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方案的实施旨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公共安全防控能力,确保国家政权的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全面、协调、高效的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治理模式,提高公共安全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三、基本原则1.法治原则:依法治安,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法治化水平。
2.综合防控原则:从源头上控制风险,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综合运用技术手段、法律手段和管理手段,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风险。
3.科技支撑原则: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公共安全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4.社会参与原则: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公共安全工作,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治理体系。
四、重点任务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公共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与制度,强化公共安全与法治建设的衔接。
2.完善公共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加强公共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预测,构建全面多层次的公共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并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3.提升公共安全防控能力- 完善公共安全防控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公共安全防控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公共安全警务力量的培训和装备。
4.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应对能力。
5.加强社区安全管理- 加强对社区的安全管理,提升社区安全防控能力,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建设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6.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 开展全民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社会的安全文明素质提高。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威胁着公共安全。
为了加强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紧密相关,内外环节都需要协调配合,全方位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公共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健康和生产生活,是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利益所在。
公共安全的范畴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抢劫、火灾、交通事故、食品安全等方面。
这些风险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来说都是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公共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每个人的安全和国家、社会的稳定。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应急管理是指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等工作的综合管理。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实现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公共安全保护水平,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也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落实“组织领导、法律法规、技术装备、应急队伍、信息保障”五个重点领域的统一布局。
具体地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国家、地方政府行政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家庭等各层面的应急机构和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等多层次应急预案体系。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1、健全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法规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
应急管理领域的立法、政策和规章制度要高度统一,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公共安全保护能力,还要推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储备素质。
2、建立应急机构与组织体系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具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应急指挥机构、保障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等,实现全品类、全覆盖、全网络的应急救援体系。
同时,民间组织、志愿者也需要参与其中,建立各种专业应急队伍,形成协同合作的应急管理体系。
3、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部门要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给公共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只有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才能更有效地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一、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1. 预防为主。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精准的预警预报,提前发现并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效减少对公共安全的威胁。
2. 综合施策。
建立多部门联合应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形成应急管理的合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综合应对能力。
3. 突发事件分类管理。
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特事特办,确保应急管理有针对性、灵活化。
4. 齐抓共管。
政府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建立起政府主导、各方共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氛围和力量。
1.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健全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层次分明的指挥系统和工作流程,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协同作战能力。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训各级各类专业队伍和志愿者,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救援工作。
4. 完善设备装备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装备体系,配备先进的救援设备和器材,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抢险救灾能力。
5. 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立信息化的应急管理平台,强化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获得各类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和决策。
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的关键举措1. 加强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预警体系,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社会公众注意防范。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计划
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风险日益增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本计划旨在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内容1.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
(2)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
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1)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的充足和及时供应。
(3)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3. 提升监测预警能力(1)加强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公众。
(3)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提高监测预警的整体效能。
4. 强化应急保障能力(1)加强应急资金保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物资的储备能力和供应效率。
(3)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确保应急通信畅通无阻。
5. 深化应急科普宣传(1)加强应急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让公众亲身参与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应急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三、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2023年1月-2023年6月):制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2. 第二阶段(2023年7月-2023年12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3. 第三阶段(2024年1月-2024年12月):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应急保障能力;深化应急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提升,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具体且切实可行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为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清晰的法律依据。
2.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
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各部门的救援力量和资源,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和协同作战能力。
3.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
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决策和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稳妥地做出反应。
4.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
加强公共安全信息的共享和协作机制,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增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效率。
二、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1.加强预警和监测体系建设。
完善各类预警设备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提高预警和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加强救援队伍和装备建设。
建设强大而高效的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救援装备,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3.加强风险评估和预案编制。
加强对潜在风险和灾害的评估,编制详细、全面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准备。
4.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公共安全领域合作和交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
1.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重大突发事件所导致的损失。
2.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更有效地阻止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对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提高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安全保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公共卫生事件是对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威胁,对抗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效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二、目标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科学有序地应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
三、主要内容1.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对各级政府和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
2.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传染病防控法等,明确各个环节和主体的责任。
3.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的人员培训制度,加强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强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5.加强物资保障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定期检查和更新物资储备,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物资的供给。
6.创新应急处置方式探索应急处置方式的创新,包括利用新技术进行监测和预警、开展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等。
7.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卫生组织的合作,共享经验和信息,提高国际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实施步骤1.制定实施方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责任和分工。
2.组织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和研究,确定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3.根据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制度,落实各项任务。
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认知和意识。
5.逐步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地和实施,不断完善和调整体系。
五、预期效果1.提高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快速有效地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加强公众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信任,并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3.提高国家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六、风险分析1.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如相关部门的合作不力、资源匮乏等。
2.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可能会遇到突发情况和意外事件,需做好应急准备。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一、前言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当前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应急安全形势,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形成国家战略,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使命。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在危机事件中构建一套高效、科学、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出现。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1.维护正常社会运行的需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为了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管理制度完善、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以保障正常社会运行秩序的持续性、稳定性。
只有保障了正常社会运行,才能更好的推进国家的发展进程。
2.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冲击。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快速地、有效地应对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做好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与灾后重建的工作。
3.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要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反应不快,将会给人们带来重大损失;但是,如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能够够得到完善和有效的应用,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及方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应急预案编制、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应急物资等方面的建设。
1.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是建立一个规范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分类制定,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处置方案,对应急处置流程、应急资源、应急设备等进行详细规划,并实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同时,在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决策的科学化、程序的规范化和流程的透明化,以最大的促进应急机构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2.应急人员应急人员的建设主要包括考核、培训等方面的完善。
应急人员是应急机构的核心,应急机构只有拥有一支对突发事件擅于处理的人员队伍,才能保障应急取得圆满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考虑检验应急机构的队伍素质,并持续进行应急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应急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公共安全解决工作方案(2篇)
公共安全解决工作方案:____年,公共安全是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为有效解决公共安全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侦查打击力度提高警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加技术装备投入,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二、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加强社会治安信息收集分析,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有效识别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确保公共安全。
三、加强边境安全管理加强边境巡逻力量,加大对非法越境人员和物品的查缉力度,维护国家边境安全。
四、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速度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共安全的良好氛围。
____年,我们将全力以赴,努力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断提升社会治安水平,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完】公共安全解决工作方案(2)公共安全宣传馆开始在某些城市走进基层社区了,社区公共安全知识宣传形式将一改过去那种靠宣传栏图文展示进行教育的方式,互动多媒体公共知识宣传馆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宣传模式,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公共知识宣传栏上面的内容基本上换一次就得等半年,不等到壁纸泛白基本上就不会有变化,社区多媒体互动公共安全馆在各大社区慢慢落实,将一改这种图文传播的形式,极大的丰富这社区人们的了解生活常识和安全知识等覆盖内容。
通过辉煌影音数字科技设计总监肖白的透露,这种宣传展览馆的进行还是比较低调的,社区住户管理委员会牵头,在管辖的社区单独开辟一个独立的空间,引入一些比较简单的多媒体互动电子产品,从生活常识,公共安全,科普知识,疾病预防,生活贴士等板块内容,独立的宣传空间,智能的演绎形式,丰富的展示内容,的确带给社区居民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家在下班吃完饭在小区溜达的时候,可以进入宣传馆里面随便看看了解了解这些知识,里面甚至设置了一些生活查询服务,居民可以选择性的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内容制作上面也尽量做到丰富化,社区公共知识宣传馆就如同一个静态的生活服务站,既丰富了宣传展览的形式也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诚如社区管理委员会所言,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细微小节之中。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一、前言应急管理是一项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因此,建设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二、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意义1.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应急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应急资源,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迅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减少灾害损失。
2. 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能够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 促进社会发展: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1. 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建设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得到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权限。
2. 系统化和全面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从预防、应对、救援、恢复等各个环节入手,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3. 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应急管理体系需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个环节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4. 社会参与和协同合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现多方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体系建设(1)建立应急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统一应急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规定。
(2)组建应急管理团队:组织专业的应急管理团队,包括应急指挥中心、专家团队、后勤支援等,提供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服务。
(3)建立信息化系统:建立应急信息化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等环节,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流通。
(4)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应急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 预防和监测(1)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工作:通过加强事前预案制定、巡查检查、宣传教育等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
(2)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获取突发事件的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意识,有效提升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水平,根据《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意见》(X政办发〔X〕64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举措,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做到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实现资源共享和协调联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切实推动我市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要求。
争取到“十三五”末,建成与我市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挑战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更加牢固,社会参与和协调联动机制趋于完善,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实现新突破,为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一)强化应急委建设。
各级政府要及时调整公布应急委组成名单,进一步明确应急委及其办公室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健全制度,完善措施,确保职责履行到位。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理顺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做好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服务监督各项工作。
深化政府部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并加强专职应急管理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和业务培训,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专业化水平。
(二)完善专项指挥部建设。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专项指挥部建设,按照应有尽有的原则,针对各专项预案明确各专项指挥部的组成及其职责,认真履行突发事件处置职能,确保应急处置联动机制运转高效。
如何建立与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预案体系
如何建立与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预案体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预案体系是确保城市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预案体系的基本框架、预案内容的制定与完善以及预案执行与评估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预案体系的基本框架1.组建预案编制工作群体:由政府主导成立由相关部门以及行业专家组成的工作群体,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管理以及演练。
2.建立预案制定标准和制度:制定一套符合城市实际的预案制定标准,明确预案编写的程序、格式和要求。
3.划定预案编制的范围:针对城市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预案,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火灾事故、恐怖袭击等。
4.设立预案管理机构:负责预案的审核、批准、印发和管理,负责预案的更新与完善,同时建立预案库,确保预案的存档和备份。
二、预案内容的制定与完善1.风险评估与演练:对城市可能面临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了解各种突发事件对城市的影响程度和蔓延速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多部门合作与协同:建立起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响应中的职责、协作方式和沟通渠道。
3.信息收集与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和信息,及时掌握城市内外的动态和事件信息,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4.健全预警机制:建立及时的预警系统,提前预警、发布风险信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应对。
5.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通过宣传媒体、社区等渠道,向公众普及防灾知识、应急措施,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预案执行与评估1.将预案落地:通过定期演练、培训和考核,确保预案的使用效果。
2.加强预案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3.保障预案实施的资源支持:投入合适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确保预案落地。
4.定期评估和修订: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评估和总结,对预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公共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和紧急事件,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确保公共安全。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成为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一、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要想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就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和担当,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2. 完善组织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组织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协作机制,建立起多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协调应对,形成合力。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应急管理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通讯、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在突发事件中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4.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也开始应用在应急管理中。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引入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是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1. 加强预防意识和预警体系建设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尤为重要。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预防意识,建立健全预警体系,提前发现和预警各种安全隐患和危险,是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途径。
2.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只有不断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才能提高各级公共安全部门和社会公众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模拟各类紧急事件,提高各方面的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对工作。
3. 加强协同作战和多元化救援体系建设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需要各相关单位之间能够紧密协作,形成协同作战的局面。
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救援体系,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共同合力,为紧急事件救援提供全面支持。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摘要】现代社会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重大突发事件频发,凸显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加强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推动公众参与和社会力量协助应急救援等建议。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的安全防范和救援能力,更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保障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协调合作,提升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科技手段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以提升整体的应急管理水平。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为社会稳定和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重大突发事件、政府能力、危机意识、预警机制、应急预案、演练机制、公众参与、社会力量、未来发展、工作部署。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共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公共安全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面临着各种复杂多变的安全风险和威胁,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这些突发事件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预警机制不够健全、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应急演练不够到位等问题。
建立健全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危机意识和预警机制,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推动公众参与和社会力量协助应急救援。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问题意义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各种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频发,给公众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建立健全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应急预案及演练
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 练,提高应对能力。
应急救援队伍
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培训和装备投 入,提高救援能力。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助于快速响应、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降低 损失。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 案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概述 •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 保障措施 • 实施方案及时间安排 • 评估与持续改进 • 结语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社会应急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 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至 关重要。
保障公共安全
通过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减少潜在风险,保 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03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组织架构建设
建立应急管理委员会
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 和资源,形成协同作战机制 。
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02
03
描述
方法
衡量应急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是 否充足。
对应急资源进行清点,并对其数 量、质量和可靠性进行检查和评 估。
持续改进措施与建议
建议1
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描述
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对应急预案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增强应急响 应能力。
方法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对应急人员进行技能和知识考核 ,确保其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方法。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本体系建设方案旨在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建设内容1.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等,确保覆盖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2.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建立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加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3.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物资储备和调配能力,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和有效使用。
4. 建设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信畅通无阻。
5. 推进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加强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加强应急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
三、建设步骤1. 开展现状调研:对现有应急救援体系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制定建设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内容、步骤和责任人。
3. 组织建设实施:按照建设方案组织具体实施工作,包括人员调配、物资采购、基地建设等。
4. 进行评估和改进: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四、建设效果通过本体系建设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少灾害损失。
2.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有机衔接和协调联动。
3.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4.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和有效使用。
5. 加强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社区健全公共安全应急预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特制定本社区健全公共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提高社区公共安全水平,确保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社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组织体系1.成立社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部,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担任指挥长,社区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社区公共安全应急工作。
2.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包括预案编制、演练、培训、物资储备等。
3.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专项应急小组,如自然灾害应急小组、事故灾难应急小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等。
四、应急响应1.信息报告。
发生突发事件时,事发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社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处置。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人员疏散、现场救援、物资调拨等。
3.信息发布。
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居民情绪。
4.恢复重建。
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五、预防与应急准备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完善应急预案。
定期修订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开展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物资储备。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5.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选拔和培训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应急队员,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六、监督检查1.社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部定期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说明一、背景和目标公共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本方案旨在提出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二、重点任务1. 健全公共安全组织体系(1)健全公共安全委员会制度,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2)组建专业化的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和安全生产管理等机构,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危险源的能力;(3)加强对公共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2.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1)加强社会治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信息获取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力;(2)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增加监控设备的覆盖范围和监控功能;(3)推广智能化安防设备,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科技化程度。
3. 健全综合应急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2)提高应急演练和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和应急队伍培训;(3)加强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管理,完善灾害防范和应急响应机制。
4. 强化社会安全保障体系(1)加强对弱势群体和重点地区的社会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其基本生活权益;(2)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和惩治,维护社会治安秩序;(3)加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等威胁。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工作计划(1)各级政府应制定本地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2)各部门应结合本职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3)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2. 资金和人力保障(1)加大对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2)加强对公共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3)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和支持。
3. 加强监督和评估(1)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工作进展和效果的监督和评估;(2)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3)加强对公众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和处理,形成参与共治的良好机制。
应急系统建设方案
应急系统建设方案一、方案概述应急系统建设是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并减少损失。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设一套完整的应急系统,包括应急管理组织架构、预警系统、应急响应机制、资源调度与协调、信息传递与共享等方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建设内容应急管理组织架构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高效运行。
包括设立应急管理部门、成立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等,形成应急管理体系。
预警系统2.建设全面覆盖的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对各种灾害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预警信息应覆盖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
应急响应机制3.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机制,包括预案编制、演练和培训等。
预案要根据不同灾害类型和等级进行划分,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在灾害发生时的职责和行动措施,提供操作指南。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资源调度与协调4.建立完善的资源调度与协调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调动各种应急资源。
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方面的资源调度与协调,确保能够及时满足灾害救援与救助的需求。
信息传递与共享5.建设信息传递与共享平台,实现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
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了解灾害情况,实时掌握应急救援进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建设步骤1.制定应急系统建设规划和时间表,明确目标和任务。
2.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应急指挥调度中心。
3.对各种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系统建设,包括传感器、监测设备的采购和安装。
4.制定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措施。
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6.建立资源调度与协调机制,设立专门的资源调度中心。
7.建设信息传递与共享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
8.定期评估和改进应急系统建设,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案-----应急管理预案
解决“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 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的问题。
总体预案(1 件)
国家级
专项预案(25件)
国家 应急 预案 体系 框架
部门预案(80 件)
省级及地方政府应急预案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重大集会活动应急预案
第9页/共37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加强以“一案三制”为 基本框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个 问题中讲到加强社会建设,强调“加快形成源头治理、 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除了社 会管理加强应急处置之外,其他方面比如经济上的银行 挤兑、政治上的突发事件、生态环境突发事件、乃至国 家安全、祖国统一、世界和平等诸多方面,都会检验我 们党的执政能力,所以,应急管理已经成为21世纪国家 行政管理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 设,维护公共安全成为新一届政府的重要工作。
第5页/共37页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应急管理体系结构框架图
第6页/共37页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框:一案三制
一案-----应急管理预案 三制-----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第7页/共37页
一案-----应急管理预案
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 事件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 过程、事件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 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 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 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 等方面做出的具体安排。
响应、恢复
15
第16页/共37页
情景设定
• 2003年以来日本每年在首相官邸举行所有内阁大臣参加的巨灾应急预案测试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监测、预警和应对的重要举措。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原则与主要措施1. 建设以预防为基础的体系。
重点加强疾病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做好公共卫生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强公共场所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
2. 建设协同互助的体系。
强化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响应协同机制,形成政府、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社区组织等的协同作战力量。
3. 建设资源调配的体系。
加强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和调配能力,建立统一的物资储备管理机制,保障抗疫物资的供应和配置。
4. 建设信息共享的体系。
加强信息收集、整合和共享工作,建立信息通报和发布机制,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三、具体实施步骤1. 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组织架构。
成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部门,明确部门职责、权责关系和内部机构设置,建立专业化的应急队伍,提升应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 制定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和标准。
根据不同级别的公共卫生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标准,明确应急响应级别、责任单位和工作流程,做到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
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包括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过程,加强应急演练对公众、职工及各类应急机构的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4. 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和调配机制。
建立储备体系,包括医疗物资、药品、防护用品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到位,规避物资短缺的风险。
5. 加强信息共享与公众宣传。
建立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整合和共享平台,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市东区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根据攀枝花市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东区作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综合试点区的战略机遇,大力加强我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区防灾救灾的能力,推进“平安东区”建设,为“五个东区”建设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源头管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通过不断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各级排查整改机制,推进公共安全基础建设,有效预防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面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东区特色社会管理模式,- 1 -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局面。
三、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建设,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应急综合协调机制;建成覆盖各级政府和城乡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系统;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灾情管理系统;建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完善救灾法律法规,打造救灾科技支撑平台,建立专兼结合的救灾应急队伍;建立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灾应急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灾应急体系,全面提升救灾应急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工作重点(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1、制定《东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攀枝花市东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各部门、街道(镇)结合对照《办法》,从程序、内容、机制等各个方面对各自预案进行全面完善和修订,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战性。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2、实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各专项应急预案;各部门、街道(镇)应急预案;各社区(村)、学校应急预案;其他重点单位应急预案。
- 2 -责任单位:区级各部门、各街道、银江镇3、制定东区各类应急预案资料汇编把已制定的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等四大类应急预案汇编成册。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二)提高监测预警能力1、建立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建立森林火警、地质灾害、地震等预警体系。
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国土分局、区农水局、区住建局、各街道、银江镇2、建立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一般而言,很多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先兆,只要平时加强对有关社会信息的发现、传递和收集,通过监测和分析,予以处理并反馈给政府,即使不能避免事件的发生,在有应对准备的情况下,其危害后果也会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提高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能力。
牵头单位:区委维稳办责任单位:区委群工局、区公安分局、各街道、银江镇(三)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改1、做好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的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国土分局、区农水局、银江镇- 3 -2、排查整改物业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消防和治安防范等社区公共安全隐患,全面整改消防设施年久失修、消防通道堆物封闭、地下空间违章挤占使用、防盗技防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确保社区消防应急通道畅通。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消防大队、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各街道(四)推进各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立递进式应急机制1、成立东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攀枝花市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通知》和《攀枝花市东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成立攀枝花市东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应急委员会),作为区委、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议事、决策、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全区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指挥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2、设立专项指挥部,建立递进式应急机制根据公共突发事件类别在区应急委员会下设 20 个专项应急指挥部。
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农水局、区住建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 4 -林业局、区商务局、区安监局、区经信局、区环保局、高新区委员会、区消防大队(五)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1、建立东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依托东区公安消防大队、东区武装部以及民兵、预备役人员、专业技术队伍等社会力量组成一支能够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常态化备勤、正规化训练的应急救援队伍。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区消防大队、区人武部、区经信局、区、卫生局、银江镇2、配备必要应急救援物资器材除给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队员配备个人装备外,还须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以满足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救援需求。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区消防大队、区财政局3、开展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队员培训加强并重视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应急知识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每年定期开展一次技能培训,增强应急队员的专项应急技能,提高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的综合救援能力。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1、制定《东区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区各对口部门拟定各自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报区应急办汇- 5 -总,区应急办着手摸清全区的应急储备状况,切实解决应急储备存在的问题,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单位:区消防大队、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卫生局、区经信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林业局、区安监局、区农水局2、建立全区应急避难场所建立起深入社区(村),覆盖全区的应急避难场所。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七)大力开展应急知识宣教1、建立东区应急管理宣传网站依托东区公众信息网,区应急办和区信息中心联合创办区应急管理宣传网。
网站从东区基本情况、应急预案管理、突发事件信息、防灾避灾知识等方面入手,以文字、图片、表格、动画等形式,生动宣传各种应急自救知识。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区委宣传部、区信息中心2、各责任部门根据各自工作定期开展宣教林业、农水、国土、卫生、防震减灾等部门,定期开展安全宣传工作,可开展“安全日”、“安康杯”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公众对防灾救灾的认知能力;各类中小学、幼儿园每学期开展不少于 2 课时的公共安全教育,组织不少于 1 课时的紧急疏散和逃生演练。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林业局、区农水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卫生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各街道、银江镇- 6 -(八)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1、制定东区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完善信息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信息报告时限要求, 特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1小时内上报 , 不得迟报、漏报,对没有按照要求上报信息的 , 严格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人员责任。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2、制定东区应急信息报送奖惩办法制定东区应急信息报送奖惩办法,对于信息报送的杰出工作者给予奖励,对没有按照要求上报信息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区法制办3、设立区应急总值班室(与区政府总值班室合署办公)建成从区到街办(镇)到社区(村)层层联动的值班网络系统,严格执行24 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了对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评估、传递和及时处置,确保了信息渠道的畅通。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九)抓好应急管理试点工作针对东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三个单位作为应急管理试点:市第二小学、炳草岗街道、银江镇。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区教育局、炳草岗街办、银江镇五、保障措施- 7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东区推进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区政府应急办任组长单位,区委维稳办任副组长单位,区委群工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人社局、区卫生局、区工商局、区质监局、区安监局、区食药监局、区法制办、团区委、各街道、银江镇等单位为小组成员,办公室设在应急办,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督查督办建立建设工作定期汇报和通报制度,督促工作落实。
各职能部门要按照推进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的时间节点要求,对工作推进情况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向区应急办汇报,区应急办对工作任务不落实、进展缓慢和处置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资金投入,特别是涉及应急体系建设工作薄弱环节的工程项目,资金投入要优先考虑,确保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重要工作顺利推进。
(四)加强信息报送各责任单位每月收集工作情况、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向协调小组办公室报送,办公室汇总后报送区“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小组责任领导;每季度组织召开一- 8 -次工作会议,各责任单位汇报本季度对责任工作的完成情况,组长单位和责任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于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提出表扬,督促进展缓慢的单位加快落实工作任务。
(五)强化资料归档分类建立文件夹注明项目名称、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把各责任单位每周、每月、每季报送的资料信息整理后归档,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合理的项目工作档案资料,以全面反映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不断满足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为责任领导全面把握“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提供文献资料支持。
附件:东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二 O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9 -附件:东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序号工作任务具体内容责任单位制定《东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区应急办修订完善各专项应急预案1修订完善各部门、街道(镇)应急预案区级各部门、各街道、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银江镇修订完善各社区(村)、学校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其他重点企业单位应急预案制定东区各类应急预案资料汇编区应急办区林业局、区国土分建立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局、区农水局、区住建局、各街道、银江镇完成时限2012年 6 月2012 年 12 月2013年 6 月2013 年 12 月2014年 6 月2013年 1 月2012 年 12 月2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建立社会信息反馈网络3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的风险隐患排查区委维稳办、区委群工局、区公安分局、各街道、银江镇区林业局、区国土分局、区农水局、银江镇2013年 6 月2012 年 12 月-10------推进各级应急指挥平台建4设,建立递进式应急机制5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6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消防和治安等社区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成立应急委员会设立专项指挥部,建立递进式应急机制建立东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配备必要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开展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队员培训制定《东区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建立全区应急避难场所区公安分局、区消防大队、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各街道区应急办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农水局、区住建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林业局、区商务局、区安监局、区经信局、区环保局、高新区委员会、区消防大队区应急办、区消防大队、区人武部、区经信局、区卫生局、银江镇区应急办、区消防大队、区财政局区应急办区消防大队、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卫生局、区经信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林业局、区安监局、区农水局区住建局2013年 2 月2015 年 12 月2012 年 12 月2012 年 12 月2013 年 12 月每年开展2013 年 12 月2015 年 12 月建立东区应急管理宣传网站7大力开展应急知识宣教各部门根据各自工作定期开展宣教制定东区应急信息报送制度8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信息报制定东区应急信息报送奖惩办法送工作设立区应急总值班室以市第二小学作为试点9抓好应急管理试点工作以炳草岗街道作为试点以银江镇作为试点区委宣传部、区应急办、区信息中心区委宣传部、区林业局、区农水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卫生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各街道、银江镇区应急办区应急办、区法制办区应急办区应急办、区教育局、炳草岗街办、银江镇2012 年 12 月适时开展2012 年 12 月2012 年 12 月2012 年 12 月2012 年 10 月2013年 1 月2013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