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挑战教皇的权威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教案-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挑战教皇的权威含答案

教案-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挑战教皇的权威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实际上是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因此,具有改革的一般属性,即( )A.改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C.改革必须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D.改革必须以保持原有体制为前提解析:选B “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体现了“自上而下”,故B项正确。

2.“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

”他的主张( )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C.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解析:选B “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说明主张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故B项正确。

3.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解析:选B 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即可得救,倡导信仰自由,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和束缚,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冲破封建专制制度,C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D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意义。

4.“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这种观点(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解析:选B 材料的意思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故B项正确。

5.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选择题1.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世俗王权的斗争白热化C.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D.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答案:C2.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个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此人最有可能是( )A.但丁 B.达·芬奇C.莎士比亚 D.马丁·路德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题中反映了信仰自由的观点,选择D项。

答案:D3.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答案:B4.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中提到“十分之九的多数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德国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这段材料不能反映( )A.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已经不能维持下去B.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德意志各阶层与罗马天主教会的矛盾尖锐D.路德的宗教改革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愿望答案:D5.(2014·惠州一调)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A.因行称义 B.先定论C.信仰得救 D.教随国定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教皇兜售赎罪券的历史现象,这是天主教“因行称义”,路德为此提出信仰得救的思想,排除A项,C项正确;先定论是加尔文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宗教改革后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即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D项排除。

答案:C6.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测试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测试

13 挑战教皇的权威1.1518年,马丁·路德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

他认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A.肯定了王权高于教权 B.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C.使人们摆脱了宗教束缚 D.动摇了上帝的神圣地位2.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

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B.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C.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D.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3.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D.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

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这反映了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5.有史学家认为,在马丁·路德发自改革基督教教义的最初目的之下,蕴含着几个世纪以来由于文艺复兴运动而孕育于人们内心的人文精神。

马丁·路德的下列主张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是A.简化宗教仪式B.建立民族教会C.信仰即可得救D.《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6.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

2018学年历史必修三练习:3.13 挑战教皇的权威 含解析

2018学年历史必修三练习:3.13 挑战教皇的权威 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练习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这样评论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本质是宗教改革家和俗人的政治野心的结合---这些俗人并不是磨刀霍霍的政治领导人,而是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

依据所学知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宗教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 宗教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 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宗教改革家和市民阶层D. 宗教改革只是政治野心在宗教领域的表现2.“‘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理解为对教会某些弊病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运动实质C.宗教改革是因为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3.“罗马帝国衰亡之后,通过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倡导的宗教改革,欧洲从异化的教廷禁锢下解放出来,踏上了全面复兴之路。

”作者认为宗教改革使欧洲踏上全面复兴之路的依据是()A.宗教改革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B.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C.宗教改革使欧洲从此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D.宗教改革使欧洲彻底打破了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4.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系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5.学习了宗教改革之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对宗教改革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甲说:宗教改革是一场政治运动;乙说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丙说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的说法都正确B.甲、丙的说法正确,乙的说法不正确C.乙、丙的说法正确,甲的说法不正确D.甲、乙的说法正确,丙的说法不正确6.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

高中历史3.13挑战教皇的权威优化作业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3.13挑战教皇的权威优化作业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综合题1.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的统治受到了种种挑战,这些挑战的产生都源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B.民族意识的增强C.人们思想的解放D.世俗王权的增强解析:14~16世纪,西欧民族意识的增强、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以及王权的增强都是由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所决定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打破天主教会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答案:A2.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它的发表( )A.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B.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进入了高潮C.引发了德国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迫使教皇承认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答案:A3.在宗教改革时期,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从实质上反映出( )A.资产阶级力量不断成长壮大B.欧洲的印刷技术在不断发展C.欧洲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D.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解析:用本国文字印刷《圣经》,这是民族主义觉醒的重大体现。

答案:C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新时代”主要是指( )A.摆脱宗教信仰走向科学的时代B.摒弃天主教教义建立新宗教的时代C.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时代D.摒弃教会束缚实现信仰自由的时代答案:C5.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解析:马丁·路德抨击的是天主教会和教皇,并没有否定宗教的地位与影响,由此可见A、C两项不符合史实。

题干中的材料未涉及君主与教皇的关系,故D项与题干材料所述的主张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B6.马克思指出:“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城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

这表明()A.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B.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C.“信仰得救"思想深人人心D.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8.“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的是神秘主义和教会的腐败,而不是基督教。

它不像其它宗教一样往往把崇拜对象具体化,而是将上帝作为抽象的存在。

”这段话旨在强调()A.基督教思想与理性精神的内在关联B.基督教思想与神秘主义的辩证统一C.宗教改革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对象D.宗教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9.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B.教会专制和封建统治C.因行称义和因信称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10.中世纪的信徒只能“仰望”上帝,绝对地服从上帝。

16世纪时,有人提出了“俯就”理论:“上帝不能被我们理解,除非他使自己俯就我们的标准。

”“上帝亲自做出调适,以吻合我们的能力。

正如一位母亲会屈身俯就她的孩子一样”。

这一理论有利于()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宗教宽容C.倡导信仰自由D.激发自我意识11.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

”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A.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的关系B.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C.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D.两者都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12.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者()A.斗争矛头都直指罗马教皇B.都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C.都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D.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13.马丁·路德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席卷欧洲以后,各国的____________思想十分活跃。

2.序幕: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________,马丁·路德发表了《关于赎罪券的功效》,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3.主张(1)强调____________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2)宣称____________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4.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意义(1)宗教改革运动在________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会与____________、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1536年出版《______________》。

3.主张(1)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__________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为__________,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4.意义(1)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为以后的____________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知识点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右图反映的是1517年教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的情景。

对此评论正确的是()出售赎罪券①这是罗马教会无耻的谎言和明目张胆的搜刮②罗马教会已变得十分腐败③成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④直接促成了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进行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2.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马丁·路德身上的是()A.正在兜售赎罪券B.正在演讲中呼吁“信仰耶稣即可得救”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3.马丁·路德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选择题1.据统计,在马丁·路德生活的16世纪初,每年从德国流入罗马教廷的财产达30万金币,而与此同时德国的帝国税收仅仅为1.4万金币。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教皇向德意志出售大量“赎罪券”B.德意志成了“教皇的奶牛”C.马丁·路德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D.德意志的宗教矛盾最突出答案 B2.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

”其依据在于新教()A.排斥世俗生活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C.主张信仰自由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答案 D3.马丁·路德说:“在我们当中有虔诚的基督徒,这些基督徒是有真信仰、圣灵、悟性、基督的道和意念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他们的言语和悟性,而去跟从一个没有信心和圣灵的教皇呢?这是等于反对整个信仰和基督教会。

”马丁·路德的上述言论()A.树立了基督的新形象B.阐释了基督教新教义C.主张精神上的自主救赎D.实现了信仰上的自由答案 C4.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

……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

……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

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

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B.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信仰D.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答案 D5.马丁·路德坚持“信仰即可得救”原则,其实际意义在于()A.支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B.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C.确立了新教——路德教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答案 D6.有人在谈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赎罪券和《圣经》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答案 B7.马丁·路德最核心的思想是其“因信称义”学说,其实质含义是()A.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B.人只有依靠教皇的祈祷才能得救C.人只有购买赎罪券才能得救D.人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得救答案 A8.“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1什么叫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概念: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大背景下,16世纪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强力响应、个别国家君主支持的对封建天主教会展开猛烈冲击并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出反映资产阶级的基督教新教派的宗教变革运动。

2宗教改革实质: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它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宗教改革背景(原因)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

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经济方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根本原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人文主义思想也使天主教徒受到很大影响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引发宗教改革。

直接原因4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结果:创立新教会,不受罗马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牧师取代神父,仪式从简,建立“廉价教会”。

影响:(1)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3)出现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4)沉重打击天主教会,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5)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推动欧洲向近代迈进。

5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结果:(1)创立新教加尔文教,使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建立民主教会,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2)创办了日内瓦学院,影响遍及欧洲各国;影响:(1)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思形态方面的依据。

(2)加尔文创立了独到的宗教理论,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6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7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挑战教皇的权威(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挑战教皇的权威(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运动,使得“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使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了国内大学。

这一运动是( )A.文艺复兴B.某某改革C.智者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解析:选B 文艺复兴主要提倡人性,反对禁欲,没有涉及世俗权力,故A项错误;某某改革使地方世俗权力摆脱了天主教的束缚,故B项正确;智者运动是古希腊智者学派所发起的运动,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专制为主要目的,世俗的封建政权也是其革命的对象,故D项错误。

2.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以亲身践行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B.践行“因信称义”C.抛弃自己的某某信仰D.主X政教分离解析:选B 作为欧洲某某改革的发起者,“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所坚持的政治和某某主X,他娶修女为妻正是在践行自己的某某主X,故B项正确。

3.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某某改革发生的必然性B.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D.新教主X过世俗生活解析:选B 根据题目可以看出,某某改革之前是“因行称义”,某某改革后是“因信称义”,某某改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是教会腐朽的结果,并非某某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即灵魂自救途径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

4.962~1806年的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却被伏尔泰称之为“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

这个阶段的德国( )A.首倡了文艺复兴B.发生了某某改革C.结束了民族分裂D.完成了工业革命解析:选B 首倡文艺复兴的是意大利,故A项错误;某某改革发生在16世纪,最早开始于德国,故B项正确;德国结束民族分裂是在1871年,故C项错误;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是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实际上是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因此,具有改革的一般属性,即( )
A.改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
C.改革必须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
D.改革必须以保持原有体制为前提
解析:选B “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体现了“自上而下”,故B项正确。

2.“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

”他的主张( )
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
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解析:选B “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说明主张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故B项正确。

3.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解析:选B 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即可得救,倡导信仰自由,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和束缚,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冲破封建专制制度,C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D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意义。

4.“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这种观点( )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解析:选B 材料的意思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故B项正确。

5.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个主张(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解析:选B 西欧宗教改革是为了将人们从天主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故B项正确。

6.“《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

”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 )
A.人文主义B.因行称义
C.信仰得救D.理性主义
解析:选A 依据材料“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可知上帝是要人类欢乐,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也就是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

7.Francesco Petrarca是西方著名学者、诗人。

他说:“我要问:对飞禽、走兽、鱼蛇的特性知道的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我们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段话体现的是( )
A.人文主义者对人性的思考
B.宗教改革家对信仰自由的标榜
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阐释
D.达尔文主义者对生物进化的探索
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这到底有什么好处”可知该学者主要是强调对人性进行思考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

8.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罗马”。

加尔文的学说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封建主的特权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解析:选D 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主张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路德说出了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这句话以后,人类的理性才被授予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且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

——H.海涅《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材料二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

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

……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关于个人信仰的基本主张。

分析“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10分)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思想的政治影响。

(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可知路德认为个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德的主张是因信称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2)问,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主要涉及教权与王权、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的关系;这些思想的政治影响可以从对天主教会、世俗权力、民族国家的发展等政治方面的影响回答。

答案:(1)主张:个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因信称义。

作用:使人获得了信仰的自主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2)关系: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国家);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

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使政教分离;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