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按客观规律办事》课后巩固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24: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 C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符合题意,A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
答案 A
解析该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否定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故A符合题意。
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中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此论断体现的哲
学道理最契合的是()
A.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后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随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是《易传》中的观点。该观点主要体现了( )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②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永恒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运动是物质固有
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④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体现不出;运动是绝对的,②说法错误。
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 )
A.承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C.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但认为运动的主体是概念,即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
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 )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①④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
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③说法错误。正
确选项为C项。
4.科研人员通过降低高粱体内的某种关键激素,能让高粱更多开花、结籽,大大提高了高粱的产量。这体现了( )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
导论
一名词解释
经济规律
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们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任
务就是揭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有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
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
供服务。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
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政经的基本分析框架。
从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来看,马政经偏重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2.2 运动的规律性 巩固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运动的规律性巩固练习
1.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在高考领域的答案。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这一体系的发布说明( )
①科学的规划和部署是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
②任何意识的变化都不会改变社会的本质与规律
③意识的能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④人们在正确的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对这句千古名句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诗人在这里描写的是雪景,并不是真的梨花盛开的情景,这里强调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诗人把雪景想象成满树的梨花盛开,说明人们的想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③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说明想象源于作者的情感
④雪景在这里被诗人想象成了满树梨花盛开,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下列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的哲学观点的是( )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4.“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天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4课第2框含解析(1)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导学检测:第4课第2框含解析(1)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明代诗人钱宰的《拟古》一诗中云:“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这首诗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C.世界上事物的运动都是循环往复的
D.世界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无章可循的
[解析] 诗句以自然界永不停息地发展变化揭示了世界万物是运动的这一哲
理,B正确;A与题意无关;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无章可循的,更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C、D错误。
2.漫画《等地心引力发挥作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D )
A.夸大了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B.忽视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
C.割裂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否认了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
[解析] 漫画中主人公的做法是错误的,他没有认识到规律是客观的,D符合漫
画寓意;A、C不符合漫画寓意;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错误。3.在每一个人活着的若干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
自己,而不会变成其他人。这表明( D )
A.任何事物要么运动要么静止
B.任何事物只有静止没有运动
C.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
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始终是我们自己”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相对静止的,D符合题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B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第2课
第二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相应括号里写T,错误的写F。)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T)
2.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F)
提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F)
提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4.规律有好坏之分。(F)
提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无好坏之分。
5.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F)
提示: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不能被创造或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正确。)
6.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
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解析本题属于识记类题目,B项是对运动概念的准确表述,故应选之。
答案 B
7.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
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解析材料中名言强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故选B。A、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
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高二政治按客观规律办事 练习与解析1人教版
按客观规律办事练习与解析1
一、选择题
从2001年入春到5月底,我国北方地区一共出现了18次沙尘天气过程,呈现出频次高、时间长、范围广等特点,预示着我国正在进入新一轮沙尘天气频发期。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由于人祸形成沙尘天气,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解析】题干说明了沙尘天气造成的危害。A、C项不合题意,B项错误。
【答案】 D
2.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
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
B.“人祸”是人为带来的,对环境影响不大
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发生
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沙尘天气
【答案】 C
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农牧业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满足了人类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但是,在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时,如果片面注重产量而不顾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便会遭到大自然的反抗。据此回答3~4题。
3.生物技术在农牧业中的运用说明()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答案】 B
4.在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时,如果不顾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便会遭到大自然的反抗。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
C.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可抗拒的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政治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政治必修四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5分,共计20分)
1.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A.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3.一艘轮船在航行中突然遇到暴风雨,船长大声喊道:“谁会祈祷?”船上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缺少一个救生圈!”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
A.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B.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C.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
D.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暗讽
4.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这表明()
①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思考而形成的科学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作业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答案
课时作业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
A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答案:C
2.下列属于规律的有( )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万有引力 ③万有引力定律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D 考查对规律概念的理解能力。①是生物遗传规律的具体表现,③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定律”是主观的东西,故①③不能入选。②④分别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漫画说明了( )
A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B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
C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
D 解析:B “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其原因主要是万有引力定律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中的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也不能理解为深层的联系,故D 项不能选。
4.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竟神秘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到大约600棵树。等人们意识到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时,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人已是回天无力了。材料告诉我们( )
A .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19: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这表明()
①世界是不可知的②物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④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表明物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②符合题意;“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③符合题意;①属于不可知论,排除;④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选C项。
题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
答案 B
解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是运动的;“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说明运动是有规律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②→①→④→③,B项符合题意。
3.《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观点()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世界万物都处于运动之中
②是唯心主义观点,把事物运动归结为人“心”的运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4第6课考点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含答案
考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精讲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们是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将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特别提醒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续表
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1)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错误认为“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提醒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矫正训练1][2015·保定摸底]与一些地方整齐划一的“新农村”不同,某地依据独特的地理优势,房屋依地势而建,村外群山环绕,村内阡陌交通,村民往来耕作,一派自然古风。一村一意境,一户一禅声,火了经济,热了精神。材料表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四课小结与测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四课小结与测评
2018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四课小结与测评小结与测评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热点材料]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经济刺激计划偏重供给侧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宏观调控将继续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稳增长成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与以往强调扩内需、通过内需增长来刺激经济不同,本次会议部署的新经济刺激计划将明显偏重在供给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但我国供给侧仍停留在传统的中低端,这一方面致使传统工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高端需求严重稀缺。?企业才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政府所做的工作重在打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从而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政府执政方略则应遵守坚持市场化,尊重经济规律,坚持简政放权,尊重市场选择。
设问: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分析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经济工作总基调的确定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答题规范]
第一步:获取信息,对接所学知识
信息源对接知识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的客观性、社会的物质性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第二步:结合材料,条理严谨作答
(1)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与以往刺激经济不
同,本次经济刺激计划侧重供给侧,这表明运动是绝对的;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有静止的一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继续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则是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工作总基调的相对稳定。
精选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后作业: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Word版含解析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两句诗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大海尚且会变为桑田,少年人怎么能长久是少年。这说明世界
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僧
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
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慧能和尚把“风吹幡动”归因于“心动”,二者都否认了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是唯心主
义的运动观,排除B、C两项;以上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是客观唯心主义,应
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项。
3.关于运动有几种观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
B.二元论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两点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
,这是辩证法的观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只看到静止而看不到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的观点。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梳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后练习5运动的规律性含解析部编版必修4
运动的规律性
(建议用时:40分钟)
◎知识点一规律是客观的
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C[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 项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项符合题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项错误。]
2.马克思认为:“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说明 ( )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④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D[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③④正确;①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②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符合题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是不同的,规律也不是不变的,是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B、C错误;整个世界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之中,不是循环往复的,D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部编版)必修4第十九课课时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时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核心考点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表现认识
世界
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
物的外部现象,而且
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
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
能动创造性: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
间跨度(过去、现在和未来)
改造
世界
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前提条件尊重
客观
规律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
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
碍作用
归纳提升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内涵不同性质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
界的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能动
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想”“做”“精神
状态”
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影响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
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新课
选择题(单选)
1、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主要是( D )
A、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的客观性
2、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前提的基础是(A)
A、尊重客观规律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D、认识和利用规律
讨论
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作为重庆人,你认为在重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