如土郁之发多病心腹胀满、肠鸣下利、呕吐霍乱、痰饮、水肿等病。
(二)六气的主客变化情况1.主气的常变六气正变(常):主岁之气,应时而至。
说明气候比较正常,疾病亦不会有太多的异常。
六气胜复(变):主岁之气未至而至,是为太过,太过则本气过亢而所胜之气受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时、 正月建 寅、 四季五季、 九宫八风、 五运 六气、 二十四节气、 六十甲子等表达方式 。[ 结论】 五运 六气以太初历、 古四分历、 十月太阳历为基础 , 解读 历法背景 对学习运 气理论具有重要 意义。
me su a i r n g t i m e 。 s i x t y J a i Z i a n d S O o n . [ C o n c l u s i o n] F i v e Y u n a n d S i x Q i b u i l t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c a l e n d a r T a i c h u , S i f e n , O c t o b e r T a i y a n g a n d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c l a e n d a r b a c k g r o u n d h a s g r e a t s i g n i i f c nc a e o n t h e s t u d y o f Y u n Q i t h e o r y . Ke y w o r d s : F i v e Y u n a n d S i x Q i ; c a l e n d a r ; b a c k g r o u n d ; c l a e n d a r T a i c h u ; c l a e n d a r o f Yi n nd a Ya n g ; c a l e n d r a O c t o b e r T a i y a n g
f e a t u r e o f“ N e i J i n g ” .[ Me t h o d s】 U s i n g t h e me t h o d o f d o c u me n t s i n d e x a n d c o l l e c t i o n nd a r e s e a r c h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f o r m o f c l a e n d r a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关键词 : 五运 六气; 历法 ; 背景 ; 太初 历 ; 阴 阳合 历 ; 十 月太 阳历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2 2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5 0 9 ( 2 0 1 6) 1 2 — 0 9 0 6 - 0 4
DOI :1 0 . 1 6 4 6 6 / j . i s s n 1 0 0 5 - 5 5 0 9 . 2 0 1 6 . 1 2 . 0 0 9 T h e Ca l e n d a r B a c k g r o u n do f F i v e Y na u n dS i xQi Z o uY o n gT h e A il f i a t e dY a n t a i Y u h u a n g d i n g Ho s p i t a l o fQ i n g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r t d o n g( 2 6 4 0 0 0 ) Ab s t r a c t : [ O b j e c t i v e 1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c a l e n d a r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F i v e Y u n a n d S i x Q i a n d k n o w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b a s i s o f F i v e Y u n a n d S i x Q i f r o m t h e c a l e n d a r
b e t w e e n t h e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mo d e nd a F i v e Y u n a n d S i x Qi i n “ Ne i J i n g ”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Y u n Q i t h e o r y .[ R e s u l t s ] T h e nc a i e n t c a l e n d a r w a s c r e a t e d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a s t r o n o m i c a l p h e n o m e n a , s h o w i n g t h e c h a n g e r u l e o f t h e u n i v e r s e . T h e c a l e n d a r s i n “ N e i J i n g ”c o n c l u d e T a i c h u , S i f e n , O c t o b e r T a i y a n g . Y u n Qi t h e o r y
邹 勇
青 岛大 学 附属烟 台毓璜 顶 医院
山东。 烟台
2 6 4 0 0 0
摘要 : [ 目的】 探讨 五运 六气理论的历法背景 , 从《 黄帝内 经》 历法特征解读五运六气理论 的背景基础。 [ 方法】 以文献研 究方法 , 探 究历法形成 、 《 黄 帝内 经》 中的历 法及表现方式与五运六气理论 的关 系。 [ 结果】 古代 历法是 以天 象为本而制定 , 体现 了天地 阴阳万物的 变化规律 。 《 黄帝 内经》 中的历 法有
。 。c卫z
。 N工
z n工一 zm ∽ 王 口一 n
cz一 < 刃
<。广 。 z3 一
, , ,
浙 江 中 医药 天 学 学 扳 2 0 1 6年 j 2月 第 4 O卷 第 j 2期
— — — — — — —气 的历法 背景
le f x i b l y u s e s t h e Oc t o b e r T a i y a n g wh i c h i s u n i f i e d wi t h T a i c h u a n d S i f e n . Th e wa y s “ Ne i J i n g ”d i s p l a y c a l e n d r a a r e c i r t e io r n me a s u r e me n t , c l e p s y d 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