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 核能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2.2 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类型的不同,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为一个更重的核,同样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堆进行利用,产生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4. 核能的优缺点:核能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不产生温室气体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核能的利用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源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机制。

2. 教学重点:核能的利用及其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核电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利用方式及其优点。

2. 讲解:介绍核能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及能量释放机制。

3. 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核能发电的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析核能的优缺点,探讨核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5. 练习:让学生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核能:1. 定义: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2. 分类:核裂变和核聚变。

3. 特点:高能量密度、清洁、不产生温室气体。

4. 利用:核反应堆、核能发电。

5. 优缺点:优点高能量密度、清洁;缺点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出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优点高能量密度、清洁;缺点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

核能教案分享与反思

核能教案分享与反思

核能教案分享与反思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普及核能知识,提高学生对核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文将分享一个核能教案,并对教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教案目标1. 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核能的应用领域和优势;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案内容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核电站,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介绍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3. 应用案例介绍: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如核电站、核医学、核工程等;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核能实验,如利用锡箔测量辐射;利用核反应堆进行模拟实验等;5. 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索核能的未来应用领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三、教案实施效果反思通过对这个核能教案的实施,我发现学生们对核能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显著提高。

首先,他们在图片和视频的引导下,对核电站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了直观感受,增强了对核能的兴趣。

其次,在概念讲解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问题,我逐一解答,并尝试引导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这样的探索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了他们对核能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最后,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合作,开拓了对核能未来应用领域的思考,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这个核能教案的实施效果非常好。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学生对核能的兴趣得到了激发,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

然而,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核能教育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

初中物理核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的概念,理解核能的产生过程。

2.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区分它们的差异。

3.了解核能的利用和核能发电的原理。

4.认识到核能的优缺点,了解核能发展的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1.核能的概念和产生过程。

2.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

3.核能的利用和核能发电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组成。

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子核会发生裂变或聚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核能的概念教师讲解核能的定义,即原子核在发生裂变或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

解释核能的产生过程,即核裂变或核聚变时,原子核内部的粒子重新排列,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核裂变和核聚变教师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定义,区分它们的差异。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核,同样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核能的利用教师讲解核能的利用,主要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介绍核裂变应用的实例,如核电站、原子弹等;介绍核聚变应用的实例,如氢弹、太阳等。

4.核能发电的原理教师讲解核能发电的原理,即核反应堆中的核裂变产生热能,热能驱动蒸汽轮机旋转,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四、课堂练习1.判断题:(1)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正确)(2)核裂变是指轻核合并成重核的过程。

(错误)(3)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原理发电的。

(正确)2.选择题:(1)下列哪个装置利用了核聚变原理?(A、核电站;B、氢弹;C、太阳能电池;D、原子弹)(答案:B)(2)核能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是:(A、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B、核能→电能→热能→机械能;C、核能→机械能→热能→电能;D、核能→热能→电能→机械能)(答案:A)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核能的概念、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核能的利用和核能发电的原理。

提醒学生关注核能的发展前景,以及核能安全等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2.2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2.2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2.2核能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能的利用和保护,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知道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2. 教学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模型、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核电站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核电站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2. 探究活动一:核能的基本概念。

a. 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了解核能的定义、特点等基本概念。

3. 探究活动二:核能的利用。

a. 学生观看核电站发电的视频,了解核能发电的原理和过程。

b. 学生分组操作模型,模拟核能发电过程。

4. 探究活动三:核能的保护。

a. 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核能保护的重要性。

b. 学生分组设计核能保护的宣传海报。

5. 实践活动:核能保护宣传。

a. 学生分组制作核能保护的宣传材料。

b. 学生将宣传材料发放给社区居民,进行核能保护的宣传。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b. 学生提出本节课的拓展延伸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深刻认识到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2.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小型实验,验证质量亏损现象,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调查身边核能应用实例,如核电站、核技术产品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撰写调查报告。
3.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核能相关的科普书籍和文章,让学生了解核能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观看核能相关的纪录片,了解核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5.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核能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核能的奥妙,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实践作业要注重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4.拓展阅读和思考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5.小组合作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4.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核能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核能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核能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核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
(二)讲授新知
1.核能基本概念:讲解核能的定义、来源及特点,通过示意图和动画,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核反应过程。
2.核反应原理:详细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解释质量亏损和质能方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3.核能应用:介绍核能发电的原理和过程,阐述核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教案:第2节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教案:第2节核能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类型的不同,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为一个更重的核,同样也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堆进行利用,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 核能的优缺点:核能的优点在于其能量密度高,供应稳定,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核能的缺点包括核废料处理问题、核事故的风险以及核扩散的担忧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定义和分类,能够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掌握核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3. 分析核能的优缺点,能够从多角度评价核能作为一种能源的可行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机制,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核能的分类,核能的利用及其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教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核能的实例,如核电站、原子弹等,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核能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利用方式。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

3.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核能的了解和观点,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4. 练习:给学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题目加深对核能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3. 核能的利用方式4. 核能的优缺点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核能的定义,并说明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

答案: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18核能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18核能教学设计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核电站,让他们亲身感受核能发电的实际情况,增强对核能的认识。
(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核能发展的前沿动态。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核能的历史、国内外核能政策等,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解释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的含义。
2.列举核能发电的优点和潜在风险。
3.分析核能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4.计算:已知核反应方程,求释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以下知识点:
1.核能的基本概念:原子核结构、核裂变、核聚变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能发电原理、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
2.难点: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区别与联系、核能安全与环保问题、核能发展现状及前景。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如通过提问“核能是如何产生的?”“核能发电与传统发电有何不同?”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核能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能源安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核能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注核能可持续发展。
4.通过学习核能事故案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树立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了解核能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知道核能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掌握核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链式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
3.熟悉目前核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核电站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措施;
4.了解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5.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核能应用与评价能力。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核能的优点和缺点;
2.核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核能发展的未来趋势。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的掌握,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核能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核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核能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基础知识巩固,帮助学生建立核能与已有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学生对核能的恐惧心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以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入核能的应用和发展;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核能原理和核电站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核能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分析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人教版九下物理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九下物理22.2核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下物理22.2 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的不同类型,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核,同样也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堆进行利用,产生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4. 核能的安全问题:核能在提供巨大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

如核泄漏、核废料处理等问题。

因此,核能的发展和利用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管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掌握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 了解核能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难点:核能安全问题的理解和应对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核电站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实际应用。

2. 知识点讲解:(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核能的定义,同时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以及核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3) 核能的安全问题:讲解核泄漏、核废料处理等安全问题,强调核能利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例题,讲解核能的相关计算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释放巨大能量。

核聚变: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核,释放巨大能量。

核能的利用:核反应堆、电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1.4核 能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1.4核 能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11.4 核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4节“核能”。

本节主要介绍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及其优缺点。

具体内容包括:1. 核能的定义及分类2. 核反应的类型:核裂变和核聚变3. 核能的优点:清洁、高效、高能量密度4. 核能的缺点:放射性污染、核废料处理、核事故风险二、教学目标1. 理解核能的概念,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分析核能的优点和缺点,认识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潜在价值及挑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核能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概念、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及其特点。

难点:核能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核能在未来能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核能发电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新课讲解:(1)核能的概念:介绍核能的定义,解释核能的来源。

(2)核裂变和核聚变: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通过示例分析两种反应的特点。

(3)核能的优点:以图表等形式展示核能的高能量密度、清洁和高效等特点。

(4)核能的缺点:介绍核能发电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核废料处理和核事故风险等问题。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核能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让学生了解核能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核能的概念、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及其特点、核能的优点和缺点等关键信息。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核能的优点:(1)清洁:核能发电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较少,对环境污染小。

(2)高效:核能的能量密度较高,相同质量的核燃料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化石燃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2.2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2.2核能
3.引导学生关注核能安全,树立安全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了解我国核能事业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5.通过核能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核能这一章节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对能量转换、电学等领域已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核能奠定了基础。然而,核能作为一门涉及复杂原理和高难度计算的学科,对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2.设计一道与核能相关的计算题,要求运用所学公式进行解答,并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通过这道题目,帮助同学们巩固核能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针对核能的优点、潜在风险和安全措施,开展小组讨论,形成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讨论报告。报告需包括:小组成员的观点、分析、结论以及建议。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
2.核能的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
3.核能的优点、潜在风险和安全措施;
4.核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核能的科普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涵盖核能的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应用领域等方面。通过写作,提高同学们对核能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实例引入:分享一些与核能相关的时事新闻或历史事件,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等,引发学生对核能安全、环保等问题的关注。
3.演示实验:进行简单的核能实验,如演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核能的存在和特性。

人教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2节核能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核能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取核能的两种方式2.裂变了解裂变和链反应以及核电站3.聚变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

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

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核能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

(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核能发电: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初三物理下册核能教案

初三物理下册核能教案

初三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推荐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热度: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热度:讲道德有品行专题研讨会发言提纲3篇热度:小学语文教师工作计划热度:初中数学教研员教研工作总结3篇热度:初三物理学习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三物理下册核能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下册核能教案【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懂得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要有独立思索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从而培养崇高的人格,自觉地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而奉献,这一阐述明确地指出:物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强调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强调人文教育。

初中物理《核能》一节,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要求较低,均为“了解”层次。

教师可以在该节课程中通过大量的史料使学生了解核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科学能够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给人类造成伤害;通过介绍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一批物理学家们的工作、情感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精神教育;通过我国物理学家钱三强和邓稼先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介绍当前以美国、俄国为首的几个核大国拥有的核力量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甚至可以是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会感到吃力,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讲得通俗易懂。

因此,笔者认为,《核能》一节只需要学生粗浅的了解核能的相关知识,重点却是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精神的教育。

物理下册核能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已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也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原子核和元素都没有发生改变。

但对于核反应、核能、质量亏损、质能方程等物理概念的知识是一片空白,容易把核反应与化学反应混为一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2.2 核能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核能的概念和原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掌握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核反应的基本原理;3. 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4. 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概念和特点,核反应的基本原理;难点:核反应的数学表达式,核能的利用和安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核能模型、实验器材;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向孩子们介绍核能的概念和特点,引导他们思考核能的作用和应用。

2.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核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讲解环节:根据实验结果,向孩子们讲解核反应的基本原理,引导他们理解核能的产生和利用。

4. 讨论环节:让孩子们分组讨论核能的利用和安全性,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核能的概念和特点,核反应的基本原理;难点:核反应的数学表达式,核能的利用和安全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和讨论,孩子们对核能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实验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核反应的现象,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讨论环节,孩子们表达了自己对核能利用和安全的看法,提高了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讲解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我对核反应的数学表达式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推导,可能让孩子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有所欠缺。

在课后,我计划加强与孩子们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提问和解答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能的知识。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学反思
九年级物理《核能》教学反思
关于新能源中核能的教学,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尝试,效果然不同。

第一种方式:
按照常规方法,看书加讲解结合灯片,整堂课就原子核的结构,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利用核能的优缺点等知识点做了详尽的讲解,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相关知识;
第二种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灯片展示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再阅读课本,说出原子核的结构,了解相关知识。

反思与评价
这样的两堂课令我有两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我在导入过程增设“原子弹的'研制及爆炸”的效果灯片,原本是要增加一些课堂气氛,没想到课堂气氛会那么热烈。

第二个想不到的是原本很枯燥的概念课会上得那么活。

从课堂的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同学的知识面还是很宽的,他们对原子弹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同学甚至可以说出扔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的名称,他们说来津津有味,兴趣一下就提高起来,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提出,原子弹为何有那么大的威力呢?促使学生想去了解这样的问题,再引导他们看书,从原子核的结构到原子核的链式反应、热核反应,从而搞清获得核能的途径、核能的利用及防护。

从本课所产生的效应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这为教学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了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必须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节 核能(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节 核能(教案与反思)

第2节核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李坑学校李忠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核能及核能的获取方式.2.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及核能的利用.3.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能正确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搜集与核能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说说怎样利用核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核能的利用.【教学难点】核能产生的两种方式:裂变和聚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火柴.【教学课时】1 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视频.教师解说:同学们,你知道日本广岛吗?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分被摧毁.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为止,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2万多.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学生产生疑问,思考.师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进行新课】知识点1 原子、原子核、核能1.原子、原子核师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那么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生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生2: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绕核高速旋转.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处于原子中心,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教师点评,对学生回答予以肯定.板书:原子的结构:2.核能师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我们说的核能,又称原子能.板书: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核能课堂演练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成才路•创优作业》P41页“考点 1 原子、原子核、核能中的题目,并针对性地讲解.知识点2 裂变和聚变、核电站1.裂变师原子核分裂时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如1kg铀全部分裂,释放的能量超过了2000t优质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1938年,科学家首次用中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使它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裂变.板书:裂变:一个原子核分裂成两个较小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2.链式反应师怎样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同时演示实验:将火柴搭成教材P171页图22.2 -2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提醒生注意观察所发生的情况.) 生观察后,师引导生分析,指出: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 235原子核,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3.核电站和原子弹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核电站是如何利用核能的?学生交流、讨论.师引导学生分析,链式反应如果加以控制,就会使其能量平稳释放,得到利用,核站就是一个典型核裂变的应用.师用多媒体展示核电站的工作示意图.并向学生介绍我国已经成功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站有圳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等,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共11台,总装机容量910万千瓦;已核准的10个核电项目,核电机组达28台,其中已开工建设的有24台机组.而近期有国家能源局官员透露,我国正在对2020年核电的长期规划进行调整,到2020年,国核电装机目标保守估大概在7000-8000万千瓦.师你们想一想,链式反应如果没有加以控制,那会怎么样呢?生:瞬间释放,造成巨大危害.原子弹会不会就是这样制成的?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就是不加控制的,大量原子核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出极大的能量.板书:链式反应加以控制,得到利用——核电站、核潜艇等;不加以控制——原子弹.师同们,我国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1961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师用多媒体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4.聚变师同学们,原子核可以由重核裂变成轻核放出巨大能量,反过来,轻核结合形成重核的同时也发出更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氦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板书:聚变: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重核,释放出更大的核能.师就教材P127页图22.2 - 5讲解,分析聚变过程.大量氢核的聚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氢弹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师聚变能否像裂变一样加以控制利用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实现的.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聚变的氘核.那么,到那时有望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希望同学们努力刻苦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为解决能源问题作出贡献.师同学们,科学是双刃剑,利用好给人类造福,否则,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核能的利用就是一个典型.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到极大破坏. 核物质辐射殃及方圆几十公里,给日本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日本政府为了拯救核电站、控制核辐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有关这些大家课下可以上网搜集相关资料查看.师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72页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核能的优缺点.【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核能及核裂变、聚变.同时还知道了核裂变的和平利用,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生1:通过学习,知道了核能产生的机理,了解了核裂变进行的是链式反应,核电站是核裂变的和平利用,是加以控制的链式反应,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生2:通过学习,知道了核裂变是重核分裂成轻核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而聚变是轻核在高温条件下结合成重核时,放出更大的能量.生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关键是看如何运用.【教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对核能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核能的产生机理:原子核发生裂变、聚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加以控制的条件下,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利用,否则,瞬间释放出来会造成巨大危害.目前聚变的控制还在研究.和平利用核能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愿望.核能的利用,有很长的路要走,请同学们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为推动人类和平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到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采用播放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通过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通过介绍核能的有效合理利用会给人类带来好处,若使用不当或出现异常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危害,让学生明白科学是把双刃剑.同时,告诉学生,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捍卫者.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切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素材积累】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核能》是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涉及核反应、核能、核辐射以及核能的利用等核能知识。

由于核能作为一种高级科技,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核电站、核武器、医学等等领域,因此该章节的教学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的概念、来源、类型和特性。

2.掌握核能反应和核辐射的基本知识。

3.了解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5.增强学生的核能安全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核反应和核能概念的理解。

2.核能的来源、类型和特性的掌握。

3.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

3.2 教学难点1.核反应的本质和类型。

2.核能的特性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实际情境为基础,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自己探索学习。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核能的本质和特性。

3.讨论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能的概念和特性。

五、教学内容与方式5.1 教学内容1.核反应的本质和类型–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和联系2.核能的来源和类型–自然界中的核反应和人工核反应–核能的种类和特性3.核辐射的基本知识–α、β、γ 射线的来源、特性和防护措施4.核能的应用–核能在能源、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核能安全意识的增强5.2 教学方式1.课堂讲解:用图示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核反应、核能、核辐射和核能的应用等内容进行全面讲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核能的特性,如α、β、γ 射线的穿透性和辐射能、核反应的能量释放等。

3.小组讨论: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推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能概念和应用。

六、教具选用1.演示器,让学生通过图示和形象的语言更容易理解核反应和核能的概念。

2.α、β、γ 射线探测器、核反应探测器和暗箱,用于展示核反应和核辐射的特性。

3.实验器材、化学药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核能的特性。

九年级物理下册 11.4核能教案 (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 11.4核能教案 (新版)教科版
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
教师: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若没有录像设备,可以出示挂图。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二、进行新课
1.放射现象与核结构
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爆炸成功的吗?
展示资料: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1961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齐心协力,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α射线是带正电的氦原子核流,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是贯穿能力很强的电磁波。
(3)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
2.放射性的应用和保护
3.核能及其利用
(1)裂变和聚变及其区别。
(2)核反应堆和核电站。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它们间存在着矛盾,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电脑(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图片、铀核裂变模拟动画、动画“三种射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和“α粒子散射实验”)。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设计┃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1.4《核能》教案设计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1.4《核能》教案设计
2.通过了解核能的和平利用过程,认识到科学之路是艰苦的,激发学生献身于这一事业的决心。
教学重点
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教学难点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
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
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
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2.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3.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4.了解核聚变及氢弹。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的学习方法应以阅读讨论为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利用核能利与弊的讨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答:核武器。
原子弹、氢弹。
不明白——看书。
从学生有一定了解的知识出发引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问题。
人类现在主要利用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面对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
请学生们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
(学生看书)
3.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原子弹。
4.核电站
(1)在人工控制下缓慢进行的链式反应。
(2)核心设备:核反应堆。
(3)与火力发电相比,核能发电的优点:
a.消耗核燃料少。
b.对环境污染小。
c.成本低。
(4)讨论交流:核泄漏。
看书后回答: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原子核的过程——裂变。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定明确的合作任务和目标,引导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讨论方案、分享成果,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给予适度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升。
5.教学评价多元化:本案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价注重激励性、指导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以下五个方面也是本案例的亮点:
1.跨学科整合: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核能的原理、应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结合教材,分析我国核能发展现状(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核能的优点、缺点、安全性等问题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2.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形成共识,并向全班汇报,其他小组可对其进行提问、补充。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核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核废料处理、核事故防范等,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核能的相关图片,如核反应堆、核电站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背后的科学原理。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核能有什么了解?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优缺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核能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核能应用案例,如核能发电、核能医疗等,让学生认识到核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信中学陈道锋
第2节核能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应以及核电站。

3.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

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

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请回答:原子
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

(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

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

(投影聚变图)
活动2:播氢弹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氢弹就是利用氢核的聚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但现阶段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核聚变的方法。

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板书设计
第2节核能
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

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

我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我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

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

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

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3.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告诉学生,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捍卫者。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